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颗树》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09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颗树》教学教案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颗树》教学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课文以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奇妙的事情。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随着情节走入那棵树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假如你会变,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让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1.交流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齐读课题。
3.质疑:会发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用时:10分钟)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1.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4.读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1.我能给带点字注音。
希望()抓痒()
鳄鱼()陈醋()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变成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______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赞美了__________的温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时:20分钟)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1.学生在读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说出读后的体会。
2.小组交流。(字音方面:希、痒、鳄、醋;字形方面: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抬、秘、密)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3.看拼音写词语。
xínɡzhuànɡhúli
()()
jìxùmìmì
()()
qiǎokèlì
()
四、展示汇报,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想一想:你学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组同学共同参与,选择喜欢的展示方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打破课文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学前准备课文内容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课题)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4.听写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
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秘密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
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哗啦
_________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时:10分钟)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
◆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拓展点)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1:作者想变成一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身上冒出来了,真神奇!
生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心小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小动物住进自己喜爱的窝里。
生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心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
生5:作者居然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生1:我想变成一栋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房子,让人们居住。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还不用离开爸爸妈妈。
生2:我想变成空气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气清洁一遍,让每个人都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生活实际,变成人们最急需的事物,老师为你们的爱心点赞!
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延伸阅读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
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痒痒的椭圆形菱形鳄鱼香肠糖醋排骨丁零丁零秘密
3.排火车接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与壮字进行对比。
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
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
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秘。
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了解偏旁含义,形近字区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义来区分相像的汉字,加深学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6.当堂听写。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
2.师范读课文。
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
预设:
(1)第四段
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
是啊,痒痒的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③再读,读出有意思。
(2)第五段
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
(3)第六段
①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②还会有什么形状?
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出示句子练习: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____________!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我还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问题一抛出,孩子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仿照课文说一说,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第七段
树上都住了谁?
(5)第八段
①你觉得哪里有意思?我会弯下腰
②指导读。
(6)十三---十四段
一棵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的树
(7)十五---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动作扮演读。
②这水珠是什么?
4.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
二、总结写法,拓展想象
1.理清故事创作思路:变树经过变树后的趣事。
2.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
3.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学生头脑中一定有许多遐想不吐不快,适时进行拓展练笔,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颗树
痒冒变树
各种形状

咕噜噜趣事
口水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说明课文以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奇妙的事情。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随着情节走入那棵树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假如你会变,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让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1.交流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齐读课题。
3.质疑:会发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用时:10分钟)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1.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4.读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1.我能给带点字注音。
希望()抓痒()
鳄鱼()陈醋()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变成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______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赞美了__________的温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时:20分钟)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1.学生在读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说出读后的体会。
2.小组交流。(字音方面:希、痒、鳄、醋;字形方面: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抬、秘、密)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3.看拼音写词语。
xnɡzhunɡhli
()()
jxmm
()()
qiǎokl
()
四、展示汇报,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想一想:你学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组同学共同参与,选择喜欢的展示方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打破课文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学前准备课文内容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课题)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4.听写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
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秘密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
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哗啦
_________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时:10分钟)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
◆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拓展点)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1:作者想变成一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身上冒出来了,真神奇!
生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心小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小动物住进自己喜爱的窝里。
生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心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
生5:作者居然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生1:我想变成一栋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房子,让人们居住。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还不用离开爸爸妈妈。
生2:我想变成空气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气清洁一遍,让每个人都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生活实际,变成人们最急需的事物,老师为你们的爱心点赞!

三年级语文:《一颗小豌豆》教案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默读课文,体会小豌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操;

2.展开想象,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3.本课要求的会认字有:豌、懒、瘦、移、楚、扶。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助人为快乐之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豌豆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课件一:展现豌豆的成熟过程)我们今天见到的这颗小豌豆它有个美好的愿望(出示课件四),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这个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0课。(板书题目:一颗小豌豆)

二、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默读是本课读文的主要方式。要让学生按照默读的要求,在反复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课文读通顺,读懂课文内容。

三、读中感悟,自主发现

1.读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从学生的质疑中,筛选典型问题

1.小豌豆说了那些话?找出来读一读,从它的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小姑娘原来病得怎样?随着小豌豆的一天天长大,小姑娘有了什么变化?你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小姑娘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3.故事中的这颗小豌豆你喜欢吗?为什么?(小豌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五、感悟朗读

课文要学完了,在这篇课文中,你最想读哪几个自然段,请大胆地站起来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兴趣朗读,品悟小豌豆和小姑娘的情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六、总结课文

师:小豌豆的愿望就是能为大家做点好事,能把爱心奉献给别人,它以绿色的叶,粉红色的花陪伴着小姑娘,看着她一天天好起来,说明的愿望已经实现,因为它得到小女孩的感谢。

七、作业

想像一下其它四颗小豌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选择其中一颗豌豆的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20.一颗小豌豆

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瘦瘦的黄黄的

笑吟吟

坐起来

站起来

心底感谢

小女孩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022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是自由快乐的小鸟,还是五彩缤纷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还是美丽可爱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却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为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状、丁、零、肠” 。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 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状、零、巧、肠、续、抬”时,可以使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狐、克、继”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狸、秘、密”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状:大地穿新装,山峰显异状,壮美令人叹,大雪巧梳妆。

