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9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

3.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演示器、U形管压强计、烧杯(1000ml)、水、盐水、连通器、U形管。

学生用:每两人一组,每组:大、小烧杯各一个、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小桶(口大底小)一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展示课本图11-16和图11-17的图片。

问:这些事例与什么物理知识有关?

演示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安排学生回家后自己再做一遍实验)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存在关压强,并且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引入新课

加深理解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得出公式:p=ρgh。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完成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

问:我们能用现在的结论解释课本图11-16、图11-17所表示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学习图11-21所示的信息窗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解释。

教师补充、完善。

学生动手,得出公式

学生回答

学生解释jaB88.COM

学生分析、解释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演示课本图11-22所示的实验。

问: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问:怎样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教师补充、完善。

问在生产和生活中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学生解释

学生举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加学习兴趣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问:什么是帕斯卡原理?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密闭液体传递的是什么?

问:液压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大、小两个活塞上受到的什么相同?根据什么公式可以知道大活塞上可产生很大的力?

讲述:液压千斤顶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应用,图11-27的原理图中,小活塞与杠杆相连,因此,只要对杠杆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顶起一辆小汽车。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看原理图,讨论、思考

通过强调“密闭液体及”传递压强加深理解、记忆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小结本节内容

作业:课本P31页,2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与论证:如课本图11-19所示

F=G=mg=ρVg=ρShg

P=F/S=ρShg/S=ρgh

从公式看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实验验证:实验结论(用小黑板首先写好)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教学反思

扩展阅读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1)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⒉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进一步加强变量控制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和演示实验探究,总结出液体压强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实验猜想。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教材在通过课本图8-18的演示导入之后,把新课教学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中要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所以教材中先用图8-20简单说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以水作为对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并辅以演示实验探究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教学用具
演示用:压强计、水、盐水、酒精、大烧杯、透明盛液筒、水槽、刻度尺等
学生分组用:压强计、大烧杯、水槽、刻度尺、水、盐水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四、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与过程

复习
1什么是压力?
1、什么是压强?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㈠引入新课
演示P139图8-18迷你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液体也存在着压强,而且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
㈡新课教学
⒈先介绍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边介绍边演示)。
⒉让每一组提出一个猜想,然后选择3-4个进行验证。
⒊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点评。
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附)。
分析实验数据:
⒌学生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6.教师在学生参与下演示酒精和盐水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7.液体压强的规律总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8.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潜水服。
五、小结
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能不能从理论上证明液体压强的规律呢?
七、板书设计

8—2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一、复习
1、压力
2、压强:
二、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⒈猜想:
⒉实验探究:
⒊得出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三、应用:
八、课后思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2)
教学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
3.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演示器、U形管压强计、烧杯(1000ml)、水、盐水、连通器、U形管。
学生用:每两人一组,每组:大、小烧杯各一个、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小桶(口大底小)一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展示课本图11-16和图11-17的图片。
问:这些事例与什么物理知识有关?
演示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安排学生回家后自己再做一遍实验)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存在关压强,并且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引入新课

加深理解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得出公式:p=ρgh。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完成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
问:我们能用现在的结论解释课本图11-16、图11-17所表示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学习图11-21所示的信息窗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解释。
教师补充、完善。学生动手,得出公式

学生回答
学生解释
学生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演示课本图11-22所示的实验。
问: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问:怎样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教师补充、完善。
问在生产和生活中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请你举例说明。学生回答

学生解释

学生举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加学习兴趣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问:什么是帕斯卡原理?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密闭液体传递的是什么?
问:液压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大、小两个活塞上受到的什么相同?根据什么公式可以知道大活塞上可产生很大的力?
讲述:液压千斤顶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应用,图11-27的原理图中,小活塞与杠杆相连,因此,只要对杠杆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顶起一辆小汽车。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看原理图,讨论、思考
通过强调“密闭液体及”传递压强加深理解、记忆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小结本节内容
作业:课本P页,2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与论证:如课本图11-19所示
F=G=mg=ρVg=ρShg
P=F/S=ρShg/S=ρgh
从公式看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实验验证:实验结论(用小黑板首先写好)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教学反思

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
【设计理念】
1.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的感受“无奈”,关联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节实验: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二



详细介绍:第二节实验: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二

教学目的

1.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培养学生爱护仪器的品质和认真实验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教具

教师用:标尺模型。

学生用:托盘天平、墨水瓶(自备)、几个相同的硬币(自备)、盛有水的烧杯(100ml)。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托盘天平的用途是什么?

2.测物体质量之前,应怎样调节托盘天平?

3.如图1是在用托盘天平称固体药品的质量。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并予纠正。(图中有三处错误)

4.为什么托盘天平的左盘要放物体,右盘要放砝码?

引导学生回答:有两个原因:第一,根据一般人的习惯是右手操作较方便,而砝码常需加减,所以右手用镊子将砝码轻放在右盘上较方便。第二,课本P7使用方法第3点中指出: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可见,托盘天平的构造决定了物体须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上。

5.用标尺模型做读数练习。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二)实验准备

阅读课本P80第二节的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

(三)教师讲

1.实验时,要爱护仪器。如夹取砝码要用镊子,要轻取轻放等。测量时,态度认真,实事求是。仪器放置、操作过程要规范。

2.测量时,怎样才能既准确又快呢?

从两方面启发学生:第一,对被测物体的质量先要估测,减小夹取砝码的盲目性。第二,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时,或测物体质量使横梁平衡时,是否一定要使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才行;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两侧摆动的格数相同是否可行?请同学在实验中有意识的加以体会。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迴视察、指导。着重检查以下几点:

1.爱护仪器的情况。包括使用完毕放回原处。

2.是否会调节托盘天平。

3.使用托盘天平是否正确、规范。

4.能否正确读出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能否将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正确的记在课本P80上。

(四)学生实验后的讨论

1.请两个实验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并简要探讨测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2.讨论课本P80页《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88,习题第1题。

2.制作小天平。做法见书P87的小实验。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第二节实验: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