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

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9

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生物科导学案
班别小组姓名
学习流程:仔细阅读课本80-84页(8分钟)→完成“轻松起航”(5分钟)→完成“试试身手”(4分钟)→完成“能力提升”(5分钟)→归纳填空(3分钟)→小展示(14分钟)→小结(1分钟)
提示:肾小球,肾小囊都有过滤作用,但起主要作用的是肾小球课题4.5.1尿的形成和排出课型综合
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理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重点:尿液形成的过程。
难点:尿液形成的过程。
轻松起航
1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2.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3.泌尿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4.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主要由,,构成。
5(请再仔细阅读课本第82页文字及图形后再完成)尿形成的过程是: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和大分子的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和等物质外,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称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大部分的和部分的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中,而剩下的、、等就形成尿液。
6.人体排尿,不仅是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也对调节体内和的平衡,维持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jAb88.cOm

试试身手
1下列人体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A.粪便的排出B.尿液的排出
C.呼吸排出二氧化碳D.汗液的排出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
3.在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A.原尿B.尿液C.血液D.汗液
4对血液有过滤作用的结构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
5.在肾的过滤作用中,不能通过的是()
A.水分B.葡萄糖C.血细胞D.无机盐
6.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A.血细胞和无机盐B.血细胞和葡萄糖
C.无机盐和尿素D.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能力提升
1.对原尿中的成分有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
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
2.健康人的尿液与原尿比较,没有的成分是()
A.尿素B.水C.葡萄糖D.无机盐
3.王大爷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时,在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和蛋白质,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膀胱
4.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15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左右,原因是()
A.膀胱有贮尿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
C.汗液排出部分水和无机盐D.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实际应用
尿的形成虽然是连续的,可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输尿管有输送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归纳填空。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成分的变化情况
名称二氧化碳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肾增多减少
肺增多//
小肠增多增多

精选阅读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这两个过程当中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泌尿系统结构模型、多媒体辅助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直接进入主题第五章“人体废物的排出”
提问:我们人体要排出哪些废物?
思考并回答:
尿,汗,粪便,水…
了解学生对自身的生理方面知识的了解。

提问:根据排出的废物不同,我们把排出来的方式分为两种,哪两种?
简单讲解:排泄和排遗的定义学生看书后回答:排泄是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废物。
排遗是排出体内的废物残渣。

了解废物排出的方式。
课余知识:简单讲解代谢废物排出的不同途径以及排出哪些废物。
讲解:人体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主要是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学生认真听并做笔记:
呼吸: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少量的水等废物。
汗液:通过汗腺排出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大部分水和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让学生的知识点扩充,了解什么是代谢产物,什么是新陈代谢。认识与排遗的区别。

引入并板书: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观察血液循环图:
提问:请同学们观看图中的体循环中,各级动脉里有一条血管是连接哪里的?通过那里的血液发生什么变化?学社观察后并回答:
通过肾脏。
血液经过肾脏后得到过滤,出来的血液就比较干净。通过回忆血液循环图,除了复习旧知识外,还可引入新的内容学习,两者融合了。也初步了解到尿的形成于血液循环的关系。

展示幻灯片图形
要求学社观察并思考:
1、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观察肾的颜色,想像肾里血管的分布状况,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3、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学生观察、思考、从图中获取信息,并作出回答:
学生1: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学生2:肾的颜色为紫红色,推测肾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学生3:血液收集全身组织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进入肾脏,形成尿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问:尿液如何形成?这里就设计到一个重要的结构,构成肾脏的最基本的单位是什么?每个肾脏有多少这样的单位?它们又是由哪些组成的?学生回答:
肾单位。
每个肾脏有100万个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都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

考察学预习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构成

提问: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

学生观察后并回答
学生1: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这些结构都是流动脉血。
学生2:肾小囊紧贴肾小球,套在肾小球的外面。形状像漏斗状。
学生3: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

教师一边听一边把肾单位的结构图简单地描绘出来。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都能够动脑筋,并培养表达的逻辑性。
从这里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能力,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并发现问题。
介绍完肾单位的结构之后,接着就是讲解尿液如何形成。
提问: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血液是由哪些成分组成?血浆的功能又是什么?血浆具体的成分又包括什么物质?学生立即回答: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
血浆的功能是运输血细胞,运载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浆由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大分子蛋白质、尿酸等物质构成。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联系前后的知识。

