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小学科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9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⒉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进一步加强变量控制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和演示实验探究,总结出液体压强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实验猜想。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教材在通过课本图8-18的演示导入之后,把新课教学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中要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所以教材中先用图8-20简单说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以水作为对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并辅以演示实验探究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教学用具
演示用:压强计、水、盐水、酒精、大烧杯、透明盛液筒、水槽、刻度尺等
学生分组用:压强计、大烧杯、水槽、刻度尺、水、盐水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四、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与过程

复习
1什么是压力?
1、什么是压强?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㈠引入新课
演示P139图8-18迷你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液体也存在着压强,而且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
㈡新课教学
⒈先介绍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边介绍边演示)。
⒉让每一组提出一个猜想,然后选择3-4个进行验证。
⒊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点评。
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附)。
分析实验数据:
⒌学生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6.教师在学生参与下演示酒精和盐水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7.液体压强的规律总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8.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潜水服。
五、小结
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能不能从理论上证明液体压强的规律呢?
七、板书设计

§8—2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一、复习
1、压力
2、压强:
二、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⒈猜想:
⒉实验探究:
⒊得出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三、应用:
八、课后思

相关阅读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

3.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演示器、U形管压强计、烧杯(1000ml)、水、盐水、连通器、U形管。

学生用:每两人一组,每组:大、小烧杯各一个、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小桶(口大底小)一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展示课本图11-16和图11-17的图片。

问:这些事例与什么物理知识有关?

演示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安排学生回家后自己再做一遍实验)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存在关压强,并且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引入新课

加深理解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得出公式:p=ρgh。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完成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

问:我们能用现在的结论解释课本图11-16、图11-17所表示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学习图11-21所示的信息窗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解释。

教师补充、完善。

学生动手,得出公式

学生回答

学生解释

学生分析、解释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演示课本图11-22所示的实验。

问: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问:怎样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教师补充、完善。

问在生产和生活中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学生解释

学生举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加学习兴趣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问:什么是帕斯卡原理?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密闭液体传递的是什么?

问:液压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大、小两个活塞上受到的什么相同?根据什么公式可以知道大活塞上可产生很大的力?

讲述:液压千斤顶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应用,图11-27的原理图中,小活塞与杠杆相连,因此,只要对杠杆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顶起一辆小汽车。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看原理图,讨论、思考

通过强调“密闭液体及”传递压强加深理解、记忆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小结本节内容

作业:课本P31页,2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与论证:如课本图11-19所示

F=G=mg=ρVg=ρShg

P=F/S=ρShg/S=ρgh

从公式看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实验验证:实验结论(用小黑板首先写好)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教学反思

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
【设计理念】
1.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的感受“无奈”,关联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4.2《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本节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节课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二课时,连通器的原理,船闸。
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2)难点:公式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
难点的突破,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首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实验:当把小桶拉高时,我们看到与小桶连通的小瓶瓶底的橡皮膜被涨破了。
思考:小桶拉高时为什么小瓶瓶底的橡皮膜会涨破?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
情景1:你见过活的深水鱼吗?为什么?
情景2:潜水员下潜不同的深度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情景3: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观看

思考问题
通过这个实验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1)准备多样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实验:如塑料手套、两侧和底部都扎有橡皮膜的PVC管、空饮料瓶、锥子、盛水的水槽等。
(2)设计完毕,个别组展示设计方案。
(3)想一想
a.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b.液体内部压强有哪些特点?动手实验

思考并回答
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三)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1.提出问题液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的能力。

2.猜想假设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大胆进行猜想。
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
实验①.将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竖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体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内凹陷。
实验②.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水没有喷出。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接着让学生说出其它猜想因素和猜想依据,老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的猜想可能有: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重力有关;
猜想4: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
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确定液体深度、密度和方向三个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1.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猜想,而不是胡猜、瞎猜。

2.让学生掌握“科学猜想”的方法。

3.设计实验

3.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等。
(2)教师出示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3)学生说出设计实验思路,师生共同讨论寻找最佳的实验方案:
探究一: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实验步骤: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下一定深度,改变橡皮膜的朝向,分别记录橡皮朝上、下和侧面时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改变金属盒在水下的深度再做两次。

探究二: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实验步骤:把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分别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探究三: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把金属盒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记录U形管高度差,改变深度再做两次。
(4)学生设计表格:

深度
(cm)
橡皮膜朝向压强计液面高度差
(cm)
水盐水
3朝上
3朝下
3朝侧面
6朝上
9朝上
观察压强计并用手指按压金属盒上的橡胶膜,观察U形管两边的高度差。
小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

设计表格

1.实物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动手实验了解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打下基。

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又促进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

4.让学生养成记录原始数据的习惯,不要“凑数据”。

4.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教师巡视观察,并重点点拨实验中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进行实验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帮助探究能力弱的学生完成实验,体现老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
5、分析论证

小组推荐代表上台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记录表格并进行交流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
结论一: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结论二: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结论三: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交流
培养学生运用表格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能力。

(四)、推导液体的压强公式

1.教师演示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实验。
2.启发学生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教材图中截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3.让学生自己做课本例题,感受液体压强与受力面积无关。
5.举出几例让学生理解公式中“h”的含义。

观察

推导公式
练习1.物理模型的方法是学生比较生疏的方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让学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液体压强与受力面积无关以及“h”含义,突破难点。

五、应用拓展

联系生活实际回答新课引入中的三个情景问题:
情景1:你见过活的深水鱼吗?为什么?
情景2:潜水员下潜不同的深度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情景3: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的?

回答1.首尾呼应
2.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进一步分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感受到应用简单的物理原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p=ρgh
五、教学设计思想说明:
在本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思考:如果学生将所学知识全部遗忘,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我希望还能剩下的是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