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秋天》第2课时教案

小学秋天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5

《秋天》第2课时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第2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秋天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下面是《秋天》第2课时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点:

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用时:8分钟)

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用时:16分钟)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口头造句。(用时:8分钟)

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范写指导贯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书写必须细致。不仅要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也要进行提醒。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彩笔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这一环节,在读、说、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精选阅读

荷叶圆圆 第2课时


荷叶圆圆

第2课时

荷叶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借助重点词语背诵;

3.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小朋友们,昨天我们认识的词语宝宝累了一直在休息,现在我们能大声地喊着它们的名字叫它们起床么?齐说,指名说(课件出示:荷叶

水珠

摇篮

亮晶晶

停机坪

透明

翅膀

蹲下

笑嘻嘻)

2、看来小朋友们对词语宝宝都很熟悉了,那么我们这些生字宝宝单独出来的时候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么?(课件出示:

嘻)开小火车读,(形式多变,激发兴趣,调动注意力)

二、欣赏过渡。

1、(全班表扬)小朋友们都读得很棒,王老师啊奖励大家几幅漂亮的画。出示荷叶的图片。请你静静地看,细细地观察,用心欣赏。

2、欣赏了这些荷叶,你想说什么?(指名2-3名学生自由说)指导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圆、绿的感觉。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荷叶,还有一些小动物也很喜欢荷叶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谁?

2、教师范读课文。你听到了谁?随机在黑板上贴上词语。个别词语正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是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喜欢荷叶,请你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找小动物们把荷叶当作了什么,把它圈一圈。

出示相应的词卡(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四、探究学习,感受荷叶之绿。那么你又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呢?把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找出来,多读几遍,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以下部分随机)

1、学生畅说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一〉小水珠

(1)指名说出喜欢这一小节的理由。

(2)如果你变成了一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会有什么感觉呢?(舒服,凉爽等)

(3)瞧!这小水珠特别调皮,它躺在荷叶上在干什么呢?对了,还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出示课件)除了亮晶晶的眼睛,你们还能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

(4)小水珠的样子可真逗,你们愿意读给大家听吗?先自己试一试。

(5)指名读,评价读。

(6)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变成小水珠,你们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二〉小蜻蜓

(1)哪位同学还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先读给大家听一听。(第三自然段)

(2)你能说说,小蜻蜓为什么会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呢?

(3)你平时见过小蜻蜓的透明的翅膀吗?给大家说一说。

(4)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透明的?

(5)同桌读,评价。

(6)小组比赛读――同桌表演读,学做蜻蜓的样子。

(7)喜欢这一节的同学勇敢站起来表演读。

三小青蛙

(1)这会儿,小青蛙听到了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动听,它可有些不服气啊!瞧,它把荷叶当作歌台,想跟大家比试比试呢!(出示课件)

(2)谁喜欢小青蛙这一节,给大家读读.(第四自然段)

(3)你觉得小青蛙可爱吗?为什么?

(4)看来这只青蛙还真想和同学们比高低呢!你们能不能学学小青蛙蹲在荷叶上那可爱的样子?

(5)老师可真喜欢小青蛙的歌声,小青蛙和荷叶一定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小伙伴.

(6)四人小组合作读――比赛读――男女比读.

四小鱼儿

(1)刚才,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老师最喜欢的小伙伴就是小鱼儿啦,我觉得它特别聪明,把荷叶当作了凉伞,我来读这一段,同学们边看课件,边听,想一想,它为什么要把荷叶当作凉伞.

(2)小鱼儿在荷叶下乘凉心情如何呢?课文用了个什么词?

(3)谁来读小鱼儿高兴的样子?

(4)指名读,自由说.

(5)师读旁白,学生演读.

(6)师生共同表演读.

五、自由读文,感受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1、请大家美美的读课文,体会一下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2、把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试着背一背.六、拓展延伸,感受夏天景色之美.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荷花池,想去看看吗?你还能给荷叶介绍新的小伙伴认识吗?看看还有那些小动物还能把荷叶当作什么呢?看谁的想象力最棒.

