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学案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5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节人类的进化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重点)
2、知道现代人种的分化也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自然选择作用逐渐形成的。(难点)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二、预习导航
(一)人类进化的历程
1.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
(1)南方古猿
a.生活年代:距今年前。
b.脑容量:毫升之间。
c.制造工具:能天然工具,但不能工具。
d.运动方式:。
(2)能人
a.生活年代:距今年前。
b.脑容量:平均毫升。
c.制造工具:能制造的工具。
d.运动方式;.
(3)直立人
a.生活年代:距今年前。
b.脑容量:毫升以上。
c.制造工具:会打制不同用途的,学会了。
d.运动方式;.
(4)智人
a.生活年代:距今年前。
b.脑容量:平均毫升。
c.制造工具:会制造的石器和骨器,学会了。
d.运动方式;。
2.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现代人种的分化
1.四个种族:人、人、人、人。
2.种族特点:从上来说,同属于种,他们之间可以,并能产生的后代;拥有大致的基因。但不同种族具有鲜明的。
3.种族不同特征的形成
(1)不同特征:在皮肤,虹膜,头发的、
和特征上有所不同。
(2)形成原因: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作用逐渐形成的。
三、探究讨论
1、为什么人类学家看过“露西”的化石后就推测她是直立行走的呢?

2、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呢?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祖先不同B.运动方式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D.脑发育程度不同
2、2005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公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0%以上。这个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说明()
A、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C、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人类是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
3、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
D、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4、关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B、语言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C、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D、人类具有动物的特征,所以人和动物没有本质区别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近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6、火的使用对人类进化的主要意义在于()
A、垦荒种地
B、烧制陶瓷
C、烧制木炭,用于取暖
D、烧熟食物,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
8.在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
(1)最早直立行走的是()
(2)最早制造工具的是()
(3)直立行走的直立行走姿态最先与现代人相同的是()
(4)最早进行人工取火的是()
(5)最早使用火的是()
(6)会制造和使用骨针的是()
(7)脑容量基本与现代人相同的是()
(8)唯一不能制造工具的是()
(9)四肢骨在长度、形状等方面最早与现代人基本相同的是()

扩展阅读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学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2)了解生物进化的解剖学证据。

(3)了解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预习提纲:

1.生物进化的证据有、、等。

2.化石是古代生物的、或,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的复杂变化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

3.越是古老的地层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越是晚期地层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

4.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

5.同源器官是指和很不相同,但在具有相同或相似性,并且从器官的结构和发育可以看出,它们的相同。

6.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同源器官外形的差异是由于,适应不同的,执行不同的逐渐形成的。

7.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差别。

8.生物进化是一个,人们无法直接用的方法再现生物进化的全过程,因而研究生物进化应寻求,应用、、的思维方式。

合作交流:

1.教材P8分析与讨论第1题。2.教材P8分析与讨论第2题。3.教材P10观察与思考第1题。4.教材P10观察与思考第2题。5.教材P11分析与讨论第1题。6.教材P8分析与讨论第2题。当堂检测:

1.关于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

B.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C.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D.有鱼类化石的地层一定都比两栖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

2.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A.分子生物学B.比较解剖学C.细胞学D.化石

3.下列对地层中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

B.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B.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D.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顺序

5.在某地的考古挖掘过程中,越往下挖,出土的生物化石越有可能是()。

A.越来越高等B.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简单

C.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复杂D.陆生生物的化石增多

6.对埋藏在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化石分析,证明生物的进化顺序是()。

①从简单到复杂②从矮小到高大③从低等到高等④从水生到陆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在古老的地层中发掘出的最简单化石生物()。

A.简单多细胞的B.复杂的多细胞的C.最高等的动植物D.单细胞的

8.鱼、蝾螈、龟、鸡、猪、牛、兔这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有鳃裂和尾,这说明()。

A.它们的胚胎相似

B.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古代原始的有鳃有尾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C.它们的早期胚胎都有游水能力

D.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是用鳃呼吸

9.下列各项里的两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的是()

A.人与黑猩猩B.人与马C.人与果蝇D.人与向日葵

10.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人比猿高等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人是由猿进化来的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11、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12、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的时间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缺乏能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

