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藏戏》预习测试题 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30

《藏戏》预习测试题 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藏戏》预习测试题 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看拼音写汉字。

tuōjiānɡtūnshēnuwūnǚkūlonɡzhāoli

()()()()()

yōuzāiyuzāijunyyǎnylioy

()()()()吞噬婀娜巫女窟窿招徕优哉游哉倦意演绎獠牙

二、形近字组词。

缰()掠()姆()杞()獠()拔()幕()

疆()琼()拇()妃()燎()钹()慕()

三、课文理解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关于藏戏的哪些内容?

2、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藏戏的形成与特色。

3、比较一下《北京的春节》与《藏戏》在写法上的异同。

4、词语理解。剧种:戏剧艺术的种类。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吞噬:噬:咬。吞食。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活佛:本课指喇嘛教中用转世制度继位压抑:的上层喇嘛。

女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敦厚:忠人。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招徕: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本课、理解优哉: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名山创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

小编推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水平测试题(附答案)


所有学科都要靠语文为基础。语文学不好不能成就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水平测试题,欢迎阅读。

一、阅读积累运用。(70分)

(一)、根据课内外阅读完成填空。

1、《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2分)

2、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到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够。这个故事的题目是:。(2分)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2分)

4、人们常用“、”颂扬那些具有终身默默奉献精神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崇高品质的教师们。(2分)

5、孙悟空他使用的兵器叫。(2分)

6、人们说的“文房四宝”。(2分)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由诗中的“种”和“收”我分别联想到了这两件农具:、。(2分)

8、2008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事。一位作家说:“如果要评选2008年度热词,我想推荐‘捐’。因为在这个初夏,我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这个汉字的温度——捐出金钱,捐出热血,捐弃对亲人的思念……‘捐’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众志成城’,什么叫‘多难兴邦’!”如果让你也推荐2008年度其它热词,你想推荐的词是,因为

。(3分)

9、读书做学问必须注重科学的方法才能学有所成,正如孔子所言:“,

。”陆游的诗句“,”

也说了同样的道理。(4分)

10、“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花影,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这是《夹竹桃》中的一个片段,文章的作者是,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有“”的美誉。(3分)

11、时光荏苒,我们即将毕业,但老师的教诲之恩仍历历在目:是您带领我们畅游于文学的海洋,让我们领略了的长江,的三亚落日……是您引领我们和大师对话,体味到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在福楼拜那儿,我们知道了,在苏格拉底那儿,我们明白了……分别在即,我真想动情地对您说(请用上一句名言警句):。(5分)

(二)、选择题。(将所选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8分)

1、被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是---------------()

A杜甫B李贺C白居易D李白

2、“东坡居士”指的是:答案---------------()

A苏洵B范仲淹C苏小妹D苏轼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由哪位民族英雄所写---------------()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文天祥

4、下面四首古诗中,有描写色彩句子的是---------------()

A《山行》B《早发白帝城》C《题西林壁》

5、下面有一组童话全是安徒生写的---------------()

A丑小鸭、白雪公主、睡美人B渔夫和他的妻子、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C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

6、下列各组词的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悄(qiǎo)然按(ān)照有情有意川流不息(停止)

B、禀(bǐnɡ)告菩萨(sà)专心致志东张西望(看)

C、燕(yān)山凌(línɡ)晨银妆素裹家喻户晓(天刚亮)

7、下列词语搭配有错的一组是-----------------------------()

A、情趣高雅关系密切沟通心灵健壮的双腿

B、聆听教诲开发海洋哺育生灵优雅的乐曲

C、个性鲜明激发希望增强才干炽热的心跳

8、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小山似的涌浪一个接着一个,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B、突击队员乘胜追击,一举粉碎了敌人的神机妙算。

C、福楼拜在莫泊桑面前夸夸其谈,使莫泊桑深受启发。

9、下面不是词牌名的一个是---------------()

A、菩萨蛮B、卜算子C、忆江南D、长歌行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A、《广玉兰》片断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用“——”划出能体现“数世同堂”这个词语意思的一句话。(1分)

2、这段文字从、刚刚绽放时、和这四个方面描写了广玉兰花开时的不同形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广玉兰的之情。(4分)

3、短文为我们学写一种植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读了这段话,你能学到哪些主要的表达方法?请写出两种。(2分)

