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

发表时间:2020-11-25

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wWW.jAb88.COM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精选阅读

初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初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提纲”,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____,常见的天然光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造光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月亮______是光源。
2、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用一条带________的_______表示光的_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激光准直技术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或_______km/s,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__________,在水中约是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在玻璃中约是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1光年=____________米。
4、对“一点两角三线”的认识(如图一)
一点:入射点O
两角:入射角∠I反射角∠r
三线:法线ON(法线的双角色:垂线、角平分线)
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5、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_________内(共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的两侧(分居);反射角_____入射角(等角);在反射定律中,光路是(可逆)的。
6、物体对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反射和______反射,它们都遵守________________。
7、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8、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立、_______的_______像,物与像的连线跟镜面_______,物到镜的距离与像到镜的距离____________。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_。
9、人照镜子是利用平面镜能够_______________;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可以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商店用平面镜装饰墙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凸面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常用来___________,例如:汽车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常用来___________例如: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11、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内(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_的两侧(分居);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_____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气中的角大)
(2)在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和解释有关现象时应注意:①画折射光线时,要根据光的传播情况,确定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如折射角比入射角大,折射光线应_________法线,如折射角比入射角小,,折射光线应_________法线.②若光射到两物质界面上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和折射都将__________光的传播方向,所不同的是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而折射光线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_.。(4)在折射中,光路也是_______的。
(5)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即折射角______于入射角等于____________。
12.从空气中看水面下的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所看到的______像在实物的______方;从水面下看空气中的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所看到的______像也在实物的______方。
13.池水“变浅”、透过玻璃看钢笔笔杆“错位”、早晨能看到还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透过火看物体物体在抖动、星星眨眼、夜晚天顶星星密天边星星稀、海市蜃楼的形成、彩虹的形成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的结果。
14.白光是由各种色光_________而成的;太阳光色散后得到的光谱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色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这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后为______。
16.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它的色光决定,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______________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________的色光决定,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色。
17.将不同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顺序______起来,即为光谱。
18.在太阳光谱的_____端以外人类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利用红外线__________进行热辐射成像、制成夜视镜,利用红外线________________进行遥控等。
19.在太阳光谱的_____端以外人类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利用紫外线__________进行消毒,利用紫外线__________检验荧光物质等。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提纲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提纲
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来自肺部的氧,要通过血液迅速运往身体各处,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要通过血液及时运走。这就是遍布全身的循环系统。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就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RBC、WBC、Hb、PLT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英文缩写。
一.1.血浆占血液的55%,血浆中水约90%,血浆蛋白约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3%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
①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
②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③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④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
2.白细胞:
①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的细胞是白细胞。
②白细胞具有细胞核。
③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④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3.血小板:
①是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
②没有细胞核.
③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④血小板减少会造成止血功能低,容易出现各种出血后不易凝结的现象
4.血细胞的正常值,白细胞:4~10×109/L,红细胞:
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血小板:(1~3)×1011/L
三.由此可见,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四.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
1.干细胞将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2.造血干细胞能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通过医学检查、配型,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等。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二.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1.动脉:血管中的血液主要是在心脏的驱动下流动的。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
①.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②动脉一般分布较深,多数看不到也摸不着。
③与心脏相连的动脉较粗,远离心脏后动脉不断分支变细,管径也由大变小,
④最小的小动脉再分支就成了毛细血管。
2.静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①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内的血流速度较慢。
②静脉一般分布较浅,手臂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较浅的静脉。
③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后,接着进入小的静脉,然后逐级汇集到较大的静脉,再送回心脏。
④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3.⑴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①它数量最大,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
②它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③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④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
⑵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与氧,可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最后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血液被运走。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也就是说与心室相同(连)的是动脉,与心房相同(连)的是静脉.
2.心房与心室之间能开闭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能开闭的瓣膜叫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能够防止血液的倒流。
3.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
①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以及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和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②.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运输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3.肺循环
①.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②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4.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①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做收缩压;健康成人的收缩压为12~18.6千帕,
②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数值叫做舒张压。健康成人的舒张压为8~12千帕。
③血压达到或高于18.6/12千帕的是高血压,血压低于12/6.7千帕的是低血压
5.①测量者先将水银式血压计的袖带缚在被测者的上臂,再戴好听诊器,
②将听诊器的胸端放在被测者肘窝的动脉搏动处。
③握住血压计气球,不断打气,使血压计汞柱上升,直至听不到动脉搏动声。然后放气降压,使血压计汞柱缓缓下降。当听到“蓬一蓬”声时,记下汞柱高度的数值,这是收缩压。继续放气,当听到突然变成“扑一扑”声时,记下汞柱高度的数值,这是舒张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一.血量与输血
1.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一8%。
2.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3一次失血超过l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二.血型
1.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
2.输血输了不同血型的血液时,红细胞会发生凝集现象。
三.安全输血
1.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0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3.如果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些成分而需要输血时,只需要输入某些血液成分,而不需要输入全血,这就是成分输血。
四.倡导无偿献血
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四章)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四章)

第四章世界居民与地区发展差异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数量:1999年达到60亿;现在每年约增加0.8亿的人口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以1800年为界,世界人口增长分三个阶段,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目前仍以较快速度在持续增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2、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率最大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小的大洲是欧洲
年增加人口数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反映人口的增长快慢。
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快、欧美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P40)
3、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该地区的总人口÷该地区的总面积
(2)人口稠密区: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东部等.
(3)人口稀疏区:
干早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寒的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都是不适合人口长期居住
4、世界的人口问题:
(1)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粮食短缺、毁林开荒、草场超载、生态恶化、用水紧张
(2)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不足,国防兵力不足
(3)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治安恶化、用水紧张、就业困难
5、正确的人口观:
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大。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人种:根据人类体质特征将世界上的居民划分为白色、黄色、黑色人种。
分布: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及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世界的居民,分布最广泛的是白色人种,分布范围最小的是黑色人种。
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英俄阿西法);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了解:比利时、瑞士为法语国家;巴西为葡萄牙语国家:俄语在东欧具有广泛影响;伊拉克、埃及主要为阿拉伯语。
★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物特征:尖顶、圆顶、塔顶)
基督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州
伊斯兰教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中国的西北地区(新疆、宁夏等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我国被称为回教。
佛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人口越来越集中、房屋越来越高大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环境越来越嘈杂与污染。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寒冷、湿热、干旱地区的民居特色;
寒冷地区的民居:厚墙、小窗、屋顶高耸
湿热地区的民居:薄墙、大窗、有完备的排水系统
干旱地区的民居:屋顶大多平顶
城市利用交通条件:河流干支流的汇合处或河流的入海处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