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8《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
延伸阅读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⑴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⑵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⑶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⑷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教师活动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判断
学生活动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意图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演示]探究实验
[讨论]:
1、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思考、讨论: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观察实验
需要达到着火点
需要氧气
需要氧气
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思考、回答
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根据讨论,有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有成就感。
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
[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设问]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演示]实验7-1
[小结]灭火的原理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理。
[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讨论]
1、隔绝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作业]P131习题1、2、3、5
【课堂练习】:见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①是可燃物;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
二、认识燃烧:②现象:发光、放热;
③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四、灭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一,燃烧熄灭
③隔绝空气(或氧气)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和灭火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燃烧和灭火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班级:姓名:学号:第小组号
【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温故而知新】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产生大量________,放出大量的__,生成一种________。
(2)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学习】
一、燃烧的条件
1、阅读课本128页文字和图片,了解人类早期利用燃烧的例子。
提问:大理石能燃烧吗?说明,燃烧首先需要。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2、认真观察教师实验7-1,填空
(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会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它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
4、你认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1)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这三个条件有怎样的关系?。
5、阅读表7-1,思考课本135页第3题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思考129页“讨论”,记录在书本上。
灭火的原理:
(1);(2);(3)。
灭火的根本就是。
2、特别注意:只能说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切不可说降低了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一般不可改变。
3、观看教师或参与演示课本130页图7-8,思考和交流,记录在书本。
4、思考图7-9灭火器原理示意图中灭火的原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记录在书上。
5、阅读表7-2“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请根据不同可燃物燃烧引起的失火,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木材、棉花、纸张、木炭等失火石油、天然气、氢气等失火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应用灭火器
应用灭火器
应用灭火器
实验室中的酒精灯在使用过程中不慎失火,应选用灭火器,也可直接用扑灭。
电脑室的计算机不慎失火,应选用灭火器。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阅读课本132-133页,填空
可燃物在空间内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而引起爆炸。
2、阅读资料卡片,填空: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含量范围,叫做。以H2为例,低于4.0%或高于74.2%都不会爆炸。
3、可燃物燃烧可能引起爆炸的包括:
(1)可燃性气体,如
(2)可燃性粉尘,如
观看教师播放视频或实验演示7-2
4、阅读133页图7-13,了解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试一试】
1、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
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出D.设法降低油井的温度
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5、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燃烧和灭火》教案分析
《燃烧和灭火》教案分析
教材和学情分析:
火,孕育了文化和文明,维系着生命和发展。学生前面学习,已经理解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明确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本节内容,为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奠定基础,为燃料与能源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而且这些内容还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抓手和绝佳素材。
事实上,很多化学教师没用过灭火器,诸多火灾惨剧,正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导致。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逃生技能安全意识才是本节课的核心和重心。本节内容的处理,应该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上减少时间和精力,围绕安全意识、易燃物易爆物的素材可以拓展为一个生动的学生自主研修单元,教师的使命就是给学生一个平台,激发引导他们去完成任务。知识的形成肇始于火,升华于火,让学生燃烧起创新之火、希望之火,围绕安全意识、逃生技能、能源与社会、责任与担当、感恩与创新,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统帅为灵魂,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化学研修,学生要利用现代社会的网络资源,借助德育基地消防大队,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活动。
当然,教材本身内容依次为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原理的认知,易燃物易爆物。传统做法是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擅长展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但从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角度,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升华为拓展主题研修,应该更有意义。
燃烧和灭火,对于学生而言,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燃烧、灭火乃至爆炸等的内容本身会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九年级有充足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基础,从学习资源和设施设备来看,网络、智能手机全部普及,甚至个别家长还能提供教育基地乃至研修学习的便利和条件,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拓展学习完全有可能。
教学设计思路
两个依据。第一,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学生的感性经验非常丰富发达,点到为止。第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应该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灭火技巧和掌握逃生技能上,引领学生开展拓展研修学习。因此,导课就让学生亲自“点火”,让学生感受燃烧三条件,然后引导学生由生活经验向科学探究过渡,在明确燃烧的共同特征和科学定义的基础上,自然归纳出燃烧三条件。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含义,明确燃烧三条件缺一不可,反之,灭火原理就是排除一个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加深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学习爆炸,明确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使用常识,接着就出示高端研修的课题、要求、时间,要求学生把灭火技能和逃生技能作为重点内容开展研修,给学生布置作业。教的主线是:燃烧-----灭火-----爆炸-----逃生,学的认知主线是:动手(生活经验)-----动脑(科学学习)-----再动手(学习灭火技能)-----再动脑(掌握逃生技能)。
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是用引导探究法。其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设计: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爆炸。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拓展学习任务。
3、社会实践法:带领学生到消防队完成主题实践活动。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灭火原理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知识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问题。4、逃生知识安全常规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到结论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研修活动指导,获得高端研修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会逃生技能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确立安全意识,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人类的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体会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科学是把双刃剑,要引导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趋利避害。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重点:要掌握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组织学生开展高端研修活动。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逃生技能,如何让学生体会由生活经验上升为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增减内容的具体体现:
片段1:导课及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教学
导课:同学们,今天降温了,冷不?生回答:冷!既然冷,咱们烤火如何?学生:好!
