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物理下册全册教案35

高中美术教案全

发表时间:2021-04-01

高三物理下册全册教案35。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物理下册全册教案35”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一章动量守恒研究
新课标要求
(1)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例1: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现象。
例2:收集资料,了解中子是怎样发现的。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中的作用。
(3)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第一节动量定理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量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动量改变量与冲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定理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冲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
教学难点:动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1、动量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
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量:
1、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2、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一维情况下:Δp=mΔυ=mυ2-mΔυ1矢量差

例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2、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2)公式:Ft=m-mv=-
让学生来分析此公式中各量的意义:
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外力,mv是初动量,m是末动量,t是物体从初动量变化到末动量所需时间,也是合外力F作用的时间。
(3)单位:F的单位是N,t的单位是s,p和的单位是kgm/s(kgms-1)。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恒力作用,也适用变力作用的情况(此时的力应为平均作用力)
(5)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对微观现象和高速运动仍然适用.
前面我们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下面对动量定理作进一步的理解。
(6)动量定理中的方向性
例2:质量为m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大小v向右运动与墙壁发生碰撞后以大小v/2反向弹回,与墙壁相互作用时间为t,求小球对墙壁的平均作用力。
小结:公式Ft=m-mv是矢量式,计算时应先确定正方向。合外力的冲量的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合外力冲量的方向可以跟初动量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例3:质量为0.40kg的小球从高3.20m处自由下落,碰到地面后竖直向上弹起到1.80m高处,碰撞时间为0.040s,g取10m/s2,求碰撞过程中地面对球的平均冲力。
小结:式中的F必须是合外力,因此解题时一定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避免少力的情况。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分析多过程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分阶段法。
学生练习:有一个物体质量为1kg,以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问经过2S时物体的动量的变化量为多大?此时物体还没落地。
小结:利用动量定理不仅可以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曲线运动中的有关问题,将较难计算的问题转化为较易计算的问题,
总结:
1、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2、应用动量定理解答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矢量性,二是F表示合外力。同时动量定理既适用恒力,也适用于变力;既适用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3、动量定理的应用

演示实验:鸡蛋落地
【演示】先让一个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下落到细沙堆中,让学生推测一下鸡蛋的“命运”,然后做这个实验,结果发现并没有象学生想象的那样严重:发现鸡蛋不会被打破;然后让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下落到讲台上,让学生推测一下鸡蛋的“命运”,然后做这个实验,结果鸡蛋被打破。请学生分析鸡蛋的运动过程并说明鸡蛋打破的原因。
鸡蛋从某一高度下落,分别与硬板和细沙堆接触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也即初动量相同,碰撞后速度均变为零,即末动量均为零,因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鸡蛋的动量变化量相同。而两种情况下的相互作用时间不同,与硬板碰时作用时间短,与细沙堆相碰时作用时间较长,由Ft=△p知,鸡蛋与硬板相碰时作用力大,会被打破,与细沙堆相碰时作用力较小,因而不会被打破。
在实际应用中,有的需要作用时间短,得到很大的作用力而被人们所利用,有的需要延长作用时间(即缓冲)减少力的作用。请同学们再举些有关实际应用的例子。加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收获。
在实际应用中,有的需要作用时间短,得到很大的作用力,而被人们所利用;有的要延长作用时间而减少力的作用,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有关实际应用的例子,并进行分析。(用铁锤钉钉子、跳远时要落入沙坑中等现象)。
(加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收获。)
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l)△p一定,t短则F大,t长则F小;
(2)F一定,t短则△p小,t长则△p大;
(3)t一定,F大则△p大,F小则△p小。
例如以下现象并请学生分析。
l、一个人慢行和跑步时,不小心与迎面的一棵树相撞,其感觉有什么不同?请解释。
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和一辆小轿车在同样的牵引力作用下都从静止开始获得相同的速度,哪辆车起动更快?为什么?
3、人下扶梯时往往一级一级往下走,而不是直接往下跳跃七、八级,这是为什么?

第二节动量守恒定律(1)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一)引入
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一维碰撞
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演示:如图所示,A、B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B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A=mB,碰后A球静止,B球摆角β=α,这说明A、B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AmB,碰后A、B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AmB,碰后A球反弹、B球向右摆动。

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B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
(2)追寻不变量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
分析:
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
(1)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总结:
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如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并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如图所示,图中滑块上红色部分为挡光板,挡光板有一定的宽度,设为L,气垫导轨上黄色框架上安装有光控开关,并与计时装置相连,构成光电计时装置。

当挡光板穿入时,将光挡住开始计时,穿过后不再挡光则停止计时,设记录的时间为t,则滑块相当于在L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t,所以滑块匀速运动的速度v=L/t。

3、实验方案
(1)用气垫导轨作碰撞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记录及分析(a-1)

碰撞前碰撞后
质量m1=4m2=4m1=4m2=4
速度v1=9v2=0=3=6
mv
mv2
v/mWWw.jAb88.cOM

实验记录及分析(a-2)