B、缺乏产生变异的能力

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

D、繁殖能力太低逐渐灭绝了

13、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来

14.始祖鸟与爬行动物相同之处是()

A.被覆羽毛B.前肢形成翅膀

C.口腔中具有牙齿D.嘴的外形像鸟喙

15.下表是几种动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的差异比较。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响尾蛇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差别

(单位:个)

0

1

11

13

14

21

35

44(1)从上表可判断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

(2)根据上表写出以上六种动物在进化历程中的地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分类的依据越来越科学、可靠和全面,确定以上六种动物相似程度的分类依据来源于()

A.形态学B.解剖学C.细胞学D.分子生物学

(4)表中生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能够说明。

课外习题:

生物进化的许多环节还缺少化石证据,你认为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1、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2、举例说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调查活动内容提示的幻灯片。学生:收集生物反应器、动物与仿生的有关资料。四、课时分配两个课时五、--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1、动物与生物反应器2、动物仿生

阅读探讨课文资料分析的讨论题;阅读讨论有关动物与仿生的内容,提出疑问,相互交流,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疑问,学会交流,学会倾听。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编写好调查提纲,并在课上进行交流,小组之间对展示的调查计划进行质疑和评价,从而完善各组的调查计划。课外调查。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做好调查记录。调查报告交流会(第二课时)。各组叙述展示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调查报告展览。课后各组整理调查报告及图片资料,以板报形式展出,同学之间互相观摩,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

