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生物上册2.4.2《生物的分类单位》教案(共2套济南版)

高中优秀教案生物

发表时间:2020-10-28

七年级生物上册2.4.2《生物的分类单位》教案(共2套济南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2.4.2《生物的分类单位》教案(共2套济南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

1、说出生物的分类等级以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重难点)
2、尝试鉴别生物。(难点)
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对生物进行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4、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多媒体课件,动植物检索表的查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课件展示:370404200004220025
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身份证号码,其中刘文婷同学会反应的更强烈一些,因为这是她的身份证号码。
教师:大家知道这组数字一共多少个?代表什么含义?有什么规律吗?
刘文婷:这18个数字组成了我的身份证号码。它是有规律的:前6位为地址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位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师生补充:37代表山东省,前一个04代表枣庄市,后一个04代表峄城区,2000,04,22代表出生于2000年4月22日,002代表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5是一般是随计算机随机产生的校检码,有时也用x表示。它们是按照地址和出生年月日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教师:你们的身份证号码和她的有相同的吗?
学生:没有。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都是不同的,都是唯一的。
教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身份证,它包含我们的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也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作为生物圈中的生物家族的一员,人类在生物圈中的身份证又是怎样的呢?每一种生物是不是也都有着证明自己身份的身份证呢?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揭开这个谜题。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上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生物学兴趣,而且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联想到每种生物的在生物圈中的分类地位,从而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1、教师展示图片,问:这些植物的标牌是不是就是它们的身份证呢?这些标牌中,共同具有的是哪些项目?
学生观察交流:可以看作是这些植物的身份证。分别写有各自的中文名字、学名、所属的科、特征等。
共同具有的项目是学名和所属的科。
教师:这个“科”就是确定某种生物身份所必需的项目之一。下面同学们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阅读教材127页,思考:生物的分类地位是如何来确定的?
:教师展示学校里一些植物的标牌,让学生感受到分类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对分类有些感性的认识,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分类的基本单位。
2、教师出示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7页。
(1)生物学家把生物的分类单位划分为几个分类等级?
(2)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有哪些?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生物分类中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和最基本的单位?
(4)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这句话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解释?
(5)分别描述萝卜和小麦的分类地位。
学生阅读后,师生共同交流。
生1:7个等级。
生2:种、属、科、目、纲、门、界。
生3:界和种。
生4:不对,物种包含这一种类的所有生物。
生5:萝卜: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目-十字花科-萝卜属-萝卜种。
生6:小麦: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小麦属-小麦种。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对分类单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师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分别描述出虎、猫、狼的分类地位,并进行比较。
1、目前动物界中,已经被人类识别的动物就有150多万,节肢动物门的动物种数超过100多万,哺乳纲的动物种数大约有4000多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的大小与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所有的虎都是一个物种,虎与兔同属于哺乳纲,不同目。那么东北虎与华南虎之间的共同特征多,还是虎与兔之间的共同特征多?由此可以看出,生物的分类单位的大小与包含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有什么关系?
3、对于虎、猫和狼,你认为哪两类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不难看出:猫与老虎的亲缘关系较近,因为它们的共同特征多,同属于猫科;而猫与狼的亲缘关系较远,它们同属于食肉目。)
4、请同学们综合以上题目分析,归纳总结分类单位的特点。
学生识图,分析交流:
生1:虎和猫同科不同属;虎、猫和狼同目不同科。
生2: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生3: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的越小,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生4:虎和猫;虎和猫同科不同属;虎、猫和狼同目不同科。虎和猫之间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较近。
生5: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远。
:教师将教材中的分类地位图解,适当的进行删减和增添,并通过进一步深入的提问,逐层深入,层层剖析,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分类单位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人的分类地位?怎么办呢?
教师课件展示:biosphere
问:你知道这个英文什么意思吗?怎么办呢?
生:查英汉词典。(生物圈)
师:最快速度要查到,有何规律呢?
生:b….bi….bio…..是个范围逐渐缩小的查找依据。
师:有没有这样一个工具来查找人和其他的一些动植物的分类地位呢?由此过渡到“检索表”的学习。
:将学生熟知的字典和检索表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检索表就是一个查阅生物分类地位的工具;同时也引发学生思考,能否按照查字典的方法,来鉴别生物的分类地位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8--129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检索表依据什么编制出来的?(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程度)
教师点拨: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程度,按照生物分类单位编织出来的。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四、哺乳动物检索表
根据哺乳动物检索表,说出教材图2.4-3图中的5中哺乳动物分别属于什么目?
(大猩猩属于灵长目,坡鹿属于偶蹄目,斑马属于奇蹄目,狼属于食肉目,大象属于长鼻目。)
分析交流,怎样利用检索表鉴别生物?(①利用检索表中特征的描述,对照生物的特征进行鉴别;②逐条对照,选择符合的项目;③最终找到该生物属于哪一位置。)
练习使用检索表,完成教材129页“巩固提高”的第2题。并通过查阅本题的检索表,判断向日葵、玉米和银杏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并说明理由。(从检索表可以看出,向日葵和玉米的共同特征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近。)
归纳总结,检索表有什么作用?(①利用检索表可以方便快捷鉴别每种生物的分类地位;②利用检索表可以判断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分类已经发展为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生物分类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已经能够根据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大小进行分类研究,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生物之间的关系。例如:科学家们研究黑猩猩基因组草图得知,组成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的碱基对序列,仅有1.23%的差异。这就更有力的证实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
五、知识整合、迁移应用
1、鉴别人的分类地位?
2、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已年届垂暮,可是无儿无女,正在发愁让谁来继承遗产。它委托律师狐狸先生帮忙寻找继承人。虎、豹、猫、狼、熊、兔和蛇都来了,你帮助狐狸先生判断一下,谁能够继承老虎的遗产呢?
3、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分类的智慧。学会正确地分类,你的工作、学习将更有条理,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和谐。运用你掌握的分类方法,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架、旅行袋、书包等。注意观察动物园、植物园、图书馆、中药房、超市中的分类方法,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将分类学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分类的好处,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六、课堂总结:
用生物分类来确定一个物种是最正规的、最科学、最准确的方法。通过生物分类,能知道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同时更好地区别不同的生物,并进行研究。生物分类也是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分类的意义)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
1.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1、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反之,相反。
2.查阅检索表,尝试鉴别生物

