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6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A:Let’slearn,Let’sdo,Let’sdraw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blue,green,yellow,red,purple这些表示颜色的单词。
2、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示语做出相应的动作。
3、通过学生认读的方法给小丑涂色,并复习头部的部位和颜色的名称。
教学重点:学习表示颜色的单词blue,green,yellow,red,purple
教学难点:"green"一词的gr发音较难,教师要多带读。
教学准备:
1、教师和学生都准备红、黄、蓝、绿、紫色的蜡笔。
2、本课时录音带。
预习提纲:
1、对照单本图示,找出单词的汉语意思。
2、查找下列单词的汉语意思:
facenoseeyesmouthear
教学过程:
(一)Warm---up(热身及预习展示)
1、教师放hello歌曲,师生同唱。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Presentationandpractice(精讲点拨)
1、教师出示彩笔,让学生了解颜色单词。学习颜色单词:教师出示蜡笔向学生介绍Thisisagreencrayon之后,强调green,教师代读green。其后,以此类推,教学blue、yellow,red,purple。
2、用blue,green,yellow,red,purple的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再次讲授单词。学生适当跟读。
注意:"green"一词的发音较难,教师要多带读,引导学生感悟发音,从而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边听边读,边认读边指图,做到眼、手、口、耳、心的结合。
4、听录音,做Letsdo部分的游戏。
(三)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拓展延伸)
做Letspaint部分的练习:
教师手中拿蜡笔,边说边演示,如:Colourthefaceyellow.就将小丑的脸涂成黄色。演示时教师的动作要慢点,让学生看清楚,强调动作Colour。最后,教师指着句子,带读Colourtheface
yellow.,让学生跟读的同时也指着自己书上的句子。最后边读边在
做动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句。
(四)Sum-up(总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学生回答总结。
(五)Thelimited—timeexercise(限时作业)
教师下发限时作业,请学生独立完成。
(六)Checkandexplain(检查限时作业并反馈)
集体进行作业的讲评,学生相互交换进行批改,教师进行等级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A:Let’stalk,Let’splay,Let’ssing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Howareyou?Fine,thankyou.问候语,并能在实际情景中准确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通过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在相应的情景中准确运用以上句型。
3、学习本课时的有关颜色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
1、Howareyou?的得体运用。
2、Fine,thankyou.中fine一词字母i的发音不容易到位。
教学准备: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预习提纲、限时作业
预习提纲:
1、问答练习连线
Goodmorning.Nicetomeetyou,too.
Goodafternoon.Goodmorning.
Nicetomeetyou.Goodafternoon.
2、观看图意,找出MissGreen,MrBlack,MissWhite.
教学过程:
(一)Warm---up(热身及预习展示)
1、师生同唱歌曲"Hello"。教师可以边唱边用手势示意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改为同班同学的名字。
2、进行预习展示。
(二)Presentationandpractice(精讲点拨)
1、师生观看教学插图。利用课本插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句型的含义,又了解句型运用的情景。
2、教师提问:Mr.Black和MissGreen是怎样用英语打招呼的。能力强的学生或学过英语的学生尝试性的说Howareyou?Fine,
thankyou.
3、录音展示,学生听录音跟读对话。
4、做Letsplay部分的活动,教师让学生按教材的方法两人一小组的活动,两人相互击掌问好,如:
S1:Hi/Hello/Goodmorning,A.Howareyou?
S2:Imfine./Fine,thankyou.
在同桌练习之后,两人一组练习。
5、学唱歌曲Whoiswearingyellowtoday?方法为:
教师带读歌曲中的单词和句子。
教师带领学生边打节拍边说歌词。
听录音,试唱歌曲。
(三)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拓展延伸)
学生分角色练习、表演Let’stalk部分对话。
(四)Sum-up(总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学生回答总结。
(五)Thelimited—timeexercise(限时作业)
教师下发限时作业,请学生独立完成。
(六)Checkandexplain(检查限时作业并反馈)
集体进行作业的讲评,学生相互交换进行批改,教师进行等级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B:Let’slearn,Let’sdo,Let’schant
教学目标:
1、听说、认读white,black,brown,pink,orange这些表示颜色的单词。
2、能听懂本课时所接触的指示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复习颜色单词,学习本课歌谣,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
教学重点:表示颜色单词white,black,brown,pink,orange的学习。
教学难点:white一词中元音字母i发的音不易到位,black,brown
的发音也较难,且学生不易区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用硬纸壳制作的颜色转盘,和用硬纸壳制作的小雨伞。
2、教师准备有颜色的纸板制作的指令牌。
预习提纲:
1、对照单本图示,找出单词的汉语意思。
2、Let’schant部分,在同学或家长的指导下试读,将不懂的句子标记下来。
教学过程:
(一)Warm---up(热身及预习展示)
1、师生相互问候
T:Hello,/Hi,/Goodmorning,/Goodafternoon,boysandgirls.
S:Hello,/Hi,/Goodmorning,/Goodafternoon,teacher.
T:Howareyou?
S:Fine,thankyou.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Presentationandpractice(精讲点拨)
1、教师让学生拿出蜡笔和水彩笔,学习black,brown,pink,
orange。方法:教师举起粉色水彩笔或蜡笔说:Pink,pink,this
ispink.边说边举,边听边看,训练学生手、脑、口、心、眼协调统一的能力。注意black,brown的发音,适当提示,切忌盲目纠音。
2、利用颜色卡片,教师再次带读white,black,brown,pink,
orange,提示white,black,brown的发音。
3、学生听Letslearn的录音,指着书上的图跟读。边说边指,边听边看,也训练了学生手、脑、口、心、眼协调统一的能力。
4、让学生听Letsdo部分的录音,根据录音做动作,说到颜色时就手中举起蜡笔,左右会懂。
5、教师播放Letschant部分的录音,学生试说。
(三)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拓展延伸)
游戏BINGO
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9种颜色的蜡笔,按三行三列的方法摆在桌面上,教师任意说颜色,学生如果听到教师说到自己所摆的蜡笔的颜色,则在蜡笔上放一小张纸片,当摆出的纸片,有三个成为一条线时说:BINGO,为游戏的胜利者。
(四)Sum-up(总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学生回答总结。
(五)Thelimited—timeexercise(限时作业)
教师下发限时作业,请学生独立完成。
(六)Checkandexplain(检查限时作业并反馈)
集体进行作业的讲评,学生相互交换进行批改,教师进行等级评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A:Let’stalk,Let’splay,Let’scheck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表示赞成别人提议的感叹语Grea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恰当的运用。
2、复习巩固所学问候语、打招呼用语及自我介绍用语,并在A部分Letstalk会话学习的基础上,增加Imfine.Thankyou./Verywell,
thanks.等对问候的多种回答语。
3、做本课的听力练习,训练听力的同时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学习Letstalk部分对话。
教学难点:表示赞成别人提议的感叹语Great!和Howareyou?的答语Verywell,thanks.的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
教学准备: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录音带
预习提纲:
1、观看Let’stalk,Let’splay插图,了解图意。找出Howareyou?有几种回答方式。
2、用英语说出学过的十种颜色。
3、写出下列单词的汉语意思。
redblackgreenpinkorange
教学过程:
(一)Warm---up(热身及预习展示)
1、复习所学问候语、打招呼及介绍用语。
Hello.Hi.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
Whatsyourname?Mynames…
Im…
Howareyou?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Presentationandpractice(精讲点拨)
1、教师告诉学生Howareyou?有多种回答用语。
其中一些答语是:
Fine,thankyou.
Imfine.Thankyou.
Verywell,thanks.
2、学生跟读Fine,thankyou./Imfine.Thankyou./Very
well,thanks.
3、教师用单词卡,让学生跟读How,are,you,Im,fine,very
well,thank,thanks。
4、教师引领学生观察B部分Letstalk的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
5、学生听B部分Letstalk的录音,跟读对话。
6、听力练习:Letscheck: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句子,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
(三)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拓展延伸)
1、让学生看Letsplay部分的活动,学生进行Letsplay部分的活动,通过游戏让学生大量的练习与运用 Letstalk部分的会话。
2、让学生分小组,要求学生自编对话。
3、表演学生自编的对话。
(四)Sum-up(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呀?请同学总结一下。
(五)Thelimited—timeexercise(限时作业)
教师下发限时作业,学生独立完成。
(六)Checkandexplain(检查限时作业并反馈)
集体进行讲评,同桌相互交换批改,进行等级评价,完成之后将错题进行订正。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二、存在的问题:
(wWW.YjS21.coM 幼儿教师教育网)
三、采取措施:
延伸阅读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pep人教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pep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UnitThreeLookatme!
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是义务教育灵通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为Lookatme!(看看我)。本单元学生会学习到五官及身体部位类的词汇及相关表达,并学习如何有礼貌地询问别人的近况并进行回答。
主情景图呈现了一个表演舞台,孩子们在台下观看小丑们的表演。小丑们或者台下的师生问好,呈现本单元要学习的句式:Howareyou?及其回答。或者向台下的学生展示自己夸张的五官,来介绍自己的身体部位。
本单元共分A、B、C三部分。A部分共三页,分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情景对话和练习部分。ChenJie在上学的路上向小鸟问好,并与Mike互相询问近况,引出本单元的重点句式Howareyou?I’mfind,thankyou.接下来的Let’splay环节中,学生会听到一首Howareyou的歌曲。需要边唱边拍手做动作。在唱与玩中练习本课时重点句式。第二课时的Let’slearn部分学习五官类单词:ear,eye,nose,mouth,face。并使用学生学习过的Thisis...句式来介绍自己的五官。之后通过Let’sdo里Openyour...Closeyour...Touchyour...的指令,来使学生操练新授单词。在第三课时Lettersandsounds部分里,学生开始学习字母EFGHI五个字母的字形、书写及其在单词里的发音。
B部分共四页,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仍然呈现情景对话和练习。Sarah到Mike家里邀请Mike一起拼装木偶。呈现Howareyou?的第二种回答方式:Verywell,thanks.以及祈使句:Let’smakeapuppet.接下来的Let’splay中,学生要做一个链式的问答练习,来练习Howareyou?及其回答。第二课时中Let’slearn部分通过Sarah和Mike一起拼装木偶,引出如下身体部位名称:arm,hand,head,body,leg,foot.在Let’sdo中呈现了六个与身体部位相关的指令性活动:Clapyourhands.Touchyourhead.Waveyourarm.Shakeyourlegs.Shakeyourbody.Stampyourfoot.Starttoread及Let’scheck针对本单元的复习、检查活动与C部分的故事合并为一个课时。在这里学生要进行找字母、读一读、数一数、连线等活动。本单元学生们还会学习一个以身体部位为主题的歌曲:Headandshoulders,kneesandtoes。
C部分为故事阅读课时,Zoom和Zip一起制作了一个小兔子木偶,结果最后小木偶自己跑掉了。故事呈现了let’s引导的表示建议的祈使句:Let’smakeapuppet.Let’splaywiththepuppet.并复习了本单元的有关身体部位类的单词。学生通过这样的小故事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复习已知的知识,并扩展自己的表达。为他们之后深入的文本阅读奠定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词汇: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ear,eye,nose,mouth,face,head,hand,arm,body,let,foot.
2.句型结构:能够听懂、会说句型:Lookatme.Thisismy/the/a/an...Howareyou?I’mfine,thankyou./Verywell,thanks.Let’s...
3.字母与语音:能正确听、说、读、写字母Ee,Ff,Gg,Hh,Ii并知道其在单词中的发音
能力目标
1.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句型Lookatme.Thisismy/the/a/an...向别人介绍自己或别人的五官和身体部位;
2.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Howareyou?I’mfine,thankyou./Verywell,thanks.有礼貌地询问别人的近况并进行回答;
3.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Let’s...向别人提议一起做某事并进行回答;
4.听到字母能说出它对应的发音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
1.关心别人的近况,有礼貌地进行询问
2.培养保护眼睛和牙齿的意识
3.能够建立单词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整体学习单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ear,eye,nose,mouth,face,head,hand,arm,body,let,foot.
2.能够听懂、会说句型:Lookatme.Thisismy/the/a/an...Howareyou?I’mfine,thankyou./Verywell,thanks.Let’s...
3.能正确听、说、读、写字母Ee,Ff,Gg,Hh,Ii并知道其在单词中的发音
教学难点
1.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句型Lookatme.Thisismy/the/a/an...向别人介绍自己或别人的五官和身体部位;
2.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Howareyou?I’mfine,thankyou./Verywell,thanks.有礼貌地询问别人的近况并进行回答;
3.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Let’s...向别人提议一起做某事并进行回答
4.听到字母能说出它对应的发音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TPR、交际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
本单元教学用时两周,建议使用六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A.Let’stalk.Let’splay.
第二课时:A.Let’slearn.Let’sdo.
第三课时:A.Lettersandsounds.
第四课时:B.Let’stalk.Let’splay.
第五课时:B.Let’slearn.Let’sdo.
第六课时:C.Storytime.B.Starttoread.Let’scheck.Let’ssing.
知识视窗
英语中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习语
在习语里,切忌照着字面意思翻译,否则会风马牛不相及。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习语吧。
coldfeet:字面意思是“冷的脚”,可实际上这个习语的意思是“信心或勇气的丧失,胆怯”。例句在:Yourenotgoingtogetcoldfeetnow,areyou?你不会觉得胆小,是吧?
asweettooth:字面意思为“一颗甜牙”,实际上的意思是指“(有)吃甜食的嗜好”。如:Mylittlesisterhasasweettooth.我小妹妹爱吃甜食。
costanarmandaleg:字面意思为“花掉了一条胳膊一条腿”,实际意思为“花费昂贵”。如:Thenewbagcostheranarmandaleg.这个新包花了她一大笔钱。
giveahand:字面意思为“给一只手”,实际上的意思是“给某人以帮助”。如:Couldyougivemeahand?你能帮帮我吗?
breakaleg:字面意思为“断了一条腿”,实际上却是祝别人好运的意思。这个与字面意思相差较远。这个习语源自于舞台演员,他们认为“祝好运”反而会倒霉,要说“反语”才能真正得到好运。所以就用“断条腿”来祝他人好运。如:Ihopeyoubreakaleg.我希望你能成功。这里如果不明白习语的意思,估计会引起大误会呢。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A.Let’stalk.Let’splay.
课时分析
Let’stalk仍然是情景对话呈现部分。早上ChenJie高高兴兴去上学。小鸟也快乐地用“Goodmorning”来向她问好。她也用“Goodmorning”来回应。接着她碰到了Mike。Mike用“Howareyou”来询问她的近况。她则用“I’mfine,thankyou.”来表示回应。并提议:Let’sgotoschool!Mike爽快地回答:OK!这个小情景特别符合学生每天的生活实际。在这样的场景下,学生能够非常清晰地理解重点句式Howareyou?I’mfine,thankyou.以及Let’sgotoschool的含义,并有助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这些句式进行交流和表达。
Let’splay是一首Howareyou?的歌曲。具体内容为:Hello!Hello!Hello!Hello!Howareyou?Howareyou?I’mfine.Thankyou.I’mfine.Thankyou.Howareyou?Howareyou?在学习完如何运用Howareyou来询问他人近况之后,这样的歌曲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句型。同时,让学生在吟唱中,培养自己的节奏感。并通过加动作表演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课时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句型:Howareyou?I’mfine,thankyou.Let’s...
