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3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实录。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实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人生活在生物圈中,与生物圈有密切的关系。“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目的是研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为学生理解和认识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做好知识储备,并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泌尿系统的组成;

2.知道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和排尿的意义;

3.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知道人体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尿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肾脏内部结构特点和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分析,体会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类:①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也可用模型挂图)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观察用具及材料:新鲜的已解剖好的猪的肾脏,解剖盘,解剖针,肾脏内部结构挂图。

3.文字及表格资料①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成分的比较,②排尿意义,③水分散失途径。

4.探究性问题提示;

5.竞赛题签:血液循环模式图。

学生准备:

课前一周收集尿检化验单;访问医生。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思路

“泌尿系统的组成”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只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从整体上形成感性认识就可以了。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有一个正确认识和理解,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利用都应利于突出与尿液形成有关的结构即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及肾脏中的毛细血管。通过分析这些结构的特点,结合数据分析推测,使学生深刻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推测能力,“尿的排出过程”应与泌尿系统的结构相呼应,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生动而直观地感知。再从分析尿液成分入手,使学生感悟排尿对人体的意义,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为使本节教学达到理想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应先解决一下学生对尿的“情感”问题,从避而不谈到急待探究需要教师创设探究情境,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情感距离,产生探究的内动力;另外还要适当增加其趣味性,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充足的资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创设合作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在参与中体会、感悟,最后达到理性认识。

教学实施过程

师:同学们,一周来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访问了医生,收集了尿检化验单,关注了自己每天排尿的情况,各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收获和发现。

生1:这是我们组一周来每人每天排尿量与喝水量的调查结果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排尿量的多少与每天喝水量有关,喝水多,排尿多;喝水少,排尿少。

生2:周五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篮球循环赛,参赛这一天我累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喝了很多水。但从表格数据看,这一天排尿最少,所以我认为前一同学说的不对。

生3:周六上午我们组到南口前镇医院访问了华医生,他告诉我们医生常用尿检结果来辅助诊断肾病和糖尿病,还给我们看了几个病人尿检化验单,他指着化验单说:这是一个肾病的患者,尿中含有红细胞,这是个糖尿病患者,尿中含有葡萄糖,我们问其中的道理,他笑着说“一言难尽”。

生4:我们发现“上火”尿就发黄,吃了维生素B2尿也发黄,不知道为什么?

师:从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每个小组的课外活动都很投入,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咱们集思广益,猜想一下该怎样解释这些问题?

生1:我猜想,吃了维生素B2尿变黄可能是因为维生素B2是橙黄色。

生2:不对,我认为尿是由水变成的,因为喝水多,尿就多。……

师:究竟谁对谁错我们先不做结论,不知道也没关系,现在大家分析一下,判断对错和解释上述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互相补充,修改,完善)

师: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今天老师就跟你们一起来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板书)〔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问:尿的形成和排出是由什么系统完成的?各部分分别有何作用?

生:整体感知泌尿系统的组成并回答(其他同学补充修改)

师:好记性!这么快就记住了。下面同学们请看课桌上解剖盘里里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什么?平时你们怎样叫它?

生:(对照后回答)是肾,我们平时叫它“猪腰子”。

师:肾脏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为什么是红色?请对照书上插图想像一下。

生:在教师指导下,把实物和插图对照,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联系前面学过的毛细血管的知识进行分析,便可想象出肾脏里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呈现红色。

师:动脉、静脉分别有什么作用?

生:回忆并回答。

师:谁能说说肾动脉、肾静脉各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其他同学纠正)。(明确肾动脉把来自心脏的血运给肾脏,肾静脉收集肾脏毛细血管里的血液向心脏方向输送。)

师:血液流经肾脏的作用是什么?

