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3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第二小节,感受卧龙山区的风光美,积累优美词句。

2、初步培养在科普文章中收集、判断、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3、理解课文,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激发对国宝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体会到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录: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师:昨天,我们踏上了去大熊猫故乡的旅程。回忆一下,大熊猫生活需要哪几个条件?

生1:大熊猫的生活需要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谷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师:很好,谁再来说说?

生2: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谷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所以大熊猫的栖息地往往是风景秀丽的地方。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考察队,来当一回考察队员,进入卧龙山区去看一看,考察一番。并且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把你考察过程中的见闻记录下来,完成这一份《考察报告》。听明白了吗?

二、感悟风光,诵读积累。

师:那就让我们进入卧龙山区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看看卧龙山区哪些风光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自由读

师:能说说你对卧龙山区的印象吗?

生1:卧龙山区苍绿幽静,常年云雾缭绕。

师:好,这是你的印象。

生2:满山长着原始森林。

生3:林中鸟鸣声声,山下泉水清清。

生4:高大的云杉、红桦和松树威武挺立。

A、摘录词语

师:看来,卧龙山区的景物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我们就从这段中把你认为能够反映大熊猫生活环境的词语摘录下来,记在你的《考察报告》上。

(摘录的过程中,师相机说话:a摘完的同学自己读读词语。b你可以把词语放在句子中连起来读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屏幕出现六幅图,分别对应六个词语)

师:好,图片上的这些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云雾缭绕。

师:好,这幅图呢?

生:苍绿幽静

师:行,还可能用哪个词语?

生:郁郁葱葱

师:也行。这幅呢?

生:威武挺立。……鸟鸣声声……泉水清清……缕缕白云。

(等学生全部说完了之后再点按课件,出现这六个词语。)

师:多美的风光,用得多好的词语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争取把它记住。

(生齐读)

“云雾缭绕”

师:如果能读出云雾飘飘悠悠的感觉就更好了,再读。……

生:威武挺立——

师:再威武一点!……

生:鸟鸣声声”、“泉水清清”

师:清脆一点。……

B、给卧龙山区风光配解说词。(有感情诵读)

师:考察了卧龙山区这么优美的环境,真值得向人们好好推荐推荐,让这美景走出大山,家喻户晓。你们看过音乐风光片吗?知道吗?(不知道)音乐风光片就是把当地的景观拍成图片或录像,再配上音乐和解说词,声色并茂地向人们介绍迷人的风光。

师:想不想也来制作音乐风光片,玩一玩?

生:想!

师:你看,老师已经把卧龙山区美景的图片连成片段了。(课件放风光片)

(播放完后)

师:还缺少了什么?

生:没有解说词。

师:你们知道配解说词有哪些要求吗?

生1:必须对准图片来解说。

师:对,要跟画面对应、同步。

生2:要有感情。

师: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感情地解说。

生3:解说时字音要准。

师:是啊,挺难的,再说同学们又是第一次配解说词。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先来试着练一练。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介绍的是两处各有特点的景观,该怎么解说呢?请同学们自己选一处练一练,试试看。

(生自由练下面两句话)

①高大的云杉、红桦、和松树,像一根根擎天柱威武挺立,青翠的箭竹丛填充着森林里的空间。

②林中鸟鸣声声,山下泉水清清。

师:谁来试一试?(一生举手)你想解说哪一句?

生1:“高大的云杉……”这一句。

生1朗读得一般

师:擎天柱你们知道吗?顶天立地、高耸入云,气势是多么的威武啊,如果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就更好了,谁再来读读?

(指名3-4位学生读,相机评价)

师:威武挺立的感觉读出来了,好的!

师:不错,气势再强些。

师:后面的句子如果再慢一点就更好了。

师:为了增强气势,我请几位男同学一起读,合作一下。

师:太棒了,很有气势!男同学一起读。(男生齐读)

师:对!解说时就应该这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解说。下一句呢?谁是准备这句的?

②林中鸟鸣声声,山下泉水清清。

(指名5位学生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再清一点就更好了。

师:还要读出那种清静的感觉。

师:好的!清幽的味道读得很浓

师:这种清静的感觉读得太棒了!

师:真棒!A、指名读4个学生。

师:好,现在把这两处景物连起来解说。男同学解说第一句,女同学解说第二句。

(男女生分句读)

师:读得真好,解说就应该这样,根据景物的不同特点,变换自己的语气、语调。这段中还有几个句子。请你们同桌之间练一练,互相指点指点。

(生练读,不反馈)

C、小组合作,配上解说词。

师: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我们开始试着配解说词了。老师先放一次,你们自己试着解说争取跟画面对应,同步。

(生练习配解说词,但最后一句稍快)

师:看来同学生还是急了点。最后一句图片还没出现,就读完了。千万要记住,要跟画面同步。

师:接下来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讨论配解说词的形式。你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几个人一起解说;也可以分工一下,你读哪几句,他读哪几句。先分一分,再练一练。解说时尽量不看书,这样效果会更好。

师:讨论一下,怎么解说呢?分好了就按你们的分工练一练吧。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练练。这次不仅要求跟画面同步,还要根据景物的特点,有感情地解说。开始了——(再放风光图片和音乐)

D、学生汇报。

师:好的,谁来试一试?好,你这组。她们是三人小组。

(课件放风光片,生配解说词。效果很好,台下有掌声)

师:美的风光,美的解说。这就叫——男女搭配,解说不累!(大笑)

师:还有哪组来展示一下?好,同样的也是三人小组。

(学生配得也不错)

师:你看我们多棒,人家电视台花了两个多月才完成呢,我们花了十分钟就完成了。

三、梳理信息,朗读释情

师:对了,别光顾着欣赏这天堂般的美景了,让我们继续去寻找大熊猫。

师:请同学们拿出笔,边读下文边仔细观察,不要放过任何有关大熊猫的踪迹。发现一个迹象就在收上标上一个序号。明白了吗?

(划时插话:由于时间关系,就不用把你的发现再抄写在考察报告里了。)

(学生划得差不多的时候)

师:野外考察,孤军作战太危险,要发扬团队精神。有经验的给没经验的指点指点,建议考察队员互相合作,交流你们的收获。

(小组交流)

师:愿意说说你们的发现吗?

生1:我们发现了大熊猫的粪便,形状像大萝卜。(笑)

师:好的,发现之一。你们有考察者这种认真的科学态度。

生2:我发现了大熊猫幼仔的叫声像小猪一样的叫声

师:呵,这倒是挺有意思的。发现之二,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3:我发现大熊猫的家在紧贴着地面的枯树洞内。

师:大熊猫的家,倒是挺隐蔽的。发现之三

生4:我发现了大熊猫幼仔的样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露出粉红色的皮肤。”

师:多么可爱的小生命啊!谁能把这种可爱读出来?自己先练练

(指名读3、4个,师相机评价)

师:“胖墩墩的”读得特别好。

师:好的,可爱的大熊猫幼仔。

师:好,我们感觉到了这种可爱。

师:太有意思了,真想抱抱它,行吗?难得来一次。

生:不行,国为大熊猫妈妈离仔不会太久,要是看到了,它会发怒的

师:仅仅是怕熊猫妈妈发怒吗?

生:要是把它抱住,会不小心把它摔坏的,会伤害它的。

师:对,还是让这“小可爱”安宁地生长,不要惊扰了它们。那我们赶紧再看一眼大熊猫的幼仔吧!一齐读

师:继续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看见大熊猫步步向“家”走来。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出示熊猫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师:你看,这就是大熊猫。大熊猫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1:我觉得大熊猫很可爱

生2:觉得大熊猫很有趣

生3:我觉得大熊猫实在是太可爱了,怪不得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师:对啊,那就请你把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生练读后指名读4个,师相机评价)

师:行,如果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得更浓一点就更好了。

师:听得出来,你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师:你已经读出了十分可爱,谁能读出千分可爱,万分可爱呢?

师:千分可爱。万分可爱的大熊猫谁来试试?

师:是啊,多可爱的大熊猫啊,那我们就一起把我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

生:它的皮毛为什么是油光光的/

师;哦,是这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大熊猫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师: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1:因为现在大熊猫的数量很少。

师:对,有道理,可是数量很少的动物的种类也很多啊?

生2:大熊猫是恐龙时代的动物。

师:哦,是一种古老的物种。

生3:因为大熊猫以前只有我们中国有。

师:现在呢?——现在也只有在中国生活。还有呢?

生4:老师,为什么大熊猫的眼圈是黑的?

师:哦,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国宝”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生5:因为大熊猫的数量很少。

师:你们知道大熊猫在我国仅有多少只吗?

生:800多只。

师:800多只,不要以为很多哟。联贯合国有这样一个规定:如果一个物种数量在2000只以下,那就面临着灭绝的边缘!

师:这个问题如果继续研究下去,我们就会有的发现。课外同学们可以组成研究小组,去查阅资料,去求证这个问题。

四、抒发感想、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到大熊猫的故乡——卧龙山区考察了一圈,体会到了大熊猫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大熊猫的可爱。此时此刻,你们不想对大熊猫、对人们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考察报告》上。

师:写好的同学示意老师。好,你来读。

生1:大熊猫,你实在太可爱了!

