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在现代,我们梦想天更蓝、水更清,物质更丰富,生活更美好;我们渴望揭开生命的奥秘,改变人类的基因,使人类更聪明、更善良;梦想发明新药物,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梦想变废为宝,让废弃的塑料垃圾变成燃料,让汽车在天空翱翔;)
我也曾梦想有一件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它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冬暖夏凉,它可以随着光的强度改变颜色,在烈火中它是避火衣,在大海中它是救生圈……!
我们这些美好的愿望和看似奇异的梦想,正在通过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化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笔稿范文网 GX86.COM)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认真观察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之一。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应注重观察变化前的物质、变化中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
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地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边放课件边讲)
教师: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你知道由于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
学生:白色垃圾。
学生: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
学生:滚滚黑烟,污染空气。
学生:空中“死神”——酸雨。
学生:臭氧层空洞。
学生:光化学烟雾
阅读“绿色化学”。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欣赏空气家族成员的特异功能)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化学,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化学就没有生命、没有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化学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中种种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成果;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学化学不知道,物质世界真奇妙、物质世界真精彩!
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掌握化学,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为实现中国的“诺贝尔”梦,我们要努力学习化学……
作业:(1)总结身边的化学
(2)记忆常见元素符号
反思:
教学拓展
相关推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型新授
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分辨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
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
态度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能燃烧等。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探究对比归纳
一、物质的变化
[过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将现象记录在P7的表格中。
[演示]实验1-1,1-2,1-3,1-4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完毕后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来描述:
1.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
2.反应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3.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引导】对比分析实验现象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讲解】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讲解】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展示】图片: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2、
二、物质的性质
[引入]物质之所以会发生一些变化,本质原因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讲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讲解]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指导阅读】课本中熔点、沸点、密度的相关内容
【演示】实验1-5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设置问题对比理解
【提出问题】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地流水能变成水蒸气②水遇冷变为冰③钢铁会生锈④铁矿石炼成钢铁⑤煤着火变成一堆灰烬。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的是性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归纳】变化描述的是过程,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会、可以、难、易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课后P10的3-5
学生倾听、思考、
举例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答: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归纳]1.物理变化概念、特征并举出实例
2.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并举例
观看图片,认识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
讨论回答
完成练习
倾听
理解记忆
举例
。
倾听记忆
理解
自主学习
观察现象,尽可能多的描述物质的性质。并试着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结合P9最后一段实例理解
读题
回答问题
体会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物质是变化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意图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图片,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
适时练习,加深对化学变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理解及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设计意图
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变化和性质的理解
能够容易地区分变化和性质。
点明学习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板书设计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
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
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熔点2、沸点3、密度
后记:该部分为中考必考部分,有教师提议。以一张纸做为主题:将纸传开,纸的位置发生改变,发生变化;将纸撕开,纸的形状大小改变,发生变化;将纸烧掉,纸这种物质发生改变,发生变化;前两种纸可以复原,而第三种,生成了新的物质,纸不能复原。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反思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反思
化学来源于生活,在学习化学课之前,学生们已在生活中接触过大量的物质变化的事实,但他们对物质变化的本质缺少认识和思考,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微观概念不是很明白,所以学化学必须从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开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课从学生生活中的变化入手,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化学,在动手动脑中学化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设问质疑、呈示目标--通过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如钢铁制品生锈、冰雪融化成水),引出教学任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思考。然后通过这节课涉及到的4个实验,水沸腾的实验、研磨胆矾及将胆矾溶于水的实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实验及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探讨分析。在四组实验中,由同学们自己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四组实验中前两组和后两组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这一点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接着再告诉他们,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这样让学生把化学变化和有新物质生成之间划等号就容易理解了,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在于,性质是静态的而变化是动态的,这一点不太容易理解。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普遍性、规律性知识,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得到了新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达成了本课题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能正确的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开来。不足之处是没有很好的解释清楚性质和变化的不同,只有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引导,加深认识、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