幻灯展示调查内容提示,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内容,参与小组讨论,巡视、指导学生编写好调查计划。在交流调查方案时,鼓励学生质疑,相互评价,完善调查计划。教师强调调查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教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师生共同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甜酒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
2.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3.多种疾病的防治与细菌和真菌有关。
4.研究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考能力。
2.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信息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能力。
4.通过探究“食品腐败原因”,学以致用想方设法采取一定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食品腐败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本节学习,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观点。
2.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兴趣,热爱自然科学情愫,激发同学的创造激情。
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同学关注生活现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3.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对疾病的防治及利用细菌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3.探究细菌和真菌对生活污水处理办法。
4.认识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对照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演示法、“观察—讨论—归纳”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温开水、糖1斤、酵母、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小气球若干个;课外活动小组已准备好的发酵实验挑选效果明显的一组;
(2)有关食品保存的多媒体课件;有关污水处理的多媒件课件或电视节目。
(3)酒曲三块、浸泡一昼夜的糯米4500g(即9斤)分成三份、凉开水、清洁容器、蒸馏水、清洁筷子、清洁蒸布若干块。
2.学生准备:
(1)收集各类药物说明书(特别注意是抗生素药物的);食品保存方法(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处理污水的信息收集。
(2)各类酸奶袋或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热点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药品、干细胞移植等都是人们关注热点。另外国际重大事件中炭疽热、核泄漏、生物武器等,也是人们关心的焦点。请同学们注意,我刚才说到的热点和焦点信息中,你能指出哪些是和细菌、真菌有关吗?
学生抢答:转基因药品和炭疽热、生物武器。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很高。什么是转基因药品,什么是炭疽热呢?还是让我们先来重新认识一下细菌和真菌吧。
请同学们列举已学过的细菌或真菌。
学生(举手做答):学过的细菌有枯草杆菌、根瘤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等。学过的真菌有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学生回答不全,允许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哪些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对人类有害的?
学生:(讨论后做答)有利的包括根瘤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曲霉、酵母菌、食用蘑菇等;有害的是枯草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青霉等。
教师:很好。平常一提起细菌和真菌,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看来,我们这节课要给细菌和真菌“平反昭雪”了。
板书: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
教师:(拿出课外活动小组已做好的有关发酵现象的实验,其实验效果接近书P71页上发酵现象图)请同学观察我拿出的这个瓶有何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做答)瓶内不断有气泡产生,瓶口套的小气球在不断地膨胀变大。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原来小气球胀大的原因是因为瓶内不断产生气体的原故。
同学们,为什么瓶内会不断产生气体呢?
你想知道我放进瓶里的是什么东西吗?
学生:想知道!
教师:这个问题,请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回答。
课外小组同学:瓶内放进了糖和酵母。
教师:原来,瓶内放进了糖和酵母,就会产生气泡把小气球吹起来。那好,我们请同学当场做实验证明。
学生活动:按书P71演示实验开始进行实验。
●学生1:介绍实验用具,即玻璃瓶或矿泉水瓶、糖、酵母、小气球、温开水
●学生2:介绍实验步骤
●学生3:具体操作。操作步骤如下:(a)先将温开水中倒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搅拌,倒入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再往瓶内放入一些温开水。(b)将一瘪小气球套在瓶口。
(实验完毕)
教师:同学们看,刚装好的瓶里有没有气泡产生,小气球胀了没有?
学生:摇头叹气。
教师: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放的时间短,应放在温暖的地方才会有气泡。
教师:好,那我把瓶放在教室窗台上,同学们可记住每天观察。
接下来,老师倒有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记得刚才做实验的同学放到瓶子里的是糖、酵母和水,没有气体呀!可为什么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就会产生气泡?
学生:(讨论后应答)因为酵母把糖分解了,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小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太感谢同学们能给出答案。其实,这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发酵现象”。
板书:发酵现象
[对实验拓展—延申—应用,归纳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教师:同学们请继续观看讲桌上瓶子(已具实验效果的瓶子),如果这里面我放的不是糖,而是面粉和酵母;如果不是糖和酵母,而是牛奶和乳酸菌,如果不是牛奶和乳酸菌,而是麸皮、小米、红粮混在一起再放入醋酸菌;如果不是这样,我又换成糯米,接种上曲霉,那又会是什么样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P71第二自然段,再做答。
学生:积极阅读,急于想找到答案,数分钟后解答:
(1)酵母分解面粉,会使面团发酵;
(2)乳酸菌可分解牛奶,会使牛奶发酵而制作成酸奶;
(3)醋酸菌会使麸皮、小米和红粮发酵,制作出醋。
(4)曲霉能分解糯米,使糯米发酵而制作出酒。
教师:非常欣赏同学们的判断能力,同学们的表现令老师佩服。
好,现在,我们便来尝试甜酒的制作。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打出实验报告单及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1.制作甜酒的工具操作过程要保持清洁。
2.酒曲和糯米比例一般为1∶6。
3.在甜酒制作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为什么?)本实验需较长时间(冬季3天左右)。
4.温度要保持30℃(为什么?)。
5.记录实验现象。
6.糯米蒸熟,一般需20分钟左右。
板书: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发酵现象
2.利用细菌制作食品:酸奶、泡菜、醋、利用真菌可制作食品:馒头、面包、酒、酱油等。
3.甜酒的制作过程:
附:实验报告单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组
