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等腰梯形的判定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7

等腰梯形的判定。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等腰梯形的判定”,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等腰梯形的判定课型新授课时执教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深入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通过例题的教学了解常用的辅助线的作法,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题.
3、进一步训练说理的能力.
4、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进一步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深入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说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问题:在前面,我们已学过等腰梯形的一些性质,请同学们说一说等腰梯形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老师同时板书:
1、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你会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这些性质吗?观察后,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看谁说得最多。

回忆逻辑推理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1、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1)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老师指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并引导学生分析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
AB=DC
求证:∠ABC=∠DCB,∠BAD=∠CDA
证法(一)平移一腰,构造等腰三角形
(二)作高构造全等三角形。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生仿(1)解题略。
2、研究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先引导学生根据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说出两个判定定理,并分组进行证明。读题,弄清题设与结论,分析如何写出已知、求证,自主探究证明的思路后再与其它学生合作交流,进一步充实自己的思想。

仿照上一定理的证明过程,独立完成。并归纳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三)应用与拓展题组一、
给出下面命题:
(1)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4)等腰梯形上、下底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底边。
其中正确的命题共有()个。
题组二、
在等腰梯形ABCD中,DC∥AB,
AD=BC,对角线AC┻BD于点O,若DC=3cm,AB=8cm,求梯形的高。独立思考后抢答。

合作交流,共同研究辅助线作法。
(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谈一下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
各抒己见。
(五)板书设计课题:等腰梯形
性质定理例题:

判定定理
(六)课后小结

精选阅读

等腰梯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一、学习目标

1.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并灵活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2.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等问题,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学习重点

在探索等腰梯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体会等腰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其他几何图形之间转化关系;

三、学习难点

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方法及常用的辅助线的作法.

四、学习过程

(一)回顾思考:

想一想:判定梯形的方法有哪些?

(二)互动探究

如何判断梯形是等腰梯形呢?说说你的理由。

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向小组的同学说说证明的思路?

(三)精讲点拨

例:课本P29习题2

如图,在△ABC中,AC=BC,点BD、AE是角平分线,相交于O点,

(1)求证:四边形ABED是等腰梯形;

(2)若AB=3DE,△DCE的面积为2,求四边形ABED的面积

思考:①你有哪些证明的思路(或途径)?②在研究解决梯形问题时常用的辅助线有哪几种?

(四)巩固反馈《学习指导》第12课时

(五)拓展提升: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秒时,以点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32.4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及简单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证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营造一个相互协作的课堂气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及证明;
2、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填空(1)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用举反例的方法举出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但并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即等腰梯形,从而由这个错误的判定引出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义;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
2、自主探索、提出猜想
把学生分成以四个人一组的若干小组,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个等腰梯形的模型,让同学们用各种数学工具通过各种数学方法,如翻折、旋转等来探索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
同学们可能会得出下面一些结论:
(1)两腰相等;
(2)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4)两条对角线相等;
…………
3、交流反馈、共同论证
结论(1)由等腰梯形的定义可以得到而不用证明;
结论(2)的证明探索:(学生讨论交流,提出各自的证明思路)
(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以引导证明两个角相等
的两种思路:)
一是把两个角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用“等边对等角”证明;

二是把两个角转化到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证明;
完善结论后得到: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结论(3):
观察翻折、旋转的动画演示后,由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可以直接得到: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经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等腰梯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结论(4)的证明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个同学上黑板板书,其他同学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

4、运用新知、学为己用
例1:(1)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B=600,求其它三个角的度数。(口答)

(2)如图,延长等腰梯形ABCD的两腰BA与CD,相交于点E。已知:EA=6,求ED的长度。

教师板演,规范学生几何计算题的书写格式。
例2: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为600,它的两底分别是16cm、30cm。求它的腰长。
(两种添线方法)

例3:如图,已知腰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BD,垂足为O,AD=5,BC=9,求梯形的高。

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讨论,协作完成;
5、反思小结、体味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掌握了:一个定理…
我学会了:一种数学方法…
我经历了:一次探索研究…
我发现了:………
………
要求:学生思考、口答;
6、分层作业、自主发展
1、同步练习
2、思考题:
你能把上底与两腰的长度都为2,下底为4的等腰梯形(如下图)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梯形吗?

等腰梯形的对称性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等腰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极其相关性质;
2、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说理。
重点、难点: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说理
学习过程
一.【预学提纲】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1、什么叫梯形?什么叫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的对称轴是什么?
二.【预学练习】初步运用、生成问题
1、已知,如图△ABC中,AB=AC,过AB上一点D作
DE∥BC交AC于点E,BD=CE吗?为什么?
2、在梯形ABCD中,BC∥AD,DE∥AB,DE=DC,
∠A=100°则∠B=____,∠C=____,
∠ADC=____,∠EDC=____.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直线是对称轴。
三.【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揭示通法
问题1:试说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
试说明:∠B=∠C。
分析:本题可以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来说明;

也可从以下的二个角度着手证明(附二种方法的图形)。
解法一:

解法二:

问题2:试说明: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已知:在梯形中,,,
AC与B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四.【解疑助学】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问题3:(1)按要求对下列梯形分割(分割线用虚线)
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②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

(2)你还有其他分割的方法吗?画出来,并指出分割后得到哪些图形?

(3)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0,AB=4cm,BC=8cm,∠C=450,请
用适当的方法对梯形分割,利用分割后的图形
求AD的长。

五.【变式拓展】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1、如图,梯形ABCD,AB∥CD,AD=BC,
AC和BD交于点O,试说明:OD=OC。

2、如图,梯形ABCD中,AD//BC,AC=BD试说明:AB=DC

3、如图,等腰梯形ABCD,AD∥BC,AB=CD,E为CD中点,AE与
BC的延长线交于F。(1)判断S△ABF和S梯形ABCD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2)判断S△ABE,和S梯形ABCD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3)上述结论对一般梯形是否成立?为什么?

六.【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1、__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____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是对称轴;
等腰梯形在____________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对角线。
3、梯形常见辅助线添法:延长两腰,平移一腰,作梯形的高,平移对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