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

发表时间:2020-12-08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安排

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五个单元)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主要内容: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根据给定的字母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第三单元——乘法

主要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估算,结合具体事例,探索乘法运算律和积、商的变化规律,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

主要内容: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乘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数和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小数的认识

主要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性质和用小数表示较大的数。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

主要内容: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小数加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2个单元)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主要内容:结合实例,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物体组成的事物;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由4个以上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第六单元——多边形

主要内容: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简单的组合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八单元——统计

主要内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事物;能读懂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综合应用(共安排4个活动)

果园收入预算——结合“乘法”单元设计

选择果农估算果园收入的事情,给学生提供借助计算器,综合应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素材,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结合“分数的认识”单元设计

选择“六一”儿童节期间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分数的问题,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做镜框——结合“多边形”单元设计

通过给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制作镜框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综合应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知识,解决做镜框这件事中选材和镜框的构造问题。

测量身高——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通过测量全班同学身高的实践活动,经历简单数据收集、分段整理、用条形统计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和简单分数加减计算,会用字母表示数,探索数学运算中隐含的规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

(二)数学思考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和分析,发展初步的合理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得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3、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选择学习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所学知识,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用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是《标准》4~6年级学段“综合应用”领域的要求。让学生通过熟悉的事物,发现日常生活、事物或现象中的数学问题,这些活动素材都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而且需要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索

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代数中有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对于数与代数的学习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索模式,发现规律,而不是死记结论。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珍重理解知识、获得知识,才能培养自主学习、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

4、重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

“经历”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性目标,强调通过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实际情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的价值,经历自主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背景下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形成新知的过程。

5、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亲身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四、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经历了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和由三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并能辨认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二、观察由四个、五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按要求搭立体的过程,能按要求用若干个小立方体搭成立体,能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平面图形来判断对应物体和观察方向,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挑战性,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式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本单元可以说是整册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与传统教材相比,老师们的思想应有一些转变,我们不再是只单独的讲授知识,而是向学生传授一种数学思想,建立一种数学模型。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过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能对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作出说明,能根据给定的字母表示的数,求出式子的值。

3.在探索、验证运算定律和解决用字母表示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并可以借助含有字母的式子来交流。

第三单元乘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到本单元为止,整数乘法的学习算是到头了,本单元是冀教版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乘法。

本单元教育目标

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探索并理解乘法运算律和积商的变化规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律,会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5.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6.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认识了因数,会进行因数分解的基础上,而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简分数和约分,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分数加减法等。单元最后设计了综合应用的内容——“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分数的意义,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一些具体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及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全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最简分数的意义,能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能找出1-100的自然数中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简的数学活动中,能进行有条例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从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5.对周围环境中与分数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主动参加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五单元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分数和对生活中的小数已经非常熟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本套教材第二次安排小数的知识。主要内容有: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探索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小数的数位表、读写法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把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

本单元教育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

2.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一些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

3.在探索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和小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小数表示和交流,感受用较大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的意义。

第六单元多边形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角,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简单的组合图形。结合本单元内容,还安排了解决问题和探索乐园,最后安排了做镜框的综合应用的内容。

本单元教育目标

1.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rdm;。

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jab88.coM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组合图形。

4.在探索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6.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进位加法、小数退位减法,加法估算,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算法。

本单元教育目标

1.会进行小数加、减法及两步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小数加法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解决问题和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简便算法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自主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八单元统计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等。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通过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用统计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量、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分析二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分析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分析二

