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概念辨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学习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及策略:

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版图

教学实施: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

小组观察交流:

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

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

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

④阅读课本,把上图中的台风卫星图绘制成简易的示意图。(让2位学生上台绘制)

教师精讲:

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

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

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

③气旋与天气关系

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

突破难点步骤:

1.学生阅读课本P46的文字

2.指导学生看地理地图册P5中国地形图,了解有关地理名词位置,如北回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

3.指导学生看课本P41页,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规律。

4.指导学生看课本P42七月海平面气压图,找出夏威夷高压位置,让学生用笔描绘出它的闭合的等压线,教师提示学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国东部。教师在图中左侧沿者凸起的点绘出一条虚线及分析特点后,命名为高压脊,指出高压脊也在南北移动,并绘出高压脊附近的风向。然后把此图叠放在中国地图上,指图讲解冷暖气团形成的锋面雨带在高压脊以北的特点。

5.回归课本P46,讲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师投影另外3种图: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南半球反气旋

小组活动:每小组成员先自己绘制再交流

学习小结:对本天气系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WWw.Jab88.CoM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当堂检测:

一.下面是2004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________,B地气压名称是________。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________自然灾

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2)偏北风西北风(3)下沉晴朗(4)沙尘暴(5)加强植树造林

二.读下面示意图,回答

1.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教学评价:

在教的方面,教师起到了引导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脉络清晰;在学的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动手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从检测看是非常不错的,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概念辨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学习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及策略:

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版图

教学实施: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

小组观察交流:

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

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

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

④阅读课本,把上图中的台风卫星图绘制成简易的示意图。(让2位学生上台绘制)

教师精讲:

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

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

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

③气旋与天气关系

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

突破难点步骤:

1.学生阅读课本P46的文字

2.指导学生看地理地图册P5中国地形图,了解有关地理名词位置,如北回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

3.指导学生看课本P41页,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规律。

4.指导学生看课本P42七月海平面气压图,找出夏威夷高压位置,让学生用笔描绘出它的闭合的等压线,教师提示学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国东部。教师在图中左侧沿者凸起的点绘出一条虚线及分析特点后,命名为高压脊,指出高压脊也在南北移动,并绘出高压脊附近的风向。然后把此图叠放在中国地图上,指图讲解冷暖气团形成的锋面雨带在高压脊以北的特点。

5.回归课本P46,讲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师投影另外3种图: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南半球反气旋

小组活动:每小组成员先自己绘制再交流

学习小结:对本天气系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当堂检测:

一.下面是2004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________,B地气压名称是________。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________自然灾

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2)偏北风西北风(3)下沉晴朗(4)沙尘暴(5)加强植树造林

二.读下面示意图,回答

1.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教学评价:

在教的方面,教师起到了引导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脉络清晰;在学的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动手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从检测看是非常不错的,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相关知识

常见天气系统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教案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
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2、分组讨论作图法3、问题探究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放最近三日学生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选择我国受冷锋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引出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
板书:一、锋面与天气
画图并介绍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的概念。
学生观察思考:①雨区的位置?②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空气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空气或暖空气控制的一侧?让学生对比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和密度。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是大气的运动,你能否从大气的运动这一角度来分析?
总结学生分析的结论,形成锋面示意图:

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讨论:①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②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③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异同。④在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
教师讲述:生活当中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补充锋面示意图,形成对比的两幅冷、暖锋示意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①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都在锋面之上做上升运动,当暖气团的水汽充足时,锋面下面常有阴雨天气。②锋前、锋后的概念及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差异(暖锋锋前降水,冷锋锋后降水)。③冷暖锋的符号。
过渡: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冷、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某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多媒体展示冷锋、暖锋动态移动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完成下表:
类型形成天气变化谚语实例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
暖锋
锋面除了冷锋、暖锋外,还有一类称为准静止锋。简介准静止锋带来的天气。
通过活动引出冷锋过境带来的特殊天气—寒潮,
学生阅读案例—寒潮及其危害。
作业:请同学回去搜集有关寒潮的资料(包括寒潮发生的时间、影响的区域、具体的危害举例、减灾措施)。
引入承转:回放最近某一日的天气预报(选择当地受高压或高压脊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下面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形式的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
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图形分步展示高气压,学生读图分析:①气压类型,②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③水平气流的运动状况,④垂直气流运动状况,⑤天气特点。目的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
转承:如果是低气压呢?运用以上方法完成低压(气旋),并与高压(反气旋)进行比较。
将以上分析内容总结如下表。(强调高压、低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气旋、反气旋指的是分布气流状况。)
气流状况气压状况气流运动方向天气
状况天气实例
水平方向垂直方向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小结承转:以上我们学习了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而现实中的气压系统并非是标准的圆形,而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下面我们来学习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认识主要的气压场的名称——高压、高压脊、低压、低压槽。同学们读下图,完成练习:

