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图片两组教案

高中诗经两首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1

图片两组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图片两组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图片两组教案

一、教学目的:
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通过图画和图片的文字说明把握图画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本可通过几幅有关战争的图片,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增强他们的和平意识。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使学生的和平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欣赏图片。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本课的重点在于弄清画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搞清楚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到底是什么。
2、学习本课的难点就在于怎样去阅读一幅图片,明确他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几位作家的小说和日记,已经了解到了许多有关战争的情况。相信你们已经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社会的摧残有了一个相当清晰的认识。但是那毕竟是文字的东西,不够直观。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中比较直观的方式——图片的形式来了解一下战争到底给我们带了了什么?战争之后留给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
(二)课文讲解:
A:第一组图片:
请同学们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看第一组图片,在看图片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提示。在看图片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你们平时的知识积累作为你看这些图片的背景知识。你们可以通过你们平时在电视、电影和历史课本上学到的有关战争的知识来帮助你阅读这些图片。相信你们有了这些知识的积累,一定能读懂这些图片。
看完这些图片后请你们回答我的问题。
你能够从第一、二幅图片中看出那些细节?(第一幅图片:图中的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已经受伤他无助地哭号,背后是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瓦砾堆和废弃的车轨。第二幅图片:注意空旷的飞机场上横着的拐杖,从他的妻子的左腿处可以看到另外一根拐杖,还有他只有一条腿,他出征的时候是迈着军人的步伐的,归来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和他的妻子拥抱时只用了一条手臂。)
好,看完这两幅图片的细节,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第二幅图片中的军人丈夫在拥抱时为什么只用一条手臂呢?(是不是战争让他失去了一条腿,他不得不拄着双拐,在和妻子拥抱的时候也不得不用另一只手拄着拐杖,是战争夺去了他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正常动作啊。可见战争使正常人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好,回答完我这两个问题后,对比第一和第二幅图片后你会想到什么?(我引导:第一幅图片中的受伤孩子是被侵略国家的人,而第二幅图片中受害的是侵略国家的军人。通过我的提示,你该想到了吧?是不是无论是被侵略国家,还是侵略者的国家在战争中都一样会受到摧残啊?)
再看第三幅图片,看看这幅图片有什么细节?(第三幅图片:要注意士兵是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枪的。孩子是哭泣的,父亲的表情是悲伤的。)
看了第三幅图片的细节之后,回答我下面的问题:这时候父亲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左右为难,依依不舍)
对比第二幅图片,请大家想一想,这位父亲这次去战场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可能死、可能残疾、可能完好的回来,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下面看第四幅图片,你会看到什么细节?(第四幅图片:要注意这幅图片的文字说明,是一个“宁静的中午”,尸体遍地,而孩子的表情是没有恐惧感的,是平静的,要注意这幅图中孩子的表情。)
[如果同学们在回答第四幅图片的孩子的表情是恐惧的时候,我要反问:你怎么看出他是恐惧的,说出你的理由?我要引导:如果他的表情是恐惧的,那他为什么会离着这些尸体这么近呢?再看他所迈的步伐,为什么会是很小呢?如果你们在害怕的时候,你会很从容的迈着四方步吗?我想你们一定会是故意弄出很大的声音或者要快步走,对吗?再看小孩子,他距离尸体很近,步子很悠闲。]
答完这个题,我又有了另外一个题目:那这个小孩为什么不害怕呢?也就是说这对这个小孩的童年记忆会有什么创伤呢?(是不是他在集中营里看到的这种情况已经很多了?在集中营的生活,已经对这个小孩的精神有了很严重的摧残,使他的心灵变得扭曲,变得见怪不怪了。)

总结:看完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摄影者捕捉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如此悲惨,这些本来可以有正常的生活,有幸福的家,有对美好明天的追求,然而,战争夺走了他们的这一切。

B.第二组图片:
好,第一组图片,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二组图片。同学们还是按照看第一组图片的要求来看这一组图片,然后回答我的问题。我留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来看图。
好了,大家停下来,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你从图中看出了哪些细节?(首先看共同的细节就是什么?笑容。第一幅图片:记录了中国东北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的欢呼场面。要知道,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遭受了十四年的苦难,在画面上有少年、中年和老年,无论对谁而言,十四年都是多么漫长的岁月!他们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第二幅图片:英国妇女的盛装引人瞩目,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生活必须品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妇女不可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美丽。胜利了,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要注意一个细节,黄面的左上角有两位军人在注视着他们。)
好看完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已经注意到了第二幅图片中的军人?那军人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呢?(首先是他们保卫了和平,抵制了侵略,再者呢?是不是他们也不用流血牺牲了?还有呢?是不是他们也被庆祝的人们的欢乐情绪所感染啊?)
你们已经看出了图片中的细节,那你们能不能归纳一下这两幅图片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厌倦。)
好,下面我们再回到第一组图片,对比第一组图片和第二组图片,你会得到什么呢?(启发:第一组图片是表现战争带来的苦难,第二组图片是表现人们庆祝和平,那联系起来,就是人们厌恶战争,向往和平。)

