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复习提纲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3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复习提纲。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复习提纲”,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复习提纲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一.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1.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2.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1.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量。
2.脂肪:贮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量。
3.蛋白质:
①是建造身体的重要原料,
②为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提供修复和更新,
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水:①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②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
③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2.无机盐: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形或0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
含碘的无机盐(微量):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微量):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四.维生素:
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们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患病。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维生素B: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五.“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等。它们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肠道里的匆匆过客,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
2.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3.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一.食物的消化
1.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2.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①.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②.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胰、肠腺等器官.
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三.消化过程
1.在口腔中食物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
2.在胃里有胃腺分泌的大量胃液。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脂肪被磨碎成脂肪颗粒.
3.在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和肝脏分泌胆汁,
①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②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③脂肪颗粒被胆汁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突起的小肠绒毛,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
1.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其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被大肠吸收,
3.右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这五类每天所吃的量从大到小是:谷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奶类豆类油和食盐类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
3.中国营养学会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本原则有十条: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③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④常吃适量鱼、禽、蛋和瘦肉;
⑤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⑨如饮酒应限量;
⑩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相关阅读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

一、基础知识

1.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声源。

2.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

3.固、液、气都_________传声,真空____________传声。(选填“能”或“不能”)

4.声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______。

5.声传播的快慢用__________描述,它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7.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固体传声________,液体传声_________,气体传声___________。(选填“快”、“慢”、“最慢”)

9.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10.在声音传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______听觉,即为_________。

11.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方式叫____________。

12.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来描述,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为________。

13.频率决定声音的________;物体振动得快,频率_____,发出的音调就______,物体振动得慢,频率_____,发出的音调就______。

1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波。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次声波。

17.物体振动的幅度用____________来描述;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叫做_________;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_________。

18.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又叫音品)也就_____________。

19.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噪声。

20.人们以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1.控制噪声的措施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三种。

22.声波是一种_________:它能够传递__________,例如:中医听诊、“B超”、根据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声呐,利用它可以探知海洋的________________,获得鱼群的信息等;它还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_等,例如:利用_________________清洗精密机器零件、超声波碎石等。

23.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______________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

二、典型例题

【例1】在音乐会上,一男中音独唱,同时有女高音轻声为其伴唱,从乐音特征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

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大、音调低

C.男中音响度大、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D.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例2】给你一把塑料米尺,利用它可做哪些声学实验,对每种实验说出实验方法过程、说明的物理问题及现象

主要实验过程

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

现象

方案一

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发声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物体振动发声

方案二

使尺伸出面不同长度,用相同力拨动

音调与振动快慢关系

伸出越长,振动快音调低

方案三

使尺伸出桌面长度一定,用不同力拨尺

响度与振幅关系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例3】为什么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
【例4】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原因何在?【例5】先对音叉轻敲,然后重敲,下列叙述中哪些是实验表明的结果?

【例6】在2003年10月的三峡旅游节上,宜昌市举行了烟花专场表演会,小丽和妈妈一同来到滨江公园观看,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中不断的绽放。小丽心中非常高兴,同时她注意到一个现象,从看到一个烟花的图案,到听到爆炸的声音用了将近3秒,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你能算出烟花燃放地点与小丽观看的地点相距多远?

【例7】如果要用声纳系统探测海洋的深度,除了需要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500m/s)还必须知道什么量。请根据你的需要假设一个数据算出海洋的深度。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提纲)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提纲)”,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复习提纲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复习提纲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一.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1.呼吸道的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2.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进入体内的空气,保证体内的温度恒定在37.5°C左右
3.鼻腔内的鼻毛和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以及气管壁的纤毛和黏液可以阻挡和粘着进入的细菌和灰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
4.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进入的空气.
二.呼吸道作用:
1.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三.不过,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2.吸气时,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肋间肌收缩,使胸廓前后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
3.呼气时,肋骨在向下向里运动,肋间肌舒张,使胸廓前后径缩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这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交换。
3.当你吸气时,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而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