师:对啊。

生2:我好想抱抱你。

师:抱抱谁?(大熊猫)哦,我明白了,(笑)你要说完整哟。

生3:大熊猫真是太可爱了,我真想买一只放在家里养。

师:放在家里养?同学们,老师送你一句话——爱,不只是拥有!(掌声)

生4:大熊猫真是国宝,你能送我一只吗?

师:大熊猫能随便乱送吗?只有当作友好使者的时候老家送给外国的。

生5:啊,我们人类真是太伟大了,能把恐龙时代的大熊猫养活下来。

师:大熊猫为什么能从远古时代生活至今,确实是个谜。

生6:人类应该保护大熊猫,要是不保护的话,世界上的动物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

师:对,这不光是你的愿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生7:大熊猫,我希望你能够永远生存下来,让千千万万的人看看你那可爱的模样。

师:是啊,让这人类的朋友与我们和谐共处是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愿望!

师: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你们还有很想了解的,但在这次考察活动中还没有了解的问题吗?

生1:大熊猫生活在恐龙时代,为什么能生存到现在呢?

师:对,这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生2:大熊猫为什么只吃竹子,不吃肉和草呢?

师:是啊

生3:大熊猫为什么这么稀少,而且它那可爱的模样有些动物却没有呢?

师:对,与众不同

生4:我想了解大熊猫是怎样生小熊猫的?(笑)

师:对,生出的小熊猫,使它不会灭绝。

生:大熊猫的粪便为什么是萝卜形的?(笑)

师: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生5:我想了解大熊猫为什么长这么胖,体形这么大?

生6:我想知道我国在保护大熊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师:是啊,还有好多未了解的知识,那就把你心中的问题记在《考察报告》上吧。(生记问题)

师:我们回家通过上网、看书查查资料,寻找答案。去完成这份《考察报告》,好吗?——下课!

延伸阅读

《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培养喜爱大熊猫的感情,懂得要爱护野生动物。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你还了解大熊猫的一些什么知识?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了解大熊猫的样子。

(1)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大家都喜欢它。你能说说大熊猫的模样吗?那书上是怎样描写大熊猫的呢?

(2)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大、小熊猫的句子,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可爱!把它说给同桌听,记住句子。

2、那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呢?

(1)读第3自然段。这里说了什么?

(发现大熊猫的踪迹粪便)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又发现了什么?

(听到大熊猫幼仔的声音)

(3)读第5自然段。我们循声而去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一个紧贴地面的枯树洞就是大熊猫的家)

(4)最后我们看到了

(5)这几个自然段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应该怎样在朗读上体现出来?自由练,指名读。

3、自由读第68小节。

三、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2、学习单元提示。说说怎样用提问法概括段落大意?

3、回答课后题3,学习用提问法概括段意

(1)把每一问的答案连起来概括段意。

(注意修改:一要适当改变或补充词语,正确表达意思,不能简单地把问题的答案一字不换的连起来。二要注意只要表达得正确清楚、完整,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千篇一律)

(2)概括段意并写下来。

(3)评议。

4、小结方法。

四、总结延伸

1、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2、说说要怎样对待、保护动物?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25、大熊猫的故乡

一、来到大熊猫的故乡

二、找到大熊猫的家:发现、听到、找到

三、看到大熊猫:可爱、文静悠闲(明星、国宝)]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内蕴丰富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童年夏夜的美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怀念之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实录:

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曲子,名字叫《母亲我为你骄傲》,播放曲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人孙友田的--《月光启蒙》。

师:先来看这样一个画面。给你的感觉怎样?想说点什么?

生:这个画面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很温馨。

生:母亲十分亲切。

生:我感觉十分美妙。

师:是呀,这是一个温馨的画面:月色下,作者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着动听的歌谣。那是甜蜜的时刻。无论是母亲还是孩子。所以,在作者的印象里——“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生读“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

师:童年的夏夜是怎样的?

生: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

师:为什么?看书1-3节,请你从书上找找句子来回答。

学生看书

生: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师: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最美的时辰啊。是什么时候?

生: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指名学生读。

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很美?

生:星星全都出来了,皎洁的月亮也出来了。

师:把你的话也说得美些。

学生再说。

再指名读“暑热散去了……最美的时辰。”

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很美?

生:我想告诉大家月色洒满我们的篱笆小院很美。

师:我们一起来告诉大家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候,读——“暑热散去了……”

师:除了这个,还有什么也让作者感到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生: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亲忙了一天了,这时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生:母亲搂着我给我唱歌谣,她很爱我。

师:是呀,一个“搂”字传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意。作为孩子的我,一天在太阳下晒,在泥地里滚,这时候也可以静下心来,享受月光,享受月光下母亲深情地吟唱。谁来读读第四小节?

指名一个学生读。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短语,一起来读一读。

示: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师:三月的和风吹来时感觉怎么样?

生:很舒服。

生:柔柔的。

师:是什么像三月的和风。

生:母亲甜甜的嗓音。

师:小溪的流水又是怎样的?

生:小溪的水流动很缓慢。

师:是什么像小溪的流水?

生:母亲的嗓音。

示: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齐读。

师:用个词语来说说这种感觉?

生:轻柔。

生:轻缓。

师:那就让我们轻轻的,柔柔的,缓缓的读读母亲唱的歌谣。

齐读两首歌谣。

师:这两首歌谣都与月亮有关,它还与什么有关?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一首。

指名一个学生读。提醒读得轻柔一些。

生:还与洗衣裳有关。

师:什么时候洗衣裳。

生:月亮出来了。

师:可见——

生:母亲很勤劳。

师:还有一首。

指名读另一首。

生:与美好的生活有关。

师:是啊,这是母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母亲用甜甜的嗓音为我深情的吟唱,这时候,引读——

示: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老师,我能问个问题吗?母亲的声音怎么会是芳香的?

生:母亲的甜甜的嗓音仿佛是香的。

生:可能他们的篱笆小院里种了桂花树什么的,散发出来的香味。

师:你可真是会幻想。

生:母亲的声音很动听,感觉是芳香的。

师:母亲的嗓音甜润、深情,仿佛芳香四溢,让作者的内心也充满了芳香,有了一种美好的情感。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母亲用甜甜的嗓音为深情吟唱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生:我会觉得幸福极了。

生:真希望能一直停留在这一刻啊!

师:所以作者觉得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读

师:这句话里有两个相同的字,是什么?

生:“长”

师:第一个“长”指什么?

生:生长。

师:第二个呢?

生:流传。

师:故乡流传下来的歌谣是故乡给予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恩赐,在这个美好的月夜,通过母亲的口又传给了我。

引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原本糊涂的心明朗起来了。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起了故事。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6-9节。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根据回答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师:这句话讲母亲怎么样?

生:母亲很美,像玉石雕像。

生:母亲身穿白褂子像玉石雕像。

师:母亲沉浸在月色里,陶醉了,而我也陶醉在母亲美丽的形象中,陶醉在母亲讲的故事里。母亲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那个童话世界引到人间。

学生读——童谣。

师: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10—13小节,再看看母亲是怎样启蒙我的?根据回答,板书:猜谜语。

师:看第一句。"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可以看出什么?

生:母亲唱的童谣很好听。

生:我想让母亲再给我猜谜语。

生:我想和母亲多待一会。

师: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生:花生。

师:可我那时硬是解不开,是母亲,再一次使我那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

师:母亲的歌谣、故事、童谣、谜语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美妙",使我的心明朗起来。所以,"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引读——示:"是母亲用……飞向诗歌的王国。"

师: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生:母亲,我要感谢您。

生;母亲给了我很多,我十分感激母亲。

生:母亲,我爱您。

师:下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篇文章。题目叫《月光母亲》,是这篇文章的原文。读完后我还想听听大家的感觉。但因为幻灯片上打不下,所以老师只带来了最经典的两个段落。自由读一读。

示:

月光母亲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师:现在的母亲怎么样了?

生: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

……

师:作者面对现在这样的母亲,心里会是怎样的呀,请你再读读最后一段,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我十分感激母亲。

生:母亲是您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生:母亲是您用智慧启迪了我的想象,感谢您。

师:带着这份感激再来读最后一段。

学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回到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生:是母亲在月光下对“我”的启蒙教育

师:这种启蒙教育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我对母亲有着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随同作者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怀着对母亲的感激读课题。

生读。

师:怀着对母亲的感激深情的读课题。

生读。

师:其实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和关爱,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请你写一写,母亲,我想对你说:

生:母亲,我想对您说。

师:对呀,再加上一颗心,表示对母亲的尊敬。(教师在“你“的下面加上“心”)

学生写。

交流

师:母亲的恩情是我们所无法忘却的,在原文的结尾作者这样说:"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让我们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感谢她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语言的魅力》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语言的魅力》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语言的魅力》。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到前面来书写“魅力”

听写词语。

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板书。

生板书。

师:实事求是的说谁写对了,不要把错。想方法怎样记住?

