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2新版苏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3

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2新版苏科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2新版苏科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1生物与生物学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生物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养成关注周围的生物,关注生活、生产、社会中生物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生物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研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需要一把开启生命王国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观察和实验,而科学探究则是探索生命王国的重要途径。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生物与生物学。

二、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活动一:举例说出为什么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多媒体展示图片:植物为我们提供氧气

活动二:生物在仿生学上的应用
1.观察图1-5生物与仿生学,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吗?从中你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资料:
1).蜻蜓和直升飞机
2).海豚和潜水艇
3).鸟巢和北京奥运会“鸟巢”

2.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仿生学方面的图文资料,课上分小组交流展示。
多媒体展示图文资料:
(1)生活在海洋中的腔肠动物,如海蜇、水母等,有一套预测风暴的报警装置——钙质平衡石,人们模仿这些装置,设计制造的风暴预警仪器,能提前15小时预报风暴,并能指示方向。
(2)人们模拟苍蝇的翅膀及其运动模式,制造出微型飞行器,可用于灾难救援、电子侦察等。
(3)模拟蟑螂的运动方式制造出的机械蟑螂,有望在太空探索或排除地雷方面起重要作用。

活动三: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影响人类的生活。你知道哪些例子吗?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资料:
①细胞核移植与克隆羊多利
②太空育种技术
③试管婴儿

小组合作,讨论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
说出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生物能够提供食物来源;植物能够提供氧气;人们穿的衣服也来自于生物等等。Www.JAB88.Com

观察图片,说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鸟巢和国家体育馆、蜻蜓与直升机、海豚和潜水艇。

课前收集有关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课上交流展示:
①青蛙和电子蛙眼
②龟壳的背和建筑
③响尾蛇导弹和蛇
④乌贼和鱼雷诱饵
⑤长颈鹿和抗荷服
⑥鲸鱼和潜艇的“鲸背效应”

课前收集资料,课上小组交流展示。
①动物克隆技术
②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

活动:说一说对生命科学发展前景的展望。
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开了一个个生命之谜,但人类对生命的奥秘还“知之甚少”,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例如:地球之外存在生命吗?人的青春可以永驻吗?什么时候能够战胜艾滋病,攻克癌症?人类社会还面临着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疾病危害发及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命科学。

课外拓展:
生物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生活和学习中你还听说过哪些举世瞩目生物科学成果?请你收集生物学发展的新进展的资料,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畅所欲言,展望生命科学的未来。

延伸阅读

2020生物中考知识点苏科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20生物中考知识点苏科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17生物中考知识点苏科版

考试内容25: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细胞核: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细胞膜: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4.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5.液泡:内含细胞(液味道物质)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

6.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考试内容26: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点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D、C)。

不同点:植物细胞(甲)还有叶绿体(E)、液泡(F)、细胞壁(A)。

考试内容27: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由于DNA上有与生物遗传有关的遗传信息,因此,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1997年2月23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实验室里诞生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小羊。这标志着“克隆技术”在动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下面是克隆羊“多利”的身世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多利”有三个“妈妈”,在“多利”诞生的过程中,他们分别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母羊A提供:;

母羊B提供:;

母羊C提供:;

(2)在三个“妈妈”中,多利的外貌最像母羊B,其原因是。

答案:(1)去核卵细胞乳腺细胞的细胞核胚胎发育的场所

(2)母羊B提供乳腺细胞的细胞核,而细胞核中具有遗传物质

考试内容28:说出生物体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在受精卵产生的许多新细胞中,一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细胞在形态结构上产生了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从而形成了组织。即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考试内容29: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擦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撕鳞片叶的内表皮。

展: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盖:盖盖玻片。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中央让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边缘,然后缓慢盖上。避免产生气泡

染: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滴碘酒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2-3次。

吸: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漱口用凉开水,滴生理盐水0.9%,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涨破)。取材:口腔内测壁。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考试内容30: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考试内容31:高等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动物结构层次多出系统。

