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孙权劝学》中考知识点整理

幼儿园知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2

《孙权劝学》中考知识点整理。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孙权劝学》中考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孙权劝学》中考知识点整理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划分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四、重点字词解释
初,权谓(对……说)吕蒙曰:“卿今当涂(当道,当权)掌事,不可不学!”蒙辞(推脱)以(用)军中多务(事务)。权曰:“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欲(想)卿(古时候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做。成为)博士(当时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邪通“耶”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但(只)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卿言多务,孰(谁)若(像)孤?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蒙乃(于是)始(开始)就(原意是靠近,引申去做)学。及(等到……的时候)鲁肃过(到了)寻阳,与蒙论议(谈论议事),大惊曰:“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大兄(长兄,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何见(认清事物)事之晚乎!”肃遂(于是)拜蒙母,结(结交)友而别。
五、重点字词:
孤岂欲卿(qīng)但当shè(涉)猎
即更刮目相待(gēng)肃遂拜蒙母(suì)
六、重点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蒙以军中务多辞)
翻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推辞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卿言多务,孰若孤?
翻译:你说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与有志之士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认识他)。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7、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8、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好处。
9、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
七、简答题:
1、文章主旨是什么?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属,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故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学有所成的事迹,说明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的道理。
2、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及其意思
答: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4、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6、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7、人物语言分析
(1)、孙权:“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3)、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8、、人物性格分析
孙权(深谋远虑、循循善诱)、
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敬才爱才)
9、《孙权劝学》与《伤仲永》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里?
: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先叙后议,以事说理。
10、简略说说读了《孙权劝学》与《伤仲永》这两篇文章后你受到的启示。
我们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
11、概括情节:
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12、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就学,学有所成。
13、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终有所成。
②学习能改变人的一切。(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就能学到东西,提高水平。)
14、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先一语道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证明学的可能性“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让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
16、本文说明了“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认得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本文吕蒙是中心人物。
17、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方法:但当涉猎。目的:见往事耳。
18、孙权劝吕蒙“就学”的理由中哪句话有说服力?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相关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1.文言字词及句式

(1)成语

①吴下阿蒙:吴下,长江下游江东江南地带;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多用否定义,比喻人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待:刮目:擦亮眼睛。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

(2)通假字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②卿今当涂掌事。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3)词类活用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主谓取独。

(4)一词多义

①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②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涂掌事。(如今)

③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5)古今异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古义:推辞。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博学的读书人。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④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涉猎: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接触,涉及

⑤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6)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②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卿言多务,孰若孤?

4.文学常识及中心归纳

(1)文学常识:

①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注油《资治通鉴》一书。

②《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与治道”,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本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战国(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十国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1],也是编年史中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作,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中心归纳: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认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省富阳县)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在位23年。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谋篇立意
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层次划分
全文只有一个自然段,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从“及鲁肃过寻阳”到结尾)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
1、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借鉴
白描式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性情,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跃然纸上。语言(对话)描写不再繁复,而在精准,从人物的思想性格出发,会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从真实写来,不造作,或许就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本文的这一特点值得在写作中借鉴。
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析
(一)、重难点句子导析
(见《点拨》七下P132)
(二)重点段落导析
(见《点拨》七下P132—133)
(一)疑难解惑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导析: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孙权劝学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孙权劝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自学内容:
1、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范读课文,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3.我们大声自由朗读;
4.提示字音,卿(qing) 涉(she) 孰(shu) 遂(sui) (为wei 更geng)多音字;
5.找出通假字途、涂,邪-耶,表反问语气,语末助词,译成“吗”;
6.下面我们齐读;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我们了解一下,看注解①。再找人读。
7.请同学们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8.四人一组,找出小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一个代表,说不全的可以补充。
9.重点句子,找出,画出,对不懂的字句或字义,找开课件,用黑色加粗的条纹加重;
10.在译句子时重点词不能漏译;
咱们对号入座,调整顺序的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博士一词是官名,可以留用(国号、年号、官名、人名、书名等可以照录不译);
11.文言中古今异译,但:只,只是,今是转折性连词;
12.找一找古今异译的词;
13.文言文译文五字法,展示课件,并找人读取;
14.一起朗读课文,出示课件中的四幅图,(一、孙权劝吕蒙学习图,二、孙权现身说法图,三、鲁肃与吕蒙论议图,四、吕蒙与鲁肃结友图)。
三、研讨:怎样读出语气?
因为这篇文章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要读出语气,就要从读言上下功夫,我们看看孙权的语言,我们结合孙权的身份。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郎,孤学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一句,严励、关心的语气;
第二句,怒气;
第三句,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这一段,孙权饱含关怀、苦口婆心的劝告吕蒙,我们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孙权,爱惜人才,好学,关爱部下,善劝
我们再看吕蒙,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听取意见;
鲁肃,论职位、论才能都高于吕蒙,爱才、敬才、有礼;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师生之间互动)
四、文中出现了两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找同学造句子。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拓展升华
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也不少,请找出一两则,如:“读书破尤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结合我们所学的《孙权劝学》,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学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读”贯穿课文始终。通过读,让学生达到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的目的;然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读懂文意;最后引导学生研读对话,读出语气。整节课的教学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