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语文八年级下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4

语文八年级下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精品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语文八年级下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精品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教案

【导学目标】
1.掌握基础知识,学会演讲技巧。
2.理清课文的思路,用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学习、生活的激情。
3.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与拥护。
4.了解顾拜旦,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孔令辉获得冠军时忘情地亲吻胸前的国徽时,王军霞夺得金牌后激动的身披国旗绕运动场奔跑时,我们的泪也会与领奖台上以手抚摸着胸前国徽高唱国歌的运动员的热泪一起落下。为什么“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现在我有了答案:那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在激励着我们。在提升着我们、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振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骤雨(zhòu)襁褓(qiǎnɡbǎo)崩溃(kuì)
携手(xié)阐述(chǎn)诞生(dàn)
枷锁(jiā)祈祷(qídǎo)拙劣(zhuō)
湛蓝(zhàn)萦绕(yíng)声誉(yù)
沉甸甸(diàn)
2.词语解释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了。木:棺材。
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暴风骤雨: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3.作者简介
顾拜旦(1863—1937)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1896年至1925年,他曾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奥运会会旗,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功绩,被国际上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4.写作背景
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思考:文章中说的“五年前”具体是指哪一年?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这一年有什么重大事件?
【交流点拨】本文写于1919年4月,“在过去的五年内”“五年前”从这一年到作者演讲时为止的五年,这期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年来,战火把奥林匹克精神粉碎了,作者在这里纪念恢复,因此具有重大意义。
2.为什么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
【交流点拨】因为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步骤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奥林匹克主义”和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
【交流点拨】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奥林匹克主义的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博的乐趣。他们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奥运精神就诞生了。
2.“我们似乎是在为恢复奥林匹克的理想变成现实而庆祝”一句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能去掉。因为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话,“我刚才回忆起1914年6月的庆典”,这说明说的是五年前的事,实际上由于战争的原因,并没有将理想变成现实。所以用了“似乎”二字。
3.为什么要重建奥运?
【交流点拨】一些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入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这种状态中挣脱出来。
步骤四把握主题探究主旨
1.文中说:“在那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这句话说明顾拜旦提倡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交流点拨】从前后文看,作者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的运动,应该是一种大众性的运动。它必须要面向大众。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这也是今天能够让全世界人民都关注奥运的原因。
2.通读全文,升华主旨,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交流点拨】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3.顾拜旦倡导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交流点拨】顾拜旦倡导近代奥林匹克精神。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顾拜旦的一生,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一生,他不惜倾家荡产、奔走呼号。他光辉的一生可以说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现代奥运走过了百年历史,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也成功举办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奇迹的诞生吧!
2.拓展延伸
收集奥运会的口号,以此激励自己参加此项运动中去。
【交流点拨】①更快、更高、更强;②点燃你的激情;③激情冰火属于你;④永不燃烧的火焰;⑤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⑥让世界凝集成一朵花。
【板书设计】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25周年)面向大众贵在参与强身健体奥林匹克精神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精选阅读

部编版八下语文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部编版八下语文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课题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体会言简意赅、慷慨激昂的语言。
2.用演讲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掌握演讲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奥林匹克精神,感受奥林匹克复兴人们的喜悦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刘汉全、邹丽等译。有改动。本文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顾拜旦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世界体育事业,他所弘扬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94年6月16日,这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隆重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他们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法国驻比利时大使德·库尔舍被选为会议主席,顾拜旦主持大会开幕式,在有2000人参加的开幕式上,法国著名古希腊文化专家切奥多尔·莱拉赫发表了演说,巴黎国家歌剧院合唱团为大会演唱了阿波罗颂歌,唤起了与会者对古奥运会的神往。
读准字音姊妹(zǐ)嵌入(qiàn)襁褓(qiǎngbǎo)歧途(qí)?
枷锁(jiāsuǒ)拙劣(zhuōliè)麦穗(suì)奠定(diàn)沉甸甸(diàn)塑造(sù)无可指摘(zhāi)携手并进(xié)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无可指摘:没有什么可批评指责的。?
萦绕:萦回环绕,余音萦绕。?
嵌入:牢固地或深深地固定或树立;紧紧地埋入;镶入。?
极权:指统治者依靠暴力行使的统治权力。在极权统治下,人民毫无自由。?
枷锁:枷和锁链,比喻束缚人的观念、制度等。?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木,指棺材。?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集团等分裂瓦解。?
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

