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卢沟桥的狮子、三味书屋、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珍贵的教科书、爸爸和书、壮丽的青春、颐和园、海滨小城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6

卢沟桥的狮子、三味书屋、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珍贵的教科书、爸爸和书、壮丽的青春、颐和园、海滨小城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卢沟桥的狮子、三味书屋、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珍贵的教科书、爸爸和书、壮丽的青春、颐和园、海滨小城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www.jab88.CoM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1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作卢沟桥。图中都有些什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桥上而得名。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交流。
(1)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ài”,不读“kài”。
(2)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底。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那见过联拱时桥。
望柱:桥栏板之间的柱子。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为什么?
4、通过全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相机解决: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
6、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小结。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2.完成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
3、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理清层次。
2、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引导学生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写话。
3、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板书
1卢沟桥的狮子
数量多: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甚至历史意义的建筑
形态各异:有的……有的……
2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鲁迅、绍兴、纪念管、戒尺、家务、严厉、当铺、料理、绣像、毫不松弛“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把握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4、图文对照,学习课文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课文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了解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体会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有关三味书屋的投影片,鲁迅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指导看图。
1、(出示挂图,或有关三味书屋的投影片)让学生看图,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
2、介绍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从小喜欢看书、绘画。鲁迅青年时代学过医,后来为了国家的兴盛,他用手中的笔写了许多文章揭露社会的黑暗,以唤醒劳苦大众起来与反对势力斗争。鲁迅先生的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书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世界人民敬爱鲁迅先生,喜爱他的作品。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鲁迅先生童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和在那儿发生的一个故事。
3、让学生自主观察。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这幅图?然后交流、比较,看哪一种观察顺序更好。
4、‘按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中都画了什么,并说出观察所得。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听教师范读课文,思考: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叙述三味书屋的部分。
2、探究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依次画出文中表示方位的有关词语。
(2)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把三味书屋的摆设放到相应的位置。相机看图理解“分别、戒尺”两词。
(3)练习朗读,让学生说说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在反复练习中体会写方位和主要事物的词语要读重音。
(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条理非常清楚。我们在观察事物或习作时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写事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三味书屋是个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资料,教师随即出示鲁迅的放大照片。
四、检查生字词的学习。
1、请学生当小老师,提示同学们读音、字形上的易错之处。
2、重点练写“鲁、戒、断、弛”。
五、课堂小练习。
1、用上适当的量词:
一()画一()古松一()梅花鹿
一()椅子一()戒尺一()八仙桌
2、学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三味书屋。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看图介绍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提示: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读书,有个什么故事另人难忘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交流了解大意:课文写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相机引导理解“来历”:本课指“早”字是怎么刻在书桌上的。
2、学生自由读书质疑,再交流,梳理出主要问题。
(1)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2)当受到寿镜吾老先生严厉批评时,鲁迅为什么不向先生解释,而是“默默”的回到座位上呢?
3、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合作讨论。
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个关键句来体会。
探究问题(2)时,要联系“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句子来体会。
提示:鲁迅为什么,不向先生解释,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想什么?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
“坚定的信念”指什么?“信念”前加上“坚定的”又告诉我们什么?
从“默默地”、“深深得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读好以上两个关键句,通过自读与听教师范读,在比较中体会。
5、背诵指导。
(1)让学生读读想想。
围绕“早“字写了几层意思?
(2)提示方法。
熟读后,可逐层试背,再把整段连起来背
(3)你还打算用什么方式练习背诵?
(4)学生练背,同桌对背。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练笔:按一定顺序观察教室或自己住处的室内陈设,并用一段话写下来。
2、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读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设计
(墙)正中一幅画
样子正中:先生的座位
(画)前面四面:学生的座位
三味书屋
东北角:鲁迅的座位
形状
“早”字的来历来历:迟到、批评、默默、刻
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4、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
“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有关课文插图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额学习、生活中,会不会留意时间的流逝,有没有觉得时间似乎总是有的,用也用不完呢?我们学习了第三课,也许你回改变相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检查自学。
1、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边读边将这部分难理解的词句画下来。
2、交流不理解的词句,重点解决思考*练习3中的四个句子。投影或电脑课件出示这四个句子。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读父亲的话,看看父亲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读读“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怎么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时侯的照片,计算一下自己的年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指导朗读爸爸的话及“我”的生活体验。
五、小结。
1、朗读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朗读时注意声调应缓慢、低沉些,带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2、让学说交流学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摘抄思考*练习3中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回忆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1、时间那么宝贵,我们怎么利用好时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几件事?
2、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3、画出写“我”跑赢了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追问学生:你跑赢了时间了吗?了解昨晚完成作业的时间。
5、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朗读吖,力求体现出跑在时间前面的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
三、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受益无穷”。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深刻体会的句子,并画上“——”。
3、投影或课件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读读句子。用换词法理解“假若”。
(2)小组合作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谈谈自己的看法。
4、投影出示填空题。
在战斗中的时间赛跑();在工业生产中和时间赛跑();在体比赛中和时间赛跑();在科学研究中和时间赛跑(),在学习上和时间赛跑()。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完成该题,并交流。
5、指导朗读第九、十自然段,可读的慢一点。
四、总结课文。
说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板书
3和时间赛跑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受益无穷就能成功
4*加了一句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从故事中体会到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体现课文插图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读一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要求。
(1)了解盲妇人乞讨过程中情况的变化的原因。
(2)说说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阅读感受。
2、按阅读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边读边在课文上做记号,把表现盲妇人乞讨过程中情况变化原因的重点词句画出来。
(3)把课文最后一段话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把自己的感受用铅笔写在课本上。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有疑难的问题做好记录。
4、教师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学,集体释疑。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要求说清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2、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释重点。
3、学生集体解疑,教师适时点拨。重点讨论: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1)比较朗读下面这组句子,说说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2)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边读边想象: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3)交流各自的感受,理解“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以抒情的语调来读,教师可范读最后一段话。四、相互采访,感悟内化。
1、请一位同学扮记者,其他同学扮采访对象,进行现场采访,深入理解加上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
2、变换采访角色,换位体验。
五、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板书
4*加了一句话
“我什么也看不见”(不幸)
(风烛残年)(贫困交加)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更不幸)
5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渴望、俯冲、轰炸、叨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经过.
2、理解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珍贵的教科书>:什么叫“珍贵”,你在生活中将什么视为“珍贵”的?
2、检查预习,出示一组词语.
渴望激励振奋人心争先恐后炮火连天完整无缺兴高采烈
根据课文内容,以上哪些词语你觉得最能体现教科书的珍贵?为什么?并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讨论练说:将词语连起来说一说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轻声读每个自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讨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讲下面内容的,并完成提纲
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教科书和张指导员未说完的话激励”我”前进.
3、课文围绕着“珍贵”写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同学们能从提纲中筛选出最重要的词语来作为每个大段的小标题吗?请上黑板板书.
盼书
取书
护书
激励”我”前进
三、细读课文,理解“珍贵”.
1、带着问题读课文。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写教科书的“珍贵”.你最感到的是哪个部分?
2、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部分最令人感动.默读自然段.
3、四人小组中一名同学大声读课文,其余三名边听边用“_____”画出张指导员说的话,用”*”画出描写张指导员护书时动作的词语.
4汇报成果,投影出示句子.
“快卧倒……”
“书……书……”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5、交流讨论:这三处话张指导员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各处的省略号有什么不同用法?并进行朗读指导.
(1)敌机突然轰炸,情况紧急,张指导员说的话被打断.朗读时语速要稍快.
(2)张指导员伤势太重,生命垂危,说话断断续续.
(3)最后张指导员嘱咐下一代要好好学习,话没说完就牺牲了.
6、指导朗读.
7、年轻的张指导员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教科书献出了生命;这些来之不易的教科书显得尤为珍贵.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8、讨论.
(1)“趴”能改成“倒”吗?
(2)为什么要用“压”
(3)结合“完整无缺”体会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
9、分角色朗读.
10、总结:张指导员牺牲了,这浸染着他鲜血的教科书成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四、学习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张指导员未说完就牺牲了,请你想象他想说写什么.请写下来.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理清叙述顺序。
1、这篇课文围绕教科书的珍贵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理清叙述顺序。
二、谈谈议以,精读课文。
1、同学们,年轻的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了,他临终前惦记的是什么?
2、交流了上节课作业。
3、同学们决不会辜负张指导员的期望,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一群在战争中坚持学习、热爱学习的孩子。《珍贵的教科书》中的“珍贵”还表现在“盼时”、“取书”和“激励”等情节中。
4、小组合作探究。
5、反馈交流,研读课文。
(1)孩子们为什么“盼书”?简介历史背景。
(2)出示题板,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没有();就()没有();就()没有();就()没有();就()
(3)怀着渴望教科书的心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终于有了教科书,它又是怎么来的?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党中央如此关心说明了什么?
(5)“取书”片段用小剧本表演,配合感情朗读完成,并在其中体验“振奋人心、争先恐后”的语气,读出张指导员的激动和孩子们的急切。
6.总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三、课外延伸,进行小练笔。
1、说一说,当孩子们拿到这沾染着张指导员鲜血的教科书时,会是怎样一种场面?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再动笔写写当“我”拿到血染的教科书时……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2、3题
板书设计
5珍贵的教科书
盼书保护
来之不易珍贵寄托先烈的期望
极激励“我”前进
6*爸爸和书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
2、体会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引导学生热爱书籍、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情,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1)你读懂可什么?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还有哪些地方你没读懂?请同学们一起探讨。
3、质疑问题归纳如下。(用幻灯出示)
(1)爸爸的公司倒闭了,我们家的生活艰难,为什么爸爸还要带“我”去买书?
(2)为什么“我”捧着这本刚买的童话集就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3)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坐汽车强!”这举话怎么理解?
(4)“我”大声回答:“买书比坐汽车强!”这时,“我”心里想些什么?
(5)这本薄薄的童话集为什么“我”缠着爸爸读了一遍又一遍?
(6)为什么许多年过去了,对“我”来说,这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珍贵?
三、再读课文,演剧激趣。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表演课本剧。
一、合作探究,自学感悟。
1、讨论。
2、分析。
(1)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
(2)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3)思考讨论。
①“我”和爸爸是在哪里挑中了这本童话集的/
②如果把“挑”换成“买”好吗?
小结:同学们在表演时,要演好爸爸“挑”书的动作。
(4)思考讨论。
A、书买下了,此时,“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我”捧着就像捧着珍宝似的
B、那么,该怎样表演好这个“捧”的动作呢?谁来试一试?
3、讨论。
对刚才同学的表演,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4、分析。
思考讨论:对“冷”的表演重要吗?为什么?
A、因为路远天冷,“我”实在走不动了。“爸爸问我:‘怎么样,成汽车比买书强吧?’”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是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我”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这是为什么?
5、讨论。
“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你理解了吗?谁能体会爸爸当时的心情?请发表你的看法。
6、请同学们再表演三至十二自然段课本剧,同时给予较高的评价。
五、总结。
板书
6爸爸和书
爸爸和书
希望我们热爱学习节衣缩食买一百多本
7黄继光
教学目标
1、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其中4个。正确读写“战役、占领、进攻、枪弹、愤怒”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4、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舍身堵枪口直至壮烈牺牲的经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阅读有关黄继光的故事,了解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等知识。
2、准备课件、课文插图
3、地图一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交流预习时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激发情感。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生在学习小组中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读书情况。
(1)各组派代表,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就不理解的词语,学生间交流、解答。教师适时予以点拨。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1、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3、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应重点讲清划分的依据,只要言之有理均给予肯定,可指导学生学会用归并法分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名读一、二自然段,思考:从这两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1)上甘岭战役的时间:1952年10月。
(2)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3)任务:要在黎明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3、指导朗读。
全班齐读,读出紧张的感觉,以烘托气氛。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预习第三至十二自然段,做课后思考*练习第2、3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继光》这一课,知道了黄继光所在的迎接受的新的任务——要在黎明之前夺下597.高地的主峰。当进攻开始后,战士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文中怎么说的?黄继光有何表现呢?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三至六自然段),思考上述问题。
