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纪念白求恩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小学拓展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8

纪念白求恩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纪念白求恩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念白求恩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派遣(qiǎn)狭隘(ài)满腔热忱(chén)拈轻怕重(niān)
以身殉职(xùn)鄙视(bǐ)冀(jì)
(二)形近的字:
殉(xùn)殉职粹(cuì)纯粹
徇(xùn)徇私枉法萃(cuì)荟萃
询(xùn)询问瘁(cuì)鞠躬尽瘁
二词语解释: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低级趣味]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
[冷冷清清]冷寂而凄凉。文章中是冷淡的意思。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热情。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鄙薄]轻视。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2写作背景:
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二).结构分析: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
主题:
《纪念白求恩》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的写法。第一段首先以叙述的方式交待了白求恩的国籍、年龄、来华目的肩负的使命以及牺牲状况。根据这些展开议论,概括出他的精神实质,号召人们学习他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第二段前二句是议论概括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以下四句列举事实批评了对工作不负责,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和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两类人。接着又列举从前线回来的人和察冀边区的军民对白求恩的高度评价,合乎情理地得出结论: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所以这一部分采用了议论——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第三段仅有两句话,先概述了他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及他的医术的高明,然而对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提出批评,运用了先记叙后议论的形式。第四段的两层的也是如此。
(2)运用对比,增强说理性。
第二、三两段里面都有对比。第二段里的对比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第三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笔法又显得灵活。把批评那一班人的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内容组织到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去。
这种对比的写法能够更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本文目的既然在于号召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那么,作两方面的对比,更便于学习者对照检查,比比白求恩,可以发觉自身的差距;看看“不少的人”,镜子一照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了。
(3)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例如第二段的“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再如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另外,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增强说理力量。如第一段论述列宁主义原理,进而强调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援,才能“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句子都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
此外,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因而非常准确、生动、凝练。例如在解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而在批评一些人时,运用了“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语,寥寥数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白求恩的两个“极端”形成鲜明对照。这些词和成语言简意赅,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中心。

5.体验拓展
个性的思考有人说,白求恩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抗日,一心为中国人着想,的确令人深受感动;但是现在是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已毫无意义,“毫不利己”是傻子,“专门利人”更傻。你认为他说得对吗?在新的时期,我们还需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吗?
友情提示:“见利思义,以义制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阐释起来就包含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意思。而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青少年应该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答案示例: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领医疗队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抗日战场。他在远离战争、富庶的自己的国家,有着丰厚的收入,这是我们今天好多人追求的生活。在中国处在和平发展时期、改革开放逐渐富裕起来的今天,我们身边还经常发生着包括把移居到加拿大这样的富庶国家引以为美谈的事情。对比之下,我们不能不为当年白求恩的举动深感震撼,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我的看法:
6.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题略
第二题
文章中的句子都是B句,第一组B句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第二组B句突出了晋察冀边区的军民中“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这一部分人,既显得合理,又突出表明白求恩医生“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题略
第四题略

《纪念白求恩》同步训练:(100分9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狭隘()拈轻怕重()
晋察冀()热忱()
殉职()鄙薄()
漠不关心()纯粹()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整个词语。(6分)
(1)不远万里:
(2)拈轻怕重:
(3)精益求精:
(4)漠不关心:
(5)见异思迁:
(6)微不足道:
3.填空。(11分)
(1)《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_________。白求恩是_________(国籍)医生,他是_________战争爆发后来到中国的。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它是议论文的中心;_________,就是提出论点的理由或根据,有_________论据和_________论据;_________,是指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方式。
4.选出和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2分)()
梅尧臣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__。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5.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3分)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删掉“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行不行?)
(3)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采取排比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五中考题(12分)(2006南京中考卷)
1.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屹立在长江之畔的南京,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名城。她具备山川形胜之妖绕,饱含兴衰荣辱之沦桑,是自然和历史恩锡给人类的礼物。她的一草一木都是风景,一诗一赋都是绝唱,她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慧的南京人民。
(1)文中两个加点的字容易读错,请你注音。(2分)
龙蟠()哺()育
(2)文中画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2分)
“妖绕”改成“恩锡”改成
2.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2分)、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3.材料探究
材料一:
时下,经典作品稍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了“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
我们的中文经历T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应该是:
。(2分)
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南京日报》进行宣传的形式。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2)你从《西游记》《水浒》《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2分)
《》的阅读心语:
六:片段作文(30分)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来写,在纪念白求恩时批评了“不少的人”,批评了一班“见异思迁”和“鄙薄技术工作”的人。假如今天来写《纪念白求恩》,你觉得可以作些什么对比?试依照课文第二、三段文字写一段话。
《纪念白求恩》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略2.略
3.(1)毛泽东加拿大抗日(2)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论据事实理论论证方法
4.B
5.(1)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只说后一句“国际主义”就不够突出,“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也不够突出。再则删掉一个短句,前后都是长句,语句不够活泼。(2)不行。因为白求恩的医术高明是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公认的,但假如范围删去的话,就变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那白求恩的医术就不一定是最高明的了,这样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采取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五点内容,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五、1.(4分)pánbǚ绕改为娆锡改为赐(每小题2分)
2.(2分)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3.(1)倡导南京人阅读经典名著。(意同即可)(2分)
(2)答案略。符合所选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或人物形象特点,语言表达清楚即可。(2分)

