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人口的迁移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9

人口的迁移。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口的迁移》,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JAb88.COM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的移动》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分析人口的移动因素
[重点难点]:
人口的迁移原因
[讲授过程]:
[探索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世界人口的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问题]为什么人口要迁移?经济因素,因为人口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的迁移
人口的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即人口移动。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按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在新大陆发现后国际上发生了哪些人口移动?
新大陆发现:
从欧洲→美洲(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从非洲→美洲(黑人的血泪史)
从中、日、印等国→东南亚、美洲(华工的血泪史)
[问题]二战后国际人口出现了哪些特点:
劳务输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西亚
国际难民: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移向发达国家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的变化:欧洲(出—入)拉美(入—出)北美、大洋洲(入)
2、国内人口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中国历史时期和解放后分别发生了哪些人口的移动?
历史上:
黄河流域——长江、珠江流域
河北、山东——东北(闯关东);河南、山西——甘肃、内蒙、新疆(走西口)
新中国成立后:
支边:东部——西部边远地区
改革开放后:落后地区——发达地区
乡村人口——城市
二、迁移的原因:
分析前面的迁移,赋予很种迁移一个原因
得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历史时期的大迁移
现代社会的由落后区迁入经济发达区(图1-2-5)
城市化过程(乡村人口——城市人口)
大型工程项目移民(区域经济开发)三峡移民100万。
2、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战争(例)
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例)
3、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迫害、民族歧视、文化传统(中国的叶落归根)(例)
4、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的差异(逐水草而居)
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自然灾害等)
5、其它因素:
家庭和婚姻
投亲靠友
逃避种族歧视

延伸阅读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课程

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活动

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

2、能通过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认识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

3、能通过案例分析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

4、理解人口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讨论自学,区别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

辩证地看待人口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1.3 人口迁移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1.3 人口迁移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三节 人口迁移

从容说课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提问)

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

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

附件下载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
三.学时
1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前,学生必须对人口迁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包括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分类;进而学生需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例分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2.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
2.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对区域人口数量变化有影响,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

1.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三大要素:两个地区间的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居住地变更(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和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
2.分类:国际迁移(跨越国家界限)和国内迁移(跨越行政界限)
3.人类迁移历史
(1)国际迁移
19世纪以前: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2)国内人口迁移
古代: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
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有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主要受计划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和工矿区,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
1.推力因素:农村生活困难;就业机会少;升学与升迁机会少;生活质量低;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社会地位低······
2.拉力因素: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相对理想;教育与升迁机会多;休闲机会多;居住舒服;社会地位高······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应的迁移和流动。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哈尔滨159公里。1960年以前是草原与沼泽。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39万,其中城市面积5505平方公里,人口103万。)
2、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3、政治因素
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人口的迁移。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宗教信仰
印度人口多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人口多信仰伊斯兰教。1947年,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人口迁移对迁入、迁出地的影响


迁入地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增加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迁出地
加强对外联系;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收入等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2.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拓展探究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拓展探究”,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材料一:目前,农民工在城镇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第二产业的劳动力里,农民工占57.6%,在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里,农民工占37%,所以说现在农民工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在许多地方已经离不开农民工这个主体了。比如北京就是这样。北京到了春节期间,农民工回家过年,造成送煤的没有了,送奶的没有了,小店铺没人了,保姆回家了,老头、老太太没人管了,清洁工垃圾没人扫了……

材料二:新华社有篇报道:《总理为农民追工钱》。报道令人感动——在路上,温家宝看到公路附近隐约可见几处农舍,当即要求停车:“走,去看看村里的乡亲们”。“老乡,我们能在你家坐一会吗?”“乡亲们,快都坐下,咱们一起聊聊!我很想知道你们村子里的情况。”当得知农民熊德明在外打工的丈夫2000多元的工钱被拖欠了一年时,温家宝总理把此事记在了心上,并当天为其讨回了工钱……

问题:

1.我国的大量民工流出现在什么时间?他们对我国经济有何贡献?

2.你认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依据: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出现了大量的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农民工。他们对城市的贡献主要有: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2.产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是一些官员不顾地方财政收入,为了自己的政绩,一味地向上面申报项目,造成资金不能到位,农民工工资发不出来;二是工程转包分包严重;三是农民工慑于工作难找,有时即使工资被拖欠,也不敢用法律来维权。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措施有许多,比如有的同学就提出这样的建议,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申领营业执照时,有关部门根据注册资金,按比例预留农民工工资,承建单位从工程款中按比例预留农民工工资,设立专门账户,由劳动保障部门监督发放。还有同学提出加强法律监督等。

拓展: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完全可以参照《劳动法》中有关条款,运用法律武器向工资拖欠方“讨一个说法”。作为农民工工钱拖欠方,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还规定,对用人单位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等问题的,劳动行政部门要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二、1.材料: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见下表。

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菲律宾

14.4

英国

13.6

印度尼西亚

18

澳大利亚

8.3

问题:

1.根据上表,说一说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

2.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的思路: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例如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引发了7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这些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2.材料: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期,更多的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平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达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问题: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除上述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着人口迁移?

我的思路:从材料中的人口迁移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不论是过去几个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向新大陆的迁移,还是如今人口频繁地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阶段迁移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