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特殊的葬礼》教案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9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特殊的葬礼》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特殊的葬礼》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渴望内,背诵课文。

2.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学生字词,感受本课词语的结构美。

3.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原有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从而产生对环境加强保护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而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初读初悟:

1.交流自主识字情况,巩固书写。

2.质疑生字词,通过交流或查阅字典,初步感知词义。

3.质疑课题,激起学生读文兴趣。

4.通读课文,把握内容,简要说说文中所发生的事件。

二.品读深悟:

1.引读感受,初悟情。

(1)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场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引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完着段话后自由交流,了解到这场特殊葬礼的地方。

2.细读分享,深悟情。

(1)让学生默读后面相关的段落,看看能否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

(2)欣赏优美句段,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对话,碰撞,引导学生深悟情,感受瀑布的巨大变化。

(3)原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

(4)用书上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原来的瀑布给人的感受。

(5)教师知道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6)配上瀑布的画面诵读,再次感受原来的瀑布气势是多么的雄伟。

(7)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不辞而别”的理解。

(8)引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对这时瀑布又有什么感受。

(9)学生自在交流。

(10)如果你此刻就是到那里的游人,你会有什么感触?

(11)让我们满怀遗憾地再次读读这一自然段。

(12)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就要和我们告别了,是它自己不辞而别的吗?

3.了解人们之行为,唤起爱环境的情感。

(1)人们肆意的破坏,给瀑布,大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就像警钟长鸣,给人们以启示,请自渎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学生交流冲文中了解到的人们的行为。

(3)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让人们感到-------(引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回扣题目,自悟理。

1.读完课文,再次回味题目,你觉得这次特殊的葬礼特殊在哪里?

2.不仅是对象特殊,意义更为特殊,它是对人们的警示,它是对人们的提议,它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承诺。让我们行动起来------(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葬礼上,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词,半班上做演讲。

小编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特殊的葬礼》教案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特殊的葬礼》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特殊的葬礼》教案设计

1.我写一个生字,葬,认识吗?认识的读一下

(1)指名读――齐读

(2)你怎么认识的?(我通过预习认识的)

你是今天才认识的吗?(学生:这个字是人死了,灵魂升天了。)多种渠道学语文,真了不起

2.下面我们组个词语。板书:葬礼

(1)知道葬礼是什么意思吗?

(2)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认字。许多的知识学生因有能力存在,所以教师注意要真正地触发学生的认知。】

3.老师再写一个词语特殊

(1)这个词语在文章中是个生词,会读的,齐读

(2)齐读特殊、葬礼

(3)再读课题

4.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1)有问题非常好,打开书看看能不能通过读书来解决?

(2)由于这篇课文是在后面一些的,所以会有一些生字大家不认识,所以请大家可以看看书后的生字表或者问问同学问问老师,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以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去质疑。】

二、新授

1.学生初读课文。

2.刚才有问题想问的,后来有人解决的?

(1)学生说:一开始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是特殊的葬礼?

学生说这个葬礼为一条瀑布举行的

还有原因吗?(巴西的总统在主持这个葬礼)

说它特殊还有一个原因,这个葬礼的意义。

特殊的理由是

(2)学生说:我的问题是这个葬礼为谁主持的?

(3)出示塞特凯达斯

指名读――齐读

出示菲格雷特

(4)小结:

【外国的一些名称,只是翻译的时候有所区别,读准就可以,教师在这里说到要读得像,我个人认为不存在像与不像的提法。】

3.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有没有浮现什么画面,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1)学生说:人们十分伤感地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的场面

学生说:过去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

学生:现在的瀑布的样子

学生:有两幅画面,一幅是壮观的景象,另一幅是巴西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

(2)王老师的头脑中总有两幅画面在头脑中飘来飘去。

教师板书:

一幅是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教师板书:昔日

一幅是现在的瀑布的样子板书:今朝

【对于瀑布的以前的样子是一个难点,仅仅依靠文字是不能够很全面地进行认识的,教师在这里运用了想象,但是应该让学生去多读,仅仅靠一遍的朗读就让画面存在于学生的脑海,是否有些勉强?】

4.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第三小节,想想在你心中塞特凯达斯瀑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瀑布。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

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2、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感悟她为贫穷村民着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2.这是一篇印度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印度的王公有许多的大米,围绕大米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表现蝉德拉个性爱好特点和思想特点的语句,想一想她的个性爱好特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她具有怎样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后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2.学生把上面自主探究的内容在小组内作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回答问题,开展言语实践训练。

(1)蝉德拉有什么个性爱好?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联系下文想想,这一个性爱好和她提出所要大米的计算办法有什么联系?

(2)“这一切”指的什么?“十分愤怒和不平”表现出蝉德拉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4.指导朗读。

(1)对应朗读相关语段:引导学生把“蝉德拉喜欢大象,也喜欢数字……”与后文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

(2)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连读,评读等形式,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切令蝉德拉十分愤怒和不平”

作业设计:1家庭作业: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课堂作业: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2题

学生活动:1、读题。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3、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4、对应朗读相关语段。5、学生连读,评读。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2、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感悟她为贫穷村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组织评议。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6---20自然段)

1.自读,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兽医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3.蝉德拉是怎么给大象看病的?

4.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

1.自读自悟,思考蝉德拉为什么不要珍贵漂亮的珠宝作奖赏,而要求用大米作奖赏?

2.先默读画出表明蝉德拉要大米作奖赏的原因的句子,

3.思考这些句子表达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

4.并把自己的探究发现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注意读好表示原因的重点句子。

5.学生“把她注意上那个棋盘”和下一段中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接连着自由读读,想想蝉德拉用什么方法计量奖赏的大米?

6.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7.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你觉得这种计算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8.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村民对蝉德拉的选择感到伤心?

9.你认为蝉德拉的选择对不对?为什么?

10.在指名答问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和说明问题,注意组织评议。

五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体会蝉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进制2、背诵课文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23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婵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学生活动:1、复习巩固生字词。

2、自由练习朗读。

3、思考这些句子表达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

4、体会蝉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课后小记:

24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会12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读写“珍贵、便宜、愚蠢、仓库”等词。

1.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蝉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难点: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读写“珍贵、便宜、愚蠢、仓库”等词。

2、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知道蝉德拉向王公要大米作为奖赏,后来怎样了呢?让我们来学这个故事的第二部。

2.板书课题,读题。

二.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自悟,思考王公为什么暗自高兴并马上答应蝉德拉的要求,你从中体会到王公怎样的特点?边读边画出表明原因的相关句子,边读边抓住描写王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动的词句体会。

2.讨论:

(1)王公为什么暗自计算中计量单位变化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联系上篇故事和本文故事的结果,你体会到王公有怎样的特点?

3.练习朗读,读出王公得意的神情和命令的语气。

4.读好后,做填空练习:

因为王公只想到(),没想到(),所以他暗自高兴并马上批准蝉德拉的要求,我们从中体会到王公是一个()的人。

作业设计: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2题

学生活动:1、认读生字,生词。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3、边读边抓住描写王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动的词句体会。

4、体会到王公有怎样的特点?

