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30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精品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精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必修三《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3.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文章中涉及到一些科学术语,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想像到,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

二、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整体感知

1、观察标题,探知文章内容(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明了课文内容)(1)本文写作的对象是谁?写了什么内容?——一名物理学家;教育历程;(2)为什么不说是“我的教育历程”?

——强调了他物理学家的身份,他的教育历程就是他成功的历程,而用“我的教育历程”,不足以表现这一点。

(3)为什么他会成为一名物理学家?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过渡语,使学生明确学习步骤)

2、请快速浏览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找出本文重点写了哪几件事?(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标志性语句,从结构上去把握文章内容)

——两件事。童年在日本茶园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除了这童年的两件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的哪个事例?——高中时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来建造电子感应加速器。

板书:鲤鱼世界的遐想、爱因斯坦的故事、建立实验室

现在我们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下面我们来深入探究一下。(过渡语)四、合作探究

这三件事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与他成为物理学家有什么关系?分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回答。(通过探讨研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把握文章的主旨)

(一)鲤鱼世界的遐想

1.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写了鲤鱼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3.这种想象和认识对他成为物理学家有什么帮助?(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在联系)

——人的想象是非凡的,充满着遥远的不寻常的景物,无拘束的闯入时空中最漫无边际的地方,以便避开被习惯弄得太熟悉的那些物体景象,想象可以使我们开阔和升华。而科学当然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激发了他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大量阅读高维世界的历险故事,丰富了他的想象力,也奠定了他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对多维空间理论研究的基础。

人没有想象是不行的,人类如果没有想象过像鸟儿一样飞翔,就不可能登上月球;人类如果没有想象过乌托邦就不会有追求社会进步的动力。想象往往是创新的前提,是成功的起点,刘慈欣如果没有想象就不会有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三体》。《三体》系列以众多的人物和繁复的情结,描绘出宇宙间的战争与和平,以及人类自身对于道德的选择困境。刘慈欣对所有这些如那种不同维度的世界看似无法言传的景观,毫无保留地以全景细密的“写实”方式加以刻画,他的文字精准而结实,使幻想变得栩栩如生。面对这些壮丽的宇宙景观和精妙的物理设想,那种感觉就像离开池塘见到了大海。

往近了说,我们语文教材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我们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所以,在阅读中,我们要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果你的日常生活似乎是乏味的话,那么就不要责怪它;责备你自己吧,责备自己没有诗人那样的想象力,以唤起日常生活的丰富性。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到:小时候的自己充满想象力,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想象力逐渐悄然丢失,那么,是什么夺走甚至是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在座的各位思考的问题。不管如何,请努力唤回我们的想象力,因为它对个人,对社会实在是太重要了。

板书:想象力

(二)爱因斯坦的故事

1.作者被中学老师讲的伟大科学家的故事所迷住,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并决心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一探究竟,从而阅读了大量的关于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的理论的每一本书。

可见,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求知欲,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比如没有瓦特对蒸汽为什么能把壶盖顶起来的好奇心,就没有蒸汽机的出现,英国的工业革命就会推迟;没有哥白尼对天文学的好奇心,就不会有“太阳中心说”的提出,黑暗的中世纪也许还要延长若干年。好奇心能让人心永远年轻,能享受到说不完的乐趣。因此,我们每个人应该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还需要保持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他之所以对爱因斯坦故事感到“激动人心”,是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由最初的好奇转变为兴趣,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又由作者所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所不辞”是指完全接受,绝不推辞。这说明作者最初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理论物理学家,而是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必须对深奥而枯燥的理论物理进行研究,才能弄懂爱因斯坦的理论,继续其未竟的事业。可见,他是非常有毅力有恒心,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2.这种好奇心对他成为物理学家有什么帮助?(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在联系)

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深奥的,而一旦引发好奇,并且把它当作是一种兴趣,它就会造就科学家,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板书:好奇心和兴趣(三)建立实验室

高中阶段,“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看完了许多地方图书馆在这方面的书,并且常常造访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说明他一直在兴趣的引导下,不断地进行理论探索。表明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是光有

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就能成为物理学家吗?