延伸阅读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题:纪念白求恩
【学习目标】
1.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学习概括而有力的语言表达。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学习概括而有力的语言表达。
【学法指导】
初读课文,梳理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派遣()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
以身殉职()鄙视()冀()
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以身殉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拍轻怕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异思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画出各段重点句,并概括白求恩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大胆提出来。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1)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2)说说恩有怎样的精神?

3.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作者围绕论点是如何论证的?

4.释疑解难
5.小结
三、课堂巩固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本段的论点可以用第________句来概括。
2.本段的议论性语句有________。
3.本段中的加点的字在表达上起了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5.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第四段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句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了白求恩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最后一段。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说说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3.假如今天来写《纪念白求恩》,你觉得可以做些什么对比?试仿照课文第二、第三段文字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释疑解难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读书与做人
(1)人生是这样丰富,人生是这样辉煌。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仅有自己的一点经历是不够的,要想充实大脑,就要算读书了。
(2)读书,谁都知道是好事儿,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
(3)我喜欢小说。小时候常读中国的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也爱读外国小说,比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些书对我人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最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学到知识。现在的知识多极了,从计算机一直到航天科学,包括种地都属于知识的范围。记得30年代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有一位教文学的叶教授,他就是什么书都读,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宇宙。我很诧异。叶教授说,一个搞文学的人需要具备广学的知识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5)读书一方面要读得广,读得博,另一方面要敢于探险,人家没有看过的书我也要读,还要读得深。中国有种老的说法中“读书破万卷”。这本书你不仅读过了,而且从中还悟出了许多道理。所以,有些书必须细读,并不是要读成什么专家,而是要从中悟出道理,找到动力,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帮助,这可说是读书的要义。
(6)人的灵魂本身不喜欢浅薄、庸俗、无聊,它永远在追求最高尚的东西。读鲁迅先生的小说,你懂得当时旧的社会的残酷、黑暗、卑鄙,给你一种动力,鼓舞你向上,像阳光照进来一样,世界全亮了起来。碰到了就会得到一种力量。然而,好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还需要用心去发现。
(7)巴金说:读书就得有用。巴金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佩服的老师,我跟他认识了半个世纪以上。巴金从头到底一直都说真话,就是由卢梭的书引起的。《忏悔录》大家都读过,对有的人影响不大,巴金却得到了大益处,影响了他一辈子,这好比达到了一种境界。
(8)我已经83岁了,现在回想起来,最懊悔的是,读书没有读专,读过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面对年轻的中学生朋友,我希望你们要从中学就开始想: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怎样的益处。要读书,读好书。要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人”这个字,就这么一撇一捺,但要真正做一个大写的人却不容易。
1“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事儿”,为什么说读书是一件“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事情呢?”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3第(6)自然段举鲁迅小说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读书的一个作用是___
第(7)自然段举巴金读书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读书的另一个作用是___
4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5下面句子加点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窗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窗基础知识、练习、拓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消遣俯瞰一泓斑斓草坪肘心弦栩栩如生气喘吁吁争相斗妍
(二)字形
咳嗽斑斓困扰
洗漱波澜合拢
二、词语解释
俯瞰:俯视。瞰,从高处往下看。
斑斓:灿烂多彩。
争相斗妍:竞相开放,比谁美丽。妍:美丽。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感染人、使人心情激动。
栩栩如生: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大惊小怪: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气喘吁吁:形容大声喘气的样子。吁吁,拟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
三、文学常识
作者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本文是一篇小小说。
四、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这篇小小说以“窗”为标题,寓意深长。这扇“窗”既是病房的窗户,更是人物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看到的是一美一丑,一善一恶两种心灵。
(二)结构分析
这篇小小说共15段,仅1300来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小说的开端,写融洽的二人世界。
第二部分(第4—7段):小说的发展部分,写不靠窗的病人“享受”病友生动的描述,逐渐滋生了嫉妒心。
第三部分(第8—12段):小说的高潮,写不靠窗的病友见死不救。
第四部分(第13—15段):小说的结局部分,写不靠窗的病人终于“如愿以偿”,看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2.重点语句点拨
(1)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
这句话交代病房的环境。“十分”和“仅”强调病房窄小,说明只有一个病人的病床乐意靠近窗口。
(2)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同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窗”是文题,也是故事的焦点。这儿先点题,然后交代窗户对于两位病人的意义与作用:病房窄小,只容得下两人,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会给他们单调的生活带来趣味和享受。透过这扇“窗户”,我们也看到了两位病人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道德灵魂。外界本来仅仅是一堵墙,这里笼统的说成“外界”,为的是渲染靠窗的病人对窗外美景的讲述,突出出人意料的结尾,强化小说的对比效果。
(3)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不靠窗的病人”费尽心机,终于如愿以偿,可是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只是”起强调作用,使悬念顿失,真相大白,让人回味无穷。这两个字既表现了“靠近窗口的病人”心灵美好,品德高尚,也讽刺了另一位病人灵魂的卑劣。
3.主题
本文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4.写作特色
(1)对比手法的运用