碰撞前碰撞后
质量m1=4m2=2m1=4m2=2
速度v1=9v2=0=4.5=9
mv
mv2
v/m

实验记录及分析(a-3)

碰撞前碰撞后
质量m1=2m2=4m1=2m2=4
速度v1=6v2=0=-2=4
mv
mv2
v/m

实验记录及分析(b)

碰撞前碰撞后
质量m1=4m2=2m1=4m2=2
速度v1=0v2=0=2=-4
mv
mv2
v/m

实验记录及分析(c)

碰撞前碰撞后
质量m1=4m2=2m1=4m2=2
速度v1=9v2=0=6=6
mv
mv2
v/m
4、动量守恒定律(lawofconservationofmomentum)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m1υ1+m2υ2=m1υ1′+m2υ2′
(2)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当F内>>F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
5、系统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例1:质量为30kg的小孩以8m/s的水平速度跳上一辆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平板车,已知平板车的质量为90kg,求小孩跳上车后他们共同的速度?
解:取小孩和平板车作为系统,由于整个系统所受合外为为零,所以系统动量守恒。规定小孩初速度方向为正,则:
相互作用前:v1=8m/s,v2=0,设小孩跳上车后他们共同的速度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1+m2)v′解得
数值大于零,表明速度方向与所取正方向一致。
课后补充练习
(1)一爆竹在空中的水平速度为υ,若由于爆炸分裂成两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其中质量为m1的碎块以υ1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求另一块碎片的速度。
(2)小车质量为200kg,车上有一质量为50kg的人。小车以5m/s的速度向东匀速行使,人以1m/s的速度向后跳离车子,求:人离开后车的速度。(5.6m/s)

第二节动量守恒定律(2)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爆炸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知识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大小,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v0+at,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并会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会用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
四、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达式a=

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车运动的υ-t图象。
设问: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怎样的图线?(让学生画一下)
学生坐标轴画反的要更正,并强调调,纵坐标取速度,横坐标取时间。
υ-t图象是一条直线,速度和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线性关系。
设问:在小车运动的υ-t图象上的一个点P(t1,v1)表示什么?
学生画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并能表达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学生回答:t1时刻,小车的速度为v1。
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补充、修正。

预习检查
情境导入
精讲点拨:
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向学生展示一个υ-t图象:

提问:这个υ-t图象有什么特点?它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点?

在各小组陈述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同学总结。

2、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提问:在上节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从图可以看出,由于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变大,在时间轴上取取两点t1,t2,则t1,t2间的距离表示时间间隔t=t2—t1,t1时刻的速度为v1,t2时刻的速度为v2,则v2—v1=v,v即为间间隔t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提问:v与t是什么关系?
知识总结: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提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的斜率表示什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什么?

展示以下两个v-t图象,请同学们观察,并比较这两个v-t图象。
知识总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0,=0,所以加速度为零。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由于v-t图象是一条直线,无论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都是一样的,表示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所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学生回答:v-t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表示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
v-t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v0。

学生回答:甲乙两个v-t图象表示的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但甲图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乙图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不同之处,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提问:除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外,是否还可以用公式表达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取t=0时为初状态,速度为初速度V0,取t时刻为末状态,速度为末速度V,从初态到末态,时间的变化量为t,则t=t—0,速度的变化量为V,则V=V—V0

提问:能否直接从图线结合数学知识得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知识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是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V0,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
4、例题
例题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加速后经过多长汽车的速度达到80km/h?

例题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如果汽车以最高允许速度行驶,必须在1.5s内停下来,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多大?
分析:我们研究的是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由于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如果设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则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我们把它记为a=一6m/s2。这个过程的t时刻末速度V是0,初速度就是我们所求的最高允许速度,记为V0,它是这题所求的“最高速度”。过程的持续时间为t=2s

学生回答:因为加速度
a=,所以V=at
V—V0=at
V—V0=at
V=V0+at

学生回答: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v与t是线性关系,或者说v是t的一次函数,应符合y=kx+b的形式。其中是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b是纵轴上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0,所以V=V0+at

同学们思考3-5分钟,
让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让同学计算。
展示某同学的解题,让其他同学点评。
解:初速度V0=40km/h=11m/s,加速度a=0.6m/s2,时间t=10s。
10s后的速度为V=V0+at
=11m/s+0.6m/s2×10s
=17m/s=62km/h
由V=V0+at得

同学们思考3-5分钟,
让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让同学计算。
展示某同学的解题,让其他同学点评。

解:根据V=V0+at,有
V0=V—at
=0—(—6m/s2)×2s
=43km/h
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43km/h
根据V=V0+at,有
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9m/s2
注意同一方向上的矢量运算,要先规定正方向,然后确定各物理量的正负(凡与规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同为正,凡与规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反为负。)然后代入V-t的关系式运算。
五、课堂小结
六、利用V-t图象得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七、并进一步利用V-t图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
布置作业
(1)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39页,“说一说”
(2)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39页“问题与练习”中的1~4题。

高三物理磁场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物理磁场”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磁场

