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我的百草园》作者鲁迅简介

幼儿园草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4

《我的百草园》作者鲁迅简介。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我的百草园》作者鲁迅简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借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文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很受震动,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27~1936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文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

《朝花夕拾》一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性散文的结集,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这10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WWw.JAb88.CoM

精选阅读

《我的百草园》教材分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教学准备

了解鲁迅生平,课外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材简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的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情趣,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教材节选了这篇散文的前半部分,该部分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处处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在对春天的百草园的描写中,作者不露痕迹地使用了许多技巧,显得浑然天成:一是罗列了许多事物,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两个不必是简略列举,表现百草园的景象繁复多变,美不胜收。单是之后,重点表现儿童的探奇欲望。二是观察角度不断变化,动态静态描写得错落有致。作者手中的笔引导我们的目光从地面上的菜畦向上望到空中的桑葚,再由树上的鸣蝉落到菜花上的黄蜂,又随云雀直射向云霄;而泥墙根一带先介绍动物再说明植物。三是描写层面各异,用词简洁形象。文章从颜色、形状、声响、体态、动作、味道等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肥胖修饰菜畦、桑葚、黄蜂;用鸣长吟窜伏描写动物的声响和动作;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肥胖臃肿表现体态;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们的安详自由;又酸又甜的滋味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学习冬天捕鸟部分则提示学生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时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第2段描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鲁迅先用概括的方法写百草园的物什之多。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这一层是静物描绘,以各种静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描写。也不必说引出百草园里的动物,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简单地选取三种动物,各以其叫伏窜的代表性动作来描写,说明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是多么的自在。这里虽然用的也是铺开的写法,但是鲁迅用得却很简明。也不必说也是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鲁迅这寥寥几十个字,百草园里各物的形影声色便如活了一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极为出色的描写能力。要引导学生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接下来单字一转,引出园子的泥墙来写。不写园子而写墙,墙竟然也是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场所,用的是烘托旁衬法。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既是拟人状物,又暗示出园子里既是各种小生物的天堂,也是孩子的乐园。从蜈蚣、斑蝥到何首乌、覆盆子,这里的动物和植物都让孩子感到新鲜。单是泥墙就有如许的乐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百草园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快乐了。

*第4段回忆了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的事,表现了儿时天真与贪玩的个性。

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本课生字字形比较复杂,让学生自主识记。

《我的百草园》教学设计


一、导入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

二、默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精读百草园这部分内容,品味作者的传神描写,感受其愉悦的情感

1.针对第2~4段交流各自喜欢的理由。

2.分组(分节)活动,品味其中准确传神的描写。

选第2段的:

要求了解景物特点,什么季节,作者写景的角度、顺序、详略等。

选第3、4段的:

要求抓人物动作描写,了解捕鸟的过程。

注:小组活动有人作归纳记录。如第2段归纳出写景的顺序,第3、4段摘出关键的动词等。

3.交流分享。教师适当板书,再次归纳学生的认识。

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明确:成功的描写应该是在有感情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选择适当的角度,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描写。

四、学习第5段,体会作者情感

1.自读第5段。

2.交流体会。

五、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准备一个自己的童年故事片断,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有条件的上网查询资料,更多了解作者。

《我的百草园》教学指南


我的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下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的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情趣,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教材节选了这篇散文的前半部分,该部分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开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缓缓开始了深沉的回忆,接着用新鲜好奇的语气描述百草园的美丽景致,后来又眉飞色舞地描述捕鸟的经历。讲完了百草园的乐,叙述人的语气一转,变得沮丧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埋怨、疑惑、自责、懊悔都没有用,只好满腔遗憾地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在对春天的百草园的描写中,作者不露痕迹地使用了许多技巧,显得浑然天成:一是罗列了学多事物,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两个不必是简略列举,表现了百草园的景象繁复多变,美不胜收。单是之后,重点表现了儿童的探奇欲望。而是观察角度的不断变化,动态静态描写得错落有致。作者手中的笔引导我们的目光从地面上的菜畦向上望到空中的桑葚,再由树上的蝉鸣落到菜花上的黄蜂,又随云雀直射上云霄;而泥墙根一带先介绍动物再说植物。三是描写层面各异,用词简洁形象。文章从颜色、形状、声响、体态、动作、味道等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肥胖休息菜畦、桑葚、黄蜂;用鸣长吟窜伏描写动物的声响和动作;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肥胖臃肿表现体态;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们的安详自由;又酸又甜的滋味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学习冬天捕鸟部分则提示学生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时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我的百草园》教案之一


一、导入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

二、默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精读百草园这部分内容,品味作者的传神描写,感受其愉悦的情感

1.

