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物理上下册教案(全)

高中美术教案全

发表时间:2020-08-25

高一物理上下册教案(全)。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一物理上下册教案(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4.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
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5.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二、力的图示
1.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写在该线段的上方。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多而密,要便于作图计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1/n,n为除“1”以外的正整数。
②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作用点。
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
④在表示力的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的旁边标出表示这个力的字母或数值。
3.注意:①箭尾通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②若在同一个图上作出不同的力的图示,一定要用同一个标度。③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示意图是为了分析受力而作,侧重于画准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上没有标度,线段的长度只定性表示力的大小。
三、力的示意图
与力的图示相比,只要求在图中准确画出力的方向,表达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力即可,不要求准确画出力的大小。
四、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
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
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2)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如支持力、压力等)和场力(如重力等)。
(3)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4)按力的关系可分为:共点力、共面力、平行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5)注意:正确区分性质力和效果力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性质不同的力,可以叫同一个名称,如重力、弹力都可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都可叫动力,其作用效果可以相同。同一个力,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用绳子拉小车前进,绳子对小车施以拉力,又叫弹力、动力等。
五、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产生
静止释放的物体竖直下落。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这众多的事例说明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也叫重量,常用符号G表示。
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其本质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②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不论是否与地面接触,都受重力作用。重力与运动状态和接触面情况均无关。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竖直向下即垂直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沿重锤线向下。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能将“竖直向下”理解为“垂直于支持面向下”、“垂直于地面向下”或“指向地心的方向”。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3.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共同决定
①在同一地点,重力G与质量m成正比;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所受的重力可能不同(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不过这种差异很小,一般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其重力大小恒定不变。
②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是G=mg.式中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用kg;g是一个与地理位置有关的量,反映地球对物体作用力的强弱。(g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通常情况下(在地球表面附近),取g=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③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其依据的原理是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或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特别注意:拉力或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是有条件(平衡)的;且不能认为拉力或压力就是重力,因力的性质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不同。
④重力的大小在一般情况下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学过“万有引力”就明白了)。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六、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引入重心的概念,就把实际作用于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等效地代替了,于是原来的整个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代替,从而使研究问题大为简便。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上叫等效方法。等效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它是在保证效果不变的前提下用一种简化的形式来替代原来的形式以使研究问题方便些。注意:重心并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更不能认为地球只吸引物体的这一点。
2.物体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的分布都有关系,跟物体的放置情况和运动状态无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的位置可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3.对于薄板状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位置,其依据的原理是二力平衡条件。
七、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例一】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对手作用。
D.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
【例二】试说出右图所示的力F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三】在下图中作出A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500N的拉力的图示。

【例四】如图:已知小球、物块的质量均为m,悬绳对小球的拉力________N。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是___________N。如果说悬绳的拉力等于重力,物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这种说法对吗?

【例五】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
【例六】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个表示对吗?

【例七】如图所示为一空心圆球,内部装满水,若在其底部一小孔,水从中不断流出,则在此过程中,球和其中水整体的重心如何变化?