2、汇报交流。
(1)比较句子。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枪弹压了回来。
(2)出示并朗读句子。
3、学习地三部分(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默读,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描写深深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画下来。
(2)学生深情朗读,思考:这些片段为什么会打动你?
(3)汇报交流,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①啊!黄继光突然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班起立,有感情地齐读,要读出对英雄的赞美、歌颂。
教师引读:就在这猛烈的炮火中,在探照灯的山东下,我们看见黄继光那英雄的身躯——学生接读: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②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剖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③讨论并引读。
④再读一遍,体会情感。
(4)播放课件,激起情感共鸣。
(5)齐读第三部分。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此时此刻一定有许多感受和体会,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呢?你觉得怎么读最能表达你的感情呢?
4、学习第四部分(第十二自然段)
全班朗读后小结:正是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二、拓展延伸,抒发情感。
1、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束了,“黄继光”的名字与他那不朽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同学们看着这座纪念碑(课件展示),你会用一句怎么的话来纪念来讴歌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呢?
2、学生包含激情撰写后朗读。
3、教师总结。
三、布置作业。
板书
6黄继光
进攻受阻接命令逼近敌人
主动请站露真情战友牺牲
胸堵枪口为祖国负伤又站起
惊天动地奏凯歌晕倒又站起
胸堵枪口
8*壮丽的青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这一真实而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学习英雄欧阳海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4、学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体会英雄欧阳海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二、学习“提示”,指导自学。
1、认真读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2、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
(2)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
(3)这篇文章那里最让你感动?把它找出来,多读几遍,为什么令你感动?
三、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汇报自学情况。
(1)每个人都把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受感动,互相补充。
(2)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1、讨论;课题为什么叫“壮丽的青春”?你认为还可以取什么题目?比较一下,哪个题目好?
二、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自己的话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朗读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读读自己为什么受感动。
引导学生谈:
(1)当时的情况如何危急?
(2)欧阳海是怎样挺身而出的?启发想象,体会欧阳海崇高的思想境界。
(3)事情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以“壮丽的青春”为题?
三、感情朗读,体会境界。
1、激情。
2、指导学生怀着对这位英雄无限崇敬之情,充分的读,练习把课文朗读好。
四、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板书
8*壮丽的青春
峡谷险,驮马惊
箭步飞身,推离轨道舍生忘死无怨无悔英勇献身,谱写颂歌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西岭、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三、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内容: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四、汇报学习情况。
1.汇报朗读和生字掌握情况。
(1)指名朗读,看看是否能读得正确、流利。
(2)“鹭、含、岭”这三个字的读音和字形好记吗?
(3)集体朗读。
2.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大意。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4)你能说说三、四两行诗句的意思吗?
(5)这两行诗句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6)大家再认真读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3.你认为诗人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1)学生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背诵。
五、感受诗的对仗工整。
1.这首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数量,“黄鹂”对“白鹭”是鸟对鸟名。诗人将它们对得多么工整啊!这首诗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对子,你能试着将它们找出来吗?
2.注意这些地方,再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六、总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课后自学的古诗《绝句》。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诗人。
四、解题。
五、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这首诗。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六、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要求: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七、汇报自学情况。
1.汇报朗读和自学生字的情况。书写生字。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讲了行船之快。指导朗读。
八、体会诗人心情。
1.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
2.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
3.试想: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怎么欣喜呢?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背诵。
九、总结。
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把行船写得惊心动魄,表达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十、布置作业。
10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总结。
五、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完成思考?练习3。
八、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11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
3.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2.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课文还写了什么?
3.画出你读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四、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第一部分)。
1.请大家默读第一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
3.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2.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至十自然段(第二部分)。
1.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至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2.这部分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3.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4.指导朗读。
5.皂荚树给了同学们什么启迪?
6.“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一句中,“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皂荚树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还知道有哪些人和物具有这种品格吗?启发学生谈感受.。
七、布置作业。
把你要赞美的人或物写一写。
12*海滨小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这座海滨小城将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
三、汇报自学情况。
1.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找出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的一句话,并指导朗读。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座海滨小城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小组合作学习。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滨小城的?
2.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这座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五、展示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汇报:
1.作者通过描写天、天上的海鸥和云朵,海、海面上的船只等景物我色彩,以及这些景物在早晨时的色彩变化来表现大海的美。
2.沙滩的美主要通过描写贝壳的多,出海捕鱼队归来时的情景来表现的。
3.小城庭院的美主要写栽了很多树。
4.小城的公园美主要写榕树茂盛,给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好去处。
5.小城的街道不但美,而且很干净。街道是用细沙铺成的,它干净到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六、总结。
如此美丽又整洁的海滨小城究竟在哪里呢?
感情朗读课文。
七、复习巩固生字。
八、布置作业。
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观察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再说给同学听。
13五彩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成因,从而感受叁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检查读书情况。
3.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字形。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让学生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来说。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五彩池究竟在什么地方?自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2.找出作者概括五彩池特点的一个词。
3.朗读第一自然段。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放投影片,教师以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加以解说。
(2)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思考:这一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五彩池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交流,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2)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这段第一句话介绍了五彩池什么特点?
②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比喻句,展开想像,体会五彩池的晶莹耀眼的美。
③通过导读、用手比划、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的“大小、深浅、形状”等不同特点。
(3)讨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水池还像什么。
(4)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5)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1)、(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指名读。
2.指导朗读,抓住三个“却”字,让学生理解池水的颜色发生的神奇变化,体会作者见到这神奇变化时的惊叹。
3.小结: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这一自然段进行质疑。
3.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池水颜色变化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读书、讨论。
(2)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3)小结讨论的结果。
4.熟读成诵。
5.说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可以用书上的句子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读出恍然大悟和赞美的语气。
五、总结全文,再次调动学生激情。
看到这神奇的景象,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1.学生自由发言,抒发情感。
2.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原来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学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1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可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准备
珍珠泉的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听到的景象。
2.学生谈自己想象到的景象,再次激发阅读兴趣。
三、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学习生字。
1.先读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对第一次的想象内容进行补充,并让学生读国出的有关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根据学生选择的句子进行组合,把选择同样语句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起朗读,讨论自己的体会。
(2)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反复诵读,教师进行点拨并指导朗读。
(3)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其他同学倾听,对他们的想法进行补充、质疑。
(4)齐读全文。
四、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1.(出示练习)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_______,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_______,以及潭底冒出的_______,最后抒发了作者对珍珠泉的_______之情。
2.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五、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小结,激发习作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15小狮子爱尔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课文的题目,心里会想些什么问题?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记叙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的读音。
(2)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2.快速读课文,画出点明小狮子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具体地说是按照爱尔莎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的顺序来记叙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把这些部分再好好地读一读。
四、引发想象,谈体会。
1.读了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说说对小狮子爱尔莎和那位女科学家的印象。
2.概括出“我”和爱尔莎之间感情深厚。
五、小结。
1.复习生字词。
2.学习了解文章叙述顺序的又一种方法——找关键词语,理出顺序。
3.一边读一边想,认真体会,发现问题。
六、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组织学习小组。
1.根据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成长、和被放回大自然的经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
3.按照学生找到的语句进行分组,分成“出生、成长”、“放回大自然”两组。
二、开展朗读比赛。
1.讨论出比赛规则:分别给自己的队起名字,进行合理的分工。
2.学生准备,教师引导、点拨。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互相帮助,把理由说清楚,说明白。
3.进行比赛,引导感悟、体会。
(1)“出生”部分要引导学生体会爱尔莎的可爱和作者对它如母亲般的关怀。
(2)“成长”要透过三个事例中的重点词语,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
(3)“放回大自然”部分,抓住女科学家内心的感受,她和爱尔莎难舍难分的情感,体会她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小结,深入体会。
1.了解了狮子的生活习性,体会出作者与小狮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大家还有什么感想和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2.如果让你给课文改个题目,你会怎么改?
四、画出描写“我”无限关爱小狮子爱尔莎的语句,把它们工整地抄在摘抄本上。五、布置作业。
思考:学习了《小狮子爱尔莎》后,你认为爱尔莎是放回大自然好呢,还是留在女科学家身边好?
16*朱鹮飞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识本课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读懂“阅读提示”,把握学习目标。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要在一节课中读懂、学会,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来进行阅读,也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
2.引导朗读阅读提示。
2.提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读?
(1)读读想想,课文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2)在课文中找一找小光和小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3)想想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自读课文,弄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不熟练、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讨论: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讨论:小光和小伙伴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3.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为保护朱鹮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好好把他们的事迹宣传一下,也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来。谁把他们的事迹读一读?
指导朗读。
五、创设情境,激发谈话,进一步理解课文。
1.如果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今天来到我们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会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
2.选两位同学扮演小光和小胖子。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或向他们提问。
六、小结。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向小光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多姿多彩!
七、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生字。
2.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17捞铁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三、深入探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4.用覆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五、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画面上有哪些人物?简单地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打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哪个自然段写打捞其他铁牛的经过?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超铁牛?
(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读。
(2)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3)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第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读。
(2)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也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回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2.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说,全班交流。
二、延伸课外。
1.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保?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
3.要是现在打捞水底沉物的话,有没有其他办法?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或者由教师适当地介绍,现代有哪几种打捞方式。
18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来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示。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