丁:原有千寻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寻觅,水枯地也干。

字谜示例:

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风抖。(谜底:狐)

同音字歌示例:

狸:一只小狸猫,想摘大鸭梨,爬上青竹篱,还是有距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状”左窄右宽,右部捺画伸展。

“狸”左窄右宽,“里”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的横要长些,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零”的“ “宜写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盖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横变提,右部折笔要自然。

“克”的“口”要写扁小,撇宜长,竖弯钩要舒展。

“肠”的左部窄长,右部两撇平行,长短不同。

“继”注意笔顺,右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

“续”左窄右宽,右边是“卖”。

“抬”左窄右宽,“口”在竖中线上起笔,写扁一些。

“秘”的“ 必”卧钩短且向右下倾斜,撇上伸且稍长。

“密”中间的“必”稍扁。

易错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犬-状(形状)-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狸)-弧(弧度)-孤(孤单)

里-狸(狸猫)-童(童话)-野(田野)

令-零(零食)-铃(铃声)-冷(冰冷)

(4)多音字。

bēi:背包 背负

bèi:后背 背井离乡

mì:秘密 秘而不宣

bì:秘鲁

(5)形近字。

状zhuàng:形状

壮zhuàng:强壮

丁dīng:园丁

于yú:于是

克kè:克服

兄xiōng:兄弟

抬tái:抬头

治zhì:医治

密mì:秘密

蜜mì:花蜜

(6)重点词语解释。

希望:(多义词)

①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②希望达到的某种 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

③希 望所寄托的对象。

担心:放心不下。

傍晚:时间词。临近晚上的时候。

丁零丁零: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香喷喷:状态词。形容香气扑鼻。

秘密: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

(7)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 妈妈。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在段落前标注出来。