磁场基本性质

一、磁场的描述

1、磁场的物质性:与电场一样,也是一种物质,是一种看不见而又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

存在于(磁体、通电导线、运动电荷、变化电场、地球)周围。

2、基本特性:对放入磁场中的(磁极、电流、运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它们的相互作用通过磁场发生。

3、方向规定:

①磁感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北极(N极)的受力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的指向)为该处的磁场方向。

③对磁体:外部(NS),内部(SN)组成闭合曲线;这点与静电场电场线(不成闭合曲线)不同。

④用安培左手定则判断

4、磁感线: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强弱,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电场中引入电场线描述电场,磁场中引入磁感线描述磁场。

定义:磁场中人为引入的一系列曲线来描述磁场,曲线的切线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其蔬密表示磁场强弱。

物理意义:描述磁场大小和方向的工具(物理摸型),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磁感线是一种工具.

不能认为有(无)磁感线的地方有(无)磁场。人为想象在磁场中画出的一组有方向的曲线.

1.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2.每一点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方向,也就是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3.是闭合的曲线,在磁体外部由N极至S极,在磁体的内部由S极至N极.磁线不相切不相交。

4.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平行且距离相等.没有画出磁感线的地方不一定没有磁场.

5.安培定则:姆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指向磁场的方向.注意这里的磁感线是一个个同心圆,每点磁场方向是在该点切线方向

*熟记常用的几种磁场的磁感线:

5、磁场的来源:

(1)永磁体(条形、蹄形)

(2)通电导线(有各种形状:直、曲、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3)地球磁场(和条形磁铁相似)有三个特征:(磁极位置?赤道处磁场特点?南北半球磁场方向?)

①地磁的N极的地理位置的南极,

②地磁B(水平分量:(南北)坚直分量:南半球:垂直地面而上向;北半球:垂直地面而向下。)

③在赤道平面上:距地球表面相等的各点,磁感强度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北

(4)变化的电场(后面再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波)

二、电流磁场的方向叛断:安培右手定则(重点)、直、环、通电螺线管)

一定要熟悉五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正确分析解答问题的关健)

脑中要有各种磁源产生的磁感线的立体空间分布观念

能够将磁感线分布的立体、空间图转化成不同方向的平面图(正视、符视、侧视、剖视图)

会从不同的角度看、画、识各种磁感线分布图

⑴直线电流的磁场

特点:无磁极、非匀强、且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的立体图、横截面、纵截面图如图1所示。

⑵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特点: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管内为匀强磁场,且磁场最强,管外为非匀强磁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磁感线的立体图、横截面图、纵截面图如图2所示。

⑶环形电流的磁场

特点:环形电流的两侧是N极和S极,且离圆环中心越远,磁场越弱;环形电流的磁感线的立体图、横截面图、纵截面图如图A-11-50-3所示。

⑷地磁场

(5)变化的电磁场

三、磁现象的电本质(磁产生的实质)后面讲到光现象的电本质

安培分子环型电流假说:分子、原子等物质的微粒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叫分子电流。这种环形电流使得每个物质微粒成为一个很小的磁体。这就是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它能解释各种磁现象:软铁棒的磁化、高温,猛烈的搞击而失去磁性等。

本质:(磁体、电流、运动电荷)的磁场都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并通过磁场相互作用的。

任何磁现象的出现都以“电荷的运动(有形无形)”为基础。

一切磁现象归结为: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电本质”实质为运动电荷(成形电流):静止的电荷在磁场中不会受到磁场力;有磁必有电(对),有电必有磁(错)。

实验:奥斯特沿南北方向放置的导线下面放置小磁针,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罗兰实验:把大量的电荷加在橡胶盘上,然后使盘绕中心轴线转动,如图:在盘在附近用小磁针来检验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

结果发现:带电盘转动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而且改变转盘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转变。

此实验说明;电荷运动时产生磁场,即磁场是由运动电荷产生;(即:一切磁场都来源于运动电荷,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两个重要概念:磁感强度B,磁通量

磁感强度(B)从力的角度描述磁场性质,磁通量()从能量角度描述磁场的性质。

一、磁感应强度

1.磁场的最基本的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极,电流,运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都称为磁场力。I⊥B时,F最大=BIL;I//B时,F=0。

2.定义B:注意情境和条件:

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强度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

定义①当I⊥B时,B=矢量{F⊥(B和I构成的平面)。即既F⊥B;也F⊥I}N/Amkg/AS2

定义②当面积S⊥B时,B=单位面积的磁感线条数,B的蔬密反映磁场的强弱

注意:磁场某位置B的大小,方向是客观存在的,是磁场本身特性的物理量。与(I大小、导线的长短,受力)都无关。即使导线不载流,B照样存在。

①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是矢量.

②大小:B=F/IL(电流方向与磁感线垂直时的公式).

③方向:左手定则:是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是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不是导线受力方向;不是正电荷受力方向;也不是电流方向.

④单位:牛/安米,也叫特斯拉,国际单位制单位符号T.

⑤点定B定:B只与产生磁场的源及位置有关。就是说磁场中某一点定了,则该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方向都是定值.

