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30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古典小说的高峰
综述:明朝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小说的内容,多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1)《三国演义》
内容: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水浒传》
内容: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地位: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西游记》
内容: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的。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地位: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4)《红楼梦》
内容: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地位: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戏剧繁荣
(1)背景: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的重要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汤显祖: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了人吃人的封建礼教。②京剧的形成:19世纪中期,以徽调和汉调为基础融合其它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初步形成了京剧。
3.书画成就:
(1)背景:明朝的书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说,明代三尺童子即能挥笔作书。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明朝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2)代表:①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②明末著名画家徐渭,善用泼墨。他的画,挥洒自如,其实磅礴。③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二)难点分析
1.为什么在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
文学是历史的反映。明清小说繁荣,有其社会历史和文学发展的原因。
就社会历史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必然要在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得到反映,所以最能够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便打破正统诗文的一统天下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无论是士人还是商贾农工,都喜欢读小说,听说书,而清代时,更有人将小说视为与儒、佛、道三教并列而影响更广的又一教。
第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具有广阔的市场需要而广泛流传。
第三,文化专制的结果。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用笼络和高压两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心有余悸,不敢在诗文创作中触及现实政治,唐宋以来的正统诗文创作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文人墨客将创作的潜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与空间。
就其文学发展角度来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文学艺术的推陈出新。是中国古典小说经过由唐至元三代的酝酿、准备、发展,无论在艺术方法以及情节、人物塑造、结构和语言诸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经验,为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小说、戏曲以其自身的创作成就,显示了它们不容忽视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明中后期就有一些文学家如李贽、袁宏道等人,打破传统的文学偏见,起来为一向被人轻视的小说戏曲争文学地位,作出极为崇高的评价,这就在理论上为小说戏曲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第二,进步思想的启蒙与推动。明嘉靖、万历以后,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说教。李贽又倡“童心说”,认为表现童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这些进步思想对小说戏曲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牡丹亭》和一些拟话本小说中就有鲜明的反映。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进步思想,对《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创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小说和历史有什么差别?
历史著作的要求是应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历史小说是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造,构思出为作品思想主题服务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它要求本质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像《三国演义》,他是是一部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著作。
二、学法指导
1.比较法: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要点制表,比较四大名著的异同。
著作
作者
朝代
特色
主要内容及特色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
他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清朝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2.识图法:通过观察《孙悟空大闹天宫》体会孙悟空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通过观察《黛玉葬花》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心理的细腻手法。通过观察《墨葡萄图》,了解中国泼墨绘画的艺术特色。
三、中考命题分析
根据近几年的中考关于这部分的命题来看,命题热点相对集中在《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两个重点,这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内容涉及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课本内容,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考查,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中考试题分析
例1.(2006年安徽省)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D.曹操煮酒论英雄
思路解析:本题命题新颖,通过四大名著章回标题考查对四大名著的大致内容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注意题干的核心:《三国演义》,其次是要注意四个选项中以下字眼:“梁山泊”、“林黛玉”、“孙行者”、“曹操”,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可知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而《三国演义》就是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D
例2.(2006年山东省)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每部名著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的评价是“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A
例3.(2006年河南省)“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能够读到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三国鼎立》一课的内容可知,题干中的三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或者三国时期,这正是《三国演义》的描绘范围。
答案:B
精选阅读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学案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学案
学习目标
1.明清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2.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3.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曲在思想上得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古典小说戏剧
难点: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著作年代作者意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提问: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
2、《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3、《西游记》中作者赋予孙悟空怎样的性格?其用意是什么?
4、《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
二、戏剧的繁荣
1、明朝:是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
2、清朝:19世纪中期,以、为基础,融合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三、书画的成就
明朝:书画家的字,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兼有“”之美。
明末著名画家,善用泼墨。
清朝:进一步发展徐渭的毛笔纵横手法。
我国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见解:“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请问你知道这种见解的理由吗?你认为这种见解对吗?