荷叶是小蚂蚁的()。

七、指导书写。朵机

出示生字。看了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有几,但是朵让学生观察朵字上面不是几没有钩。机的右边就是几字。

《难忘的一课》第2课时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难忘的一课》第2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字词简单,感情色彩很浓郁,学生抓住爱国情感的主线并不困难,但是如何通过“我爱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话具体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下面是《难忘的一课》第2课时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能力目标: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3、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受

认真地阅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用笔划出有关重点词句。

三、讨论交流

1、我们首先来看看当作者在窗外看到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讲。)

2、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便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和师生们一起一遍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作者的感受又如何呢?

3、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呢?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讲。)

过渡:共同的爱国心使我们更加亲近了,下课后,我们进行亲切的交谈,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还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4、听着老师的话语,看着这些伟人像,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人教版第18课《借生日》教案(2课时)


【教材分析】

《借生日》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止、雨、两”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方”、“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

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生日歌》,知道这是什么歌吗?(板书:生日)

2.你们知道自己是哪天过生日吗?都是怎么过的?

3.师:过生日是每个人最快乐、最幸福、最难忘的一天。可是有人却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别人。(板书:借)平时,我们只听说过借东西,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借生日》。

4.板书课题,齐读。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为什么要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拼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自主识字。

注意读准“正、怎”“饭、放”“礼、拿”等字的字音。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熟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巾—布、方—放、能—熊;视—礼、想—怎。通过识记“饭、放”认识新偏旁“饣”、“方”。

4.检查读课文情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课文述说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浅显,但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

5.解决问题:(1)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2)为什么要借生日?

三、细读课文,感悟亲情

1.感悟第一自然段。

(1)自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小云醒来发现枕头边有一只可爱的布熊,她的心情怎么样?

(2)指导读出这种心情。

2.感悟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只布熊是从哪儿来的呢?指名读第二段(小云和妈妈的对话)

(2)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①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真忘记了自己的生日了吗?)

②全班交流。

a.布熊是怎么来到小云的枕头边的?

b.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过生日?“从来”是什么意思?

c.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妈妈爱小云。)

d.总结:妈妈心里只想到小云,而从不想自己,这是多么伟大无私的母爱啊!

③指导朗读

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3.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过渡:小云收到礼物后会想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小声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是怎么做的?(小云把布熊放在了妈妈的包里。)

(3)妈妈发现布熊在自己的包里,正要拿出来,小云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总是”是什么意思?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4)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小云爱妈妈。)

(5)交流: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使学生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

(6)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

(7)生活中,我们的妈妈也无时无刻地爱着我们,关心着我们,你体会到了吗?你从哪些小事中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了?

四、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体会妈妈对小云的关爱和小云对妈妈的爱。读后说说:你觉得小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总结: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像小云一样,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3.议一议。如果你的爸爸妈妈也常常忘了自己的生日,没有给自己过生日,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引导学生惦记妈妈的生日,送一句温馨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并背诵。

2.扩展活动。

做生日卡: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爷爷奶奶的生日吗?要记住家长的生日也不容易,老师建议大家做一张生日卡,写上全家人的生日,这样我们就不会忘记他们的生日,就可以他们生日到来时,送上暖暖的祝福了。(出示记录有多个生日的“生日卡”,建议学生做得更漂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说说你通过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认读生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今、正、雨、两。认读、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有重点地指导。

今:指导写好“人字头”,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以及点和横折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

雨:最后四“点”,左右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人”的“捺”均变为“点”。注意区别“雨”和“两”。

4.念笔画、笔顺。

⒌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积累拓展

1.巩固生字

放(左右方、攵)布(独体巾)熊(上下灬)

快(左右忄)怎(上下心)饭(左右饣)

班(左中右王)拿(上中下手、人)正(独体一、止)

礼(左右礻)物(左右牜)今(上下人)

2.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背古诗《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板书设计

18借生日

小云爱妈妈

《夏夜多美》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2、学习这篇课文,体现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教学重点:朗读,在读中体会夏夜的美。

教学难点:在体验夏夜美景的同时,感受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

二、范读课文,复习字词。

三、感悟文意,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小伙伴之间的事情,在文中用“====”划出来。

2、理解第一部分。

(1)看图读文。

睡莲听到小蚂蚁的哭声睁开眼睛,她看到了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带上动作读这句话。

(2)指名读对话睡莲和小蚂蚁在说什么?同桌同学练读他们的对话。师生合作练读对话。

3、理解第二部分。

(1)这时有谁来帮助小蚂蚁回到家?