考试内容32:练习徒手切片

将马铃薯切成1、0.5、3厘米的支持物,将叶片(带主叶脉)夹在支撑物的切缝中,用沾过水的刀片向自己的方向快速拉切。将切下的叶片刷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挑选最薄的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用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实验材料,拇指低于食指,以免被刀片割破食指。切片时向着自己的方向连续水平斜向拉切

考试内容33:观察酵母菌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无叶绿体、它依靠吸收现成的营养物质生活。

考试内容34: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应激性):

1.纤毛:通过摆动,使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

2.表膜:进行呼吸:摄入水中的氧,排出二氧化碳。

3.口沟:通过摄食,摄人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

4.食物泡:进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胞肛用处: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

6.收集管、伸缩泡:收集并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应激性):如食盐,食醋作为刺激物它会逃避,用白糖,肉汤为刺激物它会趋向.即趋利避害。

考试内容35:说出桃花和果实的结构

一朵花通常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雄蕊、雌蕊组成。雄蕊、雌蕊合称花蕊,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花萼、花托合称花被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内含胚珠。主要结构是雄蕊、雌蕊

1.果实的结构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皮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有胚珠发育而来。

考试内容36-37:概述主要植物类群(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种子植物

(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如:桃、小麦、花生、蔬菜等
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
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在用材造林、医药、食用、观赏等方面有主要价值


孢子植物

(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分化]
如:贯众、凤尾蕨、卷柏、满江红
高等[出现迟]
苔藓植物

[假根,有茎、叶分化]
如:葫芦藓、金发藓、地钱
中等
藻类植物

[无根]
如:海带、紫菜、水绵
低等[出现早]

考试内容38:概述脊椎动物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鱼类: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运动,用鳃呼吸,身体纺锤形表面有鳞片能分泌黏液,减小水的阻力,卵生。

②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卵生。

爬行类:体表被覆角质鳞片或甲: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属于变温动物,用肺呼吸,卵生。

鸟类:身体流线型并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很薄,胸肌发达体温恒定,卵生。

哺乳类:大多数体表长毛用肺呼吸胎生哺乳。

考试内容39:概述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如鲫鱼,青蛙家鸽兔的)结构特征。

鲫鱼的外形呈纺锤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躲避障碍物)。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_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卵生。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能快速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考试内容40: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无足,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外套膜用鳃呼吸。

节肢动物:身体分节,切分部。

考试内容41: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如蚯蚓河蚌蝗虫)的结构特点。

蚯蚓:环节动物的代表,身体分节无足体表有刚毛,可协助运动,体表湿润,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河蚌是软体动物的代表,具有贝壳有外套膜,用鳃呼吸,用斧足运动。

蝗虫:是节肢动物的代表,属于昆虫类,身体分为头胸腹。头油1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气,胸部有3对足两对翅。前翅坚硬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教薄适于飞翔。前足中足适于行走,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复眼是视觉器官能够感光和辨别物体大小形状。单眼只能感光。触角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腹部有气门。通过气管进行呼吸。具有咀嚼式口器。

考试内容42:探究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

身体纺锤形,躯干部和尾部覆盖有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背面深灰色,腹面银白色在水中不易被发现。

测线: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它和神经相连有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的作用运动器官是鳍呼吸器官是鳃。

尾鳍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感知鳍起协调作用。用鳃呼吸。

考试内容43:探究蚯蚓适于土壤生活的特征

身体细长,有许多体节构成,体表具有刚毛,依靠湿润的体表和进行呼吸,湿润黏滑的体表减少身体与土壤的摩擦。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考试内容44: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阶层。

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是种,分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生物分类等级由小到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亲缘关系越来越远。

考试内容45: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最有效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依法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教案2(苏科版)


