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练习题(北师大版11份)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16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练习题(北师大版11份)。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练习题(北师大版11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3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
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1情境导入[课件演示]演示现实生活中物体的截面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回答是何种物体的截面,并请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体会截出的面(截面)的含义。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截面的含义。
2活动操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他们想象所得的截面可能的形状。让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在小组内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得出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有可能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小组切截正方体的萝卜,鼓励学生从切截活动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操作,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在猜想中没想到的截面图形。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全班实物切截活动结束,教师鼓励切截活动的各个小组请代表发言,积极鼓励他们说出能截到多少个不同的截面,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示说明。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大胆发言,并进行一定的演示说明。
[教师活动]:提出,刚才的实物操作中没能找出所有不同的截面形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操作,对一个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切截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实验操作型课件对一个正方体进行动态的切截活动,鼓励他们在操作中积极观察截面的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并从中去发现一定的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课件对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动态的切截,并从中去观察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学生利用课件中的动画功能,身临其境的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过程,通过自主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发现截面的各种形状,得出截面产生的规律。(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于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平面相交的结果。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边,则截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依此类推。)
新$
分别拖动A、B、C点可移动平面,双击动画按扭可使图形旋转,单击鼠标左键停止旋转。拖动点P可使图形旋转。
[教师活动]:教师积极鼓励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利用实验操作型课件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截面的原因。积极肯定同学们的正确推理。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他们得到的不同的截面形状,特别是找出五边形、六边形等等。以及为什么产生不同截面的原因。
[教师活动]:小结同学们的发言。肯定学生的正确说法
三、知识应用
[教师活动][课件演示]:鼓励学生完成所给出的其他立体图形的截面问题(能说出截面是什么形状)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截一个几何体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作用很大。
[课件演示]播放医学上发明CT的视频文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谈观看录像的体会,谈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知识延伸
[教师活动]:提出让学生课后试一试,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能不能得到一个七边形。(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对截面的产生规律的认识来解)从生活中物体的截面图出发,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利用电脑演示色彩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问题是从猜想开始的。

培养学生体会“想—做——想”的数学活动过程,

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活动中去体会空间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
利用实物来进行切截活动,学生会在有限次的切截中得到一定的截面图形,但无法体会截面的产生和变化的整个过程,很难从实物切截活动中寻找出规律。
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网络环境下的切截活动,在网络中让学生利用教师制作的实验操作型课件对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切截,让学生在无限次切截的过程中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整个过程,发现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规律。学生通过计算机自主操作、合作交流,更诱发学生的探求欲。在课件设计中利用空间图形的动画,方便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切截结果,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实验操作型的课件,通过人机互动,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操作中都有不同的发现,更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自己发现截面产生的规律,为学生继续探讨能否截出七边形作铺垫。

利用演示,更生动地介绍了医学中CT的产生过程,更生动地说明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广泛应用。
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通过操作,完成所给的练习(说出截面是什么形状),并积极发言,全班交流。

学生观看视频文件,体会本节课的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作用。

相关阅读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整式及其加减教案练习题(北师大版14份)


3.1《字母能表示什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从具体情境中探索出规律并用字母及代数式表示;
2、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3、能用字母及代数式表示已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2、能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初步的解释和推断,能用字母及代数式刻画简单的数量间的关系;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互相转化的辨证关系。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从学生所熟悉的,与学习和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问题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习活动中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体验数、字母与符号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作为“九义”教材“整式的加减”中的传统内容,新教材中并没有出现整式、单项式、多项式概念以及升幂、降幂排列等,而是重点突出用字母表示数,使学生建立符号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体会用字母表示数使数学更简洁,是数学发展的必须。作为本章的开篇课,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指导学生学好代数入门知识将起到关键作用,并为后续的代数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索并用字母表示规律;
2、用字母表示学过的公式、法则、运算律等;
3、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本质上是从事物的特殊性中归纳出一般性。
[教学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较之传统教学主要有如下转变:
1、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到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因而本节课在教学中淡化概念教学,而始终以实际问题为主线,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和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学生思维由数到式的第一个飞跃;
2、从数学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丰富的数学活动和实际应用中的建构性学习,故在教学中安排了课堂游戏、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规律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由“青蛙之歌”想到的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
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10只青蛙,10张嘴,20只眼睛,40条腿;
100只青蛙,100张嘴,200只眼睛,400条腿;
……
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

2、利用这个规律,抢答:
(1)49只青蛙多少张嘴?
答:49张。
(2)18只青蛙多少只眼睛?
答:2×18=16只眼睛。
(3)25只青蛙多少条腿?
答:4×25=100条腿。