(1)(2)

B、你的微笑是最美的花

①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

②一些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人,平凡的细节,就如同这个季节常有的毛毛雨,看似漫不经心,却常常把你的心灵濡(rú)湿。

③一天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空气中偶尔飘来桃花的幽香,我和妻子拎着大包小包,在百盛商场门口等出租车。刚有一辆空车驶近,一位抱孩子的妇女就急匆匆地奔了过去,等拉开车门,却发现忘了带钱包。“糟糕,”妇女有些尴(ɡān)尬(ɡà)嘟囔着说只顾抱孩子上医院急糊涂了妻子一听,二话没说,赶紧把自己的零钱递给妇女。妇女正踌躇,旁边又有人掏出零钱递过来,她更是左右为难。出租车司机一看,笑起来:“谁没点儿难事啊,上车,免费送你。”这一来,掏钱的人尴尬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④这样的细节,缀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无须刻意寻找,只要怀着同样的真诚,不管在何处,你都会与它邂(xiè)逅(hòu)。

⑤就在第二天,我驾车去办事,在富乐路口等红灯。同行的朋友说,这里曾经是绵阳第一个女子岗亭,值勤的女警可漂亮了,一道风景线呐。可惜呀,如今的漂亮女孩,都经不起日晒风吹雨淋,不愿去当马路天使。正说着,黄灯闪亮了,我松开手刹车,准备起步。不料,年轻的女警却微笑着打了一个缓行手势,随即,又笑容满面地向斑马线跑去。

⑥原来,一个年轻的孕妇正走在斑马线上,汽车发动的引擎声,让她有些慌乱。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两个人神态自若地从等候的汽车前面走过,像贵宾检阅仪仗队,又像至亲至爱的两姐妹在私家花园里悠闲散步。仿佛一道(灿烂绚丽)的彩虹划过,我和朋友都被女警(灿烂绚丽)的笑容怔住了。我们突然发现,笼罩在连绵阴雨中的城市,(果然居然)也如此美丽。

⑦朋友说,一个灿烂的微笑,就是一朵美丽的花。每一次绽放,都是一次感动,温暖了别人,也温暖着自己。这么说,笑容绽放的绵阳,不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吗?行走在这座城市,我常常想起冰心写的那段话:“爱在左,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事实上,有很多绵阳人都爱读这段话。读这段话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冰心老人描写的,是不是我们自己啊?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2分)

阅读时,遇到“踌”字不认识,可用查字法查字典,先查再查。“踌躇”一词在字典里有这样两种解释:①犹豫不决;②得意的样子。联系语境,“踌躇”在中应选第种解释。

2、给短文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补上所缺的标点符号。(2分)

3、划去短文第⑥自然段中不合适的词语。(3分)

4、回答问题。(9分)

(1)初读短文时,我知道所讲的事发生的时间是季,地点在绵阳的。(2分)

(2)再读短文时,我知道短文围绕“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这句话写了两件事例:一是

二是。而第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

(3)精读短文时,我发现文章多处写到了“笑”,每一处“笑”都能体现当时人们的心理活动,比如第③自然段中“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声笑了”,这时大家内心想的可能是;再如第⑥自然段中“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这时年轻孕妇内心的感受是。而无论文中哪一处的“笑”,都有一个共同点,用文中的话说,那就是“。”(3分)

(4)再细细回味短文,我品味出文章末尾的一句话表达了“我们”

的思想感情。(1分)

四、习作表达(30分)

题目:生活需要

要求:1、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阅读积累运用。

(一)、根据课内外阅读完成填空。

1、司马迁2、《皇帝的新装》3、保尔柯察金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金箍棒6、指笔墨纸砚7、锄头镰刀8、推荐的热词能结合2008年以来的热点新闻,推荐理由合理充分即可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参差迷离季羡林学界泰斗

11、气势磅礴(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古老悠久等)美妙绝伦(瞬息万变、色彩斑斓、充满诗意等)写作要肯吃苦勤努力或写作要仔细观察或写作贵在坚持要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要错失良机用上赞美老师的名句

(二)、选择题。(将所选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DDDACBCAD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A

1、1分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2、4分(每空1分)含羞待放时盛开时凋谢了喜爱

3、2分(每空1分)总分总结构比喻、拟人(其它如先概括后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列举数字等均可)

