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语文下册《龟虽寿》复习学案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6

高一语文下册《龟虽寿》复习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语文下册《龟虽寿》复习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下册《龟虽寿》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简介:

《龟虽寿》为东汉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背景:

该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字词: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腾云驾雾。螣音同“腾”

骥(jì):良马,千里马。枥(lì):马槽。

已:停止。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练习题:

1、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答案: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答案: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6、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相关知识

高一语文下册《勾践灭吴》复习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语文下册《勾践灭吴》复习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一语文下册《勾践灭吴》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大王您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给您作为女奴,大夫的女儿给吴国大夫作女奴,士的女儿给吴国士作女奴,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大王您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伤害大王所心爱的东西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和他的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五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死了)一样。还下令老而无妻的人、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把他的住宅打扫清洁,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肉。越国未仕而游学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建立了节度,恢复了常规,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召集将士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勾践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越王为会稽山战败的耻辱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求得和吴国死战,就身体不安于枕席,吃饭不尝丰盛的美味,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听钟鼓音乐。三年里,煎熬身体,耗费精力,唇焦肺干。在内亲近群臣,在下供养百姓,用以招徕他们的心。如果有甜美的食物,不够分的话,自己就不敢吃;如果有酒,把它倒进江里,和人民共同享用它。自身亲自种来吃,妻子亲自织来穿。吃的禁止珍异,穿的禁止过分,色彩禁止使用两种以上。时常外出,跟着车子,载着食物,去看望孤寡老弱当中染病的、困难的、脸色忧愁憔悴的、缺吃少喝的人,一定亲自喂他们。于是聚集各位大夫,告诉他们说:“我宁愿与吴国一决谁应得到上天的宠爱。如果吴越两国彼此一同破灭,士大夫踩着肝肺同一天死去,我和吴王接颈交臂而死,这是我的最大愿望。如果这样做不行,从国内估量我国不足以伤害吴国,对外联络诸侯不能损害它,那么我就将放弃国家、离开群臣,带着剑,拿着刀,改变容貌,更换姓名,草着簸箕、扫帚去臣事他,以便有朝一日和吴王决一死。我虽然知道这样会腰身和脖竟颈不相连、头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于是,他日果然和吴王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继而大举围攻吴王王宫,城门失守,擒获夫差,杀死吴相。消灭吴国二年以后就称霸了。这是首先顺应民心啊!

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勾践回答说:“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做我们吴国的保护人,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吧。”越国就此灭了吴国。

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嫁给您作为婢妾,大夫的女儿嫁给吴国大夫作为婢妾,士的女儿嫁给吴国士作为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和他的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死了)一样。还下令老而无妻的人、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把他的住宅打扫清洁,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肉。越国的流浪儿童,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勾践回答说:“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给我们吴国一小块立足之地,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吧。”越国就此灭了吴国。

简介:

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败越兵,越几亡。

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并利用夫差的弱点,献出西施。勾践卧薪尝胆,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终于灭掉了吴国。

背景:

《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着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

字词:

通假字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南至于句无——句通“勾”。勾无,山名,在浙江。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句意是,规定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生育,临产。句意是,妇女将要临产时向官府报告。

三年释其政——政通“征”,赋税徭役。

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无不哺(bǔ)也———哺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无不歠(chuò)也——歠通“啜”,给人水喝。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通“岂”,难道。

古今异义

1.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中原,原野之中,现常用于“中原地区”。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2.丈夫二十不取

丈夫,男子。今常用于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句意是,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媳妇。

3.生丈夫

丈夫,男孩。今常用义同前“丈夫”句。句意是生男孩。

4.十年不收于国

国,指国内人民。今常用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征收赋税。

5.爪牙之士

爪牙之士:指武士,今为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大夫:官名。今指医生

7.广运百里

广运:指土地面积的长和宽。

8.南至于句无

至于:到达。今用作介词,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9.乃至其父母

父母:父老兄弟。今意为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名词的活用

A.名词活用为动词

(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衣——穿

(2)宦士三百人于吴:宦——派遣做……的奴仆(本为官宦)

(3)必庙礼之:礼——恭敬地对待

(4)无不哺也:哺——给他食物吃(哺,干粮,泛指食物)