5、读出王公得意的神情和命令的语气。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3、感悟蝉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2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组织评议。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引导学生读悟计算奖赏大米的过程。

1.默读2---9自然段,画出计算中计算单位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再次默读2---9自然段,画出描写王公在计算赏米过程中的语言和行动的重点句子,想想他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描写王公神态变化的三个句子:

王公来回踱着步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

王公靠在了软座椅上。

印度王公非常吃力地站起来。

4.再次默读相关段落,找画出描写蝉德拉语言和动作的重点句:

蝉德拉开始解释道……

你把村民曾经耕作的土地还给他们,并且只收取一定量的,供你所需的大米。

填完整个棋盘将需要多少大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演课本剧:

1.提出要求:和同学一起演一演《印度王公的大米》这个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排演。3.全班汇演。评价。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2、背诵课文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24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婵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

学生活动:1、复习巩固生字词。2、读悟计算奖赏大米的过程。

3、找画出描写婵德拉语言和动作的重点句。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排演。

5、全班汇演,评价。

课后小记:

古诗诵读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诵读这首古诗。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喜爱。2、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难点: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2、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

3、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4、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2.理解词语。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3.反馈预习情况。4.指名朗读。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诗人因何而愁呢?(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读自悟。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2.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3.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练习背诵。

六、总结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家庭作业:1、读诗3遍2、大致理解诗意。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1-----4

学生活动:1、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3、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4、掌握自学方法,自读自悟。

5、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背诵古诗。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八)

教学目标1、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2、“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3、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4、习作。

教学重点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作文一次特别的活动。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一背。

“读读背背”的内容是名言。

教学重点:“读读背背”的内容是名言。

教学过程: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1)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2)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3)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二.教师小结

学生活动:1、读古诗。

2、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读名言,体会意思。

4、体会名言意思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阅读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教学过程:一、读一读

《锦囊妙计》

1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

2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3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4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二、探索与发现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3、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4、练习写提示语。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好朋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咱们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我的好朋友”。

2、游戏是这样的:说说自己的好朋友,顺接下去……

二.全班交流

1、学生回忆,说自己的经历(强调将过程说清楚)

2、引导说具体: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

3、老师小结:同学们,老师惊讶地发现你们长大了,你们也有了自己的思想,面对好朋友间的矛盾,你们也能自己解决了。

三.情景创设

1.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2.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3.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四.交流评议

学生活动:1、做个小游戏。

2、说自己的经历。

3、说具体: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5、交流评议。

第四课时习作一次特别的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2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

2、教师导入

二、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写前交流,在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写的事。

2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三、明确要求,学习范文。

1、提出习作要求,学习范文。

2、学生动笔写作文。

四、选材指导。

1、全班交流评议。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班上交流,同时大家一起评议,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2理清思路,确定写作顺序及表达方法.

五、品读习作,修改评议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让学生朗读.

3师生共同评析

4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拓展延伸

1.把修改后的作文认真的写在作文本上

2拓展延伸.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与同学分享。

请同学说说他们能从你写的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让他们把之间的想法写在自己习作的后面

作业设计:家庭作业:

1、收集书籍发展史的相关内容。2、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3、准备《口语交际》的资料。4、习作。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1----7

学生活动:1、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2、学生动笔写作文。

3、修改自己的作文。4、把修改后的作文认真的写在作文本上。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鄂教版)


课题4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质疑:引出课文。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说明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作业设计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反思

课题5万年牢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a)闷(men)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6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教学重点

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在悟读中初步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就投你所好,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个有趣的童话。

2、揭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认读:

洋溢、允许、喧闹、破损、增添、训斥、叱责、凋谢、脸颊、拆除、

发脾气、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绽出绿芽

说说:你知道的词语的意思。

(2)、重点句子: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这些字词,并思考:

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花园怎么样?为什么?

3、交流个体感悟。

(生的几种可能:漂亮、神奇、变化多端)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悟

(一)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读

1、具体说说花园的神奇变化:

2、学生自由交流。

3、根据提示,规范说话: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

再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又;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4、随机点拨对比朗读:

(1)、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读出花园的美。

(2)、描写花园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

(3)、描写花园又有了春意的语句。

(4)、描写花园又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5、师引: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三)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原因。

2、点拨,梳理:花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花园里人的不同。

3、随机引导去感受体会巨人和孩子性格的不同。

4、巨人的性格:

(1)、师: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认真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点拨:

态度:生气

相关语句:“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①、理解“四处逃散”,想象理解巨人吓坏孩子们的情景画面。

②、读好这句话的语气,正确把握巨人的生气程度。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①、理解“纷纷逃窜”,想象巨人伤害了可爱的孩子的情景场面。

②、正确把握此时巨人的生气程度。

“喂!你赶快滚出去!”

理解“叱责”,想象此时此刻的巨人发怒的情景。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充分体现巨人性格的语句。

(4)、你觉得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5)、小结过渡:这样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那么孩子们呢?是怎样的?

5、孩子们的性格:

(1)、结合课文,学着上述学法,找找,读读,品品,悟悟。

(2)、交流,畅谈看法。

(3)、引导梳理:孩子们有着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结合文中语句朗读。

(4)、随机理解重点句: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再一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

2、找读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语句:

重点句:

(巨人说:)“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梳理揭示寓意: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二、美读小结

1、师引读最后一小节:是的,从此以后,巨人的花园再也不变化了,它永远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而巨人则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瞧,他们多快乐!

2、齐读最后一小节。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诵读2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泊船、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1.挂图、投影片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

1、板书课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亲切,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2、哪个同学愿意起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3、你背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并说说你的体会。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泊船瓜洲》。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挂图,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可多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注意以下多音字的读音:“

数重:读chóng,不读zhòng(重量)。

还:读huán,不读hái(还好)。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对照注释默读,思考,再小组互相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画一幅简图,图上要标有京口、瓜洲、钟山。

2、讨论、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出示标有京口、瓜洲、钟山地名的简图,并说全诗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3、评议

你觉得哪一小组完成的质量最高。

4、教师演示

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在电脑里画了一幅简图,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出示挂图)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驾船来到了江边,望着对岸,想到了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现在你就是画中哪位诗人,此时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六、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好它读之前先欣赏两遍配乐朗诵。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听;第二遍,我们边听边跟着录音轻声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我为你加上音乐(多请几个人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后评价。)

(4)试着背诵《泊船瓜洲》。

七、启发学生推敲词句。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修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我们一起来想一下,作者可能用过什么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八、拓展练习。

课前我曾布置我们同学搜集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谁愿意起来背给大家听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背诵《泊船瓜洲》,再看看诗中的每个字怎么写,准备默写这首诗。

2.预习《游子吟》。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二)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是12个成语。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五、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来演课本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再让学生独立读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喜爱热爱酷爱

尊敬尊重敬重

想念思念怀念

2、引导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如,“一往情深”“情深似海”“XXXX”。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多积累这样的成语。

3、结合本次练习,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写人物心情、感情和表情的成语、花草成语等,开展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学成语、用成语的机会,进一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写一写、背一背。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还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运用。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读一读”安排的是读短文《写给儿子》。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写作者写给已经离开人世的儿子的话,告诉他,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留下了很美丽的东西——鲜花。

短文告诉我们,给予比索要更为愉快。

1、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感慨,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者感慨的理解;可以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谈,也可以从自身的体验方面谈,更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

第二课时

二、探究与发现

这次学习主要是学习把句子写成一段话。

1、理解一段话要有一个中心。

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照样字也写一些

2、一句话中有不少词语,但是,句子中也有重点词语,要围绕重点词语些具体。

三、口语交际给妈妈一个惊喜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意见事情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一个话题通顺、完整、准确的表达的看法。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三课时

四、习作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都在有趣的想象中展现出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本次习作,重点从以下两方面指导。

1?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教师可以巧妙导入,如,讲许多生活中应该拒绝的事情,让学生知道,多方面的表达,丰富的想象,有条理的写作,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把花草树木都当成人来写。

值得注意的是,习作一定要把“下雨的时候,小花小草都喜爱做什么,怎么做”过程写清楚。这一点应作为评价这次习作的重要标准。

第四课时

五、演课本剧

《巨人的花园》剧人说话的神态语气、还有其他课本,都可以成为舞台上的剧目。

1、分角色。

2、四人小组练习。

3、班级演出。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课题7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08熟能生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4.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1)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讲“熟能生巧”的道理)