延伸阅读

第四课 加了一句话教案


第四课加了一句话
教学目标:
1.查辞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懂得语言的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读课文首尾2段。
2.质疑:盲妇人前后的遭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图读课文,自由质疑
2.圈画生字新词,小组内讨论理解词义
3.说说课文大意及各段大意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诗人和盲妇人是什么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说说。
2.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看插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一段写什么?
(3)联系上文想想:过路人对盲妇人前后的态度有何不同?
(4)读文中语句,理解诗人眼中的“欣慰”。
3.学习第三段
(1)自学第三段,比较诗人加了“春天到了”后,句子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看到前后2句话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2)诗人加了一句话,使盲妇人摆脱了困境,说明了什么?
(3)理解“衬托、风烛残年、万紫千红”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与收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1.完成练习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加了一句话》写了一个盲乞丐行乞,可是一整天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因为法国诗人在牌子前面添了几个字,结果给钱的人很多。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加了一句什么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一句话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

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

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

教师巡视适时检查:

①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

②对重点问题: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婆婆,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妇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她?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她钱?

通过采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天来了,我什么都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读了最后一段话的感想。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谈话激情:春天,万紫千红,到处莺歌燕舞,和风送暖。人们沉浸在对春天的美的享受中,而那位盲人却看不到这人间最美好的季节,是多么的令人同情。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人们思想的变化。

2、指导学生用抒情的语调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六、拓展训练:

“加了一句话”后,人们对盲妇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场面一定很感人,请把当时的场面描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沪沟桥的狮子 三味书屋 教案教学设计



1.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6个字,其中14个要求学会。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从而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
本课教学所用的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同学们请看,图中画的是什么?
2.揭示课题后,可跟学生聊一聊,谈谈各自对卢沟桥的了解。让学生带着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来学习课文。然后,指导看图,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上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范读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提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生字自己拼读,字型复杂的要注意分析,想办法记住。
3.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可以查字典并联系句子或上下文理解。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交流自学情况
说说各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想想这一段介绍了卢沟桥的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六.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生字重点提示
2.写字。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视情况或当时解决,或留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对第二自然段进行重点探究。
让学生阅读此段课文,思索:“课文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狮子形态、动作的词语,如“蹲坐”、“低着头”、“偎依”、“藏”、“按”,把几种形态的狮子概括地说一说。还要结合“好像……”后面的联想部分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自读中想象,在引读中想象,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具体表达出来。如,“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水声淙淙,好像美妙的音乐,小狮子陶醉了。”
3.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形态的狮子?”可先让学生看看第二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明白还有好多狮子的形态课文没有写出来。
4.再引导学生看两幅小图,想想这两幅小图上的狮子有什么特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找一找。引导学生试着用“……有的……好像……”表达出来。如,(1)有的大狮子笑得咧开大嘴,好像有天大的喜事似的;小狮子也笑得那么开心,大概是受到母亲笑声的感染吧!(2)有的大狮子把两只小狮子搂在怀里,好像是太用力了,小狮子疼得直叫唤。
5.最后,要鼓励、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外、插图外的狮子的形态,如发怒的狮子、奔跑中的狮子、酣睡中的狮子,并用上述句式练习说话。可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自学这两段。
2.交流自学情况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
自主练习:
[题旨说明]
1.第一题的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有针对性地学习和体会作者抓事物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最后体会作者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描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第二题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根据看到的事物进行合理想象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出作者看到的狮子的样子和作者由此产生的想象,并了解作者是根据狮子不同的姿态想象的,“看到的狮子”和“想到的狮子”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合理。其次再指导学生想象狮子还会有哪些姿态,这些姿态的狮子可能在干什么。想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尽量想、大胆想。
3.第三题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指导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4.第四题的目的是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应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行。
[自主性练习设计]
1.称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是________。我还从________(哪些地方)了解过“七七事变”。我知道“七七事变”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有________。
2.想象一下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态,它可能是在干什么?再从中选出你认为想得最好的一个写下来。
想到的狮子形态是________,它一定在是________。我想给它取个名字叫________。
3.在学习小组中设一个“背诵大擂台”。竞争出一个背诵第二自然段最好的同学当小擂主,再与其他小组的佼佼者展开背诵比赛,胜利者为背诵擂台赛的擂主。擂主再迎接其他同学的挑战,胜者为擂主。以此类推,看谁是最后的总擂主。
[评价指导]
激发学生谈出自己背诵的经验,评价自己的背诵方法是否科学,背诵的效果是否好。

