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学案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6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的生活环境》学案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明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知识回顾:
一、生物圈与栖息地
1.生物圈
(1)概念:有生存的圈层。
(2)范围:下层、整个、的上层。
(3)提供的基本条件:、空气、、适宜的、稳定的
等。
2.栖息地
(1)概念:生物场所。
(2)类型:林地、草地、沙滩、岩岸等,不同的、、
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3)破坏栖息地的主要因素:全球人口数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及。
二、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因素和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和等。
3.生物因素主要指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和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如睡莲的根、茎中有发达并相通的,荒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等。
(2)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能力。
(3)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
2.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生物不仅能一定的环境,而且能环境。
要点解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和水等
(2)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常见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互助、斗争,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寄生、相互依存等。
2.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1)生物适应环境: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例如,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野鸭有适于游泳的蹼等。
(2)生物影响环境: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维持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等。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水圈中的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以内的水层中。
A.10千米B.1千米C.100米D.50米?
2.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A.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B.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
C.阳光、温度、水分?D.阳光、土壤和温度?
3.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A.蚯蚓要见阳光?B.土壤中温度太低C.蚯蚓要寻找食物?D.土壤中缺少氧气?
4.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这主要是()。
A.骆驼刺喜欢沙土B.骆驼刺怕被风刮走?C.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D.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5.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B.蚯蚓吃植物的根,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C.蚯蚓的粪便能增加土壤的肥力?D.蚯蚓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
6.植物一般生活在()的温度范围内。
A.15~25℃B.10~35℃C.0~35℃D.-2~50℃?
7.在内陆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
A.增加空气湿度,减少降雨量?B.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C.提高大气氧含量,减少降雨量?D.降低大气氧含量,增加降雨量?
8.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影响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做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B.⑥⑤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⑤⑥D.①③②④⑥⑤?
9.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下列哪组生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极为狭窄?()
A.北极熊和家蝇B.大熊猫和家蝇C.北极熊和麻雀D.北极熊和大熊猫
10.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
A.加速进化B.缓慢进化?C.快速逃跑D.被淘汰?
1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
A.生物圈是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B.生物圈是我们所知道的星球全部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生存空间的总称D.生物圈由所有生物组成
12.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B.温度C.水D.空气
13.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用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4.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具有厚的角质层D.时面积增大
15.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时,对变量的要求是()
A.可以设置多个变量B.将温度或光照设置为变量
C.有无光照就是唯一变量D.实验中不应设置变量
16.以下影响羊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
①温度②空气③草④羊⑤狼
A.①②③⑤B.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7.生物因素主要是指______与______之间的______,包括______之间和______之间的______。
18.社会性群聚生活的昆虫在群体内部既有______,又有合作;雄性羚羊在繁殖季节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这说明同种生物之间既有______,又有______。
19.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______的高度,向下可深入______左右的深处。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______厚的范围内。
20.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这是生物______的现象。
2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______的场所称为栖息地。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不同的土壤类型、_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也有不同的______。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______。
22.仙人掌能够生活在沙漠,企鹅能够生活在南极冰原,这是生物______的具体表现。蚯蚓能够改良土壤,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______的形成,这是生物能够______的具体表现。
23.生物的绝灭是一种______现象,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______受到破坏,所以生物灭绝的速度也______了,______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______因素。
24.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______式开发及______利用,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
25.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影响的实验中,探究可以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在两种实验环境的中央应分别放置______黄粉虫幼虫,此实验为______实验。
26.生物圈之所以适合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相关知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层)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重、难点、A层)5、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B层)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12-16页,完成下列问题,并与组内成员交流补充)
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此外还有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之间会争夺________;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能_______,从而组成一个“家庭式”的整体。
2、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出_________,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步骤。然后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_________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
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材P14—P15页)
(一)实验报告: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纸盒、黑纸板、玻璃板、干纸、湿纸、黄粉虫(20只/组)。
在纸盒内一半铺上湿纸,一半铺干纸,湿纸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1、组进行实验。2、将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静置2分钟。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干燥处和阴暗潮湿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分钟。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数目环境1min2min3min......10min总数平均数黑暗潮湿明亮干燥
:P15页1----4的讨论题