(2)自由读课文第八至第十六自然段。

(3)分角色读

(4)同桌互说。(蜻蜓和萤火虫是怎样帮且小蚂蚁回家的?)

(5)分角色表演他们是怎么回家的。

(6)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小蚂蚁回到家会说什么?星星为什么高兴地眨着眼?)

4、合作探究:你觉得夏夜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四、拓展练习。(课后读读说说)

五、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15夏夜多美

睡莲(图)帮助

蜻蜓(图)送小蚂蚁==>回家

萤火虫(图)照亮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空间。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感悟。感悟夏夜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设计中力求体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边读边演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感悟睡莲、蜻蜓、萤火虫美好的心灵,来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学时,我引领学生入请入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童话中一员,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但语文课程还具有工具性,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这一点落实不到位。教学时应该进行适当的语文知识渗透。具体表现在:课文第13自然段: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中指的是谁?作者把小蜻蜒比喻真的飞机,所以加上“”号。“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也是打比方。是把萤火虫当作人来写。这些语文知识,引号的作用、语文中的修辞方法,在教学中都应该渗透进去。

古人计数第2课时导学案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一(1)班课题古人计数(第2课时练习课)

主备教师宋娇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练习及活动中,进一步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数位的含义,建立数位的概念,并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巩固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法运用讲述、练习、讨论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认识11—20各数,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师: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你们掌握的如何?学生思考并数出11-20各数,说出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初步探究)二、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7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书本75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在书上,再点名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写成这个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在书上,再点名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画珠子。

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概念,通过用多种形式来表示数,及画珠子来丰富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概念。

(合作学习)3、完成书本76页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4、完成书本76页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演板。

5、完成书本76页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若部分学生不懂,教师可做出解释,再集体订正。

6、完成书本76页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找学生演板。

学生认真观察尺子上的数,独立完成,再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并抽同学到黑板演板,再集体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圈一圈,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再找学生演板,集体交流,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在尺子上填数,感受数的顺序。

进一步巩固两个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巩固对数位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中蕴藏的规律。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7、完成书本76页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8、说一说(书本76页第8题)

先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说一说,再小组合作,同桌相互说一说

9、书本76页第9题

学生与老师一起读一读,讲一讲。学生练习数数,写数。

学生与老师说一说,然后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读一读。通过练习,渗透20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1个1个数,2个2个数其中的规律。

通过说一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位的理解。

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创造的美。

(学习诊断)1,口算

2+10=3+10=8+10=

10+2=10+3=10+8=

2,填空

20里面有()个一

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一和一个十合起来是()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巩固学生对数位的理解。

(梳理归纳)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巩固新知识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新概念的相关内容1,口算

2+10=3+10=8+10=

10+2=10+3=10+8=

2,填空

20里面有()个一

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一和一个十合起来是()

学会合作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学会合作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
(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资料提供者: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2课时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第2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复习

1、抽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

三、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四、表演升华

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2、按笔顺写字。

孩呢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松树能看到()的地方,不是自己长得高,而是因为()把它给()的。

4、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用这个词也来说句话。

山下的松树你高多了。

5、读读想想。

得意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红红指着自己脚上的漂亮的红皮鞋得意洋洋地对小伙伴说:“瞧,多好看呀!你们有吗?”

6、语文综合性学习。

阅读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读后与你的好伙伴交流感想。

7、你能正确地读出下列绿色通道里的生字吗?和同桌合作,读一读,记一记。(对的标“√”,错的标“×”)

愧□低□喂□

惭□摸□棵□

《葡萄沟》第2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优美词语,为课文朗读做好铺垫。

2、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阅读精讲教学活动,用精准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用激励的热情唤醒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朗读中增进对文本的体验,在体验中真切感悟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

3、激发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读书方式和感悟来表现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表达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词语卡片,各种颜色的葡萄串图片,葡萄干,维吾尔族老乡帽子。

教学过程:

一、声像引路,师配乐解说。

师引:上节课,我们都知道了葡萄沟是位于新疆吐鲁番市的一个东北角,听说啊,那里是个好地方!今天,罗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再次走进葡萄沟,去领略葡萄沟的万种风情,你们想去吗?