2.三味书屋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读书,了解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激励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2.指导学生读文、看图,学习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学会本课八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几乎、奔走、严厉、默默、信念、毫不松懈等词语,并注意学习应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本课教学所用的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写字。
第二课时:结合看图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同学们请看,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
板书课题:三味书屋
2.介绍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在浙江省的绍兴。(板书:绍(sho)兴。教学“绍”,读准翘舌音。绍兴是浙江省的一个文化古城。)在他1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庭生活很困难。鲁迅从小就喜欢看书、绘画。他的外婆住在浙江农村,他常常去那儿,交了很多农民的孩子做朋友,使他了解到旧社会农民的疾苦,培养了他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鲁迅青年时代学过医,后来为了国家的兴盛,他用手中的笔写了许多文章揭露社会的黑暗,以唤醒劳苦大众起来与反动势力斗争。鲁迅先生的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书已经被翻译成世界上50多种文字。世界人民敬爱鲁迅先生,喜爱他的作品。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鲁迅先生童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和在那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
提示:三味书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鲁迅先生小时侯在这里读书时有什么叫人难忘的故事呢?听老师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提示自学要求:
6.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7.生字自己拼读,字型复杂的要注意分析,想办法记住。
8.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可以查字典并联系句子或上下文理解。
9.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交流自学情况
说说各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布置和陈设。
第三自然段: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味书屋是个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相机解释:“书塾”,就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
六.检查生字
1.生字重点提示。
鲁迅:“鲁”上下结构,上面是“鱼”,下面是“日”。
书塾:“塾”上下结构,上面是“孰”。左右两边写的一样高。“丸”是九上加点。
砚:发准字音。右边是“见”,不能写成“贝”。
寿镜吾:是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寿”字先写三横,然后写一撇,再写下面的“寸”。
毫不松弛:“毫”,突出字型,下面是“毛”,表示像皮毛那样只有一点点。“弛”本义指弓上的弦不绷紧松下来。
2.写字。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视情况或当时解决,或留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导入新课:三味书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鲁迅小时侯在这里读书时有什么叫人难忘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观赏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学生可以先随意说出图中都画了些什么,在学生对图中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指导学生准确地使用量词。
一()画一()古松
一()梅花鹿一()八仙桌
一()椅子一()戒尺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书中是如何描写的呢?
3.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与图画对照,思考:文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有关词语。
“正中”“画前面”“分别”“东北角”
4.出示课件把三味书屋内的摆设放到相应的位置。
看图理解“分列”
课文是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写的。
5.看图,师生一起回忆第二自然段内容。
6.小结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提示: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是很用功的,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件事,是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
写的是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理解“来历”:本课指“早”字是怎么刻在书桌上的。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早”字的?
提示:一个“”字为什么把它比做“花骨朵”又比做“火把”?注意:花骨朵是会开放的,火把是会燃烧的。
我们读下面的内容就能知道,为什么把鲁迅小时候在书桌上刻下这个小小的“早”字,比做“花骨朵”,又比做“火把”。
3.自由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在书桌上刻上个“早”字?结合学生回答理解词语。
“几乎”:差不多。
“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里的“于”是“在”的意思。当铺是一种特殊的店铺,经营有经济困难的人到这种店铺借钱,必须把东西押在店里。
4.读到这里,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5.讨论: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批评鲁迅,鲁迅为什么不向先生解释,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呢?他在想什么呢?
6.讨论:鲁迅这么想,他是怎么做的?学到这儿,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这个“早”字比做花骨朵和火把吗?
7.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8.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9.介绍读物:《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百草园》等。
(五)作业
2.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介绍一处景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自主练习:
[题旨说明]
1.第1题,培养仔细观察、认真阅读的习惯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让学生积累表示方位的词语。做题前要看图,弄清“画”、“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鲁迅的书桌”所在的位置,然后看书,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想象,可从画的内容、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的样子展开,还可想到其他可能有的事物。
2.第二题,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鲁迅先生的好品质,同时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理解词语要联系前后文,同时结合少年时代的鲁迅生活艰难的情境去思考。第1小题,要让学生想象小时候的鲁迅既要料理家务,又要去当铺、采药,还要上学,因而必须急急忙忙、焦虑万分地赶路的情形。第2小题,有三个问题。可先弄清“坚定的信念”指什么,然后再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早”字,最后再从“坚定”、“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一生”去思考为什么要用“刻”而不用“印”。
3.第3题,比较字形,不仅要弄清两个字的不同之处,而且要尽可能地联系字义去分析。写词语的括号要拉长一些,最好改成一条横线,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写一些词语。
4.第4题,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把鲁迅刻“早”字时的坚定决心表达出来。背诵第三自然段,先要理清段落的层次,然后逐层背诵。
[自主性练习设计]
1.按照课文原文填好前两空,然后展开联想,把句子补充完整。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还像______________。
2.想象鲁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情形:他怎么赶路的,他的神情是什么样的,他心里想些什么。想好后跟同学交流交流,然后扮演鲁迅,把具体情形表现出来。
[评价指导]
1.独立思考:根据第一题中两句话展开的想象是否具体?背诵课文是不是用了较好的方法,比如,是否先读懂内容,然后大声朗读,最后才背诵?
2.小组评议:第二题,难度较大,无论是谈“体会”,还是谈理解,不同的同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宜一刀切,也不必一律要求“深刻”。比如,为什要刻“早”字,有同学能说“为了时时提醒自己上课不迟到”,也是值得肯定的。组成的词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括号外的字可以在组成词语的前、中、后。

资料提供者:张平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的故事。为了保护教科书,张指导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本文最令人感动的地方。革命先辈那种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及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使本文充满强烈的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根据课文结构,从盼书---取书---护书---激励这四方面理解教科书的珍贵。

2、让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并懂得要通过努力来回报所有为我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的人们。

教学重、难点:懂得教科书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要想拥有一本崭新的教科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在1947年的春天延安小学的孩子们要得到一本教科书,却是老师用生命换来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珍贵的教科书》

板书课题:22、珍贵的教科书

二、新授:

1、再一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为什么说这教科书是珍贵的教科书呢?请四个同学把课文分为四大部分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珍贵的那一部分。

课件出示:课文,背景、音乐,分四部分出现。(4页幻灯)

师:你觉得哪一部分最能体现教科书的珍贵?

生:第三部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三部分写的是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教科书是用生命换来的。

生:指导员用生命换来了教科书。

2、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师:指导员是在什么情况下保护教书?谁能找出这个自然段?

生举手。

师:请你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读。老师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紧急的语气。

师: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指导员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指导读:快卧倒

师:这里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可能指导员还说了别的,但被炸弹声淹没了;指导员话还没说完,就倒下了)

师: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指导员在哪?书在哪?(发现了指导员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下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这一段:文字、背景、音乐。学生齐读。指导朗读:我是急切地、大声地喊;而指导员的声音是微弱的。分组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情境。

学习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

师:为了保护教科书,指导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是什么原因让指导员用生命去保护教科书呢?

3、第二部分

生:因为这书来之不易。

师:怎么来之不易?

生: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

师:这是课文的哪一部分写的?

生:第二部分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部分文字:

指名读第二部分。指导朗读指导员的话(兴奋的语气)和我的话(高兴、急切)

师:第4自然段是谁说的话?

生:指导员。

师:指导员为什么要用问句开头?明确: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师:后面两句都用了感叹号,表达了指导员什么心情?说明了教科书怎么样?

明确:说明了教科书来之不易,很珍贵。

师:除了书来之不易这个原因,还因为什么指导员会用生命去保护教科书?

