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水中的生物

高中生物酶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6

水中的生物。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水中的生物”,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0章水中的生物

1.了解水中动物的常见种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3.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4.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1.水中常见的动物种类有鱼类(如:鲫鱼带鱼)、腔肠动物(如:珊瑚水母)、节肢动物(虾蟹蜘蛛蜈蚣)、软体动物(如:河蚌蜗牛乌贼)、两栖动物(如:青蛙)等,其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节肢动物。
2.鲫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行侧线,它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它和神经相连,有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的作用;背部深色渐变到腹部白色,有利于躲避敌害。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它游泳时靠尾鳍和躯干的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胸鳍和腹鳍有平衡身体的作用;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鲫鱼的身体可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鳃盖后缘以前是头部,中间部分是躯干部,肛门以后是尾部,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粘液,可以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鱼体内的鳔,能够调节鱼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使鱼可以停留在不同的水层。
3.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鳙鱼和鲢鱼,把它们混养殖在一个池塘里,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多养料,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4.河蚌用鳃呼吸,以斧足运动等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物形成的,当河蚌的外套膜受到砂粒或异物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便逐渐形成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5.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靠体内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和为鱼类、浮游生物提供食物。具体作用是:①提供氧气②提取工业原料③食用④净化污水.
6.水绵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的细胞相互连接而成的。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泛绿是由于下列哪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A.裸子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
2.大气中,近90%的氧气来源于哪类植物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3.某类植物提供了空气中绝大部分的氧气,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分布在占地球表面约71%的水域环境中。这类植物是
A.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4.下列动物真正属于鱼的是
A.甲鱼B.黄鳝C.鲸鱼D.娃娃鱼
5.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体表被有鳞片的动物是()
A.乌龟B.鲤鱼C.海豚D.珊瑚虫
6.“水上大世界,动物添精彩”下列只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是()A.蚯蚓B.草鱼C.青蛙D.猎豹
7.你有过捉鱼的经历吗?下河摸鱼时,已经捉到手的鱼往往又会让它挣脱,这是由于其体表有生很滑的黏液。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A.预防人类捕捉B.减少运动阻力C.保持体表湿润D.辅助呼吸
8.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是()
A.中华鲟B.海豹 C.扬子鳄 D.白鳍豚
9.鱼是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动物,其呼吸器官是()
A.肺B.皮肤C.气管D.鳃
10.鲫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
A.尾鳍的摆动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C.各种鳍的共同作用D.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
11.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他们按甲、乙、丙、丁的顺序依次发言。你看,一个人一个主意。请你来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1)丙提出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做____________,本实验采用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与丁提出的实验方案,可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_________的。因此,生物科学研究中,在同时有活体和模型可供选用的情况下,应首选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
(3)丁提出的实验方案中的A、B分别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游泳中的作用,它们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_____________。
(4)乙认为,几个鳍同时摆动,不易观察单个鳍的作用,应对某个鳍的作用单独进行研究。乙的观点反映了科学实验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甲提出的直接观察的方法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但可以为探究过程中____________提供依据。

扩展阅读

海水中的化学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海水中的化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七单元

金属
单元备课(上)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单元备课(下)
第七单元金属单元备课(上)
单元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及为普遍的一类重要物质。教材把金属的相关知识安排在氧气、水、二氧化碳及常见的酸、碱、盐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地认识有关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助于形成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全面地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单元教学目标1、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征及其应用。知道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2、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
3、发展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4、认识“混合(熔合)”在改善物质性能、开发新材料方面的重要意义。
5、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置换反应。
难点:
合金的性质、冶铁的原理、还原反应、钢铁锈蚀的原因。

单元教学计划

节次课时主要知识点主要探究活动
第一节2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铁矿石;炼铁的原理;还原反应。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与合金的性质比较;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节2金属与氧气、盐酸、盐溶液的反应;置换反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铝粉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第三节1钢铁锈蚀的原因;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单元备课(下)2见单元备课(下)

课题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课型新授
第课时第周年月日




标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
2.初步建立“混合”能改变物质性质的化学观念。知道在一种金属中熔合进一种或多种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能得到适合人类不同需要的合金。
3.了解重要的铁矿石和炼铁的基本原理。