(7)小数性质与小数大小比较的练习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7页,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1.牢固地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应用小数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教学难点:在数轴上表示出小数。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出示第1题。
下面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0.03020.0202.8001.0405.00
2.去掉“0”的依据是什么?
3.口答小数的性质的文字叙述。
4.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如何化简与改写小数,怎样比较小数大小。
(二)分类练习
1.小数的化简。(课本第3题)
(1)独立练习。
(2)反馈讲评。
(3)分析比较。以0.300=0.3为例,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0.300表示300个0.001,0.3表示3个0.1。
2.小数的改写。
(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21.713.069
①独立练习。
②反馈讲评。
③以9=9.000为例,说说改写前后两个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
5角4元之角6元8分
①独立练习。
②反馈讲评。
③商店、商品价格的标价一般是用“元”作单位的两位小数,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1.提问: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2.“练习十九”第5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1和2.940.703和0.731.m1和0.”9
0.23和0.329和8.984.50和4.5m
(1)独立练习。
(2)反馈讲评。
3.判断改错练习。
(1)出示第7题。
(2)独立练习。
(3)四人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讲评。
(5)总结:比较小数的大小要逐步进行。
4.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数,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①问:1大格表示多少?1小格是多少?
②独立练习,在数轴上表示数。
③反馈校正。用投影片演示校正。
(2)应用
课本第98页第8题。
独立练习,完成后反馈校正。
(3)思维训练
①出示思考题:用2、5、8三个数字,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能写出多少个?最大的和最小的各是多少?
②审题、写出这个小数的基本模型:回。回回。
③引导学生用枚举法独立练习。
④反馈校正。
(四)小结
今天练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这节课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小数点动了起来.
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掌握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方法。
3: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直接写出答案
4×10=2.85×100=6.02×1000=
7.5×100=0.76×100=0.374×1000=
4.2÷10=5÷10=0.3÷100=
4.04÷100=20÷1000=0.6÷100=2请你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
3.填空
2千克=()克3米=()分米
4厘米=()毫米2米4厘米=()厘米
二:新课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也了解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小数
三、汇报交流:11、先看课件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小数表示的意义:
(1)运动会上老师为同学们记录了成绩:“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7.98秒。”
(2)体育老师给大家测量体重:“我的身高是1.35米。”、“我的体重是39.4千克。”
(3)医生替小红量体温:“你的体温是38.5℃,发烧了。”
(4)面包的价格0.90元、火腿的价格2.85元、牛奶的价格5.98元。
2、为了参加学校举行舞蹈比赛,四(1)班选了4名同学参加,他们需要根据身高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给他们排排队(出示图片)
讨论: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解决这个问题?
汇报交流后得出: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这几个数,有的只有一个单位名称,如80厘米,0.95米,1.32米,叫做单名数;有的有两个单位名称,如:1米45厘米,叫做复名数。
80厘米用米作单位应该怎样改写呢?
3、小组讨论后汇报总结
(1)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如:1米=1/100米,80厘米里面有80个1/100米,所以80厘米=80/100米=0.80米。
(2)另一种利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80÷100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80除以100只要将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得出80厘米=0.80米,并根据小数的性质最后得出
80厘米=0.8米。
4、你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低级单位的书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我们可以把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一位,两位,三位,····。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讨论1米45厘米是多少米?
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总结
小结: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的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可以通过小数点的移动来实现。
总结: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板书)
5、给刚才这四名同学按高矮顺序排队。(学生练习,巡视辅导)
三、反馈检测
1:完成课本70页练习十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讲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2:补充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厘米=()米450米=()千米
41公顷=()平方米72克=()千克
8平方分米=()平方米97千克=()吨
5千米250克=()千克2米6分米=()米
3千米700米=()千米
23分米=()米1350克=()千克
7450米=()千米9020千克=()吨
1米5厘米=()米19元5分=()元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3: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把10万张一元的人民币每张首尾想来摆成“长龙”,这条“长龙”最多能摆多远?,先估一估,再计算。(一元的人民币的长度为0.138米,宽为0.063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课本71页练习十一第4题、8题、10题。
板书: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生活中的小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1、能够列举出生活中使用小数的例子
2、通过回忆已学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小数应用于在日常生活各个地方
2、通过回忆已学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小数应用于在日常生活各个地方
教学重点:体会小数应用于在日常生活各个地方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产生于实际生活中,并利用小数计算的必要性
一、基础题1、填空:
()分米=1.5米()千克=4.08吨
510米=()千米516厘米=()米
4700克=()千克16厘米=()米=()毫米
36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2.76元=()元()角()分0.3米=()厘米
()分米=1.5米16厘米=()米=()毫米
516厘米=()米1分米7厘米=()米
1(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对齐。
(2)、小丽和小青都有10元钱,小丽买了一包4.2元的糖果,小青买了一瓶2.8元的橙汁,()剩下的钱更多。
(3)、“六一”儿童节到了,肯德基特别推出了儿童节套餐优惠,原价为14元5角,用小数表示是()元,现价为10元,比原来节省了()元()角,即()元。
2、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362厘米284克()0.284千克
1480米()1.5千米532厘米()5.3米
3、选择题:
(1)、1250毫升=()升
A.、125B、12.5C、1.25D、0.125
(2)、0.0006平方米()6厘米
A、B、C、=D、不能比较
二、综合题
(1)、排一排
4.585.488.548.455.844.85
>>>>>
2、口算:
2.6+0.4=0.375+0.625=5.8+2=
5-0.2=0.48+0.29=4.3-1.6=
0.74-6.4=1-0.89=3-2.3=
3、列竖式计算
4.2+15.624.8-18.213+7.1
10-9.053.96+6.044.03-1.97