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处处相等.

⑦磁场的叠加:空间某点如果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电流或磁体激发的磁场,则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是各电流或磁体在该点激发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满足矢量运算法则.

说明

⑴磁场中某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存在的,与放入的电流I的大小、导线的长短即L的大小无关,与电流受到的力也无关,即使不放入载流导体,它的磁感应强度也照样存在,因此不能说B与F成正比,或B与IL成反比。

⑵磁场应强度B是矢量满足分解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磁场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并不是在该处的电流的受力方向。

⑶磁场应强度的定义式是典型的比值定义法,要注意此定义式描述的物理情景及适应条件:一小段通电导体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

典型的比值定义:(B=k)(E=E=k)(u=)

(R=R=)(C=C=)

磁感强度B:①B=②B=③qBv=mR=B=

④qBv=qeB===⑤E=BLvB=⑥B=k(直导体)⑦B=NI(螺线管)

匀强磁场: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磁场。大小相等方向处处相同,用平行等间距的直线来表示。

分布地方:异名磁极间(边缘除外),通电螺线管内部。

二、磁通量与磁通密度B(分析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基础)

1.磁通量Φ:概念: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Φ=B×S

若面积S与B不垂直,应以B乘以S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即Φ=BS′=BScosθ,

磁通量的物理意义: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也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Φ。简称为磁通,表示φ.是标量.

说明:对某一面积的磁通量,一定要指明“是哪一个面积的、方向如何”

2.磁通密度B:垂直磁场方向穿过单位面积磁力线条数,即磁感应强度,是矢量.

3.在匀强磁场中求磁通量类型有:公式的适用条件:

(1)当面积S⊥B时。Φ=BS此式的适用条件是:①匀强磁场;②磁感线与平面垂直单位:韦伯Wb=Tm2

(2)S//B时,Φ=0

(3)B与S不垂直:Φ应该为B乘以S在磁场垂直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之为“有效面积”)。Φ=BS影=BSCos(为B与投影面的夹角)

说明:

计算平面在匀强磁场中的Φ。一定要明确?面积的Φ,(方向如何)没有指明那一面积的,Φ无意义。

①曲面的磁通量Φ等于对应投影平面的Φ,不与线圈平面垂直,应该算投影面积。

②Φ是双向标量:当有磁感线沿相反方向通过同一平面时,且正向磁感线条数为φ1,反向磁感线条数为φ2,则磁通量等于穿过平面的磁感线的净条数(磁通量的代数和),即φ=φ1一φ2。穿过平面的磁通量应该为Φ合,面积越大,低消越多。

例:由于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外部(NS)内部(SN)组成闭合曲线,不同与静电场电场线(不闭合)。

所以穿过任一闭合曲面的合Φ为零,穿过地球表面的Φ为零。

③磁通量的变化△φ=φ2一φ1,其数值等于初、末态穿过某个平面磁通量的差值.

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

基础知识

一、安培力

1.安培力定义: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叫做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叫安培力。

说明:磁场对通电导线中定向移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磁场对这些定向移动电荷作用力的宏观表现即为安培力.

实验:注意条件

①I⊥B时A:判断受力大小(由偏角大小判断)改变I大小,偏角改变;I大小不变,改变垂直磁场的那部分导线长度;改变B大小.

B:F安方向与I方向B方向关系:(改变I方向;改变B方向;同时改变I和B方向)

F安方向:安培左手定则,F安作用点在导体棒中心。(通电的闭合导线框受安培力为零)

②I//B时,F安=0,该处并非不存在磁场。

③I与B成夹角时,F=BILSin(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夹角)。

有用结论:“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排斥”。不平行时有转运动到方向相同且相互靠近的趋势。

2.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BILsinθ(θ是I与B的夹角);

①I⊥B时,即θ=900,此时安培力有最大值;公式:F=BIL

②I//B时,即θ=00,此时安培力有最小值,F=0;

③I与B成夹角时,00<B<900时,安培力F介于0和最大值之间.

3.安培力公式的适用条件:

①公式F=BIL一般适用于匀强磁场中I⊥B的情况,对于非匀强磁场只是近似适用(如对电流元)但对某些特殊情况仍适用.

如图所示,电流I1//I2,如I1在I2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I1对I2的安培力F=BI2L,方向向左,

同理I2对I1,安培力向右,即同向电流相吸,异向电流相斥.

②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如果是磁体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则通电导体对磁体有反作用力.

两根通电导线间的磁场力也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二、左手定则

1.安培力方向的判断——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手掌所在平面跟磁感线和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2.安培力F的方向:安培力F总垂直于电流与磁感线所确定的平面。

F⊥(B和I所在的平面);即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通电导线垂直.但B与I的方向不一定垂直.

3.安培力F、磁感应强度B、电流1三者的关系

①已知I,B的方向,可惟一确定F的方向;

②已知F、B的方向,且导线的位置确定时,可惟一确定I的方向;

③已知F,1的方向时,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不能惟一确定.

