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4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分析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绿叶、滤纸条、纱布等材料用具,配制好层析液。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又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叶绿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着重讲解,通过F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研磨时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过滤时,用尼龙布而不用滤纸的原因是什么?
(3)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
(4)层析时烧杯要加盖,为什么?
(5)为什么要重复画滤液细线?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
(6)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如果接触了又会怎么样呢?
(7)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课堂实录),
等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到滤纸条在小烧杯中进行层析时,组织学生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交流实验前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师生交流。交流到第七个问题时,正好实验结果也就出现了,这时找学生展示自己滤纸条上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交流观察自己滤纸条上的结果,教师展示结果比较好的色素带,总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等知识。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含量1/4)叶黄素(黄色)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含量3/4)叶绿素b(黄绿色)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实验原理,有利于掌握操作要领;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试验的探索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解决了课本中提出的“不能”、“注意”等的原因,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分离出了绿叶中的色素,那么这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探究二:绿叶中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白光通过三棱镜和白光先通过色素滤液再通过三棱镜的光谱情况,对比思考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并给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学生很容易得出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1)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许多植物到了秋天叶子就变黄了?红叶是怎么回事呢?
(3)温室的顶棚用红色玻璃还是绿色玻璃好?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对比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通过联系生产实践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探究三: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部位呢?
简单介绍前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然后多媒体展示叶绿体的结构。这时提出问题:色素具体分布在叶绿体的什么部位呢?(类囊体)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细胞器来掌握。
探究四:叶绿体的作用仅仅是吸收光能吗?
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资料分析中恩吉尔曼的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叶绿体的功能,并讨论恩吉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原则,提高生物学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那么,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探索的历史。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色素的种类
2.作用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是课本上重要的学生必做的实验,四种色素与后面要学的光合作用过程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准备实验很麻烦,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时间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并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领会了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生物学的科学素养。整堂课学生求知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必须做,时间长了不做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下降,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分析拓展能力。在小组的合作实验中,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就差一些。所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规范性,特别是实验仪器的使用。

相关知识

第十三第3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十三第3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十三第3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初步掌握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和实验结论。
二、预习内容

1.物理学史: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成功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演示实验:(1)实验过程: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________,两狭缝就成了两个光源,它们的振动情况总是________的,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________。(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________的条纹。(3)实验结论:证明光是_______。(4)现象解释:出现明显条纹的条件: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________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________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加强,这里出现________;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________时,两列光在这点________,这里出暗条纹。
3、光的干涉及条件:两列光________相同,________相同,________恒定。
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1)实验目的:a、观察干涉图样,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a、光源发出的光经滤光片成为_______,单色通过单缝后相当于线光源,经双缝的生稳定的干涉图样,通过屏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________条纹,如果用白光通过双缝可以观察到________条纹。b、若双缝到屏的距离用l表示,双缝间的距离用d表示,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用x表示,则入射光的波长为________,实验中d是已知的,测出l、x即可计算出光的波长λ。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干涉的条件。
2.用干涉原理测定光的波长
3.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双缝干涉”的实验操作
学习重难点: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及测定光的波长
二、学习过程

(一)双缝干涉实验

探究一:实验中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的摆放顺序如何?

探究二:在测定单色光的波长时,怎样用测量头测量两个亮纹距离?怎样减少测量误差?
探究三:计算单色光的波长

例、)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装置如图1所示,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⑤遮光筒、⑥__________。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间距,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
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
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__mm,
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____mm。
(3)已知双缝间距为2×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7m,则所测红光的波长为_________nm。

(二)课堂小结

(三)当堂检测

1.两束光相遇时要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两束光的_________相等。
2.产生相干光源的方法是:将一束_______的单色光(如红色激光)投射到两条相距很近的平行狭缝,再由这两个狭缝组成了两个振动情况____________的光源,这样的光源就是相干光源。
3.在单色光的双缝干涉中,最后出现的是____________的干涉条纹;当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_____________时,该处出现亮条纹,当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______________时,该处出现暗条纹。干涉条纹的间距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如将双缝的间距变大,则屏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将_______;如果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则屏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将_______;如将红光改为紫光做干涉实验;屏上干涉条纹间距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关于双缝干涉条纹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同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
B.用同一单色光经双缝干涉后的明条纹距两缝的距离之差为该色光波长的整数倍
C.用同一单色光经双缝干涉后的明条纹距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为该色光波长的奇数倍
D.用同一单色光经双缝干涉后的暗条纹距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是该色光半波长的奇数倍

