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化学《醛》第一课时学案

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7

高二化学《醛》第一课时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醛》第一课时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二化学《醛》第一课时学案

第二节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了解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3、了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来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醛的氧化反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师:前面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乙醇在加热和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
【板书】第二节醛
一、乙醛
1.乙醛的结构
分子式:C2H4O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O

官能团:—CHO或(醛基)
(展示乙醛的分子比例模型)
【设问】乙醛的结构简式为什么不能写成CH3COH?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回答】因为在乙醛的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羟基。
【板书】2.乙醛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纯净的乙醛溶液,打开瓶盖,观察乙醛溶液的色、态及嗅一下气味。)
【学生活动】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指导阅读】乙醛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将分子量、沸点、溶解性与丙烷和乙醇进行比较。
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过渡】师: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HO,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试推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3.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
【设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乙烯和H2的加成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学生活动】思考,描述乙烯和氢气加成时,是乙烯结构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加上两个氢原子。
【追问】当乙醛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应如何进行呢?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成反应的规律:C=O中的双键中的一个键打开。
催化剂
【板书】CH3CHO+H2→CH3CH2OH
师:根据前面所学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点可知,乙醛的催化加氢也是它的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
【演示实验3-5】(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银氨溶液的配制,银镜反应的条件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试管内壁应洁净。
2.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3.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
4.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量(防止生成易爆物质)。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银氨溶液的配制)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实验现象:反应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银镜。
【板书】
②乙醛被另一弱氧化剂——新制的Cu(OH)2氧化
【演示实验3-6】(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乙醛发生此反应的条件和现象。)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实验现象: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棕黄色,最后变成红色沉淀。
【设问】分析上述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
说明乙醛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醛基?
师: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存在。此两个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小结】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乙醛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②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更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精选阅读

高二化学《醇酚》第一课时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化学《醇酚》第一课时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二化学《醇酚》第一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表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请同学们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的有机物CH3——CH2——OH
学生书写
探究醇与酚结构上的相似和不同点
投影交流
观察、比较
激发学生思维。
分析、讨论
运用分类的思想,你能将上述不同结构特点的物质分为哪几类?
第一类—OH直接与烃基相连的:
第二类—OH直接与苯环相连的: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讲解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把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
叫做酚。
学生听、看
明确概念
过渡、提问
醇和酚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OH),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一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醇的有关知识
投影、讲述
一、醇
1、醇的分类
一元醇
CH3OH、CH3CH2OH饱和一元醇通式:CnH2n+1OH
二元醇
CH2OHCH2OH乙二醇
多元醇
CH2OHCHOHCH2OH丙三醇
学生听、看、思考
使学生了解醇的分类
思考与交流
请仔细阅读对比教材P49页表3-1、3-2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或作出什解释?分析较多数据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数据变化的曲线图来。同学们不妨试试。
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画出沸点——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曲线图;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方法
讨论、交流;
教师讲解
氢键是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
为什么相对分子质量相接进的醇与烷烃比较,醇的沸点会高于烷烃呢?这是因为氢键产生的影响。
学生结论:同一类有机物如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而在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醇中,所含羟基数起多,沸点越高。
掌握氢键的概念。
投影
2、醇的物理性质
1)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2)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总结
思考与交流
教材P49“思考与交流:
运用必修2中所学化学知识,讨论、交流化学事故的处理方法。
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回顾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学生回顾、书写相应化学方程式
复习、巩固
讲解、提问
通过反应我们可以发现乙醇的性质主要是由其官能团羟基(—OH)体现出来的。在乙醇中O—H键和C—O键都容易断裂。上述反应中断裂的是乙醇分子中的什么键?
学生回答:
O—H键断裂时氢原子可以被取代。
引导学生从断成键的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设问
如果C—O键断裂,发生的又会是何种反应类型呢?
学生思考,期待进行下面内容。
激发求知欲
学生实验
组装实验装置;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增强学生对乙醇的感性认识。
投影
3、消去反应
CH3CH2OHCH2=CH2↑+H2O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思考反应中断、成键的位置和特点。
使学生从反应的本质上来理解乙醇的消去反应特点。
讲解
断键:相邻碳原子上,一个断开C-0键,另一断开C-H键。
学生听、看并思考
自学
引导学生从反应进行的条件和反应过程中断成键的角度来区分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的联系和区别。
阅读P51“资料卡片——乙醇的分子间脱水”
使学生认识到“反应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可生成不同的产物”
投影
提问:
4、取代反应
CH2CH3OH+HBrCH2CH3Br+H2O
在这个反应中,乙醇分子是如何断键的?属于什么化学反应类型?
学生回答:断开C-0键。溴原子取代了羟基的位,属于取代反应。
从断成键的角度理解
学与问
乙醇在铜或银的催化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醇能不能被其他氧化剂氧化呢?
2CH3CH2OH+O22CH3CHO+2H2O
巩固复习
学生实验
我们把乙醇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是否有现象产生。
先向试管加入少量的重铬酸钾溶液,然后滴加少量乙醇,充分振荡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讲解
氧化
氧化
在酸性重铬酸钾作用下乙醇能够发生反应。因为重铬酸钾是氧化剂,所以乙醇被氧化。
乙醇乙醛乙酸
学生思考
从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上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课堂总结
在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乙醇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从断成键的角度了解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我们应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这样规律。
回顾
构建知识网络。
作业
教材P55,2
巩固知识
点评:
1、本设计是一节中规中矩的边讲边实验的新授课教学,注重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2、设计中也符合由结构到性质这一化学研究方法。
3、教师在设计中也把醇和酚的结构不同提到这来作了一个教学内容整合。
4、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比较复杂,不建议把醇和酚的结构比较放在这进行。本设计应从醇和烷烃的不同对比引出醇的官能团。然后围绕—OH这一官能团,以断键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实验、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由乙醇再推广到其它醇类的性质及醇的分类等。