(2)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2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故事的形式来说明道理的。)

②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2)同桌讨论思考题①、②。

(3)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①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①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读wēng,不读wōng),嗖(读sōu,不读shōu),沾(读zhān,不读zàn),啧(读zé,不读zhé)

②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③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

4讲读第1、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表格要事先印好。)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2)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3)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①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第3自然段)

②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5.作业。

(1)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2)(作业本)第4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作业本)第4题。

(2)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2.默读第4、5自然段。

(1)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2)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见第1课时)后半部分。

(2)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见第1课时)说说可填的内容。

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1)自读自划。

(2)小组交流。

(3)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4)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4.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1)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长期的练习)

(2)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教师点撮: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这样的例子吗?我们班级里、学校里有许多小能手,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我们自己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

表演一个动作过程(如穿针引线的一系列动作,开始写毛笔字前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09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具学具

胶片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读后检查:

1、指名交流原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讨论有关字词的意思。

“酷爱、揣摩、烙印、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直截了当”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一、(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二、(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三、(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作品平常,心情焦急)

3、指名朗读。(读出钦佩、焦急的语气)

六、作业

抄写课后的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莫泊桑为了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是因为他把福楼拜的指导牢牢记在心中的结果。

(1)、出示胶片: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

(2)、齐读

(3)、发问:莫泊桑把福楼拜的什么话牢牢记在心头呢?

二、导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画出你认为福楼拜所说的话中最关键的话。

2、指名交流。

(1)、“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A、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B、从“直截了当”这个词,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C、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2)、“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A、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B、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C、比较: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有好多东西可写。

D、这个自然段中一连用了9个问号,读法一样吗?

E、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朗读。

(福楼拜是一个既严肃又耐心的人)

F、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3)、“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A、福楼拜说的这句话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再次感受到莫泊桑具有什么特点?

B、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C、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

D、自由读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莫泊桑和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莫泊桑的表情,福楼拜说话时的提示语)

三、小结:

不难看出莫泊桑和福楼拜师徒二人一个是虚心求教,一个是直言不讳;一个是万般无奈,一个是循循善诱;一个是勤学苦练,一个是悉心指导。

板书:

板书设计莫泊桑福楼拜

虚心求教直言不讳

万般无奈循循善诱

勤学苦练悉心指导

↓↓

勤学善教

引读:莫泊桑把老师的话,更加,他从老师的话中懂得了,写作要,,,因此,莫泊桑终于写出了。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诵读3清明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新课标第一网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是8个成语。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对于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

看、瞧、瞅、盯

眺望、鸟瞰、仰视、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还有许多词语,在表达上都有多样性,培养学生进行分类积累。

2、读一读。

8个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分成褒义与贬义。

前四个,是批评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后四个,是赞美那些踏实认真的。

3、写一写,背一背。

这一次的名言名句,既有古代文人的,又有现代科学家的。主要都是围绕,学习,要刻苦、读书,可以改变人来说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4、读一读入木三分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写了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怎样刻苦练习,以致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回答时,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

课本要求观察马车,富丽堂皇的,或者装饰简陋的。但是,这和我们同学的生活实际不相符合,因此,我改变为观察自行车。

观察骑自行车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是怎样行走的。晴朗时,风雨交加时,交通堵塞时,等等。还要猜测一下他们内心的想法。

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观察。

三、口语交际购物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事情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春游钱给自己购物的事情为话题,通顺、完整、准确的描述购物的经过。。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特别是,要把每一种物品的作用顺便说出来。

第三课时

四、习作我的观察日记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进路生活中的观察对象。

形式上,用日记的形式。

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都在有趣的想象中展现出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鄂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鄂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课题19变幻多彩的地球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

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搜集有关地球质量与环境恶化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试着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教学反思

课题20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读重点词句,从中悟出一些品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4、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优美的环境呀,大家想知道,这是哪儿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座一起读,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纠正生字读音,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脂、挚、室、帐、晒、素、郎、虑”等字,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抹、荫”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三、阅读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豆花庄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童话般的世界?小动物们在这里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

1、独立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个人自读,边读边思,并在书上批画相关重点词句。

2、学生汇报自学所获,提出自己尚未弄清楚的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由豆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虫虫们快乐幸福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学生由物及人展开联想,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4、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8—18自然段,读后组织评议。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出示小黑板展示4个重点句子(课后三个重点句和第17自然段),师生合作,品读感悟。可运用“读—思—议—评—读”的方法学习,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学生分组竞赛读这几个重点句,组织评议。

5、拓展深化:问什么说他们唱的是一支“绿色的歌”?你能把“金色的梦”的内容想象出来吗?

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

6、配乐朗诵课文8—18自然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给小伙伴听。

2、小练笔:《金色的梦》

课题21特殊的葬礼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渴望内,背诵课文。

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学生字词,感受本课词语的结构美。

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原有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从而产生对环境加强保护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而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而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生词卡、教学挂图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初读初悟:

1.交流自主识字情况,巩固书写。

2.质疑生字词,通过交流或查阅字典,初步感知词义。

3.质疑课题,激起学生读文兴趣。

4.通读课文,把握内容,简要说说文中所发生的事件。

二.品读深悟:

1.引读感受,初悟情。

(1)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场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引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完着段话后自由交流,了解到这场特殊葬礼的地方。

2.细读分享,深悟情。

(1)让学生默读后面相关的段落,看看能否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

(2)欣赏优美句段,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对话,碰撞,引导学生深悟情,感受瀑布的巨大变化。

(3)原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

(4)用书上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原来的瀑布给人的感受。

(5)教师知道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6)配上瀑布的画面诵读,再次感受原来的瀑布气势是多么的雄伟。

(7)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不辞而别”的理解。

(8)引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对这时瀑布又有什么感受。

(9)学生自在交流。

(10)如果你此刻就是到那里的游人,你会有什么感触?

(11)让我们满怀遗憾地再次读读这一自然段。

(12)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就要和我们告别了,是它自己不辞而别的吗?

3.了解人们之行为,唤起爱环境的情感。

(1)人们肆意的破坏,给瀑布,大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就像警钟长鸣,给人们以启示,请自渎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学生交流冲文中了解到的人们的行为。

(3)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让人们感到-------(引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回扣题目,自悟理。

1.读完课文,再次回味题目,你觉得这次特殊的葬礼特殊在哪里?

2.不仅是对象特殊,意义更为特殊,它是对人们的警示,它是对人们的提议,它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承诺。让我们行动起来------(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葬礼上,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词,半班上做演讲。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诵读7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具学具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2、通过朗读地名小诗,认识生字,了解祖国的各行政区简称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爱国之情。

3、通过写背有关成才的名言警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

4、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5、通过口语交际“大家一齐行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谚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谚语的意思。

2、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谚语意思的理解。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4、全班齐读,集体反馈。学生汇报自己对这几条谚语的理解,老师可对谚语所表达的气象原因稍作指导。

5、适当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说出来跟大家共同欣赏吧。

二、读一读

1、出示中国行政区域地图,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京九铁路所经过的省市线路。

2、学生试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相对应的9个省市的全称。

4、齐读地名诗。

5、分组学习,了解简称相对应的省市全称。

6、集体交流、信息反馈。

7、学生读读议议,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读,边读边思,想一想这几条名言的字面意思。

2、抄写名言,写后再读深思,说说名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小组交流,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什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世上今人胜古人”,“青出于蓝胜于蓝”等等。

4、熟读,背诵三条名言。

5、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6、师生共同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诗歌。

2、读思结合:

⑴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⑵它对生活的看法是怎样的?

⑶根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3、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同桌交流学习体会。

4、全班交流反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由读题。

2、读后思考:通过这种表格的设计,能很快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由此对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组交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4、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评议。

5、师生共同小结,肯定、表扬与鼓励好的语文阅读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要点。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办一起关于环境保护的板报,要求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办好板报出谋划策。

二、质疑激趣,开拓思路。

社会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但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人类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三、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或现象?

