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生物上册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9

七年级生物上册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

课题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课程标准

14

学习目标

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

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以实验探究为主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并辅助多媒体教学。

(1)教师制作好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并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预习课本《观察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2)教师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表皮的气孔》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3)教师准备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课前作业

菠菜叶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节一

情境导入

展示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g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0.92%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0.12%

2010g

98.96%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
方案一: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方案二: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

叶片的基本结构。
方案三:四人小组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讨论:“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课中作业

1.练习徒手切片?

2.叶片的基本结构。

方案一: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方案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

方案一:
1.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然后在问题“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

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的引导下,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方案二:观看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讨论“当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时,气孔怎样变化?保卫细胞壁有什么特点?”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方案三: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幼嫩的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质壁分离),气孔关闭。再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复原),气孔张开。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推理气孔开闭的机制。阅读课文,P114最后一段,进一步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按课本要求画图。

课中作业

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探究叶片气孔
情况。

2.探究气孔开闭
机制。

方案一:观察图3-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扮演““小老师”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方案二:观察图“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课中作业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课后作业设计:

1、我们给果树剪枝时,往往会发现从枝条的断面上渗出许多汁液,这主要是( A )

A、来自木质部导管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来自韧皮部筛管中的有机物

C、来自韧皮部筛管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D、来自木质部导管中的有机物

2、在茎的结构中,导管、筛管、形成层分别属于什么组织( C )

A、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输导组织B、营养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D、分生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3、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D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其意义是( C )

A、增加根的牢固性B、保护根尖

C、增加根的吸收面积D、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5、参天大树的顶端也能得到根部运来的水分,其动力来自于( A )

蒸腾作用B.输导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6、蒸腾作用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D )

A、降低叶片温度,防止植物被灼伤B.促进植物梯队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增加周围大气湿度,提高降雨量D.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

7、温带地区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会脱落。植物落叶的主要意义是( B )

A.减少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 B.减弱植物体自身的蒸腾作用

C.使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能力加强 D.使植物体避免寒冷气流侵袭

8、在移栽植物时,将无色塑料喷到植物的叶面上,结成一层二氧化碳、氧气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透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其原理是(C )

A.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B.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C.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D.防止植物发生病虫害

二、非选择题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叶片的结构中,能进行物质生产的部分主要是[2]和[4],原因是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叶片才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

(2)[6]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保卫细胞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

(3)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结构是[3]叶脉,它主要由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构成。

(4)〔1 〕和〔5 〕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应属于营养组织。

(修改人:)

板书设计: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1.练习徒手切片

2.叶片的基本结构

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叶片气孔情况

2.气孔开闭机制

三、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教学反思:

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

扩展阅读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知识目标
1.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等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重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方法]
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种图例现象,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从现象归纳出本质结论,并表达交流。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演示蒸腾作用的盆栽植物;3、染红的瓶装水;4、6号针筒和滴液管;5、接水盘。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利用“雨林谷”等图片引入植物体内的水分来源于土壤中。进而导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观察:多媒体展示水分运输演示实验。
思考: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三、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
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概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思考问题: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2.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用的自身意义。
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人会觉得冷?
图2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水是往高处流的?
四、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观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设问:
①不同环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中水之间是如何转换运动的?
②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③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什么作用?
④为什么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2.(根据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谈谈自己的感受,懂得爱护植物,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
家园。所以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还应该多节约用水等。
五、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六、活动二:芝麻开门寻宝小游戏
七、课外作业
1.学习指导2.课外实践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农田灌溉方式及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运输结构导管(无机盐)
运输方向由下往上↑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
2.意义
降温
拉力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围绕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展开,描述了水的吸收、运输、散失三个过程。水分的吸收与根有关,根有许多特点与吸收水分相适应。水分的运输与木质部的导管有关,根、茎、叶中的导管相互连通,适于水分运输。水分的散失通过蒸腾作用进行,叶片的结构中有与水的散失有关的结构。水分吸收、运输、散失三个过程紧密相联,并体现了植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关于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的教学,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植物通过根吸水,引起学生探索植物根吸水的具体部位的兴趣。然后,通过实际观察和估算,确定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也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安排学生课前独立完成植物根的培养实验等方法。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始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关于水分的运输途径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做好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什么,或让学生就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设计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证实植物茎内有专门运输水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图片、模型、切片或多媒体课件等,进一步了解植物(草本和木本)茎中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关于蒸腾作用的教学,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及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认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的结构,特别是理解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同时利用气孔的“开”与“闭”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植物通过根部吸水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4.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5.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探究,学会生物实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3.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明确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他人协作完成实验,交流经验,培养表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2.激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形态意识。
教学重点
1.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
2.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3.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4.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
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解释气孔开闭原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盆已经萎蔫的植株;半杯水;茎的切面模型及导管模型;搜集与水在植物体内运输有关的生活实例或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事先培养好的长出根毛的幼根;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纵剖开的茎;指导学生培养材料——可见根毛的小麦或者其他幼苗,芹菜或带有叶柄的青菜叶及稀释红墨水、放大镜等。制作好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准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的材料用具;准备新鲜的菠菜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菠菜叶片(一般气孔关闭);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准备气孔开闭原理的动画课件。
学生准备:培养实验材料;在网上或图书馆查找不同植物根毛的数量;搜集因缺水而引起变化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参与教师准备的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就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内容提出问题。
(1)水是如何在大气、海洋、陆地之间循环流转的?
(2)水在植物体内的用途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水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水是怎样进入植物体的?学生根据小学学习的知识知道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的。根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吸收水分呢?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会找到答案。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盆有些萎蔫的花,提出问题:请分析这盆花主要是缺少什么营养造成的。学生分析原因:缺水。然后请一位同学上来浇水,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浇水的过程。教师质疑:我们看到的是叶、花缺水,而这位同学为什么把水全浇到了花的根上?学生积极发言并解释原因: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进一步引导: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叶和花的?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教师播放水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的动画。质疑:水是由植物体的什么部位进入到植物体内的呢?水的去向如何呢?学生认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水由根部进入,再由根→茎→叶、花、果实等。教师引出下面的问题:根适于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那么根的成熟区有哪些特点适于吸水?
请学生拿出自己培养的幼苗,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找到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一段幼根,估算一下幼根的数量。教师也可拿出自己培养的幼根,适时引导学生的观察活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进一步认识到: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即增加单位时间的吸水量。
方案二:教师用课件展示根部完好的植物和根的结构图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历,回答问题: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在哪儿?你们认为植物的根有哪些特点利于吸水?学生可以说出根比较多、比较细、比较长等特点。
(2)教师引导:根适于吸水的特点还有哪些?
先由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老师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再把培养的已经生出了幼根的小麦,发给学生观察。并出示问题以明确观察任务:是否看到白色的“绒毛”?它在幼根上的分布有何特点?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现大量白色的“绒毛”,即根毛。随后教师再用动画展示根毛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根毛的形成增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学生也能发现大量的根毛并非生长在幼根的最前端,而是长在成熟区。结合展示的根尖结构图,加深学生对根毛的分布及数量多的认识。进一步引导: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让学生思考后与同组成员讨论交流,结合分析准备移栽的秧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最后得出结论: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因为植物主要是通过根部的根毛从外界吸收水分,如果根毛受损,植物就会因缺水而死亡,所以移栽植物时总带着土坨,以免损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物仍能正常生长。
2.水分的运输途径
(1)茎的结构和作用。
教师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交流。
资料1:千年的古槐树,树心已经烂成一个大洞,只剩下部分木质部和厚厚的树皮在支撑着树冠。可是,这棵古树依旧枝繁叶茂。
资料2:上小学时,小刚在自家的院子里栽了几棵竹子和梧桐树。几年过去了,梧桐树长得又高又粗,可竹子却明显细一些,特别是去年以来,竹子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粗。

