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悲剧美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3伟大的悲剧(第1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稿
一、学习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二、学习重点:品味文中的细节。
三、学习难点:感受人物崇高精神品质。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史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着有多篇名人传记。
相关资料:南极(英语:southpole)是根据地球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极区域,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公里。
2、给加点字注音:
吞噬()角逐()雪橇()
癫狂()拽出()毛骨悚然()
毋宁()皑皑()怏怏不乐()
3、词语解释:
毛骨悚然——
风餐露宿——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语无伦次——
精疲力竭——
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哪些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
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Wei508.CoM 实用文书网】
3、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要以文中的具体事件为依据)
4、诵读课文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léi)弱的人吃力地着自己的脚步,B
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C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D着蹒跚的步(lǚ)。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储藏点,E,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方格内。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动词。(只选序号)
选项:①穿②拖③迈④抱
我会选:A.B.C.D.
(3)请根据语境给文中E处选填合适的词句。(只选序号)()
A.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在故意捉弄他们似的
B.迎接他们的将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
C.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
D.迎接他们的可能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拽:拉,拖。)
B.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告罄:指财物
用完。)
C.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毛
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D.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
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七、课后反思
精选阅读
伟大的悲剧教案(共2课时)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伟大的悲剧教案(共2课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教学目标 :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4..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5..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悲剧,但人类却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 二、预习检测 1、吞噬(shì) 角逐(jué) 雪橇(qiāo) 癫狂(diān) 拽(zhuài) 悚(sǒng) 毋(wú) 皑(ái) 怏(yàng) 馨(xīn) 温馨 赢(yíng)输赢 罄(qìng)告罄 羸(léi)羸弱 磬(qìng)钟磬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
()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狼(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0课狼(第1课时)导学案
第30课《狼》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
二、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汇。
三、学习难点:认识狼的另一面,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作者蒲松龄,字,号,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生活的贫寒,仕途的凄凉,使蒲松龄有机会广泛接触下层群众,深入社会生活,看到种种不平之事,激起了忿忿不平之感,同时积累了素材,为他的小说写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缀() 窘() 苫() 弛() 眈()
黠() 瞑() 暇() 隧()
尻()寐()倚()少时()
(2)通假字:
止有剩骨 “”通“”
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解释下列粗体字
缀行甚远缀:_______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________
屠乃奔倚其下奔倚:_________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顷刻:_________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意:________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_________
径去:_____________犬坐____________
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苫蔽成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眈眈相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1)其: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
屠自后断其股()其一犬坐于前()
(2)之:复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久之 ()
两狼之并驱如故() 又数刀毙之()
(3)以: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4)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5)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6)前: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3、词性活用
一狼洞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
4、特殊句式
投以骨 ()
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1、作者,字,又字 ,号,世称,(朝代)人,郭沫若称赞他的写作是。
2、本文按照 、 和 、杀狼的顺序,第三部分属于情节发展中的,第四部分属于情节发展中的 。叙述了两狼与屠户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最后作者点明故事的主题:
(用原文回答)
3、你知道有关狼的成语吗?(写出4个)
七、课后反思
猫(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猫(第1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重点:体验、探究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三、学习难点:品味细节描写。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污涩()怅然()蜷伏()
虐待()一缕()懒惰()
乞丐()怂恿()红绫()
2、解释下列词语。
(1)怂恿:
(2)蜷伏:
(3)怅然:
(4)惩戒:
(5)畏罪潜逃:
(6)妄下断言:
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2、第三只猫为什么不招人喜欢?如果是养第一或第二只猫时芙蓉鸟被咬死了,我可能会怎么样?
3、猫的悲剧仅仅是因为性格吗?作者对这三只不同的猫的亡失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为什么“我”对于第三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难过之情?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 )待yuān( )枉懒duò( ) 鸟1óng( )
biàn( )诉 sǒng( )恿 安xiáng( )乞gài( )
zhòu( )骂 chàng( )然 叮zhǔ( ) quán( )伏
2、给句中画线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
(3)它们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