明确:共有23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是“我”想象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可以变成某样东西,你想要变成什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三年级语文上20一颗小豌豆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20一颗小豌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
要求1.朗读课文,感受小姑娘战胜病魔的勇气。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想象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小姑娘战胜病魔的勇气。
教学
课时两课时
一颗小豌(wān)豆
有一个豌豆荚,绿莹莹的,好像一间绿色的小房子。里面并排坐着五颗绿莹莹的豌豆。[①本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了豌豆荚里坐着五颗豌豆。
慢慢地,豌豆荚变黄了,豌豆也长结实了。[②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段导读:写豌豆慢慢成熟了。
有一天,豌豆荚震动了一下,啊,她被摘下来了。[③“豌豆荚”为什么会震动了一下?]
段导读:写豌豆荚被人摘下来了。
豌豆们快活地叫了起来:“啊,我们的小房子快要打开了!”[④“快要打开”意味着什么?]
段导读:写豌豆们要离开豌豆荚时的喜悦心情。
最大的一颗说,他要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谁也追不上他。[句导读: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让谁也追不上,这对一颗豌豆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跑得再远再快都没有用。]
第二颗说,他要飞到太阳里去,那才神气呢![句导读:一颗豌豆是不可能飞到太阳那儿去的,这颗豌豆为了显得“神气”这样痴心妄想,真是可笑。][⑤两颗豌豆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这两颗豌豆都是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整天想着炫耀自己。
还有两颗懒(lǎn)洋洋地说,他们滚到哪儿,就在哪儿睡一觉。
段导读:写了这两颗豌豆满足现状,贪图安逸。
最小的一颗呢?他想了想,说:“我可不想飞到太阳里去,也不想跑得很远很远,当然,也不能光想着睡觉哇。我要是能为大家做点儿事,就高兴了”。[⑥这颗小豌豆与前面几颗豌豆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
段导读:写了小豌豆的想法是帮助别人才高兴。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了五颗小豌豆在豆荚里表明自己的愿望。最小的一颗豌豆和别的豌豆不同,他说“能为大家做点儿事,就高兴了”。
不一会儿,小房子打开了,五颗豌豆滴溜溜滚了出来,落在一个小男孩儿的手心里。[⑦“滴溜溜”“滚”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豌豆怎样的形态?]小男孩儿有一支玩具手枪,他把豌豆一颗一颗装进枪筒,又砰(pēng)砰地把他们一颗一颗打出去。
段导读:这是一个过渡段,主要写豌豆被小男孩儿装入枪筒打了出去。
最小的那颗豌豆,飞到了一座小楼的窗台上,骨碌一下,滚到一条裂缝里。那裂缝里有点儿泥巴,上面还长着青苔。[句导读:裂缝里有泥巴,还长着青苔,这暗示着裂缝里是一个可供植物生长的地方,小豌豆可以在这儿生根发芽。]小豌豆在这里住下了。
段导读:写最小的那颗豌豆新家的样子,可以看出条件艰苦。
小楼里住着一个小姑娘,病得很厉害,已经在小屋里躺了一年多了,下不了床,连坐也坐不起来。她小脸儿瘦(shòu)瘦的,黄黄的,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多可怜哪!连妈妈都以为她活不长了。[⑧小姑娘的情况怎么样?作者对她的态度是怎样的?]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介绍了这座小楼里,住着一位病得很厉害的小姑娘。
春天到了,树枝该吐出小芽儿来了,小草也该从土里钻出小脑袋来了!小姑娘真想出去瞧瞧,可是不行。她躺着一动也不能动,只好睁大眼睛,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天空。[⑨“呆呆”一词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出了小姑娘对窗外世界的向往。充满生机、鸟语花香的春天对小姑娘多么有吸引力呀!
忽然,她看见窗台上有一点儿绿色的东西在晃动,就叫了起来:“妈妈,您快来瞧瞧,窗台上那绿的是什么?”[句导读:绿色是春天的使者,小姑娘热切地希望能走出去看看春天,但是不行。这回,绿色自己跑到家里来了,这怎能不叫小姑娘惊喜呢?]
妈妈打开窗户一看:“啊,是一颗小豌豆,长出小叶子来了。”[⑩“一颗小豌豆,长出小叶子来了”,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小豌豆长出小叶子来了,小姑娘发现了他。
小姑娘看见绿色了,心里有多高兴啊。她让妈妈把她的小床移(yí)到窗户旁边,想清楚(chǔ)地看着小豌豆一天天长大。她还请妈妈在窗台上插根小棍,把小豌豆的芽给支起来,再拉根线到窗顶,好让小豌豆的蔓儿(wànr),沿着线往上爬。[小姑娘非常喜欢这颗豌豆苗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段导读:写小姑娘让妈妈细心照顾小豌豆,并且盼望小豌豆长大。
小姑娘看着小豌豆猛劲儿长,笑吟(yín)吟地说:“小豌豆哇,你长得真快,我也会跟你一样,长得又快又好。”[“猛劲儿长”说明了什么?]
可不是嘛(ma),有了小豌豆的陪伴,小姑娘的脸色好多了,她还能自己坐起来,坐上整整一个钟头呢。[“可不是嘛”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段导读:小豌豆的快速生长,让小姑娘的心情快乐起来,同时小姑娘的病也渐渐好起来了。
一天清早,小姑娘醒来,朝窗外一看,乐得叫了起来:“啊,小豌豆开花了!”[“啊”字是个语气词,表明了什么语气?]
真的,小豌豆开出了粉红色的小花。小姑娘高兴极了,她扶(fú)着窗台,慢慢地,慢慢地,站起来了![小姑娘站起来与小豌豆有什么关系?]就这样,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的病也慢慢地好了。
段导读:写小姑娘在小豌豆的影响下,战胜了病魔,身体好起来了。
第二部分(第9~19自然段):写了小豌豆在窗外发芽、长叶、开花,陪伴着病中的小姑娘,而小姑娘也随着小豌豆的长大慢慢地好了。
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他。
段导读:写小姑娘感谢小豌豆。
小豌豆呢,轻轻地点着头,好像在说:“我就想给别人做件好事嘛。让你看到我绿色的叶子,让你看到我粉红色的花,让你跟我一样,长啊,长啊,长得好起来,我就非常高兴了。”[句导读:小豌豆的话照应开头,突出中心。][小豌豆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小豌豆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愿望。
第三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小姑娘感谢小豌豆,小豌豆也再一次表明了想给别人做件好事的愿望,希望小姑娘跟自己一样长得好起来。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1.读课文题目,质疑。
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小豌豆?围绕小豌豆发生了什么故事?)
2.课文围绕着一颗小豌豆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课文,同学们一定会被文中的情节所感动,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一颗小豌豆滚到一条裂缝里,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了粉红色的小花。生了重病的小姑娘有了小豌豆的陪伴,慢慢地站了起来。小豌豆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的小姑娘,高兴极了。)
三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同桌交流。
3.集体学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积累词语。文中很多词语用得很生动,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采集本上。
四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
2.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
1.在学生齐读的时候,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有读得不正确的字词,要随即把它们写到黑板上,在齐读后,马上对这些字词进行正音,并让学生把正确读音标到书本上。
2.上课伊始,教师可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小姑娘神态动作的词语。这样,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又掌握了一种阅读的好方法。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小姑娘战胜病魔的勇气。
3.想象其他四颗小豌豆发生的故事。
课文插图。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着一颗小豌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颗小豌豆飞到了一座小楼的窗台上,骨碌一下,滚到一条裂缝里。小豌豆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了粉红色的小花。小楼里住着一位小姑娘,病得很厉害。春天到了,小姑娘看见了窗台上的小豌豆长出的绿叶和他开出的小花,很受鼓舞,在小豌豆的陪伴下,她的病慢慢地好了。)
3.小豌豆是怎样让小姑娘鼓起战胜病魔的勇气的呢?下面我们就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学课文。
(1)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2)朗读自己画的句子。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3)画出不理解的语句。
2.分小组交流。
(1)朗读句子。小组内进行评价。(2)说说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4)提出不懂的语句,小组内讨论、解疑。
3.全班交流。
(1)朗读课文第一至第八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理解第八自然段。
①朗读第八自然段。
②说说读了这段,你对小豌豆有了怎样的了解。(他要为大家做点儿事。)
(4)小豌豆做了什么事情呢?
(5)朗读课文第九至第二十自然段。
①小豌豆做了什么事情?(他滚到一座小楼窗台的裂缝里,生根,长叶,开花,陪伴生了重病的小姑娘。)
②生了重病的小姑娘有了小豌豆的陪伴,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③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是否喜欢这颗小豌豆,为什么。(喜欢。因为小豌豆陪伴着生病的小姑娘,让小姑娘看着他的绿叶和粉红色的花,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