1、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施耐庵创作了《三国演义》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
C、徐渭是“扬州八怪”之一D、董其昌是著名的小说家
2、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孙悟空降妖伏怪的故事出自于小说 (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
(3)通过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绘制脸谱、学唱京剧选段,使学生对初次学习的新剧种产生兴趣,增加了解。
(4)通过自主阅读,列举明清时期书法、绘画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思路
1.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③通过“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擂台赛:谁知好汉多、《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提高认识、延伸重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化解难点;②将影视音像资料、图文资料和学生已有认知巧妙结合突破难点。
2.课前导学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生:(1)分组导学:依照个人兴趣,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搜集四大古典名著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资料。
(2)全体导学:①预习课文,标出疑难问题。②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③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制作四大名著的表格。
3.教学渗透点
(1)小说中人物名字很多,指导学生学习“自由阅读卡”,了解名、字、号的区别,丰富知识。
(2)分析古典小说、了解明清戏剧、鉴赏书画作品,并思考其独有的时代特色,将历史与文学、美术、戏剧相结合。
(3)如何看待历史剧、历史小说、历史的差距。
4.板书设计
教学资源
书籍、文章:刘敬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对京剧的综述
录像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京剧片断。
歌曲:《说唱脸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导语一: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导入,可播放电视剧主题曲、讲述其中一个小故事、分辨小说人物造型导入新课。
导语二:由教师讲述明清时期文学成熟和繁荣的原因导入新课。
导语三:提问明清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
导语四:复习概括已经学习过的不同时期突出的文学成就。
学生认真听讲并参与
回答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调动学生通过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对本课内容获得初步认知,激发求知欲。
深化一定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的认识。
横向联系同一时期的知识,全面把握时代特征。
纵向联系同类知识,形成系统认识。
学习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从中找出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进入高峰的表现、特点。
请同学们看书,你能用表格来概括四大名著的成就吗?
1、《三国演义》
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相关片段。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关于《三国演义》的片段里,显现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请根据你自己的感受,说说你对他们的看法。
由于这部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长期以来深受群众的喜爱。它的出现,对后来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人说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有强烈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对曹操的描述重在突出他欺君罔上、窃国谋逆、玩弄权术、残暴不仁、虚假伪善、奸诈狡猾的“乱世奸雄”这一负面,而忽略了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一正面。这和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的曹操出入很大。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
现在我们以曹操为例,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小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是不同的领域,方法不同,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强调以后假如写历史论文,不能用历史小说中的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2、《水浒传》
《水浒传》是和《三国演义》同时代的作品,它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北宋下层官吏和劳动人民,在权贵、贪官和恶霸地主的欺凌压迫之下,进行武装反抗,从开始到失败的全过程。我想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梁山108条好汉和他们极具特色的绰号。
3、《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长篇神话小说,书中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天竺(古印度)取经,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取回佛经。孙悟空更是世界级的名人了。
你知道哪些孙悟空的故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作者在创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时,用意是什么?
4、《红楼梦》
课本上第117页,左面有一句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说明《红楼梦》的地位、影响,那么它又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
为什么说《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描写,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
如果再联系大观园内奴隶犯上作乱和大观园外农民阶级抢田夺地的斗争,就不难从这副封建末世的画卷中,看到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而曹雪芹的名字也可以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而毫不逊色!
过渡:《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这里面说到了两部我国戏曲史上的杰作,你知道吗?
二、戏剧的繁荣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18页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明朝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怎么?反映了哪些内容?
对汤显祖及《牡丹亭》作品作简要介绍
明清戏剧的另一个成就是京剧的形成。播放歌曲《京剧脸谱》
京剧为何姓京?
它是如何形成的?
京剧被誉为中国国粹,它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
让大家共同分享你所了解的京剧吧。
京剧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为各国观众所倾倒。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对京剧发展很重视,曾题词写道“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小结: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有哪些共同点?
三、书画的成就
明清书画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书画家?
大屏幕出示董其昌书法,徐渭、“扬州八怪”的画。?