①确定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
②确定甲、乙、丙、丁四点的空气性质(冷气团或暖气团)
③判断甲、乙与丙、丁两处锋面的类型
教师小结:此类天气系统是锋面与气旋的叠加,我们称为锋面气旋。
若低压位于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就会形成台风。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案例——台风及其危害
作业:回去收集有关台风的资料(包括台风的危害、我国台风活动的时间、台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有什么防灾减灾措施)。
课堂总结:

教学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天气变化剧烈是因其位于(B)
A.暖气团控制下
B.冷暖气团交界地带
C.冷气团控制下
D.无气团控制的地区
2.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B.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C.冷锋过境时,肯定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D.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3.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特点是(D)
A.过境后天气转晴,温度升高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D.冷空气在锋面之下
4.下列天气现象中与冷锋影响无关的是(B)
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B.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C.我国秋冬季节爆发的寒潮
D.近年来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
二、判断正误:
1.衡阳市夏季午后的雷阵雨是由暖锋过境引起的。
2.冷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3.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4.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是由暖锋引起的。

气旋和反气旋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气旋和反气旋”,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课题:气旋和反气旋
课标解读:运用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示意图,描述其主要天气特点;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
学生情况: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这一基础知识来分析高低压系统的气流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出天气状况.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授常见的天气现象,是一段在掌握了大气热力和大气运动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前后联系紧密;
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出高压、低压系统的气流和天气状况,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天气现象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利用简易天气图对天气系统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
重点难点: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出示近地面平行等压线图,让学生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南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1008hpa
1004hpa
1000hpa
检查学生画的情况,根据学生画的情况分别进行个别或集体辅导。

出示闭合等压线图,让学生画出图中A、B、C、D四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并分别画出南、北半球的近地面风向。

教师巡视学生绘图情况,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体的指导.
教师总结: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四周低的状况被称为低压中心(或低压),反之称为高压中心(或高压),不同的气压状况会形成不同的气流状况低压中心形成的气流状况称为气旋,高压中心形成的气流状况称为反气旋.气压状况相同,但地处不同的半球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气流方向也有差别.
高压中心:中心流向四周,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低压中心:四周流向中心,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提出问题:1近地面高压中心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那麽中心空气来自哪里呢?
2近地面低压中心空气由四周流向中心,中心空气又会怎样运动呢?
教师总结: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高压中心气流下沉
进一步提问:气流上升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呢?下沉气流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呢?

教师总结:低压中心由于气流上升常形成阴雨天气,台风就是这一天气系统形成的;高压中心则由于气流下沉而形成晴朗、干燥的天气,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和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就是这一天气系统造成的。
出示表格的表头:
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
气流运动状况
水平
气流方向北半球
南半球
中心气流方向
带来天气特点
我国典型天气
让学生填表总结

对地图册19页东亚地区地面天气图略做修
改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天
气情况。

思考、讨论、回答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流层气温特点,锋面降水等)思考、讨论、回答
填表总结

读图、讨论、回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方向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技能自己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

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落实课标要求

板书设计气旋和反气旋

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
气流运动状况
水平
气流方向北半球
南半球
中心气流方向
带来天气特点
我国典型天气
学习评价:绘制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列表比较两种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

2、5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5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5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执教者:袁志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变化过程及其形成原因;学会识读简易地面天气形势图。

2.能力目标:①自主感知地理事物发生过程,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②建构相关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③开展天气预报活动,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大气环境的侧面感知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养成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的朴素情感和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从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删繁就简,介绍了影响我国的主要天

气系统--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系统,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并能识读简易天气图,进行天气预报。教材的

重点是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系统天气变化的形成过程;

难点是知识迁移,开展实际应用,进行天气预报。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学科
地理
学段:高中
授课年级
高一(七)
相关领域
自然科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具体讲授中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即“三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即“三不讲”。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①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②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简要分析”、“简述”,目的名词为“特点”、“原因及危害”,主题名词为“锋面等天气系统”,限定语为“运用简易天气图”、“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从教材结构上讲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在生活中的体现。教材首先介绍了有关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等;然后根据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主次地位介绍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在此基础上说明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后介绍锋面系统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下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如果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1.学生认知基础
①通过前两节大气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大气运动可能引起的天气现象,这为知识的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②高一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的天性。