2.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正确使用Howareyou?来询问他人的近况,并能以I’mfine,thankyou.来回应。
3.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正确使用Let’s...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4.能够大胆表达,乐于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课时重难点
1.重点
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句型:Howareyou?I’mfine,thankyou.Let’s...
2.难点
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正确使用Howareyou?来询问他人的近况,并能以I’mfine,thankyou.来回应。
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正确使用Let’s...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2.教材人物图片或头饰、手偶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出示教材中小主人公的图片,请学生向他们打招呼。
Teacher:Lookatthepicture.Who’sthis?SheisSarah.PleasesayhellotoSarah.Hello,Sarah.AndHeisMike.SayHellotoMike,please.
2.齐说韵句:Hello,Sarah,hi,hi,hi.教师出示教材中人物的图片,学生据此向他们打招呼,说韵句。
Teacher:Let’schanttosayhellotothem.
Hello,Sarah,hi,hi,hi.Hello,Mike,hi,hi,hi.Hello,John,hi,hi,hi.Hello,ChenJie,hi,hi,hi.Hello,MissWhite,hi,hi,hi.
设计意图:以教材中的主要人物来热身,并将打招呼的内容形成韵句。学生在有节奏的吟唱中,做好下一步英语学习的心理和知识准备。
Step2Leadin
1.以《生日快乐歌》的曲调,演唱Goodmorning.
Teacher:Hello,boysandgirls.Let’ssinggoodmorningtogether.Listentomefirst.Thensingwithme.
Goodmorningtoyou.Goodmorningtoyou.Goodmorning,boysandgirls,goodmorningtoyou.
2.出示ChenJie的图片,请学生向她打招呼。
Teacher:Who’sthis?Pleasesaygoodmorningtoher.
设计意图:以歌曲来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过的句式,并引入本课时的内容,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温故知新。
Step3Presentation
1.展示教材图片,讨论图片人物,请学生猜测人物的身份。播放课文内容,学生倾听。
Teacher:ThisisChenJie.What’sthis?Yes,It’sabird.Who’sthis?Yes,he’sMike.Whataretheytalkingabout?Listentothetapeandfind.
2.讨论对话内容。
Teacher:WhatdoesChenJiesaytothebird?Yes.Shesays:Goodmorning.WhatdoesMikesaytoChenJie?Yes,hesays:Howareyou?(板书句式)Readafterme,please.Howareyou?WhatdoesChenJieanswer?Shesays:I’mfine.Thankyou.(板书句子)Readafterme.I’mfine.(做动作,使学生理解fine的含义)Fine,fine,fine.I’mfine.Iamfine.(做动作,使学生理解thankyou的意思)Thankyou.AndwhatdoesChenjiewanttodo?Yes,shesays:let’sgotoschool.(板书句子)Let’sgotoschool.Repeatit,please.(出示学生去上学的图片,讲解gotoschool)Thisisaschool.Theboysandgirlsgotoschool.Sayittogether,please.Gotoschool.Let’sgotoschool.
(走到学生身边,邀请学生一起上学,做出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动作)Hi,XXX.Let’sgotoschool.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利用磁带等方式获取原声录音的学习习惯,通过倾听原汁原味的地道语言来培养自己的听力感受及倾听理解能力。在听前布置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便于培养他们认真倾听且在听中获取关键词句的能力。在学生对对话内容有基本理解之后,再谈论课文内容,通过肢体语言及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新授句式及词汇的含义。
Step4Practice
1.再次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Teacher:Boysandgirls,let’sreadthedialogueafterthetape.Pleaselistencarefully,readcarefully.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Teacher:Now,whowantstobeChenJie?WhowantstobeMike?Whowantstobethebird?Let’sreadthedialogueinroles.
3.请学生戴上头饰来扮演对话的角色,表演对话。
Teacher:Nowwe’llfindthebestactororactress.Pleasecometothefrontandshowthedialogue.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不同形式的读和表演活动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型,为其达到熟练表达奠定基础。
4.“链式”活动,请一排学生前一个问,后一个答,答者接着问下一个,进行Howareyou?I’mfine,thankyou.问答练习。
Teacher:Let’sdoachainwork.Thisline,please.Howareyou?
Student:I’mfine.Thankyou.Howareyou?
...
设计意图:通过链条式一问一答活动,使学生既能练习到问句,又能练习到答句,而且以这种交流式的回答来进行,使学生在练习中明白两个句子的意义及使用方法。
5.播放Let’sdo里的歌曲,学生先听,再跟唱,再加上动作进行练习,然后表演。
Teacher:Youdidaverygoodjob.Iwillshowasongforyou.Whatisthesongabout?Listencarefully.
Teacher:Whatisthesongabout?Yes,it’sabouthowareyou.Listentothesongagain.Thistime,singwiththetape,please.
Teacher:Let’sdosomeactionswhenwesingthesong.Lookatme,please.Hello,Hello.(伸出一只手摆动,做打招呼的动作)Howareyou?(将双手向前伸,掌心向上)I’mfine.(双手收回,轻点胸前)Thankyou.(双手合十,做感谢的动作)Now,pleasedowithme.
Teacher:Let’ssingthesongtogetheranddotheactions.
Teacher:Let’ssingthesonginpairsanddotheactions.
设计意图:先请学生认真倾听,熟悉歌词及曲调。再简单分析歌词内容,请学生通过跟唱掌握曲调。再加上动作,让学生在动作中体会、理解歌词的内容,进而进一步熟悉本课的重点句式。再通过跟老师做、一齐做、两人成组做等方式,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愉悦的氛围中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
Step5Summary
1.我指你说。教师指向黑板上重点句式中的单词,请学生快速读出。以此来训练学生对于重点句式的认读能力。
Teacher:Let’splayagame.Ipointyousay.Lookattheblackboard,please.Iwillpointtothewordsinthesentences.Pleasereaditquickly.
2.与老师对唱Howareyou。
Teacher:Let’ssingthesong—howareyou.Isingitfirst.Thenyouanswer.
设计意图:以一个游戏来训练学生对于重点句式的认读能力,再以本课的歌曲重温本课的重点句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感受中总结、重现知识。
课堂作业
一、选择正确的单词补全句子,将其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1.______isyourname?
A.WhatB.HowC.Whatcolour
()2.______areyou?
A.WhatB.HowC.Whatcolour
()3.I____fine.
A.isB.amC.are
()4.Let’s_____toschool.
A.goesB.goingC.go
二、为下列问句选出合适的回应,将其充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1.Goodmorning.
A.Howareyou?B.Goodmorning.
()2.Nicetomeetyou.
A.Goodmorning.B.Nicetomeetyou.
()3.Howareyou?
A.I’mfine.B.Howareyou?
()4.What’syouname?
A.I’mfine.B.I’mMike.
()5.Goodafternoon.
A.Goodafternoon.B.Goodmorning.
三、连词成句,将下列单词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成句子,并将句子抄写在四线三格上。注意标点,首字母要大写。
1.areyouh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olet’sschool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outhankfineI’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A2.B3.B4.C
二、1.B2.B3.A4.B5.A
三、1.Howareyou?2.Let’sgotoschool.3.I’mfine,thankyou.
板书设计
Unit3Lookatme!
A.Let’stalk
Goodmorning!
Goodmorning!
Howareyou?
I’mfine.Thankyou.
Let’sgotoschool.
OK!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A.Let’slearn;Let’sdo.
课时分析
在Let’slearn部分,WuYifan将一个Zoom的头饰放在头上,和ChenJie在玩着游戏,介绍自己的五官,引出本课时的重点句式:Lookatme!Thisismyface.以及四会词汇:face,ear,eye,nose,mouth.两个重点句式非常好理解,而且学生也不陌生。尤其是thisis...句式在第二单元介绍他人时已经学过。学生需要做的是成功将句式迁移到介绍自己的五官上来。五个四会单词是学生身体部位的名称,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学生会比较感兴趣。需要提醒学生注意mouth中th的发音,因为咬舌音是汉语中所没有的。
Let’sdo部分是一个指令性活动,展示了三个动词close,open,touch。可以结合四会单词来学习与练习,让学生通过TPR活动来练习四会词汇及这些指令,做到能够听懂,能够正确反应。
课时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单词:face,ear,eye,nose,mouth
2.能够在游戏或真实的情景中正确使用句式:Lookatme!Thisismy...
3.能够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课时重难点
1.重点:
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单词:face,ear,eye,nose,mouth
能够在游戏或真实的情景中正确使用本课单词及句式:Lookatme!Thisismy...
2.难点:
能够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2.五官单词卡、头饰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播放Howareyou.学生齐唱并做动作。
Teacher:Boysandgirls,nicetoseeyouagain.Howareyou?Let’ssingthesonghowareyou.Doactionswhenyousingthesong.
设计意图:以上课时学习过的内容来热身,起到以引带新的目的,同时,带动作的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Step2Leadin
1.在黑板上画出Zoom的头像。先画出它的头的轮廓,让学生猜出这是谁。
Teacher:Iwilldrawafriendontheblackboard.Lookattheblackboard.(以动作展示look,让学生能够大致理解look的含义)(慢慢画出Zoom的头部轮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猜)Lookatit,please.Who’sthis?Yes,it’sZoom.Let’ssayhellotoZoom.
设计意图:以简笔画来导入课程,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画简笔画的同时,不断说出lookat...,让学生在语境中对这个重点句式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并明白其用法。
Step3Presentation
1.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Zoom的五官上,画出或贴上它的五官,讲授四会单词。
Teacher:ThisistheheadofZoom.I’lldrawsomethingonhishead.What’sthis?(画出一只眼睛)Thisisaneye.Readafterme,eye.Boysreadit,please.Let’swrite.(板书单词)HowmanyeyesdoesZoomhave?Hehastwoeyes.(再画上另一只眼睛)Boysandgirls,touchyoureyeplease.(以动作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touch的意思)Boysandgirls,closeyoureyes,please.(以动作演示使学生明白close的含义)Openyoureyes.(最好在学生闭上眼睛前先自己演示一遍,然后再练习,让学生理解open的含义)(接着画出它的鼻子、嘴巴)Thisisanose.(板书单词)Girls,readittogether,nose.Osound//.Andthisisamouth.(板书单词)Ousound/a/.Thsound/θ/.Lookatmymouth,please.Saywithme,/θ/,/θ/,/θ/.(认真倾听学生的发音,纠正其错误)(指向Zoom的耳朵)ThisisZoom’sear.(板书单词)Readittogether,ear.Touchyourear,please.Now,lookattheblackboard,thisisZoom’sface.(板书单词)Sayitplease,face.Asounds/e/.
设计意图:以简笔画的形式,将Zoom的头像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边呈现边教读新词汇,注意语音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能够逐步将单词的音、形结合起来。同时加入指令性句式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初步听懂这些指令性活动的同时,进一步熟悉新学习到的单词的发音。
Step4Practice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Teacher:Nowlet’slistentothetapeandreadwithit.
Teacher:Whocanreadit?
设计意图:通过跟读,把握重点单词及重点句式的准确读音。保证学生学会朗读。
2.游戏:Ipointyousay.我指你说。教师指向黑板上的单词,请学生快速说出单词。
Teacher:Lookatthewordsontheblackboard.Iwillpointtotheword.Pleasesayitasquicklyasyoucan.
3.出示五官的单词卡片,学生快速说出单词。
Teacher:Lookatthesecards.Saythewordsquickly.
设计意图:通过指认、读单词,使学生将单词的音与形结合起记忆,为学生认读单词提供可能。通过快速说出五官的名称,将单词的音与义结合起来,检验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并说出五官词汇。
4.猜单词。乱序出示字母,请学生猜出单词。
Teacher:Let’splayagame.Let’sguesswords.Lookattheseletters.e,n,s,o,m,Iputtheminorder.Thiswordisnose.Lookattheseletters,whatwordisit?(请学生猜五官类的四个单词:ear,eye,mouth,face)
设计意图:通过正确排列字母,让学生理清单词的结构和拼写,为学生认读单词服务。
5.Isayyoudo.我来说你来做。教师发出指令,请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指定学生发指令,其他学生来回应。两人小组练习指令。
Teacher:Now,Isayyoudo.Listencarefully.Openyoureyes.Openyourmouth.Touchyourface.Touchyourear.Closeyoureyes.Closeyourmouth.
Teacher:Nowwhowantstosaylikeme?
Teacher:Let’sdoitinpairs.
设计意图:学生需要在听懂单词的基础上,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个活动可以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让学生发出指令也可以让学生练习自由表达指令,从而达到熟悉重点词汇的目标。
6.介绍自己的五官。请学生指向自己的五官并一一介绍,使用句式:Thisismy...
Teacher:Lookatme.Thisismyeye.Thisismynose.Thisismymouth.Thisismyear.Thisismyface.
Teacher:Whatcansaywithme?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自己的五官,让学生内化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在用中练习,在用中学习,在用中提高。
Step5Summary
1.展示韵句,学生倾听。
Teacher:Everyonedidaverygoodjob.Ihaveachantforyou.Listen.
Eye,eye,thisismyeye.Iclosemyeye.
Ear,ear,thisismyear.Itouchmyear.
Nose,nose,thisismynose.Itouchmynose.
Mouth,mouth,thisismymouth.Iopenmymouth.
Face,face,thisismyface.Itouchmyface.
2.学生跟唱韵句,并做出相应动作。
Teacher:Saythechantanddotheactions,please.