三朗读课文
四课堂延伸
想象其他四颗小豌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选择其中一颗豌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讲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谈感受。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懂得了小豌豆的乐于助人,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2.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感知边体会,感悟到小豌豆的爱和乐于助人,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想象其他几颗小豌豆会发生的故事,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造句、习作能力。

1.连一连。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个)小姑娘一(座)小楼一(间)房子
一(颗)小豌豆一(条)裂缝一(棵)小树
3.选字组词。
象像大(象)画(像)好(像)
进近远(近)(进)步前(进)
牙芽发(芽)(牙)医(牙)具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小豌豆。
(2)心里有多高兴啊。
5.文中五颗小豌豆都有自己的愿望,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愿望的?
提示:从他们的愿望是否有意义,是否切合实际方面分析。
一安徒生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以诗意而又幽默的笔调,开启了创作童话的先河。安徒生的作品中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超越了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因此历久弥新,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反复传诵。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代表作有《打火匣》《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二国际安徒生奖
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于1956年开始设立,每两年一次,授予儿童图书作家和插图画家,以此奖励并感谢他们写出了好书。这个奖项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并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

2022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状态 狐狸 丁当 零食 轻巧

克服 香肠 继续 抬头 秘密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吗?(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对,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明确: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3.同学们,你们想想,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呢?

明确:花、叶、水果……

4.而“我”变成的树上又长的是什么呢?

明确:鸟窝。

5.这些鸟窝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各种形状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6.“我”会邀请哪些小动物来住在鸟窝里呢?

明确: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7.妈妈来了,“我”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呢?

明确: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8.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

明确:“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我”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9.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明确: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

10.课文是如何写“我”馋得流口水的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没有直接写“我”馋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狸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马上又用“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来说明并非下雨,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一步一步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含蓄地点明了“我”是馋得流口水。这样写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确:猜想一:因为妈妈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猜想二:因为是“我”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不是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2.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拟声词?你还知道些其他的拟声词吗?

明确:文中有: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咕噜:形容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

扑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哗啦啦: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 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____ __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 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本文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请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如“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一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随风摆动的样子,形象生动。

3.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确: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母爱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这种爱,温柔而深沉!我们常常埋怨自己的母亲啰唆,但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不难感受到她们的关怀。不管是慈爱还是严厉,我们都要相信,那是她们爱的体现。这个世界上,最纯洁而又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此。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中的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了自己对想象的认识和看法。第一个同学 是从阅读运用了大胆想象的文章的感受来谈的;第二个同学列举了课文中想象很奇特的内容,从中感受想象的魅力;第三个同学通过列举想象的情景和事物来体会想象的作用。除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如何写想象作文的角度来谈自己对想象的理解和体会。如,想象要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创造的人物、情节、环境等都要符合生活规律。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马行空地乱想。在《小真的长头发》一文中,小真想象自己的长头发可以用来钓鱼、做晾衣绳等,因为长头发辫起来之后就变成一根很粗的绳子了。虽然用长头发钓鱼和做晾衣绳是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却又是符合现实生活规律的,因此说这个想象是合理的。

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 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

答案示例: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故事。

1.夏天到了,瞌(kē)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2.小精怪从爸爸那儿学会了很多咒(zhòu)语。他用咒语变出玩具、花园、城堡。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精怪念错了咒语,把自己变成了……

示例一: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 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它们来到了一座花园,花园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成群的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瞌睡虫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蝴蝶还要在花上跳舞,蜜蜂还要忙着采蜜,没时间玩耍。

于是,它们飞到一座新翻的泥土边,看见了蚯蚓,可蚯蚓忙着翻地,没时间和它们玩耍。

后来,它们飞到了小镇上。那里住着一对老夫妻,因为年纪太大,睡眠不好,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觉了。由于瞌睡虫们的到来,老夫妻俩睡了一个安安稳稳的觉。最终瞌睡虫们留了下来,每日陪伴这对老夫妻。

示例二:

小精怪从爸爸那儿学会了很多咒语。他用咒语变出玩具、花园、城堡。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精怪念错了咒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身体虚弱的老爷爷。

小精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在森林里走着。小兔子看见了,一路蹦跳过来,帮他提了手中的东西。

小猴子看见了,扶着他走下了高高的山坡。

小百灵鸟看见了,给他送来许多好吃的果子。

当小精怪向小兔、小猴、小百灵鸟说“谢 谢”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笑得甜甜的。小精怪这时才明白,原来快乐不是藏在他的咒语里,而是藏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喜悦里。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
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接着一股清澈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组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
遇到的情况
小姑娘的行为
水罐的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背诵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进行方法指导
3.用清澈造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4个人一组在小组内背诵,由组长负责把背诵成绩填入朗读检测本上.
选几名(好,中,差)同学在全班背诵.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o,dào)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o,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zun)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不是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方法: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
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
(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归纳为:
(1)可以表达为清澈的……
(2)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四、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五、作业:
1.发挥想象,另创一个故事,讲述大熊星座的来历。
2.制作爱心贺卡,送给你周围有爱心的人。

