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3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本单元设计理念】
本单元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而一、二课虽文体不同(第一课是散文,第二课是小说节选),但都是记录“成长的足迹”的。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设计此课,为达到上述的要求,选用“读读──议议──说说”的形式较好。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3、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及朴实中蕴涵真挚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下通过图书及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内容。
2、教师搜集有关作者的肖像图片制作简单的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2、朗读、复述课文。
3、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长辈们的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一代代年轻人。同学们,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令我们终生难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1、你了解作者吗?(读读)
(让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不必多讲)
林海音传: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2、学生朗读课文。
(读时发现不理解的字词自行解决或同桌交流解决)
3、简要复述课文:
(主要事件复述清楚即可)
点名复述,其他同学评价。师及时鼓励,精要指导。
4、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学生对顺序、倒叙比较熟悉,但插叙却接触较少,教师要作必要指导)
⑴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同学们能找出触发的事与回忆的事吗?
(学生分小组完成)
⑵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选代表在班级交流)〔议议〕
爸爸的思想性格是通过事件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⑴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
⑵是一个特重感情的人;
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等。
(鼓励表扬把握较好的小组和同学〕
三、小结
(也可以让学生做)
这一节我们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文中爸爸的性格,那么课文什么地方最感动你,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四、推荐作业
1、反复读课文,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熟记“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音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品味文章语言。
2、课题理解。
3、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品味文章语言(谈一谈)
1、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真挚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本文中爸爸的哪些做法或哪些话对“我”影响最大,为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做法:
⑴爸爸打我;
⑵让我闯练等。
话语:
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⑵“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等。
2、本文写爸爸的花的内容很少,但课题却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什么?你能另拟一个题目吗?试一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另拟题时,要引导学生对所拟题目进行分析,找出优点及不足,老师不能,随便否定或肯定)
二、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也曾如文中的爸爸那样教导过我们,甚至象文中的爸爸那样打过我们吧,但我们以前却不理解,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了新的认识吗?请大家谈谈。
(小组交流,如时间允许,也可以让部分同学在班上谈谈)
三、推荐作业
1、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运用插叙的方法,自拟题目写一篇反映自己成长历程的文章。

精选阅读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上)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象征生性爱花的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亿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辅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昕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作业。
继续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研读与赏析(下)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2)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元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校,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三、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四、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五、作业布置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六、信息反馈:
七、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 爸
关 眷

爱 念
 英 子

教学后记: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品味语言,感悟影响我成长的父爱
3、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得与失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完成学案

预习(自主学习)提示: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
鸡毛()掸子()肿胀()咻咻()叮嘱()
玉簪花()恐惧()骊歌()花圃()
2、查资料,谈谈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3、思:读了本文后你的疑问是:

教学(集体学习)过程:
一、学习探究:
1、本文以英子的毕业典礼为中心事件,将眼前事和回忆事联系了起来,请学生注意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说说眼前事写了哪些??对往事的回忆写了哪些?回忆的事怎样引出的?

2、爱花的爸爸不仅呵护的花无微不至,还对英子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你找出几件事来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注意找出能体现爸爸性格的语言、动作等)对英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3、小英子真的长大了吗?你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画到课本上。你是如何理解“长大”的内涵的?

4、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二、达标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衣jīn()懒duò()dǎn()子
lí()歌叮zhǔ()徘huái()
zhà()栏恐jù()花pǔ()
玉zān()花pú()公英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6)阅读54到6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长大的“我”却看到“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找出上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叙事