新课导入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孔令辉获得冠军时忘情地亲吻胸前的国徽时,王军霞夺得金牌后激动的身披国旗绕运动场奔跑时,我们的泪水也会与领奖台上以手抚着胸前国徽高唱国歌的运动员的热泪一起落下。为了看体育比赛,我们甚至不惜守候到半夜而无怨无悔。在半夜看比赛时,我总在想:是什么让我们“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什么“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现在我有了答案:那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在激励着我们,在提升着我们。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振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用一句话,结合全文概括一下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竞技精神,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带来美感和荣誉感,它可以让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和教育,推动社会的进步。?
2.阅读全文,你认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实质:奥林匹克实际上是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把提高人的体质、才智和意志素质结合为一个平衡的整体,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使人们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方式。?
影响: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品味亮点词语】?
1.本次庆典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下举行的。?
“欢乐祥和”,绚丽的梦想逐步成真,肯定、自豪、有力。?
2.愿钟爱勇敢者的幸运之神,厚待刚刚决定申办第7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利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幸运之神”“厚待”,得体、巧妙的口语表达,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感悟精彩句子】?
1.“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顾拜旦因何如是说?
顾拜旦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背景、目前任务有相当深刻的理解,所以能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加以表述。?
2.“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欣赏该语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所以能够用形象化的优美的语言加以详细。?
3.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比喻,预祝比赛成功。坚定的信念,昂扬的语调,热烈赞颂的语气。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作者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激情澎湃的畅想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语言庄重,通俗易懂,意义深远。?
文章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语言庄严肃穆,说明了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竞技体育精神。?
2.情感真挚,真实细腻。?
作者以激情澎湃的语气来演讲,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欢快与感动,感情真挚,吸引读者。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突破重围,终于夺得冠军,试着写一写你的心情是如何的,200字左右。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演讲是勇敢者的活动,也是优秀者的活动,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和风度,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演讲能力,锻炼他们的口才和胆量,展示学生另一面。

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精品教案


《关雎》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
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
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
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
(二)理解主题
1.范读全诗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
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朗读指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
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整体感知
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
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体显示)
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
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
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
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
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
“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多媒体显示)
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
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
7.有感情地朗读。
(三)赏析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兴
串讲:刚才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几句诗我们始终没有提到。我们先看第一句: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什么关系?(引出)(多媒体显示诗句)
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为何不说“关关乌鸦”却说“关关雎鸠”换句话说,所起兴的事物和所歌咏的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看注解“雎鸠是一种贞鸟”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由此联想到世间美好的婚姻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
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先言什么,兴什么?)
讨论明确: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根据分析多媒体逐步显示)
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多媒体显示)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
3.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这首诗也大量的用了赋这种表现手法。同学们,能找到吗?(全诗写爱情故事就是用了“赋”)。
四、欣赏音律(音韵美)
1.重章叠唱
现在我们分组对读,来思考一下《诗经》在艺术上具有什么特点?(反复)
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
明确: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准确地说应该是“重章叠唱”,(多媒体显示)这种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远,如现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复,这是为什么?这样唱才觉得过瘾。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这正是民歌的一个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诗歌(押韵)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看看有哪些韵脚?押了什么韵?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3.双声叠韵
师: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四)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齐读,思考:这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兴)(其他几首用同样的方法。)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
《红烛》闻一多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红烛啊!……(重章叠唱)(用启发性朗读学生很快能回答)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深远: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
六、小结《诗经》“六艺”。
七、自由读,并且背诵。
八、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这下,我们也当一回诗人,再现《关雎》一诗的意境和主题,写一首新体诗,字数不限,句式长短不作要求,只要有诗味就行。至于押韵,感兴趣的同学可尝试一下。
九、结束:音乐欣赏
最后,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关雎》的音乐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精品教案


部编版《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通过对比、反衬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4、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营,军队驻扎的地方。文题交代了事情的主要发生地。

2、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记述历史人物,不仅忠于史实,而且能积极地运用史料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尽力避免泛泛地梗概式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为了表现人物,司马迁常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鲜明,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典范。

3、学习生字:

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òu)弓弩(nǔ)按辔(pèi)徐行

诏(zhào)揖(yī)嗟(jiē)胄(zhòu)轼(shì)曩(nǎ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匈奴。

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这一场面,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同的性格特点。

第三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

四、故事背景: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抢掠了不少财物。汉文帝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五、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改容式车(式,通“轼”。车前的横木。)

2、古今异义词:

(1)、持节诏将军(节: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今常用于“节日”、“节约”等义。)

(2)、壁门士吏(壁:营垒。今常用于“墙”或“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等义。)

(3)、请以军礼见(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义。)

(4)、使人称谢(谢:告知。今常用于“感谢”义。)

3、词类活用:

(1)、介胄之士(介胄:名词用做动词,穿戴着盔甲。)

(2)、军霸上(军:名词活用成动词,驻守。)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