扩展阅读

七年级生物上册2.3.1《病毒》教案(共2套济南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生物上册2.3.1《病毒》教案(共2套济南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节病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说出病毒的形态分类、结构组成。
2.观察噬菌体繁殖过程示意图,概述病毒繁殖的过程示意图。
3.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观察思考,说出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
5.通过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6.通过对病毒的了解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途径知道了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是由病毒引起的,对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措施有亲身经历,对艾滋病毒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预防措施等也有所了解,为利用讨论、交流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做好了铺垫。
由于病毒十分微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因此学生对病毒的认识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来增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和传播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选择自主自学、合作探究、知识整合等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生一起体验知识的生成的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对事物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化害为利,为人类拥有健康的生活服务。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病毒的资料和相关图片。
学生:学生收集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学生按每四人一小组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一名发言代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5分钟)教师展示图片表格,通过对比的方式复习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动物细胞无有有有无
植物细胞有有有有有
学生通过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图片回忆区别:
通过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感受几乎所有的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给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埋下伏笔。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你听说过“手足口病”“禽流感”“艾滋病”吗?这些疾病传播搞得全世界人心惶惶。你知道这些令人生畏的疾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现在医院的输液室里人满为患大家知道是哪些病毒在作怪呢?据有关专家统计,人类和动物所患的传染病60%都有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的威力为何如此巨大?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那这节课就由我带领大家揭开病毒神秘的面纱!学生集体回答:
病毒、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狂犬病……
通过引申,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感受到病毒的可怕和危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
(15分钟):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病毒无处不在,那么你们见过病毒吗?为什么?
知识点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1、病毒的大小:
病毒的形体及其,通常只有借助才能观察到。
点拨:病毒的大小用纳米来表示的(1毫米=106纳米)。如果将一根头发丝横切,在其横切面上能放大约1亿个病毒。
2、病毒的形态:
病毒的形态,主要有、、
等。
点拨:病毒的形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的个体形态却是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如:HIV病毒呈袋状球形,SARS病毒呈冠状。
3、病毒的结构:
植物、动物都是由构成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是一类不具有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一般由和组成。
点拨: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它仍然具有严整的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遗传物质的核心是核酸)。
猜一猜:下面大家根据提示猜一猜我所描述的是哪种病毒?看哪个同学最少的提示下,最先猜出来,请听第一个:
1、2003年2月28日,意大利医生卡洛乌而巴尼在河内一个华裔美国商人身上首次采得样本。
2、2003年一场罕见的传染病在神州大地肆虐,主要集中在广州、北京等大城市。
3、一时间口罩成为最流行的“装备”。
4、2005年我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该病来源于蝙蝠。
5、科学家们说,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
:你们从哪看出来时SARS病毒的?看来都是口罩漏的馅,请听第二个:
1、1981年发现该病,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对付该病的持续疗法和疫苗;
2、全球因该病而死的人数已超过2500万,该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纪杀手”;至2005年底,全球感染人数已达3860万;
3、12月1日被国际卫生组织以该病命名;
4、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
:既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怎样生活、繁殖呢?
知识点二:病毒的生命活动
病毒的生活方式:
病毒的生活(营养)方式:,它们必须在其他生物的内才能生活和繁殖。
知识点拨: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等待时机,寻找新的寄主。一旦有机会侵入新的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1、病毒的繁殖方式:
病毒以的方式进行繁殖。
噬菌体繁殖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
请同学们通过课本并结合图片尝试描述
知识点拨:
①侵入: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入侵。
②复制组合:噬菌体巧妙地利用寄主(细菌)细胞的“机器”,大量在复制子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并形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
③释放:噬菌体成熟后,在潜伏后期,溶解寄主细胞壁的溶菌酶逐渐增加,促使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噬菌体在37℃下大约四十分钟就可以产生100~300个子代噬菌体)
2、病毒的分类:
病毒的种类很多,由于它们对细胞的侵染具有特定性、选着性,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根据它们侵染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
等不同的类群。学习阅读课本找出相应的答案:
1、微小、电子显微镜
通过给出的数据感受病毒的微小。

