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05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拓展: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声。
知识点3:声速
知识提炼: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每秒(m/s),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拓展:(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介质直接传入人耳而听到的声音叫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人耳的声音叫回声,要想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或等于0.1秒,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点1: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识提炼: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传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就听到了声音。
拓展: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引起人听力下降或失去听觉,形成耳聋。耳聋分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传导部分出现了障碍引起的,(如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听觉神经并未损坏,可以治疗或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伤而引起的,这类耳聋不易医治。
知识点2:骨传声
知识提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拓展: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传声,是指声波不通过外耳道、鼓膜、听小骨等,而是通过头骨、颌骨直接传到听觉神经,很多患传导性耳聋的人都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人听到自己说话声主要也是通过骨传导。
知识点3:双耳效应
知识提炼: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生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产生立体感。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1:音调
知识提炼: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1)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符号是“Hz”。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大。(2)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的听觉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拓展: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振动的频率是由物体的材料、长短、粗细和结构等因素决定的。
知识点2:响度
知识提炼: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平时所说声音的大小。(1)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即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因此增大响度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减小声音的分散。
知识点3:音色
知识提炼:音色指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音调、音色、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但是,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反之,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点1:噪声的来源
知识提炼: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四大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拓展:与噪声相对,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做乐音。判断某种声音是噪声还是乐音,出发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知识点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知识提炼:分贝(dB):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知识点3:控制噪声
知识提炼:(1)防止噪声产生(或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噪声的传播(或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或在人耳处减弱)。
拓展:噪声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改变传播方向,因此设置屏障是阻断噪声传播的常用方法;声音遇到松软多孔的物质时,声波进入后会被消耗能量而减弱,因此松软多孔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第五节声的利用
知识点1:声与信息
知识提炼: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B超。蝙蝠利用回声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即到障碍物距离至少为17m)才能产生回声。回声测距离:s=vt÷2
知识点2:声与能量
知识提炼:声波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例如:清洗钟表,除去结石。
一、声学口诀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知识点1:光源
知识提炼: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太阳、恒星、萤火虫是自然光源,电灯、烛焰是人造光源。月亮和所有的行星都不是光源。
知识点2: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提炼:(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解释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影子的形成。(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拓展:(1)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假想出来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模型法。光线就是一种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的模型。
知识点3:光速
知识提炼:(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299792458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般取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2/3。
(2)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它表示光以真空中的速度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第二节光的反射
知识点1:光的反射
知识提炼:光射到物体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返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拓展: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当光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一部分进入另一种介质。
注意:光发生反射时,光返回原介质,只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传播速度不变。人之所以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
知识点2:光的反射定律
知识提炼:光的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知识点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知识提炼: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注意: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提炼:(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像和物体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拓展: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知识点2:虚像
知识提炼: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虚像:点S发出的光,一些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图中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实际上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发光点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那里,所以把S′叫做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接收。
知识点3:球面镜
知识提炼:如果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简称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的反光镜、太阳灶等都是利用凹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制成的。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的,叫做凸面镜,简称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汽车的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都是利用凸镜的发散作用来扩大视野的。
注意:球面镜反射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四节光的折射
知识点1:光的折射
知识提炼: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发生折射时,同时一定也发生发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知识点2:光的折射规律
知识提炼: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侧),两角不等(空气中角大些)。
拓展:(1)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是0°,折射角也是0°。(2)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3)折射现象:钢笔错位、池水变浅、水中叉鱼、海市蜃楼等。
第五节光的色散
知识点1:光的色散
知识提炼: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现象表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彩虹是太阳光被水滴色散而成。不能分解的光叫单色光。
知识点2:色光的混合
知识提炼: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
知识点3:物体的颜色
知识提炼:(1)透明物体的颜色有通过它的色光决定。透明体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反射和它颜色相同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拓展: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颜色的光;白色不透明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一种色光;黑色不透明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不反射任何一种色光。
第五节看不见的光
知识点1:光谱
知识提炼:把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光谱上的各种色光是可见光。
知识点2:红外线
知识提炼:(1)红外线位于红光以外,是不可见光。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2)红外线作用:①热作用:加热食物、夜视仪、热谱图诊病
②穿透力强:(红外遥感)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火灾等③遥控:电视机、空调等
知识点3:紫外线
知识提炼:紫外线位于紫光以外,是不可见光。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避免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伤害。
紫外线作用:①化学作用强—照相底片感光;
②生理作用强--杀菌:医院的紫外线灯;
③紫外线的荧光效应:验钞机、防伪、鉴别真伪。
注意: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人体骨骼生长和健康有好处。
二、光学口诀
发光物体叫光源,描述路径有光线;直线传播有条件,同种介质需均匀;
影子小孔日月食,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口令,三点一线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月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
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
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
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画反射光路图:
作图首先画法线,反入夹角平分线,垂直法线立界面。光线方向要标全
画折射光路:
空射水玻折向法,水玻射空偏离法。海市蜃楼是折射,观察虚像位偏高。
凸透镜成像: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
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
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
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眼睛和眼镜:
晶薄焦长看远物,晶厚焦短看近物。晶厚近视薄远视,凹透矫近凸矫远。
近物光聚网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远物光聚网膜后,已经成为老花眼。

