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语文下册《春江花月夜》复习学案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15

高一语文下册《春江花月夜》复习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下册《春江花月夜》复习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下册《春江花月夜》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简介:

《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着名诗篇《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字词: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延伸阅读

《春江花月夜》第一课时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第一课时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春江花月夜》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中美景。
3、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当夜晚降临,黑色的天幕笼罩整个大地的时候,月亮透过漆黑的夜空把清明澄澈的月光洒向人间,照亮了人们孤寂的灵魂,点燃了诗人心中创作的激情。于是,在璀璨的诗歌王国中便有了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优美诗句。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带“月”字的诗句。
带“月”字的诗句非常多,课后请同学们再去广泛搜集,然后将其整理、归类,看看月亮这一意象有哪些含义。
面对同一轮明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在一些人眼里,月亮是明亮的、柔美的、多情的;而在另一些人眼中,月亮却又是孤独的、哀怨的、沧桑的。那么在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眼里这轮明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春江花月夜》,去领略一下张若虚笔下这轮明月的光华。
二、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古今评价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三、教师诵读全诗,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整体感知。
四、以“月”为线索,具体研读课文
﹙一﹚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月之景”。
1、全诗写了很多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最主要的意象?
明确:月。
2、全诗哪几句是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
明确: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
3、紧扣“月”这一意象,请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优美语言来描绘月下春江美景。
配乐营造气氛,请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的作品。
教师下水作文:看,那春江潮涨,潮水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浩茫茫一片仿佛与大海相连。霎时,一轮明月在浩瀚无垠江面上,随着洪波翻涌冉冉升起。顿时,万顷江波之上笼罩了一层空灵、迷蒙的月色,水光粼粼,月光莹莹。江水宛然前行,环绕着一处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郊野流淌。溶溶月色弥漫在这开满鲜花的树林里,柔柔的月光在花瓣上浮动,像是撒了一层洁白的雪。花朵在月光的照映下仿佛冰山上盛开的雪莲一般晶莹剔透,散发出圣洁的光芒。这时,天空中飘洒、飞舞的流霜,沙滩上洁白、柔软的细沙都与月色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4、教师小结:诗人用月光统摄群象,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最后将笔墨凝聚在了一轮明月之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泽柔和、幽美深远的春江月夜图。诗人采用这种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无所不包的写作顺序,是要告诉我们一句话——“何处春江无月明”,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笼罩之下呢?由这句话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哪里的世界没有太阳,哪里的夜晚没有月亮,哪里的人间没有希望……
﹙二﹚领悟“月之理”
1、望着高悬于空中的那轮皎洁而孤独的明月,诗人想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乐,请一名学生朗诵本节。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以下诗句包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曹植和阮籍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所以有人说这是少年似的哀叹,轻烟似的惆怅。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三)鉴赏“月之情”
教师导:光照千古的明月之所以永恒存在于天地之间长明不衰,好像是在等待什么人。“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子、思妇?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这轮明月也表现得极为多情。
1、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月亮的多情?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及“落月摇情满江树”。
2、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1)写出月因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动态。(2)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3、赏析“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这份哀而不伤的离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学教案示例春江花月夜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学教案示例春江花月夜”,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学教案示例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品味本诗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意境美。

2.理解诗中传达出来的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初唐有一位叫张若虚的扬州诗人,他官职卑微,仅做到兖州兵曹;他存诗极少,《全唐诗》仅存两首;但他诗名极高,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首“孤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它曾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二)整体感受(配乐朗读。配乐宜用洞箫曲《春江花月夜》,以收清净幽远之效)

仔细聆听,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对这首诗意境特点的整体感受。(宁静、深沉、寥廓、怅惘)

这种优美意境的营造主要依靠什么?(春?江?花?月?夜?提出“月为诗之魂”)

(三)观赏江月

诗中描绘了哪些优美动人的月景画面?

1.明月初生

(1)指导诵读。(传达出寥廓的感受来)

(2)画面想象。

(3)词句揣摩:“生”“升”之辨——初出海面;生命、灵性和活力。

2.月照花林

(1)指导诵读。(传达出宁静、迷离的感受来)

(2)思考:花林似霰,不觉流霜,不见白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烘托手法;勾画出了一幅皎洁空灵迷离的江畔月色图)

(3)迷离的月色反映了江边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淡淡的惆怅)

3.孤月高悬

(1)指导朗读。(传达出深沉的感慨来)

(2)思考:孤月高悬,旁无杂尘,此时在孤寂的诗人眼里,月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什么呢?(亘古不变的自然。诗歌自然转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沉思: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4.月照妆台

(1)指导朗读。(传达出闺怨的相思情长来)

(2)同对一轮明月,“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前者是女主人公的感伤无奈;后者是苏轼的豁达乐观)

5.落月摇情

(1)指导朗读。(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相思和相思不得的怅惘来)