2、多种多样、球状、杆状、蝌蚪状。
通过图片了解病毒虽然小但是的形态多种多样。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结合题目找到病毒与动物、植物的区别
3、细胞、细胞、细胞结构、蛋白质、遗传物质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生活中的知识猜出病毒的名称

学生在第三个提示一时间口罩成为最流行的“装备”能猜出是SARS病毒。

学生有的在第一条提示就猜出是HIV病毒,通过每条提示的公布,更加确定是艾滋病毒。

1、寄生、活细胞
2、自我复制

阅读课本结合图片理解噬菌体繁殖过程
①侵入活细胞
②病毒会以细胞内的物质为原理,在自己遗传物质的“指挥”下制造出新的病毒
③当细胞破裂后,这些新的病毒被释放出来,继续侵染其他细胞

3、特定的细胞、细胞种类、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细胞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完成知识点,锻炼学
的自学能力。

通过图片的观察真正的感受病毒形态多样、结构锻炼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通过猜一猜的形式给学生介绍SARS病毒、艾滋病毒,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态度下获取知识。

通过自学的形式完成书本上的知识,观察噬菌体繁殖过程示意图,结合课本能概述病毒繁殖的过程
合作探究
(10分钟)
:在生态系统中,病毒是非常活跃的一员,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其广泛,几乎可以感染到所有生物,那么病毒会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造成那些危害呢?
知识点三: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观察图片,思考病毒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
1、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改变生物的
或导致被侵染细胞而。如
使烟草业受损,能杀死绿脓杆菌等。
2、约有的动物和人类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人们在对病毒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用病毒制成可减少疾病的流行。
探究活动:
(1)病毒与植物、动物最关键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病毒还属于生物?
(2)分析下列病毒分别属于哪类病毒?
乙肝病毒、EV71肠道病毒、绿脓杆菌噬菌体、腮腺炎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毒
(3)病毒对人类的关系有害的一面?
知识点拨:
①部分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如感冒病毒、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狂犬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②许多病毒会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如烟草花叶病毒,猪瘟、鸡瘟病毒,马铃薯病毒。
③一些细菌病毒会破坏人类使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产业,如味精业。
(4)病毒对人类的关系有利的一面?
知识点拨:
①预防接种:制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牛痘疫苗等)控制一些疾病。
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②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止某些疾病的特效药。如:人们用绿脓杆菌病毒防止烧伤病人伤口受绿脓杆菌感染化脓;用病毒防止手术后病人长伤疤等。
③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农药,如利用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粘虫等,即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对人畜健康和环境又完全无害。
④在基因工程方面:噬菌体应用于转基因、基因治疗等方面。
知识小结:
对于病毒和其他生物尤其和之间人类,大家都会认为病毒都是有害的但是它也能服务与人类,所以大家对任何事物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化害为利,为人类拥有健康的生活服务。观察图片思考
郁金香碎色病毒:侵染郁金香,能使其花朵更加绚丽多彩,赏心悦目。
禽流感病毒:侵染禽类后,可使它们生病甚至死亡,个别变异类型也可感染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
SARS相关冠状病毒:侵染人体后,会引起患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出现发热、干咳、呼吸急促等症状,患者死亡率极高。
水稻矮缩病毒:侵染水稻后,能引起水稻矮缩病。病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不能抽穗结实。

1、某种特征、破裂、死亡、烟草花叶病毒、绿脓杆菌噬菌体
2、60%、疫苗

分小组讨论:找小组代表回答: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以自我复制的形式进行繁殖。
(2)动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3)有害:大多数病毒入侵生物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从而严重危害人类、动植物的健康,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降低农作物的产物。

(4)有利: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人类疾病;制造杀虫剂。
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整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共同总结,这样就能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的方面,使学生全面地、客观地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指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相应的科学素养。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10分钟)