质疑:①千年古树枝繁叶茂的原因是什么?②梧桐树能逐年长粗,而竹子不能长粗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先了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内有韧皮部,韧皮部中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本质部中有导管),再小组讨论归纳,明确茎各部分的作用:韧皮部中的筛管将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输到其他器官;形成层中的中间一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细胞和木质部细胞;木质部中的导管是水分在茎中的运输途径。
教师强调:导管和筛管的结构是有区别的。构成导管的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根、茎和叶中的导管都是贯通的,保证了水分的及时运输。
通过上面的学习,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①古槐树心部分烂掉的是储藏营养的髓和部分木质部,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仍可通过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到茎和叶等器官。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所以古槐树仍能正常生长。
②梧桐树茎内有形成层,能形成新的韧皮部细胞和木质部细胞,而竹子没有形成层。
(2)探究茎对水分的运输。
教师提出问题:水分为什么靠茎的导管运输?茎的筛管为什么不能运输水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操作。在实验方法上有两种设计方案:一是假设导管运输水分,把带叶枝条的树皮剥去,去掉筛管,只留导管,再把枝条的下段插入染色液中,10分钟后,观察现象;二是假设筛管运输水分,把带叶枝条的下端去掉木质部,只留下树皮即筛管,再插入染色液中,10分钟后,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现象,经过推理得出结论:采用方案一的小组,10分钟后,发现枝条顶端变了颜色,由此得出导管运输水分。采用方案二的同学等了很久,也没见枝条的顶端变色,分析原因:筛管不能运输水分,只能是由导管运输水分。
学习目标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
方案一:教师演示实验:课前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放在阳光下照射,请学生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出现。引导学生思考,产生疑问:塑料袋内壁上的小水珠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得出结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
方案二: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结果并描述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
在学生明确了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后,进一步引导:水蒸气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跑掉的呢?
教师演示实验,取一片开始萎蔫的菠菜叶,将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用嘴含着叶柄的断面用力吹气。学生观察现象:看到有气泡从叶表面冒出来,还可以看到叶片的下表皮上冒出的气泡比上表皮上冒出的气泡的数目多。质疑:气体是由叶片上的什么结构出来的?该结构是怎样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呢?下面通过实验来探究。
2.叶片的基本结构
教师展示“叶片结构”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学会区分上、下表皮并了解其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共同合作,通过实验来验证叶片的结构,提出问题。

①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颜色一样深吗?为什么?
②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教材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小组合作练习制作植物叶片的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进一步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和叶脉。
3.气孔及其开闭原理
方案一:学生完成观察叶片的下表皮实验。结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阅读教材,产生疑问,学生互答,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
①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上、下表皮的气孔数量有没有区别?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其张开和闭合是由什么结构控制的?
②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学生结合实验观察到的结构,并对照教材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图片,认识气孔的结构;观看气孔开闭原理的动画,了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情况。
通过观察讨论、推理解决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①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一般植物的下表皮气孔数量多于上表皮。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来调节的,而且与细胞内水分的多少有关。当保卫细胞含水多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含水较少时气孔闭合。
②保卫细胞呈半月形,靠近气孔一侧的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气孔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增强,促进植物根部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
教师强调生物绘图的要求,安排学生绘出观察到的图像。学生按课本要求画图,互相评价、相互认同。
方案二:教师演示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一般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教师播放气孔开闭的动画,引导学生观看,完成问题。
1.当保卫细胞吸水或失水时,气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保卫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看课件,讨论交流气孔开闭的原理。
教师演示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的模拟实验:取一对气球当保卫细胞,外侧贴上透明胶相当于细胞壁,往气球里注水和放水时,观察气孔开闭情况。进一步理解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最后得出结论:保卫细胞呈半月形,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即气孔,靠近气孔一侧的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为强化学生记忆,教师指导学生绘图。学生再次观察菠菜叶下表皮的临时切片,完成画图。
学习目标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方案一:学生阅读教材,就其中不明确的问题提问,学生互答,不能解释的教师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倾听学生的问题及理解,把学生不清楚的问题集中展示给所有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
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2.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教师展示生物圈的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观看并讨论交流,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分析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讨论交流如果没有绿色植物会对水循环产生什么影响。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1.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
2.如果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仍然可以进行。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陆地。但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如陆地的降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加快,等等。
教师强调: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但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时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促进无机盐的运输等。
方案二:生物课外小组展示课前完成的实验:取两盆长势相同的盆栽植物(其中一盆的叶片全部剪掉),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罩住并在茎部扎紧。将两装置同时置于阳光下,进行观察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生活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明确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还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强烈的阳光灼伤,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圈的水循环”图片,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分析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教师展示: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有0.128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学生根据资料谈论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教师强调:绿色植物通过蒸发、吸收水分,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不但如此,绿色植物还是二氧化碳的转换器、降雨的发生器,等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训练问题。
1.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什么?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2.木本植物的茎有哪些结构?各结构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4.植物叶片的结构是怎样的?
5.蒸腾作用通过什么结构进行?由什么结构控制蒸腾作用的强弱?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有哪些意义?
学生整合知识点,组内交流讨论。
1.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即增加单位时间的吸水量。
2.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内有韧皮部,韧皮部中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本质部中有导管)。茎各部分的作用是:韧皮部中的筛管将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输到其他器官;形成层中的中间一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细胞和木质部细胞;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3.水分是在植物茎内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由植物体的下端向上端运输。
4.植物的叶片一般由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5.蒸腾作用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进行。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来调节的,而且与细胞内水分的多少有关。当保卫细胞含水多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含水较少时气孔闭合。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还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强烈的阳光灼伤等。
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
教学难点: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理念
倡导探究性学习:其中心是针对问题,重在“做”,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通过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体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主动去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以活动为主线,加强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注重知识的获取,同时强调能力的培养,更要求掌握的是探索结果、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研究自然规律方法、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
课件、探究、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学生生活感受、讨论
五.课前准备
学生按照小组准备实验:选取三枝粗细相近的枝条,分为叶多、叶少、无叶,分别插入三个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瓶外的部分,口袋扎紧。三瓶内水的液面高度一样,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上课观察。
准备上课时的学生实验、活动所需材料
本教案2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
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
序言: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如画”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的比较,显示出水对生命非常重要,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水的良性循环。
在水的循环中,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引入第1节)
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情景导入:
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多媒体展示)
学生就此图开展短暂讨论: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讨论后请学生尝试回答此问题。
二.实验探究及分析:
1.请部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有学生准备实验过程的录象)
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总结分析:
多叶: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少叶:试管中水位下降稍明显,袋内壁水珠较少。
无叶: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2.提出问题: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请学生上来实验: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

