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我国的干旱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8

我国的干旱。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的干旱”,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 姓名:小组:
课题: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课型:自学+展示

1.掌握旱灾的类型、特点、时空分布与灾情。
2.掌握洪涝灾害的成因与分布。

旱灾的类型、特点、时空分布;洪涝灾害的成因与分布
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特征:出现___________、持续__________长、影响___________。
2.成因
1)降水方面
影响:①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_________就容易出现干旱。
②不同地区的降水__________是形成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
的基础。
③不同季节降水量的__________对与干旱形成有直接影响。
分布:①长江以南:7月和8月雨量偏少,易产生__________
②华北、东北:春旱和__________连旱特别严重
③西南地区: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__________连旱
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____________不平衡。
3)社会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用水量提高。
I.耕地____________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II.北方_____________播种面积增加。
III.我国人口增加,________________用水、工业用水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成因
1)自然原因:由降水尤其是___________所形成的。
I.夏季的_________带和_________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II.气候异常所导致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____________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_______________、河流排水不畅。
森林____________能力下降,流域汇水速度大大加快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分布
空间分布:_____________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__________,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时间分布:多发生与春、夏、秋季,以_______________最为集中。

1.阅读P35“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图中能反映出来的我国干旱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2)分析干旱灾害与干旱的区别。

(3)读出我国干旱灾害的严重区。
2.阅读P37“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答表格下面的问题:

3.阅读课本39页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的雨情”,分析:暴雨的时空组合特点

4.阅读课本39页至40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总结: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5.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分析我国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流域。

6.阅读38页“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7.结合我国雨带空间移动规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组合规律。

: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1.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2.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 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 
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
3.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1998年的特大洪水有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4.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材料二: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气温(℃)气压(百帕)降水(毫米)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2510021030
18时前后3099050230
24时前后2710041050
(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__________、旱涝和________等。
(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D.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________,其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___和风暴潮造成,在______季节影响我国_______地区;
(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B.阴雨绵绵
C.高温晴好D.寒冷少雨
(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相关阅读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的空间范围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相关重要地理界线的关系。

〖导入〗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如果需要根据自然特征,将我国的陆地部分划分为少数几个区域(例如3~4个),你会怎样划分呢?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注意总结学生的划分标准,划分方案的合理性等。

〖过渡〗要研究一个广泛的区域,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常常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的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实我们在低年级学习地理时就已经了解了一些区域划分的实例。例如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我国的温度带、我国的干湿区的划分等。

以上都是按照某一个自然要素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容易根据这个指标划分成少数几个区域。例如,如果只按照成绩来划分全班学生,我相信大家都能很快将全班分成几个集团。(如以60分为界,就可以划分成两部分,当然还可以继续细化)

〖提问〗很显然,仅仅以成绩来划分,这是很不合理的。如果要你根据全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成绩来划分,你会采用哪些标准呢?

〖讨论〗正如上面的过程一样,我们要把中国这么大的区域进行自然区划,也需要同时考虑很多的自然因素。地理学家已经参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因素将我国进行了自然区划,请同学们看“中国三大自然区”图,思考问题:

(1)这种划分结果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合理与否?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大致包含的范围是什么?它在哪些地方和我们以前了解的地理界线大致相同?你所在的地区属于这里的哪个自然区?

〖活动〗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将学生分三组完成下表:

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及差异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人类活动

〖课后练习〗

根据已学知识,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绘制出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思考这种划分方法和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有什么不一样。

完成下列表格:

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及分布

界线

范围(主要地形区)

平均海拔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温度带

范围

≥10C积温

农作物熟制

主要农产品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我国干湿区的分布

干湿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教案点评:

--过程将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巧妙结合。导入方式合理。由于有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相互关系的理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 姓名:小组:
课题:第4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课型:自学+展示