小说写了两个人物,通过心理、动作的描写,将“靠窗的病人”与“不靠窗的病人”作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表现更为突出。课文第一、二部分主要是人物心理上的对比:“靠近窗口的病人”,也应当“静养”,但他“为同伴”不断编造“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将公园景物描述得丰富、生动而美丽;“不靠窗口的病人”,由感到是“一种享受”到“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三个“为什么”表现了他“强烈”的嫉妒心理。最后一部分只写了一个“不靠窗口的病人”,通过描写他“探头朝窗口望去”的动作,及所见到的“光秃秃”景象,反衬出“靠近窗口的病人”心地的善良,道德的高尚。
(2)构思巧妙,情节曲折
小说虽然写的是现实生活的平常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构思巧妙、写得很有波澜。虚幻、美好的公园景物,让人丝毫不怀疑它的存在。结尾则不仅让不靠窗的病人明白,窗外不过“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也让读者恍然大悟。这个结尾实在让人耐人寻味。假如开头就说破窗外什么都没有,小说就没有了悬念,人物间的对比、衬托效果绝不会如此强烈。
(3)语言精练含蓄
小说言简意丰,情节完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主题深刻,真可谓短小精悍。开端部分用极精练的语言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发展部分描写公园景物和比赛场景,虽为重点,却也不过二三百字;高潮部分写人物心理活动,笔法洗练;结尾只有短短一句,却绝不晦涩,画龙点睛,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5.问题探究
阅读下面的励志短文,然后完成1~3题。(8分)
不要怕土地贫瘠,只要你有手,提地就会变肥沃。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腿,路途就是近的。不要怕山峰耸峙,只要你有毅力,山峰就在脚下。,,。
你想想:哪块贫瘠的土地,不在农人的手下献上粮食。哪条遥远的道路,不在我们的前进中逐渐缩短。哪座巍(é)的高山,不在登山者的脚下A(臣服、屈服、折服)。哪个黑暗的长夜,不在我们的忍耐中变成光明。伸出你的双手,迈开你的脚步,坚毅、忍耐、B(跨进、奋进、迈步),胜利就在眼前。
(1)第一段中,加点字“峙”的读音是;第二段中,“巍”后面应填的字是。(2分)
(2)第二段中,A、B两处应填的词语分别是:A。B。。(2分)
(3)在第一段末尾补上与第二段内容相照应的句子。(句式上要与前面句子大体一致)(4分)
,,。
4.连词组段。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内容集中,语意连贯,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5分)
涟漪繁盛婆娑嬉闹姹紫嫣红温声细语
5.请用相关成语替换划线句子,使文意表达更为简洁。(3分)
黄山——我国完美的山水旅游胜地,果真是很好,不是空有虚名()。那里,山山相连,重重叠叠(),绝壁峡谷,花树如炬,清泉激石……引人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他们俩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只有静静的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什么,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如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阅读下面《心灾》一文,完成14~18题。(共16分)
中国人多数都有一个乳名,又叫小名。这是大人给孩子作的一个永久性记号。它记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思想和情感。大人们的这个寄托和念想对孩子来说伴随终生。
我的乳名就是这样,大人们叫我“xīnzāi”,是什么意思呢?已上学的我求不出这个解。父母说是爷爷奶奶起的。一天放了学,心软的奶奶在我的追问下打开了话匣子。
“你的名字叫‘心灾’,”她说着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你是心里有灾,心灾!”“怎么能是这两个字呢?”我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奶奶把表情愕然的我拉到身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这得从你的出生说起。鬼子进村时你出生的。”
“那天(1943年1月8日)天刚亮,外头就有人喊‘鬼子来了,鬼子快进村了’!真是晴天霹雳啊!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从据点出来就是扫荡啊!小鬼子是野兽,没有人性啊!到哪儿都是‘三光’(抢光、杀光、烧光)啊!该千刀杀的鬼子怎么这时候来了啊!正是你要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你娘。我怕你的小命要葬送到小鬼子的手里,我更怕你娘月子里有了好歹。听说鬼子已经从村东头进来了,你娘紧张、害怕,我更紧张。就因为紧张,还没准备好,你哇哇地落地了。这怎么办呢?日本鬼子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啊!得跑啊!再怎么也得到野坟地躲一躲。可十冬腊月,你娘俩受了风寒怎么办啊?真是左也怕右也怕。但思来想去,走一步说一步,先躲过鬼子的刺刀再说。也是急中生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急急忙忙烙了两个又厚又大的油饼,用蒸馍的笼布包起来,让你娘前胸贴一个,后背贴一个,然后用带子勒上。用它抵御腊月里野地的风寒,也能用它来挡饥。就是这样,我们抱着你,在野地坟间冻了一天一夜。直等到看见日本鬼子驮着粮食,赶着牲口,狼烟动地地出了村,知道那是扫荡完了,然后才回到家里。幸好你的命大,活了下来。可你娘从此落下了毛病。”
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她用质问的口吻说:“我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心里打颤,嗓子眼儿里冒火:咱在自己的家过日子,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地儿,他们凭什么来到咱们家门口横行霸道啊?世上咋兴这样的强盗恶魔啊?咋没人治治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呢?”
奶奶缓过一口气以后对我说:“孩子,你真是有大灾啊!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头就遇到强盗、恶魔!差一点要了你的小命。你这是胎里带来的灾啊!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消掉这个灾。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我孙子的这个灾,也是咱全家的灾,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
我在襁褓时发生的惨烈故事,不可能清晰的存留在我的记忆中。但是,奶奶对我乳名来历的诉说,已经并将永远成为我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作者:孙荪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6月绿版,有删改)
10、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3分)
11、第4段的情节可分五个阶段,下面已概括了首尾两个阶段。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短语补写出中间三个阶段的情节。(3分)
听说鬼子进村→()→()→()→见鬼子出村而回家
12、联系全文,就文中加点和加线的词句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一句,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2)“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一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13、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口吻来叙述的,若改用“我”的直接叙述好不好?为什么?根据文章中“我”和奶奶各自的叙述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简要回答。(3分)
14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主旨,说说我们今天应怎样正确对待“侵略所造成的伤害”这个历史问题。(3分)
(1)作者孙荪在写作此文时说“我所以来告诉世人自己的一点近乎隐私的东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些企图淡化甚至涂改日本作为侵略者的历史罪责的人给我的刺激”,又说“一个民族受侵略被蹂躏的历史,和一个负有侵略罪责的民族的历史,都是人类的惨痛悲剧和经验”。
(2)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了12年的日本老人植松信晴常常告诉他的中国学生,日本人有很多事情要弥补,破裂的感情需要精心的呵护才会康复。他在1997年获得了“江苏友谊奖”。东史郎等多名日本老兵,为求得自己余生的宁静,多次来中国向中国人民忏悔,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他们还用下跪的方式谢罪,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
15、综合性学习。(3分)(2006镇江中考)
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孙子兵法》。舆论认为,例行国宾级的赠书,一般都是赠送一些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中医药及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和现代面貌的书籍,这次胡锦涛主席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孙子兵法》,多少显得有些“非比寻常”。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能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外,综合下面几则材料,揣摩胡锦涛主席赠送《孙子兵法》给布什总统的深刻用意。