《一颗小豌豆》教案(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颗小豌豆》教案(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内容简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写了五颗豌豆从豌豆荚里滚了出来,被一个小男孩儿用玩具手枪一颗一颗打了出去。最小的那一颗豌豆总想给别人做好事,它滚到了一座小楼窗台的裂缝里。小楼里住着一位病重的小姑娘。当小姑娘看到小豌豆长叶、开花,非常高兴,病慢慢好了起来。小豌豆也为能帮助小姑娘而感到高兴。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懒、瘦”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助人为快乐之本。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助人为快乐之本。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揭题,读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对方的错音。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指名检查读,评读。

7.听录音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读中感悟

1.学习1~9小节。

(1)自由读1~9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2)读一读最小的那颗小豌豆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

2.学习10~21小节。

(1)自由读10~21小节,想一想:小豌豆实现了它的“能为大家做点事就高兴”的愿望了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0~21小节,讨论下面的问题:

a.小豌豆到了哪里?它是怎样帮助别人做好事的?

b.小姑娘原来病得怎么样?后来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读书汇报。

d.读好小姑娘的话和小豌豆的话,体会小姑娘和小豌豆高兴的心情。

3.想象一下其他四颗小豌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选择其中一颗豌豆的故事说一说。

四、总结课文

1.你喜欢这颗小豌豆吗?为什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三下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共2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1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本文寓意深远。课文以小树为线索,实质是写残疾男孩。小男孩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小男孩。两条线索交织着讲述着同一个故事:成全一个生命。读完课文,你的灵魂会感到震撼:为那棵差点被夺去生存资格儿最终高大挺拔的树苗的坚韧,为那位终于成功了的残疾男孩的自信和阳光,更为那位成全了一棵树和一个孩子的伟大母亲。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立了三个目标。一是在阅读中感受孩子的坚强和乐观,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体会自信、乐观的心理情绪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培养健康心理。二是在读书中感受作品语言的质朴与含义的深刻,把握文章结构线索上明暗两条线交织着讲述着同一个内容的特点。三是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借助想像填补文章空白,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不同语言环境中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感悟孩子的坚强执着和乐观,体会母爱的伟大。
抓住题目理解课文
在教学本课的开始,先抓住题目理解课文。让学生理解了成全的意思,通过课题,知道了一个小孩救活了一棵险些被丢弃的小树苗,使之成长为一棵大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树的同时,也是在通过自己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着自己。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联系全文,让学生弄懂促使母亲作出这项重大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什么,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树的同时也在成全着自己,同时感受母爱的伟大。让学生理解一拐一拐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用意:第一次是交代孩子是个残疾人,后几次是为了表现孩子取得成功是比常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思维训练,在思维深刻性,广阔性上进行了尝试,尤其是两次想象环节的设计更突出体现了这点。在具体想象情节环节设计中,我有意给了孩子们一些必要的支撑,如让我们走进孩子挖树坑这个画面:看,孩子吃力地挥动着铁锹,当他碰到一块很大的石头,他(动作);当他细细的小手被磨出水泡时,他(神态),当母亲唤他休息时,他说(语言),此时此刻,他想(心理)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但在操作过程中,我忽视了环节的整合过程,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割裂开来,缺乏一个整合的完整过程,使想象空间不够宽广,这是最令我遗憾的一点。
全课的教学重难点设定为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自信健康的心理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自信面对生活。这是将语言训练与心理教育巧妙结合的训练点。语文课上要学习语言表达,进行思维训练,并在情感熏陶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启迪情智。学科渗透不是改变学科教学的根本特点,而是借助于学科本身特点,在语言文字品评过程中渗透相关心理教育,这里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节课在这点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不够成熟但有所收获。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常常是注重的情感忽视了内容,重视了文字忽略了内涵,侧重了朗读轻视了思维,在遗憾中尝试,又在尝试中反思。课堂永远是新鲜的,学生永远是鲜活的,动态的课堂,随机生成的教育契机,需要我们不断是思索和尝试。我深知道路漫长,但我已起行。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2
在以低幼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童话故事中,作家往往更倾向于强调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积极面。借助于童年特有的天真和稚趣,这种积极的关系能够得到富于童年意趣的展示。《我变成了一棵树》将人与动物、植物的彼此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不同生命间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2.学习作者运用想象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读,所以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读要有一个过程,必须由浅入深,有层次的去读,因此,我设计分三步读。
第一步:朗读,这是读的最初阶段。
在指导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读,让他们在读中初步感受文本。
第二步:诵读,这一步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朗读节奏及情感,这一步我先范读,力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在随后的讨论交流中,边理解文章内涵和感情,边让学生有感情地读。把感情读出来,读到位!
第三步:悟读。激发学生深思,由作品生发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在前面学习和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情感。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同学想画面的同时,又让他们想心里话,后一问题响应者比较少。原因是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同学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分开进行,后一个问题,可以让同学在默读文后进行,可能效果会好一些。说自身的内心话既是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同学对语言情境的感情体验。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出示自学提示(两个中心问题),让学生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答案,解决本文重难点;接着再次读文,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完课文后,让孩子们积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诗句,丰富自己的语言。最后,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进行一次小练笔《假如我是一棵树》,抓住读写结合点,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精选三年级上册语文《一颗小豌豆》练习题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精选三年级上册语文《一颗小豌豆》练习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很多小朋友都有这样的苦恼:语文学习效率不高、语文成绩提不上去、老是被父母和老师责备,三年级上册语文一颗小豌豆练习题向大家推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一、按原文写词语。

吟吟莹莹洋洋溜溜

二、根据课文意思写句子。

最大的一颗豌豆的愿望:我

第二颗豌豆的愿望是:我

最小的豌豆的愿望是:我

三、联系课文内容,照样子写句子。

多可怜的小姑娘!小脸儿瘦瘦的,黄黄的,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

多可爱的小豌豆!