总结:好,第二组图片我们就学习到这里。看完这些图片,我感觉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增强和平意识,自觉抵制战争、抵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这样我们已经把课文中的图片都看完了,大家联系实际想一想,当今的美伊战争、巴以战争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自由回答)
C、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课文:
好,这样,这篇课文我们已经从思想内容方面看完了,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课文呢?
首先,大家回答我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相比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在课文的开头已经讲过了。大家好好回忆一下。(图片的形式作为课文)
好,作为图片,我们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了。那就是从摄影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这些图片。请大家自己思考一下,这两组图片在摄影艺术上有什么特点?摄影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角度,而不选其他的角度?作者是怎样白表现他的摄影意图的呢?例如:第一幅图片他完全可以把炸毁的车站拍下来,为什么他却选择了一个小孩子在这个场景里面呢?(是用图片中的细节来表现作者的意图的)(如果有时间我就自己讲,如果没有时间就留为课下作业。)

总结全课:这样我们这一课就学习完了,通过我们的分析,你们应该学会了怎样去分析图片,就是通过看细节,来着墨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应该了解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对人民精神的摧残,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但如今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安宁,更不太平,一些国家还在不断地发动战争,也有一些国家坚决不对战争罪行反思,日本政府的官员不是又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吗?我们作为新生的一代,更应该树立和平的观念,自觉地抵制有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行为。

E.布置作业:
请大家结合课文图片和你们平时的积累,写一篇300-500字的短文,谈一谈你们学习完这课后的感受。
F.板书设计:

G:课后反馈总结:

教学资料:
一份密报结束越南战争
1971年,丹尼尔艾尔斯伯格成功地将美国五角大楼有关越战真相的7000多页内幕文件泄密给《纽约时报》,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战浪潮,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彻底结束越南战争。30多年后,艾尔斯伯格,接受了美国记者杜坎坎培尔的采访。当年这位差点被尼克松政府判以115年徒刑的“政府叛徒”,向记者讲述了他当年如何获得了那些有关美国政府越战谎言的绝密文件,如何将其曝光,又如何遭到了美国政府陷害的种种前因后果。
机密文件泄露越战结束
坐在记者面前的现年71岁的丹尼尔艾尔斯伯格,一名美国前海军陆战队连长,曾赴越战前线服役。回国后,由于对越战的亲身了解,他被聘为美国著名的军事分析机构“兰德公司”的军事分析员,该公司当时专门为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国务院作越战形势分析。
作为高级分析员之一的艾尔斯伯格,通过该公司获知了大量美国国防部的绝密文件,这些文件所描述的越战真相使他惊呆了,文件揭示了前政府高官如何为了政绩和一己私利,一步步将美国公众拉向战争的真相,揭示了越战导致100万越南人和5.5万名美国士兵丧生的事实,文件还揭示了继任的尼克松政府又是如何继续欺骗美国公众,掩盖战争真相的企图。
作为一名曾在前线枪炮下出生入死的越战亲历者,想起那些在异国土地上的年轻战友,艾尔斯伯格愤怒了,良知促使他要将这一切内幕公布于众。他开始偷偷拍摄这些五角大楼文件,当7000多页绝密文件全部影印完毕后,他开始同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接触,试图说服他们在国会上公布这些文件,从而起到警告政府的目的。然而,他的这一努力显然失败了,那些国会议员看到这些文件后,像扔烫手山芋似的弃之惟恐不及,并且以后,艾尔斯伯格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通缉。万般无奈,他将这些绝密文件的影印件交给了在美国报纸中最敢说话的《纽约时报》。1971年6月,《纽约时报》果然不负厚望,全文登出了这份绝密文件。这份越战绝密档案刊出后,立即在全美引起了轩然大波,导致了全美反战热潮。尼克松政府更是恼火不已,联邦调查局开始对艾尔斯伯格进行大追捕,该行动在当时被称为联邦调查局自林德伯格绑架案以来最大的搜捕行动。艾尔斯伯格于1971年6月下旬被捕,并被美国法庭控以12项重罪,面临着115年的监禁。
总统录音带如“黑手党对话”
在艾尔斯伯格的自传作品《秘密》里,艾尔斯伯格披露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如何试图通过媒体将他的名声搞臭的内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基辛格曾是最赞赏艾尔斯伯格的军事分析头脑的人之一,他曾在1968年时对“兰德公司”的其他人说:“我从艾尔斯伯格那里得到的有关越南的知识,比从其他任何人那里得到的都要多。”而艾尔斯伯格哈佛大学的出身更为这种信任度增加了筹码。然而令基辛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他们无比信任的高级智囊在背后捅了他们“致命的一刀”。
一盘已经解密的有关尼克松要求“整治”艾尔斯伯格的录音带,听起来差点令人怀疑这是一群“黑手党成员”的对话。尼克松的声音道:“让我们将这个狗杂种投进监狱。”基辛格道:“我们已经抓住他了。”尼克松接着道:“不要担心对他的审判……我们要用新闻媒体审判他,用媒体将他整死……明白吗?”基辛格和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齐声道:“明白。”最后他们商定,准备对媒体将艾尔斯伯格说成是一个靠女人养的花花公子。
尼克松的“报复行动”
尼克松对艾尔斯伯格进行了一系列的疯狂报复行动,包括派手下秘密潜入艾尔斯伯格心理医生的办公室,看是否能找到有关艾尔斯伯格的“隐私录音”,然后将其公布于众,搞臭他的名声,最好迫使艾尔斯伯格无地自容而自杀。执行此项任务的,正是臭名昭著的“水门事件”中执行主要任务的戈登里迪和霍华德亨特。同时,尼克松还召来一帮打手试图打断艾尔斯伯格的双腿,艾尔斯伯格的diahua也遭到了qieting。在1973年审判艾尔斯伯格期间,负责该案的法官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职位,这可是他垂涎已久的。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尼克松打错了整个算盘。随着不久后“水门事件”爆发、尼克松下台,负责审判艾尔斯伯格案的法官迫于压力,不得不取消对艾尔斯伯格的审讯,并将他无罪释放。曾被美国政府大臭特臭的艾尔斯伯格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反战英雄。