教学目标知

与能力1)熟悉生物实验室细则。
2)认知科学探究最基本的2个方法,并简单掌握。
3)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室细则的解读,了解遵循制度的重要性。
2)通过讲解个实验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规范。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切实感悟到纪律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
重点1)熟悉生物实验室细则。
2)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教学
难点学会观察的简单方法和实验的基本步骤。
教学
方法观察,讲解、分析
教具
学具课件视频








复习:生物和生物学的概念?
生物学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仅学习现有的知识,还要学习他们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7—9,完成导学稿习题:

1、大屏幕展示:生物实验室细则
引导学生讨论:
⑴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
⑵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

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在实验中经常碰到的、应让学生知道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课堂探究
1、观察力的培养
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考考学生的观察力

2、实验室常用的器具
观看大屏幕,认识常用实验器具。

课堂检测
见《练习册》

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也可以提出困惑)

课后巩固
答案:A.
在观察方位上,一般是先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观察.


通过阅读相关内容完成导学稿的自主部分。

学生记录重点,熟悉实验室操作规范。

讨论分析

学生自由回答:自然资源有:氧气、水、食物、矿产、风、太阳能……

带着问题观察图片

边看书边认识实验器具。
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各器具的功能,互相补充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认识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了解其用途。
2.能力目标:
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物操作技能,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
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这部分采用观察法,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强化记忆,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
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主要采用先让学生对照课本15-16页文字与图片自主学习,对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采用归纳法对每个环节的重点进行总结。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投影仪,显微镜,写有“b”字的玻片,印有“b”的透明纸,印有“b”的不透明纸,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叶片,镊子,放大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瓶,培养皿,干净的纱布,擦镜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3分钟)

教师用显微投影仪将准备好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师:这是构成我们人体的一种细胞。在16世纪以前没有人能观察到那么微观的世界,细菌、病毒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直到有一天一项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显微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使用这神奇的光学显微镜。学生观看显微投影以及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感官的认识;
使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的作用;
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32分钟)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16页自学显微镜的拿取与安放。1分钟
找学生代表上台演示,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其拿法有无不妥之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的拿取方法: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轻轻将其置于桌面,并调整显微镜与个人的最适观察距离。
要求其他学生正确地将显微镜从箱中取出安放在试验台上。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
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图1.1-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然后两人一组相互提问检查。3分钟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教师说名称,找学生代表到讲台给大家指出。

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构造并举例讲解(1)区别目镜和物镜,学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把镜箱中的镜盒取出,打开观察其中的目镜与物镜并对其进行区分。
多媒体出示: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练习:
要求学生做课本18页巩固提高第2题。
10x12.5x4x16x40x5x
(1)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该选择哪组镜头?让学生直接回答。
(2)那一组物镜和目镜搭配使用可使视野最亮?教师讲解: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大,通过的光线多;高倍物镜视野范围小,通过的光线少。
拓展1:
师: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亮度如何变化?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如何变化?细胞数目如何变化?(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思考)

拓展2: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该题中目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度是什么关系?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度又是什么关系?

(2)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讲解凹面比平面反射光线能力强。(多媒体出示光线进入眼睛的动画)
师:光线由光源进入人的眼睛经过了显微镜的那些结构?请按顺序说出。
(3)识别粗细焦螺旋。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强调缓缓转动。
(4)不同光圈的使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
拓展:
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太弱,应选用()
A大光圈、凹面镜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
(二)使用显微镜
过渡:掌握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我们接下来学习如何使用它。为了能观察到物象,必须有充足的光线经过物镜和目镜进入人眼才行,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对光。
1.对光
(让学生对照课本15页倒数第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1自己动手探索)
教师将已经对好光的显微镜给学生做示范,并对不同的组进行检查与指导。
在学生操作完之后对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1)在使用显微镜时,没有出现明亮的视野,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2)观察到明亮视野后,一位同学兴奋的将显微镜推给另一位同学却观察不到,为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对光要领:
(1)升调粗焦镜筒升
(2)低低倍物镜对光孔
(3)大较大光圈对光孔
(4)反反光镜转动把明找
左眼右眼一起睁,视野明亮镜莫动。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转动转换器的时候不能用手扳物镜,而是应该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进行转动。
2.安放装片
(让学生对照课本16页第一、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2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强调:将写在玻片上的字母“b”对准通光孔的中心。
3.观察
(1)让学生结合课本图1.1-13阅读课本16页三、四、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镜筒先如何变化,眼睛要注视哪里?为什么?
②镜筒之后如何变化,眼睛注视哪里?
③当发现物像时,转动什么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写有“b”字的玻片。
(3)教师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向学生提出问题:玻片上的“b”在视野中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4)要求学生将玻片向左移动,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视野中的字母向哪移动?为什么?