析学生已经有了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制品的经验,也初步了解金属制品的某些特殊用途。但学生对金属的了解还不够系统,也不十分清楚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不了解铁矿石是怎样冶炼成钢铁的,不了解自己使用的金属制品都是用合金材料制成的,更不了解性能各异的合金竟是通过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使其将自己对金属制品的成分和各项性能及其用途的认识逐渐清晰、系统、深入,进而产生学习有关金属性质和生产知识的积极心态。
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炼铁的原理。
难点合金的性质、还原反应。
教学媒体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导线、铝箔、易拉罐、订书钉、水龙头,铝片、铝合金、铜片、黄铜片、锡片、焊锡,铁架台、酒精灯等。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都具有特殊的金属光泽,都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
2.金属的用途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
如:钨熔点高→灯泡灯丝
银导电性优良→电子制造业
二、合金
1.常见的合金:青铜、黄铜、硬铝、不锈钢等。

2.合金的性质
实验探究:金属与合金性质的比较
实验结论: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原因:组成变化、内部组织结构改变→性质变化
3.合金的用途
三、炼铁的原理
1.常见的铁矿石: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等。
2.炼铁的原理
①活动天地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还原反应:氧化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4.工业高炉炼铁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用途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
(提出问题)1.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金属制成的?2.你知道我国古代从何时开始生产和使用金属制品?我国现代金属工业生产状况如何?
(投影彩色图片)常见的金属制品
(提出问题)金属制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天地)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你认为金属有哪些共性?
(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分组讨论,交流课下收集的有关资料及金属制品。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识记

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观察、识记
二、合金

1.常见的合金

2.合金的性质(提出问题)不同的金属性质是否完全相同?请阅读课本29页第一段,同时分析“在线测试”内容。
(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金属制品是纯金属制成的吗?究竟什么是合金?为什么要生产合金?
(设问)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是否相同?
(实验探究)金属与合金性质的比较

(引导)金属在熔合了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后,不仅组成发生变化,其内部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科学探究)高碳钢、低碳钢、不锈钢三种不同的铁合金。

(引导)利用这种方法,人工制得一些特殊需要的金属材料。

(练习)课本P34“挑战自我”

(小结)引导学生畅谈对这一节学习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反思。
阅读、思考、讨论,完成在线测试。

阅读、回答、总结,得出合金的定义。

分组实验、观察、操作、体会、比较,得出结论。
认识合金与纯金属的比较,性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假设、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记录、最终结论。

课下查阅P31有关无声、记忆、低温超导等功能的新型材料的小知识以及“多识一点”栏目中的知识。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学习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炼铁的原理

1.常见的铁矿石
2.还原反应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课时)
(引导)众多的金属材料中,铁及其合金一直在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世界各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提出问题)你知道常见的铁矿石有哪些吗?
(投影彩色图片)常见的铁矿石
(提出问题)人类是如何从铁矿石中得到铁的呢?
(活动天地)演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的实验;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装置中右边的酒精灯起什么作用?
(练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铁中的氧被一氧化碳夺去,铁被还原出来,一氧化碳是还原剂。化学上把氧化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引导)钢铁工业中,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炼铁的。

(投影彩色图片)工业高炉炼铁

(练习)课本P34“挑战自我”及《助学》相关习题

(小结)引导学生畅谈对这一节学习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反思。

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识记

观察实验

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分别完成,相互核对检查。

学生分析识记还原反应

联系知识进行原理分析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学习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

教学随笔

课题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型新授
第课时第周年月日




标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及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能说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4.通过我国古代湿法冶金术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析学生已经知道了镁带、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铜能跟氧气反应,镁与盐酸、硫酸反应等事实,但这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本节课应从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入手,使学生对不同的金属化学活泼性不同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金属在水溶液中与酸或盐反应的情况,归纳其活动性规律。
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判断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能否反应。
教学媒体铝粉、铁丝、铜丝、铝片、锌片、盐酸、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滤纸、坩埚钳、酒精灯、试管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归纳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①镁与氧气的反应

②铁与氧气的反应

③铜与氧气的反应
2.[活动天地]铝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实验探究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置换反应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1.①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②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2.金属(强)+盐溶液→新盐+新金属(弱)

3.湿法冶金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置换反应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引导复习)许多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镁与氧气的反应
②铁与氧气的反应
③铜与氧气的反应
(活动天地)铝粉的燃烧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共享)分析哪些原因可以导致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引导)很多金属不仅可以跟氧气反应,还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镁与盐酸的反应
②锌与硫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
盐酸稀硫酸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下列问题:①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②比较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排列。
(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并板书,介绍谐音记忆方法:“加盖那煤炉,心铁西迁,轻,统共一百斤。”
(活动天地)完成课本P37“活动天地”中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的共同特点。
(小结)置换反应的定义和反应特点
(知识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反应的类型:四种基本类型和三种非金属类型。
(练习)完成课本P39“在线测试”,各小组共同交流。
(小结)引导学生畅谈对这一节学习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反思。
各组分别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互检查核对。