B

1、2分(每空0.5分)部首足7画①

2、2分(每空0.5分),,“,。”

3、3分(每空1分)划去灿烂划去绚丽划去果然

4、9分(每空1分)

(1)春大街上(或马路上或百盛商场门口和富乐路口)

(2)路人和司机热心帮助抱孩子的妇女女警搀扶孕妇过马路(意对即可)④

(3)原来不仅仅是我愿意帮助别人,我们身边的人都乐于助人。十分感谢女警察

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或冰心说的话也可

(4)喜悦自豪(意对即可)

二、习作表达30分

一类作文(30—27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流畅,标点正确,不少于400字。

二类作文(26—24分):内容较具体,感情较真实,语句较流畅,标点基本正确,不少于400字。

三类作文(23—21分):内容欠具体,感情欠真实,语句欠流畅,标点基本正确,约400字。

四类作文(20—18分):内容不具体,感情不真实,语句不流畅,标点欠正确,少于400字。

五类作文(18分以下):内容很不具体,感情也不真实,语句不通顺,标点欠正确,远少于400字。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测试题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排山倒海(dǎodào)中弹(zhònɡzhōnɡ)

浴血搏杀(xiěxuè)扑喇喇(lǎlā)

2、辨字组词

寇()躁()遭()欲()

冠()燥()糟()浴()

博()碑()僻()筒()

搏()脾()劈()桶()

3、课文中有许多成语,请你摘抄下来

4、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像是见到()。

从作者对嘎羧的和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在坑底,()着脸,鼻子()在腿弯,一只眼睛()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嘎羧凝望着天空,似乎在说

含英咀华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竞)。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的吼叫。这时,他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吼声激越悲(壮状),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按原文填空

2、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3、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①“久久凝望”里,嘎羧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②嘎羧为什么会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

③从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中,你听出了什么?

4、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藏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藏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戴面具演出
藏戏没有舞台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资料提供者:吴锋

秋天•综合能力测试题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天•综合能力测试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秋天·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粗字注音。

1.伐木声丁丁________地飘出幽谷。

2.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________叶的影子。

3.轻轻摇着归泊________的小桨。

二、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肥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眼里。

梦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诗句。

1.________________,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芦篷上满载着白霜,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一)请仿照例子,结合加粗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选出正确的品析。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

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间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生命幻想曲

顾城

让太阳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2.对诗中的隐喻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以“瀑布”隐喻“阳光”,以“洗黑我的皮肤”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

B.以“纤夫”隐喻“太阳”,以“绳索”隐喻“阳光”,纤夫“拉着我”隐喻太阳给了我光明。

C.“纤夫”背着“绳索”“拉着我”在逆流中前进,隐喻在险恶的环境中奋力前行。

D.以“皮肤”被“阳光”“洗黑”,隐喻种种曲折造成了心灵的创伤。

参考答案

一、1.zhēng2.jiù3.bó

二、1.又大又饱满。2.睡梦;梦中。

三、略。

四、(一)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二)1.B所谓意境,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出现于诗歌文本中,而意境则需要读者去体味和感悟。《盼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起点,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终点。心态不一,并不妨碍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不同的追求”这一说法是对诗歌意境的错误理解。2.D比喻是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段。与古典诗歌比较,新诗常用隐喻。新诗中的隐喻,本体往往不出现,需要鉴赏者根据语境分析。引诗存在一种复杂巧妙的比喻结构,具有一定的暗示性。这首朦胧诗的本体没有出现,分析必须注意合理性。“皮肤”被“阳光”“洗黑”暗示诗人希望在光明世界中锻炼得更强壮这一理念。“心灵创伤”这一说法与诗歌昂扬向上的情绪是不吻合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说课设计


藏戏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社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藏戏》。本单元是以感受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结合本次说课主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

《藏戏》一文系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颇具文学色彩。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平,但受限于经济文化条件,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够,而阅读习惯(方法)、独立阅读、个性阅读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旷野、赞叹不已、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难点:

了解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在教学中我根据这篇略读课文的特点,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1、课前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网站搜集资料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自主研读、感悟体会;5、拓展阅读、延伸主题。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巧妙整合呢?我根据本课教学思路的需要选择有效支撑手段,我诊断出以下五个整合点。