材料一:《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它所提出的原则和策略,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孙子在《兵法》中提出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注:意思是不经过战争就能取得胜利是战争的最高境界)等作战原则是其战略思想的核心。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之前,因伊朗恢复铀浓缩活动导致“伊朗核危机”,美国政府扬言欲对伊朗动武,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胡锦涛主席送给布什总统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直属)制作的丝绸精装版,其中中文版是用15.5万条紫罗兰绢丝把文字绣在丝绸上的。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2006南通海门)
A.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陕西姑娘刘波在女子50米步枪奥运选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
D.最近,向阳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明荣知耻”主题文化活动。
17.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6分)(2006南通海门)
①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②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等危害社会。③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3.(1)zhì峨(每空1分)
(2)(2分)A臣服B奋进(每空1分)
(3)(4分)示例:不要怕长夜黑暗,只要你能忍耐,光明就会出现。(内容符合要求,句式与前面的句子大体一致,语言通顺,就得满分)
4.略
5.名不虚传重峦叠嶂流连忘返
6.讲窗外见闻和听闻。精彩的窗外世界,美好的生活图景。
7.交代背景(环境),发展情节。
8.出人意料的结尾。“光秃秃”反映出奉献者的善良和嫉妒者的卑劣心灵。
9.透过“窗”看世界,透过“窗”看的内心世界。
10、答题要点:(1)为了消掉心里的灾,(2)叫“我”永远不要忘记这个灾。(3分。答到第一点得1分,答到第二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1、依次为:孙子忽然降生→急烙(贴、勒)油饼→躲进野坟地。(3分。一处1分,意对即可。)
12、(1)写出了奶奶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2分。意对即可)(2)既写出了话语的多和讲话的快速,又写出了奶奶说话时的气愤之情。(2分。答到一点得1分,若只答奶奶的年龄大得1分。)
13、没有标准答案,赞成与反对都可,也可取折中态度。
参考:若反对,可围绕奶奶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口语化、真切自然、真实可信、感情强烈等)来说;若赞成,可依据“我”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有较大自由度,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学性强,能直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等)来说;若折中,可把两者的特点和作用结合起来阐述。3分。视分析是否有理,语言是否通顺分3、2、1给分。)
14、不设统一答案。答案要点:(1)被侵害的一方,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侵略者带来的伤害和灾难;(2)对负有侵略罪责的一方,只要能真诚忏悔、谢罪,也应给予理解与尊重。(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15、答题要点:胡锦涛主席送《孙子兵法》给布什总统,一方面有规劝美国政府不要轻易动武之意,另一方面是反映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高超的工艺水平。(3分。答到第一方面得2分,答到第二方面得1分,两方面均答到得满分。)16.B(2分)
17.①把“水平”改为“需求”或“需要”②在“危害社会”后面加“的问题”或“的现象”(每空1分,共4分)
6、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
请问:语文老师去年的今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去年10月12日至17日,历经5天5夜115小时,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太空之旅。
B.“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在对比中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C.美国总统布什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25日在华盛顿公开承认,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犯有无可非议的错误。
D.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对课文条分缕析,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也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6.给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不能超过10字。(3分)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期待。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三峡工程迄今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工程安装了26台70万千瓦的特大机组,年发电可达847亿度。高峡平湖的出现,还结束了川江自古不夜航的历史,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
(摘自《大众日报》2005年5月21日)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旅游日记,这段话在语言组织上有不够妥当的地方,请按要求帮助修改整理;在内容安排上也有不足之处,请提出改善意见。(4分)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的时候,老师终于带我们出发了。汽车行驶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便到达了向往已久的人间仙境——桃花源。我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一下车,我们就直想往里奔,老师连忙招呼我们,要我们稍稍休息一下,告诉我们买了门票后才能进入。买好了门票我们便在一位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欢快入场。我们穿过桃树林,观赏了好些古香古色的建筑,浏览了许多精美的石碑石刻,还上山顶饱览了景区全貌,最后来到泰人村,穿越泰人洞,结束了这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通过这次旅游,使我获得了不少收获。我既感受到了大自然景物的优美,也感受到了人文景观的优雅,还感受到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愉快。真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旅行!
①开头的一句话不简洁,可去掉多余的文字,宜删除:
②“通过这次旅游,使我获得了不少收获。”这句话有语病,应作这样的修改:
③这段文字其实可以划分为两个段落,请在文中用“//”标出段落界限。
④从内容安排上看,这段文字也有明显的不足,你的改善意见是: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那是一个寒风料峭的严冬日子,那间屋子冷若冰窖,我们身体上穿着大衣,还冷得头皮发麻。
B.电影《无极》上映以后,郭敬明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C.一个人在学习与生活中是否浮躁,关键在于他的使命感、理想志趣及品格修养强不强。
D.有的同学很想学好数理化和语文外语等基础课程,而常常把与这些课程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忽视了。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9-14题(18分)
风筝(课文节选)
鲁迅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后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怨,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9.文学常识填空。(6分)
本文作者鲁迅,原名,浙江人。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和革命家。我们学过的鲁迅作品有、。
10.在第一、二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小兄弟”的语句,并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2分)