2.学生学习存在问题
①学生对大气运动引起的天气现象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思维的逻辑性还不够合理。在教学中分析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的天气状况是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另外在描述天气状况是难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思路。②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

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精讲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为下面学生的自学做很好的铺垫;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天气状况;另一方面搜集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然后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解决困惑,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师以启发式讲授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为主,学生以合作性学习为主;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学案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1.说出在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通过对冷锋、暖锋锋面剖面图和示意图的对比分析,能够在剖面图和简易天气图上判读冷锋、暖锋。

3.分析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

4.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5.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正确认识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体会地理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运用简易天气图,判断锋面系统,分析其天气特点。

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
新课
反馈
播放2011.10.20天气预报
学习主题一: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天气状况

(教师精讲部分)
学习主题二:在简易天气图和锋面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主题三:冷锋、暖锋天气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2011.10.22——2011.10.24天气预报中简易天气图:学生分析这几天天气变化过程

教师出示结果验证(数据摘自中央气象网)
学习主题四:介绍常见的锋面天气原因及危害、准静止锋
课堂总结、反馈练习
导入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供2011年10月20日的一段天气预报视频,提出问题:

1.我国中东部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包括哪些方面?

2.什么影响了该地区的天气变化

1.我国中东部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包括气温、风、阴晴、雨雪等方面;我们在描述一地区的天气状况和变化时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

2.天气变化受冷空气影响。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使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包括方面,为后面做铺垫。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兴趣。
过渡
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冷锋决定了我国中东部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
聆听
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主题一:单一气团和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出示有关气团定义和分类的PPT后提出以下问题。

1.在图中判断判断冷、暖气团?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2.分析冷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单一气团控制,大气稳定,天气晴朗。

天气状况
冷气团
晴朗、气温低、气压高等
暖气团
晴朗、气温高、气压低等

气团是会移动的,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一个交界面,出示PPT提出问题:

1.判断冷暖气团位置、交界面倾斜方向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暖气团沿锋面做爬升运动,其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锋面两侧有气压梯度,因此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1、读图回答问题

地面
3c
25c
A(5c)
B
C

判断图中B、C哪个是冷气团,哪个暖气团,它们在物理性质(温度、气压、密度等)有什么差异?B、C控制下的地区,天气状况如何?

2、判断下面三幅图哪个正确表示冷暖气团位置、交界面倾斜方向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A


B



C

有了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后学生能够分析出在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以及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步步相扣,学生自己总结出锋面的形成以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渡
出示冷锋、暖锋动画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叫做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叫做暖锋。
观看冷锋、暖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理解冷锋、暖锋的划分依据。

学习主题二:在简易天气图和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

在简易天气图和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

1.在锋面剖面图,看冷气团移动方向是前进还是后退来区分冷锋、暖锋。

2.在简易天气图中,看符号来区分冷锋、暖锋,锯齿状的为冷锋、半圆形的为冷锋;锯齿或半圆的指向即为锋面的移动方向。
分组讨论完成学案活动一:

1、读锋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A、B分别是什么锋?A:B:。区分依据是。

(2)两幅图中暖气团都是在锋面做上升运动,其中暖空气主动抬升的是锋,被迫抬升的是锋。

2、读简易天气图,回答下列各题


A
B
C
D

(1)在A、B、C、D中,属于冷锋d的是,属于暖锋的是。

(2)写出区分冷锋、暖锋的依据

的是。
课标的要求是学生会看图,让知识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读图、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过渡
锋面两侧冷暖势力不同锋面就会移动,进而一个地区的天气会发生变化。
聆听
理解锋面移动引起一个地区天气的变化
学习主题三:冷锋暖锋天气过程

分析冷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经过的地区天气的影响。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阴天、下雨、大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
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出示北京22日-24日简易天气图,分析北京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

借助从中央气象台网站收集的数据验证学生分析的结论。

2011.10.22
白天
20℃

夜晚
13℃
阵雨
2011.10.23
白天
16℃
阵雨
夜晚
6℃

2011.10.24
白天
15℃

夜晚
3℃

分组讨论完成活动二:

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县城

(1)上图为锋。

(2)在图下方的横线上标出锋面移动的方向。

(3)分析县城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状况如何(填在表格中)?解释原因?