(一)、利用相关网站、丰富学习资源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整理资料。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多样性的选择,提高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安排在课前预习部分。课前我让学生利用相关网站搜集有关藏戏的图片、藏戏的知识介绍等,并将学生搜集到的图片等资料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信息来源,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知识铺垫。

(二)、播放视频、激发学文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方面,具有其它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一整合点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视频资料的呈现,让学生在欣赏中产生更真切、更丰富的体验,情感得到熏陶

课堂伊始,学生先汇报了搜集到的藏戏的资料,但对藏戏这一古老的戏曲形式,还没有感性的认识。我及时播放了一段藏戏视频资料片。以直观的方式进一步感知藏戏的独特魅力,这些影音画面,大大增强了语文课堂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图文并茂、增强感性认识

多媒体图片和文本的有效结合,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原本苍白、乏味的文字变成了多元的冲击波。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到文字描写的内容,达到其它教学手段不易取得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在学生自主研读藏戏特色之一:戴着面具演出时,通过文字的自读自悟,学生了解到藏戏表演者所带面具,具有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特点。此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和我共同搜集的精美的藏戏面具图片,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到藏戏面具的特点,这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看着这一幅幅藏戏面具图片,更深入的体会到藏戏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特点。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藏戏的认识。

(四)突显重点文字、提升认识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生学习文本的方式,多样地呈现出课文的内容,利用色彩对比可以醒目的突出重点语段。使学生在朗读、理解与表达中,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语言得到训练。

在回顾开头、体会写法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醒目的出示如下文字: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师生配合朗读,体会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和运用排比式的反问句式,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对拥有藏戏的自豪感。这样的呈现方式更新颖,既避免了久读课本上文字的乏味感,又突出了训练的重点,在读、品、悟中,提升了对藏戏的认识。

(五)、视频链接、拓宽视野、升华认识

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优势,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跨越时空界限,使语文学习更具开放性,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

在拓展环节,我播放其他地方戏曲的视频,让学生猜一猜。使学生更感受到祖国戏曲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的深远。回归到本单元的专题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民风民俗都独具魅力,从而使学生对中华民风民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关注学生学情特点,改变固定、封闭、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借助网站、视频、图片等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感性认识,在理脉络、读文本,品词句中强化感受,升华认识,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情感,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快乐。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2、藏戏的表现形式是()

3、藏戏表演的内容是()、()、(劝人修善)

4、藏戏用()、()乐器伴奏

二、选择题

1、藏戏靠()形式推动剧情发展

A、说唱形式;B、唱的形式;C、解说和说唱的形式

2、藏戏表演的程序是()

A、开场+正戏;B、开场+正戏+结尾;C、正戏

3、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突出、性格更鲜明的形式()

A、动作;B、面具;C、说唱

三、判断题

1、藏戏,又称阿吉拉姆。()

2、藏戏中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面具形状相同,颜色不同。()

3、唐东杰布是为了修路而组成藏戏班子。()

4、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5、村民老人的面具用白布或黄布缝制,以示朴实敦厚。()

6、藏戏艺人站立而唱,观众席地而听。()

7、藏戏艺人动作丰富多彩,唱腔一样。()

8、藏戏演出,时间不定,随心所欲。()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读拼音写词语。
bǐjiàoshēnɡcúnyùfánɡ
()()()
jiànɡlíncénɡjīnɡyèmù
()()()
mùbùzhuǎnjīnɡliànliànbùshě
()()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兔()镜()涛()
免()境()滔()
涂()翩()访()
途()编()仿()
三、照样子,按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例:
1、温度低(寒冷)
冷2、不热闹(冷清)
3、不热情(冷淡)
七、看看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打“√”。
1.他快乐得像一只小鸟,蹦蹦跳跳的。()
2.月亮像玉盘一样圆。()
3.他好像比我高一点。()
八、照样子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例: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1.雨()下起来了。2.海水()漫上沙滩。3.一群孩子跑过来,()捡起苹果来。
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
1.河里一群群小鱼2.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十、读句子,完成练习。1.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
“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是一个___________句子,形容画家的心情______________。
2.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
“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一只狼
一天傍晚,有个卖肉的回家去,他背了个肉钩子,钩子上挂着两块卖剩下的肉。半路上,一只狼从他后面追来了。
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卖肉的连忙拿了一块肉扔在路上,希望狼吃了肉,不再追。卖肉的赶快向前跑。可是狠吃完肉,又追上来。
卖肉的只剩下一块肉了。怎么办呢?恰好路旁有一棵大树,卖肉的赶快爬到树上,把肉钩子挂在树枝上。树下的那块肉在钩子上摇晃着。
狼来到树底下,看见有块肉在树上摇晃。它就张大了嘴,猛然向上一跳,去吃钩子上的肉。它像上了钩的鱼一样,一下子被肉钩子钩住,挂在树枝上了。
1.理解词语。
带点的字音序部首除部首外几画选择正确字的意思
恰好1、正巧,刚刚()
2、合适、恰当()
猛然1、气势壮,力量大()
2、忽然、突然()
2.它像上了钩的鱼一样,一下子被肉钩子钩住,挂在树枝上。①这句话是把_____比作_______。②这句话中()的“钩”是表示事物的名称。()的“钩”是表示动作。
3.读第四自然段,做题。
①这一段有______句话。
②第一句话写狼看见_______。第二句话写_______。第三句话写狼。
③这一段话是写