师:谁愿意来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指名读课文,师正音“穿着”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在巴黎的街头有一个盲人老头乞讨,竖了一个牌子: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路人无动于衷,一个法国诗人让彼德勒看到了拿起笔在牌子前面添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

师:能够把这么长的课文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描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盲老人上午在木牌上写得是什么?

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结果路人无动于衷,后来诗人在牌子上添了六个字。

生:春天到了,可是……(师板书)

师:结果——

生: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师板书:多极了)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的表现发生了变化,老人也由叹息到非常的高兴起来。变化这么多,变化这么大,同学们注意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这么多情况都发生变化,有没有一直都不变的情况,看书。

生读书。

生:从课文第一段知道他是一个盲人,从早上看不到,从晚上也看不到,一直看不到。

师:从早到晚盲老人还是盲老人。还有什么?

生:都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

师:有没有道理?

生:有。

生:木牌上的字我什么都没看见没有变。

师:从早到晚盲老人乞讨的方法变没变?

生:没有。

师:既然还是在这条繁华的巴黎街上,还是那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可是还是这样乞讨的方法,可是你们看随着木牌添加的几个字,事情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得这样大,几个字竟然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生:多了这六个字为什么会起了变化?

师:这六个字为什么会起变化,他提出的。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添了六个字会起了这么大的作用?我们还读读这句话。

连读三次,

第一次学生齐读。

第二次老师范读。

第三次学生再读。

师: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这样,把你的想法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

小组交流。

生汇报。

师:好,谁先给大家说说,拿出自己独特的意见。

生:第一次路人看见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产生了同情心,就给盲人钱了。

生: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可是对于盲老关来说却什么也看不见,一片漆黑。当人们想到一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怎能不对盲老人产生同情心呢?

师:在你的心中春天是不是万紫千红的?

生:是。

生:我也同意两位同学的看法,我认为这句话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语言。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特别的美妙,然后他们又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丽的景象,都会产生同情心,所以都会帮助这位老人。

师:你能说出这样一段话,并且说得这么流利这么精彩。你来说说。

生:我也同意他的看法。可是我想到这是一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很多人看到了觉得春天太美了,可是这个盲老人这么大岁数却连春天也看不到就产生了同情心。

师:很多同学都会有同样的感觉,的确,春天在我们正常人的眼里放课件:春天的美景(师描述:生机勃勃的春天,新新向荣的春天,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是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屏幕出现一片黑色)上午盲老人写在这句话没起作用是因为他没有打动路人,而下午这句话起了这么大作用是为什么呢?

生:这些语言使人陶醉,打动人心。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这个想法,和你们一样,并且用生动的语言写出来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请同学们饱含着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体会情感。

指名生读课文。

生再读课文。

师:有时相同的意见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起到不同的作用,而且如果你运用了恰当的语言,它会更吸引你。社会、校园内经常看到警示语发生了变化,不但能够吸引人而且能够教育人。在预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搜集,有谁搜集了一些?

生:我在校园里的草坪上写着: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生:我看到:别踩我,我怕疼。

生:我在外面街道上看到: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生:我在河边看到:我不是澡盆,请不要在里面洗澡。

师:小河我们要爱护。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课把你们搜集到的这些写到你们的展示栏上,大家交流。

出示课件:(一个草坪,一个图书室)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设计一个警示语,如果这两个你都不喜欢,你也可以设计其他的。

生小组设计。

(每组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警示语写在老师发的牌子上展示到前面黑板上)

师:请设计的同学读自己写的。

生:爱护每一枝花朵,珍惜每一片绿色。

生:天空不能没有白云,树林中不能没有小鸟,北京也不能没有绿色。

生:花儿是如此美丽,假如您明年春天还想与它重逢,就不要让他们倒在你的脚下。

生:我会给你带来芳香,请不要把我摘掉。

生:不要把我的花裙踩烂,不要把我的身体踩扁。

生:请保护小草吧!不要让世界少了一份生命,不要让世界少了一片绿色。

师:同学们看这些都是写草坪的,你觉得哪个好。

生评价。

师:还有同学是自己选择的,请他来读读。

生:让每一个走进我的人,都感到我的清洁。

生:请不要让垃圾泛滥成灾。

生:水龙头正在哭泣,请你赶快帮它把泪擦干净。

师:我们发现展示出来的没有第二幅图,有没有写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踹一脚我疼,折一角书疼。

生:书是知识的源泉,不是你的玩具。

师:回去之后在你们老师的帮助下,把你的写的整理出来,帖在你们教室的后面。建议你们把你们认为比较好的送给社区的有关部门,也可以送给学校比如食堂、图书馆等部门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师:当曹操率领80万虎狼之师虎视眈眈,欲一口吞吴之时,东吴没有惊慌,调兵遣将,而是锋相对。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把赤壁之战进行到底。请大家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生:(齐读第4自然段)

师:到底黄盖向周瑜说了什么?他是怎样用计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共同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那么周瑜听了黄盖的话后,非常满意。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哈哈,姜还是老的辣。这下咱们赢定了。”周瑜边说边拍拍黄盖的肩膀。

生:周瑜会拍拍黄盖的胸脯,称赞他:“妙,妙计!”

(师板书:妙)

生:周瑜会向黄盖翘起大拇指。

生:周瑜会举起酒杯,对黄盖说:“老将军,有你这等妙机,曹操必败无疑。来,为我的胜利,先干一杯。”(笑声)

师:好!周瑜会这么做(边说边用右手猛地往桌子上一拍)

生:拍桌叫好。(笑声)

生:拍桌叫绝。

师:这叫“拍案叫绝”(指板书)黄盖用计确实妙,连一代枭雄曹操都无法识破。但是(话锋一转)至少有50多人能破黄盖的妙计!

生:(惊疑地)啊——谁呀?

师:就是咱们班的全体同学。(学生大笑)是不是啊!

生:是!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至最后,看谁首先能识破黄盖的妙计?

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三人一组,或两人合作,或五人一伙自由地朗读课文,有的边读边划,有的读读议议,有的静静思索。老师不时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师:看来,大家都已有收获了。(有部分学生举手)不过别急,现在请同学们找刚才不在一块讨论学习的同学交流一下,看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再一次寻找伙伴合作、交流,继而纷纷回到原位。)

师:好,谁第一个先来说说。(学生纷纷举手)请你来。

生:我认为黄盖的信写得妙!

师:请你读出有关句子。

生:(读)“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非失败不可。”

师:好,再请谈谈理由。

生:黄盖故意吹捧曹操,说曹操厉害,合乎曹操的心意。

师:曹操当时的心意怎样呢?(无人回答)请联系上文句子读读,就明白了。

生:(读)“东汉末年,……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师:曹操以为自己兵强(马壮),兵多(将广),因此来势(汹汹),志在(必得),稳操(胜券)。

(括号里由学生接答)

生:(读)“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就下令渡江。”

师:他还求胜(心切),认为东吴不堪(一击),真是骄傲(自大),看来黄盖懂得曹操的——

生:心。(师板书:识人心)

生:(读)“他愿意脱离东吴,带着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

师:有两样东西要特别强调一下,明白吗?

生:明白。

师:一起读。

生:(强调兵士和粮草读这句话。)

师:请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读读,这兵士对曹操来说,重要吗?

生:(有说重要的,有说不重要的。)

生:(读)“曹操的兵士者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黄盖的士兵如果投降过去,可以教曹军水上打仗的本领。

师:所以,这么一说,曹操是求之(不得)。告诉大家,黄盖是东吴一个负责粮草的将官。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曹操率军南下,千里迢迢,人马多多,现在黄盖要带着粮草来投降,真是(求之不得)。所以曹操——

生:(接读)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师:其实,黄盖说带着兵士和粮草投降,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之计,联系下文读读,大家就明白了。

生:(快速看下文,又快速地纷纷举手)

生:(读课文第6自然段)“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装着火硝、硫磺。”

师:黄盖明说带着兵士,粮草,投降曹操,而实际上却暗藏火种,暗藏杀机。而这样做又是那么的名正——

生:言顺。

师:妙极了!请大家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对黄盖的佩服。

生:(带着钦佩的语气齐读)“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学生(纷纷举手)

师:好!有同学把手举得高高,定有什么重大发现。(指一学生)你来说说。

生:(读)“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黄’字。”(读

毕,说)黄盖故意把旗张开,是让曹操知道他真的来投降了。

师:哦,这叫大张——

生:(齐接)旗鼓。

师:目的是让曹操放松——

生:警惕。

生:戒备。

师:妙!谁还发现了什么?

生:(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读得较平淡)

师:你觉得这一处妙,好,你能不能把风读得再大些,把浪读得再高些。刚才似乎给人感觉——风平

生:(齐接)浪静。

生:(再一次,有所强调地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滔……”(由于急,误读波滔了)(笑声)(随即她纠正了)

师:风已读得很大了,这波浪似乎还不高。(有学生纷纷示意要读,不过老师满怀期待地说)我们再给她一次机会,相信她一定能读好!