曾经听过一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并研讨了课文内容,在“体验与反思”中,许多学生谈起了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的故事,谈着谈着,竟然有好多学生哭了,教师本人也说了自己的亲情故事,她自己竟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佩服之余,不禁充满疑惑,课堂教学怎么可以这么动情?可是,这个学期,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自己也经历了这样感人的一幕——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流泪了。我终于明白,学生的内心确实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的情感就能引起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就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意外惊喜
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析了“爸爸”这一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分析了英子对爸爸的感情。教学顺利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这时,意外出现了。当时,我用了一个过渡句:“英子的爸爸在英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了英子很大的影响,他既给了英子许多的关爱,也给英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让英子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学会了负责任,学会了坚强。英子感激父亲,深深地爱自己的父亲。在她的父亲离开入世之际,她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她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承受着父亲那伟大深沉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让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父亲。”然后,我播放歌曲《父亲》-感谢你,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静静聆听歌曲。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歌词:“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以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亲歌一曲,合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竟然鸦雀无声。我知道,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学生了解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的爱,了解了小英子的懂事,再加上这首歌曲,学生的情感已被唤起)
以下是学生情感被唤起后所作的发言:
生一:我想起了我爸爸爱我的一幕幕……我的爸爸非常希望我能成材,可是我很不争气,经常拿着不理想的试卷灰溜溜地回家。可是,爸爸并没有批评我,而是鼓励我:“我相信你,只要努力,你一定会好起来,千万别灰心!”在爸爸的鼓励下,我重新有了信心,渐渐地,我的成绩进步了。我感谢我的爸爸!
教师点评: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你爸爸鼓励你,让你有了自信,让你有了现在的成绩。你有一个好爸爸,好好珍惜吧,别辜负了爸爸对你的期望!
生二:记得在小的时候,爸爸常常带我去爬山。两三岁时,爸爸便背着我上山,边走边说:“女儿,你要勇敢,你看到那个山顶了吗?那儿就是你的目标!”到了四五岁,爸爸便不再背我上山了,而是牵着我,让我自己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爸爸对我说:“女儿,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要一步一步地走好了,走稳了,要当心,不然一不小心,就要掉进万丈深渊。”我时刻牢记爸爸的教育,一步一步地走好!现在,我依然每天要去爬山,不同的是,爸爸不再牵着我、背着我了,而是每天站在山脚下望着我向上爬,等到我爬上山顶后,他就会悄然地走开。后来,干脆不陪我去了。我以为爸爸不再爱我了,我好伤心好伤心,常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学生声音哽咽,极为入情),后来我才知道,爸爸不陪我,是因为他希望我能独自克服困难,学会承受,学会自立!我正是在爸爸的教育下,学会了坚强,我感谢我的爸爸!(学生眼中泪光闪动。其他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点评:你有一个善于教育子女的好爸爸!他对你的教育,让你具有了良好的品质,它将会促成你的成功!误解,曾经让你难过伤心,但误解过后,你理解了父亲深沉的爱!你更爱你的父亲了!是吗?老师也为你父亲深沉的爱感动!
生三:我的爸爸是一个农民,没有魁梧的身体,也没多少文化。他平时对我很好,可是,如果我在学习上有一点马虎,他就对我非常严厉。记得有一次,我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歌。爸爸回来看到了,举起手重重地打了我一顿……(学生语声哽咽,说不下去了)
教师点评:知道你的爸爸为什么打你吗?(学生点点头),你说你的爸爸没多少文化,他是一个农民,他深知当农民的辛苦。他希望你能学好文化知识,希望你能有出息,希望你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才这样做的,知道吗?(学生开始啜泣,点头)其实,打在你身上,痛在他心里呀!这正体现了你父亲对你最深的爱!(该学生伏在桌上哭,周围许多同学眼圈微红,我知道,学生的情感已引起共鸣)
……
最后,教师再放歌曲《父亲》-感谢你。在学生情感被激起时,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的心灵再一次涌起对父亲的爱。这一次效果特别好,很多学生都忍不住哭了,连班中最调皮的学生也伏在桌上,似乎在想些什么。其实,我自己此时也想起了我的父亲,感到鼻子酸酸的。我知道,学生精彩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评,再一次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师生互相启发和感染,唤醒并激活原有的体验与认识,实现了新的认知建构。
于是,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让我们以《我的爸爸》为题,把自己父亲的故事写下来,让我们也用行动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吧。
(二)教学反思