11.就选文第一、二段的叙述与描写,简要分析“小兄弟”的人物形象。(2分)

12.注意文中划线的句子,按要求简明回答。(4分)
①“这一节”是指哪一件事件?

②“胡涂”在这里是指不明哪一事理?

13.在第三、四段中,文章反复强调“我”的心情很沉重:“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你对“我”此时心情的“沉重”是怎样理解的?(2分)

14.文章后面又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你对“我”此时心情的“沉重”又作怎样的理解?(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8题(18分)
月光晒谷
罗西
①有句话叫“月光晒谷”,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可是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求得生存发展;同时,也需要温柔的月光,去爱、去体恤……
②不久前我去宁德采访,在车站附近碰见一个农妇,正挎着一篮子草莓叫卖。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是一篮鲜红欲滴的草莓。
③我只是匆匆一瞥,农妇就追上来了,跟在我身边不断地说:“很好的,一篮只卖10元,要不要?”我和善地摇摇头——不可能带一篮草莓长途旅行吧。可是,她紧跟不舍,斗笠被风吹掉了也无心去捡。
④夕阳在远处,天快暗了,她一定很想卖掉,然后拿着钞票回家。家里有饥饿的孩子在等着她吗?或者还有刚下班正等着晚饭的老公?
⑤但我只能说:“对不起!”她步伐不停,脸上的雀斑被晶亮的汗水洗得更加明显,沮丧极了。我想,干脆给她10元?但是她又不是乞丐!
⑥我突然想起在我们单位门口卖菜的男子,他的菜比市场上便宜,而且新鲜。一次,我给他一元钱,他给我一条黄瓜、一捆空心菜、三根葱,完了还要找我一毛钱。我说不用了,你客人多,招呼他们吧。可是他居然扔下菜摊和其他顾客,追了我10多米远,把一毛钱给我。他呵呵地笑着说:不是我的,一分钱都不能要。
⑦奇怪的是,他黑红的脸,和此刻眼前农妇的脸,居然都让我莫名地感动。他们过得都不宽余,他们流汗的脸,他们奔跑的姿势,让我还有些隐隐不安。
⑧最终,我掏钱买下了这篮草莓,并且把它送给了附近玩耍的小孩。
⑨非洲之父史怀哲曾说:“倘若欧洲人的幸福对非洲人的苦难无丝毫帮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解决温饱而已,但是我同样对穷苦的处境感到酸楚,对此曾有过切肤之痛。从儿时起,我就有大侠梦,幻想自己可以飞檐走壁,做个佐罗式的英雄,出没在月光下,消失在晨曦里。
⑩我有一个朋友,同样有过佐罗梦。法律专业毕业后,他改行做了策划人,后来成为职业策划大师,搞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活动,让那些富翁、新贵之流,很高兴地解囊掏钱,他再把这些钱,用于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11他有一个24K真金的头脑,也有一颗24K真金的心。他经手过一笔又一笔的善款,但他的手一直非常干净。他仍然生活清贫,但他无比快乐满足。不用剑,不用枪,甚至不用拳腿,他用智慧成就善良,真当了一回英雄。
○12我没有如此能耐,但也以自己的方式圆梦。装修房子时,买材料我会斤斤计较,一块砖便宜两毛,就能节省好几百元;但在请民工搬运时,我从不讨价还价。给自己添置衣物我很抠门儿,但是每逢开学我都会给失学儿童寄点学费。
○13写下这些,我不怕有人见笑。虽然通常只有阳光能晒谷,月光是晒不了谷的,我所做的,如此微不足道,但毕竟我在接近自己的理想。每一天,我都有心去做诸如此类的小事,也许最终无法改变什么,但如果人人都有“月光晒谷”的心肠,那么爱心造就的和谐的美,就会如同花香,盈满我们的世界。(选自《今日文摘》2006年第1期,有改动)
15.本文围绕“月光晒谷”,详写了哪两件事?又略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并填写下表。(4分)
详写①

略写①

16.文章第⑦段中,“我”看到卖菜男子与卖草莓农妇的流汗的脸、奔跑的姿势,为什么会有些“隐隐不安”?(3分)

17.从全文看,作者知道“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却呼唤“月光晒谷”,为什么?(4分)