生:(第三次,非常认真地,抑扬顿挫地读)“这一天,……波浪滔天。”

师:好,我们就以她为师,齐读这句话,读。

生:(齐声,抑扬顿挫地读)“这一天,……波浪滔天。”

师:风这么急,浪这么高。如果是曹军,他们会怎样?

生:他们肯定会很难受。

生:因为曹操的兵士者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即使船已用铁索连起来,可风急浪高,

师:(接)这船就像——

生:摇摇篮一样。

师:唉,真的难受死了,谁来读出曹军的难受?

生:(皱着眉头读)“这一天,……波浪滔天。”

师:是呀!如此风,如此浪,要是我是曹军,妈呀——(笑声)一起读出曹军的难受,读。

生:(难受的语气,齐读)“这一天,……波浪滔天。”

师:如果你是黄盖,看到风大,浪高。你心里怎样想?

生:(齐答)高兴

师:那请大家练练,看能不能读出黄盖的高兴。

生:(自由练读后,纷纷举手)

师:请你来读。

生:“这一天,……波浪滔天。”(有点压抑)

师:看来,黄盖忧心忡忡啊!(笑声)请你来读。

生:“这一天,……波浪滔天。”(还没读出高兴劲)

师:看来,大家很难和黄盖的心沟通。(笑声)还是由我亲自出马。(笑声。师满脸笑容地,得意洋洋地读)“这一天,……波浪滔天。”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那就学着我读。

生:(齐读)“这一天,……波浪滔天。”

师:黄盖为什么如此高兴呢?

生:因为曹军不习惯水战,而东吴的士兵习惯水战,所以风越急,浪越高,越对东吴有利。

师:所以黄盖很高兴,那么黄盖是偶然发现东南风很急的,还是早在预料之中呢?

生:预料之中的。

师:你说。

生:黄盖是故意选定这么一个东南风很急的日来来“投降”曹操的。

师:(插话)你的意思是黄盖故意选定了这么一个黄道

生:吉日(师板书;天时)

师:那么东南风很急,到底帮了黄盖什么忙呢?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出来。

生:(读)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师:好,一起读出风急船快。

生:(齐读)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师:船快,有什么妙用?

生:船快,万一曹操发觉了,他也逃不了。

师:有一个词语叫作迅雷不及——

生:掩耳。

师:妙!

生:(读)“让这20条火船趁着东南风一起冲进了曹操的船队……岸上的兵营也着了火。”

师:哪些词语充分地说明了东南风的作用。

生:冲进,一下子。

生:还有“蹿”字。

师:好,现在大家再读出几句话,把这几个词强调一下,读出风急火势猛,读。

生:(齐读这几句话)

师:妙!这些都说明了黄盖妙在巧借(指板书)

生:天时,(师板书:借)

师:继续汇报,找出课文中体现黄盖用计之妙的“蛛丝蚂迹”

生:(读)“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不计其数。”

师:行。你这是从战斗的结果来说明黄盖用计之妙。大家自由读读这段话,你认为该怎样读,就怎么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

生:(满怀悲伤地读这段话)

师:不错,读出曹操的悲痛欲绝,悲痛万分。看来你和曹操是一伙的。(笑声)

生:(满脸喜色,得意洋洋地读这段话。)

师:你是站在东吴这一立场读的,你读出了黄盖的喜悦、自豪和得意,真了不起!

(全体男生读出曹操的“悲”,全体女生读出黄盖的“喜”。)

师:本来东吴百姓安居乐业,跟曹操井水不犯河水,可曹操偏要率领大军南下入侵别人的美好家园,而终究遭到惨败。这叫多行不义

生:必自毙。

师:曹操完全是绺由——

生:自取。

师:来吧,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对侵略者的讽刺、批评和愤慨吧!

生:(放声朗读这段文字,节奏强烈,感情激昂)

师:(深情地讲述)同学们,毕竟曹军、东吴兵士都是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本应情同手足。

今日却自相残杀。人类啊!请远离战争吧,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期盼!让我们读出对那些在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屈死的冤魂的深深同情吧!

生:(语调深沉,饱含深情地齐声朗读这段话。)

师:从用计的结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两军相逢智者胜”这一说法。不知大家还能不能发现、识破黄盖的“妙”计?

生:“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只有1公里地了……大家解开缆绳,上了小船。”

师:你说说妙在哪里?

生:妙在……妙在……(欲说又不能)

师:黄盖为什么要命士兵一齐点燃20船的火,而不点一艘,放一艘(老师边说边做动作,学生大笑,既而纷纷举手)

生:一齐点着,火势猛,能使曹军的船大面积起火。否则,一艘点燃,曹军便发现了。容易使部分曹军趁火没烧过不时逃跑或作出抵抗。

师:妙,点火方式妙!

生:离曹操的船队只有一公里了,才点火。这样的时机把握得好。

师:妙!

生:如果距离太远了点火,曹军一发现,便于及时撤退。如果距离太近了点,一来容易被曹军识破,二来火势烧得不旺,三来自己也会被火烧。

师:你讲得头头是道,真有水平。这些都是黄盖作了巧妙的

生:布置、安排。

师:对,巧妙的安排。(板书:巧安排。边板边问)

生:还有这小船,安排得很妙!

师:哦,这小船是黄盖和兵士放火后。

生:逃跑用的。

师:你们意思是说,黄盖一点火后,马上逃跑,逃回江的南岸。(笑声)想想看,黄盖放火后,马上要投入——

生:战斗。

师:对,这小船只是暂时地转移,脱离火境,随之投入战斗。(指全班同学)这节课还没有发言的同学请举手,我想,好戏在后头,你们肯定有精彩的表现。(没有发言的学生大多举了手)

生:(读)“曹操坐了小船逃上江岸,……周瑜的兵追来了。”

师:(故作惊讶)咦,周瑜的兵哪里来的?好像天兵天将从天而降。

生:(纷纷)“那是周瑜早有安排的。”“前面已有交待。”……

师:(指一生)你说。

生:(读)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

师:听你读,好像周瑜带兵士去旅游一样。(笑声)周瑜带着兵船要不要被曹操发现呀?

生:不要。

师:那该怎么读这句话?

生:轻轻的,悄悄的。

生:鬼鬼崇崇的。(笑声)

师:那不行。现在就读出“轻轻、悄悄的语气。”

生:(轻声地带着有不让人发觉的语气读这句话。)

师:周瑜带着兵船目的是趁火——

生:打劫。

师:强盗?(大笑)

生:杀人?

师:杀人犯?(更加大笑)那叫趁火——

生:杀敌。

师:行,或者叫趁火掩杀,趁火追击,趁火出击。正因为这样巧妙地安排,所以周瑜能在曹操落荒而逃时,及时地追杀。请听老师读读这句话,聪明的同学肯定会有新的感悟。“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带着兵追来了。”(老师故意突出“鼓声震天。”)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凝思片刻,有十几位举手)

生:我感觉到了鼓声之妙。

师:哦,鼓声妙在哪?

生:因为,曹操和军士本来就是提心吊胆地逃跑,现在一听鼓声震天,他们会更加慌张,害怕。

师:他们会以为有千军万马杀到,他们会吓得魂飞——

生:魄散。面如土色,浑身发抖。

师:他们犹如一群惊弓——

生:之鸟。

师:他们已经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了,谁来描述一下曹军听到鼓声时的狼狈样?

生:他们拼命地乱蹿,有的踩到自己人的身上,有的撞翻了自己人的战马

生:他们你挤我,我挤你,争先恐后地逃,一下子人仰马翻。

生:他们还可能为争夺马匹或抢道而自相残杀。

师:这鼓声,吓破了曹军的胆;这鼓声惊飞曹军的魂;这鼓声乱了曹军的阵。这鼓声真是妙极了!同学们,你们说周瑜命兵士带上鼓之外,还要带上其它什么很重要的东西?

生:兵器(笑声)

师:打仗不带兵器,难道带乐器不成?(大笑)不过,有一样兵器周瑜命令大量地带,什么呢?

生:弓箭。

师:对,周瑜带上大量的弓箭手,在追击时,先来个万箭齐发,箭如飞蝗,把曹军射成一个个小刺猬。(大笑不止)

再追上去刀砍枪刺。妙吗?

生:妙!

师:鼓,弓箭要带,还要带什么?(故作自问状)要及时追上,及时追上。

生:战马。快马加鞭。

师:马不停蹄地追,杀他个片甲不留,狼狈而逃,抱头鼠蹿,落花流水,器爹喊娘,屁滚尿流。(师一口气说到这儿,学生一边大笑,一边鼓掌)真是高、妙,绝呀!(学生又是大笑)当然,(老师故作认真状)我又有几许深深的遗憾。(学生静寂了)要是咱们班的同学在曹操或周瑜手下,肯定都能崭露头角,大显身手。新世纪更需要智慧,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奋斗,挑战。推荐大家去读《三国演义》。

生:(纷纷)读过了。

师:一遍太少,两遍还行,三遍不算多。越读越聪明,越读越狡猾。(大笑)好!(下课并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航天飞机》。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你们认识吗?(贴画航天飞机、银色飞机。)

大家认为上面是飞机,下面是航天飞机。

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从课文中找出理由,大家放声读课文。

生:庞然大物。银色飞机小。

生:方方的尾巴,三角翼。

(看屏幕,出现航天飞机及样子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有点威武。读出一点味道了。

师:用上这句话,介绍它的外形。拿出航天飞机,两人合作,一人指,一人介绍。

哪位同学愿意到上面来?

