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上下册全册导学案(语文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1

八年级语文上下册全册导学案(语文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八年级语文上下册全册导学案(语文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4、*走进纽约(刘成章)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6、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15、*选举风波(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1、巴东三峡
教师寄语:生命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学习目标:
1、揣摩词义,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
2、抓住景物的特色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及表达手法的多变。
3、了解三峡,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让我们跟着作家刘大杰逆流而上,去欣赏一下三峡的秀丽风光。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渺小()浣妆()滟()
青葱()峰巅()玲珑()
2、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巴东三峡巫峡长,。
②,也有垂杨也有花。
③,生长明妃尚有村。
④青滩叶滩不算滩,。
3、揣摩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庙的颜色和样式,同那里的山水,非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调和:
②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鬼门关:
③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
转弯抹角:
4、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速读课文,说说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句,用在文章开头,作用是。
2、阅读课文第7段,回答问题
①选段写巫峡江水突出字,抓住、、、等特点。
②险峻一词的解释为。
③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一句用的修辞是。
④作者用、两个词概括巫峡山水。
3、学生独立解决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师生共同解疑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给生字注音
浣()袅()崆()壑()
瞿()赴()褐()促()
2、说说下面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
②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③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3、请你试着概括巫峡的总体特点以及山、水和云的特点:
总体特点:
山的特点:
水的特点:
云的特点:
4、本文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5、英雄落泪的游子思乡之情,许多古人描述过,你一定读过此类的古代诗词,不妨写上一两句。
6、美的句子我从不放过,仿佛粒粒珍珠,闪现在我眼前,任我挑选,供我玩赏。我对下面的句子爱不释手,请让我告诉你这句话美在哪里。
庙里的钟声……有些凄凉。
7、文中说到刘备白帝托孤以及八阵图的历史遗迹,这不由使我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是,我知道关于他的故事不少,比如,。(说出两个故事名称即可)
8、古时候,三峡中猿啼,犹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成为峡谷中强劲的音符!因而,在很多诗作中都能捕捉到猿啼之音。请你写出几句这样的诗句。
2、周庄水韵
教师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斑斓()()眩()目仲()夏
参差()()谛听()娴熟()
瞬()息万变晶莹()()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斑斓
②眩目
③参差
④娴熟
3、填空
细细谛听,水声,,仿佛,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回旋上升。
4、简要叙述作者三次游周庄的形象。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形象?
2、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
4、语言品析
仔细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它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
①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②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2、此文与《巴东三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把你家乡独具特色的地方介绍给旅客呢?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ānlán()()xuàn()目屋jǐ()
cēn()cī()cuǐ()càn()
2、词语填空
①阳光已经穿破云层大地
②细细,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③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的一匹长的彩绸。
3、阅读课文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回答问题。
①这段文字描绘的是具有中国第一水乡美称的,作者是,选自。
②本段文字从描写的角度看是运用了描写,从视角上来看是由到,从到来观察的。从修辞手法上来看使用的是。
③你如何理解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4、第一次游周庄印象不深刻,是因为。第二次游周庄,先从觉写周庄的,后从觉写周庄的,这样多角度地描写出周庄的美丽。
5、以百步之内,必有芳草为开头,用排比句式,介绍一下你最了解的山川湖泊或名胜古迹,森林果园或风土人情。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教师寄语:谦虚使每一个人更美丽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一般结构
2、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感情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全国人民沸腾了,我们永远难忘2001年7月13日的那个夜。今天,我们再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矜()持噙()着
大阪()风度翩翩()
2、填空
①消息的六要素即、、、事件发生的、、。
②消息的特点一般有;;。
③消息的结构通常包含、、、
、五个部分。
3、你能写出本则消息的导语吗?
4、为什么北京能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本则消息有几个标题?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2、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什么反应?
3、这则消息的副标题、导语以及主体部分都用了数字,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这句话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慨?
2、文中列举韩国和瑞士体育界人士的话有何作用?
3、刘淇为什么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2、师生共同总结
七、当堂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īn()持qín()着风度piānpiān()
2、新闻的基本特点是、、。
、、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
3、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一句中,加点的词都有何作用?
4、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中国北京举办,你准备用怎样的实际行动迎接这一盛事?
5、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构图设计及含义加以说明吗?
构图:
含义:

6、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师寄语: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对着晚霞幻想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品味作品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关香港回归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重温当时的庄严时刻。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冉冉()瞩目()易帜()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陈迹
②易帜
3、香港是中国的领土,英国政府年月日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时间长达年之久,中国政府于年月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4、读罢全文,你能用20字以内的简洁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说一说:课文选取了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要求:按时间顺序回放精彩场景)
2、这篇课文语言庄重,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义,非常耐人寻味。你能举例体会一下吗?
3、阅读附文,说一说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新闻报道中,往往要交代有关的背景材料,试找出课文中运用的背景材料,并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我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2、师生共同总结
七、当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掩映(yìng)瞩(zhǔ)目易帜(zhì)陈迹(jì)
B、停泊(bó)模样(mó)冉(rán)督察(dū)
C、接载(zǎi)降落(luò)结束(jié)撤离(chè)
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图案是,第一任行政长官是
3、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香港、母亲、和激动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文字。不少于20字。
4、作者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国旗时说:一百五六十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另一名英国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里作者运用的是写作手法,使用这一手法的作用是
5、谈谈第4自然段插叙总督府的背景有何作用?
6、体会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9、纪念白求恩
教师寄语:与其浊富,宁可清贫
学习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4、学习文章凝练而生动的语言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师。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来中国援助抗日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1939年在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去世。
在白求恩逝世后一个月,毛泽东写下了一篇文章来悼念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殉职()热忱()拈轻怕重()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拈轻怕重:
②麻木不仁:
③精益求精:
④见异思迁:
3、填空
①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
②论点是,分为和;论据有和,常见的论证方法有、、等。
4、快速读课文,看一看白求恩同志具有哪些精神品质?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试从文中举例分析。
2、找出文中的三个分论点,画出文中有关的句子,然后加以概括。
3、议一议论述分论点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找出文中夹叙夹议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作用为什么把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1段,而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3段?
2、找出文中运用的成语,体会其作用。
3、找出文中第2段的对比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4、默写文章结尾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我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2、师生共同总结
七、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殉职()狭隘()热忱()
拈轻怕重()鄙薄()
2、说一说第一段中3、4句设问句的作用。
3、你认为现在还有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必要性吗?为什么?
4、精神,是个抽象的概念,它被广泛运用到生活中。我们学习了《纪念白求恩》,明白了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平时我们还听到雷锋精神、保尔精神、陈景润精神等说法,请你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用一句话说说他(她)具有怎样的精神。
5、结合课文,谈谈在今天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1、最苦与最乐
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本文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契()悲天mǐn()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字,号别号。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著有《》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
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我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2、师生共同总结
七、当堂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2、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文中最苦指,最乐指,中心论点是。
4、读罢此文,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
5、结合课文,怎样理解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
6、请写出二到三则有关责任的名言。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教师寄语: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明确记叙的顺序、理清故事情节、通过体会文中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分析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3、学习和树立同情弱者、扶危济困、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梁山好汉的形象相信我们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下花和尚--鲁达,他在《水浒传》的众多英雄中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人物。拳打镇关西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亡命江湖,最后被逼上梁山。本文语言生动,阅读中应细加品味。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唱喏()聒噪()恁地()
懦弱()能彀()揸开()
赊欠()迸裂()腌月赞()()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
盘缠:
②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
颜色:
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消遣:
④整弄了一早晨,却得饭罢时候
却得:
3、按照课文内容,理清下列情节顺序
①智走他乡②父女诉苦③义赠白银
④酒楼宴友⑤三激郑屠⑥客店送行
正确的顺序是:
4、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过程中,作品三次提到店小二对比有如下几种理解,请选出说法确切的一项。()
A、为了表现鲁达的威风凛凛
B、表明店小二是郑屠的忠实走卒
C、用店小二串联故事情节
D、表明店小二是事件的目击者
5、文中着重表现的人物是谁,他的性格有哪些特点?结合课文分析
一下。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本文在塑造鲁达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
2、本文语言具有个性化和富于表现力,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3、有人说,理解鲁达的思想性格,可从义、粗、细这三个字入手。义是他的灵魂,粗与细的统一是鲁提辖为人处世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对这三个字作一句阐述。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片段是否写得过繁,为什么?
2、鲁打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课文对三拳的效果精心描绘,生动传神,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填写下列表格,体会比喻的作用。
比喻句本体喻体相似点
第一拳(味觉)
第二拳(视觉)
第三拳(听觉)
3、小组内讨论
《水浒传》里有许多类似鲁达打抱不平的故事,你怎样评价这类故事: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我小结
通过本课我学到了小说的哪些知识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到《水浒》的相关知识
不足之处是
2、师生共同总结
七、当堂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这厮()聒噪()赊账()
掇()径到()臊子()
磬()铙儿()眼棱()
2、本文有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
②将大半还他,留些少父女们盘缠()
③哥哥息怒,明日却理会()
④郑屠当不过,讨饶()
3、《水浒传》作者是,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描写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位梁山英雄形象。
4、可用一副对联概括本文内容,请你根据上联试着对出下联。
上联:扶危济困义救金氏父女
下联:
5、精读课文从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至文末做题。
①鲁达三拳打死郑屠,第一拳打在,第二拳打在,第三拳打在。
②文章描写三拳时,使用了的修辞手法。
③文章描写三拳的效果,第一拳是从的角度描写,第二拳是从的角度描写,第三拳是从的角度描写。
④当鲁达打了第一拳时,郑屠口里叫道:打得好!反映了当时郑屠怎样的心理?
⑤、从只见郑屠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这一情节看,鲁达是不是个法盲?为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说出理由来。
⑥除文中的故事外,你还知道鲁达的其他故事吗?试举一例(只写标题)
⑦《水浒传》中塑造了众多英雄好汉,如文中的鲁达、史进、李忠,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其他的梁山好汉吗?试举出几个来。

