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二物理实验讲解: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5

初二物理实验讲解: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初二物理实验讲解: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初二大家开设了物理这门新课,物理这门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做实验能够加深大家对物理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物理知识点,为此下面xx为大家带来【初二物理实验】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的实验设计这篇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初二物理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请设计实验
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时能省一半力,小明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使用省力的机械能不能省功呢?对于这个问题,小华同学猜想:省力的机械能够省功.请你利用一个动滑轮,在选取一些必须的器材,验证小华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1.你选择的器材还有:___________2.简述你的探究过
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探究可知,小华同学的猜想是_____(正确还是不正确)
【初二物理实验】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的实验设计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验中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水平,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二大家开设了物理这门新课,物理这门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做实验能够加深大家对物理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物理知识点,为此下面xx为大家带来【初二物理实验】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这篇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速度=时间/距离用符号表示V=S/t
实验器材?木块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
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初二物理实验】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验中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水平,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Jab88.Com

扩展阅读

平均速度的测量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
(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
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基本功能.如图3.4-1所示.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
图3.4-1
(2)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
秒表分为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类.电子秒表使用的是纽扣式电池,机械秒表在用之前要先给它上发条.上发条的方法是:旋动秒表中间按钮的顶端,听到“嗒、嗒……”的声音.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应让机械秒表继续走动,以使发条放松.
(3)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4)秒表读数的方法
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2.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
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例1】小明和同学有利用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盘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即t1),如图3.4-2;
(3);
(4)用公式=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2=;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
图3.4-2
请帮助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一个数据表格,并填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思路与技巧利用=,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的长度,以及点燃一段时间后剩余长度,即可算出平均速度.然后又可根据t=算出剩余蚊香燃烧的时间.
答案(1)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长度为l
(3)再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剩余蚊香长度为l1
(4)=
(5)能t2=t1
(6)能n=或n=
实验表格:

目蚊香
总长度
l(cm)燃烧
时间
t1(min)剩余
长度
l1(cm)燃烧
速度
(cm/min)
剩余燃
烧时间
t2(min)每晚用
蚊香时
间t(min)每晚用
蚊香数
n(盘)
数值
【例2】(武汉市中考题)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4-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cm;tBC=s;
vAC=m/s.
图3.4-3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
思路与技巧(1)速度的计算公式=;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
(3)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涉及三个不同的物理量,且研究的对象也不同,应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意义;
(4)当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使速度值增大.
答案(1)=(2)小(3)410.03(4)大

探究体验
提出问题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学校操场的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
制定计划粉笔、秒表、卷尺l把、皮球1个
收集证据
①先在斜坡的高处,用粉笔画一条起始线A.在斜坡的底部,用粉笔画一条终点线B.在A和B两点的中间,用粉笔画一条中间线M.如图3.4-4;
图3.4-4
②在A处释放皮球,让它滚向B处.用秒表记下球从A处滚到M处所用的时间和球从M处滚到B处所用的时间;
③用卷尺量出A、B间的距离,然后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算出每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路程/cm时间/s速度/ms-1
AM
MB
AB
探究点拨皮球沿斜坡滚下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斜坡越陡皮球滚下的速度越大.

聊天室
话题:体育比赛中的电子计时器
胖胖:老师,国际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跑步时为了减少误差是怎样计时的?
老师:现今的体育比赛已广泛使用电子计时器.当发令员的枪声响起,计时器便会因电触的缘故自动开启.而在终点线上有一光束,当有运动员到达终点冲线时,光束被阻,计时器便会停止计时.如图3.4-5所示.
图3.4-5

快乐套餐
1.大李想要测定纸片下落的速度,具体测量时可采用的方法有
A.先选定一段时间,测定纸片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B.先选定某一段距离,测定纸片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C.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片下落时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大李采用哪种方法较好?原因是
.
2.图3.4-6是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的实物照片,图中机械停表短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长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另外,照片中电子停表所显示的数字为“0:00.02.01”,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第2、3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第4、5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照片中电子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图3.4-6
3.某校探究学习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同一蚯蚓在相同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分别让它们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为了准确测出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察对象,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路径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爬行的路程,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4.(重庆市中考题)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3.4-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3.4-7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vBC=;vAC=.
图3.4-7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100m的平均速度是;
(2)小高在第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6.小刚是班上有名的短跑运动员.有一天,大家为小刚跑步的速度是否比小玲骑自行车速度更快的事争论起来,大家吵着要在操场上进行比赛.正在这时,小玲说,如果比赛时间足够长,我的速度肯定比小刚快;如果比赛的距离太短,我的速度可能比他的慢.
(1)小玲所指的速度是什么速度?
(2)请你设计一个比赛方案,来证明小玲判断的对错;
(3)如果小刚与小玲因故不能同时到达比赛场地进行比赛,这场速度的比较还能进行吗?
(4)以下两表是体育老师为小刚、小玲测试的成绩表,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表1:小刚跑步的成绩表
路程/m10205080120160200240300400
时间/s2.85.18.611.518.830.345.258.582.5122.5
表2:小玲骑自行车的成绩表
路程/m10205080120160200240300400
时间/s5.07.510.015.026.034.242.050.062.082.0
①在400m全程中,小刚和小玲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②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
③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