针对第2~4段交流各自喜欢的理由。

2.

分组(分节)活动,品味其中准确传神的描写。

选第2段的:

要求了解景物特点,什么季节,作者写景的角度、顺序、详略等。

选第3、4段的:

要求抓人物动作描写,了解捕鸟的过程。

注:小组活动有人作归纳记录。如第2段归纳出写景的顺序,第3、4段摘出关键的动词等。

3.

交流分享。教师适当板书,再次归纳学生的认识。

4.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明确:成功的描写应该是在有感情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选择适当的角度,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描写。

四、学习第5段,体会作者情感

1.

自读第5段。

2.

交流体会。

五、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准备一个自己的童年故事片断,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有条件的上网查询资料,更多了解作者。

神农尝百草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农尝百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炎帝即神龙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发现五谷,制作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发现治疗疾病的各种草药,配成药方,给人们医治病痛。神龙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感人至深。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献身精神教育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神龙的勇敢和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多读多感悟,抓住重点词、句。

2、体会神龙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神龙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 :

1、因为所以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2、体会神农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1、读书朗读指导法:用普通话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音频、配乐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讨论点拨法:放手给学生,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讨论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去限制他们的思维。

4、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神龙炎帝吗?(不知道)运用多媒体播放神龙炎帝的故事,配以文字解说介绍神农: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太阳神炎帝,他发现了稻、黍、稷、麦、豆等五谷,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人们尊称他为神农。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神农的故事。(板书课题:神农尝百草)

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认读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学生开火车认读。

3、教师指导、纠错。

学习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目标:⑴人们为什么又把太阳神炎帝叫做神农?⑵神农对人类还有一个什么贡献?

2、学生朗读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神农是怎样发现这些草药的?有一次一天里中毒70次,幸亏他及时吃下解毒药,才没被毒死。从这里你觉得神农怎么样?

4、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集体朗读全文,体会人们对神农的纪念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

发现五谷 制作农具

神农 人们永远纪念他

遍尝百草 配制药方

《白鹅》作者简介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鹅》作者简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他一生涉猎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各个艺术领域,并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他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随李叔同学习绘画。1921年赴日本学画,次年回上海教书。1927年出版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0年至1937年专事作画著书。抗战爆发后,先后任教于宜山浙江大学和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又生画集》《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和他的漫画,风格、神韵极为相似。绘画上他力求用形状色彩来代替语言文字,写作中则注意用语言文字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所感,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简介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简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宁波。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79年为德国亚琛大学液压气动研究所洪堡学者,1981年获联邦德国亚琛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81年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流体传动研究室主任,1983年为浙江大学教授、机械工程系流体传动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至199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0年至1994年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1989年至1992年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委员、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山东大学顾问教授、上海大学顾问教授、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大学兼职教授。

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本科学著作。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先导流量和压力控制器件,改变了已沿用100多年的弗利明-琴肯流量控制原理和40多年来传统的维克斯先导型压力控制原理,取得了二通插装式电液比例流量控制装置及电液比例压力控制装置等五项发明专利,使大流量和高压领域内的稳态和动态控制精度获得显著提高。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电-液一体插装技术相结合,推广应用于阀控、泵控和液压马达等,成功地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及工程系统,该技术被认为是八十年代以来电液控制技术重要进展之一。被德、日、瑞等多国列入教材、手册专著。1997年获联邦德国鲁道夫?狄塞尔金质奖章。1998年获洪堡奖章,2000年获联邦德国星级大十字勋章。他研究开发的电液比例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火炬计划A类项目推广。他还主持开发研究了相应的CAD、CAT支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推动了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这些项目曾获1988、1989年国家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和光华科学基金特等奖,教委、浙江省、机电部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他创建的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所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已先后培养了30名博士、25名硕士以及5名博士后。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2、1985年二次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曾获1989年国家高等教育奖。

《金色的鱼钩》作者简介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金色的鱼钩》作者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陆定一(1906~1996)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新中国的元勋之一,学识渊博,对古典文学和历史造诣较深,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丰富的知识。他的英文水平较高,青年时代翻译了不少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延安时期,曾参与毛泽东同志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翻译工作。