14、范进中举
教师寄语:不经几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了解封建科举制度中的一些文化常识,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理解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的方法。
3、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感知范进形象,探究小说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举前,任人唾骂、唯唯诺诺、即使无米下锅也无人过问。一旦中举,都来逢迎巴结,就连举人也来送房送钱,真是天壤之别。展现出封建社会的官场群丑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了解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认识在科举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作揖()腆着()星宿()
绾()斋公()轩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屠户被众人局不过
局不过:
②你而今相与了这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相与:
③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桑梓:
3、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字
朝小说家。该小说是一部体长篇小说。
4、明清的科举制度可以归纳为三级考试,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包括三种考试:会试、、。
5、仔细读课文,找出范进中举前后表现范进生活境况、社会地位、处世态度的语句并画出来,并分析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效果。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从文中找出符合人物身份又富有个性的语言,并简要分析。
2、找出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精彩之处。
3、本文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写范进发疯是否失真?为什么?
4、课文使用了一些俗语,写得诙谐生动,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现世宝等,搜集一些与同学交流。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仔细阅读5-8段,说说其中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各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范进的,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2、阅读下面几句话,结合课文相关内容,体会加点词语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我中了!……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②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③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3、你如何评价范进这个人物。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是
不足是
2、师生共同总结
七、当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腆着肚子(tiǎn)口盍西北风(kē)
B、啐在脸上(cuì)踹了一脚(chuài)
C、忌讳(wěi)自绾了头发(wǎn)
D、桑梓(zǐ)带挈(qì)
2、将下列俗语补充完整。
①癞蛤蟆想吃
②胡同里赶猪
3、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出归纳正确的一项()
①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什么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②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带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③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④(范进)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A、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引用
B、①引用②夸张③引用④比喻
C、①引用②反问③夸张④比喻
D、①比喻②设问③夸张④引用
4、阅读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做题。
①文段分四层写范进中举喜疯的过程,第一层写,第二层写,第三层写,第四层写。
②范进喜疯这一情节用的虽是的写法,但不失真且令人可信,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生活的真实,即中举发疯是当时生活中会有的实情,另一方面是艺术的真实,即作者运用与相结合的描写方法。使人物穷形尽相、跃然纸上。
③范进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的心理是
④范进语言中的好了!好!的言外之意是
⑤文段写范进的疯癫,刻画出一个为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5、你对现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有何看法?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教师寄语: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学习目标:
1、学习以逻辑顺序安排事理说明文的结构
2、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3、激发探索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紫千红的花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姿,五彩缤纷;如果没有了化儿的点缀,很难想象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那么,花儿的色彩为什么万紫千红呢?下面我们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明确目标
1、学习以逻辑顺序安排事理说明文的结构
2、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3、激发探索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泌()花瓣()灼()伤柑橘()
2、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一句中采访的意思是()
A采摘拜访B搜集探访C采食查访D选取寻访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作者在课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作用是什么?
2、课文标题借用了一首著名歌曲的名字,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说说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举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假如你有一束鲜花(花儿由你选),你最想把它送给谁?并说上一句什么话呢?其实,在适当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个想法付诸实际,把最美的花送给你最敬爱的人。
例如:我有一束五彩缤纷的康乃馨,我想把他们送给亲爱的妈妈,对她说:妈妈,我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抚平你脸上的皱纹!
我有:,我想。
六、课堂小结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借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歌为标题,采用逻辑顺序,科学地介绍了各种花色的成因,说明了花的色彩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作用的结果。这样的标题能吸引读者的视线。
七、当堂训练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几个红色花瓣。()
②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③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
④细胞液呈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2、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可从它的习性、状态以及作用等方面加以说明。(不少于200字)