现象:从上下表皮上冒出了气泡,且下表皮冒出的气泡多
结论:水以气体形式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这就是蒸腾作用。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3.提出问题: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a/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低倍镜观察叶表皮
3)画图

(第二课时)
总结上节课的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评价,对一些学生的实验失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叶表皮、气孔的结构。

b/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叶表皮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气孔的结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侧细胞壁容易伸长,引起整个保卫细胞向外侧弯曲,于是气孔就开放了;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整个细胞的体积缩小了。

气孔的张开或闭合可以调节蒸腾量的大小使植物体内经常持着适量的水分。

4.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用一个FLASH动画(一)演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

讲述:科学家们测定,植物体因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量是惊人的。
例如: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的水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则被蒸腾掉了。
以问题“根吸收进来的水,绝大部分都散失掉了。这不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吗?”引入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a)让学生现场体会一:给每位学生分发酒精棉球,在手上涂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涂抹酒精的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酒精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意义1、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受高温的伤害。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一部分热量的缘故。

b)让学生现场体会二:(分发给每位学生半杯橙汁和吸管)我们用塑料管喝饮料时,如果嘴不用力吸,饮料能进入到口中吗?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不能。因为缺少使饮料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
意义2、蒸腾作用同样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里,这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分。

c)感受:我们喝饮料时,吸入的不仅是水,还有溶入其中的无机盐、糖分等
意义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这是因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所以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无机盐也随着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叶片。

四.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FLASH动画)
根据FLASH动画,请学生总结: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蒸汽的形式送入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如海洋湖泊,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

五.爱护植被绿化家园
1.请同学上台扮演主持人,播报昨日“新闻”:
1998年,长江两岸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侵袭。调查表明,由于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5%下降为10%,长期的滥砍乱伐,毁坏了大片的生态保护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水变浑、河床升高是造成洪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水循环有重要作用。
2.算算帐:一棵树的价值
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教授德斯先生对一棵树算了两笔账:“一颗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价值来计算,其价值却多得多。据粗略估算,一颗生长了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是165000美元了。
3.保护自然遗产
人类从森林古猿发展而来,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但到20世纪中叶,全球森林减至40亿公顷,至1980年仅有20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为工业革命开始时的1/80。生态学家认为,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遗产,20世纪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这一宝贵资源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害。森林破坏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其他生态灾难。绿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通过以上的活动,来增强同学们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七.教学反思
课后学生反应,整个上课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而是同学们在“做”,不会开小差,思想很集中,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一改以往的“被动听课”为“积极主动的过程参与”,亲身经历的事情很难忘,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就掌握得很牢。
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思维。记得让学生喝饮料感受吸力时,有个学生说:“吹,也能把饮料吹到嘴巴里”。我当时感觉该生瞎扯,然后对他说:“那请你吹给我们看看”。学生说杯子里的不行,要密封的剩下半盒的。课后我按照他的说法做了一下,果然如此。吸,是减少口腔里的空气压力;吹,是增加饮料盒里的压力,都是造成压力差。所以,老师虽然年龄大,知道的、经历的不一定就多,师生间的学习是相互的。

 板书:
一、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二、叶片的结构与水分的散失:
1、叶片的结构:
2、气孔的结构:
三、蒸腾作用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四、保护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