1.7+3.9=2.1+10.24.7+5.3=
三、智能题
1、奇奇商店有:橡皮0.80元、圆规3.50元、墨水2.50元
胜利商店有:尺子1.70元、橡皮1.00元、水彩笔20.00元
百胜商店有:水彩笔25.50元、铅笔0.50元、墨水2.00元
长大商店有:圆规1.50元、尺子1.00元、小刀0.80元
(1)到谁家买尺子最便宜?
(2)哪家橡皮最便宜?哪家橡皮最贵?相差多少元?
(3)小亮有23元能买1盒水彩笔吗?如果够,应该去哪家买?
(4)一个书包10.8元,,一个文具盒5.30元,一个书包比一个文具盒贵多少元?
3、超市里牙膏2.90元,牙刷2.00元,买一盒牙膏和一把牙刷需多少元?
4、一串香蕉11.50元,一盒草莓7.60元,小红想买这两种水果,她只有20元钱,够吗?

5、快餐店里一份套餐22.5元,一个热狗5.60元,一个比萨饼18.20元,一瓶可乐3.80元,问:
(1)买一个比萨饼和一瓶可乐,21元钱够吗?0
(2)乐乐买了一个热狗,还剩下15.20元,请你猜一猜,她带了多少钱?
(3)小明有28元8角钱,他可以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教学反思:学生虽然对单名数之间的互化方法能理解,但由于对各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很熟悉,或者是怎样移动小数点不够熟练,于是错误率也较高.尤其是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单位的数。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准确、熟练地应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一位小数的近似数?
2、怎样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展示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豆豆,看看小豆豆的身高是多少呢?
今天下午我们就来研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同学们还刻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吗?我们可不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2、探究新知
(1)同桌讨论回忆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2)讨论尝试
①那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后面的数。
②出示例1,讨论求0.984的近似数
③保留一位小数时,末尾的“0”为什么应该写呢?
(3)总结归纳。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保留不同的位数,求得的近似数不同。保留小数位数越多,这个近似数就越接近准确数,也就是更精确。
(三)将不是整万或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
①讨论:通过课件图片中的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表示这些数的读写会比较方便呢?
②结论: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2、从算理入手,理解改写方法。
①讨论:怎样改写呢?
②结论:改写时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写上“万”字,并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了。改写成以“亿”作单位同上。
三、检测反馈
1、教材第74页上、下的“做一做”。
2、教材第75页练习十二第一、2题。第3、4题
四、板书设计教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
保留两位小数0.984≈0.98142800千米=14.28万千米
保留一位小数0.984≈1.0778330000千米=7.7833亿千米
≈7.8亿千米
保留整数0.984≈1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反思: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引导学生把求整数的近似数迁移至小数,使学生的探索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展开,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掌握小数的意义及性质。
2、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弄清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掌握小数的意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准确地应用小数的意义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
3、还有什么问题?
4、读教材第50页到第74页。
二、展示交流
(一)课堂交流,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1、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2、按预习笔记讨论、交流,用哪种方式交流都行。
(二)发展见解、相互补充、查漏补缺、突出难点
1、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
2、你认为最容易也错的地方是什么?
三、检查反馈(围绕双基、面向全体、复习提高)
1、情境练习。出示教材第76页第8题,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买门票。课件出示:成人票6元5角6分,儿童票3元零1分。你能把门票的价格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数吗?
3、写一写。课件出示
0.56吨=()千克
4米35厘米=()米
360平方米=()公倾
1.32千克=()克
4、出示教材第79页第5题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意义
和性质生活中的小数生活中的小数
单名数、复名数的互化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反思:引导,启发不够恰当,未抓住恰当的时机.如处理练习题时,应该点到为止,我在引导审题时深入太多,以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讨论也无实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的知识整理》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的知识整理》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的知识整理》教案