在这些书画作品中,你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认真看书后回答:
明清时期小说进入高峰的表现是:成熟、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点是:反封建传统;突出个性;反映现实问题。
教师选择概括全面的表格展示并让该生讲解。(利用实物投影)允许其他学生补充。
著作
作者
时代
题材
内容
学生踊跃回答,发言要点:
曹操奸诈狡猾、阴险凶残有治国才能,又是一个实干家。
刘备仁厚、宽宏大量、善于收揽民心,但又有点假仁假义。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高瞻远瞩,具有惊人智慧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品格。
罗贯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拥刘反曹的鲜明政治倾向贯穿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他的观点和立场就是天下者汉家之天下也。汉家即使不行,皇帝也应该由姓刘的做。所以他认为刘备是正统,而曹操的崛起就是篡权、窃取汉室江山。
分组讨论后回答
擂台赛:谁知好汉多。分小组把梁山好汉的名号写下来比较,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学生踊跃发言:大闹龙宫、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智取芭蕉扇等
孙悟空神通广大、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热心助人,对唐僧忠心耿耿等。
作者借助神话故事,曲折地反映了人间的现实。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借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权力,敢于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
学生看书后回答
贾宝玉痛骂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封建道学,连一个孱弱女子林黛玉对封建科举制度也是嗤之以鼻;贾宝玉与林黛玉冲破封建礼教的专制牢笼,大胆的自由恋爱,最终遭到封建旧势力残酷的扼杀。但他们的行为却不断撼动着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
《红楼梦》不仅具有很好的思想性,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语言优美生动,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塑造了许多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后人对它的喜爱和评论经久不绝,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答:《西厢记》《牡丹亭》
答:(1)明朝戏剧兴盛,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
(2)使用舞台布景,增加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
答: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它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学生看书后回答
有学生介绍京剧的表现形式、代表剧目、著名京剧大师等;有学生出示绘制的脸谱;还有的现场清唱一段。
(1)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反抗封建统治的主题;(2)在时代背景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特点。
生看书后答:
(1)书法:
①明朝书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说“明代三尺童子就能挥笔作书”。
②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
③著名书法家有董其昌等,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①明代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②代表人物有以泼墨画见长的著名画家徐渭。
③清代“扬州八怪”继承徐渭,又各有特色。
各抒己见。还有学生拿出自己临摹的作品介绍。
锻炼归纳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明清小说的概况
训练制表、填表的能力;通过提炼快速掌握本子目知识要点,培养自学能力。
了解影视剧中的三国人物,学生兴趣浓厚。
调动语言智能,从评价人物中了解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潜入深出。
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合作式学习;锻炼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史学素养。
鼓励学生通过史书去了解真正的历史。
对学生写历史小论文进行指导。
重点强调“官逼民反”,为作品“反封建”的基调作铺垫。
“擂台赛”的形式,调动手脑嘴功能,气氛热烈。激发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好奇心。
感受施耐庵对不同人物的生动刻画。
学生对孙悟空是了解较多,也是最有兴趣的,这可以加深对《西游记》内容的理解,并为分析孙悟空做准备。
由人物形象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
突破学生对《红楼梦》思想性理解的难度。
拓展内容
理解《红楼梦》的价值与地位。
巧妙过渡,承上启下。
锻炼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了解明朝戏剧的发展。
学生对《牡丹亭》反封建礼教思想有理解上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作适当介绍以突破。
多方面展示,多层次了解京剧的魅力,提高学生素质。
了解京剧的地位,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点明课题;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民主。锻炼列举知识的能力。
学生经过原来的学习,已有初步的鉴赏能力,所以让学生自主说明对书画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有哪些疑难问题需要和大家沟通?
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启发?
学生总结
鼓励学生发问,师生、生生平等探讨。
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让学生自主归纳本课知识;
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把所学知识与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明确“学史以明智”。
布置小论文写作:任选一题
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赏析;
《从看京剧的魅力》
使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学习与历史、文艺相关的知识,注重持续发展。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明清时期文学和艺术的突出成就,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难点是初一学生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不多,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名著,有关书画的图片,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2、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明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新课教学: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学生阅读127-128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以及插图,“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哪些同学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由学生简介)
2、请同学们动手制作表格。
3、根据上表,你说说喜欢这些人物的理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4、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
5、学生完成130页“练一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
过渡讲解:这时的艺术大师还有戏剧界的汤显祖,书画界的董其昌和徐渭等人。
(二)戏剧的繁荣
学生阅读129页本目课文,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明朝后期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哪一部?(《牡丹亭》)
2、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时的基础是什么?(徽剧,汉调)
(三)书画的成就
学生阅读129—130页本目课文及其插图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兼有“颜骨赵姿”的明朝书法家是谁?(董其昌)学生临摹,实物投影。
2、用“泼墨”技法作《墨葡萄图》的明朝画家是谁?(徐渭)
3、“扬州八怪”中,作《兰竹图》的是谁?(郑板桥)学生可以仿画,实物投影。
三、巩固小结
学生来谈学习这课以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故事擂台赛
请每位同学从明清四部著名长篇小说中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来讲一讲,看谁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