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而他确实自己动手建立了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可见,作者并不是一个读书的人,而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具有实验精神。

这样,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力,引导他从理论研究转入到实验探究,从而能更好地验证他的理论,也最终让他成为了一名物理学家。

板书:实验精神

【提问】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值的人们深思。好在我们学校针对这种情况,走在了前面,我们配备了设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有别具一格、激发创新思维的科技创新实验室,有培养兴趣、注重探索实践精神的天文台等,即将投入使用,可以说,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的启迪。

我们通过讨论,共同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及其思想内涵。(过渡语)而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我们也非常清楚了:通过作者写的教育历程,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也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坚持不懈地探究能力,还要有不怕挫折,坚持实事求是的实验能力品质等。

我们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作者如何让自己的写作意图得以实现呢?(过渡语)

五、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延伸阅读

高二上册语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二、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成为一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物理的探究更是许多年轻的学子孜孜以求的,我们来看一下加来道雄的成长道路,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2.本文的基本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结构如图:

童年

青年

(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

实验

(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3.本文的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提问】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明确】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提问】“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提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5.【提问】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像,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6.【提问】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明确】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7.【提问】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背景资料】
一、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二、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
(1)统一场论
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
(2)高维空间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高)理论的确立。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同样,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四维(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力。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得到一种简单、漂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合谐的)。
高维空间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10-43秒,十维宇宙分解成四维宇宙和六维宇宙,四维宇宙暴胀,经过近一百五十亿年,演变成今天我们生活的宇宙。大爆炸后10-35秒,大统一力分开。但是高维空间理论很难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因为要模拟当时的环境,需要的能量太大,根本无法做到,所以现在高维空间理论只能是“理论”。
【示范教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二、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成为一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物理的探究更是许多年轻的学子孜孜以求的,我们来看一下加来道雄的成长道路,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2.本文的基本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结构如图:
童年青年(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
实验(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3.本文的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提问】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明确】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提问】“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提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5.【提问】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像,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6.【提问】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明确】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7.【提问】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高二上册语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上册语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中语文必修三《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

【背景资料】

一、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二、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

(1)统一场论

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

(2)高维空间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高)理论的确立。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同样,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四维(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力。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得到一种简单、漂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合谐的)。

高维空间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10-43秒,十维宇宙分解成四维宇宙和六维宇宙,四维宇宙暴胀,经过近一百五十亿年,演变成今天我们生活的宇宙。大爆炸后10-35秒,大统一力分开。但是高维空间理论很难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因为要模拟当时的环境,需要的能量太大,根本无法做到,所以现在高维空间理论只能是“理论”。

【示范教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二、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成为一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物理的探究更是许多年轻的学子孜孜以求的,我们来看一下加来道雄的成长道路,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2.本文的基本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结构如图:

童年青年(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

实验(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3.本文的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提问】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明确】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提问】“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提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5.【提问】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像,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6.【提问】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明确】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7.【提问】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当我在互联网上搜索“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一词条时,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留言“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但上了大学之后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原来自己就不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努力,应该怎样做?”如此看来,我们真的要好好研究一下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怎样的教育历程了,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
二、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课文学习具体过程:
1我们的任务主题——总结出成为一名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2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文章,首先说说作者介绍了他由童年到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几件事情?每一件事情对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有什么意义?
3挑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讨论解决的提出来在课堂上讨论共同解决。
4课堂归纳整理
解决问题过程: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1)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意义:作者对鲤鱼世界是怎样遐想的?
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
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
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好奇心和想象力很重要吗?——常越过各种思想桎梏
补充:据美国《生活科学》杂志8月号报道,科学家的使命是搞清楚这个世界如何运转,让大自然迫不得已泄露隐藏许久的秘密。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那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成为科学家呢?
成为一位科学家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探寻谜团的好奇心和解开谜团的创造力。欧洲研究委员会委托进行的一项有关科学创造力的研究称:“科学家表现出超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基本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充分表现出求知的欲望。”好奇心是指对一个有序世界微小差异的敏感性。大量研究表明,充满好奇心的人渴望寻求新奇的事物和陌生的东西,希望给一切问题找到更好的答案。
好奇的科学家相信,茫茫宇宙定有规律。他们总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目前公认理论难以解释的数据,为了平息数据和理论之间的冲突,科学家常常越过各种思想桎梏,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被誉为“量子物理学之父”的德国科学家马克斯.普朗克说过,科学家“必须具有鲜活的、本能的想像,因为新思想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而是通过艺术创造力想像出来的”。
(2)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意义: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是怎样看待和怎样做的?
首先作者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其次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并且“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
再次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
这一过程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发现作者的基本科学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例如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在其中不可缺少的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总结:童年的两件趣事之所以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是因为作者在这其中的一些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得到了充分地挖掘、培养和锻炼。它们是:
好奇心、想象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现在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总结一下他的成长历程吧!(板书)
童年青年(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
实验(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自由讨论:在这些能力、精神和态度中,你认为哪一点最重要?你最缺乏的是哪种能力?哪种精神或哪种态度?除此之外,你还有补充吗?
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