18.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一次“月光晒谷”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请你拟一则标语用于布置教室。(3分)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4分)
四、作文
题目:最好的奖赏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略
2.醒——省意——异斤斤——津津原——缘
3.4.(4分。各2分,意对即可)去年说的意思是: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有机会的。今年说的意思是: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5.答案:C 评分:选对得3分。
6.答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评分:本题3分,超过字数不得分。7.①“的时候”②去掉“通过”(或去掉“使”)③“//”标在“通过”之前④把中间观赏游玩的内容写具体细致(大意如此即可)8.D(3分)
9.周树人绍兴文学家思想家《孔乙己》《社戏》
10.横线打在两处:第一段中的“和我……他高兴得跳跃”。第二段中的“他向着大方凳……瑟缩着。”
11.要点:“小兄弟”特别喜欢风筝,具有一般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但在他的身上更多的是压抑和受委屈,他瘦弱多病,胆小怕事,遭受欺负。
12.①指“我”当初毁掉弟弟的蝴蝶风筝②“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也可用自己的话作答)
13.当“我”明白了游戏和玩具对儿童的重要性的道理后,觉得当初毁掉弟弟的风筝是一种精神的虐杀,因而感到深深地自责、愧疚和懊悔,所以心情沉重。而这种沉重的心情由于时空的缘故暂时无法排解,便只得“堕着、堕着”。
14.要点:想得到弟弟的宽恕而不得,因而心情不能宽松起来,显得依然沉重;为弟弟的被虐杀而不自知感到悲哀,为这种愚昧麻木感到沉重;为虐杀和被虐杀的普遍现实感到沉痛。
15.详写①“我”掏钱买农妇的草莓②朋友策划活动救助人
略写①“我”不与搬运工讨价还价②“我”给失学儿童寄学费
评分标准:4分,每点1分。答“卖菜男子追‘我’还钱”,未扣住“月光晒谷”,该空不得分。
16.答题要点:卖菜男子与农妇生活穷苦,为生计奔波,“我”同情他们的境遇,很想接济他们,但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因而隐隐不安。
评分标准:3分,回答不全面酌情扣分。
17.答题要点:①月光虽然晒不了谷,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②温柔的月光虽不如阳光热烈,但也能给需要的人以爱和体恤。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要紧扣“月光”来答,只笼统回答“爱心”、“奉献”等至多得2分。
18.(1)答案示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请伸出你我的双手,让更多受助者走出贫困。(语意符合“月光晒谷”的主题即可)
评分标准:标语设计能紧扣主题,营造氛围,有创意得3分;能扣主题,但创意一般得2分;与主题无关不能给分,其它情况酌情扣分。
(2)评分标准: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要求紧扣主题,语言简洁明了,要有感染力。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散步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散步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嫩芽(nèn)调皮(tiáo)霎时(shà)依偎(wēi)蹲下(dūn)
背起(bēi)粼粼(línlín)拆散(chāi)煎熬(áo) 分歧(qí)
(二)多音字
shì似的liǎng伎俩qiào翘翘板
似俩翘
sì似乎liǎ姐弟俩qiáo翘首以待
二、词语释义
[信服]:相信并佩服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挺]:勉强支撑
[熬]:忍受,耐苦支持
[酷冬]:极冷的冬天
[一霎时]:一会儿
[分歧]:不同的观点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探寻背景
《散步》的写作契机(莫怀戚):“《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四、课文内容分析
(1)题目解说
《散步》的线条比较明晰:(1)“我”劝母亲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如此简单的事情,作者何以将它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呢?细味之,不外乎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
(2)结构分析
全文共8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这一部分是一家人整个散步过程中的前奏曲,初步展示了我和母亲的关系这条主线。
第二部分(5—8段)这一部分是一家人散步过程中的发展和高潮,充分展示了我和母亲的关系这条主线。
(4)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1).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2)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3)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5)探讨《散步》中的人性美。
文章开篇写“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了觉得很累。”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于是,母亲信服地点点头。本不愿出来的母亲何以又答应了呢?作者这样写的:“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当然取决“我”了,此时,作者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于心不忍。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当“我”作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竟出人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忽然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如果说“我”的决定易于理解的话,那么母亲的改变则有悖常情了。但正是这不合情理的地方,人的真诚善良却得到了充分的光照,这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都融进了这深深的爱之中。这不正是以血缘构成的家庭最稳定、最能持久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吗?“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平顺,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只好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担,架起了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含蓄地影射了“我”这一辈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
2主题
课文以“我”为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现了一家人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3写作特点
景物描写的诗意美。《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散步》的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下面从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一)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三)意在言外。“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4体验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
(4)课后习题答案