认真观察反应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讨论交流,分析可能的原因。

各组分别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互检查核对。

分组完成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共同小结并识记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共同分析归纳。
各小组讨论归纳化学反应类型并分析特点,认真识记。
独立完成练习,各组共同交流核对。
学习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湿法冶金术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复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等知识。
(引导)金属能与氧气、酸反应,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与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而盐溶液中往往会电离产生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能否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吗?
(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
Zn
Fe
Cu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分析下列问题:哪些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发生的反应中,加入盐溶液中的金属与盐中的金属在活动性的强弱上有何关系?
(板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特点。
(小结)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
金属(强)+盐溶液→新盐+新金属(弱)
(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与剧烈程度,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等。
(开阔视野)湿法冶金术
(练习)完成课本P40“挑战自我”,各小组共同交流。
(小结)引导学生畅谈对这一节学习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反思。

共同回顾复习,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各组合作检查。

引起思考

分组完成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分析回答问题。

各组讨论归纳并全班交流,共同得出结论。

认真阅读识记
独立完成练习,各组共同交流核对。
学习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

教学随笔
课题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课型新授
第课时第周年月日




标1.了解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以及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2.了解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对环境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对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表面不洁等条件下容易生锈,也了解一些防止钢铁生锈的简单方法,但尚不能全面地了解导致钢铁锈蚀的各种因素和防止钢铁锈蚀的方法。因此,教学的起点应当从学生已有的有关钢铁生锈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对钢铁锈蚀的原因提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再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分析提出减缓钢铁锈蚀的措施。
重点钢铁锈蚀的因素及防锈方法
难点钢铁锈蚀因素的探究
教学媒体多煤体图片素材,铁钉、蒸馏水、食盐水、食醋、试管等实验素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研究法、讨论法、讲述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一、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
洁净铁钉现象
放入干燥试管
浸入蒸馏水
一半浸入蒸馏水
一半浸入食盐水
食醋浸湿
钢铁的修饰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二、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1.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干燥
2.覆盖保护层
3.制成合金(不锈钢)
三、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
2.有利于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钢铁锈蚀的因素

二、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三、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引导)家庭中使用的铁制品,如铁锅、菜刀等,隔一段时间不用就变的锈迹斑斑,而一些不锈钢制品却没有锈迹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天地)探究钢铁锈蚀的因素
引导各组学生展示实验成果,交流: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洁净铁钉现象
放入干燥试管
浸入蒸馏水
一半浸入蒸馏水
一半浸入食盐水
食醋浸湿
(小结)钢铁锈蚀的原因: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导)世界各国每年因金属腐蚀所造成的损失超过7000亿美元,这多么让人惊心!那么怎样才能防止或减缓金属的腐蚀呢?
(投影)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金属制品是采取了什么措施防止生锈的?
(自学)课本P43内容,归纳防止钢铁锈蚀的方法。
(讨论)自行车是很多同学上下课采用的代步工具,你认为怎样保养才能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小结)防止或减缓钢铁生锈的方法:
1.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干燥
2.覆盖保护层
3.制成合金(不锈钢)
(引导)金属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新旧更替现象很常见,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废弃的金属制品?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角度,应该怎样处理这些金属制品?
(自学)课本P44“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内容,讨论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必要性和意义。
(小结)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
2.有利于保护环境
(练习)课本P45“挑战自我”
(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思考分析,交流讨论。

各组展示实验成果,交流分析,得出钢铁锈蚀的原因。

共同小结,识记。

引发思考

阅读自学,归纳总结。

思考讨论,共同交流。

共同小结,识记。

阅读自学,归纳总结。

共同小结,识记。

独立完成练习并交流
交流学习中的收获

单元备课(下)

知识回顾整合
第七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FeB.SiC.OD.Al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钛的合金是制造飞机和轮船的理想材料
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D.锌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铁的表面镀锌不能防止铁生锈
4.下列可用于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一组药品是()
①Cu、Zn、FeSO4溶液②Cu、Fe、ZnSO4溶液③Zn、FeSO4溶液、CuSO4溶液④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5.镍氢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产生镉污染的镉镍电池,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NiO(OH)+H22Ni(OH)2。则Ni(OH)2中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6.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B.导电性C.弹性D.导热性
7.纳米材料在军事上有广泛用途,美国军用飞机F-117的表面就涂有隐身材料——纳米氧化铝等。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AlOB.AL2O3C.Al2O3D.Al3O2
8.碳在高温下可以和氧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Fe2O3+3C3CO2+4Fe,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碳是还原剂D.氧化铁是还原剂
9.随着社会的发展,废旧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因废旧家用电器里的电路板张含有Al、Fe、Cu、Ag、Au(金)等多种贵重金属,使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贵重金属成为一种新的行业。在回收贵重金属的过程中,如把废旧电路板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不应该有的金属是()
A.Al、FeB.Fe、Au(金)C.Al、CuD.Fe、Ag
10.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锈Fe2O3+4HCl===2FeCl2+3H2O
B.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Cu+2AgCl===CuCl2+2Ag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CaCO3↓+H2O
D.制取少量硫酸镁MgCl2+Na2SO4===MgSO4+2NaCl
二、填空题
1.第七单元学完以后,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内容、规律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你认真填写下面的空白内容: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AlZnFeSnPb(H)CuAgPtAu

