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二物理 升华和凝华 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6

初二物理 升华和凝华 教案。

初二

科目

物理

授课时间

2004年12月9日

课题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547118.coM 精选范文网】

重点难点关键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课型

讲授课

授课时数

1课时

累计课时数

4课时

教学进程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学生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2)(3)(2)什么是升华?(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6、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学生观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没有看到液态的碘。学生观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细线上出现针状碘固体,非常漂亮。学生答:像雪(人造雪)学生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学生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学生答:吸热学生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回答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三、教学小结(7分钟)四、作业布置教师引导7、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交流。(1)在这种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现象?(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8、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1、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调查家中冰箱的种类。书P43第3题学生活动学生1:书P43(一)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回答:升华吸热液化放热学生2:书P43(二)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3:书P43(三)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回答:(1)食物保鲜(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1、活动:(1)过程(2)观察到的现象(3)结论2、升华和凝华的定义3、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情况4、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说明鼓励同学们质疑、提问、补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多向思维。老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有的同学不太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帮助人的喜悦。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四升华和凝华
一活动:
1过程
2观察、记录现象
3结论
二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四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及应用。

教学后记

1、通过课前预习和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梳理,提高了同学们总结归纳的本领,同时巩固了所学的重点知识,对本节内容的扎实掌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课前对人工降雨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的奥妙和实在,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人造“雪”的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学会合作和交流。
4、通过交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气氛热烈而友好,一些问题甚至老师也不能马上完整的给予详解。
5、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的欲望。

扩展阅读

升华和凝华教案


淇滨区第一中学活页教案---九年级物理
九年级班执课教师:执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课时安排第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实(试)验课□复习课□实践课□其他□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板书课题:
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学习流程:
一.预设导学
1.出示投影片(画面):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烟滚滚”,以渲染气氛。问: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100℃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__;北方最低气温为-52.3℃,读作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的状态主要有哪些?
3.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是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4.液体的汽化形式有____和____,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都要____,不同点_____。
5.被1000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0C的开水烫伤哪种严重?为什么?
二.探究展示
1.实验探究:人工造“雪”
(1)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缓慢加热;
二是要学生注意观察瓶底有无液态物质出现。
(2)组织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①:固态的樟脑丸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丸蒸气;
②:气态的樟脑丸蒸气要冷却后方可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丸粉。
布置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42填空。此时教师板书: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2)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图2-36、2-37实例。并在(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3“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及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升华—→凝华—→熔化。
4分析教室玻璃内表面“窗花”形成的原因。
5在低于0℃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为什么?
6.白炽灯泡通常做成“梨形”。了解电灯泡做成梨形有什么道理?
7雾凇是一种冰雪美景,吉林市的雾凇更是特别,它与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长江三峡齐名,被称为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找出“雾凇美景为何吉林独俏”的原因。
三.拓展渗透
例l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有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其原因是()
A.衣服上的冰,先熔化成水,然后再蒸发使衣服变干
B.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变为水蒸气使衣服变干
C..衣服上的水结成冰后自动脱落使衣服变干
D.上述三种现象同时发生使衣服变干
分析寒冷冬天应理解为气温低于0℃。在此条件下,冰是不可能发生熔化现象。湿衣服中的水渗透在纤维内,在低温下结冰后与衣服紧连在一起,不可能自动脱落。冰尽管在0℃以下的环境中不能变为水,但仍可以直接变为水蒸气跑掉。
例2冬天早晨在房屋顶上树林上都能看到霜其形成原因是()。
A.地面上的水结成的小冰粒B.空气放热凝华成小冰粒
C.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小冰粒
D.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
分析霜是固态的小冰粒,由于冬天的寒夜温度很低,空气及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放热时,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粒。尽管温度很低,但对空气来讲其液化温度就需要零下100多摄氏度,因此小冰粒来源并不是空气。
例3.用久了的白炽灯或日光灯管的两端玻璃壳上会发黑,其原因是()。
A.灯丝在升华B.灯丝在凝华C.灯丝先升华,后凝华D.灯丝先凝华,后升华
提示灯丝是由钨制成,通电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发生了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当钨蒸气遇到灯泡或灯管玻璃壳时,温度远低于灯丝,就会直接变为细小的钨粉末而吸附在玻璃壳内侧,久而久之使玻璃壳发黑。
例4.一个试管内盛有少量碘,管口用木塞塞住。当将试管底部在一个酒精灯上加热时,会看到试管内固态的碘没有变成____,但却慢慢地____了,此时还可看到管内充满了紫色的____。当将酒精灯熄灭后,紫色气体慢慢消失,但能在试管壁上看到紫黑色的_______
提示碘受热后将直接变为气体,气体在停止加热后要放热再直接变为紫黑色
小颗粒吸附在试管壁上。
练习:
1.课本中的“人工造雪”实验中,烧瓶中放少量的碘,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
2.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__________;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______;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晶体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收热量
B.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C.卫生球在衣箱内变小是凝华现象
D.雾的形成是一种汽化过程
4.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B.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5.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棒时,往往会看到冰棒的包装纸外有一小层冰霜,这是因为()
A.小水珠在冰箱内凝固而成B.水蒸气在冰箱内凝华而成
C.冰箱内空气凝华而成D.冰箱外的水蒸气先液化,进冰箱内再凝固而成
6.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升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
7.下列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雾B.露C.霜D.雨
8.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A.河水结冰B.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镜片忽然蒙上一层小水珠
C.刚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白烟”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作业设计
1.人工降雨的其中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撒干冰,靠干冰的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小冰晶增多小水滴变大,从而形成雨.
2.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这说明升华时要_______热量,由此可以推断出凝华时要________热量.
3.在严寒的冬天,挂在室外一直冰冻着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发()
A.蒸发现象B.熔化现象C.凝华现象D.升华现象
4.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内壁会变黑,这是因为灯丝经历了()
A.先汽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凝华C.先升华后液化D.先升华后凝华
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就不见了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一层霜
C.大堆纸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纸灰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6.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熔化现象D.汽化现象
7.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雨B.露C.霜D.冰

