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4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wWw.Jab88.COm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昆明的雨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3.思考质疑:作者不是要写昆明的雨吗?可雨在哪里?

明确:①都是发生在雨中的景象②在雨的滋润下得以生长。

(设计意图:汪曾祺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吐露心声: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然美好的生活。”《昆明的雨》看是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汪曾祺特别善于捕捉细小的美,在“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他心怀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笼罩在温柔细雨中,其情越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写出了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一笔西一笔,但无一不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初步感知全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三、镜头定格,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1.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试着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空气湿润、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选择文中的一种景物,具体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教师配上图片,给出示例:“你看,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浓绿、很多、极肥大”,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润的,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丰满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美点寻踪、诗意再现等,引导学生在对文字的默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传达给我们的美感和诗意,深沉的情思。这一环节实现学习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四、品读文本,体悟其中情味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文中哪些画面很让人动情?品读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情味内容。教师示例分析:卖杨梅的小姑娘:(1)朗读:“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声音娇娇的。”(2)品析:寥寥几笔,绘出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刻画了一个娇俏、文静、可爱的女孩形象。她小小年纪就要靠卖杨梅贴补家用,生活应该是艰辛的,可她仍戴着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说明了她有爱美之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小组合作品悟:预设《送缅桂花的母女》《雨中与友人小酌》等

品析:贫穷却爱美的小姑娘,分享缅桂花的房东母女,她们面对艰辛的生活都是勇敢而从容的。他们和那些生命力顽强、长得又大又美的仙人掌一样,活得明亮、丰满而使人动情。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如诗如画,宁静美好,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

五、合作探究,品析语言的淡而有味。

师:王安忆评汪曾祺: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深情的。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活动一:【我是朗读者】

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通过朗读感受其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或氛围的美,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平淡有味”的语言,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美和内在的意韵。

示例:①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滑,嫩,鲜,香。”能不能将逗号改成顿号?

明确:不能,体现原句作者的陶醉、赞美之意),师生一起总结:汪老有一支神奇的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有时用传神的比喻,有时连比喻也不用,仅仅几个小小的标点,却总能让我们有看见当时情形的感觉。

②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的使用不仅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口语化,也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追问:要是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感叹号表达作者的感情,你会加什么?

预设:(咦)这种东西也能吃?!(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

师生对读,再次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雨季菌子美味的喜爱与怀念,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符号。

适时点评:菌子是属于昆明的雨季,而菌子的色香味是属于有趣的美食家汪曾祺的。正因为心中有趣,文章才有趣。汪曾祺的散文就是这样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③酒店小酌:一条偏僻的小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店,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桌面一碟肥而不腻的猪头肉,半市斤酒,与好友相对而坐,店外嘀嗒雨声,淡淡花香弥漫,时间仿佛静止在了此刻。这闲适、平淡的氛围,多美!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为了引导学生动情地品味语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设计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真正走进文本,并联系生活运用。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活动二:【视频欣赏:过桥米线—汽锅鸡】

这一家所以有名,一是汤好,汤面一层油,看似毫无热气,而汤温在一百度以上。据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不懂吃过桥米线的规矩,汤上来了,他咕咚喝下去,竟烫死了。二是片料讲究,鸡片、鱼片、腰片、火腿片,都切得极薄,而又完成无残缺,推人汤碗,即时便熟,不生不老,恰到好处。

设计意图:本课属于自读课,重点在于学生要学会自读品悟的能力,并且能够自主运用这份能力去自主学习,在迁读悟美的环节,让学生阅读汪曾祺《过桥米线—汽锅鸡》,感受一碗普通的过桥米线作者将其写得有滋有味,语言也像雨一样虽平凡却让人觉得丰满、明亮、动情。

活动三:【小试牛刀: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想念过去的味道。那你的家乡味是什么呢?模仿作者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选取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写几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设计意图:散文教学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实践方式就是品读语言、抒写心声。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我们要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在多样的读写创造活动中,丰富情感,增强描绘生活的能力。活学活用,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又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迁读悟美,感受作者诗意审美。

在作者眼中一切都是美妙的、诗意的,思考为何作者会将昆明描绘的这么美好?