提问:那么血液经过肾单位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首先分析经过肾小球的变化。学生思考后回答: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
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考核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通过看书后自己所总结得出的结论,会更好地达到培养的目的。
提问:我们说人体每天产生的肾小囊中的液体有150升,那是不是都要排出体外呢?(提示150升相当于300瓶矿泉水
继续设问:肾小囊中的液体是不是就是我们将要排出的尿液呢?
讲解:肾小囊中的液体又称为原尿学生齐答:不是。
通过分析得出:
过滤到肾小囊中的是原尿,而原尿中还有很多有用的物质。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那表示患病了。所以不可能150升全都排出来。

引入问题情境,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略高于他们实际的能力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往更深处开发。

提问: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那么其他的都到哪去了?这过程当中又会哪些物质的变化?学生思考后作出回答:
通过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把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等有用物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当中。
剩下的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每天要去厕所排出的尿液。

还是多点设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进行比较:
原尿与尿液相比,多了什么物质?血浆与尿液相比,又多了哪些物质?学生分析后回答:
原尿比尿液多了葡萄糖,因为肾小管把全部葡萄糖全吸收回去了。血浆比尿液多了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核,能力锻炼反映灵敏度和掌握的程度状况。
知识扩展:
老师在幻灯片上展示了某病人的尿液化验单。
提问:此化验单上检测出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和蛋白质,还有葡萄糖,那么请同学们分析是肾脏哪个结构发生了病变?学生观看后并进行思考:
学生1: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是肾小管出现了问题,不能把葡萄糖进行重吸收。
学生2: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是肾小球出现问题,不能阻挡这些物质的通过。

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刚学知识的记忆,使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让学生们掌握得更牢固。

提问:尿液形成后怎么出来?

加以设问:我们平常拍这么多尿有什么意义?学生立即回答: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场所,当我们有尿意时,就会去厕所排出。)

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让学生知道自身结构的运作,让他们更加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练一练:
下列各项中,不是排尿意义的是()
A维持无机盐的平衡
B维持细胞正常生理
C排出人体代谢产物
D降低血液的葡萄糖含量

学生回答:
选D

巩固新知识。
五、教学板书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二、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尿的形成与排出


尿的形成与排出(北师大版)
课题:第11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二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学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过程。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课前准备: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板书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呢?弄清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
肾脏的一侧有一凹陷,叫做肾门。肾门是肾静脉、肾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
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
切开肾脏,从纵剖面可以看到颜色较深的外周部分是皮质,皮质中毛细血管
丰富。皮质内侧颜色较浅的结构是髓质。肾脏中央的空腔里肾盂。
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
管三个部分,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血液从入球小动脉人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肾小球外包围着肾小囊。肾小囊很薄,其内层紧贴肾小球,内外两层之间有一囊腔。肾小球与肾小囊主要分布在肾脏的皮质部分。
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的髓质部分;外面有与出球小动脉相连通的
毛细血管网。大量的肾小管汇集成一些较大的管道通入肾盂。
输尿管膀胀尿道输尿管上端与肾脏的肾益相连,下端开口于膀胱。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功能。膀胱是一个囊状结构,位于盆腔内,具有贮存尿液的功能。尿道四泌尿系统通向体外的管道,具有排出尿液的功能。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二、肾单位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人大附中李文莉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

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

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排泄和排遗

排泄的途径:

排汗、排尿、呼吸

思考排粪便和排尿的不同,区分排泄和排遗。

思考排泄的途径。

简介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介绍排泄的概念。由问题:排粪是不是排泄?引出排遗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排泄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和模型,思考:

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

展示挂图和模型,以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挂图和模型,获得有用信息。

肾脏的过滤作用

完成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认识到实验模拟的是肾脏的过滤作用。简单叙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提供实验用品,介绍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完成模拟实验,分析实验模拟的现象。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观察挂图

资料分析,自主学习,提高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资料推测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

人的每一个肾都含有100万个犹如“过滤工厂”的肾单位。挂图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获得有用信息。

尿液的形成过程

通过观看动画,归纳出尿的形成过程。

提供flash动画,引导学生描述尿的形成过程,适当补充。

尿的排出过程

温故而知新,对照泌尿系统的挂图总结尿液是如何排出的。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推测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不同。

教师:归纳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成分的不同,对照挂图,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学生: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教师:点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比较原尿(150升)与尿液(15升)量的巨大差别,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并没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它们去哪儿了?

学生:分析得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教师: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和挂图。

学生:对照挂图,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学生:回顾本节前面的知识,描述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师:提出排尿的重要作用和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教学反思

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所以这部分知识较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日常积累的知识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例如学生常把排尿和排粪便同视为排泄,认为尿液是在排泄系统中形成的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不科学的认识。

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挂图、模型、实验、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