(2)思考:“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字历来为人称道,好在何处?(月光倒影在粼粼的水波中,摇曳不定,而主人公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思乡的心情也如同这摇曳的江水,久久难以平息。情景交融,妙不可言)

(四)解读江月

1.意象内涵:月是优美环境的营造者,既是景物主体,又是景物的背景;月是永恒的象征;月是两地相思的见证;景、情、理在这溶溶的月色中水乳交融。

2.意境特点:迷离惝恍,梦幻般朦胧。

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李泽厚)

全诗基调悲伤而不颓废,缘于对“代代无穷已”的人生的热爱,这是初唐诗歌积极明朗的回响。

3.结构特点分析:整首诗歌的感情流转有明月东升西落的轨迹。可谓:

景美——理至——情深

(五)练习(拓展积累)

1.根据下面的要求,找出有“月”的唐代诗句各两个。

(1)两地相思的寄托。(2)永恒自然的象征。(3)人生寂寞的伴侣。

附:①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③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一、景美寥廓静谧

二、理至深沉积极水乳交融月为诗之魂

三、情深怅惘缠绵

高一语文《离骚》复习学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一语文《离骚》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一语文《离骚》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有关《离骚》的文学常识;记住“修姱”“鞿羁”“方圜”“离尤”等重点实词的意思,能说出虚词“以”的意义及用法。
2.反复吟诵,疏通大意,通过分析人物矛盾冲突中诗人的言行,概括其性格特点;找出文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分析它们的寓意。
3.体悟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概括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分析比兴手法的效果
学法指导
【问题导学流程】
准备知识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借助相关链接,能说出《离骚》及相关文化常识。
诵读涵咏,感受作品。
1)音读:读准字音,尤其注意生僻字、易错字,读准节奏。(文中生僻字、难点字较集中,请耐心标注读音,为熟读做准备。)
2)意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含义,疏通文意,完成相关练习。
【查一查】
1.查阅课外资料,结合学案后的相关链接,了解《离骚》及相关文学常识。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注释中关键字词的注音及词义誊写到课文中对应词语旁的空白处。
【说一说】
在小组内互相介绍你所知道的屈原及《离骚》的相关知识。
【读一读】
音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在书上圈画并标注重点字词,两人小对子互相检查并交流。
意读:二读课文,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并完成“填一填”。
【填一填】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修姱()鞿羁()朝谇()
浩荡()郁邑()侘傺()
(2)解释下列词语。
修姱()鞿羁()浩荡()
工巧()偭()郁邑()
溘死()方圜()相道()
岌岌()反顾()陆离()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课文里类似的诗句还有一些,试把它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说说诗里写了哪些内容。
合作探究
精读品味,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反复诵读,找出表现楚怀王、群臣以及时俗的相关诗句,体会诗人与他们间的冲突。
品味语言,分析手法。
温馨提示:
《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比如诗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中,“灵修”本意为神仙,这里借指楚怀王。请从诗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合作探究】
1.《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人有着如此美好的品德,按理说应该得到了楚王的理解和信任,但现
状就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话不便直接说。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情怀的呢?请结合相关的诗句进行分析。
及时总结,及时反思
【我的困惑】
课后巩固,夯实基础
【堂清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无活用的情况的一项是()
A.步余马于兰皋兮B.高余冠之岌岌兮
C.长余佩之陆离D.佩缤纷其繁饰兮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①偭规矩而改错②伏清白以死直兮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⑤佩缤纷其繁饰兮⑥自前世而固然
⑦吾独穷困乎此时⑧宁溘死以流亡兮
A.③⑤⑦B.②④C.⑥⑧D.②③⑤
3.下列各句中各句中是介词短语后置的句子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B.又申之以揽茝
C.余不忍为此态也D.岂余心之可惩
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背绳墨以追曲兮②回朕车以复路兮
③固时俗之工巧兮④固前圣之所厚
A.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固”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固”也不同。
5.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诗中自述了自己受屈遭贬的原因,并表明了自己不愿同流合物的思想。
B.作者认为“民生之多艰”的主要责任在国君,君王荒唐才使小人有机可乘。
C.诗人同情人民生活的艰辛,并表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D.作者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并表示自己要修身洁行,决不妥协。
【相关链接】
背景材料一: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材料二:
骚体诗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这是对四言体的重大突破。二是章法上的革新。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发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应,脉络又是及其分明的。三是体制上的拓展。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而他的《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背景材料三:
《离骚》,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联系的是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楚辞”因“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宋文鉴》卷九十二)。另外作品中所涉及的历史传统、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背景材料四: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诌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课内外佳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定信念,奋斗不懈)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直不阿,一身正气)