设计理念:

通过知识整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原来分散的知识得以梳理,由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数和因数)、四年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里的最大公因数)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里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倍数和因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质疑、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

课前板书:倍数与因数

课前谈话:

大家好,很高兴能再次和你们一起上课,还记得四年级时咱们起上过一节课,当时你们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思维活跃;第二:考虑问题全面;第三:勇于提问,积极发言。一年后今天又会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今天这节课咱们换种方式上:课堂上老师不讲,你们通过读书、交流、分享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好吗?好,上课!

一、了解学习起点,导入新课

昨天,老师让你们在家阅读了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下册上的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并且圈出重要的知识点,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记录下来。大家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知识点?

生说知识点的概念或举例说明,师贴知识点

观察黑板上的知识点,问

如果这样呈现知识点,感觉怎样?

预测:1、零散,2、看不出来知识点之间有哪些联关系。

师:如果这样呈现呢?

出示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图

师:这三幅图都是知识网络图,就是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网。你们喜欢这样的方式吗?为什么?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的复习、整理这些知识,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板书:的知识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结构图。

1、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活动一:组内阅读、尝试整理、构建知识网

过渡:同学们想一想,把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知识网之前首先应该做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整理建议,学生分小组整理知识点

在学生整理过程中,师提示:整理遇到困难时记着翻阅课本,记住:课本可是咱们的无声老师呀!

活动二:全班交流,梳理知识

师:整理好的小组请坐好示意我:你们完成了。

看来各小组都已完成,请各组的重点发言人带着展示板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整理结果。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评你想评之组,问你想问之人,答辩会现在开始。

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1位置的问题

(2)为什么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不考虑0?

(3)奇数与偶数为什么放在自然数的后面?那为什么你把它们放在2的倍数特征后面?

(4)12的因数有哪些?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5)倍数有什么特点?因数呢?

知识点在辨析中越辩越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清,在此基础上,各组调整自己的网络图。

师:对比之前的散状知识点和现在的知识网络图,有什么体会?

师总评:通过本次答辩,可以看出大家思维活跃、主动质疑,精彩答辩,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才形成如此完美的知识网,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开拓,智慧得到了碰撞。他们一起经历知识网络的构建,一起感受和体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意义,并最终形成一种技能。)

2、二次融入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的学习中,除了这些知识点以外,还有哪些?

生:质因数(四上)在书第47页上,分解质因数是指。。。

生2:在四年级下册还学过“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带题的

生3:在五年级下册还学过“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它们和结构图上的知识点又有哪些联系呢?请各小组把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

请你们小组继续在黑板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好了,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已经简洁、有序的整理好了,知识间的联系也理顺了。对这些内容,你还有不明白的或者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补充相关阅读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尚处于摸索阶段,把知识网络的构建分为两个阶段是很有必要的。第一阶段的分组整理是在感受这种构建网络的方法,第二次的融入就是对刚刚形成的整理经验进行巩固和提升,并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课堂总结,完善提高

师: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马上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通过知识整理,你有什么收获?

师:知识结构图的形式还有很多,如:片,只要正确捋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整理出各种的知识结构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及时地运用这种方法整理所学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吗?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使学生感受知识网络图的优越性,他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去构建知识网络,并自觉形成我们所期待的整理技能,确保了教学的长效性。)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分析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300+2)×43=300×+2×
2003=2000+(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练习:(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35+45)×12(11×25)×4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9×37+9×639×37+9×6338×29+38
102×43=333+567=9×(37+63)=38×(29+1)
=(100+2)×43=900=9×100=38×40
=100×43+2×43=900=1520
=4300+86
=4386

课后反思: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