升华和凝华学案


升华和凝华学案
级别:姓名:
一、课前预习
1、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态,升华需要__________热;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态,凝华需要_________热.
2、
二、合作探究展示:
1、下列现象,各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
(1)用钢水浇铸火车轮是__________;(2)把废铁块熔成铁水是__________;
(3)春秋夜晚出现的“露”是__________;(4)冬夜出现的“霜”是__________.
2.日光灯用久了玻璃管的两头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产生了__________现象,然后降温在灯管上__________的缘故.
3.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尽管室外的气温始终在0℃以下,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变干,这是由于冰__________的缘故.霜的形成是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的现象.
4.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这是卫生球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
5、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凝固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6、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和凝华成大量小冰晶形成的
B.露和雾都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D.雨是云层中小水珠聚集成较大水滴或小冰晶熔化成水滴,这些水滴从高空落下形成的
7、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8、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9、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10、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上的钨
A.凝固了B.升华了C.凝华了D.先升华后凝华
11、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熔化、凝华B.汽化、升华C.液化、凝华D.凝固、蒸发
12、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升华和凝华B.凝华和液化C.汽化和熔化D.液化和升华
13、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熔化
浇铸成工件液化
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凝华
春天水池中的冰融化了升华
夏天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汽化
秋天看到草上的露水凝固
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
霜的形成
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
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
三、课后反馈:
1、练习册:P54-55
2、实验题: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方法如图4—34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
图4—34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火柴和__________?
(3)如图4—35中的四个图表示的是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们出现的前后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只写字母)
图4—35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2、知道常见的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能用升华和凝华解释日常现象。

3、能用物态变化说明云、雨、雪、露、霜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能用升华和凝华解释一些现象。

三、学习过程: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①物质从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过程。

②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直至消失,这属于物态变化。

③在有微风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的针状雾凇现象,这是物态变化所成的。

④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冰衣服变干是直接变成了,发生了物态变化。

2、知道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①日光灯两端变黑,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

C、熔化和凝固D、升华和凝华

②电灯泡变黑是因钨在高温下变成钨蒸汽,而遇冷成为固态的钨附到泡壁上。

3、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①物质在升华时要,在凝华时要。(填“放热”或“吸热”)

②给烧杯里的碘加热,可以看到的现象,这就是碘的升华。而这个过程要给碘加热,由此说明。

③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曾经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4、能用升华和凝华解释一些现象

①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枝棒冰,小林发觉硬梆梆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冒“烟”;他把这枝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粉”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烟”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汗”是水蒸气_________所形成的。

②为了除去洗手间的异味,常在卫生间放入卫生球,卫生球发出的刺激气味的同时体积变小,最后消失,则卫生球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5、能用物态变化说明云、雨、雪、露、霜的形成

①下列现象中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霜的形成,露的形成,雾的形成,雨的形成,雪的形成。干冰变成气体。开冰箱门时白气的形成。

综合训练

1、物质有三种状态之,对应有六种物态变化,要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有、、等三种。

2、请说出各种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

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变干。

2)、冬天,从人的口中呼出“白气”。

3)、夏天自来水管上会有水珠。

4)、夏天,人从空调房内走到室外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

3、请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完成下列填空。

1)严冬清晨白霜盖地:________,_______热。

2)严冬室外水管被冻住:_________,________热。

3)棒冰含在嘴里变成糖水:_________,_________热。

4)秋天清晨,露珠挂满树叶:_________,_______热。

5)放在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_________,_______热。

6)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