从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到1996年去逝,他曾经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也曾遭遇坎坷,受尽人间的屈辱。他的一生,是忠于革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生平:

1906年6月9日生于江苏无锡。

1925年在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读书时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

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任共青团南洋大学支部书记及上海法南区团委书记。同年秋调团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中国青年》。

1927年4月下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5月在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在反革命政变面前,他坚持斗争,为革命力量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初,陆定一根据团中央的指示,到广东帮助广东团省委工作,协助组织了10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

1928年秋,陆定一被选为团中央委员,仍担任宣传部部长,主编《中国青年》。

1928年底,根据党的决定,陆定一赴苏联莫斯科,与瞿秋白、邓中夏等同志一起同王明等人的错误进行了斗争。

1930年陆定一回国后,继续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1931年,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后,陆定一被错误地撤销了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宣传部部长职务。

1934年10月,陆定一随中央第二纵队干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后,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

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东征、西征,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定一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领导《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

1940年底,陆定一奉命回延安。

1942年4月,他负责编辑《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撰写了《从实际出发》等比较有影响的文章。

1942年8月,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他撰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在新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5年,陆定一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7年1月,他发表了《对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一文,在全国和世界上引起广泛注意。

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陕北时,陆定一兼任中央直属队政委,随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做出了出色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定一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

1957年,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随毛泽东同志赴莫斯科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1959年,陆定一任国务院副总理。

1960年,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随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

1962年,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1965年,他兼任文化部部长。

陆定一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陆定一遭受林彪、四人帮的严重迫害,被关押近13年之久。

1979年6月,陆定一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副主席。同年9月,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1980年3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

1983年6月,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1年他85岁高龄时,还主持编辑了他从1926年到1990年的文稿,在亲自撰写的文集的自序中,以简练的文笔颂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鸟的天堂》作者简介


巴金(1904--)

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之一,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先后获得意大利的但丁国际奖和法国的荣誉勋章,接受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在他九十华诞之年,荣誉意大利蒙得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海上日出》、《繁星》和《鸟的天堂》是他写的三篇优秀散文。

《蟋蟀的住宅》作者简介


《蟋蟀的住宅》的作者亨法布尔(1823-192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出生在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他一直向往到学校读书,可是,穷苦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供孩子读书呢!法布尔曾流浪街头,靠卖汽水、做零工等挣点钱。他除了吃饭以外,把剩余的钱都用来买书。法布尔最爱在田野上倾听各种昆虫的鸣叫。在田野里,他觉得自己有许多朋友那些昆虫好像在与自己谈心。

经过刻苦的自学,法布尔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了一个食宿免费的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当上了小学教师。他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勤奋学习。他没进过正规的大学,但他以顽强的意志,不懈地努力,自学了大学课程,依靠自学获取了硕士学位,从而又当上了中学老师。

不管自己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忙,法布尔从没间断过对昆虫的研究。他无论走到哪里,总要东瞧瞧,西看看,注意昆虫的活动,并把观察到的情形详细记录下来,有时候一观察就是几小时,甚至一整天。对有的昆虫,他前前后后观察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法布尔跟昆虫打了一生的交道,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他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向人们介绍了四百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法布尔写了一部10卷的大书《昆虫记》,共二百多万字,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荷花》作者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这些小说一反该刊物的趣味主义,较真实、广泛地反映了国民初年的社会生活,想象力较为丰富,构思不落俗套。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其间与好友吴宾诺、王伯祥等人实验新式教育方案,传播新文化、新思潮。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锁谭》,推重具有自立的妇女。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社》上发表小说和论文,探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改造。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同年应朱自清之邀到杭州第一师范教书。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年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1946年返回上海。解放前夕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创作极为丰富,无论是诗歌、散文、童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五卅惨案发生后,写了《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一名篇。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反映了从五四到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及思想历程,刻划出多种多样的典型,批判了改良主义,讴歌了革命力量。

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和针砭人情事态的杂文。其中《藕与莼菜》和《没有秋虫的地方》就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名作。他的短篇小说以冷静、凝练、真实著称。描写和知识分子的《潘先生在难中》和描写农民生活的《多收了三五斗》都是名篇。在语言上,他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劳动的开端》作者简介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1991年5月2日于北京病逝。

《毕业赠言》作者胡适简介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毕业赠言》作者胡适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蒋廷〔fu2]、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我的百草园》作者鲁迅简介》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幼儿园草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