高一语文下册《勾践灭吴》复习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语文下册《勾践灭吴》复习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一语文下册《勾践灭吴》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大王您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给您作为女奴,大夫的女儿给吴国大夫作女奴,士的女儿给吴国士作女奴,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大王您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伤害大王所心爱的东西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和他的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五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死了)一样。还下令老而无妻的人、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把他的住宅打扫清洁,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肉。越国未仕而游学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建立了节度,恢复了常规,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召集将士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勾践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越王为会稽山战败的耻辱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求得和吴国死战,就身体不安于枕席,吃饭不尝丰盛的美味,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听钟鼓音乐。三年里,煎熬身体,耗费精力,唇焦肺干。在内亲近群臣,在下供养百姓,用以招徕他们的心。如果有甜美的食物,不够分的话,自己就不敢吃;如果有酒,把它倒进江里,和人民共同享用它。自身亲自种来吃,妻子亲自织来穿。吃的禁止珍异,穿的禁止过分,色彩禁止使用两种以上。时常外出,跟着车子,载着食物,去看望孤寡老弱当中染病的、困难的、脸色忧愁憔悴的、缺吃少喝的人,一定亲自喂他们。于是聚集各位大夫,告诉他们说:“我宁愿与吴国一决谁应得到上天的宠爱。如果吴越两国彼此一同破灭,士大夫踩着肝肺同一天死去,我和吴王接颈交臂而死,这是我的最大愿望。如果这样做不行,从国内估量我国不足以伤害吴国,对外联络诸侯不能损害它,那么我就将放弃国家、离开群臣,带着剑,拿着刀,改变容貌,更换姓名,草着簸箕、扫帚去臣事他,以便有朝一日和吴王决一死。我虽然知道这样会腰身和脖竟颈不相连、头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于是,他日果然和吴王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继而大举围攻吴王王宫,城门失守,擒获夫差,杀死吴相。消灭吴国二年以后就称霸了。这是首先顺应民心啊!

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勾践回答说:“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做我们吴国的保护人,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吧。”越国就此灭了吴国。

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嫁给您作为婢妾,大夫的女儿嫁给吴国大夫作为婢妾,士的女儿嫁给吴国士作为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和他的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死了)一样。还下令老而无妻的人、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把他的住宅打扫清洁,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肉。越国的流浪儿童,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勾践回答说:“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给我们吴国一小块立足之地,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吧。”越国就此灭了吴国。

简介:

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败越兵,越几亡。

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并利用夫差的弱点,献出西施。勾践卧薪尝胆,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终于灭掉了吴国。

背景:

《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着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

字词:

通假字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南至于句无——句通“勾”。勾无,山名,在浙江。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句意是,规定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生育,临产。句意是,妇女将要临产时向官府报告。

三年释其政——政通“征”,赋税徭役。

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无不哺(bǔ)也———哺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无不歠(chuò)也——歠通“啜”,给人水喝。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通“岂”,难道。

古今异义

1.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中原,原野之中,现常用于“中原地区”。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2.丈夫二十不取

丈夫,男子。今常用于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句意是,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媳妇。

3.生丈夫

丈夫,男孩。今常用义同前“丈夫”句。句意是生男孩。

4.十年不收于国

国,指国内人民。今常用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征收赋税。

5.爪牙之士

爪牙之士:指武士,今为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大夫:官名。今指医生

7.广运百里

广运:指土地面积的长和宽。

8.南至于句无

至于:到达。今用作介词,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9.乃至其父母

父母:父老兄弟。今意为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名词的活用

A.名词活用为动词

(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衣——穿

(2)宦士三百人于吴:宦——派遣做……的奴仆(本为官宦)

(3)必庙礼之:礼——恭敬地对待

(4)无不哺也:哺——给他食物吃(哺,干粮,泛指食物)

B.名词作状语

(1)又郊败之:郊——在郊外

(2)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动词的活用

A.活用为名词

(1)今寡人不能——能力,才能(不能——没有才能)

B.动词的使动用法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退——使……撤退(勉强释为打退,则不准确,因为原句是:“谋取而退”即:谋取划使吴退兵)

(2)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去——使……离开

形容词的活用

A.活用为名词

(1)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乏——物质匮乏的时候

(2)四方之忧:忧——忧愁的事,指外患

(3)吊有忧,贺有喜:忧——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喜事

(4)耻——羞耻之心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洁其居:洁——使……洁(打扫干净)

(2)美其服:美——使……美(使他穿上漂亮服装)

(3)饱其食:饱——使……饱

(4)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暴露——使……暴露

判断句

(1)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吴国与越国,是相互仇恨、相互敌对、相互征战的国家。

(2)此寡人之罪也

--这是我的过错。

(3)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哪几个人的过错。

(4)昔者之战也……寡人之罪也

--……是我的过错。

(5)此其利也。

--这是就是有利的啊!

省略句

(1)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省略动词宾语之。之--指代文种)

(2)(与之成)不可!(省主语--与越国订立盟约的事)

(3)纳之(于)太宰嚭(pǐ)(省略介词于)

(4)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5)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6)(勾践)无不?(之)也(省略主语与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