【背景资料】原来汪曾祺的一生极为艰难,他经历了中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时期,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在那里他结识了像沈从文、闻一多等文坛名人,这段时间,虽生活艰苦,但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昆明汪曾祺也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他也在此收获了他人生中的爱情,所以,在昆明的七年无疑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汪曾祺在昆明》

因为热爱,所以他笔下的景、物、人、事才显得格外动情,因为热爱,情感像雨一样绵长:因为热爱,文字语言风格像雨一样。

【品读共分享】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发现,______原来也是一种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趣和美,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设计意图:汪老总用最动情的文字记录平常生活里的诗意,记录普通人身上的美与善,虽然他也历经坎坷,毕业后曾因找不到工作想到自杀,文革中更是饱受摧残,但他始终以达观从容、诗意审美的态度去发现生活的美与趣味,他曾说:“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七、课堂总结:

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老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人间草木》《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一方面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了解文章内容、反复品味欣赏语言、领会作品的情思,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蕴含其间的情感、体会汪曾祺散文语言“淡而有味”作为三大重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自读课课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文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构建: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在关键处加以点拨。课堂通过情境创设、对比阅读、情感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贴近文字,充分感悟,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一篇到一类”,理性发现,学会一种读散文的方法,“言“意”互转、“言”“意”融合,力求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基本上把文本盘活了,实现了编者文本、作者文本、教者文本、学者文本的四维互动,实现了文本的价值,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精选阅读

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案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现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最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其写法区别于消息与通讯,极具感染力,是学生认识和学习新闻特写这一体裁的典范之作。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写,大量使用文学笔法的同时,仍体现出新闻语言的特点,即客观、简洁,体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学情分析:

新闻特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本篇特写的阅读理解和美点赏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八年级学生具备自读自学能力,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新闻特写的独特之处,故通过“以学助写”的小练笔来帮助夯实新闻特写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这则新闻特写的文学味儿我们之前已经感受到品析过,那么作为新闻作品,如何体现新闻语言客观真实的特点,达到细腻动人与客观真实的有机融合呢?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著名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领先。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七、板书设计

“飞天”凌空

特写新闻

准备

起跳动人之美

腾空真实之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遵守“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之一单元学习指导思想,通过多样的学生活动,如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自读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夯实特写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立足教材,用足补白,读写结合,纵横对比,让学生不只是从概念层面了解新闻特写,更是在对比、读写、探究中真正把握领会新闻特写的独特之处,获得感性与理性合一的认识了解。

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于:本节课将新闻特写的语言学习作为重难点,通过文学性的美点赏析和新闻性的美点反刍两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新闻特写语言的真实与生动的有机结合,在新闻性的美点反刍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归纳比较零散生硬,不够灵活自然成体系,可以尝试罗列代表性语句,在相关字词上标注重点符号,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昆明的雨》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昆明的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明的雨》教案

教材
分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全集》第三卷,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学生
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语文赏读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基本已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散文这种文学样式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文章的情感。




1.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3.把握作者感情,体会文章意境,初步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4.初步感知汪曾祺淡雅质朴的散文风格。
5.培养从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养成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习惯。
教学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2.把握作者感情,体会文章意境,初步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3.培养从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养成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习惯。
教学
难点
1.初步感知汪曾祺淡雅质朴的散文风格。
2.培养从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养成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习惯。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穿插巩固
教具
准备
多媒体,黑板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你读到了什么?
如:
对标题的理解:
主要内容:
主旨:
情思:
……
二、赏读品鉴
找出文中让你喜爱或感动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有表现力的词,标点符号等方面入手,按“形式→内容→情感”的思路考虑。)
[汪氏散文淡雅朴实,于闲适平淡中包孕着一种文化,恬淡中自有一份厚重。汪曾祺散文的语言“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就因为以气韵生动作为了文章的生命线。]
三、学贵在疑(自由质疑)
四、联系比较
请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阅读刘湛秋《雨的四季》,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五、感悟联想
请同学们展开联想,追忆过去的动人片段,写下你曾经的感动瞬间或者类似体验,书写自己的生活情味。
【学思录】
本课收获——
存在问题——
心语——

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停顿和节奏,初步读出词人内心蕴含的情感。

2.在探读、赏读过程中,用字词撬动,读出词人心路历程及其坚毅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不同时期词人的作品对比读出《渔家傲》不同的思想情感

2.用意象及表现力的字词来赏读词人的内心情感

四、课堂设计依据及观点分析

1、初读,读出豪迈之气。学习诗词,讲究诵读,停顿节奏是基础,沉潜其中,方能悟得真味。

2、探读,读出内心世界。这一环节主要突破何处感知到她的豪迈之气。在“云涛、千帆、星河、九万里风”等高远大气的意象中;在“接、舞、举”等有力的动词中;在借着天帝的殷勤一问,而止不住的情感宣泄中“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她的情感流露不是借景抒情,不是掩藏起来,而是一气呵成,上下片紧密相连中。“问”与“报”,“归”与“去”向照应,情到深处,真实自溢。引导学生作结构变化朗读,读出词人的真实心境。

3、赏读,读出心路历程。词人夏承焘所说“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细读这首词,处处是词人真实内心。如“归”,把天庭当作家,隐含着人间的寒凉;如天帝“殷勤问我”的“问”,居然在这,还有人来询问我,关心我,隐含着内心的孤独;如“路长”,孤苦无依的痛苦经历太漫长了……此处巧借《金石录后序》,可以带领学生理解出词里句句是孤独、是悲愁,是豪气中掩映着一颗凄苦的心。

4、悟读,读出坚毅人格。用散文诗梳理出易安一生的人生诗篇,贯串品读《如梦令》、《醉花阴》,回读《渔家傲》,孤身一人,辗转流离,哪里是归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摆脱命运束缚的生命狂喊,是内心执着的坚毅追求。古人云:“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尾声里掀起一个诵读高潮,让学生在精彩纷呈之中回味无穷。

五、课堂教学片断截录(赏读,体味易安的心路历程)

师:虽然写的是梦境,但如词人夏承焘所说“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细读这首词,你能在豪气之词中抓住一些字词细节,读出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吗?