锋面类型
天气特征(阴晴、雨雪、风、气温等)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A
B
C

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为锋。

(2)在图下方的横线上标出锋面移动的方向。

(3)A、B、C分别对应的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哪一个,填在下面表格的括号中。

(4)分析A、B、C三地的天气状况如何(填在表格中)?解释原因?

锋面类型
天气特征(阴晴、雨雪、风、气温等)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分组讨论完成活动三:

运用北京22日-24日简易天气图,分析北京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

北京
北京

10月22日
10月22日
北京
北京
10月23日
10月24日

学生已经学习了在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此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分析锋面移动对经过地区天气的影响,学以致用。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主题四:介绍与冷暖锋有关的天气
出示寒潮危害图片,提出问题:

1.寒潮的成因?什么样的天气称为寒潮?

冬季的寒潮、春季沙尘天气、夏季暴雨都与冷锋有关。

如果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天气状况将会如何?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会在一个地区来回摆动,称为准静止锋。
观看图片

阅读教材P45寒潮资料,回答列问题

变抽象为具体介绍寒潮实例。


课堂总结

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按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分为冷锋、暖锋,锋面的移动会使一个地区天气发生变化。
把握总体思路
让学生了解重点内容
课后练习
1.读图10“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M
N

(1)甲地的风向为。丙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

(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判断依据是。

(3)图中A天气系统为锋,该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是、、。

(4)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选择填空)。

A.台风B.寒潮C.泥石流D.沙尘暴

(5)M、N两地容易出现降雨的为。
板书设计
2.3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

冷气团

(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暖气团

(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势力
冷锋
暖锋
过境前:晴朗晴朗

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时:阴雨阴雨

(大风降温、雨雪)(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晴朗晴朗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锋面系统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听课教师的课堂观察,进行教师“教”的过程性评价。

通过课堂学生的表现和展示及课堂反馈练习题目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题目设计见学案。
评价量规

1.教师评价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符合程度
完全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
(2)可操作的程度
学习条件
(3)学习环境的创设
(4)学习资源的处理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
(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
学生活动
(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课堂气氛
10)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
(11)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
教学效果
(12)目标达成度
(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14)师生的精神状态
学科特色
(1)读书、用图、绘图的技能训练
(2)正确使用手绘板图、示意图(或计算机制作教学软件)合理组织学生开展研究
(3)能够独立、安全地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
其他
评价等级
A
B
C
D
评语

结果统计:

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评价等级均为A级,在评课过程中评课教师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符合课标、可操作性强;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问题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兴趣,授课中问题设置具有层次性、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密切联系实际,本节课体现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式学习过程;板书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效果良好,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评价:学生调查表与学生测试反馈表

调查项目
学生感受
你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吗?


你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上,你是否和其他同学认真讨论,交流过意见?


课上,老师是否组织了一些让你感兴趣的活动?


下课后,你是否还有兴趣思考这节课中学到的内容?


你是否能独立完成老师这节课布置的作业?


结果统计:

经过课上练习,85%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很好的理解了冷锋、暖锋的天气特点。同时经过课下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课下还问一些与天气有关的实际问题,比如08年南方雪灾等,本节课密切联系实际,很好的激发的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课堂反思:

通过教师本人课堂教学、听课教师评课、学生评价等,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①在精讲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时可以再放慢一点,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避免后面的“夹生饭”问题的出现。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得到及时处理与纠正同时给学生限定活动时间。③教师及时调整情绪,克服学生胆怯的心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其理念,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能力,重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问题设计、分析方法设计、反馈拓展提升等关键环节的设计。教学目标简要明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板书设计结构清楚,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分析思路和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善于铺垫,能较准确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

创新之处:

创新处之一: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破除了对该节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教师主要起指导的作用,学生不容易学懂的知识教师做到精讲。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了解、锋面概念并分析了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接着把如何在剖面图和简易天气图中区分冷锋、暖锋以及分析冷锋、暖锋的天气过程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内容,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创新处之二:导入新颖。以2011年10月20日的冷锋天气预报做为导入,学生能立刻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同时极好地调动了学生求知的动力。

创新处之三:高中新课程理念有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让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是地理学科的职责。本节课充分利用天气预报中2011.10.22——2011.10.24中的简易天气图,让学生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这几天的天气状况,接着教师用数据(摘自中央气象网)验证,既使课堂教学环节前后呼应,又使学生深刻感觉到地理学的有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及探究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