生:给肾脏输送养料和氧气(教师启发学生用血液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生:还能把肾脏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走。

师:血液流经肾脏不仅给肾脏运送养料和氧气,运走废物,还能在肾脏中形成尿液。同学们翻开书P81,阅读课文,结合插图Ⅳ-42把课文中表示肾脏内部结构的名词和表示各结构之间层次关系、位置关系的句子划出来。

生:按要求读课文,并汇报(教师巡视)。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归纳肾脏的内部结构,列成图表(注意图表要符合实际,还要美观)

生:在草纸上归纳,派代表展示。

师:大家评一评哪组归纳得最好(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肾的主要结构)。

生:评价……(公认第三组最好)。

师:第三组,祝贺你们。肾脏里不但有这些陌生的结构,就连我们“似曾相识”的毛细血管也与别处有所不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说出二者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肾小球毛细血管一端连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一端连出球小动脉,另一端连肾静脉。

师:肾中这两种毛细血管哪一个与其他器官里的毛细血管相似?哪个与其不同?

生:回忆血液循环模式图对比后回答。

师:OK!(表示为此而高兴,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为继续探究“加油”)出示挂图讲述:

1、血液在肾脏里流动方向: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肾静脉。

2、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很薄只有一层细胞;肾小囊内壁、肾小管壁也很薄只有一层细胞,肾小囊内壁紧贴肾小球,肾小管外面紧紧缠绕毛细血管,所以当血液流经肾脏时会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及肾小管发生成分变化。

3、血管中的液体是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叫原尿,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叫尿液。这三种液体有什么不同?

这是科学家为我们测定的数据〔出示P82资料〕。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①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有何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②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生:小组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并用形象化语言描述)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能够从肾脏结构特点分析,用科学家提供的可靠资料为论据,又有严密的逻辑推理,我完全同意你们的看法,现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

师生互动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尿的形成过程分两步骤: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滤出的物质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不能滤出的物质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②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被重吸收的物质有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的物质进入(毛细血管)中,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

师:同学们,据资料介绍“人体每天能形成150升原尿,而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1.5升,相当于原尿的1%”。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强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生:联系尿的形成过程进行思考,用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来解释。

师:医生在检验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有较多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强化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生:联系尿的形成过程用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来解释。

师:有人说:“人体是最神秘的仪器,一个部件创造一段神奇”。也有人说:“人体是一个大家庭,创造了自然界和谐美”。请同学们以“我是小小的肾单位”为题,谈谈你对肾单位与尿液形成的认识。

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语言艺术,各抒情怀。(加深对肾单位与尿形成的认识,感悟合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评价激励。)

师:同学们,根据尿的形成的知识你能试着解释课前不能回答的问题吗?

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指出糖尿病不是泌尿系统疾病而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结: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肾脏形成尿液的功能单位,每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每个肾单位都源源不断的产生尿液,100万个肾单位所形成的尿液“千条江河归大海”最后汇集到肾盂,经输尿管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膀胱壁向大脑“报警”──“多了”,大脑发出排尿的命令──“排”,于是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生:感知尿的排出过程。

师:“水是生命之源”说明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出尿液呢?

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分析P82表格,讨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分析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与血浆相比100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的含量略有增加,所以排尿主要排出的是无机盐和尿素,还有多余水。

师:缺水情况下还要排尿的原因是什么?

生:人体不断产生废物,要及时排走。

师:仅仅如此吗?据资料介绍:“两个肾脏只占体重的0.5%左右,但流经肾动脉的血流量占了心输出量的24%,比大脑的供血量还大4倍,平均每分钟就有约1200毫升的血液流入肾中过滤。在一昼夜间,人体中的血要流经肾脏约300次。”

大量的血液频繁地流入肾脏,其主要作用是排出废物,除此之外,在排出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的同时,也起到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作用,同学们人为什么要及时排尿,不及时排尿有什么害处?我们应该怎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生:自由讨论。(相互评价)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项走迷宫游戏,题目是“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依次经过哪些结构才能随尿排出?”请在答题纸上用带箭头的横线把这些结构连接起来,看哪一组完成的既对又快。

生: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教师宣布获胜组。学生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师:有同学说,篮球比赛后比平时排尿少,这有可能吗?请看专家测定结果(见资料)

师生互动:分析运动时①汗液增多,通过汗液散失的水分多;②呼吸加快,通过呼吸呼出的水分增多。所以通过尿排出的水减少,尿量减少。上述情况确实存在。

师:有人说“人体的废物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这种说法对吗?