课后练习与提高
6.用包含红、绿、紫色光的复色光做干涉实验,干涉条纹离中心条纹最近的干涉条纹是()
A.紫色条纹B.绿色条纹C.红色条纹D.都一样近
7.下面有关光的干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隔变宽
B.白光经肥皂膜前后表面反射后,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彩色条纹
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缝S1射入的是绿光,S2射入的是紫光,则条纹是彩色的
D.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8.关于双缝干涉实验,若用白光作光源照射双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屏上会出现彩色干涉条纹,因为白光是由波长不同的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B.当把双缝中的一条缝用不透光的板遮住时,屏上将出现宽度不同、中间是白色条纹的彩色衍射条纹C.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有亮光,但一定不是干涉条纹D.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无亮光
9.在双缝干涉中,用白光入射双缝时,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条纹,若把双缝分别用红色滤光片(只能通过红光)和蓝色滤光片(只能通过蓝光)挡住,则在光屏上可以观察到()
A.红色和蓝色两套干涉条纹的叠加B.紫色干涉条纹(红色和蓝色叠加为紫色)
C.屏上两种色光叠加,但不会出现干涉条纹
D.屏上的上半部分为红色光,下半部分为蓝色光,不发生光的叠加
10.把一个具有球面的平凸透镜平放在平行透明玻璃板上(如图)。现用单色光垂直于平面照射,在装置的上方向下观察,可以看到干涉条纹,则()
A.两束干涉光是a、b面反射形成的B.干涉条纹是中央疏边缘密的同心圆
C.两束干涉光是b、c面反射形成的D.干涉条纹中是中央密边缘疏的同心圆
11.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
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则条纹()
A.变疏B.变密
C.不变D.消失

例题(1)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减小双缝间距,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2)2.320,13.870(3)3970
当堂检测答案:

1频率2、平行,完全相同3、明暗相间,波长的整数倍,半波长的奇数倍,光的波长,双缝间距,双缝到光屏的距离4、变小,变大,变小5、ABD
课下练习答案:

6、A7、BD8、ABC9、C10、BC11、A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

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

实验材料;ppt课件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二)光合色素

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

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三)叶绿体的结构

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五)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强调了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应:目的是二氧化碳获得H,被还原成为葡萄糖。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获得了[H]被还原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继续参与循环。

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把利用光能,产生[H],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更加稳定的糖类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变化。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哈密瓜之类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七)化能作用

自养生物;异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子来讲述叶绿体的苦恼。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

A.叶绿体外膜、内膜 B.叶绿体基粒和基质

C.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中 D.叶绿体所有结构上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该实验在设计上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

A.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B.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C.本实验为空白对照实验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3.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A.叶绿素aB.叶绿素C.胡萝卜素D.叶黄素

4.下列关于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与2均有选择透过性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均分布在3上

C.光反应是在3上进行的D.暗反应是在4中进行的

5.将一叶绿体研磨后,基粒和基质便释放出来,在去掉基粒后,只对叶绿体的基质照光,再通入14CO2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H]和ATPB.含14C的淀粉

C.含14C的三碳化合物D.含14C的(CH2O)

6.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能否进行有氧呼吸B.能否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D.能否将外界无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

7.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8.研钵中研磨叶片提取叶绿体色素时,至少要破坏几层磷脂分子,才能使色素分子溶于无水乙醇中?()

A.3B.4C.5D.8

9.一棵重0.2kg的柳树栽培于土壤中,三年后连根挖出,称其干重达11kg,这些增加的物质主要来源是()。

A.大气中CO2B.土壤中的水分C.大气中的O2D.土壤的矿质元素

10.下图中的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外两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装置的是()。

A.只有乙B.只有丙C.乙和丙都是D.乙和丙都不是

11.在光反应中,最本质的变化是()。

A.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B.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C.CO2被固定D.ATP分解为ADP和Pi

12.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哪种环境条件?( )

A.具有NH3及缺氧B.具有NH3和氧

C.具有硝酸和氧D.具有硝酸及缺氧

13.下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据图分析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