高二化学《醛》第二课时学案


高二化学《醛》第二课时学案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师:乙醛的分子式及结构简式应怎样书写?
(学生思考回答:C2H4O,CH3CHO。)
【设问】如果结构简式为CH3CH2CHO,CH3CH2CH2CHO应叫什么名称?你能否概括出什么是醛?
(学生思考回答:丙醛、丁醛。并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醛的概念)
【板书】二、醛类
1.概念及结构特点:
分子里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设问】①饱和一元脂肪醛的结构式的通式应如何表示?
②醛类的分子式通式应如何表示?
(学生讨论,分析,推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①醛类的结构式通式为:或简写为RCHO。
②分子式通式可表示为CnH2nO
【追问】③醛类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官能团?它对醛类的化学性质起什么作用?
④醛类物质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示】结合乙醛的分子结构及性质分析。
(学生热烈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板书)
【板书】2、醛类的主要性质:
①醛类分子中都含有醛基官能团,它对醛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
②推测出醛类物质可能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与银氨溶液及新制的Cu(OH)2反应。
【联想启发】
⑤如果醛类物质有这些化学性质,则体现了醛基有什么性质?
(学生积极思考,猜测应该是氧化性和还原性。)
师:在醛类物质中还有另一种比较重要的醛即甲醛,今天我们来学习甲醛的结构及性质。
【板书】
3.甲醛
(1)甲醛的结构
分子式:CH2O结构简式:HCHO结构式:
【强调】结构特点为羰基两侧是对称的氢原子,与其它醛类物质不同,甲醛分子中相当是含有两个醛基。
【板书】(2)物理性质
甲醛又称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
【提示】根据乙醛的化学性质思考甲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谁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3)化学性质
①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HCHO+H2CH3OH
②具有还原性。
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H2O
HCHO+2Cu(OH)2→CO2+2Cu2O↓+5H2O
【板书】(4)用途
师:甲醛在工业上,可制备酚醛树脂,合成纤维、生产维尼纶等,也用于制福尔马林。
【小结】以上学习的是醛类的概念及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补充】丙酮的官能团是羰基,主要化学性质:可催化加氢生成醇,但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
【总结】指导学生对这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如:醇、醛、酸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考、整理、归纳得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高二化学下《醇酚》第一课时教案


高二化学下《醇酚》第一课时教案
欢迎大家来到化学课堂!
[引入](1)展示酒精灯。(讲:这是我们做实验用的酒精灯,里面盛装的液体燃料是……酒精,又叫……乙醇。)
(2)展示护肤品。(讲:在这寒冷的冬季,我们都需要一些护肤品来滋润肌肤。我们一起来看这款护肤品的成分说明,有丙二醇,还有甘油,又叫丙三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醇。)

[投影]CH3CH2OH乙醇

[板书]醇酚
一、醇
1、定义:

[投影](我们把这些)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讲述]下面这两种物质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这类有机物称为酚。
我们用—R表示链烃基,连接上—OH就可以表示醇类。其中,羟基决定了醇的主要化学性质,所以,我们把羟基叫做醇的……官能团。
我们选择乙醇作醇类的代表物。

[板书]2、通式:R—OH官能团:—OH
3、代表物:乙醇:CH3CH2—OH结构式:
或C2H5—OH

[过渡]下面我们以乙醇为例进一步来学习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4、化学性质:
[讲述]我们在必修2中学过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投影]2C2H5O—H+2Na→2C2H5ONa+H2↑
乙醇钠
[迁移]我们将乙基(—C2H5)换成链烃基(—R),就可以得到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醇钠和氢气。
[投影]RO—H+Na→
[练习]CH3CH2CH2OH+Ca→
[讲述]除金属钠外,还有很多活泼金属,如钾、钙、镁等都能与醇发生类似的反应。
[板书](1)醇与活泼金属反应:

[投影]展示驾驶员接受交警酒精检查的图片
[讲述]这个画面,我们都很熟悉,在生活中交警可以用K2Cr2O7来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驶,从而维持交通秩序,保障生命安全。那么K2Cr2O7遇到乙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我们就来现场演习一次。每个小组中两位同学扮演交警,两位同学扮演驾驶员,其他同学扮演观众。
[学生分组实验1]
步骤:1、请两位交警分别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约1mL酸性K2Cr2O7溶液,用作检测仪;
2、请两位驾驶员分别用A、B两支喷瓶向两只试管中各喷6次液体,模仿呼气;
3、振荡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将两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进行对比。
现象:
结论:
[投影]实验现象和结论

[板书](2)醇的氧化反应
①与强氧化剂作用:
②燃烧:C2H5OH+3O2——→2CO2+3H2O
[过渡]同样是乙醇与氧气反应,但在Cu或Ag催化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醇则被氧化为乙醛,我们称之为催化氧化。
[板书]③催化氧化
[投影]
[提问]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乙醇分子转化为乙醛分子的过程中,在分子组成和化学键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乙醇分子失去2个H原子转变为含有碳氧双键的乙醛)
[投影]播放制作的模拟动画
[讲述]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动手动脑,将它变成乙醛分子。
[学生活动1]动手变模型
迁移:
[设问]仔细观察,从乙醇到乙醛的过程中,甲基有没有变化?(没有)现在我们把乙醇中的甲基(—CH3)换成烃基(—R),那么催化氧化的产物你会写吗?

[依时备用]
什么样的醇能够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过渡]醇遇金属钠反应生成醇钠,遇氧化剂则被氧化,醇遇酸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首先来看乙醇遇浓硫酸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讲述]请同学们按照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3-1
[学生分组实验2]教材51页实验3-1
实验步骤:1、再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洗耳球从长玻璃导管的一端吹气(一定不能吸气!),观察末端试管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2、充分预热大试管;
3、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上升到170℃,让气流依次通过10%NaOH溶液、橙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紫色KMnO4酸性溶液;
4、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当观察到明显现象时,盖灭酒精灯;
5、记录实验现象。
[指导学生实验]
[讲述]1、为了提高实验的安全性,我们在大试管上加了一支长玻璃导管,与外界大气相通,可以有效防止倒吸和减少污染;
2、在大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受热时暴沸;
3、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副反应产生的杂质。
[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投影]
[讲述]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学生活动]分析断、成键位置
[投影]播放制作的模拟动画
[讲述]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动手动脑,将它变成乙烯分子。
[学生活动2]动手变模型,将“乙醇分子”变成“乙烯分子”。
[板书](3)醇的消去反应:
[依时备用]根据断键位置,分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在结构上除了拥有羟基外,还应具备什么特点?
[过渡]乙醇除了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外,还能与浓的氢溴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投影]与HBr反应

[板书](4)醇的取代反应:
师生共动:分析断键位置,迁移到醇类。
[小结]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5、用途:
[投影]醇的用途:(1)是重要的化工原料;(2)用作燃料、溶剂、防冻液等。
[小结]学习方法:从个别到一般。
[课后巩固练习]
①+K→

②根据断键位置,判断下列各醇,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有(),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

板书设计
醇酚
一、醇
1、定义:
2、通式:R—OH官能团:—OH
3、代表物:乙醇CH3CH2—OH结构式:
4、化学性质:
(1)醇与活泼金属反应:
(2)醇的氧化反应:①燃烧②与强氧化剂作用③催化氧化
(3)醇的消去反应:
(4)醇的取代反应:
5、用途:

高二语文《窦娥冤》第一课时导学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语文《窦娥冤》第一课时导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窦娥冤》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3.理清《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学习重难点】
1.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3.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学法点睛】诵读、探究。
【知识积累】
(一)有关元杂剧:
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姑欲嫁之,终于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汉书·于定国传》)
(四)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楔子()窦娥()嫡亲()亲家()撇下()看觑()薄面()斟酌()隅头()孛老()勒杀()绣闼()怕不中()刬的()??()亲眷()羊肚儿()知契()症候()恓惶()祗候()呕吐()孽根()亢旱()刽子手()埋怨()前合后偃()罪愆()盗跖()古陌荒阡()
2.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时期的白话,其中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请辨析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
(1)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
(2)这早晚窦秀才早晚使用早晚呆痴()()
(3)当骂呵,则处分几句()()
(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
(5)不堤防遭刑宪()()
(6)行动些,行动些()()
(7)谁敢合毒药给你只合把清浊分辨()()
(8)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9)是什么主意()()
(10)嘱咐他几句话咱()()
(11)念窦娥尸首不完全()()
(12)尸骸上烈些纸钱()()
(13)你还有甚的说话那有这等说话不知亢旱三的说话准也不准()()
(14)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
(15)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
(16)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3.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②云③净④科⑤唱⑥卜儿⑦鲍老儿⑧倘秀才⑨叨叨令 ⑩正旦 ⑾正宫⑿滚绣球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⑾(12)
B.①②③④⑿/⑤/⑥⑦⑧/⑨⑩/⑾
C.①③④/②⑤⑿/⑥⑦/⑧⑨⑾⑩
D.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⑿/⑾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