参考答案

一、笑吟吟绿莹莹懒洋洋滴溜溜

二、最大的一颗豌豆的愿望:我想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谁也追不上我。

第二颗豌豆的愿望是:我要飞到太阳里去,那才神气呢!

最小的豌豆的愿望是:我要为大家做点儿事,就高兴了。

三、多可爱的小豌豆!小脸儿圆圆的,绿绿的,全身充满了生机。

语文学习并不难,只要大家合理使用复习资料,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一定会学好!希望我们提供的三年级上册语文一颗小豌豆练习题,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语文成绩!

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继续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予、宽、买、卡”4个生字,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偿、宽裕”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手指写好的课题说)。首先,检查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重点词语)
师:谁愿意接受挑战,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随机指正)
生:按照教师提示个别朗读
师:能做个“拥抱”的姿势吗?课文中指谁和谁拥抱着?
生:学生做“拥抱”姿势。
师:“圣诞节”在哪一天?
生:12月25日。
师:这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犹如中国的——(生:春节),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节日。
师:谁愿意在字音、字形方面给大家提个醒。
生:字形,予——矛买——卖;字音,给担即
师:我们一起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生:根据教师所指的易错内容集体读。
2.了解内容
师:看来,大家已经扫除了字词障碍,这对于阅读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在圣诞前夕,发生了一个与小女孩金吉娅有关的故事。”谁愿意叙述一下这个故事?教师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结合屏幕上的词语或者手中教材给自己提提醒。
生1: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师:你能简单地概括事件。
生2: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买圣诞礼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给予树,她用妈
妈给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妈妈知道后很感动。
师: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来叙述,让人清楚地了解故
事,而且有条理性,这也是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的。
二、情境导入
(出示:金吉娅图片与小声配乐)
师:看,这就是那个令妈妈十分感动的小女孩——金吉娅,一个可爱的女孩子!相
信妈妈的这份感动也会同样感染着我们三年一班的每一位孩子!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纯洁的人!”
三、情境感悟
1.布置阅读要求
师: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轻轻地画下来,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或者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接下来,大家就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读书,老师建议大家采用轻声朗读的方式,有利于思考,而且不影响别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组织汇报(音乐停)
从你们笔直的小胸脯,看出来你们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一同分享彼此的感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及时梳理:
第1自然段:姊妹之间的相互探听,体现了亲情——第2句话
妈妈对孩子的担心,体现了对孩子的爱——第3句话
(注意指导朗读)
第2自然段:妈妈将100美元分给5个孩子,体现对孩子的爱——第1句话
第3自然段:哥哥与姐姐之间采购礼物后的喜悦,体现了家庭的融洽——第2句话
如果直奔第4自然段,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师:你能读读这部分吗?(生读后不说了)
师评价:你的感动理由很简单,如果能结合具体词句来体会就更好了。谁接着谈谈:
1句.从“到处逛逛”和“漂亮的礼物”体会到金吉娅对家人的体贴
2句.“援助中心”的理解
师:知道援助是什么意思吗?
生:帮助。
师:那么你能想一想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联系你的生活经历以及你在书本上、影视上看到的,想一想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生1: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
师:是啊,所以我国有流浪人员收容机构,专门帮助他们。
生2: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师:对失学儿童的援助我国有著名的工程——希望工程。
生3:卖火柴的小女孩需要援助。
生4:受灾的人们需要帮助。
(如果学生没有谈到这句话,可以适机处理:文中两次提到“援助中心”,它是干什么的呢?)
3、4、5句重点词:“一直盼望”体会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师: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不知道他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他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你能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她可能是一个孤儿,晚上一个人很孤单。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一直盼望她什么都没有
师:你很会想象,“联系上下文”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生:她生活在很偏僻的地方,没有伙伴。
师:圣诞节快到了,这个小女孩寄给“援助中心”一张卡片(放
音乐、小女孩、卡片)你能想象一下,她会写些什么吗?
生:(想象交际)
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也做了想象,听,她是这样写的:(播放小女孩的话)
师:孩子们,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可怜,我送给她一个(师:有同情心)
生:我把她接回家(师:有爱心)
师:小金吉娅和你们一样,把妈妈给的20美元几乎用尽,买了一个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
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金吉娅家很有钱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联系前文第1、2自然段体会)朗读这部分内容
师:家里不宽裕,却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如果你是金吉娅,当时决定帮助别人时心理怎么想的?但面对家人时,内心却是复杂的。谁再来读读。
师:这位同学读这段话的时候声音并不大,而且速度还很慢,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金吉娅心里很难过。
师:她明明做了一件好事,为什么还要难过呢?
生:因为妈妈当时还不知道她干了什么,妈妈的误会让她难过。
师:可是,一回到家,她就开始向妈妈解释了呀?
生1:她也不知道妈妈是否同意她的作法,所以说话的时候底气不足。(感情读)
生2:我认为是因为金吉娅的钱不够了,不能给哥哥姐姐买礼物了,所以有点难过。(感情读)
生3:在她的心里,哥哥姐姐和那个陌生的女孩一样重要,但是“忠孝不能两全”,(笑声)她也是思考了一番才作出这个决定的。
师:你能从中看出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吗?
生1:金吉娅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
生2:金吉娅还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怕妈妈生气对身体不好,所以一回家就赶紧跟妈妈说了事情的真相.
师:(做“恍然大悟”状)原来是这样!你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下子就读懂了金吉娅的心。
生:金吉娅是个善良美丽的女孩子。
师:你这里所说的“美丽”指的是她有一头漂亮的金黄色的打着卷儿的头发吗?
生:我觉得她的心灵和外表一样美。
师:美得和谐,美得统一。
(适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师:面对这样一个女孩,妈妈怎能不激动呢?怎能不欣慰呢?
(投影打出最后一段: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生齐读)
师:什么叫如愿以偿?
生:就是愿望实现了。
师:愿望得以实现,就叫如愿以偿。
4.深化课题
师:孩子们,现在如果请你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呢?
(出示:给予树是一棵的树。)
生1:给予树是一棵挂满希望的树。
生2:给予树是一棵充满梦想的树。
生3:给予树是一棵能让人梦想成真的树。
生4:给予树是一棵挂着卡片,卡片上写着心愿的树。
师:是啊,给予树是一棵挂满了心愿的树,是一棵充满了梦想的树,是一棵神奇的树,能让孩子的梦想成真,愿望实现。
四、拓展延伸
师:那么,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到底应该种在哪呢?
生:在援助中心。
(多媒体:在《让世界充满爱》(或《相亲相爱》)的背景音乐中,播放各种贫困、战争、灾害、无助的照片)
师: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的人比盼望获得洋娃娃的小女孩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孩子们,给予树到底在哪里呢?
生1:在我们的心里。
生2:在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那里。
师:是啊,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五、布置作业
1.将《给予树》讲给家人听。
2.收集给予他人以帮助的故事,召开“爱心故事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如下词语:哀哀、咽了口唾沫、路人,并结合句子读懂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写出的意思。