精选阅读

图片两组 (苏教版)


【教材说明】

《图片两组》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

语文无所不在,能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

本专题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图片两组》的学习方式是开展活动体验,结合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图片,感受战争中人的命运,理解世界人民祈祷和平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图片解读,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通过画面和说明文字把握画面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比较、综合两组照片的内容,就“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3.学生通过活动实践,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进行鉴赏,为图片配写解说词。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段真实场面。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浩劫,让5000万人在炮火与硝烟中丧失了生命,人类文明遭受空前破坏!战争造成四万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付之一炬!这一切是人类历史悲惨一页的真实见证,曾经创伤的大地和曾经惨痛的心灵,需要人类对自身的疯狂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今天,让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来研读两组历史图片,透过摄影师定格的瞬间来审视战争对生命尊严的践踏,让这些无声的呐喊祈祷人类永久的和平。

2.摄影作品不同于文字作品,它用画面来表现主题,用形象来发言,看过第一组图片后,同学们的心情如何?请同学结合课本上图片的解说和昨天下发的背景材料,说说看过第一组图片后的初步感受。

3.图片是瞬间的永恒,我们透过一幅幅画面可以想像到发生在昨天的故事,听到人物的心灵之声。第一组四幅图片都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种力量来自于细节。请谈谈每一幅图片中哪一个细节最具这种不同寻常的表现力。

第一组图片着重表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每一幅图片都在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画面的中心是人。图一受伤儿童的号哭,图二机场上的拐杖,图三中的士兵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握着枪,图四中的那个孩子走在尸体旁边竟像是没有恐惧。

图一要注意在轰炸中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已经受了伤,他无助地哭泣,背景是轰炸后的场景。

图二空旷的机场上横着的拐杖,他出征时是迈着军人的步伐的,归来则与之形成强烈的对照。

图三要注意孩子的哭泣和父亲的悲伤表情,这以后他们也许天各一方,父亲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归来。

图四要特别注意时间是“宁静的中午”,这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路上,为什么他见到堆积的尸体而不惊恐?是他已经见得太多,还是他已经麻木?集中营里的童年生活会给他的一生留下什么样的创伤?