(2)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是。

试举出实际应用的实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必须符合三点①K、Ca、Na三种金属非常活泼,不能把金属直接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②;
试举出实际应用的实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化学是关于人类如何应用物质的科学。根据你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保护膜,是为了防止和减缓铁的锈蚀;在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加热和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虽然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极其复杂,但是人类可以根据物质的,通过改变来控制化学反应。
3.通过化学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化学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
(2)用石灰乳粉刷墙壁能形成坚硬的墙面。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既方便快捷又环保。
4.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⑴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的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
由此可判断:
①S、Cl2、I2、Br2非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C.D.
5.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
方案一:Cu+4HNO3(浓)=Cu(NO3)+2NO2↑+2H2O
方案二:3Cu+8HNO3(稀)=3Cu(NO3)+2NO↑+4H2O
方案三:2Cu+O2+4HNO3(稀)=2Cu(NO3)2+2H2O
请你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案,你选择方案而不选其它方案的理由是(写两点):。
三、实验题
1.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某学生想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干净的铁钉分别同时入放A、B、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
(1)请你帮助该学生完成下列实验设计的内容:
编号操作方法实验目的
A探究铁在干燥空气中的生锈情况
B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并用植物油液封
C探究铁在有空气和水封时的生锈情况
(2)一周后,编号为________的试管中的铁钉最易生锈。
(3)用相同材料制作,经过相同时间防锈处理的铁栏杆,安装在南方比安装在北方更易生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焊接铁管时,为了使接口更加牢固,常用稀盐酸清洗接口处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学生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实验情况如下: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从上述实验现象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猜想]针对你发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大胆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设计方案]根据你的猜想,任选下列实验用品,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用品:10%的稀硫酸、30%的稀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若干)、氯化钠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镊子、药匙、砂纸
操作步骤
(用图示说明或文字叙述均可)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相应的结论
(请在考试结束后,到化学实验室实施你的设计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评价与反思]通过这次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或感受是:
四、计算题
1.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项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20204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10012080
生成氢气的质量/g0.40.40.4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上表三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2)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2.小娟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末标明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她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合金是合金。
(2)小娟取该合金的粉末32.5g,与足量该盐酸充分反应后,经测定产生了0.4g气体,请你帮助她计算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3)若想测出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你认为实验时必须提供和测出的数据是
(选填序号)
A、参加反应的合金质量B、参加反应的稀盐酸质量
C、生成的气体质量D、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体积和密度

七年级生物下册《水中的动物》学案苏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生物下册《水中的动物》学案苏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生物下册《水中的动物》学案苏教版

第1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
2、
3、
4、
二、重点和难点
1、
2、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动物的多样性
1、
2、
3、
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
1、
2、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四、其他水生动物
1、
2、
3、
4、
五、水域环境的保护
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1、
2、
3、
1、
2、
(课前)搜集资料,根据问题,表述交流,达成共识,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
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运河观察提纲,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针对问题进行步步为营探究。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最终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将画面聚焦在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录像,分析问题,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将画面聚焦在水中游泳的鱼。质疑: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质疑: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观察提纲,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同时,给于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最终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金鱼在水中的生活情况:金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张合的动作;以及放大的鳃丝结构。出示观察提纲,指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质疑:除了鱼外,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
质疑:水环境的好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吗?组织学生表述交流,得出结论,进行情感教育。水中的藻类植物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1)熟练制作装片和显微镜
(2)在比较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的异同时,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探究藻类植物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请课前采集过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的学生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最后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关于藻类植物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将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小组归类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等等,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
紧接着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并将学生课前采集的新鲜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进一步启发:“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教师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为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下去,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水中的藻类植物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水中的藻类植物”,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
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
1.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活动
展示课件或录像,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展开充分的想像,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并板书。
学生活动
观察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知识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归纳总结。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