2、同桌互相交流。

四、看课文提示,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要办好这一期板报,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五、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做好巡视指导。

六、明确分工,小组协作

1、自拟稿件

2、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丰富板报内容

3、设计板报的版面、配画、插图、装饰等

4、推荐字写得好的同学抄写板报,绘画水平高的同学为板报配画…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鄂教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鄂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20纪晓岚吟诗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读写“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的理解。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点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2.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字、词卡片,挂图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介绍你了解的纪哓岚。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诗文对照,想象独钓图。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中想想:一人独占一江秋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文中古诗想想,古诗的哪些诗句就是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

3.同桌分工,对照着读诗和文对应的句子,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4.学生背诵古诗一次,然后闭者眼睛默默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齐读古诗后,指名说说“一人独占一江秋”的语意。

6.评议补充,深化感悟。

五.指导读悟第5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渎自悟,自主探究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本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同桌读读议议,交流读懂了什么,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朗读训练(先指名后齐读)

(2)讨论

乾隆皇帝说的话,前两个“好”字怎么理解,后两个“好”字各应怎么理解?

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好”,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4.思考乾隆皇帝所说的话该怎么朗读,根据自己的设计练习朗读。

5.组织赛读、评读活动,开展感情朗读训练。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23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

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的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4.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感悟她为贫穷村民着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的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2.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字、词卡片,挂图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这是一篇印度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印度的王公有许多的大米,围绕大米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表现蝉德拉个性爱好特点和思想特点的语句,想一想她的个性爱好特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她具有怎样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后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2.学生把上面自主探究的内容在小组内作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回答问题,开展言语实践训练。

(1)蝉德拉有什么个性爱好?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联系下文想想,这一个性爱好和她提出所要大米的计算办法有什么联系?

(2)“这一切”指的什么?“十分愤怒和不平”表现出蝉德拉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4.指导朗读。

(1)对应朗读相关语段:引导学生把“蝉德拉喜欢大象,也喜欢数字……”与后文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

(2)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连读,评读等形式,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切令蝉德拉十分愤怒和不平”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6---20自然段)

1.自读,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兽医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3.蝉德拉是怎么给大象看病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

1.自读自悟,思考蝉德拉为什么不要珍贵漂亮的珠宝作奖赏,而要求用大米作奖赏?先默读画出表明蝉德拉要大米作奖赏的原因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达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探究发现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注意读好表示原因的重点句子。

(3)学生“把她注意上那个棋盘”和下一段中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接连着自由读读,想想蝉德拉用什么方法计量奖赏的大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你觉得这种计算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村民对蝉德拉的选择感到伤心?你认为蝉德拉的选择对不对?为什么?在指名答问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和说明问题,注意组织评议。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体会蝉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24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读写“珍贵、便宜、愚蠢、仓库”等词。

2.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4.感悟蝉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2.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字、词卡片,挂图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知道蝉德拉向王公要大米作为奖赏,后来怎样了呢?让我们来学这个故事的第二部。

2.板书课题,读题。

二.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自悟,思考王公为什么暗自高兴并马上答应蝉德拉的要求,你从中体会到王公怎样的特点?边读边画出表明原因的相关句子,边读边抓住描写王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动的词句体会。

2.讨论:

(1)王公为什么暗自计算中计量单位变化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联系上篇故事和本文故事的结果,你体会到王公有怎样的特点?

3.练习朗读,读出王公得意的神情和命令的语气。

4.读好后,做填空练习:

因为王公只想到(),没想到(),所以他暗自高兴并马上批准蝉德拉的要求,我们从中体会到王公是一个()的人。

五.引导学生读悟计算奖赏大米的过程。

1.默读2---9自然段,画出计算中计算单位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再次默读2---9自然段,画出描写王公在计算赏米过程中的语言和行动的重点句子,想想他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描写王公神态变化的三个句子:

王公来回踱着步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

王公靠在了软座椅上。

印度王公非常吃力地站起来。

4.再次默读相关段落,找画出描写蝉德拉语言和动作的重点句:

蝉德拉开始解释道……

你把村民曾经耕作的土地还给他们,并且只收取一定量的,供你所需的大米。

填完整个棋盘将需要多少大米?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演课本剧:

1.提出要求:和同学一起演一演《印度王公的大米》这个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排演。

全班汇演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诵读8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读自悟。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3.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

六、总结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枫桥夜泊》

3.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境描写或绘画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八)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三、习作。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4、读一读锦囊妙计

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三、口语交际好朋友

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

2、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3、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四、习作一次特别的活动

1、先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开展了那些活动。把他们制成表格。

2、表格注意几个不能缺少的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的人、精彩的一幕。

3、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写下来。

4、协作的时候,注意写好场面。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鄂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鄂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1、少年

教学目标

1.认识“仞、茁、翱”三个汉字,学会“冈、源”等八个生字。

2.随课文理解:万仞、茁壮、翱翔、英秀等词语。

3.读懂诗,知道诗中将少年比喻成什么?为了突出少年的那些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作为少年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奋发自强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正处于什么时期吗?(少年)

少年时期是最值得我们羡慕的,想知道我们羡慕你们什么吗?用一首诗告诉你们吧。

板书课题:少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名读诗句。

3.学生交流从诗中了解了些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汇报你读懂和不明白的地方。

2.释疑:

3.梳理诗的内容。

作者说少年像什么?

板书:太阳(高山的)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

四.读熟整首诗:

五.学写生字:

1.再次认读生字:

2.范写“鹰”,提示被包部分笔画多,要写紧凑。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山冈源泉小鹰飞翔

2.读诗:

二.思考与讨论:

1.作者说少年像什么?太阳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是为了突出少年的什么特点?

3.讨论、梳理学生的发言:

三.指导朗读、背诵。

1.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看你有什么感受?

2.你为什么会有自豪感,你在读诗时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3.背诵。新课标第一网

四.拓展:

1.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

2.交流你的小练笔:

五.学写生字:乳撞磨刃

板书设计

太阳

源泉(高山)

小树

少年像小鹰

乳虎

英秀(人中)

作业设计

课题2.小松树

教学目标

1.会认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学重点

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简笔画出一棵小松树,提问:你们知道松树的哪些特点吗?

二.了解自学情况:

1.小组生字红绿灯(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指名读课文。

3.默读,概括课文大意。

三.质疑问难。

四.指导学习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师生互动: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3.小松树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读课文,思考。

三.生自学课文,看看小松树的成长共分为几个阶段,每次成长的动力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四.全班交流。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2.小松树

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3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认真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具学具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一边()。

小溪流在()奔流()。

小溪流就这样()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的小溪()的卵石

()的嗓子()的样子

()的山谷()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岸边的卵石,()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一会儿()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10、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诵读1: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诗《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习《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习,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

(园:指私人花园。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下句诗来学习。“小扣柴扉久不开”较易理解,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能顺利地解释成“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教师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根据第一句诗你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学生讨论找出恰当的解释。根据诗句意思明确“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

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请1~2名学生将两句诗的解释说一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c.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思。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春色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这两句诗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一枝——满园,关——出。诗人虽然没能进入花园,但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好像看到了满园的春色,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e.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本想去游园赏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满园。体会体会诗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没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扫兴,但看到红杏想到满园的春色不禁高兴起来。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的情感)

(板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同样是描写春天景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盛开的鲜花、起舞的戏蝶、歌唱的娇莺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而《游园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红杏使我们想到了满园盎然的春色。诗人描写春天的内容和角度不同,却同样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诵《游园不值》。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词语有一个共同特点:每个词语中有一些音或者形的变化。特别是词语接龙。