(5)教师让学生把玻片取下,分别换上印有“上”的透明纸,印有“上”的不透明纸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师:大家发现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所以在观察叶片的细胞时,必须要做切片,切取薄薄的一片做成临时切片来观察,下节课我们再具体学习。
4.整理和存放
教师要对学生做示范:先将镜筒上升取下装片,然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上物镜置于两则,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之后教师对每组进行检查,合格后要求学生把显微镜放回箱中。学生自学课本

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

学生把显微镜从箱中正确取出。

学生看书对照实物观察,之后相互提问。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仔细听并查找有无错误。

学生得出:(眼睛观察的是目镜,上边无螺纹;对准所观察物体的是物镜,上边有螺纹。)

第1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物镜10x目镜5x和物镜4x目镜12.5x这两组。
第2题在教师讲解下学生会得出答案:物镜4x目镜5x这组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低倍镜下视野亮,观察的细胞数量多但小;高倍镜下视野暗,观察的细胞数量少但大。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学生观察动画
一步步说出光线通过的结构:
反光镜-光圈
-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环境光线
太暗,选择了过小光圈或平面镜或反光镜没有朝向光源都会找不到明亮视野,找到之后不能再动显微镜,否则反光镜又会对不准光源,也不能几位同学围着显微镜,挡住光线。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玻片上是“b”但在视野中观察是“q”

生:玻片向右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成的是倒像,所以方向相反。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显微镜。

生:透明的纸能看到物象,不透明的看不到了。

学生按教师要求整理显微镜,并将其放入箱中。
使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意识。

收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区分不同事物的能力。

讲练结合,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拓展发现题中题,进一步充实学生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实践体会粗细焦螺旋的功能。

讲练结合,并将所学反光镜与光圈知识进行整和,考察学生系统的思维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通过问题的设计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对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东西放手让学生去做,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行。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得到答案,有一定的成就感,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

通过练习强化所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实验,必须教育其养成规范实验的习惯,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做铺垫。整理和存放是必不可少的。
(三)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过渡:除了显微镜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工具在探究中同样具有一定作用呢?
教师展示其它使用工具,要求学生将自己认识的指出,并上台该大家介绍。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能判断出学生已学会了什么,哪些不会使用,因此教师可以演示并组织学生训练。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进行指正,并讲解一些注意事项:
1.滴管要竖直,不要接触试管壁。
2.不要用手接触加热器具,酒精灯用完要及时盖上灯帽将火熄灭,并再次拿起进行检查。学生代表介绍,其他同学补充。

小学已使用过一些工具,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上台介绍一部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达标检测(6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11页第6、10题。(选择题)

B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11页当堂达标11题。(填空题)

C类:教材18页第1题。(简答题)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性,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完成目标。

课堂小结
(3分钟)

做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操作歌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调细准,清晰见;十退整理,镜入箱。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强化知识的识记。
实验整理
(1分钟)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台,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凳。检查显微镜是否放好。
最后安排小组长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学生进行整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评价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除了对生物知识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开发与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现了活用课程资源的理念。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活用,要融入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