B.名词作状语

(1)又郊败之:郊——在郊外

(2)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动词的活用

A.活用为名词

(1)今寡人不能——能力,才能(不能——没有才能)

B.动词的使动用法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退——使……撤退(勉强释为打退,则不准确,因为原句是:“谋取而退”即:谋取划使吴退兵)

(2)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去——使……离开

形容词的活用

A.活用为名词

(1)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乏——物质匮乏的时候

(2)四方之忧:忧——忧愁的事,指外患

(3)吊有忧,贺有喜:忧——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喜事

(4)耻——羞耻之心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洁其居:洁——使……洁(打扫干净)

(2)美其服:美——使……美(使他穿上漂亮服装)

(3)饱其食:饱——使……饱

(4)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暴露——使……暴露

判断句

(1)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吴国与越国,是相互仇恨、相互敌对、相互征战的国家。

(2)此寡人之罪也

--这是我的过错。

(3)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哪几个人的过错。

(4)昔者之战也……寡人之罪也

--……是我的过错。

(5)此其利也。

--这是就是有利的啊!

省略句

(1)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省略动词宾语之。之--指代文种)

(2)(与之成)不可!(省主语--与越国订立盟约的事)

(3)纳之(于)太宰嚭(pǐ)(省略介词于)

(4)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5)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6)(勾践)无不?(之)也(省略主语与宾语)

苏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想北平》复习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苏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想北平》复习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苏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想北平》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想北平》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简介:

《想北平》是老舍创作的文学作品。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

背景:

《想北平》选自《乡风市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

字词:

愆伏(qiān)亵渎(xiè)

空旷(kuàng)殷红(yīn)

采掇(duō)贻误(yán)

挈妇(qiè)绵亘(gèng)

菜圃(pǔ)信札(zhá)

青冢(zhǒng)惴惴(zhuì)

纯粹(cuì)果脯(pǔ)

干瘪(biě)僻静(pì)

练习题: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C、我们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机勃勃,干劲冲天。

D、不少作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几乎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2、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个经验值得文艺工作者和歌唱演员重视。

B、学术委员会采纳了两个青年科学家的建议。

C、我以为你有事情,不能按时来,你反而提前来了。

D、每个单位都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杜绝不应有的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3、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着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高一语文必修《氓》复习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氓》复习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氓》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简介: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背景: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字词:

氓:《说文》“氓,民也。”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

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匪:通“非”,读为“fěi”。即:走近,靠近。谋:商量。古音咪(mī)。

淇:卫国河名。今河南淇河。

顿丘:地名。今河南清丰。丘:古读如“欺”。

愆(qiān):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将(qiāng):愿,请。无:通“毋”,不要。

乘:登上。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墙壁。垝,倒塌。垣,墙壁。

复关: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载(zài):动词词头,无义。

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

咎(jiù):不吉利,灾祸。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练习题:

1、注音并解释:

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

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

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

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

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

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

2、通假字:

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

氓之蚩蚩

将子无怒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不可说也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

(2)士贰其行()

(3)二三其德()

(4)夙兴夜寐()

5、一词多义:

(1)其:

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

③士贰其行

④咥其笑矣

(2)以:

①秋以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③以尔车来

④以我贿迁

(3)于:

①俟我于城隅

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4)之:

①匪女之为美

②美人之贻

③氓之蚩蚩//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5)言:

①载笑载言

②体无咎言

③静言思之

(6)说:

①说怿女美

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

6、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

①搔首弄姿:

②踟蹰不前:

③贻人口实:

④匪夷所思:

⑤图穷匕见:

⑥若即若离:

⑦尔虞我诈:

出尔反尔:

⑧毫厘不爽:

屡试不爽:

⑨载歌载舞:

⑩忠心不贰:

⑾白头偕老:

⑿信誓旦旦:

⒀夙兴夜寐

7、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

高一语文下册《归园田居其一》复习学案


高一语文下册《归园田居其一》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简介: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背景:

这首诗集中地描写了归田之后的日常生活与自适心境,诗意脉络清楚,结构次第有序。开头四句为此诗的首层,它从正面写“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叙说归隐郊野之后,罕与尘世往来,了却心头尘俗之想。

字词:

1.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5.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野:一作“亩”。际:间。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

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煳。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16.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练习题:

1.解释诗中字。

荫:_______________罗:______________兴: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荷:______________荒秽: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