三、习作部分注意启发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我来试试

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再让学生独立读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2、引导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如,“人来人往”“往XXX”“XXXX”。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多积累这样的成语。

3、结合本次练习,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动物成语、花草成语等,开展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学成语、用成语的机会,进一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写一写、背一背。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读一读”安排的是读短文《鹏程万里》。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鲲鹏与晏雀志向与能力的不同,作者希望同学们学习燕雀的高远。

1、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感慨,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者感慨的理解;可以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谈,也可以从自身的体验方面谈,更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

第二课时

二、探究与发现

这次学习主要是学习拟人句

1、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她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她微笑。

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照样字也写一些

2、森力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那么,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

很明显,这个句子要注意,“还是”“还是”的连接作用。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一个话题分正、反两方阐述完全不同的看法。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选择一个设和自己的职务。可以用书中的话题,也可以由学生确定话题,使争论的话题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

2?选定话题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准备材料。参加辩论前,各方要充分交流每个人的看法,梳理材料,达成共识后分配任务,或推选辩论主要代表。

3?辩论的时候,要求学生不仅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适时抓住对方发言的漏洞进行反驳。不能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

4?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辩论不仅要讲“理”,还要讲“礼”,培养学生文明的语言习惯。

第三课时

五、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1?导入,如,讲许多生活中应该拒绝的事情,,让学生知道,真实的表达,发表不同看法,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通过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从中选择值得写一写的自己的拒绝。只要是“自己说不”都可以。如,无论多小的发现,只要是自己的,都有价值,都可以写。这样,学生就能打开思路,就能愉快地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习作一定要“把说不的过程写清楚”。这一点应作为评价这次习作的重要标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鄂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鄂教版)

字:

1、区别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

2、区别前、后鼻音,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

3、认识四种书体特点;

4、掌握222个生字,会认159个生字。

词:

1、认识成语串,积累意思相近表达情义的成语;

2、区别近义词,同义词;

3、认识积累有关学习的、动物的、反映长征的成语;

4、认识积累三字成语;

5、了解区别各种表示地貌的词语意义及表示我国各省简称的成语;

6、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词语色彩、表达作用并积累;

7、积累来自成语、寓言故事的成语。

句:

1、学习体会引述句和转述句的不同表达方式;

2、积累名人名言、民俗谚语及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3、领悟感受关键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中心句(9),含义深刻的句子(2、4、10、15、16、18),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1、语乐一、4、14、15、18、20);

4、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句子;

5、学习引号的用法(语乐五、八);

6、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语乐六);

段:

1、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语乐三);

3、品味描写中排比修辞手法和联想方法的作用(18、20、14);

4、想象感悟语言描绘的意境(14、20、22;)

5、领悟总分构段方式并仿写(6、语乐二);

6、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1、10、14、16、18、20、22)。

篇:

1、领悟举例子,抓特点说明事物的说明方法(13、14、15);

2、领悟环境描写作用(12),体会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11、12);

3、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12);

4、品读积累古诗词;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美,积累语言(语文乐园四、七);

5、学习用列表法了解课文内容(语乐七);

6、复述课文(24)。

习作:

1、课后小练笔

学习课文表达方式小练笔(1、2、13);续编课文(3、23);观察事物写话(9);学习抓事物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写话(15);生活实践调查记录(17)。

2、单元习作

《我不……》说真话,诉真情,学习修改作文

《下雨的时候》观察、想象与阅读体验结合创编故事,要合情合理

《我的观察日记》留心周围事物,日记内容真实,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意想不到的收获》条理清楚的记录事情的发展变化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好吃的水果》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谢谢你》抓人物外貌选具体事物表现人物品质

《假如我是……》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具体有条理的叙述,养成独立构思的好习惯

《一次特别的活动》抓活动的精彩处,写出活动的特别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鄂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鄂教版)

第一部分鄂教版教材简介

一、编写理念

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

整体构建: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三维目标综合考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重体验: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培养儿童的语文实践能力,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体验,让儿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强化探究: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主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简言之,鄂教版强调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1、话题是单元的灵魂(每个单元侧重一个话题,全册共八个话题);

2、阅读是单元的主体(每个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全册二十四篇课文);

3、诗词诵读是单元的拓展(每个单元安排一首古诗,全册共八篇);

4、语文乐园是单元的综合实践(每单元一次语文乐园,分别由五个板块组成“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其中“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语文乐园二、四、六、八之后)。

三、主要特色

(一)从课程目标上看,体现了阶段性和衔接性

1、阶段性

从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等内容在编排上,体现了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要求。教材仅对课文中的生字有注音,强调让学生自学完成识字,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识字、记字方法,培养学生查字典主动识字习惯。口语交际则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生动具体讲述,并用语言打动他人。从每篇课文后的练习设计不难看出,本册阅读更注重学生自己阅读感受,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衔接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思想内涵更丰富深刻,课文表达形式较第一学段更加灵活。如第二单元《给家乡孩子的信》、《拜年》、《飞人的花园》三篇课文从不同侧面用不同表达方式展现了积极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懂得怎样关爱他人,怎样做人。第六单元则是通过《看戏》、《吆喝》、《中国结》三篇课文,让学生领略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及无限魅力,明白“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

同时,本册教材还拓宽了文体,在以前教材中的古诗、童话、寓言、传说、说明文、记叙文基础上编入了小说、书信、现代诗歌等体裁的课文,丰富了文体,渗透篇的表达意识,逐步向第三学段过渡。

总的来说,本册教材从课文思想内涵上、表达方式上以及听、说、读、写训练目标编排上体现了课程目标对第二学段要求,同时也向第三学段教学目标过渡,体现教材的衔接性。

(二)从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来看,突出了整合性和实用性。

1、突出三维目标的整合。

本册教材比前几册教材更注重单元内容的整合,古诗诵读、语文乐园的编排也基本围绕单元话题构成一个整体。如第三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寓言两则》、《熟能生巧》、《莫泊桑拜师》,用古今中外生动的故事向我们提示一个道理,学习之法是勤奋踏实、刻苦实践。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重点揣摩品味语言中领悟写法,将明白道理、总结学法、积累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另外,教材在本单元还编排了积累词语、有关正确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名言、成语故事、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语文乐园学习等等,更突出了单元的整合体。

2、突出了教与学的实用性,利教、利学。

①凸显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个单元的始终。

②课后练习紧扣文体,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内容分析

1、训练朗读初步学会默读,提高阅读效果。

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学会质疑;

阅读效率:能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

2、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具体要求:能初步感受词句的感情色彩;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体会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意思,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如中心词句,含义深刻的词句,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句形式表达的句子);比较引述句和转述句的表达形式。

3、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词句训练角度来看:关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作用,以及近义词的比较,运用词语写话等词句练习是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必经阶段。

从段的训练角度来看:有品味描写中排比修辞法和联想方法运用的;有领悟总分构段方式并仿写的;有通过读与想象感悟语言描绘意境的。

从篇的训练角度来看:有领悟举例子、比拟手法、列数字说明方法小练笔的;有领悟环境描写作用的(如领悟《小英语雨来》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描写对全文所起的作用);有续编故事的;还有学习用对话、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表达方式的都是在向第三学段“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篇的训练逐步渗透、过渡。

因此,本册语文教学要从形式入手,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上体会情感,立足“词句教学”这个基本点,围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个重点,注重表达方式的学习与体会,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努力探索读写新序列。

(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朗读指导,加强默读训练。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不是依靠简单、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要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有层次性训练。先读对、读准,再读通,后读出感情,读出味来。具体方法:

①指导学生朗读时,围绕课文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课文重点词句表达的情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要领;

②教师范读,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③借助语言描述、音乐、图片再现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唤起学生情感。

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把读和思、阅读和获得个人感受、质疑结合起来。

2、强调“对话”,提高阅读效果。

3、重视词句训练,追求“语文本色”的课堂。

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中抠词抠句,培养学生善于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习惯,学语文知识,学语言,学习听、说、读、写,突出语文工具性的作用。

什么是“语文本色”呢?语文本色就是要有语文的本质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本体的学语习文。落实“语文本色”第一要使学生了解课文说什么?第二要让学生感受课文怎么说?第三要让学生体验课文为什么这么说?