④我们把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数据之间的路程称为一个阶段.
问:从起点开始,在哪一个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过小刚在这个路段的速度?
7.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某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如果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用三种方法计算)?

8.国庆节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樊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出火车的速度?”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
(1)小芳听到列车上广播“前方3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此时火车鸣笛,小芳测得经t秒后听到从大巴山反射来的回声后说:“我已能算出火车的速度.”
(2)坐在窗旁的小军不动声色,看着窗外每隔100m的电线杆,并数着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数出每通过两根电线杆时自己脉搏跳动了N次,小军突然宣布:“我已测出火车的速度.”设小军自己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n次;
(3)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说:“我已知道了火车的速度.”
(4)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问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小慧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测火车的速度.
请你判断一下,小芳、小军能否测出火车速度?如果能,他们的测量结果是什么?小强、小慧的方法能否测出火车速度(此问只回答,不需算出)?
9.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如图3.4-8.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图3.4-8

10.张亮用如图3.4-9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1)张亮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1;
(2)张亮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
(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张亮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
你认为张亮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
图3.4-9
11.图3.4-10是两张用照相机拍摄到的水龙头滴水时的照片.甲、乙两张照片中水龙头滴水的快慢各不相同.若甲照片中的水龙头以每秒10滴水的快慢滴水,即相邻两滴水之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Δt=1/10s.设水滴下落的高度用h表示,单位是m,水滴下落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是s,则根据甲图可知h与t两者间的定量关系式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乙照片中的水龙头每分钟滴滴水.
图3.4-10
12.星扬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张贴一份“竞赛通知”的海报,如图3.4-11.
小聪和班上的同学为了在竞赛中取胜,决定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1)通过分析猜想,小聪和同学们认为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的长短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还可能与有关;
(2)猜想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中,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为此设计实验时,要用到物理中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叫法;
(3)小聪和同学们经过设计制作出降落伞,实验中发现降落伞从3m高处落下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6s,则降落伞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多大?
(4)小聪和同学们如果想在竞赛中取胜,你对他们有何建议?
图3.4-11