:病毒的种类繁多,根据它们侵染细胞种类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
分类侵染
对象举例结构图
植物
病毒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烟草花叶病毒
动物
病毒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流感病毒
细菌
病毒专门侵染细菌大肠杆菌噬菌体
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
病毒身体太微小,电子显镜才找到;
形态多种又多样,球状杆状蝌蚪状;
种类根据寄主分,动物植物噬菌体;
病毒结构太简单,外是蛋白内遗传;
病毒生活太聪明,不是自养是寄生;
病毒生活太稀奇,不是分裂是复制;
与人关系太密切,不只有弊也有利;
:时逢换季,感冒的人又多起来了。最新研究发现,人的一生平均感冒200次,每次平均持续9天,一辈子感冒症状持续时间平均大约为5年。我给大家介绍有关感冒的相关知识。
感冒的三大真相:
第一个: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综合征”,有超过100种以上的病毒可能诱发感冒。
第二个:一般来说,感冒的症状会持续一星期,不论服药与否。
第三个:感冒的起点,应该是出现症状的一天前,此时病毒已经在你的体内驻扎。更确切地说,感冒病毒会在体内潜伏18―48个小时,然后突然爆发。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为咽喉肿痛、打喷嚏、鼻塞流涕、身体疲倦。
六种养生好食物吃掉感冒病毒:
一、大蒜有抗病毒及消炎的作用,经常食用大蒜能预防感冒,及时吃些大蒜能促使身体发汗,将感冒病毒扼杀在摇篮中。
二、柠檬被人称为世界上最有药用价值的水果之一,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苹果酸、高量钠元素和低量钾元素等,对人体十分有益。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的作用。
三、柑橘汁富含柠檬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同样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的作用。
四、鸡汤所含有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感冒初起,喝些鸡汤可以有效地消除呼吸道中的病毒,使呼吸道恢复正常状态,从而促进痊愈。
五、蜂蜜尤其是富含蜂王浆的蜂王浆蜜,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坚持每日食用2至3次蜂蜜(每次30克左右)的人,对病毒性感冒的抵抗力能提高3至4倍,不易感冒。对于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的患者,食用蜂蜜,也有利于康复。
六、牡蛎富含锌元素等,对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以及防御感冒都有益处。
分组讨论: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预防感冒?
如何预防感冒:
1、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2、常吃一些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食品。
3、按时休息。
4、少去公共场所,由其是老人和婴儿尽量不要去这些地方。已患感冒的人更不应该去探望其他人,避免与感冒人交叉感染。
5、晨起开窗,使空气流通。
知识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要改变对病毒不公平的看法,冬天已经来了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好好的锻炼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健康成长!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将病毒分类
植物病毒:专门侵染植物细胞,如烟草花叶病毒、水稻矮缩病毒
动物病毒: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EV71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
细菌病毒:专门侵染细菌,如绿脓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

比一比:快速记忆看谁记得快记得准,找4名学生背诵比赛,选出第一名,鼓掌鼓励。

学生通过数据感受到病毒感冒多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身体的变化和相应的症状,在自己的饮食上要多多注意,有的学生马上就说出还要多吃蒜来的呼声。

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常识
各出各的点子:打流感疫苗,注意保暖,多锻炼,少去人多的地方……通过表格和图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病毒的种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并举例。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口诀记忆所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识记,用比赛的方法促进学生快速记忆。

学生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求知,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主动知识的学习知识并应用到生活当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堂训练
巩固达标
(5分钟)
A类:
1、病毒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蛋白质B、脂类、遗传物质
C、蛋白质、遗传物质D、遗传物质噬菌体
2、病毒的生活环境是()
A、空气中B、水
C、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生物体的活细胞
3、正常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的婴儿,在出生会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乙肝苗。人类接种的病毒疫苗应该是()
A、活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B、植物细胞
C、经灭活消毒的病毒D、噬菌体
B类:
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D、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5、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营寄生生活B、能繁殖后代
C、有细胞壁D、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6、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松B、蝗虫
C、SARS病毒D、蚯蚓
C类:
7、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感染烟草花叶片能使叶片出现斑点,从而降低烟叶的质量。科学家做出了如下实验,据下图分析:
①烟是花叶病毒结构非常简单,无______结构,它由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组成。
②把有病斑的烟叶榨汁,用细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得汁液去感染正常烟叶,烟,烟叶会得病吗?;为什么?