4.由于B,I,F的方向关系常是在三维的立体空间,所以求解本部分问题时,应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要善于把立体图画变成易于分析的平面图,即画成俯视图,剖视图,侧视图等.

规律方法1。安培力的性质和规律;

①公式F=BIL中L为导线的有效长度,即导线两端点所连直线的长度,相应的电流方向沿L由始端流向末端.

如图所示,甲中:,乙中:L/=d(直径)=2R(半圆环且半径为R)

如图所示,弯曲的导线ACD的有效长度为l,等于两端点A、D所连直线的长度,安培力为:F=BIl

②安培力的作用点为磁场中通电导体的几何中心;

③安培力做功:做功的结果将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

2、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判断

(1)电流元法:即把整段电流等效为多段直线电流元,先用左手定则判断出每小段电流元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判断整段电流所受合力方向,最后确定运动方向.

(2)特殊位置法:把电流或磁铁转到一个便于分析的特殊位置后再判断安培力方向,从而确定运动方向.

(3)等效法: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都可以等效成条形磁铁,条形磁铁也可等效成环形电流或通电螺线管,通电螺线管也可以等效成很多匝的环形电流来分析.

(4)利用结论法:①两电流相互平行时无转动趋势,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②两电流不平行时,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

(5)转换研究对象法:因为电流之间,电流与磁体之间相互作用满足牛顿第三定律,这样,定性分析磁体在电流磁场作用下如何运动的问题,可先分析电流在磁体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再确定磁体所受电流作用力,从而确定磁体所受合力及运动方向.

(6)分析在安培力作用下通电导体运动情况的一般步骤:

①画出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线方向及分布情况

②用左手定则确定各段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

③)据初速方向结合牛顿定律确定导体运动情况

(7)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若线圈面积为S,线圈中的电流强度为I,所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平面跟磁场的夹角为θ,则线圈所受磁场的力矩为:M=BIScosθ.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

一、洛仑兹力定义: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伦兹力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是对运动电荷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推导:F安=BILf洛=qBv建立电流的微观图景(物理模型)

垂直于磁场方向上有一段长为L的通电导线,每米有n个自由电荷,每个电荷的电量为q,其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在时间内有vt体积的电量Q通过载面,vt体积内的电量Q=nvtq

导线中的电流I==nvq导线受安培力F=BIL=BnvqL(nL为此导线中运动电荷数目)

单个运动电荷q受力f洛==qBv

(1)洛伦兹力的大小计算:F=qvBsinα(α为v与B的夹角)注意:

①当v⊥B时,f洛最大,f洛=qBv(式中的v是电荷相对于磁场的速度)公式适用于匀强磁场且v⊥B的情况

(fBv三者方向两两垂直且力f方向时刻与速度v垂直)导致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①v与B夹角为θ,则有②③

②当v//B时,f洛=0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当v与B成夹角时,(带电粒子沿一般方向射入磁场),

可把v分解为(垂直B分量v⊥,此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平行B分量v//,此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为等距螺旋线运动。

④v=0,F=0,即磁场对静止电荷无作用力,只对运动电荷产生作用力。

磁场和电场对电荷作用力的差别:

只有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才有可能受洛仑兹力,静止电荷中磁场中不受洛仑兹力。

在电场中无论电荷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受电场力作用。

f洛=的特点:

①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对运动电荷永不做功,而安培力可以做功。(所以少用动能定理,多与几何关系相结合)。

②不论电荷做什么性质运动,轨迹如何,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对粒子永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判断(难点).实验:判断fBv三者方向的关系

1.洛伦兹力F的方向既垂直于磁场B的方向,又垂直于运动电荷的速度v的方向,即F总是垂直于B和v所在的平面.

2.洛伦兹力方向(左手定则):伸出左手,让姆指跟四指垂直,且处于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方向(当是负电荷时,四指指向与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则姆指所指方向就是该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

说明:

①四指应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

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电流方向(即四指的指向),负电运动方向跟电流方向相反.

②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所以洛伦兹力的方向与安培力的方向一样可由左手定则判定。

③判定洛伦兹力方向时,一定要注意F垂直于v和B所决定的平面。当运动电荷的速度v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平行时,运动电荷不受洛伦兹力作用,仍以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在磁场中静止的电荷不受洛伦兹力作用。

(3)洛伦兹力的特点

洛伦兹力的方向一定既垂直于电荷运动的方向,也垂直于磁场方向.即洛伦兹力的方向垂直于速度和磁场方向决定的平面,同时,由于洛伦兹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的瞬时功率P=Fvcos90o=0,即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二、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

1.洛伦兹力是单个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而安培力是导体中所有定向称动的自由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2.洛伦兹力一定不做功,它不改变运动电荷的速度大小;但安培力却可以做功.

三、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分三种情况:一是匀速直线运动;二是匀速圆周运动;三是螺旋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半径r=mv/qB;其运动周期T=2πm/qB(与速度大小无关).