一组介绍。

师:有没有介绍出“雄壮威武?”请你上黑板写上“雄壮威武。”再指名说。

师:上堂课,我们知道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有几次相遇?如果有可能,我们用相机拍下他们相遇的一瞬间,银色飞机在这个位置,那么航天飞机在哪儿?大家赶紧读2、3、4自然段。如果你找到了理由就拿出航天飞机,跟同桌商量怎么放。

生读商量。

师:谁愿意到上面摆一摆?

指名上来摆。理由:猛窜上来、一跃而过。

一生平衡放,一斜放,一竖放。

齐读文中句。

看录象:美国航天飞机发射了,竖直放。

师:航天飞机与银色飞机相遇时都在飞行,那么谁飞得快?哪几句写出它速度快?细细读课文,体会。

师:举手了,很想说,同桌先说。

生:瞧!----羡慕极了!

师:到底有多快,我们来看一些资料。(出示学生刚才回答的句子)读出声音来。两句连起来读,自己读,指读,生板书:速度快

师:除了这句还有吗?

生:-----一掠而过----

师:一掠而过是什么意思?老师从你们身边很快地经过能说一掠而过吗?

生:话音刚落。

师:光一个词能看出吗?

生:呼的一声。

师:连起来说,光一个词不能说明什么,要联系文章前后。(出示句子)

生自由读齐读

师:读出快来。还有快的句子吗?

生:只一会儿工夫。说理由。

师:俞老师说过要联系文章前后。还有没有?

生:----忙不跌----

师:自己读这一句,指名读。俞老师请你们当航天飞机,课件演示,打招呼。一起说---分角色说。

师:从打招呼中,我们可以看出航天飞机的速度很快。还有快的句子吗?没有了,很好,同学们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句子,还合作完成了板书。老师还有一点想问大家,现在有了火箭,能把航天器送入太空,可科学家为什么还要制造航天飞机?到哪儿找?

生:第六自然段。自己读。

生:前面也有。因为火箭没有能力再返回地球。航天飞机能反复用。

生:专程来往于地球与太空之间。

师:从地球到太空,它有没有停留?去不去其他地方?这就叫专程。

生:能把病人送到太空医院。

师:航天飞机的作用非常大,所以科学家要发明航天飞机,齐读再次体会。

除有书上的作用,还有很多作用,自己去看看。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了航天飞机的外形,速度,作用等。

(出示)如果你就是这架银色飞机,你怎么把航天飞机介绍给其他朋友?

如果你就是这架航天飞机,你怎么样进行自我介绍。

如果你就是设计这架航天飞机的科学家,你怎么介绍它?

学生分组合作说,各组派代表上台说。

师:刚才我们时间有限,请个别同学进行了介绍,在课外请你选一个角色介绍,录在录音带上,班队课时再交流。再见!

出彩的:

1、突出了语言的实践。读一读,说一说,摆一摆,找一找,画一画,看一看,演一演等。学习方式比较多样。

2、注意了课程的整合。联系课文进行了拓展,还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3、对教材把握、设计层次清晰。

改进:

1、她注意到课程的整合,要放一些,大胆一些,线条粗一些。但我觉得还可以放一些。变老师提供资料为学生自主找资料、网站,合作交流学习。个人到现在也有两个问题:插图有所偏差、送心脏病人上太空医院应有资料依据。

2、教师注意到了对学生的鼓励,但反馈不够,在课堂语言上还可以学习,特别是语言艺术,语言水平及多种表达

在大熊猫的故乡 教案教学设计



《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保护大熊猫,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2.熟悉课文,了解课文记叙了一次寻找大熊猫的科学考察过程,重点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是大熊猫的天堂。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部分章节。
4.培养从文本中找出所需信息的能力,并学会分析和甄别。
教学准备:媒体。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它体态笨拙,爱吃箭竹,最有趣的是它的皮毛,呈黑白两色,脸上长了一副黑眼圈,它的名字叫——大熊猫。大熊猫这么可爱,我们今天就去大熊猫的故乡看看,是什么样的水土孕育出了这么可爱的生灵。
齐读课题。
二.、初读
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生字和字音,同时在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旁边打个星号。
反馈,你能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给我们欣赏吗?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说,一篇文章,多读几遍,就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读后交流。(课文写了……你从哪个地方看到的?)
抓住“大熊猫的天堂”和“大熊猫生活的四个条件”板书。
三.布置考察任务。
同学们读书真认真,发现了许多连老师也没有发现的事。
今天,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专家老胡同志交给我们班的同学一个特殊任务,请同学们去考察一下大熊猫的故乡卧龙山区(课件出示):请你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生活的“天堂”。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你认为怎样的地方可以被称作天堂呢?
对我们人而言这样的地方可以视为天堂。对照课文说一说,对大熊猫来说,什么样的地方可以被认为是天堂?引导学生说出四个条件(板书出示)
师:全班齐读这16个字。
学生齐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将它说得通俗点吗?例如冷暖适度就是指温度怎样的……山高谷深是指山怎样的……
学生答,教师点评。
师:符合这样条件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之为——(手指板书,引导学生说)大熊猫的天堂!
要证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的天堂,必须证明卧龙山区的环境符合这四个条件。课文哪个自然段重点写了卧龙山区的环境?
你打算怎么证明?学生说,教师小结:走进课文,深入阅读课文第一小节,从字里行间发现并搜集信息,来证明卧龙山区的环境符合大熊猫生活的条件。
接下来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文第一小节,寻找恰当的语句,然后小组讨论,认真地填写考察表。(板书出示:①读②搜集③讨论④填写)
学生阅读,讨论,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汇报考察结果。
预设:关于大熊猫生活的第某个条件,你们小组搜集到了什么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卧龙山区苍绿幽静。
“苍绿”是一种什么样的绿?(绿得多,绿得浓)为什么会这么绿呢?
给“幽静”找一个近义词。(安静宁静)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有韵味?为什么?
你能试着读出“苍绿幽静”的味道来吗?全体练读,指名读,评价同学朗读中的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2.这里地势高,常年云雾缭绕。
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用“之所以……是因为……”连接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卧龙山区的山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句话也写了山?
“远处,浅灰色的山峦上,缕缕白云裹着山顶银白色的积雪。”
研读这个句子,你从哪里看出了山的高?除了高之外,这里的山还有什么特点?云呢?你怎么知道的?
自由练习朗读这两个句子,要读出云雾丝丝缕缕,山谷空空蒙蒙的感觉来。
指名读,评价,再读。
卧龙的山多美啊!大熊猫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因为这里的山——(高)谷——(深)。
3.高大的云杉、红桦和松树,像一根根擎天柱威武挺立,青翠的箭竹丛填充着森林里的空间。
仔细研究这个句子,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箭竹茂密”?箭竹除了茂密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你能给这个句子口头缩句吗?这里除了写箭竹,还写了什么景物?云杉、红桦和松树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擎天柱是怎么样的?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导朗读,抓住“擎天柱威武挺立”的气势来指导。)
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提到了树木?
满山长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
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个句子在写什么景物?写出了原始森林的什么特点?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4.林中鸟鸣声声,山下泉水清清。
同桌练习朗读这个句子,相互说说读了以后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体会。
你觉得“鸟鸣声声”和“幽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你能读出卧龙山区环境清幽的感觉来吗?
5.找了那么多信息,你觉得卧龙山区称得上是“大熊猫的天堂”吗?那么,谁代表我们全班来宣布这个考察结果?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从内容和感情两个方面指导。
五.指导全段朗读。
卧龙山区这么优美的环境,真值得向人们好好推荐推荐,让这美景走出大山,家喻户晓。让我们用朗诵向人们介绍这迷人的风光吧。
(出示卧龙山区图片)请你根据图片上的景色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总结朗读方法:根据景物的不同特点,变换自己的语气、语调。教师朗读,请学生挑战。
六.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既完成了考察任务,知道了大熊猫的天堂就在卧龙山区,又向人们推荐了卧龙山区的优美环境,收获真不小。但也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课件出示资料:大熊猫生存的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大熊猫濒临绝迹。)你愿意为保护大熊猫做点事情吗?
(课件出示:请你写一首诗,或者写几句演讲词,或者设计一句广告词,来呼吁人们保护大熊猫的家园。)
板书设计: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熊猫的天堂卧龙山区的环境
冷暖适度
山高谷深地势高
箭竹茂密箭竹丛
流水涓涓泉水清清
考察表
考察目标:证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生活的“天堂”。
考察方法:认真阅读课文第一小节,从课文中找句子来说明。
考察的内容:
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
卧龙山区的环境
冷暖适度
山高谷深
箭竹茂密
流水涓涓
结论:所以,我们认为卧龙山区是“大熊猫的天堂”。
课前准备:词语(苍绿幽静郁郁葱葱擎天柱)

《大熊猫》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熊猫》课堂教学实录之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课前播放歌曲《找朋友》,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唱着,跳着

(创设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拉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请大家猜个谜语:叫熊不是熊,叫猫不是猫,爱吃竹叶和竹笋这是什么动物?