生:因为我们没有书

生:因为我们需要书

生:因为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

师:是啊,我们连一本教科书都没有,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课文中那一部分写了我们的学习条件?

生:第一部分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部分文字:

齐读画线的句子:

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哇!

师: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两个分号,是一个什么句子?(排比句)体现了困难之多。

男生读困难,女生读克服困难的办法。

师:哪一个困难比较突出?

生:没有书。

师:你是从哪一个字看出来的?(最)

课件出示题目:

因为我们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书,所以这一捆教科书很珍贵。

因为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所以这一捆教科书很珍贵。

板书:珍贵

师:是啊,因为我们渴望有一本教科书,指导员不想让我们失望;因为这捆教科书来之不易,所以,指导员用生命去保护教科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尽全身的力量,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

你们要好好儿学习将来

师:这是一句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如果你是指导员,你想对孩子们说什么呢?请写在纸片上。

学生写。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打败敌人,为我报仇,为国争光。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出力,就只能靠你们了。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一空要打败国民党,让我们的后代过上好日子。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能建设祖国,为祖国出力。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需要你们,为祖国创造一片宏伟蓝图。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师:是啊,指导员在我们身上寄托了很高的期望,让我们把指导员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
(生满怀深情地读第十二节)

三、拓展教学

师:同学们,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的今天,是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是我们的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板书:珍惜)

此时此刻,我们的老师就坐在我们后面,让我们一起来用《感恩的心》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所有为我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的人们。

课件播放自制的《感恩的心》,让学生进入情境。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能力目标:

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2.按要求预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难点: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介绍背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从上学到现在共有几本教科书?你们的书每学期一开学就能得到一本,你们会为得不到教科书而耽心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珍贵的教科书。(板书课题)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张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三、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1)正音:

文中“持、刷、抄、睁”是翘舌音。“嗓”是平舌音。

(2)多音字区分并组词:

(3)区别同、近音字并组词。

抄()嗓()须()恨()

吵()桑()需()狠()

2.注意下列字的部首:

凳:上下结构,查“几”部。

替:上下结构,查“日”部。

须:左右结构,可查“彡”、“页”部。

励:左右结构,查“力”部。

缺:左右结构,查“缶”部。

3.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锅:右下框内人,最后一笔是点“丶”。

嗓:右上是三个“又”,最后一笔是点“丶”,木最后一笔为“捺”。

投:右上第二笔是。

爆:右下共5笔,即氺。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的。

(2)炮火连天:炮弹爆炸后的火焰与天空相接,形容战斗激烈。

(3)渴望:迫切地希望。

(4)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5)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6)叨念:因为牵挂而不住地说。

(7)俯冲:以高速度猛地向下冲。

五、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

2.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3.认识省略号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懂得教科书的珍贵。

2.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段训练。

教学过程:

一、解题。

首先板书课题《珍贵的教科书》

教科书指学生用的书;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宝贵的。

为什么教科书如此珍贵?教科书到底珍贵在哪里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本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讨论明确:这个自然段主要写延安小学学习条件艰苦,师生渴望得到一本珍贵的教科书。

(2)带着问题再读第1自然段,思考讨论:

①延安小学的同学们“顽强地坚持学习”表现在什么地方?

表现在战争环境、条件艰苦。

②师生问读第2、3句,思考讨论:从什么地方看出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

教师出示下表,帮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填写,理解延安小学学习条件的艰苦。

第二句中的三个分句,每个分句都是:

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带来的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投影重点句帮助理解:

投影A,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要让学生体会出:一方面说明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突出无书的困难,所以大家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另一方面说明,在大家十分渴望教科书时,张指导员告诉大家有书的好消息,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投影B句: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出:书是来之不易的,是毛主席的亲自关怀,是党中央用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出来的。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延安小学学生用“没有……就……”连接的。前半句讲的是困难,后半句讲的是克服困难的办法。

写这些困难一方面表现了延安小学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顽强精神,一方面也说明了教科书的珍贵。

③体会重点句第三句的意思,打投影。

投影:“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此句与下面两句比较,进行语言训练。

比较课文中这样写好在哪里?强调最困难的是没有书,为下文突出渴望得到教科书作铺垫。

(3)总结第1自然段段意。

延安小学师生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仍顽强地坚持学习。

2.学习第2--6自然段:

(1)它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2)再读课文,从第2--6段中进一步体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们渴望得到一本教科书。

学生读书,自学讨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进一步深入体会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时的心情。

在理解了词语的基础上,练习用词语填空,指导学生理解因果关系。

(因为)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

①(所以)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有书啦!”

②(所以)我们觉得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③(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跳起来)。

④(所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要去印刷厂取书。

(3)三读课文,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课文,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延安小学生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还要注意本段四个感叹号在表达人物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4)归纳、总结第2--6自然段段意:

同学们听到有教科书的消息异常高兴,张指导员决定带“我”去领书。

3.学习第8--11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主要讲了几个意思,可以分成几层?

学生默读搞清8--11自然段主要讲了三个意思,所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8段):主要写“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的高兴和急切心情。

第二层(9--10段):遇到敌机轰炸,张指导员用自己身体保护书而英勇牺牲。

第三层(第11段):张指导员的临终嘱咐一直鼓励我前进。

(2)学习第一层:(第8自然段)

自己散读课文,体会“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可以看出。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出:“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心情是高兴和急切的。课文中“高兴地跨着大步”、“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这些词句,生动体现了“我们”当时的心情是既高兴又急切。

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我”和指导员取到书时高兴和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

(3)学习第二层(9--10自然段)

①过渡语:我和张指导员领到书后怀着高兴和急切的心情往回赶时,途中发生了什么情况?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整理老师给的下述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

②投影:读后请排列下列句子,并加上标点。

我头部受了伤

那捆教科书还压在指导员的身上

∴炸弹爆炸了

∷发现指导员伤势严重

实际排列顺序是:∴→→→∷

③再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深入体会重点段内容。

看课文插图,想象“我”从晕倒至醒来这段时间内,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

通过看插图和想象帮助学生体会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精神。

再读这两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记述张指导员护书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具体加以体会。

投影A句:“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指导学生体会:“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一方面展示了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一方面突出了教科书的珍贵。

投影B句:“快卧倒……”,“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引导学生体会两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

“快卧倒……”——表示张指导员的话还没有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昏过去了,此后的事不知道了。

(4)学习第三层(第11自然段):

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生命保护教科书?他的话语做了最好回答。请同学们自读第11自然段,认真体会这段中的语言部分。

投影体会A句: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断续的说话。指导员身负重伤,刚刚苏醒的第一句话就是“书”,可见指导员心中想到的不是自己只有书,书在其心中占了重要位置。

投影体会B句:他轻轻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声音微弱,断断续续。这是指导员临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寄托着革命前辈的殷切期望。这捆教科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它是十分珍贵的。

在理解本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体会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和无限期望。

(5)总结第8--11自然段主要内容。

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

4.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带着下述问题,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内容:

(1)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2)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学生自学后讨论:

(1)“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指指导员对学生们寄予的无限厚望。

(2)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指导员的话和指导员舍身保护教科书的英勇行为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指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面:一是来之不易,是用党中央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的,它还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这个期望还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发愤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4)指导学生用尊敬的心情和努力学习的决心来朗读这段话。

(5)总结最后一自然段段意:

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一直激励“我”前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每两个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3.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教学重点:

1.在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和自然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习省略号的几种不同用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体会思想感情。

强调:第二段读出张指导员,“我”和同学们共同的兴奋感情。第三段要读出带省略号句子的语调。

二、总结全文。

1.在弄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课后练习中段意内容。投影四段段意: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下面的内容。

①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②情况紧急,“我”和张指导员需要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③在回村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④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2)根据段意内容合并自然段分段。全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1)“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第二段(2--7)紧急情况下,“我”和张指导员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第三段(8--11)在取书回来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第四段(12)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我”前进。

(3)指导学生练习给各段拟小标题: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各段小标题:盼书、取书、护书、书的力量。

2.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的事迹,赞扬了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老一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心。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珍贵”在哪里?