设计意图:以韵句与TPR活动结合,复习、总结本课时的重点词句。
课堂作业
一、选择正确的字母,补全单词。
()1.e___eA.iB.yC.n
()2.____rA.eaB.oaC.eo
()3.m___thA.owB.euC.ou
()4.n__seA.aB.eC.o
()5.f___ceA.aB.iC.e
二、画一画自己,并在自己的五官上标出相应的单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一本组教材的的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二、教学目标:
⒈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教学重点:
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⒈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六、课时的划分:
《古诗两首》2课时、《风筝》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语文园地》3-5课时
9.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拓展活动
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5.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听:寒声孤独寂寞
感:动客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10.风筝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学情分析
要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同时在读文、悟理的同时,引导学生会通过品析描写人物心情神态等的句子,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五、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六、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四、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五、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10.风筝
概括———————————最大的快乐
做风筝充满憧憬怀着希望高兴
放风筝自由自在充满快乐快活
线断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着急
找房子没有踪影垂头丧气伤心
11课《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激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柿(shì)
(2)后鼻韵母:粮(liáng)杨(yáng)
3.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生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习第二句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苹果像(),(),()
()像(),()。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课件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气味声音_
钥匙丰收欢乐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颇有一些体会:
在第一课时,我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第二课时又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自由练读,在指导朗读时,则以点带面,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不同的自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自然段采用分句理解朗读的方法,第三自然段则用“吃水果”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第三自然段则运用引读的方法,一篇课文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得美,读得兴趣盎然,读得充满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还有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教会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它。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画的树叶在黑板上进一步形象生动地理解了这一词语。从工具书的运用到分解词素,方法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符合多样性的教学课堂。
另外,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时时感到,我会说,我会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处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你想怎样去读”“你喜欢哪一段“,自主的火花时时闪现,但自主的同时也不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听听,秋的声音蟋蟀
大雁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古诗两首》第一课时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思乡之情忆
人物追忆童年思念亲人
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cùshēnshuǐhuíyìměiféngjiārén
()()()()()
yáoyuǎnbiàndìchāmǎnyìkǒutóngshēngwúyè
()()()()()
二、组词。
促()忆()异()逢()遥()
足()亿()导()缝()摇()
梧()情()挑()织()遍()
语()请()桃()识()篇()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0风筝第一课时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谈话揭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0风筝第二课时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谈话导入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1)做风筝重点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2)放风筝。重点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板书:拼命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3)找风筝。重点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三、拓展想象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四人一小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板书:10风筝做风筝高兴放风筝高兴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找风筝难受作业:一、填空。()()飞起越()越()()()起舞()万()()头()气()小()大()()为命()()大白自作()()二、填恰当的词语。()地跑起来()的实验高兴得()()地奔跑()的发现打扫得()六、造句。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1、秋天的雨第一课时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教学过程:欣赏秋色,育情导学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5.想象导学: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品读课文,感受神奇1.品读第1自然段。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2.品读第2自然段。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变读为述,积累语言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拓展练习X-k-b-1.-c-o-m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1、秋天的雨第二课时主备人员
曾雪芳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复习回顾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b、然后集体交流。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五、学写生字,当堂展评生字:梨、菠萝、粮、紧、杨板书:1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丰收欢乐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带来冬天的消息作业:一、形近字组词波()枚()油()梨()菠()梅()邮()犁()二、反义词温柔-()炎热-()欢乐-()三、填空五彩缤纷的()黄黄的()金黄色的()红红的()金色的()厚厚的()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2、《听听,秋的声音》主备人员
曾雪芳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引题: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检查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2)、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出示:听听,秋的声音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感情朗读。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布置作业。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板书:12、听听,秋的声音黄叶蟋蟀大雁田野匆匆来去作业:一、词语注音。()()()()()()蟋蟀歌韵叮咛辽阔绽开掠过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的白云()的音乐厅()的田野()地歌唱()地掠过()地叮咛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主备人员
曾雪芳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1.创设情境。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把事情过程说清楚。◇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2.快乐展示。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b、分组介绍:c、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评选最佳展示员。总结:你有什么收获?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主备人员
曾雪芳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进行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的教学。
3.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我的发现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读读背背
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让学生再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试着背背对子歌。
三总结:有什么收获?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三第三课时主备人员
曾雪芳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进行我会填、趣味语文的教学。
3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我会填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各人在书上填写。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二、趣味语文绕口令比赛。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各组选手进行比赛。评比后授奖三、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下一次比赛中再大显身手。第三单元训练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
积累运用(4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jīngxīnyīránliángshíchuítóusàngqì
()()()()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_____()_____()
磨扇
_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5分)
异()坊()杨()摇()
导()仿()扬()遥()
四、下列词语你能归类写一写吗?(5分)
垂头丧气打量快活注视橙黄
翠绿观察难过桃红
1、表示心情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颜色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看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上恰当的词。(6分)
()地喊叫()的衣裳
()地奔跑()的颜料
()地飞舞()的歌
六、选词填空。(4分)
1、欢乐快活
(1)落叶在风中()地舞蹈。
(2)小溪唱着()的歌流向远方。
七、对对子。(4分)
()对云横山花对()
雨中山果落,()。大陆对()
八、默写我们这个单元学的其中一首诗,要写上作者的姓名!(5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与感悟(30分)
(一)、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15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松鼠()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5分)
2、在文中找出关于描写颜色的词语,再抄下来。(2分)3、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抄在横线上。(1分)4、用“——”画出文中一句比喻句,在这句话中,作者把()比作()。
5、第一自然段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秋天的颜色?把有关景物词语抄下来。(3分)
6、用“”在文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2分)(二)、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猪想找个朋友玩。
这天早晨,它拎(līnlǐng)着一个大包出了门,碰见了小猴,就从包里掏出一个桃子对小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猴说:“我不吃你的桃子,也不跟你玩,因为你太懒惰了。”
小猪走啊走,又碰见了小牛。它从包里掏出一块麦饼说:“给你吃麦饼,你跟我一起玩。”小牛说:“我不吃你的麦饼,也不跟你玩,因为你做事不动脑筋。”
忽然,小猪看见小羊从桥上掉进河,它赶紧扔(rěnrēng)下大包,向河边跑去。小猪跳进河里,很快把小羊救(jiùjioù)上了岸。小猴和小牛跑来。大伙儿都喜欢和小猪做朋友了。小猪真高兴(xīnxìng)。
1、给短文加上标题,填在文前横线上。(2分)
2、划去文中带点字的不正确的读音。(3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勤劳------讨厌------伤心------
4、在文中横线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语句。(2分)
5、因为小猪以前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猴和小牛都不愿和它做朋友。(2分)
6、小猪做了一件什么事,大家才改变了对它的看法?(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25分)
题目:美丽的秋天
要求: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用上积累的词语。
教学反思: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Howareyou?Imfine./Fine./Verywell,thankyou./Thank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能听说、认读blue,green,yellow,red,purple,white,black,brown,pink,orange这些表示颜色的单词。
3.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能听懂、会说表示赞成别人提议的感叹语Great!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恰当地运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talk
本部分主要教学Howareyou?Fine,thankyou.等问候语。教师要注意Howareyou?是用于熟人之间有一段时间未见面,或是对方身体欠佳,或是较正式地向别人打招呼等场合。因此,要告诉学生,不必每次见面都问此话。每天见面时,只要说Hello!或Hi!就可以了。
2.Letsplay
本部分设计的两人小组活动,主要是进一步练习并运用Letstalk部分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其它的游戏活动进行多种的练习。
二.课前准备
1.Mr.Black,MissWhite的头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MissGreen的头饰。
2.一个小球。
3.“Hello”的歌曲录音带。
4.教师与一位学生准备下列对话:
T:Hello,...!Howareyou?
S1:Fine,thankyou.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Hello”歌曲,师生合唱,伴随拍手等动作。
(2)师生互相问候。
(3)学生进行日常对话,如:
S1:Hello!/Goodmorning./Goodafternoon.Whatsyourname?
S2:Mynameis....
S1:Nicetomeetyou.
S2:Nicetomeetyou,too.等等。
也可采取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师举起MissWhite的头饰说:ThisisMissWhite.然后教师戴上MissWhite的头饰与学生打招呼:Hello!/Goodmorning,boysandgirls.ImMissWhite.Nicetomeetyou.让学生说:Nicetomeetyou,too.用同样的方法介绍MissGreen和Mr.Black.
(2)让学生上讲台扮演MissWhite,MissGreen和Mr.Black,由MissGreen向Mr.Black介绍MissWhite。教师可先做示范。如:
Mr.Black:Goodmorning,MissGreen.
MissGreen:Goodmorning,Mr.Black.ThisisMissWhite.
Mr.Black:Nicetomeetyou.
MissWhite:Nicetomeetyou,too.
(3)教师请课前与自己准备好对话的学生上讲台扮演MissGreen,自己扮演Mr.Black与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T:Goodmorning,MissGreen.Howareyou?
S1:Fine,thankyou.
(4)听录音、放投影,或通过录象、VCD来展示Lets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需帮助学生理解,因为Mr.Black和MissGreen有一段时间没见面,所以用Howareyou?问她身体或近况如何,MissGreen回答:Fine,thankyou.表示身体和近况都很好。如果需要,可以用中文解释。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说:Howareyou?让学生跟读。教师再回答:Fine,thankyou.注意学生fine中的元音字母“i”的读音是/ai/,而thank中“th"的发音,要夸大地让学生看舌尖的位置处于上下齿之间。然后对学生说明,实际讲话中,只要舌尖轻轻触及上牙齿的下端,同时送气,即可正确地发“th”这个音。
(2)游戏“抛绣球”
教师将小球抛给一个同学说:Howareyou?这位同学说:Fine,thankyou.再将球抛给另一个同学,接着说:Howareyou?以此类推。
(3)游戏:同桌两人互相击掌问好,如:
S1:Goodmorning.Howareyou?
S2:Fine,thankyou.
也可让学生在同桌练习完后,在教室自由走动,击掌向他想打招呼的同学问好,教师可放音乐来规定时间,音乐停的时候,击掌最多的学生为胜利者,可给予奖励。
(4)教师让学生戴上MissGreen,MissWhite,Mr.Black的头饰来表演本部分的对话。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教师可根据前两个单元学生获奖的具体情况,与学生讨论本单元的获奖目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贴纸数量适当调整获奖目标。做活动手册第三单元第1部分练习。方法和步骤参考第一单元。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
(2)在实际情景中会用Howareyou?来询问身体状况。也能用Fine,thankyou.来表示自己的身体很好。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learn
本部分主要教学关于颜色的单词:blue,green,yellow,red,purple。
2.Letsdo
本部分是通过用“Showme....”的指令来练习和运用有关颜色的单词。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blue,green,yellow,red,purple的卡片(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
2.教师准备Letsdo中的有关动作的图片。
3.教师准备pencil,crayon,eraser,ruler,pen的图片。
4.教师和学生都准备红、黄、绿、蓝、紫色的蜡笔。
5.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色的彩垫。
6.教师准备一张有红、黄、绿、蓝、紫色的彩虹图。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学生之间的日常对话,要求使用Howareyou?来问好。
(2)用“猜物”游戏来复习Unit1所学的文具。教师先出示要复习的文具:pencil,pen,crayon,eraser,ruler。
(3)做Captainsays或Simonsays的游戏,给学生如下指令:
Showmeyourpencil/ruler/earser/crayon/pen.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彩虹图,指着蓝色,教blue,让学生跟读。以同样的方法教green,yellow,red和purple,并将颜色卡和词卡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并要求学生指着相应的颜色,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3)教师在自己喜欢的颜色卡旁画一个笑脸,说:Ilike....让学生重复。
(4)做“Listenanddo”的游戏,由教师发指令,如:Showmeyourcrayon.引出:Showmeyourredcrayon.让学生跟读。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说一种颜色并指向一个学生,被指的学生重复说出那种颜色,并指出教室中有那种颜色的东西。
(2)游戏:猜颜色
教师请一位同学面朝黑板,然后请座位上的同学任抽一张颜色卡,请那个同学猜,给他(她)三次机会,猜对的可为本组赢一分。
(3)跳彩垫
教师将彩垫铺在教室的空地上,全班分为两大组,每组派一名选手,教师说一种颜色,他们就要跳到相应颜色的彩垫上。谁的速度快,谁是胜利者。(注意活动的安全性)
(4)教师让学生翻开课本,在自己喜欢的颜色旁画笑脸,然后告诉同桌Ilike....
(5)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do部分的活动。
(6)同桌两人将自己准备的蜡笔放在桌子上,互相给命令,如:Showmeyourredcrayon.
(7)教师使用Letsdo的动作图卡,请一个同学上讲台看图卡,然后根据图卡做动作,下面的同学要说出图卡上画的是什么指令。说对的可为本组赢一分。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2部分练习。可让学生先按要求圈出图中物品,再根据录音给物品涂色。方法和步骤参考第一单元。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边说边做动作。
(2)将自己家的物品的颜色用英语说给家长听。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pant
本部分是给小丑涂色,主要复习头部的部位和颜色的名称。
2.Letssing
本部分是一首巩固所学颜色的歌曲。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未涂色的小丑的头像。
2.教师准备黄、红、蓝、绿、紫各色衣服一件。
3.学生准备一个未涂色的小丑的头像。
4.教师准备一套彩色蜡笔。
5.学生准备一套彩色蜡笔,并准备一张白纸。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让学生说第二单元Letschant的歌谣。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问:Whereisyoureye(ear...)?一组答:Hereitis!并指相应的部位。
(2)分别将学生以颜色来分组,可分为红组、绿组等等,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哪个组的。
(3)让学生说出他(她)在教室所看到的颜色,谁说的最多,可给予奖励。
(4)教师将未涂色的小丑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来摸小丑头部的各部位。如教师说:head,学生就上讲台摸小丑的头。也可两组派选手比赛,看谁最先摸到。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师将未涂色的小丑的头像贴在黑板上,拿出蜡笔,边说边演示,如:Colourthefacepink.就将小丑的脸涂成粉红色。演示时教师的动作要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并强调动作colour。给小丑涂完色后,教师重复自己涂色的动作,并让学生跟读。
(2)教师穿上准备好的黄色衣服,指着衣服问学生,Whoiswearingyellowtoday?然后回答Miss/Mr....iswearingyellowtoday.让学生跟读Whoiswearingyellowtoday?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未涂色的小丑头像,让他们根据听到的指令来涂色,教师可有意打乱指令,不按照课本上的指令。
(2)让学生自己在白纸上画个怪物,让同桌之间发指令,如Colourthefacepurple.Colourthemouthgreen.等等,不拘泥于头部,可给怪物的全身涂色。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3)让学生听Letssing录音,拍手随着节奏一起唱。
(4)当学生熟悉歌曲后,教师可穿上准备好的其它颜色的衣服,让学生替换歌曲中的颜色,以此来丰富歌曲内容。如:Whoiswearinggreentoday?Greentoday?也可采取对歌的方式,让一部分同学唱Whoiswearing...today?,另一部分穿着此颜色衣服的同学答:Imwearing...today.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3部分练习。方法和步骤参考第一单元。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比一比看谁的汽球涂得漂亮。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将ColourSong唱给家长听。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talk
本部分主要是在A部分Letstalk会话学习的基础上,增加Imfine.Thankyou./Verywell,thanks.等对问候的多种回答语的教学,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
2.Letsplay
本部分通过“Chaingame”的活动,让学生大量的练习与运用Letstalk部分会话。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Mike,Mikesmother,Sarah,WuYifan,John,BaiLing的头饰。
2.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水彩笔。
3.教师准备一套水彩笔和一张未涂色的小丑像。
4.教师准备一个小球。
5.教师准备How,are,you,Im,fine,very,well,thank,you,thanks的词卡。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ColourSong”这首歌,让学生边拍手边唱。
(2)学生间的日常对话,如:
S1:Hello!Whatsyourname?
S2:Mynames....
S1:Howareyou?