3.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和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时都做曲线运动,但有区别:

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类平抛运动);

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则做变加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点评:凡是涉及到带电粒子的动能发生了变化,均与洛仑兹力无关,因为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永远不做功。

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1.若v//B,带电粒子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情况下洛伦兹力F=0)

2.若,带电粒子在垂直磁感线的平面内以入射速度v做匀速圆周运动。

⑴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⑵轨道半径公式

⑶周期⑷频率

洛仑兹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求解方法

思路方法:明确洛仑兹力提供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关健:画出运动轨迹图,应规范画图。才有可能找准几何关系。解题的关键。

物理规律方程: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qBv=mR=(不能直接用)T==

1、找圆心:(圆心的确定)因f洛一定指向圆心,f洛⊥v

①任意两个f洛的指向交点为圆心;

②任意一弦的中垂线一定过圆心;

③两速度方向夹角的角平分线一定过圆心。

2、求半径:①由物理规律求:qBv=mR=;②由图得出的几何关系式求

几何关系:速度的偏向角=偏转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回旋角)=2倍的弦切角;相对的弦切角相等,相邻弦切角互补

由轨迹画及几何关系式列出:关于半径的几何关系式去求。

3、求粒子的运动时间:偏向角(圆心角、回旋角)=2倍的弦切角,即=2;

4、圆周运动有关的对称规律:特别注意在文字中隐含着的临界条件

a、从同一边界射入的粒子,又从同一边界射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

b、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一定沿径向射出。

5、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极值问题

(1)刚好穿出磁场边界的条件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与边界相切.

(2)当速度v一定时,弧长(或弦长)越长,圆周角越大,则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

6、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无约束情况下的运动性质

(1)当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合外力恒定且与初速同向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见的情况有:

①洛伦兹力为零(即v∥B),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恒定,做匀变速运动.

②洛伦兹力F与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平衡,做匀速直线运动.

(2)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做向心力,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通常情况下,重力和电场力为恒力,故不能充当向心力,所以一般情况下是重力恰好与电场力相平衡,洛伦兹力是以上力的合力.

(3)当带电粒子受的合力大小、方向均不断变化时,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规律方法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心、半径及时间的确定(上面专题)

(1)用几何知识确定圆心并求半径.(2)确定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求运动时间.(3)注意圆周运动中有关对称的规律.

2、洛仑兹力的多解问题

(1)带电粒子电性不确定形成多解.

带电粒子可能带正(或负)电荷,在相同的初速度下,正负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不同,导致双解.

(2)磁场方向不确定形成多解.

若只告知B大小,而未说明B方向,则应考虑因B方向不确定而导致的多解.

(3)临界状态不惟一形成多解.

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飞越有界磁场时,它可能穿过去,也可能偏转1800从入射界面这边反向飞出.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绝缘轻绳拉着一带电小球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绳突然断后,小球可能运动状态也因小球带电电性,绳中有无拉力造成多解.

(4)运动的重复性形成多解.如带电粒子在部分是电场,部分是磁场空间运动时,往往具有往复性,因而形成多解.

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基础知识一、复合场的分类:

1、复合场:即电场与磁场有明显的界线,带电粒子分别在两个区域内做两种不同的运动,即分段运动,该类问题运动过程较为复杂,但对于每一段运动又较为清晰易辨,往往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段运动的连接点时的速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叠加场:即在同一区域内同时有电场和磁场,些类问题看似简单,受力不复杂,但仔细分析其运动往往比较难以把握。

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电运动的基本分析

1.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所受的合外力为0时,粒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当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与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粒子将做变速直线运动.

3.当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充当向心力时,粒子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4.当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方向均是不断变化的时,粒子将做变加速运动,这类问题一般只能用能量关系处理.

三、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比较见下表:

电场力洛仑兹力

力存在条件作用于电场中所有电荷仅对运动着的且速度不跟磁场平行的电荷有洛仑兹力作用

力力大小F=qE与电荷运动速度无关F=Bqv与电荷的运动速度有关

力方向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或相反,但总在同一直线上力的方向始终和磁场方向垂直

力的效果可改变电荷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只改变电荷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做功可以对电荷做功,改变电荷的动能不对电荷做功、不改变电荷的动能

运动轨迹偏转在匀强电场中偏转,轨迹为抛物线在匀强磁场中偏转、轨迹为圆弧

1.在电场中的电荷,不管其运动与否,均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磁场仅仅对运动着的、且速度与磁场方向不平行的电荷有洛伦兹力的作用.

2.电场力的大小F=Eq,与电荷的运动的速度无关;而洛伦兹力的大小f=Bqvsinα,与电荷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有关.

3.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的方向或相同、或相反;而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既和磁场垂直,又和速度方向垂直.

4.电场力既可以改变电荷运动的速度大小,也可以改变电荷运动的方向,而洛伦兹力只能改变电荷运动的速度方向.不能改变速度大小

5.电场力可以对电荷做功,能改变电荷的动能;洛伦兹力不能对电荷做功,不能改变电荷的动能.

6.匀强电场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电荷的偏转轨迹为抛物线;匀强磁场中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垂直于磁场方向运动的电荷的偏转轨迹为圆弧.