生:评价。(教师讲述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师:布置课外活动任务:人体依靠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之间的合作,把废物排出体外(即生物圈中)。那么这些对人来说看似无用的物质真的毫无用处吗?目前人们对人粪尿有哪些处理方法?请同学们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别忘了行动前一定要制定个计划。

案例评析

“尿的形成过程”微观而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探究课。从问题的发现、探究,到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参与。同时采用了补充资料、对比联想、动静结合的方法,把微观的变成宏观,把抽象的变成具体,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相信这节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如:需要补充的资料较多,让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还应扩大一些。

课后点评

“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课教学内容,对小孩子来说非常抽象和微观,教者能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件,师生共同收集信息,展示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善于发问,把学生从学习的边缘地带请到学习的中心地带。

通过“尿的形成和排出”多媒体课件的观察,由微观变宏观、抽象变直观、静态变动态,给学生一个直接思维,再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知识,自己去描述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体现了“不好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好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知识”的新理念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启发为核心,以学生自知、自思为主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相关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2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2”,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②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③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①尿的形成过程。

②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或猪、羊的肾脏,有条件的可制作泌尿系统组成的CAI课件);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排泄和排遗

凝神专听,产生好奇心,猜测。

阅读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阅读能区分排泄和排遗,知道其他的排泄途径。

创设课堂气氛。提问: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儿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带着问题、疑惑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设疑,引入新课:你想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吗?请让我们走进本节课吧!学习新知识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方案一: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模型或猪、羊的肾脏,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记录并交流讨论结果。

方案二:观看泌尿系统的课件,观看书上的插图,说出课件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提问:

①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

③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尿的形成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对水和营养物质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对质疑进行思考。观察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对肾的内部结构做大致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了解肾单位的基本组成。

推测,带着问题进行资料分析。

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对P82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推理、讨论、表达、交流。

得出: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②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③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

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和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尿的排出

阅读P83课文中相关段落,了解尿排出的过程,再度思考教师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加深理解排尿的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2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3第二、三段内容,再次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和意义。

练习

①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

②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

结合学生的反馈做出总结。

布置预习作业

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各自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我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认同排尿鲍意义。

三、教学重点

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教师:泌尿系统模型、肾单位结构挂图、投影仪、投影练习题。

学生:教材、笔记本、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六、课时分配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意图 

第五章人体内
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
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尿的形成

肾脏的结构:每1个肾脏都有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漏斗状囊
肾小管——细长,外缠绕毛细血管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尿的排出

小结

练习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食物残渣

分析回答

观察,说出名称
看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讨论题。小组代表发言
踊跃回答
举例说出。出现血尿、蛋白尿。
学习欲望被激发
看书,后以小组为单位归纳
小组代表板书

阅读资料分,分析数据,完成讨论,并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
结合模型回答
看书归纳
畅所欲言
思考回答

复习提问: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什么,同时体内会产生什么
问:人体内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人体内废物过多会怎样?从而引出本章
引导:以上废物以什么形式排出?从而引出本节主题
出示泌尿系统模型
指导学生看书80页观察与思考,然后提问
再次提问肾脏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
询问了解哪些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进行鼓励,并设疑(为什么会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指导看书81页,归纳肾脏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以表解的形式表示出来
展示挂图,与学生一起
完善表格或表解
指导看书82页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推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
问:肾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引导:尿如何排出
排尿有何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投影练习

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引出本节

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设计(表解),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明确结构特点,以便推测尿的形成原理

培养学生的科学推断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巩固知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重点和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或猪、羊的肾脏,有条件的可制作泌尿系统组成的CAI课件);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新授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不同。

教师:归纳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成分的不同,对照挂图,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学生: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教师:点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比较原尿(150升)与尿液(15升)量的巨大差别,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并没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它们去哪儿了?

学生:分析得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教师: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和挂图。

学生:对照挂图,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学生:回顾本节前面的知识,描述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师:提出排尿的重要作用和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挂图、模型、实验、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尿液的形成:肾脏、肾单位

2、尿液的排出:尿道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