S2:Fine,thankyou.等等。
也可采取值日生回答的方式,一个学生充当值日生,他(她)要回答下面同学用英语提出的问题。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师同学生组织对话,让学生向教师问好,如:
S1:Hello!Howareyou?
T:Imfine,thanks.
让学生跟读:Imfine,thanks.告诉学生thanks同thankyou一样都是感谢语。
(2)教师拿出准备的未涂色的小丑像及水彩笔,说:Letspaint.并做涂色的动作。让学生回答:Great!如果学生不理解,可用中文解释。
(3)让学生听录音,教师放投影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B部分Letstalk的内容。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抛绣球”
教师将小球抛给一个同学说:Letspaint.这位同学说:Great.再将球抛给另一个同学,接着说:Letspaint.以此类推。待学生熟练后,教师可开始进行变化,如Letsopenthepencil-case.Letsclosethebook.等等。
(2)请学生看Letstalk的图,并看图说话。
(3)请学生三人一组表演Letstalk部分的对话。
(4)教师请三个同学上讲台,同教师一起做Letsplay的游戏。教师扮演Mike,说:Verywell,thanks.告诉学生Verywell.也是表示身体好,可用中文说明。
(5)让学生做Letsplay的游戏,要求学生相互要拍手,并使用自己的真实名字。
(6)给学生已准备的词卡,让他们拼成完整的句子。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4部分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完练习后根据图片对话。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看图说话能力。方法和步骤参考第一单元。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仿读Letstalk的对话。
(2)按照Letstalk的对话,让学生三人一组编对话,学习如何向别人问好及如何回答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learn
本部分是在A部分Letslearn中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再学习:white,black,brown,pink,orange。
2.Letsdo
本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复习颜色,要求学生能根据指令做动作。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用硬纸壳制作的颜色转盘。
2.教师准备用有颜色的纸板制作的指令牌。
3.学生准备一套蜡笔和一张白纸。
4.教师准备一套蜡笔。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TeddyBear”的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唱。
(2)问候接力赛。内容:Hello!/Goodmorning./Goodafternoon.Howareyou?Imfine,thanks.等等。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对第二个人说一句问候语,第二人回答后,对第三人说一句问候话,依次进行。出现重复说过的问候语时便停止。以说得多的小组为胜。
(3)游戏“Simonsays”来复习指令,如:Standup.Sitdown.Touchtheground.Touchyourhead.Turnaround.等等。
(4)教师将颜色为red,yellow,blue,green,purple的蜡笔藏在讲台里,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来选一支藏在身后,让下面的同学猜他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蜡笔。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师通过蜡笔或彩色纸来教black,white,pink,brown,orange这些颜色,注意black和brown的发音。
(2)让学生听Letslearn部分的录音,一边听,一边指着书上相应的图,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3)让学生站起来,一边听Letsdo的录音,一边做动作,教师可出示相应颜色的指示牌。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转转盘
教师将准备好的转盘放在手上或讲台上,自己先做示范,说一种颜色,然后开始转,如果转到的颜色同刚才说的颜色一致,则可得到奖励。也可每组派一名选手,教师转动转盘,待转盘停下后,第一个说出转盘上所呈现颜色的为胜利者。
(2)游戏:Bingo
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三种颜色涂在白纸上,教师任意说颜色,学生如果听到教师说到自己喜欢的颜色,则将此色画圈,画完三个圈的站起来叫Bingo,为本游戏的胜利者。
(3)让学生听Letsdo部分的录音,根据录音做动作,说到颜色的时候就拍手。
(4)教师举起准备好的指令牌,让学生说指令牌的颜色,教师说指令,学生做动作。如:black,black(学生说),standup(教师说)。待学生熟悉后,可将第二单元Letsdo部分的指令复习一下。如可说:Black,black.Touchyournose.也可让学生来代替教师的位置。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5部分练习。方法和步骤参考第一单元。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仿读句子。
(2)让学生画一幅彩虹图,将彩虹的颜色用英语说给家长听。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check
本部分的听力练习是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
2.Letschant
本部分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来复习颜色。
二.课前准备
1.让学生带自己画的彩虹图。
2.教师准备粉、紫、橙、棕、绿的小球各一个。
3.教师将上一节课的指令牌准备好。
4.教师准备white,pink,orange,brown,black的颜色卡各多张。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进行日常口语会话活动。
(2)教师将上一节课的指令牌拿出,让学生上讲台来做Captain(船长),由他(她)通过各种颜色的指令牌,给学生发指令,可全班做,也可每组派一个选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3)教师将颜色卡面朝下贴在黑板上,然后快速打乱,让学生先说一个颜色,然后自己去翻贴在黑板上的卡。如果翻的卡片的颜色同他所说的颜色相同的话,他就可以保留这张卡片。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师请学生拿出自己画的彩虹,让他们说出彩虹的颜色,然后,将一幅彩虹图贴在黑板上,指着自己的眼睛说:Icanseearainbow.接着,带读rainbow。
(2)教师拿出粉红色球说:Thisisaball.Itsapinkball.再让学生说教师准备的其他颜色的球,如:purpleball,orangeball等等。
(3)教师在黑板上根据Letschant中各色球的顺序,将它们画在黑板上,如第一行画pinkball,第二行画pinkball,purpleball,第三行画pinkball,purpleball,orangeball,以此类推,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操练Letschant
a.游戏:谁的记忆好。
请一排同学站起来,第一个同学说一种颜色,如:red,第二个同学重复前一个同学说的颜色,还要再加一种颜色,如:red,pink,每往后就要增加一种颜色,直到记不住为止。记得最多的同学为优胜者。
b.将教师准备的各色小球放在讲台上,将全班分成两组,每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一个颜色的球,他们就快步跑上讲台选择该颜色的球,谁选对了即为优胜者。学生熟练后,可请学生来代替教师。
c.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随着节奏拍手。教师带着学生说:Howaboutyou?并用中文解释意思。
d.让学生看黑板上画的球,每组说一行,最后一起说:Icanseearainbow!Howaboutyou?
(2)听力练习:Letscheck
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句子,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
录音内容:1.Ilikered.
2.-Howareyou?-Imfine,thankyou.
3.Showmegreen.
4.-Letspaint.-OK.
答案:1.A2.A3.B4.B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6部分练习。本课练习是让学生根据标号来涂颜色。旨在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单词掌握的情况。教师可先让学生看英语单词猜猜是什么颜色,假如看英语单词涂颜色对学生难度太大,教师可以用英文告诉他们每个标号所代表的颜色,学生涂完后可以用英语谈谈这张图,比比谁涂得漂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别忘了!该给学生奖励了!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听录音,跟读A、B部分的内容并做表演和交流,将Letschant说给家长听。
C部分
本部分属于本单元的选用部分,是在A、B部分的教学基础上,适当扩展语言。Storytime部分通过活泼、有趣、幽默的故事,让学生能理解故事的大意,扩展并运用语言。本课的文化部分为各国国旗的颜色。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Storytime部分
1.本部分呈现的是Zoom和Zip在公园中发生的故事。需要通过这个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公共场所不能随便摘花。
2.学生要能听懂并领会one在故事中是被用来代替flower的,ticket在故事中是罚款单的意思,$读作dollar(元)。
Culture部分
本部分是关于国旗的颜色。国旗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对于其他国家国旗的了
解可以加深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以下是一些国家国旗的颜色:加拿大的国旗是红色和白色的;日本的是红、白色;德国的是黄、红、黑色;法国的是蓝、白、红色;澳大利亚的是红、蓝、白色;中国的是红、黄色;美国的是红、白、蓝色;英国的是红、蓝、白色。
二.教学方法与建议
1.Storytime部分
(1)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朵蓝色花,一朵红色花,一朵黄色花和一朵有红、黄、蓝三色的花(也可用图片或实物)。教师先说:Thisisaflower,ablueflower.教flower,让学生跟读。然后指着红色花说:Thisisaredone.强调one。让学生明白在这里one是代替flower的。
(2)让学生听录音,看投影、录像或VCD,了解故事内容。教师问学生什么是ticket,启发学生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用中文解释。
(3)教师可组织学生对Zoom的行为展开讨论,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4)鼓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2.Culture部分
(1)教师带加拿大、中国、美国、英国的国旗图片或用纸制作的这些国家的国旗到课堂上。
(2)教师拿着中国国旗说:Lookatmyflag.Itsredandyellow.
(3)让学生上讲台选择旗子,并描述旗子的颜色。
(4)让学生描述自己课前准备好旗子的颜色。
(5)有条件的可鼓励学生在图书馆或网上查取其它国家国旗的相关资料。
3.Letssing部分
教师将彩虹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气氛。先放一遍录音,然后教师用动作教:Listenwithyourearsandsingeverythingyousee.让学生跟录音唱。
1.游戏:“抢座位”
全班同学每人准备自己喜欢的颜色卡,教师任意说一个颜色,有该颜色卡的同学站起来换座位,教师没有座位,所以教师要参与抢座位。没有抢到座位的就站到讲台上再说一个颜色,继续进行,最后没有座位的为失败者。
2.看颜色,做动作。
每个学生将两支铅笔放在课桌上,作为自己的两次生命。教师举起准备的指令牌,让学生看颜色做动作。待学生熟悉后,加快速度,跟不上的学生或做错动作的学生则将放在桌上的铅笔放回铅笔盒,如果两支铅笔都放回铅笔盒,则退出游戏。
3.游戏:速认速记。
教师每次从颜色卡中挑出3张,让学生快速认记。教师说:One,two,three!便拿掉卡片,让学生说出是哪几种颜色。最快举手说对这三种颜色的同学可以为本组加一分。(教师在说One,two,three!时要快慢适度,给学生记忆时间;也不要过慢,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训练瞬时记忆。)
4.填表格
给学生发一张表格,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颜色下面画笑脸,并告诉班上同学自己喜欢什么颜色,看他们能找到多少和自己喜欢的颜色一样的同学。表格如下:
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brown
black
white
pink
orange
如果有条件,最好用颜色本身,不要用文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五册主题单元备课设计
2012年10月20日
第三单元单元
主题以秋天为专题教研组长
教研组成员
教材简析: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知识结构图: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12听听,秋的声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口语交际:话题是“秋天的快乐”
习作: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
日积月累:对对子、训练词语的搭配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或思维导图)。
因为本单元及前面两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主题学习”的模式进行的,所以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做法:他们主张“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返璞归真”。小学阶段的整体规划:低年级大量识字,尽早阅读;中年级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高年级整体推进,主题阅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每2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
主要方法:学案引领,整体推进。学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导读提示、反馈检测。学习方式主要有单元整体推进式和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
讨论意见
导学特色更要明显:
(1)导语的使用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名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读导语——浏览整组课文——布置任务:收集或画“秋天的画”,为学习园地中“习作”做准备。
(2)“资料袋”的使用
“资料袋及宽带网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资料袋及宽带网使用的时机。
(3)学习小伙伴和“泡泡”的作用
标一、会认2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二、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三、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四、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本单元,可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秋天的雨把给了,”“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因为本单元及前面两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主题学习”的模式进行的,所以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做法:他们主张“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返璞归真”。小学阶段的整体规划:低年级大量识字,尽早阅读;中年级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高年级整体推进,主题阅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每2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
主要方法:学案引领,整体推进。学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导读提示反馈检测。学习方式主要有单元整体推进式和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
单元整体推进式:将课本中一个单元控制在3—4个课时,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一个单元一课时,以学案为引领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第一学时,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其中包括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和过关检查。第二学时,以学案为引领,带领学生对一个单元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体验。老师提前将学案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对照学案进行预习,上课时老师依照学案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班级汇报,汇报中适时针对学生疑惑之处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当堂检测。第三学时,进行课后练习的复习巩固和单元练习的学习指导。课文较多的单元可以再增加一个课时的时间。
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以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为例,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然后推荐学习主题学习中的三到四篇文章。每篇文章的训练重点要有所侧重,不宜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精心研读文本,整体规划学习目标,用心设计学案,一篇文章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一到两个问题。
主题学习课堂基本模式: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阶段]、小组交流[互助共享阶段]、班级汇报[拓展提高阶段]、反馈检测[反思收获阶段]。
三、第三单元学案
9、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二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思乡之情忆
人物追忆童年思念亲人
教后反思: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朗读有助于整体感知诗歌意思,更有助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两首诗的感情都真挚深沉,所以在读的时候,语速总体上可舒缓些。不过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感情明显有所舒解,读的时候,语气较前两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甚至可以作上扬处理。在朗读的基础上,也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对诗句的体会,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也可引导学生对照文中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合作完成课后的第二题。
10、风筝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5、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10风筝
做风筝高兴
放风筝高兴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难受
教后反思:
执教这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读会课文,学习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找一找文中那些段落分别描写了的过程。然后让孩子们自己结合课后题“课文写了的不同心情,让我们读读有关的语句,讲讲体会."自己学习课文.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来给大家讲体会,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学做风筝部分时,孩子谈到从"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体会到了做风筝时迫切的心态,同时结合上下文理解了"憧憬"一词的意思.从"依然快活"体会到劳动后的快乐.从"幸福鸟"想到风筝寄托了孩子们的美好愿望.然后抓住这些感受读课文.
学放风筝部分时,结合学生平时放风筝的经验,抓住放风筝时的动词来读,并从"快活"、“拼命”中体会到孩子们快乐到了极点的感情,利用有感情朗读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
在孩子们玩的正高兴的时候,突然风筝线断了,抓住“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两个词语,通过做表情,做动作来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把学生引到当时的情景中,接下来就水到渠成地体会了“哭、垂头丧气”的心情,通过自己的读加深了这种感情。
11、秋天的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4、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秋天相关资料、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六、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新课|标第|一|网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五、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丰收欢乐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
教后反思: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人格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随风起舞的落叶、馋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
教学生字词时,我出示三组词一组表示颜色,一组是叠词,一组是动词。让学生在读中找到规律,并指导颜色可以读出自己的喜好,叠词、动词要根据意思读(轻轻地就应该读得轻一些)。这样做既巩固了生字词,又为课堂的朗读品悟奠定了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7《菩萨兵》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菩萨兵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课尾拓展:朱德和藏胞们各说了什么?试着在小组中演演。
8《李广射虎》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多媒体PPT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拉
弓
猛
射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9、《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齐读课题)
2、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谁来读一读?
(1)出示词语:萧伯纳娜塔莎(师:这是两个外国人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能说说他们的身份吗?)
(2)出示一个字:教(师:教是一个多音字,你能用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读第一声时,一般单用,指一种具体行为。如教书、教课等。
读第四声时,组的词就多啦,如:教学、教育、教室、教师等。课文中,这个字组成的词是:教育。师:生活中,一般是谁教育谁?
在这篇课文中,是谁给了谁教育呢?(小姑娘给了萧伯纳教育)
(3)难怪课题叫《大作家的小老师》呢!再一起读读课题。
3、质疑
一个普通的苏联小姑娘居然能让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称她为老师,你们想认识这小女孩吗?