人教版六年级上《山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知识链接】

有的学生囿于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山雨、雨中山林的描写可能会有陌生之感。对此,教学中可利用插图或影视资料为他们提供帮助。

【自主学习】

1.我会读: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水淋淋(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一缕缕()一首首()一丛丛()

一()歌谣一()岩石一()树叶一()音符

4、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

(1)轻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啼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读课文,梳理内容。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用双竖线在文中标示,并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探究】

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②雨声中,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③你还喜欢哪个句子,先摘抄,再说说体会,最后读读。

2、“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这句话与文章开头哪句话呼应?有什么作用。

【练练测测】

1、理解课文填空。

作者是从山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品出它的韵味的;

它的声音像一曲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它又像_____________。

它的颜色是那样的难以忘怀,它把山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___________,绿得_________。

2、课文中这两个句子里的“仿佛”用得特别的好,读后也请你来写一句。

(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2)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雨》这篇散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_______和________,并运用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______美和________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__________之情。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雨的诗句。

六年级藏戏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预习(或复习)提纲

1、了解我国传统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我国西藏地区的有关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嚢樽;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重点研读,感悟情感

(一)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二)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三)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四)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升华: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四、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江南的冬景检测试题


江南的冬景检测试题

《江南的冬景》练习

第一部分追踪训练___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脂粉主旨指骨脂肪

B.曲高和寡和暖和面和弄

C.停泊湖泊船舶铂金

D.阿谀奉承丰腴瘐毙须臾

解析:A.zhī、zhǐ、zhǐ、zhī。B.hè、hé、huó、huò。C.bó、pō、bó、bó。D.yú、yú、yǔ、yú。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

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

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

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

解析:B项“随声附合”的“合”应为“和”。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更系统地掌握学过的知识,集中一段时间复习是必要的。

B.最近武汉市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C.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起色。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解析:B.“推行”“服务忌语”动宾搭配不当;C.表达有歧义;D.句式杂糅,去掉“的危险”。

答案:A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解析:A.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这里写记者在伊拉克战场采访,用“火中取栗”不恰当。B.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东西。C.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D.马首是瞻: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的指挥。

答案:A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煊羊肉()剥花生米()蛰居()曝背()闽粤()

赭色()远阜()湖沼()槎桠()恣意()

2.解释下列词语。

(1)蛰居:

(2)野人的篱落:

(3)丰腴:

(4)碧落:

(5)远阜:

(6)冬霖:

(7)直截了当:

(8)恣意:

3.选词填空。

(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的情调。(A、明媚B、明净C、明朗)

(2)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A、萧条B、肃杀c、凄凉)[

(3)因为睛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的机会自然也多。(A、逍遥B、潇洒C、悠然)

(4)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异境。(A、居住B、居家C、蛰居)

(5)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A、记忆B、铭刻C、铭记)

4.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

种树郭橐驼传检测试题


种树郭橐驼传检测试题

基础练习

1.这篇课文通过郭橐驼的话,说明了怎样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橐(tuó)驼病偻(lóu)窥(kuī)伺

B.寿且孳(zī)勖(mào)缲(qiào)

C.实以蕃(fán)饔(yōng)鸡豚(tún)