三、达标检测
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海洋和陆地
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所有变量都不同所有变量都相同
下列关于实验法基本过程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观察并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设计并完成实验→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作出假设→观察并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的对照。(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阅读教材P17页)

讨论P17页1----3的讨论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导学案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本课要培养学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
本节教材紧扣课标要求,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习后面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打下基础。本节要用两课时完成,本节课解决“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教材内容
《细胞的生活》第一课时是让学生知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明确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掌握的生物学知识是比较浅显,生活经验也是有限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初步形成,但偏重于经验型的,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为学习本节教材打下基础,由于学生的状况差异性大,在教学中仍然要面向全体学生。
五、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
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l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情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l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六、教学重、难点: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七、教法、学法
为实现省时高效、优化教学的需要,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实验演示法、类比法、直观展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我采用的学法是自学法、探究研讨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不断变化方式,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八、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信息、查找资料内容、预习本课内容等;
2、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好导学案、动画和直观实验演示等;
九、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完成
第一个环节-------细胞中的物质,分为5步完成
第1步用刘翔和食物图片引出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原因是学生对刘翔比较感兴趣,刘翔属于生物,生物又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就用推理和类比的方法引出细胞也需要物质和能量。从生物体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这一宏观层面分析,过渡到细胞的生活同样需要物质和能量这一微观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安排导入,便于学生的理解。
第2步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完成导学案相关题目。让学生品尝食品说出感觉到的生物体内物质是什么,交流所知道的生物体内的物质?
第3步教师演示实验----蔗糖在水中溶解多媒体播放动画。
运用演示和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和会运动。强化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第4步问题探究:请学生根据与生活联系较大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的物质组成?
引导学生从日常的食物入手,贴近生活与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
第5步学生演示实验:将干树叶,放在火上烧。感知物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存在。
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无机物与有机物。
细胞中的物质是否是细胞需要的物质,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吗?
第二个环节-------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分为4步完成
第1步用人每天摄取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类比细胞的生活也同样排出废物,吸收营养;通过思考两个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说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第2步学生自学导学案上的问题,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
第3步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日常现象的分析,作出推断,明确细胞膜的功能。
放入清水中的萎蔫菠菜会重新硬挺起来;葡萄与葡萄干;干木耳与泡好的木耳。
用这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细胞膜不是封闭的,它可以让一部分物质出去,另一部分物质进来。
亮点:一个学生说出汗也可以说明细胞膜能让一部分物质出来,这个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说明这个孩子认真思考了。
第4步多媒体播放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方式:
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达到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
思维拓展: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保安)
第三个环节-------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分为4步完成
第1步用生物体和物体的运动需要物质和能量来类比细胞的生活也需要能量
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安排导入,便于学生的理解。
第2步学生自学导学案上的问题,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
第3步列举生活实例介绍能量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转换途径。
从宏观层面帮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加强直观认识。
第4步过渡:既然自然界中能量可以相互转换,那么细胞中的能量也能相互转换吗?
分析:动植物如何获取能量?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出示图表解释动、植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及相应的能量转换器。
第四个环节-------展示知识思维导图,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内容,完成习题
十、教学创意
根据课程标准中,注重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创意:
1、教学中我加入了蔗糖在水中溶解的演示实验,在做实验用了两个锥形瓶,加入同样多的水,向其中一个锥形瓶中加入了红蔗糖,另一个什么也不加,让学生比较两个锥形瓶中的液体颜色有什么不同。这个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效果很好,并且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要有严谨的实验态度。
验证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的实验,我把书上实验材料----小麦,改成了干的树叶,这样可以节省燃烧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讲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个知识点时,我用了委焉的菠菜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变得硬挺还有葡萄与葡萄干的图片,使学生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观点在宏观上有所认识。效果很好!
十一、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用了动画和直观演示和事例使内容由宏观到微观,由具体到抽象、生动展示内容。
十二、板书设计

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指导:动物的生活环境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指导:动物的生活环境》,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指导:动物的生活环境

 1.水生动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3.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4.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生态平衡中心重要作用

(2)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6.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7.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