二、品读课文
(一)认识小老师
1、(出示:小姑娘的课文插图)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那书上是怎样描写她的呢?打开书本,划出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好好读一读。(课件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真是可爱极了。)
抓住外貌特点来表现一个人的可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手法,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试一试。
2、(课件出示第一段,再读读,这小姑娘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好久。)
利用他人对她的态度,从侧面来表现小姑娘的可爱,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三)释疑
1、过渡: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会给萧伯纳怎样的教育呢?好好读一读2-4自然段,品味萧伯纳与小姑娘临别时的对话。
2、师:让我们来再现他们分别的情景。
出示:“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1)自己读读,想想萧伯纳说这句话时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神态呢,又是怎样的语气呢?(出示填空:临别时,萧伯纳______对小姑娘说……)
观察插图,学生联系当时情境设想。
(预设:自豪、神秘、自以为是、骄傲、摸了摸小姑娘的头……)
(3)师:你是怎么想到填这个词的?这句话中哪些词给了你启发?
(抓住“别忘了”|“世界有名”、“大作家”等词来说)
(4)萧伯纳真的就是一个自夸自大的人吗?他这样一个大文豪有必要在一个小姑娘面前炫耀自己吗?
(5)(课件出示)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谁来把萧伯纳内心的想法读出来。
3、那这个小姑娘是不是像萧伯纳料想中那样惊喜万分呢?(不是)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谈谈感受。(课件出示第三段)
(1)理解“出乎预料”
师:小姑娘的做法与萧伯纳想的完全不同,这就是“出乎预料”。瞧,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多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啊!
(2)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告诉我们萧伯纳根本没想到?(竟)
指名读,注意这两个词语。
(3)同学们,好好读读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发现?(小姑娘在学萧伯纳说话,句式是一样的。)仅仅是句式相似吗?还有什么也会相似?(语气)这就是“口吻”,谁来学学这个小姑娘?
(4)从小姑娘这种出乎预料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天真可爱、勇敢无畏、聪明机智、有礼貌……)
(5)那就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段话吧。
4、一个是世界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普通的苏联小姑娘,他们之间的对话多么有趣啊!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出示二、三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读
(2)男生——萧伯纳,女生——小姑娘
5、过渡: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姑娘天真的一句话在萧伯纳听来却意味深长。
(1)、(课件出示第四段)齐读。你怎样看待萧伯纳的反应?
(2)、学生谈感受(围绕“为之一震”、“马上”来谈)
(3)、师:读到这儿,你觉得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呢?(谦虚、善于反思……)
三、升华主题
1、师:是啊,就是这一次偶遇,苏联小姑娘一句天真的话语,却促使萧伯纳回去后仍在深深地反思,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课件出示:“一个人……永远谦虚。”)
2、自己读读这段话,谈谈你的理解。
3、引导学生抓住“不论……都……任何人……平等相待,永远谦虚……”等重点词句读好萧伯纳深有感触说的这段话
4、这句话是小女孩有意教育萧伯纳的吗?(不是,是萧伯纳自己体会出来的一种感受。这就是“感触”,深有感触,就是感受很深。)
5、小姑娘无意中的话给了萧伯纳启发,于是萧伯纳说——她是我的老师(引读),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着一种怎样的情感?(佩服、感激、尊重……)
6、这里的老师是一种职业吗?(不是)难怪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了不起的人总是能够谦虚地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学习。
7、让我们记住萧伯纳悟出的道理。
8、瞧,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胸怀,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气度!一点点缺失就让他有了如此深刻的反思,让他把一个小姑娘称为自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头看看课题,此时,你觉得大作家的“大”还仅仅指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
——是呀,萧伯纳不仅有着出众的才华,更能够严于律己,有着宽广的胸怀,真不愧是人们心目中的大作家、大文豪!
9、当然我们更不要忘记大作家的这位小老师,这个“小”字,不仅仅是年龄小,更包含着大家对她的喜爱!
10、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课题。
四、作业:
1、收集一些关于平等相待或者谦虚的名人名言,我们来比比谁找得多。
2、把《大作家的小老师》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
习作三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共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主要写小作者仔细观察看到的景物。写得清楚、明白,充满同趣。第二部分是“习作要点讨论”。紧扣本次习作训练要点,对“例文”的有关写作方法)作了提示。第三部分是“作业”。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建议充分进行习作的交流。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3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海带有指定偏旁的字。
3、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4、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5、照样子,修改病句。
6、熟记8条成语。
7、通过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教学准备:小黑板,光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
(2)看看这3个字是什么结构。
(3)从笔顺规则来看,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怎样?
(4)在书写时,你认为哪些地方该提醒大家注意?
(5)教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
3、练习
(1)按笔顺规则,边说边书空。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4、反馈
(1)请同学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端正。
(2)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表扬。
(3)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练习。
二、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读一读。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3、引导学习其他的偏旁。
4、练习
(1)学生字自己的书上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请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
三、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试读6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集体读一读,教师指导。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语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瞬息万变万里长城
*通过查字典,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结合词语,理解词语中的“万”。
*小结:这两个词语中表示数量的“万”并不是指“一万”。
*让学生用笔画出其他词语中表示数量的词,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
(5)小结: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分辨,揣摩,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读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两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茫茫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引导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增添感性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我们以前学的打比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练习
4、反馈
二、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例句:
*讲解修改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指名读改过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
(2)出示第一个病句
*轻声读一读。
*找一找,这句话有什么毛病?
*思考:毛病找到了,该怎样修改呢?
*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让学生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凭借语感检查是否正确。
(3)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找(找出句中的毛病);三思(思考如何改);四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五再读(读改过后的句子,检查所做的修改是否恰当)。
3、练习
(1)让学生用以上的方法步骤练习修改两个病句。
(2)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反馈
(1)评议
(2)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同学进行订正。
(3)朗读修改以后的句子。
三、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8个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练习读
(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第七题
1、谈话,揭示课题
2、自由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4、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5、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6、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7、根据发言,进行指导:
(1)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8、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9、请几组学生表演每幅图遇到的情况。
10、小结,启发学生出题,根据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也可以进行表演。
11、总结谈话:我们平时遇到难事应该多商量,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一、重要的词语。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翩翩飞舞 五彩缤纷 凌空飞起 秋风送爽 北风呼啸 和风细雨 寒风刺骨 微风拂面 心花怒放 美不胜收 五光十色 风和日丽
二、重要的多音字。
挑 少 丧 转 扇 没 曲
三、本单元重要的读音。
促织 佳节 茱萸 憧憬 依然 凌空 歇不下来 嘣断 倏地一声 田埂 水磨坊 木鸢 潍坊 钥匙 趁着 柿子 频频点头 菠萝 小喇叭 衔来 衣裳 辽阔 手臂 蟋蟀 歌韵 叮咛 绽开 匆匆 掠过 扇走
四、本单元重要的近义词。
辽阔—广阔 道别—告别 掠过—拂过 歌吟—歌唱 憧憬—希望 留意—注意 清凉—凉爽 欢乐—快乐
五、本单元重要的反义词。
六、本单元重要的词语搭配。
快活的喊叫 拼命的奔跑 红红的枫叶 金黄色的田野 香甜的气味 油亮亮的衣裳 动听的歌曲 飞快的转动 仔细的寻找 超长的记忆力 火红的柿子 翠绿的松柏 淡黄的菊花 匆匆的走来 雪白的云朵 悄悄的离开 轻轻的打开 好奇的观察 甜甜的微笑 巨大的木轮 极快的飞走 漂亮的风筝 丰收的果园 震动的翅膀 美妙的歌声 缓缓的小溪 蔚蓝的天空
七、本单元重要的词语分辨。
促 遍 亿 邮 纪 异 摇 捉 偏 忆 油 记 导 遥 精 村 抖 仿 访 紧 杨 倍 材 蚪 防 纺 紫 扬 陪 清 情 佳 价 胡 湖
充 拔 波 粮 拼 注 娇 允 拨 菠 狼 饼 住 骄 操 澡 燥 躁 丧 表
八、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重要段落。
1、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课文第41页的资料袋。
3、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
4、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5、《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10、风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10风筝
做风筝高兴
放风筝高兴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难受
11、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板书:11、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丰收欢乐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
12、《听听,秋的声音》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板书: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蟋蟀
大雁田野匆匆来去
13、花钟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温度花钟光照
昆虫活动
14蜜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
14、蜜蜂
辨认方向能力强
?!
遇到问题实验求证得出结论
15、玩出了名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难点: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板书:
15、玩出了名堂
磨镜片
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轰动世界
最早发现微生物
16、找骆驼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观察所得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模板
经过收集并整理,88教案网为你呈上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明白孩子长大了应当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道理。
2、认识汉字15个,会写8个生字。
3、练习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在朗读中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预习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图片或课件:火车开了,大家背着行囊去旅游;草原一望无际,牛马撒蹄奔走;天空湛蓝,鸟儿四处飞翔。
2、他们靠什么去旅行?
人、马脚鸟翅膀
3、出示一棵树,一棵花,那它们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
1、根据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
2、同桌互读,取长补短。
3、四人合作,由小组长检查读的情况,并填写记录卡。
4、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抽学生认读。
三、学习课文
1、自学
①轻声读,课文有几小节?
②读自己喜欢的小节,每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2、组内交流
孩子们,为什么要离开家?他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3、组长汇报
4、教师小结
四、发散思维
同学们,植物妈妈还有什么办法?
①甜美的果实让人和动物吃后,种子不被消化排出体外,落在地上,就会生根发芽。
②风儿会吹柳絮、杨花。
③蓖麻、栗子也穿着铠甲。……
小结:植物真是神奇呀,希望大家以后要细心观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诵读
1、想像练读。同桌练读,取长补短。
2、教师范读。学生倾听,学习技巧。
3、情感朗读。指名朗读,交流情感。
4、同学评读。朗读评议,再次体验。
5、小组赛读。小组比赛,升华情感。
六、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第二课时
一、朗读
朗读这首诗,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学习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掌握识字规律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黄色卡片(会认):植物已经牛羊准备娃娃
山洼豆子炸开不信粗心
红色卡片(会写):已经牛羊准备甲信
2、学习记忆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生字。
已经准备辛甲
(2)重点分析生字
羊:象形字。老师出示图片,帮助分析字形。
豆:笔顺——豆
甲:田字出头
3、指导书写
三、巩固练习
1、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生字,口头组词。
2、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人深思的课文。(点击课件课题)一起读。
二、检查预习
1、前两天,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回家读了好多遍是吗?那么,你都读懂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骆驼
商人老人
2、原来,读能让我们读懂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质疑)
3、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只要我们读读课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能迎刃而解;还有的与课文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我们在下节课再讨论。你们想想,这篇课文有没有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呢?
4、我们来看刚才这张关系图,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了吗?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点商人的?
5、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办法,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这句话用____划出来。
出示: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6、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有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直奔重点段,引导学生探究。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2、是啊,这两天老师也一直在想这两个问题,既然老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骆驼,他是怎么知道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要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读:看来,你已经尝到了读的甜头;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讨论:人多智慧多。)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10自然段,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组进行讨论。
3、学生自学讨论。
4、交流,反馈。
①老人观察到了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随机出示:看见脚印右深左浅
又看见路左有蜜右有米
还看见树叶留有齿印
②集体朗读老人看见的情况。
③这里为什么用上看见、又看见、还看见呢?
出示:仔细观察
④老人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出示:得出结论
⑤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一颗牙
⑥用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老人根据观察到的这些情况得出怎样的结论。
⑦老人从仔细观察到得出结论,中间还需要有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出示:思考分析)现在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也来思考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想过来的?
⑧交流,结合表演左脚跛怎么走路;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辨别树叶哪一片是骆驼啃过的。
⑨师生对读老人分析判断的话。
小结: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才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⑩朗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四、想象说话
老人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现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如果你就是这位商人,在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诗歌,初步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2、初步了解相关农事,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朋友,你还记得吗?瞧,他们来了,请这组同学开火车叫出他们的名字。
2、还有一些词语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3、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活动的?
这节课咱们就继续学习第四课,《田家四季歌》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并体会他们的心情。
二、板书课题
1、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四季指的是春、夏、秋、冬。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边请四个小队分别朗读这四小节,等会儿完成这个填空。
2、谁来说说,儿歌按照什么的顺序,描绘了谁一年的什么活动?
四、研习课文
(一)研读第一小节,提炼学习方法。
1、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小节,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请女生齐读第一小节,同学们注意有几句话。
2、从这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啊,同学们可能有点困难,老师来帮帮大家。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根据重点词语,句子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他们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关词语下加点。
2、你还知道春天哪些事物的特点?
3、春天花开草长,充满了勃勃生机,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吗?
4、听了她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
春天真像一位迷人的小姑娘,尽情绽放她的美丽。夏天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仿学第二小节,学法迁移:
1、我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小节。请喜欢第二小节的同学朗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注意有几句话。
2、夏季里,农事忙。忙得什么农事呢?
看图:图上画的谁干什么?
3、这么大一片桑园,满是桑叶,你会想到什么?
4、摘完了桑叶,是为了养蚕宝宝。除此之外,还要干什么?
5、请同学们看插图:图上有什么?
6、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吗?
7、就背着锄头,去地里干活。晚上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他们才背着锄头回家去。
8、读的过程中你发现这段押的是什么韵呢?
(三)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我们按照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你喜欢哪一自然段,和你的同桌一起学习,哪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的的同学请举手。请你们到台上来汇报一下:
(1)我知道这一段一共有2句话。
(2)我知道这一段中把稻谷比作黄金。
(3)生:我还知道,虽然辛苦,但他们的心里非常高兴。
(4)我知道这一段押的是ang韵。
3、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学的第四小节。
(1)自然段也一共有两句话。
(2)你从“新制棉衣”和“笑盈盈”知道了什么呢?
(3)我知道这一段押的是ing韵。
(4)下面,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朗诵比赛,请一二小队起立读第三小节,三四小队读第四小节,比一比谁读的更有感情!
(5)咱们合作朗读,我来读黑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
五、指导写字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农民伯伯啊,一年下来特别忙,特别辛苦。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学习“忙、辛、苦、年”这四个字。比比看谁写得最漂亮!执笔!
2、写字要做到:
一看二写三对照
看结构,定位置,找主笔
3、忙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看老师书写,注意在田字格中位置。竖点朝下回笔,小点朝右,竖直直的朝下,再推上去。点,横在点的下边起笔,竖折注意顿笔。
4、“辛”哪一笔在横中线上,哪一笔在竖中线上?