1.了解蝗灾和鼠灾的分布。2.理解蝗灾和鼠灾的危害、成因。
3.能结合实例,分析蝗灾和鼠灾对我国农业灾情的影响。

蝗灾和鼠灾的危害、成因
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一、特点:种类繁多、灾情严重、区域_____________。
二、我国的虫灾
1.主要类型_____________害虫
_____________害虫
2.蝗灾
1.)概况:蝗虫对我国__________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危害最严重的飞蝗具有______________习性。
2.)蝗区类型:滨湖蝗区、________蝗区、内涝蝗区、__________蝗区。
3.)危害:__________损失惨重;对当地____________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本就脆弱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退化。
三、我国的鼠灾
1.特点:种类多、_____________、分布广
2.两大危害区_________鼠类危害区
_________鼠类危害区
3.类型:
1.)_________鼠害:十分严重
2.)草原鼠害使草原______________下降
破坏草原
3.)森林鼠害分布:东北和_________地区
危害形式地上鼠啃食____________
地下鼠啃食____________
4.)危害:危害______________,破坏草原,毁灭________,________,
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1.阅读58页材料“为什么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探究以下问题:
11.)1.)从气象、农作物和害虫天敌等方面探究我国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的原因。

2.)说一说危害家乡农作物的害虫主要有哪些。

3.)关于灭虫有两种看法,一是使用农药,二是培育害虫的天敌。你认为采取哪种方法好?说一说你的理由。

2.我国鼠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国草原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3.防治:
①人工捕杀②化学灭鼠③设立防鼠设施④禁止滥捕滥猎鼠类天敌
4.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或常听说的生物病虫害是什么?危害程度怎样?
例如,在内蒙古草原常发生蝗虫灾害,蝗虫将生长的牧草全部或部分吃光,不仅减少了地上生物量,造成畜群因草料短缺而掉膘或死亡,而且造成地表进一步裸露,加剧风蚀沙化。

: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1.下列虫灾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危害严重的是
A.粘虫B.松毛虫C.蝗虫D.稻螟
2.下面哪种灾害与水灾、旱灾一起被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A.地震B.台风C.寒潮D.蝗虫
3.我国东北林区最主要的害虫是
A.马尾松毛虫B.落叶松毛虫C.云南松毛虫D.油松毛虫
4.有关森林虫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森林工业不会造成损失B.对森林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C.危害不大,不足防治D.依靠害虫的天敌即可消灭
5.古代有“旱蝗”的说法,下列情况利于蝗灾爆发的是
A.一直干旱B.一直多雨
C.前期干旱、后期多雨D.前期多雨、后期干旱
6.分布于亚洲东部的鼠灾主要是哪一类型
A.喜湿B.耐旱C.喜热D.怕光
7.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的鼠灾主要是上述选项中的哪一个?
8.在我国东北地区鼠类主要危害
A.樟子松、落叶松B.红松、马尾松
C.胡杨、红柳D.梭梭、落叶松
9.为了搞好灭鼠工作,我们应该
A.保护猫头鹰、鹰等鼠类的天敌B.使用“毒鼠强”等化学药品灭鼠
C.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对鼠害可以听之任之D.禁止药物灭鼠
10.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能否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11.目前,消灭病虫害的有效办法是依靠农药。那么,你在洗菜或吃水果时应如何消除残留的农药?

12.你认为在防治生物灾害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更好?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我国的地理界线[原创]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我国的地理界线[原创]》,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我国的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3459

我国建设道路的实践


第三单元
第一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建设道路的实践
1.三大改造的过程
(1)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3.中共八大时间
(1)时间: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主要内容:a.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问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问的矛盾。
b.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含义:“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经济建设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
(2)人民公社化运动含义: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3)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1)时间: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科京召开。这次会议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2)内容:a.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正。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b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长期以来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
(2)形成:为了发展农产,当地党和政府率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3)作用: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随后,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主要内容: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政企分开.
b.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在分配改革方面,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国企改革加快了步伐,由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等政策性调整阶段,转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全国全面展开。
(2)作用: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第四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1)时间: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
(2)发展: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形成
(1):继经济特区之后,中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功能和作用:.它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发展: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课:中共十四大
1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决定.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