课堂训练:
1.下列各种力的名称,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是()
A、浮力B、弹力C、重力D、拉力E、摩擦力F、动力G、阻力
H、压力I、支持力J、分子力
2.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两人合提一桶水,各用80N的拉力,两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
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很可能也随着改变。
D.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4.力是__________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_________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_____________而独立存在的。
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D、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2.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4.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上或向下运动,它都受到重力。
C.重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D.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5.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
6.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B.g=9.8N/kg表示重力是9.8N的物体的质量是1kg。
C.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比在平面上受的重力小。
D.在地面附近,物体静止时与运动时,其重力大小是不变的。
7.一条放在地面上的长为L的柔软匀质粗绳,向上提其一端刚好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_;长为L的均匀直钢管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抬起其一端使其与水平地面成30角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9.画出下面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
(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重为3.O×106N的木箱。
(2)质量为8kg的小球在空中自由下落时(不计空气阻力)所受力的图示(g取10N/kg)。
阅读材料:经典力学的建立
十五、十六世纪,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自制的各种仪器对天象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并对观测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于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地动说”的体系。
在哥白尼工作的基础上,揭开行星运行之迷的是伟大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开普勒从整理和研究第谷所观测的行星运行和恒星位置的数据中,首先研究火星的运行转道,经过无数次的探索,终于发现:火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1609年,他发表了《新天文学》一书《论火星的运行》一文,将对火星的发现推广到所有行星,这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开普勒第
一、第二定律、面积定律),随后又发现了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值得指出的是,开普勒的工作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科学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观测数据中,而必须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找到事物运动的内部规律。还要指出的是,开普勒并没有以发现这三个定律为满足,他还企图用力的作用来解释它们,牛顿正是沿着这个思路而创立他的天体动力学理论的。
对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以及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错误观点的否定争纠正是经典力学产生的重要标志:1586年比利时的力学家西蒙斯台文(1548—1620)出版了一本《论力学》的著作,其中关于落体实验是这样记叙的:“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实验是这样的:让我们拿两只铅球,其中一只比另一只重十倍,把它们从三十英尺的高度同时丢下来,落在一块木板或者什么可以发出清晰响声的东西上面,那末,我们会看出轻球并不需要比重球多十倍的时间,而是同时落到木板上,因此,它们发出的声音听上去就象是一个声音一样。”1589年,伽利略进一步研究了落体问题。他在研究过程中创立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并把观察实验、数学推算和逻辑论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揭示了力和运动的本质联系,得到了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伽利略的这些发现,不仅在物理学史上而且在整个科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在于他纠正了统治近二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重要的是他创立了对物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并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
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牛顿运动三定律为基础的。牛顿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于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这是牛顿的—部代表作,也是力学的一部经典著作。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等)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的力学统一起来,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所以,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牛顿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时,是站在自发的唯物主义立场上的,这是他取得重大成就的思想基础.重视实验,重视归纳,这是牛顿的科学方法论的核心,也是他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牛顿的世界观的根本缺陷在于它的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他轻视哲学指导,提出了。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唯心主义观点,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对全部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力学的巨大成就,使得当时的许多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可以用力学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牛顿说:“自
然界的一切现象,全可以根据力学的原理,用相似的推理,一一演绎出来.”惫更新选一步说:
“在真正的哲学里,所有自然现象的原因都可以用力学的术语来陈述。”这样,就逐步形成了
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决定论的自然观。

一定有一对它

相关推荐

高一物理上学期重点试验总结


高一物理上学期重点试验总结

1、游标卡尺的读数
关注重点:⑴游标卡尺的构造及原理,游标卡尺测量的长度反映在两个零点间的距离上;⑵游标卡尺的种类及精确度,1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1mm,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5mm,5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⑶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L=m+ns(式中m为两零点间的整毫米数,n为游标尺上与主尺上刻度线相对齐的刻度线序号,s为游标卡尺的精确度)⑷游标卡尺不估读,但在读数上不能降低了其精确度,如2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尺上的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上对齐,其读数应为0.10mm,而不能写成0.1mm。
2、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关注重点:⑴打点计时器的构造;⑵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的决定因素;⑶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⑷打点计时器使用时释放运动物体与打开电源的关系;⑸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源;⑹计时点与计数卡的区别。
3、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关注重点:⑴如何由纸带上的点迹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匀速否?匀变速否?判定方法——位移法;⑵如何确定打点计时器打下某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测定方法——平均速度法;⑶如何测定小车的加速度?测定方法——逐差法、图象法。
4、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关注重点:⑴如何保证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效果?两次让橡皮筋的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⑵在实验中需记录的内容,不仅要记弹簧称的示数,还要记录力的方向;⑶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时,要用力的图示表示力,有标度兼顾力的三要素;⑷注意区分合力的理论值和实验值,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的合力是理论值,理论值未必和伸长的橡皮筋共线,用一个弹簧称直接拉伸橡皮筋时对应的是实验值,一定和伸长的橡皮筋共线;⑸实验情景下联系到的动态分析,一力变化另一力应怎么调节?
5、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
关注重点:⑴控制变量法;⑵实验条件m<<M;⑶实验装置图;⑷实验中一个重要步骤:平衡摩擦力;⑸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a—F、a—1/m图象中所蕴含的物理信息。
6、研究平抛运动
关注重点:⑴实验目的;⑵留迹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⑶调节末端水平;⑷每次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⑸如何求解平抛物体的初速度?⑹在闪光照片中如何确定第一个点是不是平抛运动的起点?如何求解频闪时间?
7、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关注重点:⑴实验原理;⑵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时,F—x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分析。