D.硕(shuò)而茂飧(sūn)殆(dài)

2.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寿,长寿,活得长B.实,果实

C.若,如果D.爱,吝啬

(2)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

A.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

B.然终不遇。终:自始至终

C.使骑逐而追之。骑:坐骑

D.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平时的志节和行为

2.下列句子中的字与“因谓之方山子”的“之”含义完全一样的是()

A.余谪居于黄,过岐,适见焉:焉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其

C.而岂山中之人哉:之

D.方山子傥见之与:之

3.以下句子中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是()

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

B.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粪土

C.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悍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从事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藏戏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藏戏》是小学语文新课标12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读完课文,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藏戏艺人。他们的演出是纯粹的,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有的只是观众,只是悠哉游哉的一份随意!难怪,藏戏可以一代一代流传下来,靠的就是藏戏艺人的那种精神,娱乐观众的无私精神!他们不计名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表演着!

本课除了有了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于是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饶有兴趣地流利朗读课文。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3.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准确地说明方法。4、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我也设计得非常简单:1、朗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介绍藏戏形成的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3、藏戏有哪几个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反复朗读具体描写藏戏特点的自然段,读出你的感情!你想对藏戏艺人们说些什么?请写下来。4、比较和《北京的春节》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总之,在内容、写作顺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如何把本课的知识点不露痕迹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是我们教者要认真考虑的。

一、由“藏”导入了解藏戏

藏字本身在字型和字音上都有可挖掘之地,藏字里面的“臣”的笔顺是学生容易忽略的,所以我在板书课题的时候特别强调学生注意,同时要求学生学习这个多音字,组词。再写“戏”组成课题,让学生汇报相关资料。这个导入在教学伊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全身感官跟随本课的节奏开始学习。

二、围绕提示问题读书,有章可循

整体把握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积累语言。我在此过程中穿针引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自学过程中,边读书边思考问题。这两个问题并不难,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已经很强,大部分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完全能把握主要内容。可在组织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由于我的问题,却使学生的汇报有些乱。如学生在回答藏戏特色的时候讲了藏戏的随心所欲,本来我应该继续让学生在此特色上继续补充,可不知道为什么却把学生引导到了开头三句概括性的句子中,就这样藏戏视频的播放时机就被错过了。

三、学习作者表达方法并运用

本课重点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其一是文章的写作顺序。为了把这个知识点讲解清楚,我在板书上用了一点心思,那就是把“形成”和“特色”用黄颜色的粉笔写成。当学生对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了解之后,依照板书老师说:“像课文这样围绕藏戏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方面安排材料,进行说明是一种什么写作顺序?”当时课堂上一片安静。是啊关于此种写作顺序,学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对事情发展顺序和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更为熟悉一些。此刻的安静是在预料之中的。我静静地等待,并提醒学生其它写作顺序,有学生想起来了,他讲出了事物几个方面的写作顺序,然后我进行板书。其实课堂上需要有这样的静。然后我强调本课中一个事物是指“藏戏”,几个方面是指“形成和特色。”马上问围绕一个事物通过几方面来进行写作的顺序是什么顺序?(事物的几个方面)由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个问题到此并没有结束,我马上追问:“以前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是按照这个顺序写作的?”《鲸》《新型玻璃》等。关于此种写作顺序,我想学生肯定熟记在心了。

四、体会句子的独特魅力

中开篇的三个反问句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又引出下文,如何让学生透过这三个句子体会出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呢?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我范读相结合,再读出自豪之情。然后让学生将这三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将两种句式进行比较,体会反问的妙处——表达的情感更强烈。这三个句子除了具有以上优势外,它还具有引领全文的作用,好的开头让人过目不忘。

五、比较阅读,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中探究与《北京的春节》在表达上的异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在此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既蹲下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又站起来作引领;既要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又要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教学完此文,发现自己的教学功底依然很薄弱,我对知识拓展的还不够,应借此向学生多介绍一些我国不同地方的戏种、特点,从中感悟祖国文化的灿烂和魅力,还有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再别康桥检测试题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再别康桥检测试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再别康桥检测试题

再别康桥

【同步达纲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

(60分钟80分)

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4分)

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4分)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2分)

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2分)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8分)

四、类文阅读题(10分)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翩()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2分)

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2分)

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4分)

《《藏戏》预习测试题 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