③对有病斑的烟叶进行提取分离后,获得的病毒应该是含有的病毒,此实验可以说明RNA是物质。病毒可以寄生在的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利用寄主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许多,从而是烟草患病。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1、C
2、D
3、C
4、B
5、C
6、C

7、①细胞、蛋白质、遗传物质
②会、因为烟草花叶病毒比细菌小很多,能通过细菌过滤器进入滤液中
③RNA、遗传、烟草、RNA、烟草花叶病毒
保持课堂安静,让学生静下心来,进行自主学习,锻炼自学能力,独立解决学习目标。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大量的采用由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锻炼了查找、收集资料的能力,收集资料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集体作用,培养了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设置疑问,展开讨论,于讨论中明晰知识,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培养了科学严谨性。知识点通过讲练结合,重点内容知识点拨,将知识点落实到位,能从书本获得的要由学生去自主获取,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其去伪存真,去粗留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指导,在关键性问题上指引探究方向,控制教学进程,总结归纳知识,纠正探究过程中的偏差,而不是干涉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过程,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资料和信息往往只是停留在收集层面,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不强,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对信息进行一定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同时,资料的收集要进行分工,不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和造成资料的重复。

生物的分类单位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生物的分类单位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生物的分类等级以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重难点)
②尝试鉴别生物。(难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对生物进行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多媒体课件,动植物检索表的查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课件展示:370404200004220025
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身份证号码,其中刘文婷同学会反应的更强烈一些,因为这是她的身份证号码。
教师:大家知道这组数字一共多少个?代表什么含义?有什么规律吗?
刘文婷:这18个数字组成了我的身份证号码。它是有规律的:前6位为地址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位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师生补充:37代表山东省,前一个04代表枣庄市,后一个04代表峄城区,2000,04,22代表出生于2000年4月22日,002代表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5是一般是随计算机随机产生的校检码,有时也用x表示。它们是按照地址和出生年月日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教师:你们的身份证号码和她的有相同的吗?
学生:没有。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都是不同的,都是唯一的。
教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身份证,它包含我们的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也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作为生物圈中的生物家族的一员,人类在生物圈中的身份证又是怎样的呢?每一种生物是不是也都有着证明自己身份的身份证呢?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揭开这个谜题。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上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生物学兴趣,而且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联想到每种生物的在生物圈中的分类地位,从而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1、教师展示图片,问:这些植物的标牌是不是就是它们的身份证呢?这些标牌中,共同具有的是哪些项目?
学生观察交流:可以看作是这些植物的身份证。分别写有各自的中文名字、学名、所属的科、特征等。
共同具有的项目是学名和所属的科。
教师:这个“科”就是确定某种生物身份所必需的项目之一。下面同学们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阅读教材127页,思考:生物的分类地位是如何来确定的?

教师展示学校里一些植物的标牌,让学生感受到分类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对分类有些感性的认识,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分类的基本单位。

2、教师出示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7页。
(1)生物学家把生物的分类单位划分为几个分类等级?
(2)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有哪些?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生物分类中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和最基本的单位?
(4)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这句话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解释?
(5)分别描述萝卜和小麦的分类地位。
学生阅读后,师生共同交流。
生1:7个等级。
生2:种、属、科、目、纲、门、界。
生3:界和种。
生4:不对,物种包含这一种类的所有生物。
生5:萝卜: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目-十字花科-萝卜属-萝卜种。
生6:小麦: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小麦属-小麦种。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对分类单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教师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分别描述出虎、猫、狼的分类地位,并进行比较。
(2)目前动物界中,已经被人类识别的动物就有150多万,节肢动物门的动物种数超过100多万,哺乳纲的动物种数大约有4000多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的大小与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所有的虎都是一个物种,虎与兔同属于哺乳纲,不同目。那么东北虎与华南虎之间的共同特征多,还是虎与兔之间的共同特征多?由此可以看出,生物的分类单位的大小与包含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有什么关系?
(4)对于虎、猫和狼,你认为哪两类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并
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不难看出:猫与老虎的亲缘关系较近,因为它们的共同特征多,同属于猫科;而猫与狼的亲缘关系较远,它们同属于食肉目。)
(5)请同学们综合以上题目分析,归纳总结分类单位的特点。
学生识图,分析交流:
生1:虎和猫同科不同属;虎、猫和狼同目不同科。
生2: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生3: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的越小,包含的生物的共
同特征越多。
生4:虎和猫;虎和猫同科不同属;虎、猫和狼同目不同科。虎和猫之间的共同特征多,
亲缘关系较近。
生5: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远。

教师将教材中的分类地位图解,适当的进行删减和增添,并通过进一步深入的提问,逐层深入,层层剖析,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分类单位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人的分类地位?怎么办呢?
教师课件展示:biosphere
问:你知道这个英文什么意思吗?怎么办呢?
生:查英汉词典。(生物圈)
师:最快速度要查到,有何规律呢?
生:b….bi….bio…..是个范围逐渐缩小的查找依据。
师:有没有这样一个工具来查找人和其他的一些动植物的分类地位呢?
由此过渡到“检索表”的学习。