高一物理功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物理功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7.2功学案(人教版必修2)

1.一个物体受到______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________,这个力就对物
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______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__________.功
的公式:____________,功的单位:________,符号是______.功是______(矢、标)量.
2.正功和负功:根据W=Flcosα可知
(1)当α=________时,W=0.即当力F和位移l________时,力对物体不做功.这种情况,
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
(2)当______≤α______时,W0.即当力F跟位移l的夹角为______(锐、钝)角时,力F
对物体做正功,这时力F是______(动、阻)力,所以______(动、阻)力对物体做正功.
(3)当______α≤________时,W0.即当力F跟位移l的夹角为______(锐、钝)角时,力
F对物体做负功,这时力F是______(动、阻)力,所以,______(动、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一
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又常说成“物体________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3.总功的计算:总功的计算有如下方法
(1)W合=____________(α为F合与位移l的夹角).
(2)W合=WF1+WF2+…+WFn(即总功为各个分力所做功的____________).
4.在下面哪些情况下,人对书本的作用力F做了功()
A.F竖直向上,书本保持静止
B.F竖直向上,人与书本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C.F沿水平方向,书本保持静止
D.F竖直向上,人与书本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
5.足球运动员飞起一脚用60N的力将足球踢出,足球沿草地运动了40m后停止运动,
关于运动员对足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足球做功2400J
B.运动员对足球没有做功
C.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但无法确定其大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
A.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B.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D.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图1
7.如图1所示,两个互相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运动,物体通过
一段位移时,力F1对物体做功4J,力F2对物体做功3J,则力F1和F2的合力对物体做
功为()
A.7JB.1J
C.5JD.3.5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功的理解
1.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受力的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B.凡是发生了位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C.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就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D.只要物体受力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就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2.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
离l,恒力做功为W1.再用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mM)的物体上,使之在粗糙的水平面
上移动同样距离l,恒力做功为W2,则两次恒力做功的关系是()
A.W1W2B.W1W2
C.W1=W2D.无法判断
知识点二功的正负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是矢量,正、负表示方向
B.功是标量,正、负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
C.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
D.力做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
知识点三公式W=Flcosα的应用
4.如图2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40N拉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沿直
线匀速前进了8m,则
图2
(1)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是________J.
(2)摩擦力对木箱所做的功是________J.
(3)外力对木箱所做的总功是________J.
5.如图3所示,
图3
用恒定的拉力F拉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时间t,拉力
F斜向上与水平面夹角为θ=60°.如果要使拉力做的功变为原来的4倍,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可以将()
A.拉力变为2F
B.时间变为2t
C.物体质量变为m2
D.拉力大小不变,但方向改为与水平面平行
【方法技巧练】
一、合力的功的计算
6.如图4所示,
图4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水平
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试求:
(1)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
(2)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做的功;
(3)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4)斜面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多少?
二、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7.