通过学生熟悉的

“青蛙之歌”创设情

境引入课题,通俗

易懂使学生以轻松

积极的心态开始学

习。

通过对规律的

利用,使学生体会

用字母表示出一般

规律的作用。

二、动手动脑,探索新知

1、按如图所示的方式:
(1)搭1个正方形要4根火柴,
搭2个正方形要7根火柴,
搭3个正方形要10根火柴;
(2)动动手:
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要多少根火柴?
答:31根。
(3)动动脑:
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要多少根火柴?
你是怎样得到的?
答:301根。
以小组活动的

方式,通过动手动

脑、合作交流,引

导学生先通过具体

数据探索规律,并

感受到具体数据的

局限和用字母表示

数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说明

2、想一想:
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1)3X+1
(2)X+X+(X+1)
(3)4+3(X-1)
(4)4X-(X-1)
……

3、做一做:
根据得出的结论,搭15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
多少根火柴棍?

答:需要451根。

200个呢?

答:需要601根。
引导使学生通过

思考、讨论、交流不

仅获得了新知,也在

探索争鸣中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学会合作

学习。

使学生切实体会

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

用,从而获得积极的

情感体验,感受学习

带来的成就感。

三、新旧结合,融会贯穿

例1、先观察,再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1)2+1=1+2,-1+3=3+(-1),……
加法交换律:a+b=b+a

(2)3×0=0×3,(-2)×(-5)=(-5)×(-2)……
乘法交换律:ab=ba

试一试: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运算律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通过用字母表示
学生所熟悉的运算律,

把新旧知识融会贯穿,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说明

例2、用字母表示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长方形周长:2(m+n)
长方形面积:mn

圆周长:2πr
圆面积:πr

长方体体积:abc
长方体表面积:2ab+2bc+2ac

试一试:用字母表示其它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通过用字母表示

学生熟悉的公式,感

受字母表示数的广泛

应用。

四、及时反馈,随堂练习

1、明明步行上学速度为V米/秒,亮亮骑自行车上学,速

度是明明的3倍,则亮亮的速度可以表示为3V米/秒。

2、如图,用字母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大长方形的面积:
mn
小长方形的面积:
pq
阴影部分面积:
mn-pq
3、温度从t℃下降2℃后是(t-2)℃。

4、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a-1,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a-1)。

通过随堂练习,

及时有效的反馈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情

况。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说明

5、试一试:

(1)你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

(a+b)

a+2ab+b

a(a+b)+b(a+b)

(2)若图中的a=2,b=4,则分别利用以上几种方法求

大正方形的面积,结果相等吗?

本题与前几个练

习相比,具有一定的

开放性,旨在鼓励学

生积极思考,感受用

字母表示数时方法的

多样性;同时,也为

后继知识的学习作铺

垫。

五、回顾小结

1、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2、字母可以表示公式、法则、规律。

由教师引导,学

生自行归纳总结。

六、作业

1、课本习题3.1第1、2题;

2、复习学过的公式、法则、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3、寻找生活中存在一定规律的数量关系,并用字母

