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30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能力目标: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情感目标: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三、学习方法:
比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合作。
四、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文帝景帝还提倡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2、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接受的建议,“”。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在长安举办。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3、思考:“动脑筋”: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铃木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景之治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措施:奖励________、提倡_______、重视___________
文景之治
作用:奠定了汉代________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政治:削弱________________
措施
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太学
意义:西汉进入_______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相关推荐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主要的基础知识有: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光武帝时出现的“光武中兴”的局面。

通过学生对诗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汉初经济发展状况文帝、景帝采取措施的历史短剧的表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汉初经济发展状况,文帝景帝时采取措施等历史剧的表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通过影像、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阅读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文来导入新课;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表现汉初经济的发展状况加深学生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理解,通过学生表演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短剧帮助他们记忆“文景之治”这一重点内容。通过影像资料解决武帝实行分封诸侯的背景原因的解释。通过画图的形式解决学生对武帝分封诸侯过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原因措施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经过汉武帝大一统有关知识的学习说明了大一统是西汉全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通过学生对汉武帝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

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解决方法是通过学生短剧表演再现文景之治时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合作解决难题“汉武帝的大一统”中分封建侯国知识点是通过画图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是通过学生表演和影像资料共同解决。

难点

如何理解“大一统”的含义方法是通过论由史出的方式,由教师引导,分析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

诗词图片影像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1、阅读能力学习历史的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本课通过诗词影像,旨在使学生学会和了解使用史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从汉武帝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理清学生思路,让初一的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依据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效果

导入新课,打出毛泽东《沁园春·雪》诗词中“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诗中涉及到几位历史人物?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毛泽东为何要把汉武帝同他相提并论呢?

现在我要请班中的几位同学扮演汉代的几位农民,请他们发挥想象,相互讲一讲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观看的同学们请你们注意思考:汉朝的经济状况如何?

展示影像:刘邦颁布法令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请学生从影像中找出来刘邦颁布了哪几项措施?

请班级表演能力强的同学表演一组历史短剧:没有参加演出的同学给历史短剧起名字,再现文帝、景帝时采取的措施。

过渡语: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简单归纳文景之治的要点。

过渡语:文景之帝时经济恢复发展,历史叫“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时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景之治”经济的发展局面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登基以来,他采取什么政策对待人才?(影像资料)

汉武帝面临国内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是什么?它是如何由来的?

现在我们看一看武帝的父亲景帝时出现了怎样的王国问题?请你通过看影像资料和大家议一议资料中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发动叛乱的首领叫什么?他的身份是什么?借口又是什么?

五国问题彻底解决了吗?

过渡语:汉武帝如何解决王国问题呢?

作图示意:假如一个诸侯王拥有封地是这么大:

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下图:

(阴影部分)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诸侯王的封地和以前相比有何变化?

推恩会解决诸侯国问题它起到作用是什么?

汉武帝打击诸侯的另一个措施是什么?

过渡语:这样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进对抗,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加强统治。

为什么要采取这次措施,请同学在书中找出原因来?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纳董仲舒的建议,请同学们看一段影像资料,议一议董仲舒的什么话打动了汉武帝。

教师强调:汉武帝推尊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以儒家学说为主,又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为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想一想汉武帝还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大一统?

这样汉武帝在政治、思想、军事、经济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盛世局面。

同学们能给汉武帝一个评价吗?

过渡:西汉后期,政局动荡不安,西汉政权摇摇欲坠,请同学们观看西汉末年的一段影像,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东汉的建立者,都城定在何处,

你知道光武中吗?请你根

据学过内容和同学们一起讲一个有关“光武中的故事”。设立大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军事和经济上也相继实现了大一统。

但是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治十分黑暗,导致农民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小结:你知道今天讲了几个历史人物吗?你能谈谈对他们的看法吗?

习题

1.汉朝劝诫百官关心农桑,并重视以德化民的皇帝是()

a高祖、武帝b文帝景帝c景帝武帝d高祖文帝

2.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最早出现于()

A战国b秦朝c西汉d唐朝

3.西汉时太学的教育内容是什么?它与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有何不同?

1、五位

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因为他统治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他是汉朝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扮演汉初农民的几位同学上台开始进行表演,讲述他们生活条件,观看的同学会说到下列词语形容汉初经济状况:萧条,民不聊生,国家府库贫乏,国家缺少马匹,多用牛车。

(1)禁止把农民变成奴婢

(2)释放犯罪的人回家种田

(3)农民耕种无人的土地,可归自己所有。

(4)减轻赋税,十五税—

学生根据短剧可起如下名称

(1)文帝拒收千里马

(2)文帝景帝注重农耕生产

(3)文帝提倡节俭,不修露台

(4)文帝“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

(1)奖励农耕

(2)提供节俭

(3)重视“以德代民”

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满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学生答:选贤任能

学生答:王国问题,

汉初、刘邦为巩固统治,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七国之乱”

刘濞

吴王

“诛晁错、清君侧”

没有

变小了

使诸侯国力量得到削弱,没有力量对抗中央

借口诸侯王所献黄金成色不够,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1)西汉时,诸侯门下聚集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不利。

(1)董仲舒称天子是天的儿子,代表天统治百姓,汉武帝认为很符合他统治的需要。

(2)董仲舒认为,维护政治

上的一统,就需要实现思想的统一,而百家各异,于统治不利。

中央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军事和经济上也相继实现了大一统

汉武帝雄才大略,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的经济、军事的大一统,不愧为一代杰出人物,但是晚年他也犯了一系列的过错,连年穷兵黩武,加重赋税,给人民带来灾难,可见功大于过,仍要对他持有肯定态度。