2、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抓住作者描写的一次次神奇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学习作者是怎样把“爱”写具体的,并体会童话的写作特点——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们的美好愿望。

3、抓住“竟、喜出望外、突然”等词语,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这些词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结合环境描写、联系这些内心变化深入体会“哪儿也找不着水、反正”等词语的意思,建立对人物爱心的深刻体验,较为深刻体会本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ppt)

2、看到这幅图片,我们是不是想到上节课读过的一篇课文啊?

我们一起说出课文题目《七颗钻石》,ppt,板书。

3、同学们,想不想拥有一颗闪亮的钻石啊?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会找到好多拥有钻石的方法。

二、回忆故事,概括出主要情节。

1、上节课,我们整体认识了课文,那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ppt看来真是难不住你们,再来一组!

通过刚才这些同学们勇敢的回答问题,老师感觉到你们的记忆力还真是强!

那看你们还能不能回忆起,ppt,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教师引导下,生回答:……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2、是啊,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空空的水罐变出来了七颗钻石的神奇故事。当然,在变出钻石之前,水罐还发生了几次变化。谁来按顺序说一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ppt

下面我们就再次一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寻找答案!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水罐第一次变化的内容,ppt

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用笔勾划出你的答案。

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我找到的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是:)嗯,找的很准确。

小姑娘给生病的母亲找水喝,是对妈妈的(关心、爱、也是对妈妈的孝心)

那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写出小女孩的孝心?(追问:说说你的体会。)

3、老师相机引导:同学们老师也找了一个词“夜里”,你一个人夜里敢出门吗?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这样的夜晚恐怖吗?,小姑娘怕吗?怕,她为什么还要出去?

4、这水好找吗?是不是出门就找到了?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哪儿、累的睡着了

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小姑娘为了给妈妈找水,找遍了所有的地方,她一定吃了许多苦,老师请同学读一读划红线的句子,读出小姑娘找水的那种艰难的感觉!

小姑娘放弃了吗?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坚持、不怕困难、)

老师总结:对呀!就是小姑娘的坚持、不怕困难,以及她对妈妈的爱和孝心PPT,让水罐发生了第一次神奇的变化——变出了满满的清水。

三、运用所学,自读自悟,体会爱。

1、同学们,看,我们在读水罐第一次变化时用到的方法有:ppt

那么,接下来水罐还会相继发生四次变化,你能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自己来读一读故事吗?

那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读故事,记得用上我们刚学到的方法。

2、我看好多同学都读完了,我们就按水罐变化的顺序来交流,谁先来说一说水罐发生第二次变化的原因?

小姑娘要把水留给(妈妈)喝,这也说明小姑娘对妈妈有(孝心)。

那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写出小女孩有孝心?(追问: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引导:

同学们想象:现在你就是那个焦渴的小孩子,突然你有满满一罐新鲜、清澈的水了,你是什么心情呢?你呢。。。。。。

像这种高兴,意外的心情,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喜出望外。

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划红线的句子,要读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这种感觉。

同学们,小女孩把水喝了吗?没有

为什么没喝呀?