C.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D.A产生的气体在细胞内直接进入B要穿过5层膜

14.右图表示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量(a)与呼吸作用量(b)的影响曲线图(通过测定CO2量而获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植物在25℃左右时,重量增加最大

B.该植物在20℃与30℃时,重量增加相同

C.该植物在40℃时重量减少

D.该植物在25℃时,重量增加是在5℃时的8倍

1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两阶段均有[H]和ATP产生B.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自水和CO2

C.光合作用中固定CO2的是一种C3化合物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可以进行

16.有甲乙丙丁四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如下图所示,甲添加品红色光照(红橙光和蓝紫光混合而成),乙添加绿色光照,丙与阳光之间隔品红色滤光片,丁与阳光之间隔绿色滤光片。经过一段时间后,各盆植物长势由好到差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丙—甲—乙—丁D.乙—甲—丁—丙

二、非选择题

17.下图为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物质;

a、b、c、d;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和[ ];

(3)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变是:光能→→;

(4)如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其原因是;若降低d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

18.将金鱼藻置于一烧杯中培养,水面覆盖一层植物油,在不同温度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用每小时O2释放量表示)与光照强度关系如图所示;呼吸速率(用每小量O2消耗量来表示)与温度关系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耗氧量/(mg·h-1)

0.30

0.35

0.50

0.70

1.10

(1)金鱼藻光合速率与等因素有关;

(2)金鱼藻呼吸速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当温度上升到70℃时,金鱼藻的呼吸速率是否呈现这种变化趋势?请说明原因;

(3)在适宜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金鱼藻,开始时O2产生较快,但一段时间后O2生成减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9.下图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简图,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过程是,A过程的能量变化是;

(2)B过程叫,需要A过程提供的;

(3)上述过程中放出能量最多的是过程;

(4)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

20.一株绿色植物被放置于黑暗中3d,标号A~E5片大小相同的叶片被取下置于黑暗中按下图进行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将这株植物在黑暗中放置3d?;

(2)B组和C组实验结果的分别处,由此可以推断得出的结果是;

(3)D叶片与C叶片实验结果分别是,可能的原因是;

(4)设置A组实验的作用是;

(5)有同学想证明这种植物上表皮的气孔不少于下表皮,于是将E叶片叶柄去掉并用胶带纸封口,将上表皮朝下放在5%蔗糖溶液中,下表皮朝上不接触蔗糖溶液。2d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

实验假设是。

预期实验现象是。

21.左下图所示的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表中数据是在适宜(恒定)温度条件下,改变光源与烧杯距离测得的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根据表中数据转换成坐标图;

灯源与烧杯的距离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气泡数(个/min)

18

15

10

8

6

4

2

0

(2)从图或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若将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固定在15cm处,温度适宜,光照较长时间后发现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4)据表中数据估计,呈现如有右上图量变关系时的灯与烧杯间的距离为cm。

第4节(学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培养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创新改进的能力。

(2)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分布位置和作用;能利用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特点指导生产和实验活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说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分析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科学过程,领会技术(同位素示踪法)与科学的关系,学习科学家质疑、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尝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理解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学习建议

(1)重视训练操作技能。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直接感知色素的种类、颜色。实验时一定要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中的原因,认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尝试对实验进行改进。明确恩吉尔曼实验的结论和推论,认真分析恩吉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初步学会实验设计的科学方法。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一定要明确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现象、结论、注意事项。探究时,还应思考如下问题:假设及预期分别是什么?步骤3与4能否对换?为什么?本案例中的自变量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实验?应如何控制因变量?尝试设计出更简捷更科学的改变自变量的方法,探究其他因素对如CO2浓度、温度、矿质元素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注意比较四种色素的颜色、分布、功能;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光反应与暗反应;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通过比较,明确这些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重视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学习时要以教科书中展现的光合作用研究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认真分析和理解科学家的探索思路,认同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观点。科学工作者既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又要富有创新精神。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学习时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要积极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温室或大棚种植作物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光源;在农业生产是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通过分析和讨论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自己的STS思想,还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结合叶绿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学习叶绿体的结构,明确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学习光合作用过程,认识到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同时进行的,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每个阶段内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进而理解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