参考答案
[快乐套餐]1.B;纸片下落在空中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2.min;s;10s;h;min;s
2.01s
3.速度;尾部;刻度尺
4.0.03m/s;0.02m/s;0.024m/s
5.(1)7.8m/s(2)559.5m/s(3)第一、第二、第四个20m建议:加强起跑和增强耐力的训练.
6.(1)平均速度(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如果比赛路程只有几米,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加速,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骑自行车比跑步更轻松,比赛路程长时,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3)提示:分别记录两人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求出平均速度(4)①3.3m/s;4.9m/s;②160m;③42s;④200~240m
7.方法一:t1=s1/v1=96cm÷0.8cm/s=120s,t2=s2/v2=500m÷5m/s=100s,因为t1>t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二:t1=s1/v1=96cm÷0.8cm/s=120s,m=v2t1=5m/s×120s=600m,因为s>s2,所以点火人能够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三:t1=s1/v1=96cm÷0.8cm/s=120s,v=s2/t1=500cm/120s=4.17m/s,因为v<v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四:t2=s2/v2=500m÷5m/s=100s,s′=v1t2=0.8cm/s×100s=80cm,因为s′<s1,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五:t2=s2/v2=500÷5m/s=100s,v′=s′1/t2=96cm÷100s=0.96cm/s,因为v′>v1,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地带
8.小芳、小军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芳测量方法:v声t+v火车t=2s,v火车===m/s;小军的测量方法: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则v火车(N×)=s,得v火车==m/s;小强和小慧也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强是通过看驾驶室里的速度显示表的示数知道火车速度的,小慧的测量方法是v火车t=(N-1)L,v火车=
9.略
10.不妥当.因为在实验中探究的是小车下滑全过程的速度变化,小车过中点时有一定速度,不能设定为零,故不妥当
11.h=5t2;226
12.(1)面积或质量或体积(2)控制变量法(3)===0.5m/s(4)尽量把降落伞面积做大些,质量尽量小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整体设计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验教学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还应该在发展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测量平均速度”的学生实验。主要作用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练习用停表测量时间。教材选用了较易找到的斜面和较易操作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问题导入
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
推进新课
一、实验准备
学生自学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
交流总结: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t=sv,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主要有下列实验器材: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活动带领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跟踪例题
如图是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的实物照片,照片中机械停表短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长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另外,照片中电子停表所显示的数字为“0:00.02.01”,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第2、3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第4、5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照片中电子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
答案:mins10shmins2.01s
二、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强调要求按图组装器材,注意斜坡坡度较小,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较长,越易计时。
分组实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1=t1=v1=
s2=t2=v2=
教师辅导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三、实验结果讨论
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m/s,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m/s,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
教师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
四、实验报告
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填写完整实验报告的内容。
跟踪例题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__cm;tBC=________s;vAB=________m/s;vBC=__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解析:(1)速度的计算公式t=sv;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
(3)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涉及三个不同的物理量,且研究的对象也不同,应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意义;sAB=100.0cm-60.0cm=40.0cm,sBC=60.0cm-10.0cm=50.0cm,tAB=2s,tBC=1s。
AB段的速度vAB=sABtAB=40cm2s=20cm/s=0.2m/s,BC段的平均速度vBC=sBCtBC=50cm1s=50cm/s=0.5m/s。
(4)vBC>vAB,小车速度越来越大,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当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使速度值偏大。
答案:(1)t=sv(2)小(3)40.010.20.5(4)大变速直线(5)大

实验:测平均速度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测平均速度”,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正确观察和测量平均速度.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建议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钟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简单,木块、斜面和小车,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到铁片上时能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
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后半程、总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物理计算的步骤.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法建议

用实验法教学,观察实验仪器,看各部分的在实验中的作用,并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该物理量,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对应着哪步的测量结果.
要分小组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小组可以有发令成员,负责使小组各位准备完善后统一进行实验.有手持小车准备实验的成员,当听到发令后进行实验,有记录成员,当小车到达铁片时,听到撞击声就记录钟表所用的时间,并记录在表格中,三个成员共同完成本实验.
还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中使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只要能完成测量平均速度的目的就可以采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实验要求学生会用钟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同时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对于实验器材可以自行选择.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计算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如果用停表计时,可以用教材中的表格,如果用钟表计时,应当将运动时间改为三个栏目“计时开始、计时结束、运动时间”,再分别计算出运动时间.

对于时间的测量,应当进行适当的练习,经过几次实验,时间就会测得准确些.

【教学过程分析】

一.实验指导

小车的坡度要很小,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间,测量出斜面的总长,则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距离都可以得到.

二.表格设计

提供一个表格供参考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计时开始

计时结束

运动时间

s1=

t11=

t12=

t13=

v1=

s2=

t21=

t22=

t23=

v2=

s=

t=

v=

三.实验过程辅导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实验器材可以让学生说明,指出长度、时间的测量可以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而速度测量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所以实验原理是速度的公式,由公式也可以看出实验器材是钟表和刻度尺.

平均速度测量,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结束时刻,注意学生区分时刻和时间的概念,时刻是结束或开始时刻在时间轴上的位置,而运动时间是这两个时刻之间的在时间轴上的长度,所以表格中的t13=t12-t11,t23=t22-t21.

平均速度的计算,注意物理量的对应,.而决定不能认为,可以让学生分析两个问题以加深理解:

1.某运动过程中,行驶的路程前半程的速度是10m/s,后半程是20m/s,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2.某运动过程中,前半段时间行驶的速度是10m/s,后半段时间行驶的速度20m/s,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对于问题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对于问题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
调查在交通规章制度中,对速度的限定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

【教师辅导参考方案】
1.我国不同的公路、铁路(两者都分不同的级别)中对速度的要求.
2.对于同一种路面,各个国家的规定是否相同,分析其特点.
3.其他相关的问题,例如某路面超速的处罚是什么.

【评价】
1.从网上学习的小组,列出学习过程.
2.在实际调查中,小组如何分工协作的,写出各个成员的任务列表.
3.学生是否提出了创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