(要把水留给母亲,这是给母亲救命的水呀。)

正是这种孝心ppt,再一次展现了神奇的力量,即使水罐掉在地上,水罐里的水依然是满满的。

3、谁来说一说水罐发生第三次变化的原因?

嗯,把水给小狗喝了一些,这说明小女孩有(爱心)。

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写出小女孩有爱心?(追问: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引导:

平时小狗都是怎样叫的?汪汪的叫,故事中的小狗哀哀的尖叫,说明小狗非常的渴,非常需要水,小女孩帮助了小狗,小猫来了小女孩会帮助它吗?小鸟呢,说明小女孩对小动物有爱心。正是这种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第三次变化。Ppt变成了银水罐

4、谁来说一说水罐发生第四次变化的原因?

妈妈把水让给女儿喝,说明妈妈对女儿的(关心)

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写出妈妈对女儿的关心?(追问: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引导:

抓住“反正”,体会无论怎样做母亲都很难再活下去了,还是忍着渴把水留给女儿吧!说明母亲对女儿的(学生尝试说出关心)。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划红线的句子,读出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和爱!请同学正是这种关心使水罐发生了第四次变化ppt变成了金水罐

5、最后一次变化的原因,谁来说一说?

小姑娘把水给过路人喝,说明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心)

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写出小姑娘的爱心?(追问: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引导:

什么是路人?既不是亲戚又不是朋友,是陌生人。咽了口唾沫,小女孩很渴,很想喝水。小女孩自己很需要水,但面对陌生人讨水喝,她是给还是不给,她内心是不是很矛盾很纠结。请同学来读读划红线的句子,感受一下小姑娘做出决定的不容易。小姑娘表面上送的是水!实际上是把生的希望送给了陌生人,这真是一位(善良,有爱心、无私奉献)小姑娘。水罐因此跳出了七颗钻石。

四、体会五次变化的不同。

1、同学们回想这五次变化,每一次都与上一次有所不同,哪次最最神奇?

学生回答:第五次。

老师请同学读一读第五次的神奇变化,既然我们都认为第五最最神奇,一定要把那种神奇的感觉带给大家!ppt

这爱如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ppt

同学们看着这闪亮的北斗七星,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高高的挂在天空呢?

学生交流回答

同学们这五次神奇的变化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爱),板书

教师引导:同学们小姑娘那美好的心灵就像钻石一样珍贵,就像星星一样闪亮,作者是想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星光照耀下用爱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找到获得钻石的方法了吗?我们再一起回顾下小姑娘获得钻石的过程。PPT(五次变化)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学到了、懂得了什么?

(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关爱动物、感恩、奉献……)

那想一想我们身边的父母、老师我们怎样去感恩?同学、朋友怎么去奉献?你打算为他们做一件什么事?

六、小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能感受到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好学生,老师很受感动!同学们的爱,让这个世界美丽、可爱。老师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像小姑娘那样,拥有一颗如钻石般珍贵、闪亮的爱心。

七、付之行动:

请同学们为师长、父母、同学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坚持经常。

八、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感恩博爱

大爱无私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案分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案分析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为此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童话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童话故事的名字
2、简介童话特点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了解列夫托尔斯泰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仔细理会”
1、师:同学们提前读了课文。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读第一自然段)
2、师:这次旱灾有多大,课文说了几点?理解“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的意思。
3、师:这段用三个句子来描写旱灾之大。能不能先说“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再说“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学生发表意见。
4师:说得对。所以我们说话有时候是随意的,写成文章不可以随意,谁先谁后,它有事理的逻辑在里面。我们读课文时,也要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准确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弄得明明白白,整个自然段的内容清清楚楚。这样读课文就叫做“仔细理会”。
5、出示干旱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再次朗读。(指名读,齐读。)
三、导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故事的神奇
1、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写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送水,在这个过程中,好像有谁在施魔法,让那个水罐发生了好几次变化。神奇吗?(神奇)请你默读2-4段,画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五次变化的句子。
四、再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字里行间的爱心。
1、师:这些变化太神奇了!神奇得让我们觉得好像有个人在施魔法。好像是这个人一路跟随小姑娘,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在一旁用魔法帮助她。你来想象,可能是谁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学生交流)
2、师:想象非常丰富。我们先采用第一位同学的说法,是一位仙女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请学生到讲台前读课文。)现在同学们就是仙女,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帮助她?
3、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的孝心、对小动物的爱心、慈母心、同情心,同时指导朗读。
五、领悟课文主旨
1、课文为什么不用“一罐水”“水罐的变化”作为课题,而是用“七颗钻石”呢?(学生交流)
2、从这篇童话中你收获到了什么?
3、小结:你觉得爱是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创编结尾,再续神奇
师:到这里,课文的情节还没有完。那些水流到一起,在小姑娘家门前形成一个清澈碧绿的水潭。这个时候小姑娘会怎么办呢?请你再想象一个情节,作为故事的结尾,拿出笔写下来。
七、课后搜集资料,爱心故事交流
童话中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生活中也有许多爱心故事感人至深。同学们,请你课下搜集。下节课我们开展“爱心故事”交流会。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颗树》教学教案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