将学生熟知的字典和检索表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检索表就是一个查阅生物分类地位的工具;同时也引发学生思考,能否按照查字典的方法,来鉴别生物的分类地位呢?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8--129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检索表依据什么编制出来的?(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程度)
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程度,按照生物分类单位编织出来的。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2)根据哺乳动物检索表,说出教材图2.4-3图中的5中哺乳动物分别属于什么目?
(大猩猩属于灵长目,坡鹿属于偶蹄目,斑马属于奇蹄目,狼属于食肉目,大象属于长鼻目。)
(3)分析交流,怎样利用检索表鉴别生物?(①利用检索表中特征的描述,对照生物的特征
进行鉴别;②逐条对照,选择符合的项目;③最终找到该生物属于哪一位置。)
(4)练习使用检索表,完成教材129页“巩固提高”的第2题。并通过查阅本题的检
索表,判断向日葵、玉米和银杏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并说明理由。
(从检索表可以看出,向日葵和玉米的共同特征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近。)
(5)归纳总结,检索表有什么作用?(①利用检索表可以方便快捷鉴别每种生物的分类地位;
②利用检索表可以判断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5、教师点拨: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分类已经发展为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生物分类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已经能够根据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大小进行分类研究,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生物之间的关系。例如:科学家们研究黑猩猩基因组草图得知,组成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的碱基对序列,仅有1.23%的差异。这就更有力的证实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
三、知识整合、迁移应用
1、鉴别人的分类地位?
2、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已年届垂暮,可是无儿无女,正在发愁让谁来继承遗产。它委托律师狐狸先生帮忙寻找继承人。虎、豹、猫、狼、熊、兔和蛇都来了,你帮助狐狸先生判断一下,谁能够继承老虎的遗产呢?
3、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分类的智慧。学会正确地分类,你的工作、学习将更有条理,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和谐。运用你掌握的分类方法,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架、旅行袋、书包等。注意观察动物园、植物园、图书馆、中药房、超市中的分类方法,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将分类学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分类的好处,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三、课堂总结:
用生物分类来确定一个物种是最正规的、最科学、最准确的方法。通过生物分类,能知道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同时更好地区别不同的生物,并进行研究。生物分类也是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分类的意义)
四、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
1、下面是小麦、满江红、棉花、水稻的分类等级图,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界植物界植物界植物界植物界

门种子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种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真蕨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槐叶萍目锦葵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满江红科锦葵科禾本科

属小麦属满江红属棉属稻属

种小麦种满江红陆地棉种稻种

(1)在生物的分类单位中,包含种类最多和共同特征最多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增加“亚纲”这一分类单位,其分类地位应处于______和______之间。
(3)从生物在分类中的位置可以看出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A、亲缘B、食物C、环境D、外形
(4)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判断的理由是。
(5)在进化上比较低等的植物是。
(6)请写出小麦隶属的分类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确定小麦和水稻分类等级的主要依据是。
B类:
2、如果有A、B、C、D、E、F六种生物,其中A、C同属不同种,B、C同科不同属,C、D同目不同科,D、E同纲不同目,E、F同门不同纲,请问:
(1)与C同科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2)与A同目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
(3)与A同纲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4)与F同门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解析:A、C同属不同种,在属上写上A、C表示是同属的,同时它们一定是同科、同目、同纲、同门,因此在这些科、目、纲、门这些单位上都写上A、C。其他一样的做法。
②解析:利用分类系统图解的方式进行比较。

C类:
3、参照教材129页“巩固提高”的第二题,尝试编制一个检索表,将我们本册学习的动植物进行分类,在检索表中给它们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
一、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1、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反之,相反。
二、查阅检索表,尝试鉴别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2.2.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共2套济南版)


第五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能概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重点)
2.提高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并能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做起,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1.演示法、讨论法、分析图文资料、合作探究相结合。
2.讲述法、指导法、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准备:搜集多种动物生活的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查阅资料和调查,全面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3分钟)

自主学习
探求新知
(9分钟)
播放图片资料:《罕见蝗灾》
2001年夏,重庆壁山县古老城遭受了罕见的蝗虫灾害,铺天盖地的蝗虫像收割机一样把当地近千亩的农作物和果树林蚕食得面目全非,眼看数年心血就要化为泡影。
古老城紧急呼救:
请支援我们20万只青蛙,2万只麻雀和5000条蛇。
教师总结:在一个生态地区,我们能不能随便灭杀一种或几种动物呢?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呢?