1这两个想象性句子,既夸张又幽默,淋漓尽致而又贴切的表达了寻常事中的不寻常。在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趋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我是家庭的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的关系,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问题的处理,想象成“民族领袖在历史关头”,由此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的责任感,表达了我对他们三人的浓浓亲情。“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文中还有一些大致对称的句子,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祖孙对举,表明双方既各有所为,又共同为家尽心尽力。语句大致对称,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亲情,且富于趣味。
3略
同步练习(100分90分钟)
二、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1.选出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2分)
A.嫩芽(nèn)调皮(tiào)B.霎时(sà)依偎(wèi)
C.蹲下(dūn)背起(bèi)D.粼粼(línlín)拆散(chāi)
2.运用下列词语造句。(6分)
各得其所:
分歧:
委屈:
3.在下列横线上,仿照加粗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语境意义。(8分)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13分)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1.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2分)
2.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2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3.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3分)
4.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3分)
5.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3分)
我说:“走大路。”(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三、课外拓展阅读(19分)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磋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的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债。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4分)
嗷嗷() 磋跎()() 咫尺()
2.解释下列词语。(5分)
磋跎:
行将就木:
衣锦还乡:
不堪一击:
稍纵即逝:
3.文章第三段中一共用了四个“相信”,它们的主语(陈述对象)一共有几个?都是谁?请在原文中找出来。(2分)
4.作者说她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也不喜欢“父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那么,她对那些“赤诚忠厚”而准备“从容尽孝”的孩子持何态度呢?(2分)
5.作者对求学的苦孩子和断然离去的游子都作了道德上的评价,请从文章中摘录出来这方面的语句。(2分)
6.作者主张如何尽孝心,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概括。(2分)
7.请从文章中摘录出两组富有哲理意义的格言式的句子来。(2分)
四、中考题(2007福建福州)(18分)
学会做人
①一个初中学生对我说,老师要我们“学会做人”,难道我们这些学生不是人吗?我们有头脑、有五官、有四肢,我们本来就是会说话、会思考的人,为什么还要“学会做人”?
②这的确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朱熹曾说过,“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曾国藩也说过,“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们所说的“做人”、“圣贤”,固然都有着历史的局限,甚至还有着封建礼教的糟粕,但他们强调的是“做人”要有道德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做人”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
③比如“圣贤”、“好人”的标准,在今天都有着不同的诠释和妙解。被誉为“共同致富的红色亿元村”的南街村,镌刻在街头的是:“大公无私是圣人,先公后私是贤人,公私兼顾是好人,先私后公是庸人,损公利私是坏人。”“当代毕昇”王选院士对“好人”是这样诠释的:“我赞成季羡林先生关于‘好人’的标准: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儿就是好人。不过,我以为,这个标准还可以再降低一点儿,就是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的就是好人。”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哲学系教授,把“标准”又降低了一点儿:“下品:一辈子损人利已的人;中品:一辈子偶尔损人利已的人;上品:一辈子都不损人利已的人。”
④对照这些箴言,大家不妨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你是大公无私,还是先公后私?是考虑别人和考虑自己一样多?还是一辈子从不损人利已?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即使不像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人那样“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好人”。
⑤倘若你是一个“损公利私”、“考虑自己总是比考虑别人多”,抑或是“一辈子损人利已的人”,那就危险了,你“做人”的资格,就值得怀疑了。虽然你也有头脑、五官、四肢,但你只不过是一个徒具肉身,而缺乏高尚灵魂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贪官,那么,你就是蛀虫、硕鼠;如果你和歹徒勾勾搭搭,那么,你和他就是狼狈为奸;如果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么,你就是变色龙;如果你抢劫杀人,那么,你就残毒如蛇;如果你能把稻草说成金条,骗人上当,那么,你就是狡猾的狐狸;如果你一见权势人物,就点头哈腰,不讲原则,一味讨好,那么,你可能就是一条摇头摆尾的叭儿狗……正因为如此,人们对那些行为猥琐、心理阴暗、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人,称之为衣冠禽兽,或者称之为禽兽不如。
⑥你看,人和禽兽之间,仅仅就是一纸之隔。人和人都有灵与肉,但不同的却是那个“灵”字,有的灵魂高尚、有的灵魂卑下、有的灵魂亮丽、有的灵魂龌龊,怎样“做人”?关键是塑自己的灵魂。
⑦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我们塑造灵魂的一面镜子。面对是非、善恶、美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要旗帜鲜明,要知荣明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选自《福州晚报》略有改动)
1本文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3分)
2第③段对“好人”的诠释有不同的标准,请找出并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⑴南街村人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⑵季羡林先生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
⑶王选院士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⑷北师大教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析第⑤段运用一连串比喻句的表达效果。(5分)
4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都是大家心目中的榜样,文中却说即使不像他们,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好人”。对此你有何感悟联想?(100字左右)(6分)
五、写作练习(30分)
学习描绘生活图画的方法来反映家庭生活的一角(比如可抓住一家人包饺子时的景象,来反映家庭生活的主旋律)。