5、“苦”上短下长,草字头的两竖往中间倾斜,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往左倾斜,口字要写好上大下小。
6、“年”的“竖”在竖中线上。顿笔,撇短横,稍长一点的横,小竖,横在横中线上最长,竖中线上悬针竖。
7、然后让看一看同桌写的,如果你觉得他写的不错,就把大拇哥送给他。
得到大拇哥的同学请举手。哇,这么多小书法家呀!这谢课同学们的收获真大呀!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农民伯伯一年四季的辛苦,同时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同时还成为了小小朗诵家,小小书法家,背诵小能手!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文章中的农民伯伯一样,在辛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
4、田家四季歌
(绿色)春:花开草长
(红色)夏:采桑插秧辛苦ABB
(黄色)秋:稻谷丰收快乐喜洋洋
(白色)冬:棉衣轻暖笑盈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了解名人,回顾各自了解的名人,初步认识名人,从平凡的生活中认识名人,感悟名人的崇高与伟大。
布置单元阅读内容——读名人故事,了解名人。
二、板书课题,就课题提问
灰雀是什么样的?课文围绕灰雀主要写了谁和谁的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课文围绕灰雀主要写了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事。
结合课前查阅资料,大致交流对列宁的了解和印象。
四、品析课文1-2小节5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
1、看图感受灰雀的可爱,画出描写灰雀可爱的句子,品析。
交流各自从哪些词感受到灰雀的可爱:如“粉红深红来回跳到婉转地歌唱非常”等感受灰雀的样子可爱,活泼欢快,充满着升级和活力,结合书上插图,从灰雀所处的环境来感受灰雀的可爱。严寒的冬天,万物凋零,高大的白桦树枝头就是灰雀的舞台,他们尽情歌唱,来回跳动,给这个公园带来了活力。角色体验,读中感悟灰雀的欢快可爱,激发孩子们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推己及人,充分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2、这样的灰雀,是谁的最爱?读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百花树下……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从“每次……都……经常……仰望”体会列宁爱灰雀。结合上文,理解“每次”的具体含义。“他每天到公园散步。”也就是他天天都来看这些灰雀。这些灰雀给列宁带来了什么乐趣呢?“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创设情景,读描写灰雀的句子,想象病中的列宁看到这些灰雀,仿佛……(如,忘记了病痛;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列宁对灰雀不仅是人对鸟的喜爱,更多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对话。
3、师引读”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生读“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从“找遍了”“没有找到”感受列宁的担心,焦急,失望……结合上文,列宁在养病,病中的列宁“找遍”了树龄,想象,他在每一树下,仰望……在每一棵树下,低头寻觅……
4、结果,这只灰雀找到了吗?
读文“第二天,列宁又来到百花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质疑:列宁是怎么找回这只灰雀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五、指导书写生字。
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第二课时
一、回顾
齐读课题,复习提问,这是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呢?可是,当列宁发现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是心情怎样?做了些什么?
二、研读课文三——10小节
1、自由读文,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心理
2、第一次对话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联系上文,角色体验,读出列宁的担忧和焦虑。
结合生活体验,体会省略号的用法,读出孩子说话时吞吞吐吐的语气。
引导感悟:小男孩的回答,让列宁听出了他什么样的心声?如:愧疚,知错,善良。
从男孩的回答中,你们听出了什么?那只失踪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比较,灰雀非常惹人喜爱,不仅吸引了列宁也吸引了小男孩。列宁爱灰雀,是仰望它们,看它们在枝头自由跳动,听它们婉转地歌唱,男孩喜爱灰雀,于是,把灰雀“捉”走了。联系课文《两只鸟蛋》,感悟和鸟类和动物的相处之道。
3、第一次对话,列宁听出了名堂,“找”到了灰雀在哪儿,他是怎么成功找回灰雀的呢?指名分角色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从对话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牵挂,失踪的惋惜,以自己对灰雀的浓情震荡着同样爱灰雀的善良男孩的心,终于,让男孩克服自我,做出了有力的承诺“一定会飞回来!”
4、练读对话,体会人物心理。
三、研读课文第11——13小节
1、鸟儿重回大自然,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列宁的心情怎样呢?
2、然5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而更让列宁高兴的是什么呢?
3、此时此刻,这个在树下低着头的男孩,心情很复杂,他想……联系课文,引导孩子们从男孩的角度感受列宁的循循善诱和善解人意,岁孩子的尊重理解,对孩子的真爱。
四、总结深化
各自谈收获和体会。
五、拓展延伸读列宁的故事,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②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第一课时
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①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②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并读题)读题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是谁玩出了名堂?他喜欢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多音字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②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顺便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关情况。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c、语言引述:在科学,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荷兰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②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从列文虎克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玩中做。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有什么看法?
e、带着自己所产生的情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写字。
课后作业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①听写上堂课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一说列文虎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玩放大镜的。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①学习第四自然段。
a、语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镜,玩出了乐趣。那么在玩放大镜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让我们跟随着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吗?
b、读一读。
这一自然段内容很长,我们采用分组轮读的办法来读,第一排读第一、二、三、四句,第二排读第三、四句,第三排读第五至八句。
再指名三位同学分读这一自然段。
c、引导发现。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什么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d、交流发现。让学生说说列文虎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e、读到这里,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f、带着敬佩的情感自由朗读这一段。
②学习第五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到这里,你知道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了吗?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中的资料,大致了解微生物,从而体会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很了不起。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总结回顾
①师问:读了课文,你对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
②学生交流。
拓展延伸
①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像列文虎克那样在玩在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们能来说一说吗?
②小练笔: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5课《玩出了名堂》,首先,老师要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听写词语:显微镜、随意、调节、拜访。
同学们能认真写字真好!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2、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想想谁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
3、导入:列文虎克是怎样在玩中做成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找寻答案。
二、探究感知
(一)首先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然后小组汇报交流。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列文虎克是怎样做成放大镜,又怎样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语句。
2、小组内读一读相关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二)汇报交流。
1、列文虎克是怎样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的?指名读相关语句。
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磨镜片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列文虎克一生一共磨制了400多个透镜,他会觉得磨镜片的过程枯燥吗?为什么?正因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不是三分钟热血,而是保持持久的兴趣,他才会磨了几十年镜片,多令人钦佩呀!让我们读出对他的钦佩之情吧。
同学们你们见过放大镜吗?你用放大镜观察过物体吗?想不想观察一下?下面小组合作观察,然后说说感受。
同学们并没有亲自去磨镜片,用放大镜去观察物体都会这么兴奋,那么列文虎克亲自磨放大镜,观察物体该有多兴奋呀!难怪他会对磨镜片这么感兴趣。
2、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放大镜去观察物体,玩着玩着,他有了新想法,出示句子“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找学生接着读上面的句子。他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能想到这样的问题,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善于思考)
师生合作读句子。
有了新想法就可以了吗?还应该怎么办呢?(大胆实践)
出示句子“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指名读。他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会怎样?指导学生读出兴奋,吃惊的语气。
如果你是列文虎克你还想去观察什么?想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模仿上面句子,用“啊,不得了,——————————————-。”说话。
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观察多有趣呀!我们再带着兴奋、吃惊的心情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可是,他用手长时间拿着两片放大镜去观察物体多不方便啊!他又有了新玩法,玩出了什么?再读发明显微镜的句子。(第四句)
你能用手演示显微镜吗?找一名学生读第四句话,其他学生演示。同学们演示得很好。
列文虎克终于玩出了名堂,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列文虎克一生制成了247架简易显微镜。由于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我们来看一张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的图片。出示一张显微镜图片。
正是由于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后来人们才会不断改进,制成了各种显微镜。出示图片。你想对列文虎克说点什么?
列文虎克用自己发明的显微镜把身边的各种物体观察个遍,玩着玩着,他又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个惊人的发现是什么?指名读读勾画的句子。出示句子。
说说“小生命”、“小东西”、“居民”指什么?(微生物)“小人国”又指什么?(微观世界)
同学们想了解一下微生物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看资料袋内容。
我们再一起去“小人国”看看吧。看微生物图片。说感受。
微生物可真有趣,谁能再来读一读有关微生物的句子呢?
你们知道吗,一滴水里大约有几百万个微生物,人的口腔里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个微生物。列文虎克能发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你想对他说什么?(善于观察)
3、列文虎克真了不起!他玩出了名堂,而且玩出了大名堂。谁愿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你从哪看出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学生汇报。
结合汇报理解“玩具”指什么?“居民”指什么?
结合汇报理解“千里迢迢”,用“千里迢迢”说一句话。
4、列文虎克在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震惊了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玩出了大名堂。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举中外名人玩出名堂的例子)
随意的玩就能玩出名堂吗?
列文虎克和那些科学家他们在玩中能取得成就,你觉得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看板书说)
把一自然段补充完整,读一读。
5、同学们平时也都爱玩,你们玩出名堂了吗?为什么?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呢?
三、拓展:
1、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说一说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2、作业:写你在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四、课堂小结:
“玩”虽然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在玩中多观察、多思考,大胆实践,相信我们也会从中有发现、有创造。让我们都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我们也能玩出名堂。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复述课文内容。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能懂得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试着把故事内容复述一下。先自已复述一遍,然后复述给同桌听。
二、品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认真写好批注,等一会我们交流。
三、讲述故事。
请同学们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再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先自己讲一遍,然后讲给同桌听。可以一个人单独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讲。
四、拓展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我们将自食其果,自我毁灭。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五、环保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
三年级上册作文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作文第三单元教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三年级上册作文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教学策略】
《语文园地三》习作的主要内容是写“秋天的画”。编者意图是让三年级学生借助图画,训练观察,学习表达,实际上是看图作文训练。对于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与“表达”都是看图作文的难点。这两个难点中,前者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而后者往往是教者所忽略的。我们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观察与表达的基本方法。看图作文教学,一般模式是学生先看图再习作,结果学生往往生厌失趣。如何突破“观察”与“表达”的难点而又不使学生失趣厌写呢?本次习作教学设计打算以欲擒故纵的策略来实现这个愿望。即为了让学生更好“观察”却故意在开始时不要学生从容“细致”地看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学生有画却故意藏起来,让学生说画猜画,以此来突破本次看图作文的难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想象有关秋天的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初步学习最基础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表达。初步学习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抓住景物特点的方法。
3、学会以欣赏的眼光来评判他人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提前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提前一周大量阅读有关秋天的文章,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过程一、指导写什么
第一步:激情导入
【导入语】
同学们,当一场秋雨下透了大地,让你感觉到了格外的凉爽,使炎热的夏天再也不见了踪影;当秋风掠过树顶,染黄了无数片叶子,风雨挟持着树叶飘到了地上,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当天空一下清澈了许多,透过鲜润的蔚蓝色,几片轻柔的浮云在眼前悠然的飘动,像小船一样轻轻地划过。。。。。。。。这时候,你是否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触,心里涌起很多的念头,想要出行、想要倾诉、想要歌唱?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无限乐趣和想象,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秋天里红红的落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我相信,此时此刻你心中的秋天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今天,让我们借助心中的想象,把你们喜爱的秋天充分地描绘出来吧!
【出示挂图】
师;先让我们来看看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出示挂图,教师板书课题:
美丽的秋天
第二步:思路拓展
一、明确关键词
【提出问题】本次写作的题目是《美丽的秋天》,,我们可以写那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可以写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也可以写我们心中想象的秋天,当然,也可以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写。
二、全方位地观察景物
【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全方位地观察景物?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多感官观察就是借助人的各种感官去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人的感官一般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观察的时候,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一下,这都将有助于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训练观察的全面性,同时,也会加深该事物在头脑中的印象。
看(视觉)————颜色、形状
闻(嗅觉)————气味
听(听觉)————声音
摸(触觉)————质地
尝(味觉)————味道
【事例启迪】
美丽的秋天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树上的树叶从树上落了下来,有的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黄色的棉被。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走进果园里,用鼻子闻一闻,到处都是水果的甜香味。苹果树上结出了苹果,你只要吃上一口就会让你回味无穷。红红的石榴像一个个小灯笼,成熟的石榴胀破了皮,露出粉色的玛瑙粒儿,掰开几粒放在嘴里,又香又甜的汁水立刻溢满了你的嘴巴。秋天酿熟的葡萄乌黑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人心颤,燕子叽叽叫着向南方飞去,青蛙正在挖洞准备睡大觉呢。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
这篇作文写得这么好,和作者全方位观察景物有关。“”树上的树叶从树上落了下来,有的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黄色的棉被。“”这是视觉方面的描写。“”用鼻子闻一闻,到处都是水果的甜香味。“”这是嗅觉方面的描写。“”燕子叽叽叫着向南方飞去“”这是听觉方面的描写。。。。。。
三、思维宽度发散
【提出问题】在视觉方面,你见过哪些秋天的景色?
生;我见过蓝蓝的天空中,大雁排着队向南飞去。
生;我见过清凉的河水里,小鱼小虾在游动。
生;我见过家乡的山上,秋风吹过,所有的树叶都成了金黄色。
生;我见过公园里,秋风中盛开的菊花。
【提出问题】在听觉方面,你感受过哪些秋天的景色?
生;我听过秋风吹过树叶的哗哗声。
生;我听过秋蝉在树上吱吱地叫着。
生;我听过秋天的天空中,大雁的鸣叫声。
生;我听过秋天的田野上,收割机的轰鸣声。
【提出问题】在嗅觉方面,你感受过哪些秋天的景色?
生;我闻过秋天的公园里菊花的香味。
生;我闻过秋天的田野上稻谷的香味。
生;我闻过秋天的果园里苹果的清香。
四、思维深度发散
观看景物时,我们有时会想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景物在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些景物也会给我们某些方面的启迪。
【多媒体展示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稻子黄了,高粱红了,苹果飘香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人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提出问题】由秋天的收获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劳动和付出,我们的学习是不是也这样呢?
。。。。。。。。
【教师点拨】:
【多媒体展示2】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是耕耘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这大自然的四季,给我们无限的想象。
【提出问题】由大自然的四季,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能不能想到人生的四季呢?秋天是不是如同人的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秋天好比人的中年,年富力强、富有经验、硕果累累。
【多媒体展示3】
秋天的天空格外高远,人们常用“秋高气爽”来形容它。那么,这样的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入秋以后,在北半球,太阳由夏至前后的直射地面,逐渐变为斜射,白天的时间逐渐变短,夜晚的时间逐渐加长。白天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比夏天少,从地面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也随之减少。能见度很好。于是,白天晴空万里,夜间星斗满天,使人感到秋天的天空特别高远.。
【提出问题】这情景会给你怎样的联想?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水纯净了,就会透明,天空纯净了、就显得高远,那么人呢?你会不会想到那些虚怀若谷的人?
【多媒体展示4】
秋天,是百花凋谢的时节,可是菊花却在秋风中开放了,黄的、白的,像一只只绒球,真好看!你由此会想到些什么,会不会想到做人也要有个性色彩,不要总是人云亦云,刻意模仿他人。
【提出问题】你由此会想到些什么?
【学生回答】。做人也要有个性色彩,不要总是人云亦云,刻意模仿他人。
。。。。。。。。。
【多媒体展示5】
秋天是丰收的象征,也是无私奉献的象征.树叶在秋风中哗哗地落了下来,覆盖着根部,它们把自己的躯体沤成肥料,增加根部的营养,换去来年更大的丰收。你由此会想到些什么?会不会想到医生、护士、教育工作者、父母这些曾经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们?