4.分组讨论。各组每位同学按要求给其中一幅图片加一个小标题,注意标题要符合图片所表现的内涵,语言符合图片的风格。交流时保持严肃、虔诚的氛围。先在组内交流,选取最好的一个标题在班上交流,说说为什么它优于同组其他的标题。

废墟中负伤的儿童、拥抱时残废的士兵、上前线时离别的父子、在集中营里的尸体旁走过的小男孩。

5.综合第一组图片,说说这四幅图片所表现的共同主题。

摄影者捕捉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如此悲惨,这些人本来可以有正常的生活,有幸福的家,有对美好明天的追求,然而战争夺走了一切。这一组图片表现了战争的丑恶,控诉战争罪恶。

6.研读第二组图片,指出图片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特点,看了这两幅照片之后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图片上人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图一记录的是中国东北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的欢呼场面。要注意画面上每个人脸上的由衷笑容,要理解画面上普通老百姓兴奋的神态,需要知道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遭受的14年的苦难,画面上有少年、中年和老年人,无论对谁而言,14年是多么漫长的岁月!

图二中英国妇女的盛装引人瞩目,在德国空军狂轰滥炸,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妇女不可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美丽。胜利了,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画面左上有两位军人也在注视着它们。

因为他们遭受了太多的战争伤痛,所以一旦和平来临,就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幸福和喜悦。这也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这一组图片表现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7.优秀的摄影作品往往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为了形象地揭示其内涵,人们常常要为它配写解说词。

解说词,就是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起到宣传的效果。

为图片写解说词,其语言风格要符合图片本身所创设的情境和氛围。

8.例:图一的解说词

呼啸着俯冲的轰炸机,此起彼伏的凄厉的爆炸声,如山崩塌的断壁残垣,惨不忍睹的横陈的尸体,汩汩流淌着的鲜血,在日寇轰炸后留下的一片废墟上,受伤的小男孩孤独无助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妈妈,你在哪里……”

9.请同学从两组图片中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一幅,体会图片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写一段解说词,在班上进行交流。

10.总结

图片之所以能有如此震憾人心的力量,甚至于改变历史的进程,直到今天仍然能打动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就是因为摄影师抓住了内涵丰富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这两组历史图片,就是战争给人类带来惨重的灾难的真实再现。

当我们结束这一课的时候,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吞噬生命,毁灭财富。没有和平,就没有人类的幸福,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着思考,思考战争的罪恶,思考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痛,思考我们整个人类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拥抱和平、杜绝战争。

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考情解读
《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1、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
主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
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三、散文阅读模板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1)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2)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3)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4)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5)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模板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五、课堂小结
四、真题体验阅读张笑天《上善若水》,完成题目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六、作业:预习“如何读懂散文”

能源 单元练习C组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能源 单元练习C组”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单元练习C组

一、填空题

1.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________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

2.利用放射线的________能力,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是否存在裂缝。

3.α粒子就是________原子的原子核,它是由________个质子和________个中子组成的。

4.重的原子核分裂成几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的变化,叫做________,几个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质量稍大的原子核的变化,叫做________。

5.太阳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能,硅光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成________能。

6.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________变,释放出的核能以________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

二、选择题

7.下面各组能源中都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A.煤、石油和潮汐能。
B.天然气、水能及地热能。
C.核能、太阳能及水能。
D.煤、石油及天然气。

8.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9.十分巨大的新能源是[]
A.核能和太阳能。B.化石燃料与水能。
C.核能和潮汐能。D.太阳能与地热能。

三、计算题

10.地球表面所受太阳辐射热为75600J/dm2,阳光经过一个直径为1m的太阳灶曲面,20min能接受多少太阳能?它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干木柴所产生的热量?

单元练习C组答案

1.放射性现象2.穿透3.氢,2,2

4.裂变,聚变5.内,电,化学6.聚,电磁波

7.D8.C9.A

10.1.18×106,0.1kg。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时代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它被人们称为继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第三大科学计划,它对人类认识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动生命科学、医学、生物技术、制药业、农业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基因组大规模测序工作接近尾声,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亦称功能基因组学时代。它以提示基因组的功能及调控机制为目标,其核心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基因组的多样性,基因组的表达调控与蛋白质产物的功能,以及模式生物基因组研究等。它的研究将为人们深入理解人类基因组遗传语言的逻辑构架,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个体发育、生长、衰老和死亡机理,神经活动和脑功能表现机理,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机理,信息传递和作用机理,疾病发生、发展的基因及基因后机理(如发病机理、病理过程)以及各种生命科学问题提供共同的科学基础。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巨大的科学意义,而且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医疗卫生方面,其研究成果可用于医药的发现和开发;致病基因或疾病易感基因的鉴定和克隆,全新原理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的设计;医生将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人遗传构成,进行更加个人化的药物疗法;科学家们在人体器官和组织“重造”以及修复方面将取得巨大进步;以基因组成果为基础的基因组工业,将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向新的领域开拓。在农业、畜牧业方面,可以用新的方式对动植物疾病进行诊断和处治,改善家禽、家畜和农作物的品质,提高产量。在纺织业、废物控制和环境治理整顿等领域,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