1、录像展示,师配乐解说。(在新疆东北方向茫茫的戈壁沙滩中有一块绿洲,它的名字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你瞧!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们正在载歌载舞地欢庆葡萄的丰收呢。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葡萄沟不仅人美物美而且地域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师:同学们,欣赏完之后觉得美吗?(美)那你愿不愿意用你的朗读来让我们在座的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来细细感受葡萄沟的美呢?在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新词好吗?

二、开火车复习文中词语,为课文朗读做铺垫。

山坡梯田茂密的枝叶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摘下准会吃个够热情好客颜色鲜味道甜

师过渡:同学们把词语读得真有感情啊!相信接下来的课文朗读能读得更棒!

三、朗读感悟,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读书活动。

(一)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生带着问题,自由品读课文。

2、读读有关的句子或段落,说说你为什么要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

3、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二)、图文对照,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再找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描写这幅图的。

2、细读第二自然段,用“——”勾画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再体会体会。

(预设课堂动态,课件链接学生所读段落)

生1: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师相机板书简笔画,配合学生的读文。通过老师的画图,同学的读课文,理解“茂密的枝叶”“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比赛朗读,看谁能读出凉快的感觉来。

生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展示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通过学生的认识,理解葡萄的个大(一大串一大串)和色泽(五光十色)。

出示卡片: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

相机板书:词语卡片(五光十色)

指导朗读。

生3: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教师带上新疆帽子,扮演维吾尔族阿姨,介绍维吾尔族。通过与学生的口语交际,在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理解“热情好客,吃个够”。)

相机板书:词语卡片(热情好客)

师过渡:新疆的维吾尔族老乡不仅热情好客,他们还勤劳能干,今天我还带来了我们制作的葡萄干,请你们尝尝。

(三)、情感升华,认识勤劳能干的维吾尔族老乡,了解葡萄干的做法。

1、教师把带来的葡萄干拿出来,让学生品尝葡萄干,边尝边观察。

2、师问:这里的葡萄干怎样?请学生用文中的语言来说。(颜色鲜味道甜)

相机板书:词语卡片(色鲜味甜)

3、这么好的葡萄干是怎么做出来的?请一个小组读一读这一段。

(摘下——挂到架上——风干——成为葡萄干)

师过渡:原来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不仅热情好客,勤劳能干,老师告诉你们他们还能歌善舞呢。品尝完葡萄干,就让我们一起跳起新疆舞吧。

四、回归整体,用歌舞,文字来表达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1、歌曲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师生共同跳起新疆舞。

2、回归整体,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学生练习说话,使板书成为一句完整的话,并用上标点符号。

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这里真是个好地方!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葡萄沟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你今天去葡萄沟旅游的收获是什么呢?

板书设计:

葡萄(五光十色)

葡萄沟老乡(热情好客)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色鲜味甜)

《葡萄沟》第2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爱吃葡萄吗?我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我国有一座“葡萄王国”,你知道在哪里吗?(在PPT上显示地图,让学生们再地图中认识并找出认识葡萄沟的位置)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葡萄王国《葡萄沟》。(板书课题)

二、共同研究

1、课文中有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先去认识他们。(屏幕展示词语,点名读,再齐读)

2、我们来看看最后两个词中,有两个字很相似,我们怎么区分呢?(屏幕中把这两个字变红,学生说区分方法,再齐读)

3、文中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出示此句,让学生们读这句话)

4、为何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屏幕上展示一个大问号)让学生们小声音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板书“水果、葡萄、老乡、葡萄干)在小组内和学生讨论一下得出答案,最后和全班交流。

5、既然说那里水果丰富,你们能找出都有哪些水果吗?(读一读课文)学生回答,屏幕适时展示出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菠萝的图画,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6、这图上的水果看得真让人想吃啊!你们想吗?把你们的愿望读出来。<练习朗读>