图5
人在A点拉着细绳通过一定滑轮吊起质量m=50kg的物体,如图5所示,开始时绳与
水平方向夹角为60°,当人匀速拉着重物由A点沿水平方向运动s=2m到达B点时绳与
水平方向成30°.求人对绳的拉力做了多少功?(g取10m/s2)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练
1.力位移力位移W=Flcosα焦耳J标
2.(1)90°垂直(2)0°90°锐动动(3)90°180°钝阻阻克服
3.(1)F合lcosα(2)代数和
4.D
5.C[足球运动员对足球做功,足球发生运动,但60N的力与40m的位移不对应同一过程,故无法确定功的大小,选C.]
6.AC[力对物体做负功,说明该力对物体来说是阻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大于90°,故选A、C.]
7.A[合力做的功等于它的各个分力做功的代数和,即4J+3J=7J.]
课堂探究练
1.D[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也就是说,只有力或只有位移,是不符合做功条件的,故A、B错误;若物体发生位移的同时也受力的作用,但力与位移垂直时,此力并不做功,故C错,D对.]
2.C[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跟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相同,对力F做的功来说,是相同的,即W1=W2=Fl.]
点评求功时,必须要明确哪个力在哪个过程中的功.根据功的定义,力F所做的功只与F的大小及在F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其他因素均无关.
3.BCD[理解功的概念,功有正、负之分,但功是标量,此处易误解.]
4.(1)160(2)-160(3)0
解析(1)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为W1=Flcos60°=40×8×12J=1.6×102J.
(2)摩擦力Ff对木箱所做的功为W2=Fflcos180°=Fcos60°lcos180°=40×12×8×(-1)J=-1.6×102J.
(2)外力对木箱做的总功为W=W1+W2=1.6×102J+(-1.6×102J)=0或者F合=0(因为匀速直线运动),W=F合l=0.
点评求恒力做功的关键是找准力F、位移l、夹角α,再应用公式W=F合l=0求解即可.
5.ABD[本题要讨论的是恒力做功的问题,所以选择功的计算公式,要讨论影响做功大小的因素变化如何影响功的大小变化,比较快捷的思路是先写出功的通式,再讨论变化关系.
位移l=12at2=12Fcos60°mt2,W=Flcos60°=F2cos260°2mt2,当F′=2F时,W′=4W,当t′=2t时,W′=4W;当m′=12m时,W′=2W;当θ=0°时,W′=4W,由此可知,C错,A、B、D对.]
6.见解析
解析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物体受到重力mg,摩擦力Ff和支持力FN的作用,物体相对斜面静止,物体相对地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l,这些力均为恒力,故可用W=Flcosα计算各力的功.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可得Ff=mgsinθ,FN=mgcosθ,
(1)WFf=Fflcos(180°-θ)=-mglsinθcosθ.
(2)WFN=FNlcos(90°-θ)=mglsinθcosθ.
(3)WG=Glcos90°=0.
(4)FN与Ff的合力与G等大反向,即物体所受斜面的力对物体做功为0,或WFN+WFf=0.
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W总=WG+WFf+WFN
=0+(-mglsinθcosθ)+mglsinθcosθ=0,
或物体受力平衡,F合=0,则W总=F合lcosθ=0.
方法总结计算几个力的总功,通常有以下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1)虽然力、位移都是矢量,但功是标量,所以几个力的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若以W1、W2、W3……Wn分别表示力F1、F2、F3…Fn所做的功(含正功与负功),则这些力所做的总功为W总=W1+W2+W3+…Wn.
(2)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根据公式W合=F合lcosα求合外力做的功,则物体所受的外力做的总功为W总=W合=F合lcosα.
7.732J
解析设滑轮距地面的高度为h,则
h(cot30°-cot60°)=s
人由A走到B的过程中,重物G上升的高度Δh等于滑轮右侧绳子增加的长度,即
Δh=hsin30°-hsin60°
人对绳子做的功为:W=GΔh
代入数据可得:W≈732J.
方法总结求变力做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平均值法:当力F的大小发生变化,但F、l成线性关系时,可以代入F的平均值计算F做的功.
(2)图象法:变力做的功W可用F-l图线中所包围的面积表示.l轴上方的面积表示力对物体做的正功的多少,l轴下方的面积表示力对物体做的负功的多少.
(3)分段法(或微元法):当力的大小不变,力的方向时刻与速度同向(或反向)时,把物体的运动过程分为很多小段,这样每一小段可以看成直线,先求力在每一小段上的功,再求和即可.
(4)化变为恒法:有时候表面看起来是变力做功,但是经过适当变换可以转换成恒力做功.

高一物理速度教案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这个=10m/s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例: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计算得出: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那就必须知道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前一s内平均速度为v1,第二s内平均开速度为v2,求这个物体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拓展: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数学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作业P26练习三3、4、5

五、板书设计

高一物理上学期运动知识点总结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上学期运动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上学期运动知识点总结

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且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其具体分析。
2、路程和位移
位移
路程
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矢量,可以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