这里重点讲述说明文怎么上出“语文本色”?首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其次从语言表达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对说明事物特点的典型、精美的语言进行揣摩,体会其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再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最后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或练笔活动,组织交流,以拓展学生视野。如《秦兵马俑》可以读为主线,抓住重点,指导学法。教学时,按预读——自读——交流——回读四个环节组织学习,抓住过渡段第3自然段直奔重点,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抓关键段第八自然段,品读重点词句(神态各异、颔首低眉、目光炯炯、凝视远方)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把朗读课文、直观感受与想象结合起来,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此过程中了解说明的基本方法,不必花大量时间,脱离文本情境进行孤立讲解。

下面每个单元以一篇典型课文为例,谈一谈教学建议,仅供教师们参考:

《熟能生巧》:抓线入情(陈尧咨的变化)——抓住重点,抠词品句(陈与卖油翁的两次对话)——练习解说。

《莫泊桑拜师》:重点揣摩(福楼拜的话)——读写结合。

《我站在铁索桥上》:创设情境——品读想象——体会情感。

《荷兰风车》:抓关键段(2、3自然段),自探自悟——把握思想(对风车的喜爱)揣摩表达方法(比拟手法)——拓展性练习。

《吆喝》:自探自悟,体验情感——把握特点,自由探索——模仿品味。

《豆花庄的小家伙们》:抓住重点,读中感悟——想象拓展,欣赏积累(如11-13自然段,17自然段采用比喻,排比句式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动物小歌唱家动人心弦的歌唱)

《纪晓岚吟诗》:诗文对照,想象画面——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4、注重生活教学,拓展阅读视野,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自探、自悟、自得、自成。

二关于古诗诵读

1、内容编排:较之前几册在编排上尽可能按季节顺序,与每个单元话题相关联,构成整体,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2、注意的问题:把握古诗特征,了解其特殊教学规律;发挥诵读优势,保护诗言诗语和诗情画意;破解关键意象,感悟内在诗情,设计整体性,有启发性,有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欣赏优美语言、积累语言。

三习作教学

1、内容编排:①多样性:命题形式多样,习作类型多样,指导方式多样,练笔形性多样。②整体性:习作内容与单元话题相关联,与单元内容表达方式密切相关。

2、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体验,在习作内容上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文体限制,不要过份追求形式,要注重评改过程。“评”可以是学生之间评议、评论,“改”主要指学生修改作文,可同桌互改、小组互改、自己修改、师生共改。要把课内评改和课外评改有机结合起来。

值得提醒的是“教读”要时时不忘“教写”,要读写结合,双轨并行。

四语文乐园

重点要落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建议教师要充分重视综合性学习的作用,它是在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语文实践、应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精心设计,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尺度,体现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各学科整合,但落脚点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无论采取怎样的活动形式,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

本册安排了4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演课本剧》、《我们一起来努力》、《节日民俗》、《给学校的建议》。

如《演课本剧》重在感受语文学习活动的乐趣,指导学生的课本基础创作剧本,培养发展学生语言;《我们一起来努力》重活动实践,重交流,用说、讲、演形式激发创作潜能,提高说、写能力。《节日民俗》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文化底蕴,分小组讨论研究方案,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形成简单的研究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得到综合提高。《给学校的建议》观察、走访、调查之后形成建议书,学会清楚表达。

第三部分关于考试评价及建议

一、关于考试评价

指导思想是:依标据本,注重三个维度,关注生活体验,注重生活积累,加强整合,努力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同时力求通过考试传达语文教学思想,引领教学方向,为教学服务。

1、依标据本就是考试命题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的目标要求,不任意拔高要求,不人为降低标准;紧扣课本,围绕文本这一重要教学资源,做到依据文本适度超越。如《课标》要求第二学段学生要“学会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四上期末试题中关于积累部分有这样几题“三天不练口生,______________”,六上试题中出现“初生牛犊_______”,五上试题出现“武松是《西游记》中的人物”等试题。课标要求第二学段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四上试题中有一题要求“写出自己听到或看到的新闻_______”。

2、注重三个维度。

①突出知识和能力即紧扣教材,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兼顾能力的测查。

②体现过程和方法。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经历发现问题、探究方法、总结规律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命题将会注重探究发现的过程,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如三上试卷中有这样一题“画()添足,九()一毛,叶公好(),守株待()”,然后有泡泡语提示“我发现这些成语与______有关,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每份试卷前的卷首语,试卷中的提示语充满温馨的情感。

3、注重生活积累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广泛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今后命题将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如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考核学生“学以致用”,“你的同学贪玩时,你会用劝说”。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想法

1、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

语文是加法的艺术,上课是做加法还减法,如何协调好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的关系?这都需要在备课中深入细致的思考,怎样钻研教材、把课文读厚呢?

①不要过于依赖教师用书,要有对文本的个性理解。

教师用书是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但并不能成为唯一的。文本解读要求教师不仅重视文章的词、句,甚至标点题目都要认真加以推敲。还有导读、预习提示、课后思考练习题都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编者的意图,备课时这些内容也作为与文本对话的组成部分。

②不要过于关注教法,要对教学目标准确把握。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随之有了”,最能高效地达到目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③不要盲目拓展延伸,要重视教材自身资源的挖掘。课外信息皆是为学习课文而服务的,语文教学不能本末倒置。

挖掘课文的语文因素,教师要注意还原文本背景,解读文章在选入教材后出现的空白点,用理解和想象填补起来,再深入挖掘作者写作意图和文本蕴含的价值和意义,读出言外之意,品出内在意蕴。要“其言皆其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其出于吾之心”。

④不要孤立设计和实施每个文本教学,要纵横联系注重整体。经典文本是学习语言的最好范本。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时都注重了针对年段目标,年段特点精心筛选一些典型的文本,鄂教版也是如此。因此,教学时,我们就要利用好每一个经典,让经典成为提高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指南,就象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备课时应联系整个单元,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段,下一个学段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来整体考虑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简单地说,各学段教学不仅要注重本学段教学重点,而且要兼顾下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注重向下一学段过渡。

2、语文教师不但要自己多读书,还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教育家林语堂主张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读,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他认为“教小儿读书,不应离其思想见解太远。读通行杂志文进步易,读古文进步难。……凡物取其近则易明易晓。此理常人少知之者,而教育之失败常在此。”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语文好是由读闲书而来。

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语文教师要读各类书,不但让读书成为习惯,还要将这种习惯培养给学生,将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教他们读书不要盲目追随、接受、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判断和创造。我们老师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和习惯的培养?