延伸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


1.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作者即景诗轻松、悠闲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成窄门。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附板书设计:
1巴东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夔府的江岸

2.周庄水韵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
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耀眼
晶莹光亮透明
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仔细听
娴熟熟练
摇曳摇动
如诉如泣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仲春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练习
附板书设计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品位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2、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
1、了解青海湖的美丽,使学生更加热爱多姿多彩的祖国。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2、品味赏析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
二、简介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三、作者简介
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
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明确:
相关语句观赏顺序
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
在着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观赏鸟岛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
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五、细读课文,分析结构
1、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
(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从哪几个部分具体描写了青海湖?
(3)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梦幻”二字?
明确:(1)本文按游前、游中、游后自然分为三部分。
全文共12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写去青海湖。
第二部分(第5~11段),领略青海湖的美。
第三部分(第12段),离开青海湖。
结构图表如下:
六、小结
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要学会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
要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想像能力,以及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并能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现出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80页)
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流程】

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
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
4、常识填空:
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一则:
第二则:

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10、能力提高: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两则联合起来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详略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用横线画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并回答:导语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中用“风平浪静”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用“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哪些词语描述了我军的“英勇”和“英雄式的战斗”?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4)从结构看,这篇新闻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部分。
厦门拟到墨西哥办中医学院
厦门市中医院有望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在该市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
记者昨日获悉,目前墨西哥方面已正式邀请厦门市政府与医院代表到墨西哥进行市场调研与合作考察。
据悉,由厦门中医院与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事宜,是由美国永嘉公司董事长黄永平先生提议并出资的,目的是宏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扩大厦门市与瓜达拉哈拉市两个友好城市的医学交流。
11、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2芦花荡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把握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流程】

1、给加点字注音。
提防()疟子()寒噤()蹿()
仄歪()飒飒()吆喝()
2、查阅有关孙犁的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3、感受人和事。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把自己对人对事情的感受写出来。
人物:
事件:
情感:
4、找出最令你激动的句子,作简要分析。
5、结合全文,归纳老头子的性格特征。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6、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7、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品味,然后再仿照它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

8、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9、请收集一组有关抗日战争的歌曲、图片或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
10、有人认为文章中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时大意,以致使大菱受伤,这样写不符合英雄的性格和行为,是文中的一处败笔,你认为呢?
3*蜡烛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4、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小组探究,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学习流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3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3”,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请同学们围绕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并做出相应读书标记。

A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两个凡是”的方针。此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运动。

2、__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有:①彻底否定_______的方针,重新确立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___________的口号,作出把__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上来,实行____的伟大决策;③会议实际形成了以_____为___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B平反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工作全面展开。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为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C法制建设的加强:

1979年颁布了

1982年颁布第四部_________,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的宪法。

1986年,颁布了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

等一系列法律。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其他同学商讨: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何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请你认真阅读课文,从思想、政治、组织三方面来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3、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4、你能全面整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八大的共同点吗?新课标第一网

5、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这两次会议有很强的对比性,你能分析这两次会议的相同点吗?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

7、文革后第一个站出来纠正左倾错误的是谁?他复出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他提出的解放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是指()

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

C、开国大典D、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的错误性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A.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4、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最主要的根据是………………()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C.做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D.确立四项基本原则的立国之本

6、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在( )后。

A、粉碎“四人帮”后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邓小平复出后 D、刘少奇恢复名誉后

7、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第一部 B、第二部 C、第三部 D、第四部

:记忆知识点,完成练习册8课习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审核人:关学伟课型:新授使用时间:3月30日