生:大熊猫。

师:板书课题大熊猫。熊一个能再加四点底,就像熊猫的四只脚。

生:读课题:大熊猫,大熊猫。

师:(笑眯眯地)老师带来了一只毛茸茸的大熊猫,想和它交朋友吗?来,握握手

生:争着握手。

师: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对它的喜爱呢?

生:

师:大熊猫憨态可鞠的样子着实招人喜欢,谁来说说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生: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猜谜导入新课,紧接着又抱出大熊猫与大家握手交朋友,极大地调动学生了解大熊猫的浓厚兴趣。)

师:我们只要勤动脑、动手收集资料就能获得很多知识。

师:老师也从网上了解到很多大熊猫的知识。

展示图片

师:同学们,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只有一千只以下,而且数量还在下降,所以我们要携起手来,保护这些珍奇动物。

(老师不仅初步培养了孩子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搜集资料,获得知识。)

师:我们现在一起打开书来学习课文。用铅笔圈出你不认识的字,用老办法解决。

生:读课文,自学生字。

师: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认识生字的?

生:查字典,问别人,听别人读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选择识字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自我反思的机会,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师:还有几个不认识的字,比手势告诉老师吧。

生:一部分同学仍有不认识的字,有的3、4个,有的1、2个。

师:现在各小组合作学习。①小组长组织学生字;②组里的同学有不认识的字,大家要想办法帮助他。好,祝大家合作愉快!

生:小组同学自主学习,老师参与点拨。

师:小组长来汇报,你们组用什么方式学习?

生:①我们组先拼拼音,读两遍,再读词语。

②我们组做了猜字游戏

③我们组邀请了陈老师参加

④我们组也是做猜字的游戏,我把字卡放在背后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方法到位,学生学得认真、学得开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师:让我们合作,一起来做猜字的游戏。这边的同学悄悄地读给那边的同学听,读完老师再公布答案,看读对了没有。

生:(悄悄地)读生字给同桌听。

师:现在,我们开着小火车送生字娃娃回家吧。

(识字教学采取先学后教,讲究趣味性和实效性,不仅有创意,而且简便易行。)

生:齐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要告诉老师?

生:①大熊猫是最可爱的动物;②最珍奇的动物;③大熊猫很漂亮,它有圆圆的黑圆圈;④大熊猫的四肢都是黑的

师:好,找找描写大熊猫的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大家读读这一段,看究竟大熊猫长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将描写大熊猫黑色的部分画出来,一个同学上来和老师合作。开始

师:先完成的,要为大家加油。

生:加油!加油

师:我们来读课文,看画得对不对。

生:大熊猫的身子胖乎乎的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还可以表演,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

师:现在同学们能告诉老师,大熊猫长什么样子?

生:胖乎乎的。

师:板书胖乎乎。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词有什么特征?

生:后面有两个字一样。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还有没有这样的词?

生:毛茸茸

师:你还从哪儿知道更多这样的词吗?

生:冷冰冰,白茫茫,绿油油

师:回去再收集,好不好?

(注意知识的拓展及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学习课本知识到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

师:现在让我们看着大熊猫,一起来试着背一背,不懂得的可以看书。

生:背诵课文第二段。

师:这节课上到这儿,回去都画一只大熊猫,怎么样?

生:(兴致勃勃)好!

总评: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老师让学生画大熊猫,为大熊猫涂颜色等活动极富儿童情趣。这堂课体现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理念,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搜集资料、去读书、去画画、去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扎实,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智慧得到明显的启迪。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描写大熊猫的两个自然段能感受卧龙山区的风光美,积累优美词句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看图片、读课文、朗读片段、谈感受等方式学习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对国宝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体会到人类要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带来一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它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对于大熊猫,大家在课外都了解到了些什么呢?

(请三四个同学谈谈知道的知识)

看来同学们对大熊猫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熊猫的故乡你们去过吗?(没有)

我也没有去过。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去大熊猫的故乡。

下面,就让我们从萧山国际机场出发,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客机飞往成都机场。下了飞机,我们转乘大巴,开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好,目的地到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在什么地方?(在大熊猫的故乡)

第一次来大熊猫的故乡,你的心情怎样?(新奇、兴奋、自豪)

让我们一起带上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个题目(出示课题《在大熊猫的故乡》)(齐读课题)

二、亲近大熊猫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

2、读了课文后,你现在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大熊猫)

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

刚才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哇地叫了起来,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想做些什么)

(很可爱、想抱抱它、想摸一摸)

(很有趣,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露出粉红色的皮肤。)

(很可爱,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

那就请你们读读文中的句子,赞美一下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看谁读得有意思!

谁来对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尽情地赞美几句?还有谁能读得更可爱?

你们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读得特别可爱?

谁还想读,那就站起来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二、感受环境的美

1、了解熊猫生存所需条件

刚才有同学说想很想抱一抱大熊猫,老师也很想抱一抱它,那么我们去抱一只回来养养,好吗?(不行的)为什么不行?

那里符合了熊猫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而我们这里没有这样的条件,否则,大熊猫会死的。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条件

(板书: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盛、流水涓涓)

大熊猫能生长得这么可爱,这么充满灵气跟这个环境之间肯定有必然的联系吧!

2、交流自己的感受

下面就请你们再仔细地读一读具体地描写环境的话,把你觉得写得美的,符合大熊猫生存条件的话读一读,圈一圈,划一划。

①卧龙山区苍绿幽静。

(幽静:幽雅寂静(夜色幽静)苍绿幽静:深绿幽雅寂静。说明这里没有人声的嘈杂,浓浓的深绿色更衬托出幽雅寂静)

指导朗读。(苍绿幽静)

②这里地势高,常年云雾缭绕,满山长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

(地势:地表的状态、形势,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符合了熊猫生长的条件山高谷深;常年:经常、始终不断的;云雾缭绕:云和雾一圈一圈向上飘起;满山:整座山,说明多;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原始森林:最古老的、未开发的、未开化的森林;)

指导朗读。(云雾缭绕、郁郁葱葱)

③高大的云杉、红桦和松树,像一根根擎天柱威武挺立,青翠的箭竹丛填

充着森林里的空间。

(擎天柱:支撑着天的柱子;威武:有威风有气势;箭竹丛:说明竹子很多,很茂盛;填充:塞满,说明树木肯定长得很茂盛;把森林的空间都塞满了。还符合了熊猫的生长条件箭竹茂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威武挺立)

④林中鸟鸣声声,山下泉水清清

(声声说明叫声多,鸟鸣声声:鸟叫声很清楚,一声声都能听见;泉水清清:这里没有受到过污染,清清的泉水肯定是清澈见底的,符合生长条件流水涓涓)

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⑤远处,浅灰色的山峦上,缕缕白云裹着山顶银白色的积雪。

(缕缕白云:形容白云一条一条,连续不断;裹:缠绕、包扎;银白色的积雪:因为地势很高,所以会有积雪,也保持了常年不变的温度。)

⑥这真是大熊猫的天堂(板书:大熊猫的天堂)

3、整体感受

下面,让我们到画面中去看看,去领略一下这迷人的景色。(师介绍)

看到你们激动的样子都跃跃欲试了,现在,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和画面,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谈论环境与熊猫生存的关系

你们觉得可爱的熊猫也它生存的环境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

三、拓展练习(做公益广告)

是啊!在这么一个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的环境里生长的生灵也带有了大自然的灵气。大熊猫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才能悠闲的生活,面对现在恶化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老师刚在报纸上看到在征集公益广告,见过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吗?

什么是公益广告呢?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关于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以四人小组为的单位,我们把设计出来的投到中央电视台,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来关心环境。

四、课外延伸

课后作业: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网址,你们可以去网上查询。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质疑导读,披文入情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全文,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访孔明”,谁能说说对刘备的初步印象?

生:刘备仰慕孔明。

生:诚心诚意请诸葛亮。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也很能总结。

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新的问题吗?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生:课文是怎么详写刘各等人请诸葛亮出山课文为什么多处写张飞?

师: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我们怎么样来研究文中刘备、张飞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呢?

生:……

二、合作探究,深入课文

师: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是读懂人物形象的奸方法。同学们是研究人物的专家,请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研究自己深感兴趣的人物。交流时要做到有话可说。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师小结学法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先让研究刘备的同学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心得体会(交流刘备的几处言行,原则上以学生的学路为主,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情感,读出个性,说出见解)

生:我读了刘备斥责张飞的话,知道了他很仰慕敬重诸葛亮。(一些同学纷纷举手表示赞同)

师:(出示文中四句刘备斥责张飞的句子,不出示提示语)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生读……

师:你觉得读得好吗?