【提出问题】你由此会想到些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光收获,也需要贡献。
【学生回答】树叶落下来,把自己的躯体沤成肥料,是为了明年的丰收。
【教师点拨】:同样,我们也可以想到医生、护士、教育工作者、父母这些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们?
【多媒体展示6】
大雁南飞,是为了到一种好的环境中养好身体,抚育好后代,迎接来年新的生活。由此你是否会想到;有时候,我们暂时放弃和退却了,这同样是为了新的开始。
【提出问题】你由此会想到些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有时候,我们暂时放弃和退却了,是为了新的开始。
第三步:学生在交流中描述景观
一、教师引导
同学们先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自己见过的秋天景色,想一想,应该怎样描述它才吸引人,用上哪些优美的词句?
(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一景物的表象的回忆。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秋天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秋天景象?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无拘无束的对话,把自己了解的秋天景色介绍给同学。)
二、交流步骤
学生交流过程分三个阶段;
1、学生个人准备。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
2、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几分钟后,学生分组发言,老师参加小组活动。小组发言后,评选代表到班级发言,老师注意即时点拨和引导)
3、班级交流
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三、交流范例
(此范例只起教学示范作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不可要求过高)
【范例1】
炎热的夏天终于结束了,秋姑娘踩着爽爽的北风,缓缓地走来了。树叶开始掉了,它们有的像蝴蝶在空中飞舞,有的像降落伞晃晃悠悠的飘落下来。“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秋姑娘好像一位美术老师,到处在画画:她把枫叶画成红色;她把玉米画成黄色;她把稻子画出金黄色,姑娘给爱干净的棉花图上白云色,纯洁的棉花高兴地跳出了棉壳。
核桃、花生、苹果、梨、枣、柿子、葡萄……许多的水果和作物躺在箩筐里,高高兴兴唱着愉快的歌儿。
农民伯伯在地里做工是又累又热。秋姑娘轻轻地飘来帮忙了,她吹过一阵又一阵的秋风,农民伯伯抬起头来开心的说:“这阵风来的真及时啊!太凉快了!”农民伯伯憨笑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你们看秋天多美呀!秋姑娘助人为乐多伟大呀!
【学生评价】
生:很美,描写了一幅秋天的收获图,给人们的印象很深。
生:很生动,我好像来到了这地方似的。
生: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还用了很多课文中学过的词语,语言很优美。
【教师总结】陈阳同学描写的景物很美,感情色彩很浓厚,充分抒发了自己对秋天的热爱。另外,他还成功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秋姑娘好像一位美术老师,到处在画画”,这些句子是比喻。再比如,“核桃、花生、苹果、梨、枣、柿子、葡萄……许多的水果和作物躺在箩筐里,高高兴兴唱着愉快的歌儿。
”,这是拟人手法。
【范例2】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令人喜悦的季节,难道不该出去看一看周围的风景吗?
秋天悄悄的来了,来到了田野,来到了小溪边,来到了山上,大山在秋风的督促下,换上了迷人的金装。
秋天是五彩斑斓的,是五颜六色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s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s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s版)
9电脑棋手
设计思路:
[《电脑棋手》是一篇科学故事。通过写“我”与电脑棋手下棋,几经失败,终于反败为胜,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电脑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本设计一开始就出示“电脑”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了课题——电脑棋手。再据题质疑:“电脑棋手怎样下棋?他的棋艺高不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生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读文,画出成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课后作业中摘抄喜欢的成语,有梯度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积累好词的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习惯。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认“棋、技、局、艺、莫、择、予、例、虚、排”等字;会写“棋、参、技、通、礼、答、艺、莫、按、违、规、予、虚、排、度”等生字;掌握“棋手、科技、通过、回答、棋艺、望尘莫及、予以、常规、虚虚实实、一排、风度”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清楚“我”与电脑下棋能反败为胜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展示课件第三屏)这是什么?对,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电脑。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这位特殊的棋手——电脑棋手。
(二)板题,读题。
(三)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电脑棋手怎样下棋?
(2)他的棋艺高不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2、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3、(展示课件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4、识记字形。形近字比较:
棋()技()礼()
期()枝()扎()
答()予()度()
搭()矛()渡()]
5、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参、礼、规、予、度”几字)
6、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感觉怎样?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解成语
[1、多种形式轮流读课文,边听边用方框画出成语。
2.同桌交流所画出的成语。]
3.(展示课件第五屏)多种形式检查成语读音。
4.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自知之明: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多指对自己的缺点很清楚。
[电脑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教师巧妙地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贵有疑,有疑则思,据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识字、写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多种形式识记提升识字效率。这一步骤的设计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又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
望尘莫及:远望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的灰尘,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无力追上。
毫不谦让:一点都不礼让。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办法。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山穷水尽:比喻陷入绝境。
四、解读据题质疑的问题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电脑棋手怎样下棋?他的棋艺高不高?
[1.自己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在文中做好笔记。]
2.四人一小组交流看法,相互补充。
3.小组汇报。
4.师生评议,梳理答案。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多形式复习会认、会写字。
[(二)小组轮读本课出现的成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8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六屏)分角色朗读第1—8自然段,思考:下棋前,“我”与电脑棋手进行了什么?
2.指名回答,明确:下棋前,“我”与电脑棋手进行了“人机对话”。
[3.通过“人机对话”,“我”对电脑棋手有什么感觉?(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
4.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人机对话”内容,感受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
[5.创设情境,现场利用多媒体当众与电脑完成“人机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学习第9—12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七屏)分组朗读第9—12自然段。思考:下棋中,“我”违规了,它怎样?“我”失败了,它怎样?“我”下“怪棋”和胜利时,它又怎样?
(1)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并及时在书中画出写“我”与电脑各自表现的语句。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取长补短。
(3)小组汇报,师生互评,不断完善。
[(4)分组分角色朗读写“我”与电脑各自温故才能知新,复习生字词有助于接下来的对课文的精读。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我”与电脑下棋的情趣。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与电脑完成“人机对话”的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与电脑下棋的情趣,激起学习下文的兴趣。提出具体要求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保证阅读的效果。]
2.(展示课件第八屏)出示第12自然段。
(1)齐读。
(2)探究:“我”为什么想到使用“怪棋”来取胜?
[①自己思考,寻找答案。
②同桌探究。
③四人小组交流看法。]
(3)深入探究:“我”怎么知道人们在编制电脑象棋的程序时,没有输入这样的“先例”?
[①四人小组探究交流。
②小组汇报,师生互评,明确答案。
③指名回答:你受到什么启发?]
(4)创设情境,现场利用多媒体让有一定棋艺的学生当众与电脑下棋,打破常规,出些“怪棋”模拟反败为胜情境。
四、拓展延伸
(一)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找好朋友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个别汇报。
(3)师生评议,共同梳理,点出中心: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
(二)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
[(一)从文中摘抄喜欢的词语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读一读有关电脑方面的故事书,和父母或同学交流一下用电脑的乐趣,把最有趣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9电脑棋手
小心翼翼遵照老路——败下阵来
突破常规虚虚实实——反败为胜
(认真观察动脑思考)
[教学反思]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电脑”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了课题——电脑棋手。再据题质疑:“电脑棋手怎样下棋?他的棋艺高不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生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读文,画出成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课后作业中摘抄喜欢的成语,有梯度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积累好词的习惯。
10走马灯的奥秘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谈话激趣导入、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等环节的设计,力求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知道走马灯的结构以及走马灯是根据什么原理转动的。
2.会认“宵、盏、悬、旋、蜡、烛、串、幼”等生字;会写“奥、秘、形、堂、引、转、旋、插、蜡、烛、投、串、幼”等生字;能认识多音字“转”;能掌握“奥秘、堂屋、吸引、目不转睛、旋转、插着、蜡烛、投在、一连串、幼小”等词语。
3.学习茅以升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敢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教学难点:知道走马灯的结构以及走马灯是根据什么原理转动的。]
课前准备:“棱柱形”物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一)元宵夜看花灯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呢?谈谈你看见过的花灯!欣赏花灯图片(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7岁时对走马灯可感兴趣了,他还发现了走马灯的不少奥秘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
(三)、板题,读题。
(四)、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课件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给多音字“转”组词。
(四)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奥、秘、转、旋、插”等字)
[(六)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
[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你认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在课文中做好记录。]
(一)自读课文。
(二)同桌交流。
(三)汇报。
(四)师生评议。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多种形式复习生字词。
(二)简要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请一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后点评该生朗读情况。
[2.问:茅以升家买的走马灯是什么形状?(棱柱形)
3.师出示棱柱形物体帮助学生理解“棱柱形”。]
4.(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请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泡泡图:“我知道‘悬’和‘挂’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
(1)学生查字典理解“悬”和“挂”的意思。
[(2)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和“挂”的不同。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教室四壁的壁扇等。]
(二)品读第2~5自然段。
1.请四个组的同学各读第2~5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
2.(展示课件第六屏)
(1)自己思考:走马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说一说走马灯的构造。]
3.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马灯的构造,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4.指名回答。(相机展示课件第七屏)
(1)齐读。
(2)(展示课件第八屏)同桌共同完成学习卡,感悟茅以升对走马灯产生浓厚的兴趣。
[(3)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会“盯着”一词的好处。(表现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专心)]
5.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
6.过渡:茅以升小时候不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呢!
[复习生字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具体物体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通过对“悬”和“挂”的品味,感受祖国文字的丰富多彩。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朗读的厌烦感,提高学习兴趣。重点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体会。]
孩子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茅以升发现了什么问题。
(1)读中思考,在书中标好记号。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明确茅以升提出的问题,在书中标好序号。
①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②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③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4)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指名回答。(展示课件第九屏)
②品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的好处。(“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茅以升很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很多。)
③在“怎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中省略号表示什么?体会此处省略号的用法。
[7.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
(1)自己默读课文,找出关键的动词,在文中做好记号。
(2)同桌交流。
(3)个别汇报,明确:“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这些动词。
(4)讨论从这些动词中,你又觉得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勇于探索)]
8.小结:茅以升真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呀!
9.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十屏),指导朗读。
[2.质疑:为什么说“虽然他没有完全明白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科学的种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心灵。”]
三、总结全文
正因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所以长大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对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触?和同桌交流体会。
[(二)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小组交流后汇报。]
五、作业布置
(一)搜集一些有关茅以升的故事看一看,做一些读书笔记。
[(二)认真观察一样你喜欢的东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奥秘。]
以升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谈话打开学生已有素材,花灯图片的展示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刺激,再以七岁同龄人的视觉探究走马灯究竟有什么奥秘,激起学习的兴趣。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据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识字、写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多种形式识记提升识字效率。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1孩子考科学家
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课教学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兄弟俩酷爱虫子和天真可爱、达尔文的幽默风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家、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读通课文,认识“考、兄、钩、胶、粘、标、鬼、揭、忍”9个生字,会写“考、兄、弟、捉、抓、糖、著、眨、须、粘、标、鬼、盖、装、忍”15个字,掌握“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10个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尔文的。
[教学难点:1.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为小“叫虫”。2.理解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课件第三屏)做“我说你猜”的游戏,根据老师出示的资料判断是哪位科学家。(板书:科学家)
2、提问:你还认识哪些科学家呢?
[3、小结:他们都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有权威的人。你们敢考科学家吗?可是,英国有一对小兄弟,他们就敢向科学家发出挑战,要出个难题考考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一课《孩子考科学家》。(板书:孩子考)]
4、齐读课题,认识生字。
5、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孩子”是谁?“科学家”是谁?为什么要考科学家?怎样考科学家?】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那我们就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标好自然段。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同桌互学生字。
2.四人小组再互帮互学生字。
3.(展示课件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4.识记字形。
5.指导书写。
6.抄写生字词。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
4、分别点名反馈,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一)分组读第1至第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二)(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
1.齐读一遍问题。
[2.带着问题再默读一遍第1至第4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
3.四人小组交流答案。
4.汇报、评议。(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
(三)假如,现在你们就是这对兄弟的爸爸,你会讲关于达尔文的什么故事呢?拿出你们所搜集的资料,在四人小组里相互说说吧!
(四)听爸爸说了这么多关于达尔文的故事,兄弟俩想做什么呢?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尔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读课文,查资料。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利用生字卡)。
[(二)说说上节课学了文中哪些内容,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5至7自然段),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二)教师导语: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他们有什么想法?
1.指名反馈。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读出文中感叹号表示的兴奋、高兴的语气。]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
(三)哪个自然段写到了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展示课件第六屏)有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2.怪虫子是由哪些昆虫粘成的?]
3.指名反馈、评议。(展示课件第七屏)。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一)过了几天,达尔文爷爷来了,兄弟俩是怎么考达尔文的?
[(二)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三)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句,引导体会。]
(四)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住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4人小组讨论。
2.汇报反馈。
(五)(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
1.齐读。
温故才能知新,这一步的重温有助于防止割裂课文的整体性。多媒体课件显示“怪虫子”能形象直观地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更好地理解课文。问题的提出有效地激起了学生读下文、探索下文的欲望。
[这一环节通过有梯度的设计,使学生对本课“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这一难点迎刃而解。先让学生弄明白两个“怪虫”的不同含义,然后理解难点就容易。]
2.想一想(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
3.讨论明确(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三)。
[4.说一说:达尔文称兄弟俩为两只有趣的小“叫虫”说明了什么?]
5.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却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兄弟俩酷爱虫子和天真可爱、达尔文的幽默风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家、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12*空气在哪里
设计思路:
[《空气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的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及特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用猜谜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据题质疑,带着问题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关键要素,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自悟,互帮互助地了解“空气在哪里,它又有什么作用?”通过学习卡的填写,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发挥学生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学会本文语言描写的方法。
3.会认“隐、计、胎、墨、瓶、捏、旺”等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展示课件第三屏)猜谜语。
[(二)看来同学们都是猜谜小能手!那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空气在哪里》。导入课题。]
(三)据题质疑。
1.课题本身就是一个问句,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2)空气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
[3.教师以多种形式抽查生字读音。
4.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5.在四人小组中说:读了课文,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展示课件第四屏)读一读问题。
[(二)自学感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做好笔记。]
(三)交流汇报,完成学习卡。
1(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
[2.四人小组交流。
3.小组分工合作填写学习卡。
4.小组展示学习卡。
5.(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
6.完善自己小组的学习卡。
7.分组朗读学习卡两部分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和小猴子的心情。
四、拓展思维
[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各有什么作用?]
(展示课件第六屏)
1.齐读问题。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4。(展示课件第七屏)师适时提出:空气到底在哪里呢?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向同桌谈谈自己的看法。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明确: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等。]
(二)既然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或减少空气污染呢?