课后,我想了很多。从教十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到这种情况。作者情、学生情、教师情和谐统一,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啊!可是,我们却未能常常创造这样的境界,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遗憾。我的脑海里始终徘徊着一个念头:教师该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呢?认真反思这一堂课,我感觉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研读教材“入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每一部作品、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情境,如《最后一课》中那悲壮浓郁的爱国情,《风筝》中那感人至深的手足情、父子情,《乡愁》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情等等。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主线,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内容,使德育以情感为引导,智育以形象为先导,在保证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前提下,调动各种手段,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真正落实这一情感目标,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体会并把握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感情。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在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教参,并阅读了林海英的原著《城南旧事》,把握了作品的主题,也真切感受到了英子的懂事,并被英子的故事深深感动了。于是,我充分利用文章的情感因素,构思了这一堂课。事实证明,只有教师自己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
其次,阅读对话“悟情”。语文是感性学科,成功的教学应把学生调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语文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心放进去,与文本进行亲切地交谈。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体会人物的情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自主的阅读体验中走进课文所创造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者进行对话。在交流对话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语言所创设的情境氛围,组织学生把真切的阅读感悟或美好的心愿说出来。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我组织学生读了四遍:第一次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次精读课文,理解爸爸对英子的深情及爸爸对“我”的成长的影响;第三次跳读课文,明白英子对爸爸的感情;最后结合歌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再次默读全文,走进自己的情感生活。通过这样反复朗读,学生真正走进课本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了作品所表达的情和意,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意义有了自己的体验,最终获得了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悟情”,教师应善于营造宽松、和谐与安全的阅读对话情境,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自主阅读和体验感悟搭建宽阔的活动舞台,真正把阅读对话交流碰撞的时间和权利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与课文进行对话。教师应设计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大家进行入情入境的阅读交流和体验感悟,在读出作品所表达的情和意的同时,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多种维度、各种层面的阅读对话与智慧互动。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宽容学生的不成熟、不完美,赞赏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性阅读,努力使课堂阅读和对话活动成为主要的语文实践,使师生共同沐浴于一种至爱至诚、至真至美、和谐温馨的人文光辉之中。
第三、教学评价“导情”。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精当的点评——课堂评价非常重要。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精彩的发言给予最大的鼓励,对理解不是很到位或观点出错的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探索,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那些表面的、肤浅的、幼稚的思想向纵深处发展。课堂评价运用得精妙,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升华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堂课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谈自己的情感生活时,有不少学生不能理解自己亲人对他的严格要求,教师适时的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亲情有了正确的认识。如学生三,他在说起自己的父亲打他时,语气中带有埋怨,带有不解。但老师对他提的问题:“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打你吗?”引起了他的思考。在教师启发下,他正确理解了爸爸对他的爱。相信他通过这一节课,对父爱、对亲情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情境渲染“动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各种新兴媒体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丰富、更形象、更直观的手段,利用这些媒体,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可以更自然地进行情感的渗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的学生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学习中,能够如此“动情”,和背景音乐的恰当运用有分不开的关系。音乐是一种特殊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氛围,调节学生情绪,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达力。但是,背景音乐或歌曲的运用要适时、适量,因为我们使用的音乐是辅助性的,不能冲淡主题。在使用之中,还要特别注意:(1)恰当选择音乐。只有对教材的思想内容和乐曲的思想内容作深入的分析,才能选择出与教材思想内容紧密相关的乐曲、歌曲,才能显示出两者结合的威力,才能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相信我的学生通过这一课,他们对父母亲,甚至对其他亲人的感情都会有全新的认识,他们会更理解亲人对他们的深沉的爱。(2)要针对教材本身,针对教学重点,把课文与乐曲、歌曲的内涵,有机地、科学对联系在一起,(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与歌曲《父亲》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3)恰当运用音乐。在什么时候使用,使用的次数,都要恰当。只要运用得好,就能获得极大的效果。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创造“作者情、学生情、教师情和谐统一”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