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

七年级历史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梳理新部编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知识梳理

1.张骞通西域

(1)原因: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在途中被匈奴抓住,被扣留10余年之后,寻机逃脱,继续西行,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但是大月氏西迁已久,安居乐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归途中他又被匈奴抓住,扣留了1年多才得以逃出,回到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作了报告,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3)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背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②路线: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③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④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3.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2)班超经营西域:东汉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派甘英出使大秦,虽未抵达大秦,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二、重难讲解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任务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最终被大月氏婉言拒绝,但是这次出使不但了解了西域各国,而且还了解到西域各国想同西汉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拜访西域各国,加强西汉与西域地区的联系,张骞这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使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往来更加频繁。

三、学法指导

对于本课重点内容,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张骞两次使西域,丝绸之路得开通。陆海贸易大发展,经济文化相渗透。西域各国归附汉,加强管理有远见。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始归中央管。

相关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知识梳理新部编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知识梳理

1.光武中兴

(1)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其政权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

二、重难讲解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比较

比较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朝代

西汉

东汉

皇帝

汉文帝、汉景帝

光武帝

措施

①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①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共同点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七年级历史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1、识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的路线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葡萄、核桃的原产地在哪儿吗?这些都和两汉时期一个叫“西域”的地方有关。那么西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什么地方?古时候西域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丝绸之路”吗?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
二、自主探究、梳理知识
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和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沟通西域各国
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转到达大月氏
张骞过程
通西域年,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许多国家
意义: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时间:
设西域都护职责:
意义:
陆路:长安→今新疆地区→→
丝绸之路海路: 以后,西汉商人开辟了丝绸之路
 影响: 
 经营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出使大秦
 年,大秦访问东汉
三、合作探究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2、阅读“丝绸之路”图:
 
请回答:
(1)请你根据地图说出其主要路线。
(2)对开通这条路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3)这条路线为何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训练
1、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
 A、张骞B、玄奘C、马可·波罗D、鉴真
2、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出类拔萃的人物也。”那么,张骞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A、派班超经营西域 B、统一蒙古草原 
C、开通西域D、公元前119年带兵大破匈奴
3、西汉的版图比秦朝的版图大大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西域地区归属西汉政府管辖B、东北地区归属西汉政府管辖
C、西藏地区归属西汉政府管辖D、内蒙古地区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5、2008年6月19日,由陕西省雕塑院设计监制,历时8个月建设完成了“张骞出使西域”雕塑,为文化名城再添标志性建筑。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从侧面进攻匈奴 B、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C、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D、与西域各国进行商业贸易
六、达标检测
1、有一句广告词:“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为丝绸成为“中国名片”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郑和 C、鉴真D、玄奘
2、当时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3、丝绸是中国的特产,受到人们的喜爱。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丝绸贸易的情况,当时中国的丝绸最远销往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Frank-菟莍教研
A、欧洲
B、中亚 C、西亚 D、阿拉伯半岛
4、下列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有利于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有利于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D、有利于加强中西经济、文化联系
5、在当代,东突恐怖势力企图分裂新疆的行径不得人心。下列史实中能充分说明新疆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B、昭君出塞 
C、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6、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班超经营西域③西域都护府的设立④蒙恬出击匈奴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④①③
7、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实地探访古代北方“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8、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不同作用是 ( )
A、直接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B、使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起来C、使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D、为以后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9、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从政治角度分析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意义。

附:第15课学案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东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当今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这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的加以利用。
2.(1)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从长安出发→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2)张骞。匈奴扣留生死难料;沙漠、饥饿,交通工具简陋。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勇于开拓,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神。(3)因为这条商路上传播最多、最重要的商品是中国的丝绸;中国丝织业发达,其丝绸给世界文明带来了深远影响。意义: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五、巩固练习
1.A2.C.3.A4.C5.B
六、达标检测
1.A2.B3.A4.B5.A6.A7.A8.A
9.(1)张骞出使西域。(2)密切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3)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增强综合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知识梳理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

(1)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评价: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在历史被称为“文景之治”。

二、重难讲解

秦朝和西汉初期统治比较

方面

秦朝

西汉初期

赋税

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文景时期,把田赋降为三十税一

徭役

兵役

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汉高祖让士兵还乡务农;文景时期,减轻徭役和兵役

刑罚

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帝王

生活

修建豪华的宫殿和陵墓,肆意挥霍,穷奢极欲

生活简朴,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影响

秦朝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三、学法指导

对于本课重点内容,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西汉初期国贫穷,休养生息来实行。减轻赋税和劳役,士兵回乡再务农。以农为本重农桑,以德化民废肉刑。勤俭治国反奢侈,“文景之治”府库盈。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