实验名称制作甜酒
实验目的将甜酒制作出来
实验用具酒曲1块、糯米4500g,凉开水、清洁容器、蒸锅、清洁筷子、洁净的蒸布一块
实验步骤1.糯米:教师已在上课前进行了浸泡处理。
2.在蒸锅的笼屉上放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将蒸熟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用手摸约30℃时,再装入清洁容器中。
3.将酒曲碾成粉末,撒糯米上,搅拌均匀,压实,中间挖一凹坑,淋凉开水。
4.盖好容器,采取保温措施。
5.放温暖地方。
实验结果1.打开容器可闻到酒香。
2.糯米粒呈柔软状,食无酸味。
3.凹坑内有液态的酒,便是米酒已酿出。
实验讨论1.实验过程要保温,约30℃是容器内糯米的温度,此温度下,曲霉分解作用最为旺盛。2.实验过程,一定注意清洁,以避免带入杂菌,影响实验结果。
改进措施酒曲事先碾成粉末,以节省实验时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做实验认识了发酵现象,并认识到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息息相关,并亲自操作了甜酒的制作实验,本实验持续时间较长,请注意观察及实验结果。(3天后可开盖)
[巩固练习]
1.蒸馒头时,使用下列哪种物质
A.乳酸菌B.曲霉C.醋酸菌D.酵母菌
答案:D
2.酸奶食品利用的菌是_____________。
答案:乳酸菌
3.试分析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
答案:方法步骤:(1)选奶粉混水,加热,冷却(消灭杂菌的过程)。(2)分装洁净,巴氏消毒(60℃,30分钟煮过)后的瓶。(3)接种,将市售的酸奶分倒入各瓶,密封。(4)置入18℃左右保温箱内。(5)一周后便可变成酸奶。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1.发酵现象
2.利用细菌制作食品:酸奶、泡菜、醋等,利用真菌可制作食品:馒头、面包、酒、酱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课,引出食品保存方法]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酵现象,了解到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并且同学们亲手酿制了甜酒。有些同学也尝试制作了酸奶。那同学们,咱们制作的酸奶能长期保存吗?
学生:不能。第一天,我喝自己做的酸奶还好喝,到第二天便变味了,还拉肚子呢。
教师:是酸奶变质了。请问,你把制出来的酸奶放在什么地方了?
学生:放在桌子上。
教师:其他同学能找到酸奶变质的原因吗?
学生:没有保存好,酸奶才变质。
教师:对极了。请同学们讲,日常生活中,除了酸奶,你还见过哪些食物变质现象?
学生:变馊的米饭、腐烂的鱼内脏、发臭的肉汁、腐烂的菜叶……
教师:如何防止它们的腐烂呢?这节课,咱们便来认识一些具体的保存食物方法。
[认识食物保存方法,探究食物腐败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查找手中所拿酸奶袋或瓶上有没有食物保存方法,保存日期。
学生:(积极查找)的确有。有的是常温,6个月;有的是-4℃,15天。
教师:除了酸奶,你还知道哪些食物保存方法?
学生1:用冰箱把肉冷冻起来,把馒头冷藏起来。
学生2:用盐把蔬菜腌起来,做成咸菜。
学生3:把肉做成罐头,把水果也做成罐头。
学生4:……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食品保存片断,请你尽力记录有多少种保存办法。
多媒体课件播放内容:
画面中有将鱼放入冰柜的场景,有制作罐头的过程,有用巴氏杀菌法(60℃煮30分钟)给牛奶消毒的场景,还有高温瞬时杀菌来处理鲜奶的场景;有干制的香菇、被真空包装的各类肉制品、糖渍杏肉、蜜枣等糖果、正冒着热气的鸡等等食物的大特写。
学生:仔细观察,紧张记录。
教师:请试列举刚才所看到的食物保存方法。
学生:(1)低温保存鱼
(2)真空保存熟肉制品
(3)干燥保存香菇等干果
(4)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
(5)高温瞬时杀菌的牛奶、啤酒等
(6)糖溃保存鲜果制成果脯
(7)熏蒸保存肉制品
(如果答不上来,教师可重新播放一遍课件学生再答。课件可播三次)
教师:请同学再来总结一下书P73页图中有哪些保存方法。
学生:仔细看图,及时总结。
教师:(可叫中下或差生来做答,以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答对者要及时表扬。)
教师:为使食品能放置更长时间,人们还往食物中添加了防腐剂,如肉制品中添加了亚硝酸盐,饮料中添加了山梨酸钾等。那么,这些食品保存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目的。而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参见书P73中第一自然段。
学生:食品腐败变质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烂。
教师:可见,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就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的生长和繁殖。
板书: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1.食品腐败原因
2.食品保存办法
[探究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情况及细菌与环境保护关系]
教师: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而细菌和真菌也可以使食物腐败。同样,细菌、真菌可以使动植物和人患病,人也可以利用细菌和真菌来对疾病进行防治。
板书: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师:请同学们查看自己收集到的各种药品说明书,特别是有关抗生素的说明书。并结合书P74页第一自然段,对抗生素有所了解。
学生活动1:明确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用来杀死致病细菌的。
学生活动2:阅读了《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认识到阿莫西林胶囊是一种真菌——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多种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如肺炎链球菌等,所以青霉素可治疗肺炎等多种疾病。
教师:科学家利用细菌繁殖速度很快这一特点,利用细菌,把生物某种基因转入细菌内部,使细菌能生产出药品,以满足临床药物的供给,减轻病人的痛苦。这种药品叫“转基因药品”。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课本中所提到的“转基因药品”——胰岛素的生产过程。
学生:首先剪切胰岛素基因,再将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的大肠杆菌内,再创造大肠杆菌裂殖的有利环境,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产生大量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可选2~3名同学试讲)
教师:非常棒。目前转基因技术是国际热点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关注我国转基因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对转基因的研究的进展情况。紧跟时代发展,千万不可掉队。
板书: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真菌与疾病防治——有关抗生素药品
2.细菌与疾病防治——有关转基因药品
教师:为使同学们更深了解“转基因”这个新名词,老师找到了相关资料提供给同学们阅读(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打出)
资料一 我国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获重大发展
据东方网2002年8月16日消息,由福建省农科院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已获得重大发展,所培育的转基因水稻生长良好,无需喷洒任何杀虫剂就可以完全避免鳞翅目害虫的危害。该项转基因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资料二 转基因鼠蓝光下毛色变绿
据2002年9月26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9月14日文章称,美国加州圣远戈市霍夫曼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把一个水母基因转入小老鼠的毛囊内,从而改变了老鼠的毛色。这个基因生成的一种蛋白质在蓝光下发出绿光,转基因鼠的毛色变绿。科学家认为,这项成果大大增加了人类变白的头发恢复原色的希望,同时还预示了将来治疗秃顶的办法,但目前的技术突破只是在使这些希望变为现实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