表示。

通过课本习题和

开放性习题实现巩固

基础知识和拓展思维

的双重作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练习题(北师大版8份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练习题(北师大版8份”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6.1认识100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
2、能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能从多种角度体会某个数据。感受100万有多大.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能从多种角度体会某个数据。
活动准备:
提前查找几个数据:
1.我国大城市人口(厦门人口);
2.地球表面积;
3.地球上的海洋面积;
4.地球上的陆地面积;
5.人的血管总长度;
6.一个人的头发大约有多少根: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
据统计全国一天要产生约19.5亿千克垃圾。
世界首富的总资产有720亿美元。
请学生交流几个查找的数据,提出问题:这些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谈谈大数给自己的感受),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比较大的数,那么它们到底有多大?
二、新课学习:活动课题:100万有多大?
小组活动一:
聪明的你能估计100万粒大米(或绿豆)的质量吗?
目的:估计100万粒大米(或绿豆)的质量
材料:大米(或绿豆)若干、天平
1、先量出一定数量的大米(如200粒)的质量。(约?克)
2、计算100万是它的多少倍,用比例的方法解决。(?倍,约?千克)
假设一个三口之家平均一天食用大米1千克,那么这些大米能够这样的家庭吃多长时间?
若每个人一天节约1粒米,中国共有人口13亿,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米?这些大米可以解决多少三口之家的吃饭问题?
(1300000000÷1000000)×22.5=29250(千克)
可以维持29250个家庭一天的生活,81个家庭一年的生活!
一家人:29250天=975个月=81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请节约每一粒米!
小组活动二(试一试):
估测你的1万步大约有多长?那么你的100万步呢?它可以绕我们的操场多少圈?(一圈250米)
1万步:0.5×10000=5000(米)5000÷250=20(圈)
100万步:5000×100=500000(米)500000÷250=2000(圈)
小组活动三:
1.估计语文课本第57页的字数。大约550字
2.根据你的估计,1万字占多少页?10000÷550=18〔页〕
3.100万字的书大约有多厚?
注〔100页的书大约0.5厘米厚〕
100×18=1800〔页〕
1800÷100×0.5=9〔厘米〕
活动四:
〔1〕请估计你所在的教室有多少平方米?估计有70平方米
〔2〕1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10000÷70=143〔间〕
〔3〕100万人站在一起,约占多少间这样的教室?(假设一人约占0.5平方米空间)
1000000×0.5=500000〔平方米〕
50×143=7150〔间〕
比一比
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估计100万册这样的数学课本摞在一起有多高?能与珠穆朗玛峰比高吗?
0.01×1000000=10000(米)8848米
你们小组的结论是:比珠穆朗玛峰高!
议一议:某公司老板外出欲带100万元现金,他准备一个多大的皮箱才能装下这100万元钱?(假设这些钱都是100元一张的新版人民币)
(100张100元新版人民币大约厚1厘米;1张100元人民币第约15厘米,宽约8厘米。)
活动方案
(1〕测量1万元〔每张100元〕人民币的体积。
15×8×1=120〔立方厘米〕
〔2〕100万人民币的体积。
100×120=12000〔立方厘米〕
100万人民币体积:12000立方厘米
想一想:假设密码箱体积:43×30×9=11610立方厘米100万人民币能装进去吗?
能,走在路上可要小心了!

二、我的收获
100万粒大米约千克。
100万步约千米。
100万字的书厚约厘米。
100万平方米约教室间。
100万元人民币需用箱子。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估计100万?
三、课后作业:
习题6。1P199/数学理解1、2问题解决1、2
四、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课,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的程度很重要,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教案练习题(北师大版25份)


2.2数轴
【知识梳理】
1、数轴的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这三者缺一不可,同时应该认识到,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原点是数轴上有特殊意义的点,它相当于温度计中的零刻度线,正方向一般是规定为向右的方向,单位长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2、数轴的画法:
数轴的画法可分为四个步骤:(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2)在这条直线上的适当位置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4)确定单位长度,用细短线画出,并对应地标注各数.
画好了数轴,就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正有理数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在数轴上要画出实心的小圆点),负有理数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它的对应点.
3、数轴的用处: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结合数轴,可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画数轴时,标注数就是按照数的大小顺序进行的,所以根据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归纳有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可以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由于向右的方向是正方向,故数轴上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
4、相反数
5和-5,和这样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是相反数.
一般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就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也说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我们也特别规定,0的相反数是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是在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我们也说,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注意,相反数是成对的,不能说单独的一个数是相反数,只能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重点难点】
重点:数轴的画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互为相反数的概念,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数轴的画法,相反数的理解。
【典例解析】
例1、把下列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并用“<”号把它们连接起来:6,,,0,,4。
解:
例2指出下列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数,并指出各数的相反数。
解:A点表示,相反数是2;B点表示0.5,相反数是;C点表示3.5,相反数是;D点表示,相反数是4.5;E点表示,相反数是6;
【过关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相反数是5B.是相反数
C.和是相反数D.和是相反数
2、下列图中为数轴是()
A.B.
C.D.
3、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一定是()
A、负数B、正数C、非负数D、非正数
4、数轴上与原点距离为3的点表示的是()
A、3B、-3C、±3D、6
5、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它们分别表示a、b、c是()
A、a、b、c都表示正数B、a、b、c都表示负数
C、a、b表示正数,c表示负数D、a、b表示负数,c表示正数。
二、填空题:
1、数轴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数,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数,
点表示0.
2、比5小的正整数有;比—5大的负整数有.
3、—π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0.
4、用“”、“”填空:
(1)9-16;(2)——;(3)0—6.
三、解答题:
1、一个点从数轴上表示—2的点开始,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说明这时这个点表示的数.

2、数轴上与原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几个?它们表示的数各是什么?

答案:一、1、D;2、C;3、D;4、C;5、C
二、1、负,正,原;2、4,3,2,1;-4,-3,-2,-1;
3、π;0;4、>,<,>
三、1、-3;2、±3,它们互为相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