认真默读课本100---102页的内容,5分钟后,合上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循环。
动物必须以或为食,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和。动物通过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获取能量的同时会产生、。动物的粪便或遗体经过食腐生物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等,这些物质反过来又被所利用。
2、动物对于维持生物的和__
的相对稳定有主要作用,请填其关系
()
()

看一看、析一析:

引起蝗灾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第一组:蝗虫的天敌麻雀和鸟被捕杀的原因。
三组:人们捕杀吃掉了青蛙和蛇,导致蝗灾。

不同小组发言积极围绕事件的分析进入本节的学习轨道上来。

读一读,做一做:
认真积极的看书,动手画出课本上的重点知识,独立完成自学指导题目。

展一展,改一改:
每个小组选代表在小组黑板上展示自学的答案,不同小组的同学和老师互动纠正错误的内容,熟悉课本的大致内容。

通过实例的分析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很快的理清课本的知识结构

拓展延伸问题过渡: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几幅图片,来探究自然界中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根据这两幅图提出思考的问题:
(1)长颈鹿和棕熊为什么要以植物或鲑鱼为食物呢?
(1)他们怎样获取有机物中的能量?
(2)利用能量的同时会产生哪些物质呢?
小结:
(1)动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大多数动物不能像植物一样在体内合成,必需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质。
(2)长颈鹿和棕熊体内的有机物要经过分解,能量才能释放出来。
(3)分解有机物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

思考:这两幅图的取食和前两幅有什么不同?
思考: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怎么被植物利用呢
讲解:秃鹫和蜣螂是食腐生物,也能消化,分解有机物,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当做原料制造有机物;无机盐被植物的根吸收。
我们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动物促进物质循环的途径吧
课件投放动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图示。

语言过渡:动物的食性复杂、活动范围广,对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的影响尤为显著。我们就以课本的资料的阅读,分析讨论某种动物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二)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
课件展示资料一
蜜蜂在采集花粉和花蜜时,会将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狗在活动中将苍耳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很多植食动物在捕食过程中会“狼吞虎咽”,它们吃进的植物种子在消化道内很难被完全消化,有些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散播到其他环境中。
阅读材料并且观察图片思考:
(1)昆虫怎么帮助植物传粉?
(2)狗靠什么为植物传播种子?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为植物传播种子呢?
同学的归纳总结,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和老师一起互动梳理资料一和图片的信息:
(1)多数昆虫采花粉、花蜜的同时为植物传粉。
(2)有些植物的种子外面生有刺毛、倒钩或能分泌黏液、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立即粘到人的衣服、或动物的毛、羽毛上,如苍耳、鬼针草等。

(3)有些植物的果实色彩鲜艳、香甜多汁,可以吸引动物前来取食,借此散播种子。无意中做了传播种子的工作。
教师总结: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植物顺利的繁衍后代;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知识拓展:当生物圈中某种动物的数量过多时,会出现什么问题吗?

课件展示资料二
渡渡鸟曾是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的一种不会飞的大型鸟类,体重可达23千克。由于荷兰人登陆毛里求斯岛后随意捕杀,渡渡鸟于1681年久灭绝了。随后,人们发现岛上的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树只剩下13株了。渡渡鸟灭绝300年后的1981年,生态学家坦普尔测定这13株大颅榄树的年轮后发现,它们的树龄正好是300年。原来,渡渡鸟喜欢吃大颅榄树的果实,在果实被消化的过程中,种子外边的硬壳也被消化掉,被渡渡鸟排出体外的大颅榄树种子才能够萌发。
提出问题:
1、渡渡鸟绝灭以后,大颅榄树也日渐稀少,似乎患上了“不育症”。这是为什么?
2、动物的活动对植物的繁衍生息有何作用呢?

教师总结:可以看出动物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扩大植物分布的重要作用。

课件投放资料三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20实际50年代,它一度被人们列为“四害”之一,遭受到严重捕杀,数量骤减。后来,各地陆续发现园林植物出现虫灾,同时农田虫害严重,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后来随着捕杀行为的终止,麻雀的数量得以恢复,虫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在,麻雀已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思考问题:
(1)捕杀麻雀的后果怎么样?
(2)麻雀与害虫数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设疑:能从这条食物链条分析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规律吗?
教师讲解:在自然界中,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使得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的种类和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当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数量发生变化时,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周围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自然灾害。思考问题:
捕杀麻雀的后果怎么样?
麻雀与害虫数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设疑:能从这条食物链条分析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规律吗?
教师讲解:在自然界中,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使得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的种类和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当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数量发生变化时,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周围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自然灾害。

设置疑难: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否无限制增加?为什么?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分析讨论
精讲: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的数量增加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加,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空间和食物的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
总结: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亚草原广阔,牧草丰茂。20世纪初,该国引进了大量的黄牛。几年以后,草原被大量的牛粪覆盖,严重影响了牧草的生长。政府在科学家的建议下,又引进了蜣螂。蜣螂把牛粪滚成团并埋到地下。没过多久,草原又恢复了生机。
(1)澳大利亚政府引进大量的黄牛,对草原产生了什么影响?
(2)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后来又引进了蜣螂?