生:——般。

师:老师出示提示语“斥责”、“大声斥责”,引导学生再读句子。

生再读……

师:大家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很不简单,谁能用四个字概括刘备的话意。

生:斥责张飞。

师:(板书后)刘备是这样说的,又是怎么样做的?

生: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引导学生读好后,概括句意,请学生板生:端正地写“下马步行”。

师:好,我们应该端端正正写字。

生:我从“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读懂了刘备敬重诸葛亮。

师:点击“轻轻”、“恭恭敬敬”,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读:…

师:能不能将这一长句概括成四字短语。

生:等候孔明。

师:能不能加进表示地点的词语?

生:阶下等候。

师:好,能不能把“恭恭敬敬”这一层意思也说进去。

生:阶下恭候。

生:我从“赶紧下拜”句也读懂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诚心诚意的。

师:出示句子,上学生自己读,同桌交流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评析。

生:“谒见’’这个词是指晚辈拜访长辈,下级拜访上级,而那时刘备是大将军、皇叔,诸葛

亮是一个村夫,说明刘备尊重孔明。

生:我还有补充,刘备比诸葛亮年长好几岁,谁知道刘备比诸葛亮年长几岁?

生:二岁。

生:五岁。

生:八岁。

师:二十岁。

生:(惊讶)我认为这句话应概括成“下拜谒见”

师:请研究张飞的同学汇报研究的成果。

生:课文写张飞是为了反衬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读了张飞的话,我更敬佩刘备了。

师:出示有关句子(“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白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先请学生自由读,然后交流。

生:我认为,张飞看不起诸葛亮,所以“——个村夫”应该读得又轻又慢。

生:我有补充,张飞是一个猛将,说话很直,应该读得很有力。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白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书,互相交流。)

师:请大家看黑板,用“刘备()为了表明()”说一句完整的话。

生:刘备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下拜谒见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心。

师:不错。谁能再说得简单些?

生:我从刘备的“言行”中明白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是读懂人物形象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说,我们善于加强人物的比较进行研究,那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会对刘备的形象和品质有更清晰的认识。

师:.(出示刘备张飞的四组对话)请问学们找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越是读得深入,对课文的理解会越深,请同学们再看看课题,读读课文,你有没有更新更深的发现。

生:课题“三顾”指刘备去的次数多,坚持不懈。

生:课文多次写张飞是为了说明刘备心之诚,情之切。

生:……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商量一下,如果还有新的发现,可以告诉老师。

三、联系生活,跳出课文

师:同学们,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我们今天学习《三顾茅庐》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几百年前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吗?学了这个故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大家有什么启发呢?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生1:请人帮助,心诚则灵。

学生2:尊重他人,以诚待人。

学生3: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学生4:作为一名单位领导者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学生5:……(联系到囚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已经学会如何做人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学习的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山课堂。根据大家现在的认识和理解,想提出哪些新问题呢?

生:张飞能不能与诸葛亮合作好?

生:课文开头写刘备仰慕诸葛亮,后来写“经过一番议沦后”更敬佩诸葛完了,诸葛亮到底说了哪些话?

师:他们第一次的对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隆中对》,课后请可学们去研究研究,收获一定不小。

(学生十分兴奋)……

师:你们有兴趣想了解刘备、诸葛亮等人是怎么合作打天下的吗?课文与原作有什么异同之处吗?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去读读《三国演义》。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师:今天,有几位生字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了,小朋友们想不想认一认。

生齐说:想。师出示生字卡片:艰难吟诵称赞,最后一张为空白卡片,生笑。

师:这张卡片上的汉字小朋友去哪儿了呢?噢,原来跑到黑板上了。

(师板书“山”字。)

师: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见过哪些山?

生:中学里面的假山。

师:那是假的山,真名叫“土堆”。

生:马陵山。

生:我还从电视中见过一些山。

师:你觉得这些山怎样?

生:高!

师:高!谁来读一下“山”字,告诉老师?

生声音响亮地读。

师:听出来了,山的确很高。

师:其实,在我国陕西省境内就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高山,它就是华山。师在“山”字前板书“华”字。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朗读课文,对华山已有了一定了解。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课文中那位小朋友一起去登华山,看看你觉得华山怎样?

师出示“他们沿着山路……飘着朵朵白云”一段话,生自由读。师在黑板上画一幅“高山”的简笔画。

师:刚才小朋友们一起读这段话,老师听说华山的山路很窄,如果大家一齐读,肯定登不上山顶。请小朋友们各自读,再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很高!

师:用心读书了。

生:很漂亮!

师:能一边读书一边用心感受。

师:小朋友们,能通过读,把你心中感受到华山告诉老师吗?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师:老师觉得他们没费劲就登上去了。我们和那位小朋友、先生一起去登。(师指着简笔画山脚)现在开始:一步、两步、三步……累了吗?(师结合数画一级级石阶。)

生:没累!

师:接着登!一步、两步、三步……累了吗?(师结合数接着画。)

生:没累!

师:对,可能现在没累,可是,走了这么长时间,才刚刚离开山脚。

如果登到山顶,他们累不累?(师将石阶补画到山顶。)

生:累。

师:等上山顶容易不容易?

生:不容易!

师:这就叫“艰难”!再读读这句话。

生再读注意将“艰难”读得慢一些、重一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登山很艰难。请接着读。

生:啊!华山真高哇?

师:究竟有多高呢,老师没听出来。请接着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没听出来,好象还有两座山超过了华山。

生再读,注意突出“远远近近、都”等词语。

师:有点听出来了,谁再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没有山超过华山。(师随机画连绵起伏的群山见笔画,以突出华山之高。)

请接着读。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老师听出来了(师随机在山腰画朵朵白云,以突出华山之高。)不过“太阳显得那么近”老师没听出来,是这么近吗?(师随机画了一个很小的太阳。)

生笑:太阳应该有这么大。(边说边做展臂画圈的动作。)

师:咦,太阳为什么会是那么大呢?老师不懂。

生:因为在华山顶上,太阳显得那么近,所以看上去应该很大。

师: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你得通过读,才能将它读大起来。

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一句,注意将“那么”读得慢一些,重一些。

师:太阳是近了一些。(师随机将太阳画大一圈。)如果,你能加上动作读,太阳可能会显得更近,变得更大。

生边做动作边读,师随机将太阳又画大一圈。

师:刚才老师通过小朋友们读觉得华山很高。究竟有多高,在老师脑海中还不是很清晰。谁能读好“啊!华山真高哇!”这句话?

生读。

师:老师觉得华山只有这么高。(师随机画一个短一些的感叹号。)谁能把它读得再高一些!

生跃跃欲试,一生读。

师:变高了一些。(师随机画一个长一些的感叹号。)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齐读告诉老师。

生齐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高!实在是高!(师随机画一个更长一些的感叹号。)

师:刚才老师听了小朋友们的读,知道华山很高。小朋友们能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告诉老师呢?

生自由边读边做动作。

师:我们登上华山山顶,(指着简笔画)看到太阳公公变得胖胖的,白云姐姐在山腰间自由自在地散步,远处群山连绵起伏……看到这样景色,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啊!华山真高哇!

生:华山太美了!

生:真漂亮!

师:小朋友们是这样夸奖华山的,(师板书“咏”字),和我们一起登上华山的那位小朋友是怎样说的?

师小黑板出示“小孩儿情不自禁……回首白云低”一段话。生自由读。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2、能运用“自豪”说话。

3、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瞄准“自豪”

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那小骆驼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指导朗读,走进故事

1、出示骆驼图,问:同学们见过骆驼吗?你觉得它长得怎么样?

2、一匹小红马看见了,它是怎么认为的?

出示这段话: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指导朗读,读出讥讽的语气。

3、听了这些话,小骆驼十分委屈,于是它把这些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读出疼爱的语气。

三、师生互动,感悟“自豪”

a)妈妈带小骆驼去沙漠干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配乐朗读3-4节。

b)刚才我们一起来到了大沙漠,老师就像小骆驼一样,有许多问题不明白,你们来做骆驼妈妈告诉我,好吗?

师:妈妈,我的背上那两个肉疙瘩,实在是太难看了,能不能动手术把它给割掉?

生:不行,那肉疙瘩里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在沙漠里面用。

师:我们肚子饿了,那就在沙漠里随便找点儿吃的,不就行了吗?

生:沙漠里面没有水源,没有吃的。

生:孩子,沙漠无边无际,一走就要好几天,加上沙漠里又没有吃的,所以,这肉疙瘩非常有用。

师:喔!我明白了。那我的脚掌又大又厚,连鞋子都买不到穿,要它有什么用?

生:孩子,它的作用可大了。你看,我们脚下全是松散的沙子,有了它,我们在沙漠里行走,就不会陷进沙子里去。

师;可小红马的脚小巧玲珑,在沙漠里行走,一定会比我们跑得快。

生:不,不,不,小红马进入沙漠,那就连脚都拔不出来了,怎么走,怎么跑呢?