学生讨论,明确珍贵的教科书珍贵在:

(1)环境艰苦,学生没书渴望得到书。

(2)这些书是在毛主席关怀下,从党中央文件用纸中节省出来的。

(3)这捆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

4.学习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文中的省略号有四种不同用法。

(1)省略的是指导员想说还没说完的话。

(2)省略号表示的是以后的事“我”不知道了,省略了“我”晕倒后到醒来时那一段时间里的事。

(3)省略了多次重复说的同一句话。

(4)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不连贯。

5.指导学生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1)读词语,理解词语。

(2)体会词语所在句中的意思。

(3)讨论词语可应用的范围。

(4)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壮丽的青春教案


第八课壮丽的青春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等工具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欧阳海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学生做一个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2.再默读课文。
思考讨论: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突然之间发生了什么情况?面对这情况,结果会是如何?
3)理解词语:骤然,瑟瑟,雷霆万钧,风驰电掣,排山倒海。
2.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2)思考讨论:欧阳海是怎样把战马推离轨道的?
他的行动换来的是什么?
欧阳海看到火车转危为安,“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闭上了眼”说明了什么?
说说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作用。
3)有感情朗读。
3.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2)理解:“伟大的战士”、“时代的颂歌”、“青春的乐曲”
3)“难忘的日子”是指哪天?为什么难忘?说明了什么?
4.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欧阳海是个怎样的战士?
3.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印刷所、俯冲、轰隆、爆炸、叨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介绍时代背景

1板书:珍贵的教科书

2谈谈自己对"珍贵"的理解

每到开学,我们都能拿到崭新的教科书,可在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拿到一本教科书是多难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所讲述的事情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反动派为了挽救自己即将灭亡的命运,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面对强大的敌人,党中央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于3月份主动放弃了延安。延安小学也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让我们看看当时孩子们的学习条件有多艰苦吧。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

三、默读课文,理解层次

1、提出默读要求:按照思考练习2的内容提示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

明确:

第一段(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第10自然段)

第四段(第11自然段)

引导学生把段意概括为小标题。

明确:盼书、取书、护书、激励

四、自学课文

1、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挂珍贵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边读边想。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学生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

2、讨论: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六、作业

1、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带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1。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各自小声读课文,读后指名口述本文所讲的故事。

3、导入: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我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读前提问:在战争环境里学习,条件非常艰苦,遇到什么困难?哪一个困难比较突出?为什么?

读后明确: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3、讨论:

学生答:遇到困难是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

学生答:没有书的困难较突出。

教师问: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学生答:最困难的是没有书的最字。因为他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4、教师引读:是啊,当时条件多艰苦啊,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5、学生练读第一自然段。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当时艰苦条件和同学们克服困难写具体?

明确:突出顽强学习精神,衬托教科书珍贵。

6、教师: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孩子们多想有一本教科书啊!请同学们自由读2、3、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用什么语气、感情读的?为什么这样读?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

这里的渴望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希望或盼望?为什么?这又说明教科书怎么样?

明确:渴望比希望、盼望的程度强烈,如果换成希望或盼望,说明教科书没有那么珍贵。

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省出来的!

这段话如果不用问旬开头该怎么说?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问句开头?

明确:用设问句式引起注意。

后两句都用感叹号,表达张指导员什么心情?这又说明教科学怎么样?

明确:珍贵

节省是什么意思?党中央省出来的又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毛主度、党中央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把孩子们用的教科书看得和中央文件同样重要,体现了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同时也说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纸张十分缺乏,能印出教科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教科书确实是珍贵的。

8、练习读张指导员和我的对话,读出兴奋激动的感情。

三、讲读第二段、第三段

有书的喜讯让孩子们无比幸福,我和张指导员去取书的途中又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画出能体现我和张指导员高兴和急切得到书的心情的词语。想为什么要写这些?

明确:突出书的珍贵。

2、讨论:

敌机投下炸弹以后,张指导员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我醒来以后看到了什么?

张指导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是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明确: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表现他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他对下一代殷切的希望。

这里几处省略号,它们各代表什么意思?

快卧倒(表示话没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已昏迷。)

书书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将来后面的省略表示张指导员没说完就牺牲了。)

张指导员,张指导员(表示接连不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练读。

5、小结: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身负重伤,英勇牺牲,临终还嘱咐我要好好学习。教科书上凝聚着前辈的鲜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代的期望。

四、理解第四段课文

1、指名学生读这段。

2、讨论:

为什么说那捆教科书是用生命换来的?激励是什么意思?激励我前进的力量是什么?读这句话要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

为什么那捆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能一直激励我前进?

明确:张指导员以生命为代价保护教科书,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做贡献,使我多年来不能忘怀;每当想起就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加倍学习,努力工作。

3、指名学生练读第四段。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造句:

振奋人心

恨不得

没有就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步骤〗

一、让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读后,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做出评价。(主要从有感情方面考虑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二、提问

1、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明确: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2、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和我取回的教科书是珍贵的教科书?

明确:教科书的珍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来之不易,比如它是用党中央印文件省下来的纸印刷的,它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指在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它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好好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指导员关心同学的学习是通过书来表现的。要求同学默读课文二至四段,按下列提纲有条理地答出:在什么情况下?指导员怎么样?

1、听到有书。

2、情况紧急。

3、敌机轰炸。

4、生命垂危。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以《读珍贵的教科书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5、珍贵的教科书

一、盼书

渴望

二、取书

关怀

激励前进

三、护书

完整无缺

四、爱书

用生命换来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教学设计


3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板凳、锅烟灰、印刷、抄写、党中央、嗓门、必须、一捆、盘旋、爆炸、叨念、激励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了解战争年代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思想教育: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2.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动画、有关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从上学到现在共有几本教科书?你们的书每学期一开学就能得到一本,你们会为得不到教科书而耽心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珍贵的教科书。(板书课题)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解题。

首先板书课题《珍贵的教科书》:解题:教科书指学生用的书;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宝贵的。为什么教科书如此珍贵?教科书到底珍贵在哪里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本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讨论明确:这个自然段主要写延安小学学习条件艰苦,师生渴望得到一本珍贵的教科书。

(2)带着问题再读第1自然段,思考讨论:

①延安小学的同学们顽强地坚持学习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战争环境、条件艰苦。)

②师生问读第2、3句,思考讨论:从什么地方看出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画出有关句子。

2、学习第26自然段: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带来的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电脑出示重点句帮助理解:

①、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要让学生体会出:一方面说明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突出无书的困难,所以大家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另一方面说明,在大家十分渴望教科书时,张指导员告诉大家有书的好消息,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②、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出:书是来之不易的,是毛主席的亲自关怀,是党中央用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出来的。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延安小学学生用没有就连接的。前半句讲的是困难,后半句讲的是克服困难的办法。写这些困难一方面表现了延安小学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顽强精神,一方面也说明了教科书的珍贵。

③体会重点句第三句的意思:

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比较课文中这样写好在哪里?强调最困难的是没有书,为下文突出渴望得到教科书作铺垫。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2)再读课文,从第2~6段中进一步体会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同学们渴望得到一本教科书。学生读书,自学讨论。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进一步深入体会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时的心情。

(3)读课文,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课文,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延安小学生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还要注意本段四个感叹号在表达人物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4)归纳、总结第2~6自然段段意:

同学们听到有教科书的消息异常高兴,张指导员决定带我去领书。

3.学习第7~11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主要讲了几个意思,可以分成几层?