7、那些可爱的葡萄种在梯田上,你知道梯田长什么样子的吗?(出示梯田的图片,助于学生理解)

8、读课文,你觉得这儿得葡萄长得怎样?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讲授比喻句,体会重点的词语如:一个个,四面展开)

9、这里的葡萄不仅多,颜色还很丰富,再读第二段,把其中的葡萄的颜色用笔圈出来,说一说葡萄颜色的特点并理解“五光十色”。PPT上随着学生们读课文展示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有助于理解五光十色。做书后练习辅助记忆。

10、这么多颜色,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但是让人感到幸福的却是那里的老乡。大家把描写老乡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把其中重点词语变红,让大家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适时板书)

11、你喜欢这个地方吗?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再读这一段)

12、收下来的葡萄除了运出去之外,还可以制成?它们被送进阴房中,观看图片理解“阴房”及其的特殊建筑的作用。

13、老师总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读读句子。并说一说,这里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色鲜味甜)

14、这里有丰富的水果甘甜的葡萄,热情的老乡,难怪人们会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再读句子)

15、我们的家乡也是好地方。用你收集的信息在小组内说一说我的家乡美。(尽行口语练习)

三、作业

1、夸家乡的(50字)

四、板书

水果丰富

葡萄沟葡萄颜色五光十色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色鲜味甜

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导学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导学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五年级(2)、(3)班课题20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

主备教师曾祥华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4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开想象,多读,多想多体会,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法运用电教法,引导法,启发法

学法指导合作讨论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浏览课文,分组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初步探究)1.范读课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这一部分,我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也感到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非常自豪。

3.小结第二段,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圆明园的辉煌。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

4.学习第三段,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文章是怎样描写侵略者罪行的?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侵略者罪行的愤慨

(合作学习)

“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请同学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习了这一部分,我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也感到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非常热爱。)

前后桌讨论,翻看图片,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圆明园的图片和小短文。引导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模样,根据自己的“众星拱月”图,谈谈感想,体会圆明园的布局规模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

 

课文记叙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惨遭侵略者毁灭的经过,揭露和控诉了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疯狂掠夺的罪行,表达了作若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叙述的呢?请同学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围绕中心思想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相它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二是侵略者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这两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都能激起人们热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请大家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感受,得出结论:圆明园毁灭的不仅仅是奇珍异宝,更毁灭的是中华民族的尊严!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今天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富强的自豪感。

(学习诊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那是怎样的掠呀?那是怎样的毁呀?大火燃烧三天的结果是什么?什么化为灰烬,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

学生思索,根据语言创设情境。再次感受侵略者的罪行。了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梳理归纳)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生整理笔记,梳理归纳本节课内容。渗透近代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1.课后生字

2.背诵1.2.3.4自然段。21,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举世闻名,化为灰烬

山谷中的谜底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谷中的谜底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而且。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
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1)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指导联系上文理解“积”、“弯”、“落”、“弹”的景象和“完好无损”的意思。
边朗读边想象雪松弯曲、反弹的情景,在评议时引导理解“反复”、省略号和“始终”表达的含义,练读句子。
(3)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觉了,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话吗?。
(4)练习朗读: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心中的敬佩、赞美送给雪松吗?
3、再读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先联系雪松谈谈,再结合生活实际推而广之。
五、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2、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资料提供者: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1课时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1课时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1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设计说明:

阅读一篇文章就是打开阅读世界的一扇窗户。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可以采取图文结合,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意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乛”。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3.认识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出课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2.引入新课《秋天》。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4.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

(2)教师引导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指导学生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5)教师引导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组织学生游戏。

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引问: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

2.引导学生看图第2个自然段引问。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写什么?

(2)大雁是怎样飞的?

(3)理解“一会儿”。

(4)引导同学找“一”字的不同读音。

(5)指导学生朗读。

3.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读课文,回答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说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啊”表示什么?