3、建立扎扎实实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的语文课堂。

那种“讲解如山,问答如山,练习如山”的课堂是对“语文课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理解的偏离。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前提,尽可能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努力做到“实”与“活”相结合,抓住“读写”两条线,按语文教学规律去做。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注意训练目标的整合性与多元性,结合语言环境(文本背景)融入情感,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让这句话成为我们共同的方向“尊重孩子的话语权,保护孩子的想象,唤醒孩子的真情,让语文知识可爱些,让儿童生命更美好!”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要点:
1在正确琉璃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重视对特殊含义的语言的理解。
2通过学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如何让我们自己说话和写文章更有魅力。
3收集精彩的格言警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开阔我们的视野。
1、诗人
知识链接:
本文是一篇特殊的说明文。它说明的对象是让人感到神秘与仰慕的诗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神奇和诗篇的美丽。
学习目标:
1、掌握12个字,认识9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诗人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和文学家。
4、通过阅读课文认识诗人、认识诗,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创新精神。
学习重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尝试、创新精神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准备: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指导学习过程:(师生互动)第一课时知识链接,学法指导
一、由诗入文,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诗人),当读到诗人两个字时,你们会想到学过的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诗人的课文。
二、初读感悟、引入情境。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自主交流自学中的重点词句。
4、回答:作者笔下的诗人是什么?(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三、精读细品,体会诗意。
⒈出示第一组诗。
⑴自由朗读诗句,想一想,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⑵指名生谈感受。
⑶指导朗读:看到如此色彩丰富的画面,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⑷师:这么美丽的画,诗人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板书:用文字)
⑸诗人真是了不起啊!他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谁来夸夸诗人。
⑹、齐读课文1自然段。
师:我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诗人,我认为诗人的诗非常神奇,他能用文字创造出许多奇迹。诗人除了是大画家,他还有其他的本事。
⒉出示第二组诗。
⑴读一读,说说你的收获。
⑵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⑶全班交流。
⑷师:诗人真是神奇啊!他能指挥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在他的手中,文字也变的神奇起来,能发出声音,能制造我们平时难以看见和想象的画面。让我们拿起书来,再一次感受诗人的神奇、文字的神奇吧!
⑸朗读课文2自然段。
过渡:诗人是大画家、是音乐家,他还是个魔术师呢?他的魔术是怎么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的表演吧!
⒊出示第三组诗。
⑴自由朗读,说说诗人是怎样变魔术的?
⑵小组讨论:诗人把什么变成了人?诗人把人变成了什么?这个魔术神奇在哪呢?全班交流。
⑶师生齐读第3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体会。
诗人是大画家、诗人是音乐家、诗人是魔术师,同学们,你们想当诗人吗?让我也感受一下你们的神奇。
五、练一练,试一试。
1、抄写生字词。
2、练笔:学当小诗人。映衬:映照、衬托。
绚丽:灿烂美丽。
真谛:真实意义或道理。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一池碧水,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诗句:碧绿代指荷叶,白里透红写出了荷花的颜色。蔚蓝是写天空的色彩,银花和白絮分别比喻小云朵和大云团,这两句诗就如两幅色彩缤纷的图画,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诗人能用文字绘画出色彩缤纷的图画。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神奇魅力,让学生知道文字也能说话,能静也能动。“斜阳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这句话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斜阳当作人来描写,说它是“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将太阳下山的情景拟人化和诗意化了。“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是将人带饿心灵化成有翅膀的事物,使看不见的心灵形象化。
指导过程:(师生互动)第二课时学法指导
一、点评导入。
出示学生所写的诗句并邀请作者上台为大家朗读。
诗人是大画家,他的笔是彩笔,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诗人是音乐家,他的笔是指挥棒,能使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诗人是魔术师,他的笔是魔棒,能用文字把事物变成人,把人化成事物。诗人还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精读细品、深入探究
1、诗人还能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4、5自然段,把你找到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一读,并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全班交流。
⑴诗人是哲学家:教师引导学生在谈出自己体会的同时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⑵诗人是文学家。当学生谈完体后板书。
板书:诗人是个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⑶你发现他们的不同了吗?作者为什么说诗人当然是文学家。
⑷诗人是如何让平凡的语言文字变的不平凡的呢?
板书:吸收、观察、思考、尝试、锻炼。
⑸指名说说对这十个字的理解,难理解的词是:吸收)
3、齐读课文第6段。
三、回顾总结,巩固所学
师:学完这篇课文,我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为什么说诗人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诗人真得是的吗?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诗,并不是难学的东西,只要我们肯吸收、肯观察、肯思考、肯尝试、肯锻炼,我们也能拥有新奇的想象,无穷的创意、丰富的情感,我们也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奏出悦耳的乐章,表演神奇的魔术,说出深刻的道理,也能让平凡的语言文字变得不再平凡。
四、练一练。:
1、背诵课文
2、练笔:学当小诗人。
五、板书设计:
抓住“当然”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原来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这些都离不开文字,诗人的神奇实际上是语言文字的神奇。诗人正是通过新奇的想象,无穷的创意,丰富的情感写下了那些美妙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
说诗人是画家,因为他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说诗人是音乐家,因为他能使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说诗人是魔术师,因为他能用文字把事物变成人,把人变成事物;说诗人是哲学家,因为他能用三言两语说出深刻的道理;说他是文学家,因为他能给文字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令平凡的文字变得不平凡。
2、语言的魅力
知识链接:
《语言的魅力》一课讲述了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一位失明老人的事。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课文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课文了描写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复述课文。
3.感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说清语言的魅力所在,理解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在于以情动人。
4.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有魅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能抓住课文中重点的词句,说清语言的魅力所在,理解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在于以情动人,打动人心;并练习写一句有美丽的语言。
学习难点:
对语言具有魅力的原因的感悟。
学习准备:
找一段关于“春”的资料片。
指导过程:(师生互动)第一课时知识链接
一、教师指导: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贺知章
东城见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语言怎么样?是的,这些语言很有吸引力,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语言:交流要运用口头语言、思考要依靠思维语言、写作要驾驭书面语言,即使做梦吧,也会运作潜意识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言的魅力》这课。
2指名板书“魅力”,指名读。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回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有鬼力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教师板书)从总体上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本课有魅力的语言指的内容。
2、再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诗人让彼洁勒加上那几个字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重点词句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木牌内容变化前后行人的态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发生的变化,来体会加上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体会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探求魅力所在之处的好奇心。
三、学生自主学习。
1说说本课中书写要注意的字。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完成小字作业。
四、试一试,练一练。
收集体现语言魅力的小故事。繁华—形容兴旺热闹的城镇或街市。褴褛—形容衣服破破烂烂。乞丐—生活没有着落,专靠向人要饭或要钱过活的人。
陶醉—着了迷,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良辰美景—天气好风景美。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无动于衷—不理睬,毫不关心,不动一点感情。
学法指导:
文中的外貌、神态描写:她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突出地表现出了老妇人生活的贫穷无助,令人长生同情之心。
导学过程:(师生互动)第二课时学法指导
一、细读课文,重点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学思考:诗人让彼洁勒加上的那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方法提示:
①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②划、边读边动笔划出相关内容,感受深的地方请做批注。
③议、独立学习后可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针对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动,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体会,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自由读,指名配乐读,全班配乐读)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练习为下面的图画配上有魅力的警示语。
(一幅是关于爱护花草的图,一幅是关于节约用水的图。)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有魅力的警示语并进行评价。
5、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三、板书设计:
2语言的魅力
漆黑一片万紫千红
无动于衷变产生同情
淡淡一笑解囊相助
叹息笑着“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在木牌前加了“春天到了”,能激发人们对春天的美好记忆,使人们感受到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形成强烈地对比,从而激发起善良的人们的同情心,所以人们会来帮助这位老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作业提示:加点的词语可以让人体会到给老人施舍的人很多,既有有钱人,也有收入低微的小职员,他们都被木牌上的话语所感动而慷慨解囊。
3、书本里的蚂蚁
知识链接: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致的童话,写了一只蚂蚁被一个小姑娘夹进书本变成了一个会走路的字,它挺愿意做一个字,就带着那些沉闷的字,跳跳舞串串门,使那本旧书每天都编出新的故事来,小姑娘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字。理解“孤零零”“随手”“乐意”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复述。
3、学习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初步了解汉语语序在表达语义时的作用,做简单的语序变化练习。
学习重点:
知道宵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学习难点:
复述课文,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导学过程:(师生互动)第一课时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一、质疑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完这个课题后,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阅读第三课。
二、初读: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2学习第1、2自然段:
3指名读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说)
4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这只小蚂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扁扁的了,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四、独立学习:
1学习“墙、零”等9个字。
2让学生多识记字形:随手:顺手。在文中说明小蚂蚁来到书本是偶然的,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乐意:心甘情愿。
花蕊:花的雄蕊和雌蕊的统称。
导学过程:(师生互动)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小蚂蚁,被小女孩无意间夹到了旧书里面,那么随后又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理解课文,读中领悟。
1、自由读课文的3—6自然段,思考:自从小蚂蚁住进旧书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2、学生朗读课文,指名回答。
3、指导朗读:小蚂蚁非常乐意做一个字的,而且它在那本很旧的书里,到处跑来跑去。其他的字也学着它跳跳舞、串串门。它们多快乐呀!
那么现在我就请三位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看看你能将小蚂蚁和书本里的字的快乐读出来吗?
(体会小蚂蚁的乐意、字的醒悟。注意旁白部分对小蚂蚁描写的朗读。——体会“会走路的字”)
4、在小蚂蚁的感染下,旧书里的字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那么大家想一想,这本书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学生适当进行个人的想象)
5、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7—12自然段。旧书里都是“会走路的字”以后,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呢?
(学生介绍)
6、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小姑娘被这本旧书吸引了呢?
(读课文8—9两段,抓住“一口气”、“忍不住”,来指导朗读。)
一本已经放了很久的旧书,小姑娘为什么会第一天、第二天……、“一口气”、“忍不住”的读呢?
默读课文第10—12段。
三、指导复述课文。