学生默读搞清7~11自然段主要讲了三个意思,所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7段)、第二层(8~10段)、第三层(第11段)

(2)学习第一层:(第7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体会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出: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心情是高兴和急切的。课文中高兴地跨着大步、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这些词句,生动体现了我们当时的心情是既高兴又急切。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我和指导员取到书时高兴和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

(3)学习第二层(9~10自然段)

①过渡语:我和张指导员领到书后怀着高兴和急切的心情往回赶时,途中发生了什么情况?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整理老师给的下述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

显示题目要求:读后请排列下列句子,并加上标点。

我头部受了伤

那捆教科书还压在指导员的身上

炸弹爆炸了

∷发现指导员伤势严重

实际排列顺序是:∷

②再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深入体会重点段内容。

看课文插图,想象我从晕倒至醒来这段时间内,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

③通过看插图和想象帮助学生体会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精神。

再读这两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记述张指导员护书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具体加以体会。

A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指导学生体会: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一方面展示了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一方面突出了

教科书的珍贵。

B快卧倒,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引导学生体会两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

C快卧倒表示张指导员的话还没有喊完。

D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昏过去了,此后的事不知道了。

(4)学习第三层(第11自然段):

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生命保护教科书?他的话语做了最好回答。请同学们自读第11自然段,认真体会这段中的语言部分。

①、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断续的说话。指导员身负重伤,刚刚苏醒的第一句话就是书,可见指导员心中想到的不是自己只有书,书在其心中占了重要位置。

②、他轻轻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声音微弱,断断续续。这是指导员临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寄托着革命前辈的殷切期望。这捆教科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它是十分珍贵的。在理解本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体会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和无限期望。

(5)总结第8~11自然段主要内容。

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

4.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带着下述问题,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内容:

(1)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2)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为什么说教

科书是珍贵的?学生自学后讨论:

①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指指导员对学生们寄予的无限厚望。

②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指导员的话和指导员舍身保护教科书的英勇行为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③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指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面:一是来之不易,是用党中央印文件节省下的纸印刷的,它还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这个期望还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发愤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④指导学生用尊敬的心情和努力学习的决心来朗读这段话。

⑤总结最后一自然段段意:

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一直激励我前进。

三.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的事迹,赞扬了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老一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心。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珍贵在哪里?学生讨论,明确珍贵的教科书珍贵在:

(1)环境艰苦,学生没书渴望得到书。

(2)这些书是在毛主席关怀下,从党中央文件用纸中节省出来的。

(3)这捆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

4.学习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文中的省略号有四种不同用法。

(1)省略的是指导员想说还没说完的话。

(2)省略号表示的是以后的事我不知道了,省略了我晕倒后到醒来时那一段时间里的事。

(3)省略了多次重复说的同一句话。

(4)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不连贯。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3、珍贵的教科书

盼书(渴望)

珍贵的教科书

取书(关怀)

护书(完整无缺)

作用(激励我们前进)

课后小记:

5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教学设计



5珍贵的教科书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和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教科书的“珍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和新词。
三、教学准备
CAI(生字、图片)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们知道是教科书?(如语文书、数学书等学习用的课本。)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觉得哪个词很重要?(珍贵)
4、“珍贵”是什么意思?(意义深刻、十分宝贵、特别好的、价值大的)
5、每到开学,我们就能拿到崭新的教科书,可在那充满战火与硝烟的年代拿到一本教科书是多难呀!今天我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写了一件什么事?(1947年,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讲的是张指导员以生命的代价保护教科书的事。)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边读边课文,边画记生字和自然段。
2、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3、CAI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4、指名记忆字形,重点指导“凳、爆、隆、印”。
5、理解词意。
轰隆:象声词,一般形容比较大的声音。
(四)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说说有几个自然段。
2、这篇课文围绕珍贵的教科书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盼书—取书—护书—激励)
3、根据这几个意思给课文分段。
盼书(1—4自然段)取书(5—7自然段)
护书(8—10自然段)爱书(最后一自然段)
(五)作业。
1、读课文三遍。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CAI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说说课文如何分段。
(二)理解课文内容。
1、盼书。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学生的学习条件是怎样的?
(3)“渴望”是什么意思?(非常希望,就像十分干渴的人迫切希望喝到水一样。)同学们“渴望”的是什么?(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这说明什么?(当时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每人能有一本都不容易。)
(4)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这种渴望的心情?“兴高采烈”是什么意思?(兴致高,精神足。)“振奋人心”是什么意思?(使每个人都很振奋。)(“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喊,快”都表现了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的心情。)
(5)这些书是怎么来的?说明什么?(党中央毛主席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对孩子们读书的重视。)
2、取书。
(1)同桌互相读,说说取书的过程。
(2)从课文中找出张指导员和同学取书时的心情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争先恐后、高兴地跨着大步、恨不得)“争先恐后”是什么意思?(人争着向前,惟恐落在后面)这表达的是一种什么的心情?(急切盼望自己能亲自把书取回来。)
3、护书。
(1)指名读。想想,张指导员是怎样保护教科书的?
(2)这一部分课文有很多省略号,文中省略的是什么?为什么用省略号?
①敌人投下炸弹以后,张指导员喊“快卧倒……”这里省略得失“有危险!注意安全!”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当时来不及把话说完,只要卧倒就安全了。
②“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头部受了伤。”这里的省略号表现的是人已昏迷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的是昏迷之后到醒来之前的事。
③等我醒来时,看到的指导员什么样?“一动不动”说明什么?(昏过去了)“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捆书“完整无缺”?(他用身体压在书上,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这捆书。)
④“指导员,指导员……”这是在我看到指导员受伤后趴在书上一动也不动时喊的话,当时我非常着急,一遍遍地在那里呼唤,这里省略的是呼唤的话。
⑤当我提出背他回村时,他为什么“轻轻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他当时想的会是什么?(自己不成了,不要管我,保护好书就行了。他想,即使自己牺牲了,保护了这些书也是值得的。)
⑥“书……书……”这是指导员从昏迷中醒来时的第一句话,由于身体极度虚弱,所以说话是断断续续的,但他首先想到的书,他把书看得比生命还有重要。
⑦“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极度的虚弱使指导员说话很吃力,但他牺牲前不忘嘱咐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这些话表达了革命前辈的心愿,寄托着他们的殷切期望。
⑧他说的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怀与期望。)
4、爱书。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这捆教科书的珍贵体现在哪里?(它用指导员的生命换来的。)
(3)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珍惜来之不易的书,用它好好学习,要不怕困难,刻苦努力,学好知识,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4)“多少年来”和“一直”说明什么?(不忘先辈的教导,不辜负先辈的期望。)
(三)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2、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我们要珍惜,我们决不能辜负先辈的殷切希望,要成为革命和建设的有用的人才。)
(四)作业。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5珍贵的教科书
一、盼书渴望
二、取书关怀
三、护书趴压完整无缺
四、爱书用生命换来
激励我们前进


6*爸爸和书
一、教学要求
1、读懂《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产生的作用,教育我们要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产生的作用,教育我们要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你读书的兴趣是怎样培养出来的?《爸爸和书》这篇课文中的同学也喜欢读书,我们看看是什么原因使他对读书产生了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看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找出自己还没读懂的地方,准备与同学讨论。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的脉络。
(1)“我”把《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看得最珍贵的原因是什么?
(2)买书的经过。
(3)买书带来得欢乐。
(4)爸爸的希望。
2、重点讨论的问题。
(1)一本薄薄的破旧的童话书引来了什么?(会议当年买书的情景。)“清晰”是什么意思?(非常清楚,真切)
(2)《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怎么买来的?(爸爸带着我,省下乘车的钱买来的。)这说明什么?(生活艰难,买书不容易。)正因为这本书得来不易,所以才更珍贵。
(3)买书的过程中,爸爸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父爱、期望)
(4)“我”是怎样懂得了读书的乐趣的?(一遍又一遍地读,念了好几十遍。)读书的乐趣是什么?(学到好多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正是因为从读书中得到乐趣,所以用“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来买书也心甘情愿。
(5)爸爸这样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给孩子们买书的目的是什么?(让孩子多懂得些道理,多学会一些知识,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6)看看书中的“我”,在想想自己,你有什么感想?(经济条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自己有没有读书的愿望。家长对子女抱有很大希望,我们应努力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多学点知识和本领,将来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读课文。
板书
走长路忍受寒冷
珍贵——乐趣——热爱学习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珍贵
资料提供者:

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印刷所、俯冲、轰隆、爆炸、叨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介绍时代背景

1.教科书是什么?(学习用的课本)

2.板书:珍贵的教科书

3.怎样才称得上珍贵?

(意义深刻,十分宝贵,特别好的价值大的。)

每到开学,我们都能拿到崭新的教科书,可在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拿到一本教科书是多难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所讲述的事情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反动派为了挽救自己即将灭亡的命运,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面对强大的敌人,党中央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于3月份主动放弃了延安。延安小学也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让我们看看当时孩子们的学习条件有多艰苦吧。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后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延安小学的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三)默读课文,理解层次

1.提出默读要求:按照思考练习2的内容提示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

(1)明确:

第一段(第1-第4自然段)

第二段(第5-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第10自然段)

第四段(第11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段意概括为小标题。

明确:盼书、取书、护书、激励

(四)自学课文

1.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挂珍贵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边读边想。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学生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

2.讨论: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炮火连天:形容炮火十分猛烈。

渴望:像口渴的人要喝水那样迫切地希望得到。

亮开:本课指放开嗓门,使声音响亮。

嗓门:嗓音

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争先恐怕: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恨不得:表示一种强烈迫切的希望。

嘶叫:马的叫声。本课指飞机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声音。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盘旋:这里指打着圈子飞行。

叨念:因惦记或想念而不断地谈起。课文指轻声反复地说。

(六)作业

1.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带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各自小声读课文,读后指名口述本文所讲的故事。

3.导入: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我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读前提问:在战争环境里学习,条件非常艰苦,遇到什么困难?哪一个困难比较突出?为什么?