时间25年

建立者刘秀

都城洛阳

学生解释光武中兴,光武是汉武帝的年号,他采取一系列政策如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注重农业的发展,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状况良好被称为“光武中兴”。

学生自由发言,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选b

选c

西汉时以五经作为学习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比汉朝多,有代数、几何、英语、地理、历史、生物、音乐、语文等,不仅有自然科学类,也有人文社科类。

通过毛泽东诗《沁园春·雪》导入新课,方式新颖,学生易于接受,又能烘托气氛,很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中去。

板书:大一统的汉朝

由于通过学生的表演展现出来,形式活泼,学生乐于其中,教师避免枯燥的背景介绍,而学生准备充分,能很快找出所设计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适当评价。

板书──文景之治

尽量让学生通过观看影像找出相关内容,既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又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于本目知识点多,学生在讲师相关内容时,给予肯定,归纳不全面时,教师要给予补充。

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随着问题难度的提升,学生在启发下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板书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大屏屏幕上,跃跃欲试,举于发言学生带着问题影像,会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板书(1)颁布推恩令

通过图形变化来讲述诸侯王封地的缩小,比较直观形象,而且利用图的趣味性,会引发学生进一步寻根求源的欲望,比较容易解决概念上的难点。

板书(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结合课外知识思考后举手回答:

这是本课的重点,学生浏览影像资料后,经过讨论后得出结

论,体现合作性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学生

能圆满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功。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基本上能较全地概括出基础知识“

可以启发学生通过看书或讨论方式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分组的作用,通过讨论引出学生论从史出,允许学生个性发展,提出合理存在观点,允许学生保留自己持有的观点和看法。

培养学生阅读和寻找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事物认知能力。

根据平时学生水平进行,鼓励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对那些能以历史人物身上联系自己实际的同学,要充分地肯定,灵活处理,多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汉朝的兴衰对振兴中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
2、能力目标: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一、复习导入,请一名学生自述汉朝的建立,引起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读教材,提纲挈领,自编知识网络。

三、精读教材,目标逐一达成。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怎样?对此,统治阶级有什么态度?

2、重温历史,感悟生活:假如你是西汉时期的文帝,景帝,为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你将采取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3、师生共同总结: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最终怎样形成的?

4、东汉的统治:

四、交流展示,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代表发言,精彩展示。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学生,要想到最高学府求学,应去哪儿?会学到什么内容?
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何区别?

五、师生共同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的问题空间是:

六、达标检测题。
当堂达标,巩固训练,检测过关!
:学会史论结合,以古鉴今是当今教育的目的。

:大胆尝试、学会知识梳理,进行趣味性记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重点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对比记忆秦亡汉兴的史实。

:本课是中考的重点,我们应高度重视对秦亡汉兴史实的考查。举例如下:
[2007年宜昌中考]第4题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D)
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
[06年福州质量检查]第3题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C)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

达标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D.盐铁官营
2、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的是
A.汉武帝B.汉高祖C.秦始皇D.唐太宗
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
A、抨击其它学说B、推行儒家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D、加强中央集权
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加强思想控制
C、注重儒家学说D、中央集权的强化
6、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
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A、卫青B、主父偃C、王莽D、董仲舒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汉初,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表明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是什么政策?

(2)分析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这一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4)当前,国家为减轻人们的负担采取了什么措施?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2、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请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汉武帝的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堂导入:
1、你知道西汉共经历了多少个皇帝吗?最为有名的有哪些?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2、以电视剧《汉武大帝》导入。
3、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怎样治理天下?)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5、东汉瓦解
合作探究:
1、课本68页“动脑筋”。
2、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
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精讲点拨:
1、解释休养生息的含义。
2、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文景两帝----节俭治国----盛世
秦始皇-----奢侈残暴----亡国
3、汉武帝摧尊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以儒家学说为主,又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
6.阅读下列材料: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阅读材料回答: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参考答案:
1.A2.C3.B4.C5.C
6.(1)汉景帝时期。
(2)“文景之治”。
(3)他们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节俭。
7.(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2)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以此为戒,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注意节俭。
拓展提升:
联系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提一个建议。
课外作业:
必做题比一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选做题1、以史为鉴,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成由俭,败由奢》的短文。
2、看到下列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说说理由。
节俭“以德化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大一统
★相关链接
唯才是举的汉武帝
古训: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汉武帝时代人才辈出,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这与汉武帝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分不开。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武故事》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汉武帝到郎署见一老翁,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衣衫不整。武帝奇怪,一般郎官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这位须鬓皆白为什么还当郎官呢?于是就问他:“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听颜驷这么一说,武帝深为震惊,这么一位三朝为官的老者,就是因为碰不上皇帝所好,总也得不到提拔重用,干了大半辈子还是个郎官,这不是颜驷的过错,而是用人上的疏误,武帝考察了颜驷的才识,即任命他为会稽都尉,也就是会稽郡的军事首领。从此出来一个“颜郎老”的典型,成为生不逢时、老而不遇的代名词。汉武帝即位后对汉初的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汉初用人看重资历,担任一定的官职还要有相应的财产标准,凡是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都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这种近亲繁殖的制度,造成了人才的退化,压制优秀人才的崛起。元朔元年,他下了一道“兴廉举孝”的诏书,宣布不讲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并把它制度化,哪级官吏“不举孝、不察廉”就免职罢官。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