四、对于重力的考虑重力考虑与否分三种情况.

(1)对于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离子等一般不做特殊交待就可以不计其重力,因为其重力一般情况下与电场力或磁场力相比太小,可以忽略;而对于一些实际物体,如带电小球、液滴、金属块等不做特殊交待时就应当考虑其重力.

(2)在题目中有明确交待的是否要考虑重力的,这种情况比较正规,也比较简单.

(3)对未知名的带电粒子其重力是否忽略又没有明确时,可采用假设法判断,假设重力计或者不计,结合题给条件得出的结论若与题意相符则假设正确,否则假设错误.

五、复合场中的特殊物理模型

1.粒子速度选择器

如图所示,粒子经加速电场后得到一定的速度v0,进入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方向相反,将沿着图中所示的虚线穿过两极板空间而不发生偏转,具有其它速度的带电粒子将发生偏转,这种器件能把具有一定速度v0的带电粒子选择出来,所以叫做速度选择器。

若使粒子沿直线从右边孔中出去,则有qv0B=qE,v0=E/B,若v=v0=E/B,

粒子做直线运动,只与速度v0有关。与粒子电量、电性、质量无关

若v<E/B,电场力大,粒子向电场力方向偏,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若v>E/B,洛伦兹力大,粒子向磁场力方向偏,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少.

2.磁流体发电机

如图所示,由燃烧室O燃烧电离成的正、负离子(等离子体)以高速。喷入偏转磁场B中.在洛伦兹力作用下,正、负离子分别向上、下极板偏转、积累,从而在板间形成一个向下的电场.两板间形成一定的电势差.当qvB=qU/d时电势差稳定U=dvB,这就相当于一个可以对外供电的电源.

3.电磁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原理可解释为:如图所示,一圆形导管直径为d,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其中有可以导电的液体向左流动.导电液体中的自由电荷(正负离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纵向偏转,a,b间出现电势差.当自由电荷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时,a、b间的电势差就保持稳定.

由Bqv=Eq=Uq/d,可得v=U/Bd.流量Q=Sv=πUd/4B

4.质谱仪如图所示利用来分离各种元素和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的仪器。

组成:离子源O,加速场U,速度选择器(E,B),偏转场B2,胶片.

原理:加速场中qU=mv2

选择器中:

偏转场中:d=2r,qvB2=mv2/r

比荷:

质量

作用:主要用于测量粒子的质量、比荷、研究同位素.

5.回旋加速器如图所示

组成:两个D形盒,大型电磁铁,高频振荡交变电压,两缝间可形成电压U

作用:电场用来对粒子(质子、氛核,a粒子等)加速,磁场用来使粒子回旋从而能反复加速.高能粒子是研究微观物理的重要手段.

要求: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交变电源的变化周期.

关于回旋加速器的几个问题:

(1)D形盒作用:静电屏蔽,使带电粒子在圆周运动过程中只处在磁场中而不受电场的干扰,以保证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2)所加交变电压的频率f=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

为保证粒子每次经过磁场边界时正好赶上合适的电场方向而使其被加速,对高频电源的频率要求。

(3)最后使粒子得到的能量,,(最大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粒子电量、质量m和磁感应强度B一定的情况下,回旋加速器的半径R越大,粒子的能量就越大.

规律方法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2、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3、磁偏转技术的应用

三种场的性质特点:复合场

电场磁场重力场

力的大小①F=qE

②与电荷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为恒力。与电荷的运动状态有关,

①电荷静止或v∥B时,不受f洛,

②v⊥B时洛仑兹力最大

f洛=qBv①G=mg

②与电荷的运动状态无关

力的方向正电荷受力方向与E方向相同,(负电荷受力方向与E相反)。f洛方向⊥(B和v)所决定的平面,(可用左手定则判定)总是竖直向下

力做功特点做功多少与路径无关,只取决于始末两点的电势差,

W=qUAB=ΔEf洛对电荷永不做功,只改变电荷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做功多少与路径无关,只取决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

W=mgh=ΔEp

带电质点在复合场中运动,受力特点复杂,运动多形式、多阶段、多变化。

解题的关键: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动态分析、临界点的挖掘及找出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物理规律。

高三物理康普顿效应教案32


第二节康普顿效应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2)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3)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4)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历史过程;
(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
(3)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教学难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一)引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一些特性和相应的事实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认识光的本质和把握其特性呢?(光是一种物质,它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性,分别举出有关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实验事实)。
我们不能片面地认识事物,能举出本学科或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类似的事或物吗?
(二)进行新课
1、康普顿效应
(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
1923年康普顿在做X射线通过物质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线波长更长的射线,其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有关,而与入射线波长和散射物质都无关。
(3)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与规律:

按经典电磁理论:如果入射X光是某种波长的电磁波,散射光的波长是不会改变的!散射中出现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散射曲线的特点:
①除原波长外出现了移向长波方向的新的散射波长
②新波长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波长的偏移为
波长的偏移只与散射角有关,而与散射物质种类及入射的X射线的波长无关,
=0.0241=2.41×10-3nm(实验值)
称为电子的Compton波长
只有当入射波长与可比拟时,康普顿效应才显著,因此要用X射线才能观察到康普顿散射,用可见光观察不到康普顿散射。