读后明确: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3.讨论。

(1)学生答:遇到困难是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

(2)学生答:没有书的困难较突出。

(3)教师问: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4)学生答:最困难的是没有书的最字。因为他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4.教师引读:是啊,当时条件多艰苦啊,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5.学生练读第一自然段。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当时艰苦条件和同学们克服困难写具体?

明确:突出顽强学习精神,衬托教科书珍贵。

6.教师: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孩子们多想有一本教科书啊!请同学们自由读2、3、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用什么语气、感情读的?为什么这样读?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

(1)这里的渴望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希望或盼望?为什么?这又说明教科书怎么样?

明确:渴望比希望、盼望的程度强烈,如果换成希望或盼望,说明教科书没有那么珍贵。

(2)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省出来的!

这段话如果不用问旬开头该怎么说?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问句开头?

明确:用设问句式引起注意。

后两句都用感叹号,表达张指导员什么心情?这又说明教科学怎么样?

明确:珍贵

(3)节省是什么意思?党中央省出来的又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毛主度、党中央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把孩子们用的教科书看得和中央文件同样重要,体现了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同时也说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纸张十分缺乏,能印出教科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教科书确实是珍贵的。

8.练习读张指导员和我的对话,读出兴奋激动的感情。

(三)讲读第二段、第三段

有书的喜讯让孩子们无比幸福,我和张指导员去取书的途中又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画出能体现我和张指导员高兴和急切得到书的心情的词语。想为什么要写这些?

明确:突出书的珍贵。

2.讨论:

(1)敌机投下炸弹以后,张指导员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我醒来以后看到了什么?

(3)张指导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是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明确: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表现他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他对下一代殷切的希望。

这里几处省略号,它们各代表什么意思?

快卧倒(表示话没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已昏迷。)

书书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将来后面的省略表示张指导员没说完就牺牲了。)

张指导员,张指导员(表示接连不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练读。

5.小结: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身负重伤,英勇牺牲,临终还嘱咐我要好好学习。教科书上凝聚着前辈的鲜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代的期望。

(四)理解第四段课文

1.指名学生读这段。

2.讨论:

(1)为什么说那捆教科书是用生命换来的?激励是什么意思?激励我前进的力量是什么?读这句话要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

(2)为什么那捆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能一直激励我前进?

明确:张指导员以生命为代价保护教科书,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做贡献,使我多年来不能忘怀;每当想起就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加倍学习,努力工作。

3.指名学生练读第四段。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造句:

(1)振奋人心

(2)恨不得

(3)没有就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步骤:

(一)让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读后,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做出评价。(主要从有感情方面考虑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二)提问

1.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明确: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2.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和我取回的教科书是珍贵的教科书?

明确:教科书的珍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来之不易,比如它是用党中央印文件省下来的纸印刷的,它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指在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它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好好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指导员关心同学的学习是通过书来表现的。要求同学默读课文二至四段,按下列提纲有条理地答出:在什么情况下?指导员怎么样?

1.听到有书。

2.情况紧急。

3.敌机轰炸。

4.生命垂危。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以《读珍贵的教科书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5珍贵的教科书

一.盼书渴望

二、取书关怀

三、护书趴压完整无缺

四、爱书用生命换来

激励我们前进

教案点评:

对于这篇课文,因为和现在的学生相距时代比较久远,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刚开始,一定要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或者,组织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还是以多读书为目的,让学生反复读,在多读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复述故事的练习来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壮丽的青春


《壮丽的青春》是一篇新课文,讲的是革命烈士欧阳海挺身而出勇拦惊马的故事。这篇文章虽然是阅读课,但我在教学中却把它当作一类课来处理。可以说它在写法是别具一格的,是以往所有课文所没有的。它的特点集中表现于语言特色上:简洁、凝炼,节奏感强,富有激情,感染力强。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朗读,朗读,再朗读。

2、分析文章特色,欣赏语言魅力。

3、积累背诵课文,丰富词汇。

4、模仿写作。

朗读,朗读,再朗读

我首先组织学生用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朗读。决不能小瞧学生,他们的感悟能力很强,读得特别带劲儿,一次比一次熟练,一次比一次有激情。有的学生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激动,声音越读越高,教室里回荡着他们的读书声。尤其是读到50米,马不动!40米,马不动!30米,马还是一动不动和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车毁人亡时,学生那专注的表情实在令人兴奋。

分析文章特色,欣赏语言魅力

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和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学生总结出的东西是比较全面的,也是比较准确的。他们从文中发现大量的四字词语,如。

胆小性躁 竖耳瞠目 瑟瑟发抖死活不动雷霆万钧 喷吐浓烟

鼓起强风 风驰电掣 脱轨翻车 响声隆隆排山倒海越逼越近

粉身碎骨 车毁人亡 风云变色

数了数,竟然有25个之多。

学生还以仅有的不多一点的对仗知识发现了本文语言上对仗的特点,如 微风拂面 明晃晃 湿淋的雨衣。

细雨沾衣 亮铮铮 扑拉拉在飘起。

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

又看看转危为安的列车。

一首时代的颂歌。

一支青春的壮曲。

很快,孩子们又发现文章中几乎没有长句,而短句却很多,如前面提到的50米,马不动!40米,马不动!30米,马还是一动不动和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车毁人亡等,同时学生还发现作者用了许多!

积累背诵课文,丰富词汇

分析够一段落后,学生开始背诵。我要求他们准确无误地背,背的时候也要注意语速的变化和情感的体验。由于课堂读了很多次,学生又非常感兴趣,文章又琅琅上口,学生很快就背会了许多段落。

模仿写作

一节课的时间,读读、说说、背背,很快40分钟就快过去了,我稍作辅导,布置学生仿写一篇作文片断:《决定胜败的一瞬间》,让学生尽量模仿本文的语言特色,把比赛的关键时刻写下来。

整堂课学生都处于思维兴奋状态,阅读、理解、积累、运用、情感体验、语言领悟,多种语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自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比较成功的。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设计


全篇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课文记叙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重点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全文抓住“珍贵”这一“文眼”一以贯之,从写缺书、取书、护书、到最后嘱咐,都让我们明白这教科书的珍贵。

A、抓住珍贵,写出了战争年代的艰苦。文章第一自然段首先介绍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艰难,讲到学习困难时,用了两句话和四个“没有”,特别强调了没有教科书的困难。让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书的珍贵。

B、抓住珍贵,写出了党的关心。当孩子们知道这些书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既让学生体会到党的关怀,又让学生感到书确实可贵。

C、抓住珍贵,写出了张指导员的牺牲精神。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也将书的珍贵与生命、与鲜血联系在一起,弥足珍贵。

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层层深入,环环紧扣,重点突出,在不知不觉中突显了文章的内涵,让我们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椅、刷”等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延、移、炮”等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今天的学习生活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2.简介背景,营造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呼啸”等词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

如:“渴望”、“兴高采烈”、“争先恐后”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思考、交流: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教科书为什么珍贵?找出最能表明教科书珍贵的语句。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

A、抓住“渴望”一词体会“我们”盼望教科书的心情,感受教科书的珍贵。可联系“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这两方面去思考、体会。

B、第3自然段,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怀”、“节省”理解。

C、教学的重点是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这部分。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还要注意与前边盼书、取书联系起来。

D、读到指导员牺牲时说的话时,先引导学生想象:张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可能会是什么?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是什么?再启发学生将当时的情况与现在的生活联系起来,张指导员说的“将来”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张指导员当时的愿望在今天实现了。

4、整体回顾全文,分角色朗读。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延”、“染”、“叨”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有的:蹲坐长吼

有的:低头听

有的:偎依熟睡

有的:藏游戏

有的:按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发散练习:你能通过想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说卢沟桥上还有什么形态的石狮子吗?

3、短短的266米中,501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卢沟桥的狮子、三味书屋、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珍贵的教科书、爸爸和书、壮丽的青春、颐和园、海滨小城 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