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7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设计。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设计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陈太丘与友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5课《/span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第一册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使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古文,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在学习圈点勾画重点词句和按节奏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
学会在文中圈划出重点词语与句子,并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学会按节奏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②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过程,学会利用断句的方法朗读并背诵课文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问题讨论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录音机,板书这两种方法。利用录音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的情感能够把握得更好。通过听录音学习按节奏朗读课文。利用板书,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利于学生抛开课本讲述故事。
三、说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朗读法,合作法。朗读法能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合作法,则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设置的教学环节分别是故事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讨论问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
下面我将就每个环节分别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何这样教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故事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举出三个关于聪颖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课文
在本环节中,我采用了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析,首先我会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圈划出课文的重点词句,这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接下来我会让几个学生说说他们画出了哪些重点词句以及让两到三个学生帮助解决重点词句,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知情况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最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文意给课文断句,并根据断句的节奏进行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学习按节奏朗读课文的方法,并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3、讨论问题
新课标表明: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并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能说出尊君,君,家君三种称谓有什么不同吗?
②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看法,让这些问题形成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我会在学生讨论过后肯定同学们的看法,并告知学生应当做一个懂礼法守信用的人。
4、课堂小结
让学生复述故事,并希望学生以后能够做一个懂礼法守信用的人。这样,更能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把故事更好地记住,方便以后作文写文章的素材。
5、布置作业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将会布置学生回去抄10条关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名言名句。这样可以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板书设计
我将从元方与友人的对话背景,过程、结果进行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这样方便学生复述故事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以上就是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设计本课教学的。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

2.欣赏生动的故事情节

3.诚信做人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切入

出示课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指名读,注意把握语气、语调

3.评议朗读中的精彩处或不足处

4.分角色读:一生读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三、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全文,如有疑难同学间交流。

2.解释加线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期日中太丘舍去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3.请三位同学翻译文章,其他同学帮助更正。

四、背诵课文

五、复述故事

要求:复述不同于背诵,它允许有个人的合理想象和再创作。

六、人物画廊

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人物有几个?(友人、元方)

2.文章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请分别找出有关语句。

3.个性品读

画出人物对话,并品味人物语言。

⑴首先揣摩友人的两处语言应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提示:第一处(询问、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高)

⑵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回答?

提示:第一处(客气),第二处(义正辞严)

⑶同桌两位同学试读一遍。

4.人物语言反应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交流讨论。)

明确: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懂礼、聪明、识义、正直不阿

七、圆梦剧场

1.不少同学有这样的梦想长大当导演、当演员,为了圆梦,我们自己作主,当一回导演、演员,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梦剧场。

提示:

⑴把本文故事编成短剧。

⑵四位同学自由组合,一位当导演,其他三位扮演太丘、友人、元方。

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要到位。

⑷可创造性地增加情节。

2.排练

3.上台表演

4.老师现场采访导演:

 导演:你认为三位演员中哪位表现得更出色?好在什么地方?

八、观点对对碰

最后一个场面耐人寻味:“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行为的?

提示:

1.模仿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形式,设正方和反方,每方可设主辩手一名、二辩手一名、三辩手一名。

2.赞同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正方,反对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反方。

3.正反双方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九、我来讲故事

⑴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做人要讲诚信。

⑵请同学们把自己所知道的或自己亲身经历诚信故事先讲给自己的同桌,然后再讲给大家听。

(诚信故事举例:商鞅言而有信;孙武斩姬演兵;曾子杀猪;诚信的试金石。)

⑶老师来讲一个故事:

故事见《读者》(05年22期《盗马》)

请同学们续写故事结局。

老师总结: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诚信是更高层次的智慧。

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


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课型:新授课编号:0502班级姓名
编写人:成庆发备课时间:2013.9.7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好语气、停顿。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变换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
4.学习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悟古人诚实守信的美德。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2、区别加点的文言字词并进行解释。
(1)尊君在不()(2)待君久不至()
(3)君与家君期日中()
3、翻译下列字词。
期()至()舍()去()乃()戏()不()委()引()顾()
二、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三、展示交流
1、翻译课文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3、关于“诚信”的名言

四、巩固提升
1、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五、小结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人教七上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人教七上”,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第20课《〈世说新语〉两则》之《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2、过程与方法

以读课文为线,采用点读、译读、问读、背读、演读等版块,分层推进,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读出情味,读出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孔融让梨、曹丕称象、曹植七岁做诗、司马光砸缸、王冕画画)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就是第20课《〈世说新语〉两则》之《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人物,他是谁呢?

二、朗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2、指名读,让学生点评,字音强调“不、惭”的读音,节奏强调“陈太丘/与友/期行”“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

3、再指名读,齐读。

三、疏通文义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圈点勾画示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

约定


2、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期行舍去君尊君家君)

3、检查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进行抢答赛。

4、分角色朗读,一读叙述者、一当元方、一当客人。要求读出的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5、分角色译文,一读叙述者、一当元方、一当客人。要求保持原文意思,把省略的补充上去。

四、研读探究

1、对于字词,大家掌握的很好了。大家也应该知道本文所讲的机智聪慧少年是谁了吧?(元方)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谁?(客人)请同学们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说说这两个人的思想性格。

客人: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C、“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元方:A、对客人的一番义正严词可以看出,他很有教养,懂礼识义,同时也维护了家父的尊严,可见父子亲情浓厚。B、“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他的童贞童稚。

2、“元方入门不顾”,值得大家探讨,有人说他这样做,也是失礼,你是怎么看的?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五、创编表演

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

3、学生自由组合,演员人数自定,不准带书,可用现代语言,也可用文言。

六、背读全文

全班齐背全文,不会的可以开着书本。

七、总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