(生思考)

师:比如,老师“仿佛梦魂归帝所”,你觉得哪个词可以读出词人的内心?

生齐:归

生:帝所像家一样,温暖的

师:可是词人是来自人间的呢,她说天庭如家一样,是不是还可以读出……?

生:她在人间找不到温暖了。她渴望温暖,如家一样。

师:真会读,再把此句读一下。

生有情味地朗读

师:同学们出声读读其他句子,能否找到类似这样的映照词人内心的字词,并把它读好?我希望从朗读中听出你关注的字词,好吗?

生: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去,就是离开此地到三山去,去仙山上去,表明她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师:刚开始,就抓到了如此准确的内心,睿智!但怎么读可以把你想表达的表达出来。

生读。

生:“殷勤问我归何处”的“殷勤”,天帝好慈善,天帝可以如此恳切,问一个普通女子。说明诗人也感动了。

师:是啊,听到有人如此关心我,我内心顿时受了感动。那我当时怎么做?

生:报路长嗟日暮。

师:此句让你感受到词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生:嗟,感叹,感叹太阳西下,晚了

师:当一个女子在慨叹时间的时候,其实意味着感叹?

生:青春一去不复返,时光流逝啊

师:对啊,她还感叹什么?

生:路长,她走过了很长的路,很不容易。

师:体悟得没错,大家体会一下人物的心理。假设你是天帝你怎么问易安?假设你是易安,你怎么回答天帝?

二生演读。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易安的一路历程。(屏显《金石录后序》)

师:1127北宋灭亡,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背井离乡南渡。1129年,李清照避难金华时,却不料赵明诚在赴健康途中突然病逝,她与丈夫花毕生心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全都散失。心爱之国、心爱之人、心爱之物,全都飞灰湮灭,烟消雾散。

学生读: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师:你觉得这里跟词中的哪些字词是相对应的?

生:“路长”

师:细细品读,句句是孤独、是悲愁、是苦闷,是豪气中掩映着一颗凄苦的心啊。这样的遭遇降临在一个柔情女子之上,却通过豪气之词来展现,你看到了一怎样的李清照?

生:坚强

生:乐观

生:执着追求

生:不容易,饱经沧桑

生:坚毅,勇敢

师:尽管不能,却极力想要改变现实的一种气骨,对古代女子来说是,他是何等的多才、多情、多么超拔和与众不同。

师:我们拿出《李清照拓展诗词》读一读,说说这些词是在李清照什么时期写的,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生读拓展词

师:让我们认识这么一个奇女子。(PPT显)

易安,一轻柔温婉女子,才情流溢,成于诗书之家;

轻轻地,拾起那纷飞的美丽章节,原是一章传世心曲

仍记得,她驾着轻舟,在“争渡”的青葱岁月里高吟欢歌(生读《如梦令》)

闺阁院,秋千架,赌书泼茶,金石书画,与夫琴瑟和鸣

纵是别离,却是爱得缠绵,愁得真挚。(生读《醉花阴》)

靖康难,狼烟起,孤身一人,辗转流离,一路向南,向南……哪里是归处?(生读《渔家傲》)

从名门闺秀到闾里妇人,

却仍是活的洒脱,痛得淋漓,

清丽雅静却不失风骨、侠气的词是她惟一坚持的任性。

六、个人对问题的看法及反思总结

晚自习后,独坐办公室,夜阑人静,真好。前阶段本人上了《渔家傲》,恰逢工作室司艳萍老师下来送课《明朗清亮李易安》的群诗阅读。鄙人记性真不好,才过没几天,我留下的只有她挖得深、挖得广的印象。我们两节课上得时间如此相近,而又都是李易安,我想有些共通之处。于是,今晚把司老师视频实录与文字实录全部翻阅出来,边听边记录。这是我首次研读群诗阅读,原来群诗可以这么上。这节课主要三大块,一比异朗读,二求同整合(从意象解读内心),三勾连人生。在某种程度上与我的课还是有很多相似处的,但提炼得更广、更精炼。听着、听着,我竟然萌生想把我的课写下来的冲动,我的记性,再不动笔,真的是要未老先朽了!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