1.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做一做文中有关内容的实验。
12空气在哪里
空气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每天都呼吸空气
空气无时无刻不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用猜谜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关键要素,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自悟,互帮互助地了解“空气在哪里,它又有什么作用?”通过学习卡的填写,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发挥学生想象力。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所有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项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6.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并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阅读有关请假条的内容,分析向老师请假的方法,习作时,将分析探究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学习接近尾声了,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从中认识到要想有新的发现,就要像科学家那样,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与此同时,我们还收获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整理近一段时间的语文知识,运用我们的语文能力去大显身手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语言回顾单元重点,导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实际运用。]
二、语海畅游
你认为汉字有趣吗?举例说说。(捕捉信息,进入同音字区别的学习)
1.打开书看看“汉字真有趣”,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将同音字用准确。(先组词,再造句,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别字义,达到准确运用。)
3.用“须”和“需”扩词、造句,再次说说这两个字的字义区别。
4.举例说说,还有那些像这样有趣的汉字,并进行区别。
(如:静和净,领和岭等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区别方法,再运用方法去拓展练习,学生不仅获得了“鱼”,也会去运用“渔”去捕获更多的“鱼”。]
三、照样子写词语
1.自由读例子,说说自己发现了词语的什么特点。
(都是ABB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2.结合语言习惯,照样子完成练习:
3.红()黄()黑()白()
4.交流,评改。
[5.引导质疑:现在问题出现了,描述颜色时,“红”“黄”“黑”“白”就能说清楚,为什么要写成“ABB”式呢?
(使色彩更浓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形象。)]
6.小组合作:看来,“ABB”式的词语真的好神奇呢。那我们多多积累些吧。比一比,那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来的词语数量多,正确率高。
7.汇报展示。
小结:这么多的叠词陪伴我们,我们今后在说或者写的过程中多该自信呀!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叠词的正确组成,同时又润物细无声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征及功能,激发了学生积累和积极运用的兴趣。]
四、句型转换
词语没有难倒我们,加大难度,来检验你们的能量!
1.指名读例,再齐读,感悟“把字句”的结构特点。
2.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3.动手完成练习。
4.交流答案,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
5.课堂练习:
(1)我读懂了这篇课文。
(2)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找到了失踪好几天的小狗贝贝。
(3)指名出题,同桌答。
[设计意图:“把字句”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小学生不必说这些术语,但结合生活经验在潜意识里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正是做题方法的总结。]
五、积少成多
出题的同学自信满满,答题的同学胸有成竹,可见知识与本领的积累是我们制胜的法宝!下面我们就再来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读几遍。找出名言的共同点。
2.指名读,纠正不恰当的读法。
3.齐读。
[4.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5.交流。
6.读读背背。
7.背出自己已经积累过的读书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写一句。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六、总结:一节课中,同学们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完成了四项练习,轻松自如,还收获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板书设计:
●形近字●●读书的名言:
需静领红红彤彤其义自见(xiàn)
须净岭黑黑洞洞懊悔(huǐ)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马灯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
[2.过渡:的确,“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同样,读一篇好文章,也会有收获。一起走进“阅读平台”。]
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故事。
2.指名读,思考:一次偶然的发现后,科普希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画出相关的句子。
3.讨论交流。
[4.拓展:说说自己平时观察事物有哪些独特的发现。]
5.小结:看来,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的确是受益终身,让我们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奥秘,享受其中的乐趣。
[设计意图: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读与说的结合,着眼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是打电话请假,还是请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小伙伴帮你请假?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请假。
1.明确要求:
(1)自由读要求,归纳要点。
(2)交流要点:(学生在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2.向老师请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应该怎么把原因说清楚,要用到那些礼貌用语?
(2)假如老师同意或不同意,又该怎么说?
(谢谢老师再次讲清楚请假的必要性,有礼貌)
(3)两人小组合作练习。]
(4)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3.委托他人向老师请假
[(1)如果请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向老师请假,你认为该怎么说?
(向对方说明意图说清请假的原因有礼貌)
(2)强调: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要说明自己想要干什么,礼貌用语有所不同。)
(3)练习后指名向全班表演,集体评议。]
4.总结:看来无论自己请,还是请他人代请,都得注意:一是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二是说话要有礼貌。我们评价的时候也是针对这两点去评,估计同学们今后有事,一定会把请假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感受到语文学习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
1、搜集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想一想。
2、与家人或伙伴表演请假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个望远镜请假
利普希说明原因,有礼貌
{认真观察}(说明意图)
{勤于思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本上的请假条,明白请假条要写的内容、格式以及表达时要有礼貌。
[2.自己试着写请假条,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要请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语言技巧——口头请假。这节课呢,我们就从中选取一种,讲话语变成文字。让我们的信息传递更为多样化,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二、思考交流:
打开书,读题目要求和李晓芳同学的请假条,心中归纳一下,请假条应该怎么写。用自己清楚地记号标注。
[交流所得:
1.应写清楚请假的原因,请多长时间的假;
2.注意请假条的格式,包括称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要点一个也没逃脱,下面的请假条一定不成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请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请假的时限为多长更合理?
(3)请假条的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4)列举可用的礼貌用语。
2.学后交流,集体评议总结。
3.小结:大家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你们的大脑像一个容量极大地储存器,列举的内容包罗万象呢,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佩服你们!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请假条的写法,自己静心思考更为有效。学生对要求的自我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其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实践内化:
1.小组合作完成:回忆自己近期的一次请假,或自设一个请假的原因,根据当时的情况,口头表达请假条的内容。
2.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3.动手写一张请假条。
4.同桌互评,可请老师帮助解疑。]
5.认真修改。
五、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张请假条吧。
板书设计:
请假条
(称呼):
(请假的原因,请假的时限)
姓名
[教学反思]
百花园中通过词句的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寻找同音字,并能区分不同;初步理解了叠词的特点,积累了词汇;能够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表达能力。通过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懂得了读书的重要。学生在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词语听写
精心希望却是依然拼命奔跑桔子抖动垂头丧气磨坊风扇邮票一枚凉爽柿子仙女梨子菠萝粮食紧张杨树苏醒密切温度娇嫩适宜传播昆虫大致无论试验大概减少艳丽修建阻力推测包括沿途超常记忆名堂浪费清闲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拜访玩具镜片等待大腿纸袋证实芬芳迷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翩翩飞舞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昙花一现欣然怒放
二、多音字
扇shàn子因为wi躲藏cáng欢乐l还hái有闷mēn热几jī乎尽jǐn管扇shān动作为wi西藏zàng音乐yu还huái钱烦闷mēn几jǐ个尽jìn力磨m坊调tiáo节看kàn见对待dài磨m刀调diào动看kān守待dāi会
三、查字典查字典一般有二种方法?
1.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音序?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大写字母??再查音节?这个汉字的汉语拼音?。用法?知道字的读音?而不清楚字的部首。
2.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这个字除去部首外余下部分的笔画。用法?不清楚安的读音?但知道字的部首。
四、形近字
促进异乡佳节加倍遍地精心奔跑村子减少超常美梦湿度插手捉住导向住房陪伴偏旁清凉花卉木材叫喊招手清楚温度广播
眼睛关系紧张
五、同音字
磨坊梅花由于娘亲大致表扬依然相逢记忆方式阻力推测娇嫩访问一枚邮票粮食至于杨树衣服缝合亿万考试祖国侧面骄傲
六、近义词
道别告别振动?抖动歌韵?乐韵叮咛?嘱咐辽阔?广阔连续?连贯
七、反义词
炎热?寒冷香甜?苦涩认真?马虎舒服?难受减少?增加阻?动力大概?确实陌生?熟悉准确?错误激动?平静
八、词语搭配?
1、表示神态的成语?
高兴:兴高采烈喜不自禁喜笑颜开眉飞色舞心花怒放欢呼雀跃喜气洋洋喜出望外欣喜若狂欢天喜地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惊慌:大惊失色惊惶失措
难过:垂头丧气愁眉苦脸悲痛欲绝忧心忡忡愁眉不展一筹莫展心烦意乱闷闷不乐其他神态?一本正经自言自语呆若木鸡左顾右盼?
2、表示颜色的词语?
黄金黄杏黄鹅黄淡黄橙黄
红火红橘红桃红深红大红粉红
白米白鱼肚白象牙白雪白洁白
蓝深蓝蔚蓝淇蓝浅蓝天蓝宝蓝
绿嫩绿翠绿碧绿墨绿浅绿苹果绿?
3、形容词与动词的搭配
匆匆地来拼命地追飞快地跑好奇地看慢慢地说悄悄地走紧张地问轻轻地摸快活地玩甜甜地笑认真地写留心地观察?
4、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
全新的世界细微的变化陌生的景物超常的记忆艳丽的蔷薇秋天的雨香甜的气味五彩缤纷的颜料炎热的夏天光亮亮的衣裳欢乐的歌美丽的菊花金色的海洋金色的田野?
4、其他词组?
传播花粉阅读书籍减少阻力浪费时间振动翅膀结出果实舒展花瓣修建花圃适应环境污染环境观察昆虫拜访科学家张开笑脸保守秘密辨别方向?量词?一颗牙齿一只骆驼一位老人一粒米一些蜜一个脚印一片叶子一朵泪花一滴汗水一颗谷粒一片乌云?
5、AABB?确确实实严严实实
九、词语理解大惊失色?形容人的态度严肃认真。垂头丧气?形容很特别?吸引人观看。五彩缤纷?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争奇斗艳?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芬芳迷人?
十、句子比喻句?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钥匙?
2、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把叶子比作扇子?
3、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把枫叶比作邮票?
4、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田野比作海洋?
5、修辞
比喻句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把秋天比作音乐厅?
拟人句:(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在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幕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3)到了晚上左右?昙花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6、关联句?
(1)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地飞回来了。??
(3)无论飞到哪里?,蜜蜂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4)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5)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
7、说话的三种形式:
一是引号里面的话可放在“说”的后面?老人问?“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二是可放在“说”的前面?“是的。”商人高兴地说。
三是可以省去“说”字?放在陈述性成分的前后。“对极发?”商人兴奋地说?“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一、看拼音,写词语。
jīnɡxīnxīwàngyīránfēiwǔpīnmìnɡbēnpǎodǒudònɡ
()()()()()()()
dàjīnɡshīsèqiānhūwànhuànxúnzhǎochuítóusànɡqì
()()()()
mòfánɡjìxùqīnɡliánɡliúyìshànziyánrèyóupiào
()()()()()()()
liánɡshuǎnɡshìzixiānzǐbōluóqìwèixiānɡtián
()()()()()()
liánɡshijiājǐnyóuliànɡliànɡyánɡshùfēnɡshōu
()()()()()
lěnɡquècūnzhuānɡchōnɡjǐnɡxiēxīyìméilíziyàoshi
()()()()()()()
chènzhelǎbɑwúcǎibīnfēnxiánláiyīshɑnɡ
()()()()()
二、多音字组词。
mò()fánɡ()shān()
磨坊扇
mó()fānɡ()shàn()
三、课文理解。
《9古诗两首》
1、默写两首古诗。
《夜书所见》:萧萧(),()。
知有儿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
遥知(),遍插()。
2、词语解释。(背诵默写)
萧萧:指风声。挑:捉。篱落:篱笆。九月九日:重阳节。
山东:华山以东,指王维的家乡。独:单独。异乡:他乡
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遥远。
3、古诗意思。(背诵)
《夜书所见》: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那应该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这时候,诗人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诗人一个人。
《10风筝》
1、课文里的“风筝”代表着什么,为什么孩子们要寻找飞走了的风筝?
(因为风筝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2、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3、学了本文,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的快活→找风筝时的伤心和失望)
4、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快乐精心快活大惊失色哭了垂头丧气)
5、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兴冲冲乐呵呵怒气冲天伤心失望……)
《11秋天的雨》
1、背诵全文
2、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写作,每段都是(先总写,后分说)。
3、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秋雨的?(秋雨的色彩、气味、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要来了。)
4、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因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要来了。)
《12听听,秋的声音》
1、我会读:手臂振动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
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大树抖动手臂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的声音、大雁暖暖的叮咛、秋风掠过田野的歌吟,还有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水、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1、习作:要学会用“总分总”和“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来写作文。例文:《秋天的果园》。
2、我的发现:会写表示颜色的词语(课文49页)
ABB格式表示颜色的词语:红通通白茫茫白花花黑乎乎
黑漆漆绿油油黄澄澄
3、“的”和“地”的不同:“的”后面跟名词或者人物,“地”后面跟动作。比如,美丽的花朵,快活地唱歌。
4、背诵和默写“读读背背”。
背诵《花鸭和彩霞》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要词句汇总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要词句汇总”,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要词句汇总
一、看拼音写词语。
Xīwànɡjīnɡxīnpīnmìnɡyóupiàoyóuliànɡlianɡ
()()()()()
xúnzhǎoliánɡshuǎnɡbēnpǎojiājǐndàjīnɡshīsè
()()()()()
Shànzibōluójìxùdǒudònɡchuítóusànɡqìyánrè
()()()()()()
二、比一比,组词。
纺()邮()忆()异()摇()
坊()油()亿()导()遥()
扬()菠()遍()促()拼()
杨()波()篇()捉()并()
扇shàn()()磨mó()()似sì()
shān()()mò()()shì()
三、填上合适的词。
()的秋天()的喜悦()的气味()的音乐厅
()地睡大觉()地奔跑()地交谈()地准备
一()邮票`一()钥匙一()香味一()丰收歌
一()秋雨一()颜料一()扇子一()汗水
一、照样子写词语。
千(呼)万(唤)
翩翩起舞()()()()
金黄色()()()()()
淡蓝()()()()()
二、按课文填空。
1、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这诗中“异客”的名字叫(),“佳节”是指每年农历()月()日的()节。诗中“”已成为千古名句。
2、萧萧(),()。(),()篱落一灯明。诗中“挑”是()的意思,“促织”就是()。其中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3、天对(),雨对(),()对长空,山花对(),()对苍穹。朝霞对(),春华对(),()对云淡,()对云横,雨中山果落,()。
六、阅读短文做练习。
当你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口,一眼就能看见一个大花坛。它美丽极了。
大花坛是由三个小花坛组成,它的周围是平整整、绿茸茸的草地。左右两个小花坛里各种着玫瑰和杜鹃。玫瑰艳丽的色彩不但引人注目,它那扑鼻的香味,更令人陶醉。杜鹃花开得正艳,引来了一群群蜜蜂和蝴蝶,在花间载歌载舞。
中间那个花坛,比左边的花坛稍大些,里面种着红叶和含笑花。坛边还围着一盆山茶花。“含笑”这个花名叫人一听就觉得有趣,大概是因为这种花的花朵像在向人们露出亲切的微笑吧!那红色的山茶花,火爆爆的,开得热闹。嫩绿的叶子随风摆动,就像穿着红衣绿裙子的仙女,面对着太阳,轻轻起舞。
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丽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艳丽()亲切()大概()
2、根据词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2)、引起人的注意。()
3、短文是围绕“”写的。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小花坛,具体写了()、()、()和()这四种景物。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是把()比作()。
七、习作。
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秋天又是丰收的。请你“秋天的”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