本节课的内容使我们认识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有些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有些动物还能帮助传播种子,直接或间接地起到维持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稳定的作用。
1、下列各项中,能形成植物与动物之间食物关系的是()
A、莲与青蛙B、棉花与蚜虫
C、蝗虫与麻雀D蚜虫与瓢虫
2、春天油菜花儿开,有经验的农民常引来养蜂专业户放置蜂箱,其目的是()
A、开花过多,由蜜蜂破坏一部分
B、用蜜蜂防治害虫
C、增加田园风光
D、帮助传粉,促进油菜高产。
3、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动物的数量越多,对植物的生长越有利C、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观一观,论一论:

小组的同学观看课件展示的图片;讨论老师设计的问题
1、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方面来考虑问题: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

同学指出:长颈鹿是植食性动物。棕熊是肉食性动物所以吃不同的食物来获取有机物。

2、同学回顾:联系呼吸作用来分解有机物利用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搜一搜、探一探:
学生网络上搜集了秃鹫和蜣螂的有关知识,经过讨论交流,认为:秃鹫和蜣螂既属于消费者又属于分解者的居多。
探求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回答整理如下:
植物靠蒸腾作用产生拉力,吸收水的同时运输无机盐。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梳一梳、理一理:
根据图示更直观、综合地梳理动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的作用。同学进一步梳理、理解。

析一析、晒一晒:
小组的同学之间讨论,每位学生说出自己对资料的理解,并且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写成了卡片,实物投影晒出来分享给给同学。
从不同角度解释动物促进植物的繁衍:
(1)蜜蜂属于昆虫,在酿蜜的同时,为植物传粉

(2)狗身上有毛会粘附植物种子
(3)鸟儿、小动物喜欢吃甜美的果实,采食的时候,没有消化的种子被传播到别的环境中
(4)有的同学说家里的樱桃熟的时候,被鸟偷吃,种子被带到远方等
(5)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经历,到有草的地方衣服上有植物的种子,也能传播。

想一想、辩一辩:
有的同学说好:列举濒危的大熊猫数量多一些,我们就可以看到真正的大熊猫了。
有的说不好:有害的动物会危害生态。举例蝗灾;今年的树木遭受美国白蛾的灾害
得出:
动物过多对植物会造成危害。

阅一阅、论一论:
2组的同学代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还倡议大家要有努力拯救大颅榄树的责任。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出动物和植物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

演一演、验一验:
小组同学互相扮演庄稼、蝗虫和麻雀,来体验一种生物数量变化怎么影响其他生物

小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

捕杀麻雀造成害虫数量增多

害虫数量增多危害到农业和园林

讲一讲、表一表:

讲《庄稼和蛇》的故事;也有的同学讲述以前自己捕捉麻雀的事,看了资料,体会到麻雀主要吃害虫,是有益的动物,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平衡。

表决心,以后做环保的小卫士。

猜一猜、辩一辩:
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资料预测结论小组之间辩论交流:
肯定不能。
生物之间存在营养关系,一种动物增加,就会限制另一种动物的数量。
动物生存空间和食物的有限性。

想一想、练一练:
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解释澳大利亚政府的两次引进:

第一次大量引进黄牛,超过了草原的承载能力,大量的牛粪将草原植物覆盖,使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长越来越差,导致草原退化。
引进蜣螂是利用蜣螂的生活习性:把粪便滚成团埋到地下,使草见到阳光,从而使草恢复生机。

和老师互动,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记忆知识

限时完成练习

及时反馈
及时纠正

不同小组的思考都侧重某一解决问题的方向,使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融会贯通的应用。

提出问题层层推进的解决,复杂的问题很快就轻松解决。

循环图更直观的反应出动物在物质循环的促进作用

阅读资料,并且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智慧。

知识的拓展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图片和学生的交流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中来

看似简单的问题,能让学生思考更深刻的问题

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爱护鸟类的情感。也表达了学生的责任感。

很多同学从资料中也感受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干涉,引起了共鸣,要从自己做起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

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生物数量相对稳定的原因

附达标检测:
分析说明题:
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可是它们常常受到狼的威胁,于是人们为了保护驯鹿而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繁盛起来。可是过了一些年后,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蹋的厉害,而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北美驯鹿失去天敌后,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了,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也不能及时被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状况,加之没有狼的追杀,北美驯鹿的运动减少了,体质下降,病死的也很多。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
(1)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界中,某种动物的数量能否无限增多或减少?
参考答案:不能。因为某种动物的减少,必然会影响到与它有联系的其他生物的生活。2、不能,当某种动物的数量无限增加的时候,会使它所吃的食物减少或消失;反过来会使这种动物因缺乏食物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反之,如果某种动物数量大量减少,会使以它为食的动物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