(3)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4.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出赞美之情。

5.指名读。

6.引导齐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看图,背诵。

2.师生会背。

3.指名背诵。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整节课中,利用多种形式的自由读,分段读,齐读,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了学生发现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认识了自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创设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秋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解读:

《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7节,首尾两节呼应,总体概括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二至六节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活泼可爱、成熟丰收、多姿多彩的特点。诗歌语言活泼,想象奇特,拟人手法贯穿始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可谓为儿童量身定做的一曲秋的赞歌。

设计理念:

“用诗的方式教学诗歌”。关于课文,在文字理解上学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我以为教学的重点放在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上,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诗趣、情趣和童趣;教学方法则以诵读品味为主,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整体的阅读感悟中适度拓展和表达运用,在扎实有效的“学语习文”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多重的受益。

学习目标:

1.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指导学生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自然积累和背诵课文。

2.在课文语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凭借文字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秋天的成熟丰收的美好图景,体会诗人洋溢在诗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初步读准、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初步感受诗人对秋天的歌颂和赞美之情,学习第一节,体会出秋天太阳和空气的宜人特点。

流程设计:

一、诗文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疏通词语

三、走进秋天,感受秋景

四、指导写字,临写入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秋天,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会诗歌写法,仿照写法进行语言实践。

流程设计:

一、起

1.秋天是位神奇的魔法师,他给大自然中的好朋友都捎去了一封神奇的信。收到了他的信啊,所有的朋友们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你瞧,太阳的脸儿变红了——(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空气的身子变香了——(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2.上一节课,咱们已经初步读了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继续乘着诗的翅膀,走进秋天,品味秋天,好吗?

二、承

1.听,秋天的信使来了(图片声音)!谁啊?诗中是怎样写秋风的?谁来读一读。(生读)谢谢你,读真准确。

喜欢这秋风吗?你喜欢这秋风的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看。

谁也来读读。(生读)你又读出了什么?

2.多么活泼可爱的秋风啊,难怪大家都喜欢。这秋风简直就是一个。是啊,这儿作者把秋风当作孩子来写了,这样,秋风一下子就“活”了,它竟然能,竟然能,它还能。太神奇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就是诗的力量。我们一起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这个“轻轻”读得多好。秋风啊,你轻轻涂掉了夏天的什么呢?(夏日的骄阳,夏日的雷暴,涂掉了夏日蝉鸣)

4.情景朗读:孩子们看哪,田野里,稻浪滚滚,那是(生1读)——小路旁,向日葵在点头微笑,那是(生2读)——走在秋天,香飘万里,那是(齐读)——

三、展

1.活泼可爱的秋风,扑面而来,又一路奔去。秋风,都跑过哪儿?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小节,边读边思考,也可以拿出笔来画一画。开始吧!

2.秋风跑啊跑,它给谁带来了什么变化?我们来交流。

这么多变化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一)预设一:成熟的秋天

1.(相机出示)秋风跑啊跑,它给谁带来了什么变化?就请你读一读。(师评价)

谁也来读一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在评价中提炼“成熟”,板书)。

123下一页咱们合作来读读(引读)。

2.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这些景物啊都迫不及待地跑出来了(配图)。让我们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这成熟的秋天,我们还一定产生了许多美好的联想。拿出我们的练习纸,任选一种写一写,比一比谁最能体现出它们的成熟。(音乐声中写,师巡视。)

3.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成熟的在心中定格!(齐读)

4.(换快板节奏读)

(二)预设二:多彩的秋天

1.秋风跑啊跑,你还发现秋风带来了什么?你给大家读读看。

2.(交流)还真有一点嚷的味,谁也来“嚷嚷”看。

苹果呀,你真的感觉嫌冷吗?(秋天感到凉快才对啊)你为什么嚷冷呢?你真是想到苹果心里去了啊。

葡萄你也真的感觉到冷吗?让我们读出这种迫不及待(渴望成熟)的心情。

4.孩子们,看,我们把他们嚷的内容对调一下行吗?(红、紫对换)为什么不行?是啊,可见诗人用词多么准确!

5.孩子们,除了苹果、葡萄还有谁在嚷嚷着?他们又要干什么呢?(出示句式练说)

6.好一个多彩的秋天!谁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咱秋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啊,咱们一起来(齐读)!