一1D
2略
3秋季稻谷染成的灿灿金黄,冬日雪花舞出的片片遐想。(只要句式相似,语言生动,形象即可)
4(1)一个“像”字架起了母子亲情关系今昔比较的桥梁:儿子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是个乖孩子;母亲现在老了,十分尊重、顺从正当中年的儿子;可以说是母慈子从,儿孝母顺。写出了母子间几十年来相处和谐的关系,充满骨肉亲情。
(2)“总算”表露出“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表达了“我”对慈母的孝敬之情。
(3)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
(4)“太迟,太迟了”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的折磨而在清明将到时死去的怅恨之情,其间也交织着对自己母亲身体的担忧和焦虑之情。
二1.地点人物2.第②与第③段之间。
3.“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4.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5.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爱惜小孙子。尊老爱幼的品质
三1.略2.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不堪一击:承受不了打击。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和机会极易失去。
3.两个,第一个是“我”。第二个是: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4.也不赞成。
5.对求学的苦孩子:“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对断然离去的游子:“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6.“抓紧”。7.①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②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四1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2⑴公私兼顾⑵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儿
⑶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⑷一辈子偶尔损人利己
3这一连串的比喻,列举了衣冠禽兽的种种表现,有力地阐明了这些人做人资格值得怀疑的看法,语言形象生动,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言之成理即可)
4示例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我的心目中是遥不可及的,总觉得做这样的好人太难了。读了本文后我才明白,只要你在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别人的利益,你在利己的同时不损人,就可以成为了不起的好人。可见,做个好人并不难。示例②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普通人,总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不能因为犯了错误,就认为他不是好人或不能成为好人。即使我们犯了错误,不像白求恩、雷锋那样做到大公无私,我们也要努力争取做到公私兼顾,至少做到“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成为一个好人。示例③“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做人最重要的是能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作为一个中学生,能遵纪守法,尊师敬老,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自满自负,不自私自利,不撒谎不攀比,就是一个好学生了。(言之有理均可)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