四年级下册《枫桥夜泊》备课教案鄂教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枫桥夜泊》备课教案鄂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下册《枫桥夜泊》备课教案鄂教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整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桥成为名桥,让一座寺庙成为旅游胜地。

2、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齐说)

解题

师板书:夜泊

(1)泊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读?这还是一个多音字。(分别组词)

(2)在这里停泊的是什么?(船)所以“泊”在这里就是停船的意思。

(3)诗人在什么时候停的船?(晚上)评价:你真会思考。这儿写的是夜泊。

(4)诗人将船停在哪里呀?(枫桥边)师完成板书。评价:你们真厉害,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诗题。指名读。

(5)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

3、同学们,是谁在枫桥边停船啊?(唐朝诗人张继)是的这就是诗的作者。

师板书。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继,一起来感受这首名垂千古的诗。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借助书后的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请生读生字。

3、读整首诗。注意断句,读出诗的韵味。

三、精读感悟。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这首诗,来到这枫桥边。大家边听边想,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把听到的用小三角表示出来。

2、师范读。

3、相信大家眼前一定浮现出了许多景物,也听到一些声音。四个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所划的景物和声音吧!

4、先来说说看,张继看到了什么?

月落:

(1)这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残月)这还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2)是的,月落的意思就是: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3)看来夜已经很深了,再过一会就要天亮了。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的月亮?(深秋)快要入冬了,天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

生:惨淡、无光,凄凉

(4)是的,这是凄凉的月光。谁来读这个词。

霜满天:

(1)已经是深秋了,下霜之后的天气更凉了。为什么是“霜满天”呢?(霜很大,很浓,很多)

(2)你们说,在这霜满天的夜晚,诗人能感受到这种寒冷吗?(能)

(3)我们在家里也许很难感受到这种寒冷。而张继此时身在哪里?(外地、船上)你们说得都很对。张继本是湖北省襄州人,但他此时在哪里?(苏州),从哪里知道?(姑苏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州是我们江苏的一个城市,湖北和江苏之间相隔1000多公里。我们古代的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行驶的速度非常慢,由此可见,张继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我们把漂泊在外的人称为什么?你能体会游子的感受吗?(生交流)

这满天的霜呀将游子张继团团包住,张继是什么感受呢?

(4)读读这个词。

江枫:

(1)江边的枫树。

(2)因为是晚上,江边的枫树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暗红,昏暗、黑乎乎)

渔火:

什么样的?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忽明忽暗,隐隐约约。

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词。

5、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张继所看到的,那张继还听到什么了呢?

乌啼:

(1)这是什么意思?人们喜欢听乌鸦的叫声吗?(不喜欢)为什么?

(2)是的,乌鸦的叫声十分刺耳,在夜晚听到乌鸦的叫声,更加的凄惨,凄凉。

(3)读词。

6、同学们,张继看到的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副图,一副凄凉的秋夜图。请你们回过头来想想,用自己的话描述给你的同桌听,从天空再到江面的顺序来描述。

7、理解感悟“对愁眠”

(1)诗人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听着凄厉的乌鸦叫声,张继又怎样的感受?(压抑、难过、郁闷、心情很不好)

(2)此时的张继睡得着吗?(睡不着)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对愁眠”?

(3)作者为什么睡不着?(圈出“愁”)张继心中满是忧愁,那这里的“眠”是睡觉的意思吗?那是什么眠?(失眠、无眠、不眠、难眠)

(4)是的,张继根本睡不着,他带着忧愁,难以入眠。

(5)连起来,读读整句诗。个别读,分组读,一起读。

8、感受钟声。

(1)诗人在船上难以入眠,所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默读第二句。

(2)寒山寺:简介寒山寺。寒山寺在哪里?是近在咫尺吗?(不是,而是在姑苏城外,只能是远远看到。)

(3)张继听到了什么?(钟声)

(4)哪里传来的钟声?(寒山寺)

(5)为什么远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张继也能听到呢?(因为是半夜了)从哪里看出来?(夜半钟声到客船)

(6)这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哪里?(客船)在这里“到”就是传到的意思。

(7)客船能听到钟声吗?真正听到钟声的是——张继。

(8)客船上的张继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他是一个孤孤单单,举目无亲的游子,这“铛——铛——铛——”的钟声分明敲在张继的心上。听着钟声的张继更加无法入眠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9)读这句诗。

9、张继的心中有无限的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诗,字字都是发自肺腑。自己读读这首诗,感受这深深的愁。

个别读,想读的读,齐读,比赛读。

四、拓展延伸。

咱们学习的《山行》和《枫桥夜泊》都是写的关于秋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两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补充习题》上的《暮江吟》和《秋词》。

四年级下册《题西林壁》备课教案鄂教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题西林壁》备课教案鄂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四年级下册《题西林壁》备课教案鄂教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会默写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集体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庐山的诗《题西林壁》(板书)。让我们随着诗人苏轼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把课前预习到的有关诗人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是写下的五首游记之一。

2、交流对题目《题西林壁》的认识。

题:书写。

西林:在江西庐山后。

壁:墙壁。

教师简介题壁诗形成的原因。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泛读。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读不懂?教师相机进行一下指导

(1)在学生感知庐山之美时,教师可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来表示“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

横:连绵起伏、层恋叠嶂

侧:高耸入云、高峻挺拔

远:群山环绕、重峦叠嶂

近:奇峰罗列、危峰兀立、奇峰突兀

高:云雾缭绕

低:高耸入云

(2)引导学生说一说庐山的景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雄伟壮观,千姿百态(板书)

(3)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梅》和“盲人摸象”的故事。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5)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三、四句。重点理解“缘”的意思。师生采用问答式反复朗读这句,深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高有高的局限性,低有低的局限性,站在任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正是“当局者谜,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一听他人的意见。

(6)引导学生品读名诗佳句: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吟诵古诗,品悟诗境。

1、教师提示读诗方法,并进行朗诵示范,指名说说怎样把握诗歌节奏(重音与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引导学生在联想中品味。

3、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作者喜爱庐山,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象留恋往返。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五、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四年级上册《观潮》学案鄂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观潮》学案鄂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四年级上册《观潮》学案鄂教版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习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特殊的葬礼》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