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熔化过程:

(1)AB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

(2)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3)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

凝固过程:

(4)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

(5)EF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6)FG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

注意: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3、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跟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很快就干);

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3、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1、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2、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3、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4、沸腾比蒸发剧烈;

5、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液化);压缩体积(生活中、生产中、工作中的可燃气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雾凇、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雨、雪、雾、露、霜、“白气”的形成

1、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液化)

2、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大水滴,就形成雨;(液化)

3、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凝华成小冰粒,就形成雪;(凝华)

4、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液化)

5、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液化)

6、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凝华)

7、“白气”是水蒸汽遇冷而成的小水滴;(液化)

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考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考点归纳

一、知识点归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jì)油光可鉴(jiàn) 芦荟(huì)

解剖(pōu)顿挫(cuò) 瞥见(piē)

畸形(jī)匿名(nì) 绰号(chuò)

诘责(jié)杳无消息(yǎo) 掷铜钱(zhì)

两颊(jiá)黝黑(yǒu) 污垢(ɡòu)

滞留(zhì)穹顶(qiónɡ) 禁锢(ɡù)

尴尬(ɡānɡà)犀利(xī) 锃亮(zènɡ)

粲然(càn)广袤无垠(mào)(yín) 盎然(ànɡ)

直戳要害(chuō)烁烁发光(shuò) 赤裸裸(luǒ)

脂粉奁(lián)目光灼灼(zhuó) 胭脂(yān)

翡翠(fěi)沾沾自喜(zhān) 幼稚(zhì)

咫尺(zhǐ)比拟(nǐ) 深邃(suì)

硕大(shuò)萌芽(ménɡ) 肮脏(ānɡ)

贪婪(lán)牟取(móu) 哂笑(shěn)

蹲踞(jù)相形见绌(chù) 招徕(lái)

囿于(yòu)揣在袖筒(chuāi) 秫秸(shújiē)

擅长(shàn)怵目惊心(chù) 斟酒(zhēn)

2.给多音字注音。

深恶痛疾(wù)斗乱(dǒu)寒颤颤(zhàn)

长者(zhǎnɡ)阿罗汉(ā)粘连(zhān)

更替(ɡēnɡ)卷跑(juǎn)没收(mò)

酬和(hè)在行(hánɡ)应和(hè)

用酒和(huò)动弹(tán)颤巍(chàn)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藉贯(籍)奇岖(崎)含首(颔)

单辩(瓣)喜笑(嘻)退尽(褪)

闪铄(烁)陷井(阱)渊搏(博)

鉴订(签)刺手(棘)朱儒(侏)

销遥(逍)尉蓝(蔚)伧海(沧)

4.改正短语中的错别字。

盛气零人(凌)仰扬顿挫(抑)翻来复去(覆)

正禁危坐(襟)颔手低眉(首)诚皇诚恐(惶)

花园锦族(簇)凡花似锦(繁)不可明状(名)