一、知识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逐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979年4月中旬,中央召开专门讨论经济建设问题的工作会议。广东方面的领导在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重要的侨乡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中央很重视广东的意见,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首先表示赞成和支持。在约见广东方面的同志时,邓小平讲:“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特区?”广东方面的同志一时还没有领悟。邓小平接着说:“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建立。之所以选择将这四个地区设为经济特区,是由于其地理、人文条件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历史上,这些地方就与海外有着密切的联系;临近港澳,华侨众多,容易吸引外资;靠近国际市场;海陆交通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为依托。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特”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举办经济特区是为了吸引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拓宽对外贸易,观察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提高参与国际经济交往的能力。实践证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是成功的。

一、认真读书,自学完成下列内容,做好标记

A对内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开始实行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

2、方式:农村逐步实行责任制

3、目的:调动农民,促进发展。

4、影响:农民有了,大大提高了。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二)、国企改革

1、开始:从年开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改革。

2、内容:所有制方面以为主体,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深化改革

背景:年,党提出建立、

内容:大中型企业推行、,向建立迈进。

小型企业采取、

B对外开放

1、目的:吸收、引进先进和,进行

2、过程: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

了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了14个

1988年,增设了

1990年设立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化中心和中心。

开放了三角洲、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

后来开放区向、发展。

3、开放格局:

现在,我国形成了、、、,

这样一个、、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分组探究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策?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你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怎么回事儿吗?

2、我国对内改革农村改革的方式是什么?起到了哪些作用?后来农村改革向什么方向发展?

3、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初步改革和深化改革分别从哪年开始?什么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有哪些相同点?(参看42页和45页小字内容)

4、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它“特殊”在什么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那些步骤?

对内改革:农村:实行

城市:1985年国企改革三方面内容

1992年十四大提出后推行

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略)

一、选择题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

A、“文革”结束之初B、中共八大后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经济特区建立后

2、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毛泽东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

4、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

5、形成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两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中共七大B、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八大D、中共八中共十五大

6、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贡献是()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提高了国际地位

C、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记忆知识点,完成导学案,完成第9课全品练习

八年级历史下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导学案

基础知识

“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正确树立人生理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当年苏联是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联的经验,结果遭到严重挫折。后来是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是总结了中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2、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反对僵化停滞。

E.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F.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问题上: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G.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4、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

一、先阅读全文,根据金榜学案预习部分作读书标记

二、分组探究

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哪个是核心?

2、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和邓小平怎样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3、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怎样的?

4、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课本48页“导入框”、51页“自由阅读卡”、歌词“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都反映了哪件大事?发生这件大事的原因是什么?邓小平发表了哪些重要观点?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6、邓小平理论的本质是什么?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哪些问题?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三、完成以下表格

时期内容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1982年十二大

1987年十三大

1992年十四大

1997年十五大

学习了本课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其根本特征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实行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3、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

①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②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被称为“带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的事件是

A中共十六大召开B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C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D海南成为经济特区

6、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金榜学案第10课习题

八年级历史(下)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基础知识

掌握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结合本校西藏班网页介绍的内容,通过汉藏“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承传统树立责任,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学习英模积极进取,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表现:

文化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习俗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风俗习惯、保护宗教信仰等;

经济上:安排建设项目,扶植民族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2、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互助合作的民族关系;

3、具有政治和社会基础(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

A.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B.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C.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D.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E.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于傣历6月15日举行,相传为纪念十二个姑娘杀死魔王,轮流抱着滚烫的魔头泼水降温直到魔头死去,后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节日。被泼的水越多受到的祝福就越多。

(哈尼族、拉祜族纳西族、傈僳族、白族、彝族等)火把节白天饮酒,并举行摔跤,赛马,斗牛等庆祝活动,入夜点起篙火,燃起火把在田间林边游行,以祈愿除虫害,祝福健康快乐!

藏族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子的节日起源于17世纪前,时间从藏历的6月29日到7月5日结束。

(回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保安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撒拉族、维吾尔族等)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在每年回历的12月10日,节前人们清扫庭院,准备节日的食品,清晨沐浴焚香,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图为到清真寺参加会礼。

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

1、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视,政府给予了政策保障和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

2、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党和政府进行民主改革,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的结果。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情况(1949—1998)