资料三 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植物指的是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插入受体植物的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已经进入商业化的阶段,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学生:阅读后自由讨论。
[承上启下,导入细菌与环境污染的问题]
教师:可见,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延伸到各个领域。近年来,科学家已经能够成功地运用细菌——来处理某些环境污染问题。
板书:四、细菌与环境污染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第一节《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三大作用》中所讲到的第一个作用是什么?
学生:细菌、真菌做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教师:能具体说明它们是怎样参与物质循环的吗?
学生: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教师:很好。在我们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中,其实还有很多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不是可以作为细菌、真菌的食物呢?
学生:可以呀!
教师:科学家正是利用细菌、真菌的这一点来处理一些环境污染现象,从而进行环境保护的。请同学们就收集的资料来讲一下,有一些什么具体操作办法?
●学生1:根据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污水处理厂,主要通过曝气池,向污水中提供充足的空气,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学生2:根据细菌在没有氧的环境中,将有机物发酵或沼气(主要含甲烷)。随着世界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利用沼气池分解各种有机物来获得能源。并使各种有机废物得到净化处理,已经成为获得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首要手段之一。
电视《走进科学》栏目曾播出现代的农民,已经利用杆菌和甲烷菌来分解猪(人)粪便和生活污水从而产生甲烷气体,甲烷气体作为一种燃料,为农民提供照明、取暖和燃料及发电。记得电视上说,盖沼气池大约需花费一万来块钱。
可见,细菌和环境保护已进入人们的生活。
说明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又站到了现代生物发展的前沿,可见,同学们是十分有潜力的。
板书:四、细菌和环境保护
1.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
2.无氧条件下——可制成甲烷气体做为燃料
3.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
[课堂小结]
感谢同学们能够课下认真收集资料,特别是有关《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细菌与环境保护》有关信息,对于老师来讲有收藏价值,希望同学们更加努力,将来都成为有用之才。
[巩固练习]
教师出题也可,但由于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所以也不妨尝试同学自命题形式。
参考题目:
1.食品保存有几种方法?试例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
答案:a.低温保存:利用冰箱、冰柜保藏食物;
b.干燥保存:五谷杂粮、香菇、干果等
c.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啤酒等
d.高温瞬时杀菌:牛奶、啤酒等
e.盐渍加糖渍保存:保存各种食物如咸菜、果脯等
f.防腐剂保存:肉制品、饮料、酱油等
g.酸性保存:如泡菜
h.熏蒸保存:如熏肉、熏肠等肉食
2.细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活动情况是否相同?
答案: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不彻底,产生的是中间产物,如杆菌和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甲烷气体;在有氧条件下,能彻底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板书设计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1.食品腐败原因
2.食品保存方法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有关抗生素类药品——真菌与疾病防治
2.细菌与疾病防治——有关转基因药品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
1.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
2.无氧条件下——可制成甲烷气体作为燃料
3.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
(另:后附《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一份)
●活动与探究
1.继续关注细菌、真菌与食物保存、与疾病防治、与环境保护的各种科学信息及最新动态。
2.比一比,看谁的西红柿保鲜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