师:可我还有一点不明白,那就是我的眼毛,别人都长了一层眼毛,而我偏偏长了两层,就比戴了眼镜都难看。

生:你可别小看它,有了两层眼毛的保护,就不会有沙子进入眼睛里了。

师:一层眼毛不也够了吗?

生:不,沙漠里的风沙非常大,都能把天和地给遮挡了,两层眼毛才行哪!

师:小结。板书。

四、迁移运用,强化“自豪”

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感到自豪、骄傲的地方,愿意告诉老师和同学吗?为了说的更好,先把它写下来吧。

生:练习。

指名朗读。

生:我值得自豪的是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它能写字、画画、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生:我值得自豪的是我有一个很疼我的妈妈。她用无私的母爱关怀着我,使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生:------

五、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一天,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照镜子,又遇到了小红马,你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吗?同桌一个演小红马,一个演小骆驼,表演他们的第二次相遇。

同桌练习表演。

指名上台表演。

六、说写结合,深化认识

续写故事《第二次相遇》

附学生习作:

一天,小红马和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相遇了,小红马傲慢地说:“你还来小溪边照镜子,真是不止羞耻!”小骆驼说:“虽然我的样子很难看,但是我那些丑陋的地方却有很大的用处。”小红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问:“有什么用处呢?”小骆驼说:“我的脚掌又大又厚,可以在沙漠里轻松地走动,我的两层眼毛能挡住铺天盖地的风沙,不让沙子进入眼睛里,尤其是我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在沙漠里用的了。”小红马不相信,小骆驼说:“不相信的话,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小红马跟着小骆驼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小红马站在沙漠里不能动弹了,而小骆驼它却轻松地走着。忽然,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小红马的眼睛里全是沙子,睁都睁不开,而小骆驼的眼睛里却没进一点沙子。沙漠比赛结束了,小红马惭愧地对小骆驼说:“对不起,当初我不该那样说你。”小骆驼笑着说:“没关系!”从此,小红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呀!往往丑陋的东西也能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刘书亮)

评析:

一、追求平等对话。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课堂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以教师扮演骆驼妈妈,学生扮演小骆驼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沙漠之旅这一部分,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墙角数枝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与学生交流,多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让学生表演。让学生展开想象,表演小骆驼与小红马的第二次相遇,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经意间,课文的语言已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了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联系实际,用自豪说话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更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了自豪感。

13《在大熊猫的故乡》


13《在大熊猫的故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36个新词语(要抓住与课文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出示熊猫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大熊猫)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那么你们可知道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乘车去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瞧一瞧。

2、揭题:16、在大熊猫的故乡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估计质疑: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大熊猫的故乡是怎样的?我们在大熊猫的故乡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语,读读划划。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①注意区别屡和缕;幼的左边是幺;幽的笔顺;

②读词语并理解意思。(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读读课后习题,指导分段。

1、指名读课后第1、2题的问题。(明确依据课后习题学习课文,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

2、交流,讨论:课后问题1和2有什么联系?应围绕哪个习题学习课文进行分段?

3、根据课后第2题先试分,再交流讨论。

4、读课后第1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

1、谈话。

2、听写。(听写时可报词语、可报意思、可连续听写。)

1、反馈。

4、同桌互改。复习课文,巩固词语。

二、研读重点段

1、找出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

(1)点拨:怎样找准重点段?

(2)指导:怎样读懂重点段?

2、研读重点段:

(1)理清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的模样)

(2)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出示句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绽出粉红色的皮肤。(理解作者是抓住大熊猫幼仔娇嫩这一特点,按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写具体的。)

②出示句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按先分述后总结的顺序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模样的句子。

(3)讨论:为什么说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①大熊猫有什么特点?(外形可爱,稀有珍贵)

②哪一点更重要?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来连接?(不但而且)

③投影出示:请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友谊使者外形可爱稀有珍贵不但而且

④不规定词语和句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⑤总结:大熊猫不但长得逗人喜爱,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英国、日本等国的大熊猫都是我国送给他们的,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美丽的彩桥。所以说它是大自然的明星,我国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它、保护它。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段意。

1、讨论:

(1)过去已学过哪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新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是什么?

2、归纳:按课后练习第3题的问题和答案归纳段意。

四、朗读训练

1、选取最喜欢读的部分,精心朗读。

2、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本》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小熊猫

娇嫩胖墩墩

淡淡的短毛粉红色的皮肤

圆滚滚的身躯明星

油光光的皮毛文静悠闲

黑眼圈国宝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大熊猫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1)投影出示句子:大勇猛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水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理解:为什么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具有这四个特点?(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知识。)

(2)任选一题,写一个先总起后会述的语段。

①大熊猫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

②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

(3)交流,讨论,成文。

2、听录音朗读第2自然段。

(1)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法。(总分总)

(2)圈出能说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天堂的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体会卧龙山区不但风景怡人,而且适合大熊猫生活。引导学生在朗读语言文字时注意和四个条件一一对应)

(3)跟录音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指名背诵。

3、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冷暖适度、山高水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圈出词语,板书:

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理解警觉、循声的意思)

2、训练说话:我们找到大熊猫家的经过?

(1)自由小组交流说

(2)指名反馈评价说

3、你们知道大熊猫家的特点吗?读课文,划出词语,板书:

悬崖陡坡2950米紧贴地面枯树洞竹草遮掩

4、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我们爬上高山寻找大熊猫,在枯树洞内发现了大熊猫。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作业本》中第剩余的作业。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收集有关的大熊猫的资料,写一写感想:保护大熊猫的家园。(题目可以自拟)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四个条件: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总起苍绿幽静地势高

自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然分林中鸟鸣声声

环述山下水泉清清

境山上白云裹着积雪

总结天堂

教学后记

根据本文所学内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一写大熊猫,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

《在大熊猫的故乡》浙教版


《在大熊猫的故乡》浙教版教学内容

总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36个新词语(要抓住与课文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教具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出示熊猫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大熊猫)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那么你们可知道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乘车去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瞧一瞧。

2、揭题:16、在大熊猫的故乡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估计质疑: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大熊猫的故乡是怎样的?我们在大熊猫的故乡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语,读读划划。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①注意区别屡和缕;幼的左边是幺;幽的笔顺;

②读词语并理解意思。(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读读课后习题,指导分段。

1、指名读课后第1、2题的问题。(明确依据课后习题学习课文,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

2、交流,讨论:课后问题1和2有什么联系?应围绕哪个习题学习课文进行分段?

3、根据课后第2题先试分,再交流讨论。

4、读课后第1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

1、谈话。

2、听写。(听写时可报词语、可报意思、可连续听写。)

1、反馈。

4、同桌互改。复习课文,巩固词语。

二、研读重点段

1、找出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

(1)点拨:怎样找准重点段?

(2)指导:怎样读懂重点段?

2、研读重点段:

(1)理清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的模样)

(2)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出示句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绽出粉红色的皮肤。(理解作者是抓住大熊猫幼仔娇嫩这一特点,按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写具体的。)

②出示句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按先分述后总结的顺序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模样的句子。

(3)讨论:为什么说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①大熊猫有什么特点?(外形可爱,稀有珍贵)

②哪一点更重要?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来连接?(不但而且)

③投影出示:请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友谊使者外形可爱稀有珍贵不但而且

④不规定词语和句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⑤总结:大熊猫不但长得逗人喜爱,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英国、日本等国的大熊猫都是我国送给他们的,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美丽的彩桥。所以说它是大自然的明星,我国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它、保护它。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段意。

1、讨论:

(1)过去已学过哪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新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是什么?

2、归纳:按课后练习第3题的问题和答案归纳段意。

四、朗读训练

1、选取最喜欢读的部分,精心朗读。

2、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本》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小如猫

娇嫩胖墩墩

淡淡的短毛粉红色的皮肤

圆滚滚的身躯明星

油光光的皮毛文静悠闲

黑眼圈国宝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大熊猫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1)投影出示句子:大勇猛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水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理解:为什么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具有这四个特点?(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知识。)

(2)任选一题,写一个先总起后会述的语段。

①大熊猫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

②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

(3)交流,讨论,成文。

2、听录音朗读第2自然段。

(1)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法。(总分总)

(2)圈出能说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天堂的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体会卧龙山区不但风景怡人,而且适合大熊猫生活。引导学生在朗读语言文字时注意和四个条件一一对应)

(3)跟录音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指名背诵。

3、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冷暖适度、山高水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圈出词语,板书:

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理解警觉、循声的意思)

2、训练说话:我们找到大熊猫家的经过?

(1)自由小组交流说

(2)指名反馈评价说

3、你们知道大熊猫家的特点吗?读课文,划出词语,板书:

悬崖陡坡2950米紧贴地面枯树洞竹草遮掩

4、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我们爬上高山寻找大熊猫,在枯树洞内发现了大熊猫。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作业本》中第剩余的作业。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收集有关的大熊猫的资料,写一写感想:保护大熊猫的家园。(题目可以自拟)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四个条件: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总起苍绿幽静地势高

自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然分林中鸟鸣声声

环述山下水泉清清

境山上白云裹着积雪

总结天堂

教学后记

根据本文所学内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一写大熊猫,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