一:1、教师让学生点燃玻璃棒和铁棍。点不着。2、再给学生点小木条。点小木时,教师要故意掣肘,让小木条碰到火焰但点不着。3、点燃小木条,插在橡皮泥上然后用烧杯倒扣,小木条熄灭。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经验的直观再现,让学生理解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高效,直白无需浪费时间精力。
教师归纳并过渡:刚才同学的参与,实际上已经明白了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三条件缺一不可。学习不是简单的再现生活经验,而是要从科学角度运用科学方法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认知。火是什么,就是可燃物燃烧,什么叫燃烧?燃烧与人类、文明、文化、发展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事实上,科学探究常常使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设计,可以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由表及里,还可以升华它们的相互关系,下面观摩演示实验并讨论。
教师完成红磷白磷燃烧演示实验,组织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进行探究
三:教师:燃烧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灭火只要具备一个就可以灭火,这就是灭火原理。
评价:上述片段在教学中占用时间大概5分钟即可以完成
片段2:易燃物易爆物教学:学生在教室里点燃小鞭炮,一个是正常的,一个将它中间掰开,直接点燃火药。然后投影出示
1、易燃易爆物的图标和安全知识
2、生成、运输、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项
评价:上述教学中占用时间也是3分钟左右。
片段3:碰到火灾你怎么自救或逃生?
播放视频:火场自救方法
教师:常言道:水火无情。燃料燃烧带给人类能源和动力的同时,意外的火灾则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学习本节课,最核心的内容是要培养大家的安全意识,特别要学会如何灭火,当发现失火后,最大限度先控制火势,然后要赶紧学会正确合理的逃生技能!
投影展示1、触目惊心的最近4次严重火灾事故
2、火灾中死亡人员的原因科学分析
教师总结:看了上面的视频资料。说明确立安全意识,掌握逃生技能对我们来讲意义多么重大!因此,围绕本节内容,我们要组织同学开始拓展研修学习。
投影展示1、研修主题珍爱生命,关注能源
2、研修时间:现在开始一个月
3、研修课题:火的使用是如何促进人类诞生的
早期的人类用火催生了多少化学发现
目前最主要能源,存在何种能源危机
新能源展望
我国在可燃冰方面的成就
干热岩的利用
灭火器类型和正确使用
逃生常识与逃生技能深度研究
4、研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图书馆等资源,每组2个课题,要求以报告形式形成成果,第四周进行成果评比。
5、拓展资源与县消防队开展消防周系列活动,组织优秀小组成员走入消防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成立乳源中学小消防队,承担乳源中学消防安全的任务。对全体同学进行灭火器使用,逃生技能常规训练,全校师生高质量的消防演练一次。
6、研修学习方法培训:利用网络搜索资源然后整理资源形成学习成果和学习报告。
县消防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
时间:三小时。内容:1、参观。2、干粉灭火器灭火训练,消防水龙头灭火训练3、消防讲座4训练逃生技能5、体验消防员训练科目。
结语:教无定法,贵在尝试。核心素养是教学设计的考量因素,也体现着设计者的个性和风格,理念和积累,展示的是教师的特色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