仓海桑田(沧)粗制烂造(滥)藏诬纳垢(污)

众目癸癸(睽睽)既物起兴(即)引经居典(据)

合撤押韵(辙)广袤无银(垠)孤漏寡闻(陋)

人情炼达(练)相副相成(辅)莫中一是(衷)

顾明思义(名)一视同人(仁)任劳任愿(怨)

5.重要作家、作品回顾。

(1)《雪》——鲁迅(周树人)——绍兴人

(2)《我的母亲》——胡适——安徽绩溪人

(3)《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4)《日》——巴金——现代著名作家

(5)《海燕》——高尔基——苏联作家——《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6)《浪之歌》——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

(7)《云南的歌会》——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8)《春酒》——琦君——中国台湾女作家——浙江永嘉人

(9)《俗世奇人》——冯骥才——当代作家

二、考点对应训练。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D)

A.酷肖(xiào)鞭挞(dà)鸢飞戾天(lì)

B.蜿蜒(wān)迸射(pènɡ)文绉绉(zhōu)

C.眩目(xuán)睥睨(pìnì)深恶痛绝(wù)

D.执拗(niù)翡翠(fěi)广袤无垠(mào)

点拨:A挞tà B迸bènɡ C眩xuàn

2.给下列加点字写出正确的拼音。

诘责(jié)眷念(juàn)樯倾楫摧(qiánɡ)

朔方(shuò)啮齿(niè)龙吟凤哕(huì)

3.找出下列句中的三处错别字并改正。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息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榥就消失了。

剑光——箭光__息灭——熄灭__榥——晃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D)

A.遨游钥匙枝桠心扉浑然一体

B.赌博蒙昧貂皮波澜海誓山盟

C.犀利迁徙繁衍驰骋盛气凌人

D.畸形质问急躁欣慰翻来复去

点拨:翻来覆去

5.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看吧,狂风紧紧______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______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______成尘雾和碎末。

A.卷 扔 摔B.抱 甩 砸

C.抱 甩 摔D.抱 摔 砸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B.托尔斯泰并非长得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器宇轩昂,但他具有犀利的目光,盛气凌人。

C.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D.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点拨:盛气凌人的意思是傲慢的气势逼人,是个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7.下面语段每句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浙江省有240多万名中小学生左右,作为未来的新一代,他们眼里的祖国是怎么样的?

②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出版联合集团组织全省中小学生开创了“我爱我的祖国”读书活动和主题演讲比赛。

③演讲比赛的决赛在杭州,来自全省11个市的44名小选手参加了决赛。

①删去“左右”;②把“开创”改为“开展”;③在“杭州”后添加“举行”

8.(2014·南宁)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A)

A.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B.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踩了一下,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呀,差点把我踩伤了!”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D.张老师找小雄到办公室谈话,小雄说:“有什么话赶紧说,我还得回去写作业呢!”

9.文学常识填空。

(1)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胡适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2)《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她自幼因病成了盲聋哑人,但自强不息,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3)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作《醉翁亭记》,寄情山水,表达了自己与民同乐的心愿。

10.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唐诗中有许多描写大江大河或高山平原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走进名著。

(1)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C)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唐四杰

B.郦道元——《三峡》——《水经注疏》

C.笛福——《鲁滨孙漂流记》——美国

D.高尔基——《童年》——自传体小说

(2)填空。

罗曼·罗兰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1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15个字)

欧盟委员会健康风险科学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如果5年内每周使用随身听而且每天以高音量收听音乐平均超过一个小时的话,那么5%至10%的使用者将面临永久性失聪的危险。但是最近几年,欧盟的随身听特别是MP3的销售数量猛增,约有5000万人到1亿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使用随身听,因此有必要就随身听对人体的危害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以保护青少年不受随身听和其他类似装置的损害。

示例一:随身听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示例二:用随身听可能导致永久性失聪。

13.综合性学习。

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让多数同学都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民族文化”知识竞赛。

基本思路: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示例一: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示例二: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

问题1:现在青少年漠视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

问题2: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μ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