(三)预设三:喜悦的秋天

1.秋风跑啊跑,它还带来了什么?

2.(出示)是这一段话吗?你读读看!我们体会出了你的喜悦。孩子们也想感受这份喜悦吗?同桌的两个孩子,一个玉米,一个是高梁,比比看,谁更能读出这份喜悦。

3.哪一桌愿意把你们的喜悦与大家分享。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喜悦。给你们一个奖励,请你们推荐一桌也来读读。

4.情景对话:玉米,你为什么这么乐呀?高梁,你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5.让我们喜悦玉米的喜悦,快乐着高粱的快乐,男孩子们,你们就是那举着红缨的玉米,女孩子们,你们就是那红着脸笑的高粱,好吗?起——!

(四)感情诵读

1.感谢秋风带来了秋的消息。成熟的秋天让我们欣喜,多彩的秋天让我们迷恋,喜悦的秋天让我们陶醉。孩子们,把这一道道秋天的风景牢牢地记住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大家先练一练。

3.谁愿意给我们带来成熟的秋天。多彩。喜悦。(老师配乐)

四、转

1.金色的秋风又起了,让我们跟上他的步伐,把目光再次投向田野吧。请自由读第六小节,你还发现了秋天的什么?(交流)

2.想一想:读了这一节你最想问的是什么?(汗珠,正因为有了农民伯伯的勤劳,才有了田野的井井井有条,才有了田野的蓬蓬勃勃。)

3.(指板书)劳动中的人们成了田野里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看来,这不仅是一个成熟的秋天、多彩的秋天,喜悦的秋天,还是一个___的秋天。

4.沐浴着这秋天的阳光,流连于这无边的秋光,真让人不忍离开。让我们捡一片秋叶将整个秋天(珍藏)(板画)。难怪诗人也深情地感叹:(出示:齐读最后一节)

7.这醉人的笑啊,永远地留在了诗人的心里,也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里,满怀激情,一齐读。

五、合

1.就是这样的神奇!大自然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秋风涂抹掉夏天所有的脚印,留下一个深深的属于秋的脚印。(录音机动)总有一天,秋天的脚印也会被悄悄地涂掉。但只要我们在心中珍藏起这一个秋天,我们就会永远满怀期待地守望着下一个更红更娇、更甜更好的秋天。

2.秋天还给我们留下了一封信,咱们拆开瞧瞧:

(1)画一画:把诗歌中描绘的秋景改画成一幅画。(诗中有画)

(2)读一读:选读其他写秋的诗文,体会不同的秋天。(不同情感)

《秋天的果园》第二课时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果园》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秋天果园的美丽景色,知道收获来自于劳动。

2.教学课文的第二、第三句话,理解“一串串”、“劳动”、“欢笑”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2、3句,书写“笑”。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一人组词。师单击出示。

2.复习红、还、动的偏旁。师单击出示。

3.齐读第一句。师单击出示。

(二)讲读第二句

1.师单击出示第二句。学生自由读,把成熟的水果划下来。

2.学生读划。

3.学生回答。师单击出示在苹果、梨、葡萄下划下横线。

4.读正确这些水果的名称。师随机单击出示这些水果的实物。

5.学生初次朗读这句话。

6.理解“一串串”。师单击出示一串又一串的葡萄,看图后让学生说说一串串葡萄是很多的。

认读“一串串的紫葡萄”。

7.师单击出示秋天果园美丽的景色,学生观看。

8.第二次朗读并指导。

课中操:劳动最光荣。

(三)讲读第三句

1.师单击出示人们在果园的景象,问;人们在干什么?

2.理解“劳动”,说明捡葡萄,摘苹果等都是劳动。

3.理解“欢笑”朗读人们在欢笑。

4.教“笑”师单击出示笑娃娃,让学生说说笑像什么?并书写。

5.师单击出示第三句并朗读指导。

(四)配音朗读课文

(五)作业,师单击出示,学生填空。

1.(),果子熟了。()苹果。()的梨,还有一串串的紫葡萄。果园里,人们在(),人们在欢()。

2.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反馈。

《《秋天》第2课时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秋天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