(4)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康普顿效应时遇到的困难
①根据经典电磁波理论,当电磁波通过物质时,物质中带电粒子将作受迫振动,其频率等于入射光频率,所以它所发射的散射光频率应等于入射光频率。
②无法解释波长改变和散射角的关系。
(5)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①若光子和外层电子相碰撞,光子有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于是散射光的波长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②若光子和束缚很紧的内层电子相碰撞,光子将与整个原子交换能量,由于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质量,根据碰撞理论,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几乎不变,波长不变。
③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有关,所以波长改变和散射角有关。
(6)康普顿散射实验的意义
①有力地支持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
②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③证实了在微观世界的单个碰撞事件中,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成立的。
2、光的波粒二象性
讲述光的波粒二象性,进行归纳整理。
(1)我们所学的大量事实说明: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分立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是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光子的行为服从统计规律。
(2)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遵从波动规律,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3、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大量光子行为显示波动性;个别光子行为显示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强;光的波长越短,粒子性越强。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
例题:已知每秒从太阳射到地球上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截面上的辐射能为1.4×103J,其中可见光部分约占45%,假设认为可见光的波长均为0.55μm,太阳向各个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日地之间距离为R=1.5×1011m,估算出太阳每秒辐射出的可见光的光子数。(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高三物理核聚变教案27


第3节核聚变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他们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
(2)认识核能的和平利用能为人类造福,但若用于战争目的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人类早日和平利用核聚变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聚变核反应的特点。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一)引入新课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美国用了7年。氢弹爆炸释放核能是通过轻核的聚变来实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聚变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聚变及其条件
提问:什么叫轻核的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做聚变)
提问:为什么轻核的聚变反应能够比重核的裂变反应释放更多的核能?(因为较轻的原子核比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更大,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产生更多的质量亏损,所以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就更大)
归纳补充:
(1)氢的聚变反应:
21H+21H→31He+11H+4MeV、21H+31H→42He+10n+17.6MeV
(2)释放能量:
ΔE=Δmc2=17.6MeV,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3MeV以上,约为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3~4倍
提问:请同学们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说明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结论:
微观上: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必须接近到原子核大小的尺寸范围,即10-15m,要使原子核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使它们具有很大的动能以克服原子核之间巨大的库仑斥力。
宏观上:要使原子核具有如此大的动能,就要把它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聚变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下去,在短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引起的核爆炸。
说明:
(1)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和很多恒星的内部温度高达107K以上,因而在那里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不断向外界释放着巨大的能量。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约为3.8×1026J,地球只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太阳在“核燃烧”的过程中“体重”不断减轻。它每秒有7亿吨原子核参与碰撞,转化为能量的物质是400万吨。科学家估计,太阳的这种“核燃烧”还能维持90亿~100亿年。当然,与人类历史相比,这个时间很长很长!
(2)上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利用核聚变反应制成了用于战争的氢弹,氢弹是利用热核反应制造的一种在规模杀伤武器,在其中进行的是不可控热核反应,它的威力是原子弹的十几倍。
提问:氢弹爆炸原理是什么?
阅读教材:课本图19.7-1是氢弹原理图,它需要用原子炸药来引爆,以获得热核反应所需要的高温,而这些原子炸药又要用普通炸药来点燃。

2、可控热核反应
(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提问:目前,人们还不能控制核聚变的速度,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和尝试可控热核反应,以使核聚变造福于人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请同学们自学教材,了解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哪些优点?
可控热核反应发展进程:
例1: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其核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10n,其中氘核的质量:mD=2.014102u、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氦核的质量:mα=4.002603u、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1u=1.6606×10-27kg,e=1.6022×10-19C,请同学们求出该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根据质能方程,释放出的能量为:
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约为3.3MeV,而铀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MeV。
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这是优点之一,即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常见的聚变反应:21H+21H→31He+11H+4MeV、21H+31H→42He+10n+17.6MeV。在这两个反应中,前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后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和氚,而氚又是前一反应的产物,所以氘是实现这两个反应的原始材料,而氘是重水的组成部分,在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海水中是取之不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轻核聚变是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这是优点之二,即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如1L海水中大约有0.03g氘,如果发生聚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L汽油。
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优点之三,是轻核聚变反应更为安全、清洁。
实现核聚变需要高温,一旦出现故障,高温不能维持,反应就自动终止了。另外,氘和氚聚就反应中产生的氦是没有放射性的,放射性废物主要是泄漏的氚以及聚变时高速中子、质子与其他物质反应而生成的放射性物质,比裂就所生成的废物的数量少,容易处理。
(2)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发展情况。
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以探索无限而清洁的核聚变能源为目标,这个装置也被通称为“人造太阳”,能够像太阳一样给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目前,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设计制造的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大部件已安装完毕,进入抽真空降温试验阶段。我国的科学家就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